机械制图基准标注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制图基准标注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制图基准标注方法

机械制图基准标注方法范文1

关键词:机械制图;尺寸标注;教学

一、标注尺寸要完整

要达到这个要求,应首先用形体分析法将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基本体,再标注出各个基本体大小的尺寸及确定这些基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尺寸,按照这样的分析方法去标注尺寸就比较容易做到既不漏标尺寸,也不会重复标注尺寸。

1、尺寸种类

(1)定形尺寸 确定各基本体形状大小的尺寸。

举例:如图1-1(a)中的50、34、10、R8等尺寸确定了底板的形状。而R14、18等是竖板的定形尺寸。

(2)定位尺寸 确定各基本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尺寸。

举例:如图1-1(a)俯视图中的尺寸8确定竖板在宽度方向的位置,主视图中尺寸32确定φ16孔在高度方向的位置。

(3)总体尺寸 确定组合体外形总长、总宽、总高的尺寸。总体尺寸有时和定形尺寸重合,如图1-1(a)中的总长50和总宽34同时也是底板的定形尺寸。对于具有圆弧面的结构,通常只注中心线位置尺寸,而不注总体尺寸。如图1-1(b)中总高可由32和R14确定,此时就不再标注总高46了。当标注了总体尺寸后,有时可能会出现尺寸重复,这时可考虑省略某些定形尺寸。如图1-1(c)中总高46和定形尺寸10、36重复,此时可根据情况将此二者之一省略。

2、标注尺寸的方法和步骤

标注组合体的尺寸时,应先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选择基准标注注出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和总体尺寸,最后检查、核对。

以图1-2(a)、(b)所示的支座为例说明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方法和步骤。

(1)进行形体分析。该支座由底板、圆筒、支撑板、肋板四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组合形式为叠加。如图1-2(c)所示。

(2)选择尺寸基准。该支座左右对称,故选择对称平面作为长度方向尺寸基准;底板和支撑板的后端面平齐,可选作宽度方向尺寸基准;底板的下底面是支座的安装面,可选作高度方向尺寸基准。如图1-2(a)所示。

(3)根据形体分析,逐个注出底板、圆筒、支撑板、肋板的定形尺寸。如图1-2(d)、(e)所示。

(4)根据选定的尺寸基准,注出确定各部分相对位置的定位尺寸。如图1-2(f)中确定圆筒与底板相对位置的尺寸32,以及确定底板上两个φ8孔位置的尺寸34和26。

(5)标注总体尺寸。此图中所示支座的总长与底板的长度相等,总宽由底板宽度和圆筒伸出部分长度确定,总高由圆筒轴线高度加圆筒直径的一半决定,因此这几个总体尺寸都已标出。

(6)检查尺寸标注有无重复、遗漏,并进行修改和调整,最后结果如图1-2(f)所示。

二、标注尺寸要清晰

标注尺寸不仅要求正确、完整,还要求清晰,以方便读图。为此,在严格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前提下,还应考虑一下几个主要因素:

1、尺寸应尽量标注在反映形体特征最明显的视图上。

例:如图1-2(d)中底板下部开槽宽度24和高度5,标注在反映实形的主视图上较好。

2、同一基本形体的定形尺寸以及相关联的和定位尺寸,应尽可能集中标注在一个视图上。

例:如图1-2(f)上将两个φ8圆孔的定形尺寸2×φ8和定位尺寸34、26集中标注在俯视图上,这样便于在读图时寻找尺寸。

3、直径尺寸应尽量标注在投影为非圆的视图上,而圆弧的半径必须标注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上。

例:如图1-2(e)中圆筒的外径φ28标注在其投影为非圆的左视图上,底板的圆角半径R8标注在其投影为圆的俯视图上。

4、尽量避免在虚线上标注尺寸。

例:如图1-2(e)将圆筒的孔径φ16标注在主视图上,而不是标注在俯、左视图上,因为φ16孔在这两个视图上的投影都是虚线。

5、同一视图上的平行并列尺寸,应按“小尺寸在内,大尺寸在外”的原则来排列,且尺寸线与轮廓线、尺寸线与尺寸线之间的要保持适当的间距。

6、尺寸应尽量配置在视图的外面,以避免尺寸线与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界线与轮廓线交错重叠,保持图形清晰。

7、内形尺寸与外形尺寸最好分别标注在视图的两侧。

在标注尺寸时,有时会出现不能兼顾以上各点的情况,这时在保证尺寸标注正确、完整、合理的前提下,灵活掌握,力求清晰。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基准标注方法范文2

