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技术的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动化技术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动化技术的现状范文1

关键词:传感器 自动化 发展

传感器是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关键性基础器件,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系统的水平,自动化技术水平越高,对传感器技术依赖程度越大。在信息社会中,人们为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用传感器来检测许多非电量信息,如力、压力、流量,速度、温度、湿度以及生物量等等。

近百年来,传感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传统,(2)模拟集成传感器/控制器-(3)智能传感器。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传感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一、传感嚣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发展现状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电子化的时代,随着人类探知领域和空间的拓展,使得人们需要获得的电子信息种类日益增加,需要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信息处理能力增强,因此要求与此相对应的信息采集技术一一传感技术必须跟上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的传感技术,它是人类探知自然界信息的触觉,为人们认识和控制相应的对象提供条件和依据,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在高新技术发展方面争夺的一个重要领域。

不难看出,传感器技术是涉及国民经济及国防科研各领域的重要技术。如果不建立我国自己的传感器产业,而一味依赖从国外进口传感器来满足需要,将使我国国民经济及国防力量的加强受到制约,因此必须尽快地发展我国的传感器产业。

1.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作为信息系统的关键基础元器件,在国外一直得到了高度重视,很多发达国家为了夺取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大力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它。如美国提出的“国家纳米技术创”(NationalNano-technologylnitiative,简称NNl),计划投资五亿美元的研究经费,其中传感器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日本和欧洲也不断增加研究经费支持更多的相关研究项目。

2.半导体硅是固态传感器的最重要的材料,但对其它新型敏感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开发仍未停止,如陶瓷、高分子、生物、智能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不仅扩充了传感器的种类,而且改善了传感器的性能,拓宽了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如新一代光纤传感器、超导传感器、焦平面阵列红外探测器、生物传感器、诊断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基因传感器以及模糊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集成化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和微机械加工技术,将多个功能相同、功能相近或功能不同的单个敏感元件集成为一维线型传感器或二维面型(阵列)传感器,使传感器的检测可由点到面、甚至到体,从而实现信息多维化、变单参数检测为多参数检测,二是利用微电子电路制作技术和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将传感器与调理、补偿等电路集成在同一芯片上,使传感器由单一的信号变换功能扩展为兼具放大、运算、补偿等用途,从而实现横向和纵向检测的多功能化。

目前,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研究动向是怎么样的呢?请采取一个或者两个传感器作深入调研。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研究动向

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制造业作为我国新世纪的战略产业将面临着剧烈的挑战和经历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在传统制造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先进制造技术代表了制造技术发展的前沿,必将成为这场技术变革的核心,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制造业呼唤先进制造技术

近十年来,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强化作为光机电一体化制造业基础的先进制造业的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先进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垒球制造业争夺的市场焦点。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已经开发出了数控(NC)、计算机数控(CNC)、直接数控(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规则(MRP)、柔性制造单元(TMC),柔性制造系统(FMS)、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精益生产(LP)、智能制造系统(LMS)、并行工程(cE)和敏捷制造(AM)等多项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模式。这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仅使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巩固,也使得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迅猛。

2000年,全球先进制造业贸易额达到20000亿美元,占全球总贸易额的三分之一。传感技术、开放式工业过程自动化系统、现场总线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已经在国外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

先进制造技术将对21世纪的制造业及其相关联的其他产业的发展发挥更为重要作用。

1.先进制造技术持续不断地融合光电子、计算机、信息等新技术的研究成果,使得这一新兴的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了解,数控技术模块化、网络化、多媒体和智能化已是技术发展的热点。CAD/CAM系统将面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产品数据管理(PDM)与企业资源计划(ERP)趋于融合,先进加工系统和设备发展智能化。

2.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光电子、自动化控制系统、传统制造等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成为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装备的基础,推动诸多相关行业的效益增长。如先进制造技术装备的加工设备、系统和各类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光电子设备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将大大提高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的设计制造效率和可靠性;将推动印刷技术的数字化-推动现场总线的应用,构建现场管理垒系统的数字通信网络-电力电子器件将向高压、大容量、抗大破坏力、小型化和智能控制方向发展;医用电子与医学发展将更为紧密结合,影像显示趋于多种手段的融合-医用激光将广泛应用。

