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生物学研究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生物学研究方向范文1
【关键词】工科院校;微生物学;实验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in Engineering College
LENG Xiao-yun MA Li-bin SHI Chun-fa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10,China)
【Abstract】In connec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colleges, it analyzes the malpractices in traditional microbiology experiments, points to the reform aspects of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in this paper. Doing different experiments for various specialties, trying to opening experiment, increasing comprehensive and designed experiments, quoting the researches of the teachers, these reforms will be appeared in the microbi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ytem . that will achieve the significance of microbiology experiments.
【Key words】Engineering colleges;Microbiology;Experiment
0 前言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其突出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应用性。该学科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1]。
1 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各专业实验项目无差别
微生物学实验课是生物学科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但由于课时有限,教师要在限定的时间内达到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上往往是选择一些基础实验和少量的综合性实验。这样使得各专业学生不能真正认识到微生物学实验在他们将要接触到的专业领域中的实际作用,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的积极性。
1.2 未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都是由实验教师或是专职实验员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进入实验室只要做一些老师设定好的简单操作就可以完成整个实验,这样简单、机械化的教学形式,不能激发学生对实验动手操作的兴趣,同时会影响他们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1.3 实验考核不严格
传统实验考核的形式是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情况给出整个实验成绩,对学生是否认真、正确操作,能否自主完成实验操作等内容没有体现在实验成绩中,也没有充分的考核。使得学生慢慢开始放松对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失去了开设实验课程的意义。
2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2.1 针对各专业特点安排实验内容
本校是一所工科院校,大多数学生最终都要进入生产第一线,因此,针对不同专业,我们增加了微生物学技术在食品、医药及环保领域应用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成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生物学人才。整个实验课教学体系,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其中,第一个层次包括各专业学生必做的6个最基本实验,是所有学习微生物学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实验技能。第二个层次为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应用、提高的实验内容,包括学生选做的9个实验。这些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够应用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酸乳中乳酸菌的测定、抗药性突变株的分离等。学生可从这9个实验中选做其中的4个。第三个层次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主要是针对三个专业的专业方向,开设了微生物学在环境、食品以及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
2.2 尝试开放性实验
首先在微生物实验课程中尝试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包括实验内容的开放及实验时间的开放。在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中,除了学生必做的6个基础性实验,其余的实验都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兴趣从其余的9个实验中任选4个。此外,在实验时间上也实行开放式的管理,即学生可以在周一到周五上班期间的任何时间来实验室做实验。实验室安排了专门的实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实验。通过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兴趣,同时,方便了学生实验时间的安排。
2.3 将教师的科研课题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
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感觉到将教师的科研课题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是一种很好的实验教学改革模式。首先,随着教师科研课题的进展,将会有大量全新的内容补充到实验教学内容中,从而使实验教学内容能够不断更新;其次,教师的科研课题一般代表了该领域全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这就使我们的实验教学内容能够紧跟该领域的研究步伐,不至于过于陈旧、落后。同时,使学生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了解并掌握生产实践中的实用技术,为日后工作或继续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 实验考核细化
实验考核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出勤情况、现场操作、实验报告及操作考试。分别占总成绩的20%、30%、20%和30%。这样可以保证实验成绩充分合理的体现每个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对实验课的正确认识。实现了开设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意义。
通过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动手操作能力,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对实验内容进行重新修订,增加了综合性实验比例,使学生全程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教学形式和教学态度的改革,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受有限学时限制的弊端,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些改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动手能力都得到大幅提高。但是微生物实验教学仍需不断进行改革与探索,使学生能更加适应时展的需要,最终成为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2]。
【参考文献】
[1]袁丽红,周华,韦萍,欧阳平凯.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尝试[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4):614-618.