关键词:机械制图;组合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087-02

《机械制图》是一门讲授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技术基础课。图样是人们表达设计思想、传递设计信息、交流创新构思的重要工具之一,是现代工业生产部门、管理部门和科技部门中一种重要的技术资料,在工程设计、施工、检验、技术交流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图样被誉为工程技术界的通用语言。在工科院校中,《机械制图》是相关专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学习的一门主要课程,同时,也是每个从事工程技术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都必须学习和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机械制图》课程对工科院校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学好《机械制图》,必然要学好“组合体”章节,只有学好了组合体相关内容,才能学好零件图和装配图知识。笔者拟就“组合体”教学方法略谈一二。

“组合体”教学的意义

何谓组合体?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几何体所组成的类似机件的形体,它是典型化和抽象化了的零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无论是大学还是中专、技校的《机械制图》教材,都是将“组合体”单独列为一个章节,并配有大量的练习。组合体知识不仅吸纳了点、线、面及基本几何体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后续零件图和装配图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整个《机械制图》教学中,“组合体”起着“桥梁”作用,应将“组合体”作为该课程的重点内容,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机械制图》后续内容和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过去的数学成绩不好,缺乏空间想象力,所以自己学不好《机械制图》课。这是一种误解。《机械制图》这门课并不建立在其他哪门课程的基础之上。要学好《机械制图》,只需关注该课程本身,即从投影概念、点、直线、平面及基本体的投影开始扎实地学,“一阶一阶地砌垒、一环一环地相扣”。打好前面的基础,再来学习组合体,就能迎刃而解,而学好组合体这个中间环节,对后续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学习就能轻松上阵了。可见,“组合体”章节在本课程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要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学生不仅要完成基本体、组合体的学习,还要掌握机件的表达方式及常用件中各种零件形体的绘制等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组合体”部分。可将“组合体”比作教学的转运站,因为它能把前面的相关基础知识“吸收”进来,然后通过“组合体”的学习,再将相关内容“转发”出去。同时,“组合体”又好比是一座桥,因为只有顺利地通过它,才能将《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点、线、面及基本体的内容再输送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内容上,进而达到该课程学习的理想境地。对此,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机械制图》,如果“组合体”没过关,那这门课程将会学得一塌糊涂。

“组合体”教学内容分析

“组合体”的教学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包括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读图方法和尺寸标注。要把握好这三方面内容,必须从形体分析法入法,并结合线面分析法。何谓形体分析法?为了正确而迅速地绘制和看懂组合体视图,通常在视图、标注尺寸和读图过程中,假想把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基本体,分析各基本体的形状、组合形式及相对位置,这种把复杂形体分成若干基本体的分析方法,就称为形体分析法。它是“组合体”中绘图、读图以及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

如何画好组合体?首先,必须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通过形体分析了解该组合体内各基本体的结构特征、相对位置和组合形式以及表面间的连接关系;然后,按照相互间的组合关系按主、次分别画出各个基本体的三视图;最后,再按照基本体组合在一起时面与面之间的连接关系画出连接线或不画连接线。按照这种形体分析法就能正确、迅速地绘制出组合体的三视图。

画好组合体三视图只是解决了形体结构,而组合体的大小则需通过尺寸标注来完成。尺寸的标注需从尺寸的基本规则入手,借助形体分析法,选择好基准,考虑各个基本体的形状大小、测量的便利、制作的方便以及组合体的总体尺寸,再来进行尺寸标注。这其中仍是以形体分析法为主,学好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和要求才能掌握这个环节。

读组合体,则是根据已画出的视图,运用投影规律,进行分析、判断、想象出空间形状的过程。读图需在会画组合体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反复实践,增加形象积累,才能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同时提高投影分析能力,才能读懂。怎样读是很多学生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它同样需要形体分析法的知识,再辅以必要的线面分析法,分析、判断视图中的点、线、线框的空间意义及相对位置。首先,从主视图入手,按照投影关系,分离线框;然后,根据分出的线框,想象出每一部分的形状,确定出它们之间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整体。这样组合体的形状就已基本清楚。这种以形体分析为主、线面分析为辅的方法来读组合体,思路清晰,结构清楚,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借助前面的基础知识,才能把“组合体”章节学好,才能对学习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识读及尺寸标注有帮助。由此可知,掌握好“组合体”的三方面内容,对完成《机械制图》的教学起着关键的作用。

“组合体”的教学方法

组合体既然如此重要,就应对这部分内容“安营扎寨,稳扎稳打”,精心执教,以多变的教法、学法和练法,使学生切实掌握其画图、看图和尺寸标注。然而,要掌握好这“三法”,就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形体分析法,真正领悟其内涵(即“三清”:组成部分清,相对位置清,组合形式清)。这是因为,在画图时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可避免画图过程中出现多线、漏线的现象,同时又可提高绘图效率;看图时运用形体分析法,不但思路清晰,而且还可收到化整为零、将难变易之效;标注尺寸时运用形体分析法,一能找准尺寸基准,二能标注齐全。当然,线面分析法也很重要,尤其在画、看切割体视图及分析视图中局部投影复杂之处时,此法显得特别灵巧而奏效。再者,运用形体分析法也必须以线面分析为基础,否则,会欲“三清”而不达。