三、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动向

长期以来,在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中,我国将光机电一体化作为制造业的研究和发展重要方向。将其列为国家火炬计划中的五个重点领域之一,予以特别的重视。

我国制造业市场的巨大潜力,为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其中,机械基础件类产品市场较大、品种也较多,其数控系统已形成年产3000台(套)的生产能力,由CIMS延伸出来的诸多相关技术和产品,如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企业资源计划(ERP)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已有很大的发展,据预测,仅MIS一项,国内就拥有近700亿元的市场潜力,国产CAD在2000~中的销售额达到10亿元,年增长率为15%~20%;国产的自动化控制仪器仪表技术,已在国内市场中占据相当的市场规模,1996年至2000年的销售额为95亿~200亿元人民币,其中以分布式控制系统年增长率最高,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已成为应用热点;另外,微机电类产品已占有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自动化技术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现状;前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供电系统相应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满足自身对于电量的需求。在科学技术及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一)什么是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应用

电力系统经常是24小时进行不间断的工作,它同人们的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而所有可以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转的新技术,都值得供电企业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其中自动化技术特别重要。电力系统最初运用的自动化技术是对电力系统的各项数据进行监控,从而保证期安全。随着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工作流程

1、对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来讲,基本的流程就是在制定的中心地带的某些调控中心安装一些现代化计算机,通过它们向周围进行网络系统的辐射,之后围绕相应的中心的发电厂、变电站之间对相应信息服务和反馈的部分远方监视的控制装置进行相应的设置,而且还要进行实时的监控,这样就会实现一个立体化的网络覆盖面,可以有效传输相应的指令及信息。

2、相应的中心计算机负责总体调控,相关的监控设备则负责设备操作、记录事故内容、常规操作的相关自动化和系统异常事故的自动恢复的操作、编制各种类型的报表的相关记录的处理等等。在这个基础之上,实现以控制相应的部件为中心,利用计算机之间的结合,加上控制计算机及终端硬件装置的有机结合,使用各种软件实现扩大控制范围和深化自动化程度。

3、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采用分层控制的相应操作方式,即在调度所、控制所、发电厂、变电站等各组织的分层控制之间,遵循管辖的功能范围对控制功能进行相应的分担及综合协调,从而实现系统的合理经济性和可靠运行方面的控制系统。

二、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中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史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的,并且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发展,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更是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电网调度系统的自动化技术

现代化电网调度自动化通常是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在电网调度的系统当中,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有效实现了对实时信息的收集、计算、分析和系统的操作。现阶段电网自动化的调度一般是利用对相应电网运行状态的有效监控来实现的,通过使用自动控制技术,对相应的电网进行实时的监控,这样可以保障电网的正常运行,确保居民对用电质量和数量的需求;此外,对电网实行基于电网安全运转的监控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手段进行节能减耗,提高供电效率。

(二)配电网络系统的自动化技术

在配电网系统当中,计算机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应用在相应电网改造建设的技术上。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有效提升了配电系统的网络化,从而达到了配电的主站、子站、光纤终端所形成的三层结构,这样就可以进行快速的通信传输,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也具备了更高的性能。