微生物学研究方向范文2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基础课程。结合作者的自身教学实践,阐述了作为生物制药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应该有其专业个性化的特点。在教学重点上应强调基本应用型知识的掌握;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药学知识的实践;在实验课程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规范性的实验操作技术;在课程知识之外还应结合当前的医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273-02
引言
生物制药专业作为药学院或综合性大学的新兴专业, 正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而成为培养具备生物学、药学基础理论的生物制药专门人才的急需专业。医学微生物学作为本校生物制药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要为后续的生物制药工艺学等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要能够使同学们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为学生们今后走向药学事业创造契机。但由于课程内容较多、基础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不易掌握。因此,笔者对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探讨和实践,为生物制药学科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结合专业特点,精心选择教材,精炼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出版社的《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版本较多,大多为医学出版社出版,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性较强。为选择适合药学专业的微生物学教材,笔者从众多的教材版本中选定了高教出版社出版的黄汉菊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发现该教材的基础部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再根据所安排的课时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各论部分内容进行精简和综合,在教学时发现既要注重“三基”知识的讲授,还要据医学模式转变、疾病谱的变化,增加公认的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充分体现医学微生物学与药学的联系。
(一)丰富理论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不应一成不变,应随微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做出相应补充与完善。目前,各国都在致力于开发出抗微生物医药新型技术以及先进的生产工艺,需要学生及时掌握这些内容。同时,医学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为此,在教学内容上做以下调整。
1.优化教学内容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按分章节的形式介绍各类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在每一章节中,着重介绍微生物种属的基础知识,尤其微生物的抗原特性、微生物学诊断以及免疫防治等,针对微生物的诊断和防治技术进行系统的阐述。这种结构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共性,利于学生理解和灵活应用。同时,还须做好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联系,以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医学微生物学的应用。
2. 突出教学重点。由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课程的教学内容就应紧密结合医学致病微生物的各个领域。例如,在讲授流感病毒的基础知识时,应着重掌握病毒粒子的结构,基因组的组成、编码蛋白的种类及其功能,其主要抗原的类型,抗原容易发生变异的机制及在病毒防治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3.教学内容要体现新颖性
作为生物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医学微生物学中尤其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的一些高发病原的新的科学进展时时在更新。在教学中,要随时查阅最新的科研动态,更新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把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科学知识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充实于给学生的讲授环节,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如把最新的抗HIV药物充实到反转录病毒的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医学微生物学这门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除讲清基本理论外,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要领的严格掌握是本课程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以配合理论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加强综合性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内容除一些验证性实验外,增加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增强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针对细菌学实验开设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在混合菌种中分离克隆出纯的菌种,并鉴定到属,使学生的实验具有连贯性,有利于培养其综合实验技能。
2.增加设计性实验。设计性试验给学生开放了更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并鉴定,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领域到认识到微生物的无处不在,加深其对微生物的认识,并对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有更明确的认识,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重视教学方法研究,在系统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与实践相关的医学微生物学知识,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充分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要搞好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备课环节。备课时要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各章节的目的、要求,确定重点;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课程特点,确定难点。这是在备课时的首要明确的内容。要用自己的语言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之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1];考虑清楚采用的教学方式或方法、提出什么样的思考问题及进一步学习的自学参考题纲。备课时对相关问题作充分地考虑和安排,教学中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授课效果
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尽可能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就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的医学微生物学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众多病原微生物的分离、诊断技术均研究的较为清晰。将这些已有的科研成果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再配以相应的解释,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教学中只是让学生翻看书本,而书本上没有的图表不得不画草图,因此,教学节奏无法掌握,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使教学生动、直观、形象,我们除了组织教学参观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现畜产品副产品的形状、生产设备以及作用原理图,更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课程内容,这样,学生们兴趣非常浓厚,上课效果非常好。
(三)采取PBL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能否牢固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在学习上我们常说“主动产生效率,态度决定一切。”也即要想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应是非常必要的。作为教师,不但要准备好教学需要的内容,而且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教学的第一节课尤为重要。在课程的绪言中,要给学生引出问题:人为什么会生病,生病可能与什么有关?进而给出致病因素与医学(病原)微生物的密切关系,进一步的指出作为生物制药专业的研究方向可能之一就是要针对某些具体的病原微生物,研究其有效的生物技术药剂。通过这些实例的讲解,学生们会明白医学微生物学中要学的内容与生活和生物技术制药生产密切相关,是一门实践性与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并非枯燥的理论。
采取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2],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教学新理念的机会,同时也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挑战。在讲授过程中,不时地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已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是即将讲到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的难度不应很大,学生只须短暂思考就可以回答。通过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跟得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帮助学生去思考的问题。基于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基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有关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由教师进行详细讲解,以求使学生完全理解并记忆。选择一些常见病原微生物部分则进行PBL教学,要求结合疫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PBL教学的方法是:课前由教师将讨论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布置给同学。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通常是要求同学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们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通过图书馆、网络、请教专家等途径,获得相应的信息,经归纳、整理,并做出讨论预案,再返回到课堂大家在一起进行讨论。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把握方向、布置任务、组织讨论和进行总结的作用[3]。课堂上学生充分进行讨论、辩论,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辩论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利用信息资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人类诊治疾病的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工作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面对新问题的出现,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及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争取做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功能。我们还会继续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培养出新世纪优秀的生物制药专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雷凯健,王天晓.生物制药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检验医学教育,2010,17(2):24-25.