鉴于此,在教学中,应反反复复、层次递进地进行练习,做到练中有讲,讲中有练,使学生搞清投影特点、加强空间形体想象、掌握投影规律,学会“画、看、注”的基本技能。学生如能吃透并灵活地运用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掌握画图、看图、标注尺寸的基本方法,加上学习过程中结合习题反复练习,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将如鱼得水。当然,这只谈到问题的一面。另一面,即教师对组合体教学无论怎样倾心尽力,有些学生还是过不了这一关。古语云:“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学生对组合体前面的知识没有学好,就像我们盖房子地基没打好,上面的楼层就无法一层层盖上去。如何为组合体教学做好铺垫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关键应抓住如下几点:立足概念,讲清投影原理,阐明以“物”成“图”的过程和以“图”成“物”的逆过程,掌握三视图间的投影关系及尺寸对应关系。

一是打好基础,做好铺垫。讲清物体几何元素的投影,理清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加深理解物、图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掌握好在画图、看图中起“基石”作用的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可结合数学上的点、线、面的构成来讲解制图中的点、线、面的关系,这样可加深学生对空间点、线、面的理解。

二是培养空间意识,增强立体感。讲清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特征,将点、线、面的投影分析贯穿到基本形体中,尤其应多练习方位多变的基本体视图画法及识读方法,使学生增加空间形象。应让学生弄清各个不同基本体分别由哪些面构成、面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三视图的投影特征,同时做到将各种不同基本体的三视图投影熟记于心。只有这样,才能是“已得于前,才敢求其后”,才能为后续组合体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是辨清方位,组合形体。讲清形体分析法的分析步骤,利用线框想出物体的基本形体、分析形体间的方位关系,然后再来组合形体。这样,学生才能对组合体的结构了如指掌。前面基本体的知识我们既然“已得”,利用形体分析法,辅以线框分析,结合组合体面与面的表面连接画法,再来掌握组体体的画、读、注,将如鱼得水,而且会运用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强化组合体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只要上述几个关键知识消化得好,组合体的知识才能吸收;只有充分吸收了组合体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转化,以更好的姿态去学好零件图和装配图知识,继而真正发挥组合体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琳.浅谈用“线面分析法”读切割型组合体视图的有效思维方法[J].广西轻工业,2010(10).

[2]王延周,马智英.基本体组合体 轴测图的综合教学改革探索[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1).

[3]朱伟红,刘国凯.《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教学方案设计[J].华章,2012(28).

机械制图基准标注方法范文3

关键词:机械制图测绘;提高教学效果;能力培养

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职业能力要求逐步提高,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要求的综合化程度也相应提高。高职院校承担了目前国内职业技能从业人员的培养,为了能适应社会需要,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实践技能强、能“直接上岗”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机械制图测绘在设备维修、改造、仿制产品、技术资料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技能抽查,而制图这门课主要就是抽查学生的制图测绘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作者根据多年的测绘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切实做好《机械制图测绘》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目前测绘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1.制图测绘指导书过于简单

我们原来用的制图测绘指导书,主要包括:测绘目的和任务,测绘内容和要求,测绘进程安排,部件示意图,主要零部件的测绘方法和步骤,考核方式等,而对测绘工具使用、零件配合精度、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技术要求等内容没有加以说明,而这些内容分散在制图教材的各个章节,学生难以形成系统认识,以至于—些学生零件草图画好后,不知道怎样使用测量工具和标注尺寸,不懂怎么给产品制定技术要求。

2.忽略草图的重要性

零件草图是画零件图的依据,有时还要直接用于加工生产所急需的配件。所以,零件草图除由徒手画出和无须严格遵守比例关系以外,其他内容均和零件图完全相同。但一些学生在测绘中,总觉得用直尺圆规绘制的零件图、装配图才是重要的,而徒手绘制的零件草图不重要,就是一个草稿,因此在视图表达方案的选择、尺寸的标注、技术要求的注写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影响了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的质量。

3.尺寸标注不完整、不合理

学生在测绘中,无论是在装配图上标注尺寸,还是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都会出现漏标注或重复标注。另外尺寸基准选择不合理,重要尺寸不直接给出,相关联零件尺寸标注不一致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4.技术要求标注不合理