(三)变电系统中的自动化技术

变电系统的自动化技术是利用相应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对处理二次设备的监控和测量,利用重新组合并优化相应的功能设计,创建一种测量、监视、协调的综合性的系统,然后搜集那些进行运行的设备及相应的操作情况的信息。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讲,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就是全面建立DMS系统,利用这个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气的管理水平,从而适应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需要;促使相应的电气设备的保护方面的控制可以得到优化,减轻大面积的停电故障,从而提高相应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建立科学的电气事故快速处理的机制,将故障停电的时间降低到最短,也可以有效降低对生产装置方面的影响;对相应的管理者来讲,企业能够及时掌握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及电流的进行;电压、电量、功率等运行参数,也会对精确计量、电力平衡、负荷监控等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可以积极打破现有运行操作和变电值班模式,从而真正做到了无人值守的管理模式,能够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数据共享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把相应的监控及保护功能放在一个装置当中,可以有效实现相应数据的共享。从SCADA自身来讲,它需要的相应数据和继电保护进行处理的数据是一样的,因而把分布式类型的变电站SCADA集成到有关的电脑保护当中,这样监控和保护就能共用一个硬件平台,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结 论

电力系统的发展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相应的供电企业必须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一方面可以保证满足人们对于用电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发展,相应的管理部门及企业一定要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从而促进行业的进步和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l]朱大新.电力系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11)

[2]张作刚.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科技,2008(04)

[3]薛禹胜,徐泰山.计算机技术与电力系统能量管理系统[J].微型电脑运用,1998(14)

[4]朱大新.电力系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18)

自动化技术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煤矿;自动化;通信技术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大量自动化和通信技术被应用于煤矿领域,有效的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煤矿的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指的是各种机器、设备、系统等在无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可以按照人的要求,自动进行检测和信息处理等,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也在煤矿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我国煤矿的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且在前期发展较慢。后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得到了较大的进步。例如,图1是某煤矿的采煤工作面自动化监控系统。

图1 某煤矿的采煤工作面自动化监控系统

由图1可知,对煤工作面进行自动化监控,可以有效的实现与矿调度中心的通讯,保证数据上传;在调度中心监控站画面显示工作面生产工艺过程;可以实现工作面前后刮板输送机、破碎机、转载机及泵站设备顺序启停、闭锁控制功能。

目前广泛使用的一些自动化技术有:

1.数字化工业电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煤矿企业都利用电视系统来传输矿用工业,随着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逐渐发展为数字化的工业电视系统。

2.巷道监控。大部分煤矿企业的自动化控制主要为单机操作,在全面技术控制方面较为薄弱,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送,降低了挖煤机等机械作业的效率。

3.水泵自动化。水泵自动化系统可以保证煤矿井下作业的高效顺利,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目前,在各个煤矿还没有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应用水泵自动化的一些煤矿也在应用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位于矿井下的水泵房的水泵排空阀门极易在水质的影响下发生故障。而且,在日常的应用过程中,维护难度也较大。所以,在以后的应用中,需要我们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总体来说,我国煤矿自动化水平与一些国家相比差距还较大,例如通讯设备不够先进,通讯网络不完善,可靠性较差等。另外,我国的煤矿采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还较低,需要我们积极的加大研究开发力度,满足现代化煤矿的建设需要。

可采取的相关措施有:

1.政府支持,宏观干预,积极寻求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为了提高煤矿自动化水平,政府要积极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站在行政的高度,积极的支持煤矿企业的自动化改革。首先,政府可以积极的引导煤矿企业大力进行自动化建设;其次,政府可以积极的制定相关办法来帮助企业来发展自动化,并在相关政策上予以上当的倾斜;另外,政府也可以拨出专项资金,积极支持煤矿企业进行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产品的研发。

2.企业要积极注定的进行自身的自动化建设。例如,企业要重视与各科研机构和相关院校之间的合作。企业作为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单位,资金力量较为雄厚,但在研制开发方面能力较弱。而专门从事研发的一些机构,以及各专业性的院校却大多缺乏足够的科研经费。所以,煤矿企业与各科研机构和相关院校进行合作,可以互为补充,解决各自的困难,强强联手,做好煤矿自动化的研究工作。

二、煤矿的通信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煤矿开始积极的将各种通信技术应用于煤矿的日常生产中,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1.生产调度通信。目前,通信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煤矿矿井的生产调度通信中,实现对矿井生产的调度,是一种较为直接的应用模式。一般情况下,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包括了调度主机和安全隔离器以及本安自动电话机等,并通过紧密的内在联系存在着。