学生在测绘中,由于欠缺制造及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合理制定技术要求往往会感到非常棘手,标注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热处理等往往不符合零件的功用和装配的要求,错误较多。

5.相关手册、资料查阅不到位

学生在零件测绘中,手工绘制好零件草图后,必须查阅手册和资料,选用合适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金属的材料等。而在测绘部件中的常用件和标准件时,应查阅有关国家标准,正确确定零件的有关尺寸及结构参数。但由于前面的制图课学时有限,学生平时练习不足,加上课本附录上标准及有关参数列举有限,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查阅文献的能力不强,因此造成部分学生在网上下载相似的零件,不加思考,直接照搬,有的甚至直接抄袭,这对培养学生树立工程观念,强化工程素养极为不利,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6.师生角色转换不到位

在以往的测绘实习中,多数教师仍是测绘实践课程的主导者,现实中多以教师讲授、指导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低,整个测绘过程,气氛较为沉闷,学生抄袭现象严重,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极为不利。

7.测绘成绩评定方法不合理

传统的评定成绩方法,主要是根据学生上交的零件草图、零件工作图、装配工作图的质量为主要评定依据,给出成绩。这种只求结果,不注重过程,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工程测绘能力,反馈不了测绘效果,也让抄袭者钻了空子,造成学生埋怨考核不公平的消极心理,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机械制图测绘周教学效果的措施探讨

1.完善制图测绘指导书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部件测绘的任务。我们对制图测绘指导书进行了修改,在绘制零件草图中,增加了画零件草图的基本要求、注意事项、视图选择的一般原则、作图步骤、尺寸标注方法、材料的选用、尺寸公差的选用、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的选择方法,此外还增加了常用量具介绍、测量零件的常用方法、相关表格、国标和常见错误等,这样更便于学生查阅和自行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率。

2.加强学生徒手绘制零件草图的能力

在生产实践中,讨论设计方案、技术交流、现场参观等受现场条件或时间限制的场合都需要徒手绘制草图。徒手绘图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构思、设计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

徒手绘图能力对训练学生的图示观察思维能力,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极大好处,因此,在测绘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徒手绘图的训练,严把测绘质量关,把绘制零件草图的成绩纳入最后的考评成绩,引起学生的重视。

3.重视和加强尺寸标注的训练

尺寸标注是测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要利用测绘的机会,适时给学生讲解零部件尺寸标注的方法,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测绘中尺寸基准的选择,了解尺寸的圆整,公差的选用,学会查找相关资料与确定参数等。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标注零件图和装配图上的尺寸。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应做到正确、完整、清晰、合理,且能满足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标注尺寸时要求学生做到: ①从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出发,选择恰当的尺寸基准,不要注成封闭尺寸链。②尺寸应尽量注在视图外边、两视图之间。③部件中两零件有联系的部分,尺寸基准应统一。④对于标准结构,如螺纹、退刀槽、齿轮,应把测量结果与标准核对,采用标准值。⑤重要尺寸,如配合尺寸、定位尺寸、保证工作精度和性能的尺寸等,应直接标注出来。⑥尺寸标注要考虑便于加工和测量。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零件图不同,它不是用来直接进行零件加工,故不需要注出每一个零件的全部尺寸,只需标注出与装配、检验、安装、使用要求等方面有关的尺寸。装配图中的尺寸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性能(或规格)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尺寸、总体尺寸和其他重要尺寸,这五类尺寸需根据装配体的构造情况进行标注,并不是所有装配体都具备这五类尺寸。

4.合理选择技术要求

零部件测绘中,由于学生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和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有关知识,对合理制定技术要求往往感到非常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部件测绘中引导学生对互相关联的零件进行观察、分析,在真实、正确的表象中获得常见机械结构的感性认识。比如有配合关系的零件,为了具有互换性,就需要给出恰当的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有的零件要求既耐磨又耐冲击,往往还要进行热处理。要恰当选择零件材料,还需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等,因此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正确标注技术要求:

(1)材料的选择。零件材料的选择,可根据实物并结合有关标准、手册的分析来确定。常用的金属材料有碳钢、铸铁、铜、铅、铝及其合金。参考同类型零件的材料,用类比法确定。

(2)表面粗糙度的选择。零件表面粗糙度等级可根据各个表面的工作要求及精度等级来确定,可以参考同类零件的粗糙度要求或使用粗糙度样板进行比较确定,一般接触表面、有相对运动表面、受周期载荷的表面、耐腐蚀或要求密封的表面,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

(3)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形状和位置误差将会影响机器或仪器的工作精度、连接强度、运动平稳性、密封性和使用寿命等,特别是对经常在高温、高压、高速及重载条件下工作的零件影响更大。例如,孔与轴的配合中,由于存在形状误差,对于间隙配合,会使间隙分布不均匀,加快局部磨损,从而降低零件的寿命;对于过盈配合,则使过盈量各处不一致。无特殊要求时一般不标注形状和位置公差。