2.矿用通信系统。煤矿内部的矿用通信系统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覆盖面较广,且使用方便快捷,尤其便于在矿井巷道之中进行使用。但是目前矿用通信系统的调度功能尚不完备,而且存在一定的适用范围方面的限制。例如,矿用小灵通通信系统中用到的设备基站和控制器中,有一部分是隔爆设备,因此对于工作面巷道而言无法使用。但这些限制并不会阻碍矿用通信系统的发展,我们可以积极的采用多种手段来进行完善,例如,可以在矿用通信系统增加调度功能,并

积极的开发本安型基站等。

3.井下光纤通信。作为具有较大的通信容量以及较好的防爆性能和抗干扰能力的通信系统,井下光纤通信系统在实际情况复杂的煤矿井下环境中得到了较好的利用。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井下光纤通信系统也得到了较好的完善,功能日益强大,例如较强自动化检测功能等,传输质量也日益提高。

为了提高煤矿通信技术水平,我们可以积极地采取以下措施:

1.积极开发强度较高且方便安装的煤矿专用光缆,以推动网络传输技术和数字化工业电视技术的应用。

2.目前井下光纤在接续的时候大多采用高压放电熔接技术,但高压放电熔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问题,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需要积极的开发接续衰耗较小,且不产生电火花的单模光纤机械接续方法以及相关装置,从而保证井下光纤通信的安全高效。

三、煤矿综合自动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煤矿实际生产的需要,实现煤矿综合自动化是必不可少的。综合自动化技术不断进步,产品不断成熟,利用煤矿综合自动化,可以有效的将各种自动化技术同通信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如图2所示,即为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的综合系统结构。

图2 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的综合系统结构

对图2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煤矿综合自动化实现了对多个子系统数据的集中控制,例如皮带运输监控系统和提升监控系统等。以往,受到信息化发展阶段性的影响,且在规划和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标准和力度,所以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各类静、动态数据缺乏足够的融合,独立、冗余,利用率较低,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而实现煤矿的综合自动化,可以有效的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实现煤矿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有效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煤矿综合自动化还可以对煤矿生产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方便了管理部门的控制和检测,有效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保证了煤矿日常声场过程的安全。

四、结语

将各种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煤矿的日常生产中,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而通信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很好的保证煤矿内部信息的流通,保证生产是安全性。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煤矿实际生产的需要,综合自动化技术不断进步,产品不断成熟,将各种自动化技术同通信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实现煤矿综合自动化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综合自动化水平将会不断提高,有效的实现各个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从而为各个煤矿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回顾与展望[j].工矿自动化,2010(06).

[2]张欣,刘冬华.浅析矿井通讯技术[j].煤炭技术, 2012(01).

[3]李文江,张文超.基于扩频通信技术的煤矿井下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0(09).

[4]顾伟,王春瑞,张锋,等.无线以太网技术在煤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矿业,2010(05).

自动化技术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进程慢慢步入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电气自动化,电气自动化为工业发展的核心部分,可以说电气自动化在工业发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电气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电气技术主要是电子技术,包括各种器件的硬件,比如各种芯片的制造和使用原理等。信息技术就是硬件,自动化技术主要是控制技术,包含有各种智能控制。信息技术是进行信息的实时接收和监控,运用智能控制技术对工业生产进行生产实现自动化。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它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基本实现自动化生产,不再需要过多的人力资源来进行监督制造。同时自动化技术一般可以实时监控,迅速对生产过程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监控和指示,甚至报警和自修复,对生产质量的提高大有帮助。在产品的检测方面,不再需要人工仔细检查,直接利用自动化技术进行全面检查。所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信息实时的传递,工业控制的实现提供了有效保证,也为设备的安全运行,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避免事故发生做出巨大作用。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卓有成效,各种企业或多或少基本已经实现工业自动化。。本文首先从电气自动化的特点进行分析介绍,然后对我国电气自动化应用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同时阐述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电气工程师的培养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1 电气自动化特点介绍

电气自动化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一个是比较宽的涵盖面,另一个是依赖电子技术较强。电气设备一般安装在配电室,有独立的控制柜,是工业系统的控制中心。配件数目较多,执行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较强,实现的工作要求和控制对象就较多。当然,万一设备出现故障,维修工作较为困难,不容易排查。对整个系统的电气自动化要求下,需要对硬件进行设计,也需要对软件进行开发编译。需要较宽的知识面来处理各种适用于不同场合或行业的各种方案。对于硬件要求,一般希望设备运转稳定可靠,可以无限度的进行开断,操作次数应该较高。对于较为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会涉及到传感器的信号采集,信号的及时处理和信号的传输执行。这些处理、传输、执行靠的就是电子器件和设备,因此对电子技术的发展有较大关系。所以电子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有较大的帮助。

2 我国电气自动化应用发展现状

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的各个方面发展较快。首先表现在应用范围较广,比如火力发电系统、钢铁工业技术、现代建筑工程中等。对于大型设备的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实现远程监控和实时监控、实现故障报警和故障诊断、实现最优的控制策略达到技术指标等。在火力发电中要实现系统一体化要求、预测故障和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进行通用网络结构的建设、管理整个生产过程都需要电气自动化技术。

对于现有的控制器设备,成本较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较为分层分散。比如在控制室内,有PLC软件、CPU、变频器、各种传感器和测试仪表、还有一些电机软启动器等设备,它们通过各种电缆进行连接,信息传输到控制器中心进行整体系统的控制。所以整体来说系统较为分散,而且对于远距离的信号传输会出现信号干扰和失真,这对抗干扰和通信技术提出了要求。对于控制系统中的变换器电路,发展方向逐渐有低频向高频发展。

电子器件的发展,变化电路也在改变。对于直流变换器利用相控整流的方式,而交流采用的是变频器。利用PWM可以减少高次谐波,但谐波分量对电机绕组产生振动,噪音加大,这对我们的工作有较大影响。提高开关频率可以降低噪音。这对电子器件的要求逐渐加大。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提高有较大帮助,利用最快的时间了解全面准确的信息,进行生产的全程监控。同时还要利用通过程序实现各种所需要的控制。如今IT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在这方面有较大改善。

对于现场总线,基本采用分布式网络传输。电气系统结构不够通用化,相似的企业在系统结构中不能相互借鉴学习,平台多样不够统一。对自动化的产品研发逐步加强,开发出的新产品越来越多,不再单一。

3 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大致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技术人员培养加大。技术始终是企业的推动力。人才的培养对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占据最重要的位置。现如今,企业的自动化系统一般整体购买,几乎不是原创开发,这严重影响了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发展。因此专业化的操作人员更能实现企业的进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2)电气产品创新性研究不断加大。我国自主创新的电气产品较少,科技含量不够,学习国外的技术势在必行。研发自己独立的品牌才是最基本的任务。

(3)电气系统的通用性,安全性和稳定性逐步提高。系统的通用性会给各企业带来便捷。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对电气自动化系统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稳定性越高,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和竞争力。安全性有了保证才能进行安全生产,生产过程全面监控。所以要不断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精益求精,寿命更加长久。

4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反过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必将在工业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加快电气自动化的推进,加大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奇学.论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广东科技,2012(13).

[2]刘瑜.浅析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状况[J].科技资讯,2012(11).