(4)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是在基本尺寸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尺寸精度设计,是对基准制、公差等级和配合种类进行的合理选择,它选择的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我们在测绘中通常采用类比法,参考相类似的部件的公差配合,通过分析比较来确定,合理选择公差配合,可以促进互换性生产,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5.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手册的能力

学生是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培养他们查阅资料和技术手册的能力,学生在测绘中,遇上问题不要先问,而是先查,查阅标准、查阅教材、查阅手册。例如齿轮油泵,该部件中有螺栓连接、销连接,有齿轮传动,这些结构都需要学生动手去查阅有关手册,确定相关参数,保证零件尺寸和结构的正确性,这种训练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独立完成工作打下基础。

6.转变师生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制图测绘是在全面地学完了《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之后开设的实践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实训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只起到指导点拨的作用,切忌教师从布置到画图均面面俱到,使学生失去了主动性。

测绘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摸索,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教师则适当引导。例如如何拆卸部件并画装配体示意图、如何测量尺寸、如何确定零件的表达方案、如何查阅技术资料、如何较好地画出零件、装配体草图等,这些内容都由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分析、研究,查阅资料,自己动手完成,而教师更多地起到辅导、引导、参谋、发现错误、提出修改意见的作用。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团队的协作精神。

7.改革测绘实训考核办法,提高测绘质量

测绘实训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教师应改变那种仅仅根据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图面质量来考核评价学生的做法,应采用过程考核和作品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制订比较科学合理的测绘考核体系,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十分重要。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1)过程考核。教师在指导测绘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测绘进度、出勤情况应作详细记载,然后按比例给出成绩。

(2)提问考核。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探讨和提问考察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并做好记录;对学生的零件草图,采用一对一的批阅方式,通过提问可以考核学生独立完成图纸的情况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有效地抑制抄袭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作品考核。主要是对学生上交的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进行考核,教师应列出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对每个学生的作品给出公正的评价,对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4)答辩考核。测绘结束后,由专业教师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进行答辩及综合成绩考核,要求学生对整个测绘过程作一个描述,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再回答一些专业方面的问答,老师根据答辩情况给予一定的成绩。

对学生作全方位考核,评定出综合成绩,可以使制图测绘真正收到实效。

8.补充一些测绘实训内容

对成绩好、画图快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CAD画零件工作图,这样可以保持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也使测绘实习的内容更加全面。

通过改革传统做法,优化测绘教学,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环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能力、读图能力、测绘能力和资料查阅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踏实工作、善于分析与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和走向生产一线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机械制图基准标注方法范文4

根据武汉体育学院的课程设置,机械制图及AutoCAD仅有72学时,但从整个体育装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来看,机械制图及AutoCAD总学时可达到100之多。如何从课程内容出发,将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与其相关课程紧密结合,进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内容设置,关系到学生最终学习的效果以及后续专业水平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④表1列出了结合引导式教学法以机械制图及AutoCAD理论知识为主线,与其他专业课程相互融合的机械制图及AutoCAD教学方案。机械制图及AutoCAD教学要点如下:(1)第一堂课采用引导式教学法,旨在通过一幅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体育器械类装配图(可结合装配图的拆分视频)引出机械制图及AutoCAD中涵盖了哪些主要内容,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学习,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课程及本专业的学习兴趣。(2)通过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的理论学习与AutoCAD基本绘图命令的上机操作穿插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教学过程的节奏,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3)采用任务•项目式教学法,⑤引导学生学习组合体的看图和视图。为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可结合专业课程体育装备设计及人机工程学,将学生分成若干组(3~5)人,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收集信息资料,选取某一体育器械为研究对象,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独立分析测绘对象的结构特点,绘制出研究对象的基本视图。该部分可作为机械制图及AutoCAD、体育装备设计及人机工程学三门课程的实践作业,既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应用,又可减轻学生多门课程作业的负担。该项作业可分别计入以上三门课程的期末考核。(4)为正确、完整、清晰地表达机件的内外结构形状,机件的基本表达方法亦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学生在掌握各种视图基本概念的同时,在上机操作中注重图案填充,局部放大等操作练习。针对前面选取的某一体育器械,在基本视图绘制的基础上,用其他视图辅以说明其内部结构形状。(5)采用引导式教学法,结合后续课程,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中涉及到的多种零部件设计,帮助学生学习各种零部件的绘制方法,同时学习如何在AutoCAD中建立图形库,为后续课程的设计做准备。(6)通过系统的有关零件图理论知识的学习,各小组根据所搜集的信息及“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等知识讨论并确定最合理的零件表达方案,再独立绘制零件草图;测量并标注尺寸,加深学生理解尺寸基准的概念,拓展学生知识。有兴趣的同学可结合体育器械实际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故障、原理等,通过查阅资料、实习实践等独立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技术要求;绘制出完整的零件图样后,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评比。通过实际画图,提高了对零件形状、结构、尺寸及技术要求的分析能力,加深了对零件图四大内容的理解,逐步掌握了制图的基本步骤,不仅可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也培养和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7)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条件下,充分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将若干个零件图组合成装配图,实现装配图理论知识、上机操作及与相关专业的同步学习,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机械制图及AutoCAD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只有合理的课程编排及与相关课程的有效对接,方能用有限的学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评价体系