自动化技术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机械工程;自动化;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082-01

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是符合当前的市场发展形势,所以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实现自动化技术的推广是当前的发展趋势,在机械工程生产的过程中采用自动化技术能够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原材料的流动速度。通过自动化技术来改善传统生产模式,以促进机械自动化生产的大力发展,还能够促进整个机械制造的连续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的自动化技术正在全面的发展,但是我国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正在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还仍然需要不断的改善技术,以提高自动化生产技艺。

一、机械工程自动化概述

机械自动化指的就是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广泛的进行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此达到使加工对象实现连续自动生产的目标,进而实现生产过程和生产效率的优化,加快原材料的加工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是机械制造业一个巨大的飞跃,也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发展程度,不仅影响本国机械制造业的整体发展,同时也能直接显示出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的提高程度。

二、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就现阶段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现状来看,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机械工程自动化管理应用现状,二是机械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现状。

1、机械自动化管理应用现状

机械自动化就是一些机器或者装置通过机械方法来掌握自动化控制的整个过程。目前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且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但究其管理应用模式来看,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自动化的应用中,我国的机械工程行业发展比较快,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仍采用的是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国外的管理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使得技术不断创新,应用效果良好。在我国许多机械工程企业中对自动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技术应用效果不明显,管理过程也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自动化技术仍处于刚性自动化阶段,使自动化仅实现局部形式,造成生产发展限制。与国外的柔性自动化管理以及智能自动化管理相比较,我国自动化管理缺乏创新,整体机械自动化技术更新过慢。

2、机械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现状

对于机械工程自动化人才的管理,既缺乏技术人才的培养,也缺乏对技术人才的管理。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专注于此方面的技术人才培养不足,造成人才匮乏现象。另外是对技术人才的管理,在人才培养上我国更加侧重于理论知识教育,使人才缺乏技术实践经验,直接造成了对人才全面发展的制约,对开展自动化技术应用也有着制约影响。我国的机械设计水平没有大幅度的提升,使得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出现了停滞现象,这种现象直接使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呈封闭状态发展,造成发展状态不平衡。

三、改善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措施

1、认准自动化发展方面加强思想建设

从思想意识的角度来加强我国自动化建设脚步,认准自动化发展促进国家富强,因为自动化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高升的转变,从传统到创新的形势发展,因此在发展自动化的过程中要认准发展的方向,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坚定信念始终以自动化发展道路作为兴邦强国的渠道。

2、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自主知识产权。

我国消化吸收国外柔性制造系统(Pseudo-FMS),是要确保必要的生产柔性的前提下,优化人机界面,不过分追求自动化,尽可能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充分发展计算机管理的效益。系统中先进的自动化装备和普通设备并存,系统的某些环节允许人工干预。我国目前在消化呼吸、融会贯通国际上有用的自动化技术理论的基础上,要努力做到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创新,形成有国情特征的发展自动化技术理论和学说,进行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开发研究,以适用为前提,急需什么就解决什么,取得实践经验再推广应用。

3、注重高科技人才培养促进发展

通过自动化的道路发展来促进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按照相应的机械自动化方向来实施教学提升,将人才发展放在第一位,培养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型人才,从基础教育做起,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积极鼓励学校培养自动化科技人才,不论是才技术理论还是从实践上都应该对其进行加强。从发展的角度为我国企业输送合理的人才,通过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势必能够获得良好的成功,为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打下人才基础。

4、加强与国外的专业交流

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相关研究的人员必须时刻关注时展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不仅要继往开来,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经验,更要处在能主动学习的状态下,对最新的科技研究成果有着敏锐的嗅觉,及时学习最新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自身的发展。特别是欧美国家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水平向来都是比较先进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对其进行溯源追踪,把视野放到海外去。定期进行走出去战略,积极进行交流和互动,整个行业就是源源不断的活水,永远不会流于固步自封与停滞不前。在有着充分条件的高等院校,走出去的战略思想更体现在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学习国际上的先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水平。

四、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基于机械工程的发展要求,自动化技术逐渐朝向更新型的方向进展,最大程度的适应机械生产,保持生产的高效益性。第一,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集成、柔性以及智能技术中,含有相互融合的点,未来自动化技术会综合三项技术的优势,采取相互弥补的方式,研究机械工程的自动化系统,发挥三项技术的优势,避免生产技术的缺点,积极提高机械工程经济能力,稳定工程竞争力,促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发挥其在机械工程中的优点和价值;第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智能技术为基础,构建数字化的自动技术,保障技术更加贴近工程的实际运营,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优化生产方式,通过数字技术的研究,既能保障智能技术的各项特点,又可形成自身特色,最终目的是提高机械生产与制造的能力,为各个行业对设备的需要,提供个性化的生产服务,展示机械工程的能力。