机械制图及AutoCAD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重点在于知识点的应用及绘图软件的使用熟练程度,对学生考核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点考核,应建立起以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创新设计及知识点在专业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考试制度。考核机制如图2所示。(1)闭卷考试主要考核机械制图及AutoCAD涉及的理论知识;(2)平时作业包括手工绘图及课堂上机操作考核;(3)综合训练是一种综合考核,涵盖了机械制图及AutoCAD、人机工程学及体育装备设计等课程的综合知识。在实施综合训练过程中做到内容全面充实,有所侧重,尤其体现出体育装备工程的专业特点,让学生感到综合练习是一个实际设计演练,这样促使学生把学习与生产联系起来,把完成作业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联系起来。

3结束语

机械制图基准标注方法范文5

【论文关键词】机械制图;教改;实践;探索

昭通农业学校农机类专业采用的《机械制图》课程,是2010年8月由胡建生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工科类专业必修教材,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但《机械制图》课程在农业中专农机类专业教育中,究竟应起什么作用,其理论体系如何构建,应重点研究和讲授哪些内容,应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为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全国各地中等农业学校农机类的授课教师看法不尽一致,因而在教学中既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和教学模式,又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本文就笔者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教学实践作些介绍,以期抛砖引玉。

1.明确课程教学目的,切实转变教学指导思想

1.1有助于学生机械制图素养的培养。《机械制图》课程以机械生产运行为主线,综合介绍了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基础、组合体、轴测图、物体的表达方法、齿轮及常用的标准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等机械制图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属性,属于生产机械零部件范畴。它按照工程技术的发展变化,依据现代工程技术体制建立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借助相关学科提供的原理和方法,去揭示机械制图的规律性和工程对制图技术的基本方法,以此寻求正确解决机械制图问题的途径和措施,为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我国工程制图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制图技能,推动机械制图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中专农机类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可弥补其在工程制图方面的制图素养的不足,有助于学生分析机械制图运行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提高把握机械制图规律的能力与水平,从而更好地为现代工程制图建设服务。

1.2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机械制图》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形象意识培养和制图的规范性,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促使学生更多地从知识性思考转向方法性思考,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规律性、系统性、可判性和逻辑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掌握主动学习的钥匙。

1.3有助于学生“双证”需求的培养,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为了拓宽中等职业教育的服务方向,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并举,并与国家实行的就业准入制度相配套,《机械制图》将“工业产品类CAD技能一级”职业资格认证对制图基础理论的要求融入进来。通过《机械制图》的学习,既能使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达到教育部最新颁布大纲的教学要求,又能基本掌握“工业产品类CAD技能一级”考试应具备的制图理论知识,满足学生获得“双证”的需求,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工程建设和经营中,工程技术人员为达到一定的先进工程技术目的,对工程生产过程和生产要素进行组织、加工、生产、修理等。这就要求工程生产技术工作者,不仅要懂得识图、而且更应懂得并能按照施工图的技术规范办事。一个工程技术工作者,除掌握一定的现代工程制图技术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从而对工程制图及工业生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1.4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机械制图》课程涵界了机器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还是机电、冶金、化工、土木建筑、电气等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都必须依赖《机械制图》的图样才能完成,各门学科既相独立成体系,又互相渗透、相互交叉、高度整合、构成了《机械制图》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后,有助于掌握本门课程所具有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等诸多特点的认识,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好技术与加工的关系,力求达到以生产上可行,技术上先进、生产上合理、质量上有保证的有机统一,从而培养懂技术、善操作、会生产,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的新一代熟练技能者和生产第一线的建设者。《机械制图》课程必须改革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指导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观,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理论探索的顺序多法并用开展教学,教会学生会学习,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不断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绘图技能。

2.深化完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目标

为适应《机械制图》学科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教学内容,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这一《机械制图》课程研究的主题,确立了与原有块(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基础、组合体、轴测图、物体的表达方法、齿轮及常用的标准件、零件图和装配图)不尽相同的新块内容,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绘图的基本知识,即国标的基本规定:线条、图纸、字体、绘图工具、尺寸标注、比例等等;几何作图包括等分圆周及作正多边形、圆弧连接、斜度和锥度、椭圆的画法等;平面图形分析及作图包括尺寸分析、线段分析、平面图形的绘图方法和步骤等。该部分作为基本知识,必须熟悉国标《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的一些基本规定;教会学生按规范从事,使学生知道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是一项基础技术标准,在内容上具有统一性和通用性,在制图标准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制图标准,他们是图样绘制与使用的准绳,因此,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有关规定。几何作图是方法,形象直观,通过引导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主练习。

第二章,投影基础:本篇首先介绍了投影法和视图的基本概念、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体的投影和基本体的尺寸标注。本章是教学的关键,要求学生理解投影法的概念,熟悉正投影的性质;让学生初步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能绘制和识读简单形体的三视图;掌握点的投影规律,熟悉直线和平面的三面投影,掌握特殊位置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特性;熟悉基本体的视图画法及表面上取点、线的作图方法及尺寸注法;掌握用特殊位置平面截切基本体的画法和尺寸注法。

第三章,组合体。本篇着重介绍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组合体尺寸标注、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课堂讲授主要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画法,熟悉形体分析法;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和识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掌握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要领,能根据视图想象出组合体的空间形状;能识读和标注简单组合体的尺寸;掌握两异径圆柱正贯和同轴回转体相贯的相贯线画法。

第四章,轴测图。本篇介绍轴测图的基本知识、正等轴测图、斜二等轴测图简介。课堂讲授主要了解轴测图投影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常用轴测图的种类;了解正等轴测图的画法,能画出简单形体的正等轴测图;了解圆平面在同一方向上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第五章,物体的表达方法。本篇首先介绍了视图,然后分析了剖视图、断面图,最后介绍了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课堂讲授主要要求学生熟悉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形成、画法及配置关系;理解剖视的概念,掌握与基本投影面平行、用单一剖切面获得的全部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的画法与标注,掌握识读剖视图的方法;了解用单一斜剖切面、几个相互平行的剖切面、几个相交的剖切平面获得的剖视图的画法与标注;能识读移出断面、重合断面和局部放大图的画法,以及常用的简化画法。

第六章,螺纹、齿轮及常用的标准件。本篇介绍了螺纹、螺纹紧固件、齿轮、键连接和销连接、滚动轴承、弹簧。课堂讲授主要了解螺纹的形成、种类和用途,熟悉螺纹要素;掌握螺纹规定画法和标注方法;熟悉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种类、标记与查表方法,能识读螺栓连接、螺柱连接和螺钉连接的画法;了解直齿圆柱齿轮轮齿部分的名称与尺寸关系,能识读和绘制单件和齿合的直齿圆柱齿轮图;了解键、销的标记,平键连接与销连接的规定画法;了解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及其规定画法的简化画法;能识读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

第七章,零件图。本章介绍了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典型零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的尺寸标注、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读零件图、零件测绘。课堂讲授主要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熟悉典型零件的表示法;了解尺寸基准的概念、零件上常见工艺结构的画法和尺寸注法,熟悉典型零件图的尺寸注法;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掌握表面粗糙度代号的标注和识读;了解极限与配合的概念,掌握尺寸公差的标注和识读;能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掌握零件测绘的方法,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

第八章,装配图。本章介绍了装配图的表达方法、装配图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及零件编号、装配结构简介、读装配图。课堂讲授主要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熟悉装配图的基本画法和简化画法;理解装配图的尺寸标注;熟悉装配图上零件序号的编排和明细栏的使用方法;熟悉识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能识读简单的装配图。

3.改革教学计划,启迪学生理性思考

《机械制图》课程信息量大,知识点多,涵界面广,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并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了以下做法:

3.1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实施课堂调控。《机械制图》课程理论性强,教学课时有限。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授课内容,教师要花相当精力消化内容,并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决定内容的取舍,注意吸收工程技术的新技能、新理论、新经验,为教材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开阔视野,获取新知,激发创新意识,做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定本课程的重点章节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处理好点面关系,有效分配教学授课时间,力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析疑点、讲透关键。同时,教师授课时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反馈,掌握学生消化教学内容的程度,并及时微调教学计划的进度及内容,充分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作用,使教学“双边”活动相辅相成,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达到“听之有趣、学之有识、思之有理。”