五、结语

随着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这就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科技的发展同样也将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新技术发展的模式下,及时发现总结经验,对于存在的不足给予及时的处理与解决,着实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专业人员的技术学习与理论实践的总结,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不断的引入到机械建设中,实现机械的全面自动化,进而加快机械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建亮,吕顽凯.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信息系统工程,2013,(5):131-132.

[2] 王超明.浅谈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化工贸易,2013,

自动化技术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1. 电力调度的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进程

电力调度系统的自动化发展过程主要概述为从没有标准统一的单机系统逐渐发展为分布式的应用系统就已有了统一标准,从单一方面的监视信息项逐渐发展成集稳态、动态和暂态等海量信息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监视。每一次电力技术的革新,每一步电力的发展都是经过无数工作者的工作实践以及不断的努力而做到的。在最初的 20 世纪的 70 年代,单机的管理采用的(ScADA)系统主要是以专用的操作系统与专用机子为基础的;之后在 80 年代时是基于调度主机的双机热的备用(SCAD、EMS) 系统;在 90 年代出现的指令集计算机系统(RISC)/uNIx 是使用先进图形技术显示与关系型的数据库,这也是电力调度系统的第三代的代表;现在,根据公共信息的组件模型的规范接口与缩放型矢量的图形标准建立的结构(CORBA),是具有开放分布式的设计理念的请求方向的公共对象体系,从而研究出了第四代电力调度的自动化系统,其更具开放、稳定、先进等特点。

2. 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功能

电力调度的自动化系统采用的技术要达到国际上的工业标准,像通讯方面的技术、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和网络方面的技术等,它的主要功能有:统计的计算、报警的处理、数据的采集、数据库的管理、信息的处理、事故和追忆、历史的趋势、事件的顺序记录、web 浏览、报表的生成和打印、多媒体的语音报警、画面的编辑和显示以及调度员的培训模拟等方面。重点还是采用双机热的备用上,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只要有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整个在该服务器上运行的数据就会自动的切换到另一台正常运行的服务器,就可以保证该系统运行得以正常。

3. 现在电力调度的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情况

在我国的当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存在几家研发大企业拥有不同设计理念,其功能特点也各有特色。第一家是采用OPEN3000 系统的南瑞公司,此系统在具有常规 SCADA、EMS 的功能和支持平台之外,还遵循 IEC61970 建模的标准、技术集成、混合应用平台、数据的保险箱技术、AGC 依据 CPS 标准控制下的策略、AGC 和约束调度下的安全闭环控制、SCADA 网络技术在电网未来可能性运行方式的预测和未来电网模型的培训分析等特点。第二家是采用 CC-2000A 系统的科东公司,此系统除具备电网常规的功能外还具备数据方面的整合共享,一体化的面向服务、高效的数据集成环境是基于 SOA 的电力服务总线、多应用集成并发实时序列控制、集成平台上新型的将多种应用集成一起、多应用的集成环境并列存在、满足了 AGC 在 CPS 标准下的分区控制策略等特点。第三家是 ABB 公司拥有的 EMS 系统,ABB 公司的系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控制中心方案,即 NetworkManager(网络大管家),其能够保证系统的安全、有效的运行。这里的 NetworkManager 是一个给决策者提供可靠信息的能量信息系统,其采用数据引擎的 GDE 图形方式、数据的交换与外部适配器、数据信息的采集前置机、SCADA 类的应用软件、EMS 类的应用软件、图形界面、培训调度员的系统模拟、GMS 应用软件、资产管理的应用软件等各种应用模块。除了这些公司自行研发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外还有采用 EMS 中 e-terravision 系统的 AREVAT&D 公司和西门子公司的 EMS 系统等。以上这些系统的功能是通过政府下发的渠道或者供电企业自行选择的途径发挥着本身特有的功能。