3.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密切注视生产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加大现场教学的力度;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技能培训考证结合起来。尝试把课程建设成双证课程,把素质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体现了农业中专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特色。在教学中既要讲清机械制图的概念、原理,又要分析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及其社会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优化整合课程。按照“以必需、够用为度”和“强化应用,培养技能”的原则和课程体现“实用性、适用性、先进性”的原则,重新组合适合农业学校特色的农机类教学内容。把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让学生寒暑假期到工厂参加生产实践,开展调查研究,这种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既可将工厂生产零部件实际引入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调查研究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图基准标注方法范文6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是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综合性较强,主要是培养学生识图、制图及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然而,这门课程内容繁多、知识抽象,学生反映很难学,尤其是立体思维的建立和立体与平面图形相互之间的转换。究其原因,首先是课程抽象,要实现物――图――物之间形象思维的过程;其次是课程的实践性强,而学生又缺少实践知识和感性认识。因此,要使学生尽快适应该课程的学习,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空间思维能力及动手实践的意识,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方法,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习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探索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倾向,是一种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对制图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其对制图产生一种新奇感。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带一些实物零件和图纸,让他们直观感受营造制图的作用和重要性,了解技术工人应该具备怎么样的读图和绘图的能力,给学生讲清楚本课程的特点、内容、要求及目的等等,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学,有奥秘可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适当地运用幽默的言语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得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在强化直观形象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二、备课充分,丰富教案

课堂授课是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主要环节。为了丰富内容和活跃课堂,教师应备课充分,全面完善教案。备课就是在领会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的同时,把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问题,并具体形象化。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解,如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点、线、面的投影,机件表达方法等,一定要把抽象理论的内容简化为几个步骤,一个一个分解。如在讲零件图的时候,把零件图的内容分解为:(1)什么是零件图,有什么作用?把基本的概念讲明白;(2)零件图包括什么?视图、尺寸标注、技术要求和标题栏;(3)零件图有那些要求?(4)如何表达零件图?这又可以分解为怎么选择视图、如何进行合理的标注、书写技术要求、如何正确写标题栏等内容,等等。在课后再用练习来达到强化的目的。这样就把内容分解为几个部分,并连贯起来,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条理清晰。这些都需要在备课和准备教案的时候就要充分地考虑,在课堂上再配合适当的方法,这样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机械制图》是一门抽象难学的课程,虽然教师努力地讲解、引导,学生能建立一定的空间概念,但是非常有限,对于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零部件,学生很难想象出来。这时候通过一些实物模型或示教板等辅助手段,不仅有较强的表现力,还能调节课堂的气氛。此外,还可以应用电化教学和多媒体课件等,把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突出,对于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来表达,以增强教学效果。如视图的投影规律、视图表达、剖视、尺寸标注等内容若借助多媒体,就能直观明了,使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些三维画图软件,如UG、Proe等,这些软件的实体造型能力很强,教师通过演示,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可以观察事物的不同形状和结构,得到不同的视图表达特征,这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课堂任务为驱动,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若干个任务之中,以完成具体任务为线索,力求以任务为驱动,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式一般为提出任务――分析、探索任务――学习知识――效果评价、检查总结。例如,在学习画组合体视图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设计画轴承座的组合体为一个任务,再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轴承座的类型及组成;(2)组合体各部分的位置关系;(3)怎样选择主视图;(4)画各视图时长、宽、高方向基准如何选择;(5)组合体绘图的过程中应注意那些问题。因此一个大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如底座、筋板、轴承、支撑板等部件,在画图的过程中要注意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三视图一起画等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通过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最后是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是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评价。通过实施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提升和发展。

3.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一个相当独立的项目。项目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信息采集、实施及最终结果的评价,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指导与答疑。在《机械制图》课程中,项目教学法是引入机械零部件的实例,对零部件进行测绘与绘制,设置的项目应包含若干子项目,能涵盖学生所学的知识。如,在齿轮轴的测绘项目中,(1)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对零件收集资料;(2)通过教师的指导,仔细研究选定的零件,参照相关零件图,思考应该如何表达,应该包含那些内容,怎样选择视图表达才是最佳最合理的方案;(3)通过对实物的测量,画出零件的草图并进行尺寸的标注;(4)利用课本、参考资料确定绘图的依据,并了解技术要求。以及它的实际意义;(5)经过小组讨论,最终绘制完整的零件图样,再进行相互之间的评比,交流。

通过具体项目的练习,观察身边的实物,能够避免教学的抽象、问题的空洞,使得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促进对制图知识的理解,提高对零件形状、结构、尺寸及技术要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加强课后练习

《机械制图》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培养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一定的绘图能力,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和强化,如要通过读图、绘图、切制模型或是实践活动等加深对物体结构特征的理解。学生只有经过循序渐进的练习,才能逐步掌握读图和绘图的能力。

高职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坚持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加强动手练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图与绘图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瑞华,楚焱芳.“任务・项目”模式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0,24(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