3.1 国内采用的 CC-2000 系统

该系统是开放式的设计结构,运用的技术是面向对象化,利用封装思维和事件的驱动提供给应用软件透明的接口。其中引入的对象概念是为了满足继承性和封闭性等事件驱动的要求,该系统支撑把通用性与专用性有效结合能够适应电力调度的发展变化,也能够顾及到相关行业的现实应用需求。在遵行软件工程开发规律时完成产品化的软件需求,经过技术鉴定,按照面向对象的开放式系统技术,将电自院、东北电力公司、电科院、北京科东公司在一致协调后,共同实现系统平台上支持 CC-2000 应用软件的完整 EMS 系统。

3.2 国内采用的 OPEN-2000 系统

该系统是江苏省科技立项中的重大项目之一 ,是自南瑞电网控制公司之后研发出的新型的 EMS 系统。南瑞公司在 1998 年开发的 OPEN-2000 系统非常成 功 的将 SCADA、PAS、DTS、AGC、DMS、DMIS 集成一体,其功能适用在网省调与大中型地调,是新一代的电力能量管理系统。在国内外的适用面很广、可靠性又高、性能健全、成熟度强,是个发展速度很快的能量管理系统,亦是国内首次将IEC870-6 系列 TASE.2 协议联结成一个应用软件平台的系统。OPEN-2000 系统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系统 ,把电力设备作为模拟对象建立信息数据的存取模式和电力模型系统 ,其中的软件设计是全部运用 面向对象技术的对象语言。该系统采用双网机制中的100M 平衡负荷,流量比之前更大,可靠性也更高,是一个完全商用的数据库研发,采有客户 / 服务器新型模式的电力管理系统。

3.3 国内采用的 SD-6000 系统

该系统是由淄博电业局和电自院系统南瑞控制公司一起研发的开放式能量分布管理系统,作为电力部的重点科技项目,其在1994 年正常投运,并在 1996 年鉴定通过测试。SD-6000 系统综合了分布式和开放式的特点,集成了气象的卫星云图、调度投影屏的超大规模、自动拨号的调度电话等新型技术。这种人机管理系统面向对象系统,最突出的是电网元件模型、同期生成数据库的技术、单线图的场站、电网的拓扑架构。管理系统的商用化数据库和 EMS 的支撑软件运用的 SQL 标准接口方便第三方的自行开发与应用。其前置机的应用软件实用且合理,并有着较高程度的稳定可靠性。

4. 电力调度自动化的未来发展

电力调度系统的自动化发展以及电力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为了保证电网 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调度中心将会采用多个应用系统并列运行的模式,比如点能量的系统计费、配电方面的管理系统、调度生产方面的管理系统等。这其中的每一个系统可能同时包含着多个应用,其要求有:①能够互相分享信息,交换彼此的数据;②能够集成更多的应用系统,扩展出新的软件功能,降低标准接口的成本和应用难度,从而将更多的系统集成在一起;③为实现异构系统的互相操作,可以运用不同厂家的特色产品。为了达到以上的标准,要求电力调度的动化系统是满足这些应用 IEC61970 系统,其是以 CIS 作为访问电网系统的公用数据,该系统目标是为了解决电力系统问题中的异构和互联。数据信息的共享和各种资源的共享能帮助电力企业得到更高的效率与和经济效益,这将是未来电力调度的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电力调度的自动化系统已经逐步完成了从“经验型的调度”到“分析型的调度”的转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发展成“ 智能方面的电力调度”阶段。

结语

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要求其采用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进行数据信息的查询与上报等应用操作,这也要求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智能调度上有些较高的安全防护能力。虽然国家电监会与经贸委已经出台了电力相关技术方面的规定,但是能够预测出电力在二次系统安全防护问题上将面对更多方面存在的挑战,同时智能调度系统在信息安全防护问题上能够满足用户的更多、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靳继斌.浅谈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