微生物学研究方向范文3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5-146-02
Teaching Reformation Research of Postgraduate Course Based on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Established by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Wang Yanjie et al.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 163319,China)
Abstract:The disadvantages of curriculum provision and course teaching for postgraduate in microbiological field were reviewed. The measure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established by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was put forward. An exploration for teaching reformation research of postgraduate course was established by utilizing the superiority of th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established by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The creative competence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were trained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enterprise competence improvement and scale culture of postgraduate.
Key words:Postgraduate education;Curriculum design;Teaching reform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资源的短缺对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制约作用逐渐显现;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侧重理论化,使培养的研究生人才实践能力不强;硕士研究生学习的自主性薄弱,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培养的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从而出现了研究生就业率不高,但社会却缺乏高层次应用人才的问题。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色不鲜明、创新和实践能力差、学校的投入和保障措施不到位成为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突出问题[1]。针对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的趋势,探索适合学校自身师资条件与不同学科特点的、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就业率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我校微生物学科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设置4个主要研究方向,即环境微生物与微生物分子生态、农业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品应用微生物和天然药物的微生物转化。这4个方向是互相交叉渗透的,在选择课程时,坚持以本专业为主体,也选相关专业甚至其他学科的课程为补充,以提高研究生在研究工作中的综合能力。但课程的设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逐渐显现出众多问题。为此我校微生物学科充分利用和整合学校、工程中心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调整了课程设置,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课题研究提供了平台。
1 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的前沿性、研究性和特色性不强 由于微生物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校微生物学科课程设置的前沿性先进性不足。微生物学科设置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学位课有高级生物化学、现代微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必修课有微生物专题、现代微生物学综合实验、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和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选修课主要根据各老师的研究方向进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中缺少本方向研究的前沿课程,不具有特色。此外,课程内容与本科课程的区别较小,不能充分体现出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
1.2 按师设课、课程体系规范性差 课程的设置随意性较强,按师设课问题突出,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同时,课程设置缺乏长期的、系统的规划,没有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的角度进行课程设置。
1.3 课程设置过于狭窄,不利于学生自主选课 我校微生物学科学位课学分18学分,必修课分,而课程学习要求获得30学分以上,这样学生选修2门选修课即可达到学分要求。课程中包含了专业课程,又包含有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还包括了英语、计算机方面的训练,但这些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个性不强,知识面狭窄,实际科研工作能力不强。
1.4 实践课程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硕士生除了培养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科研实践)能力外,还必须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劳动实践。一般要求第二年开始参加大学本科的部分教学实践,如承担授课、指导本科学生实验或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研究生学习期间要做2~3次学术报告。入学后每学年要有不少于1个月(累加)的社会实践、劳动实践活动。执行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种实践活动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实施效果不好。考核过程中也存在如何客观考核评价的问题。
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滞后 许多高校对老师的考核多是轻教学、重科研[2],老师对研究生的教学水平如何,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缺少督促老师在教学上下功夫的措施。致使研究生的教学内容陈旧、前沿性不足。同时,一门课程多由一个老师讲授,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缺少相关学科的交叉和渗透。
2.2 教学方式没有充分考虑研究生学习的自主性 研究生的学习与本科生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中之一就是研究生可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会更多,研究生的学习形态主要是非正式学习[3],是在培养目标要求和导师的指导下,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从自身的认识结构和成才需要,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4]。而目前多数采用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和多年传统教育养成的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形成了一切都依赖的观念,研究生本人的个性、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2.3 教师对理论课重视不够 目前许多研究生导师对理论课重视不够,相对于理论课程学习,更多地注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培养,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监督体系不完善。
3 基于校企共建工程中心的研究生课程改革方案及措施
寒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共同筹建的集研究、产业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单位。近年来,工程研究中心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研究生培养的思路、方式、方法以及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采取了研究生、科研导师团队、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现场“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先后接纳、培养了数十名研究生。初步探索建立了以校企共建工程中心为依托的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工程中心的科研资源、设备资源、人力资源、学术资源、企业资源以及文化资源,打破了研究生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格局,对研究生课程也进行了初步改革。
3.1 增加选修课的种类和学分比例 选修课的设置是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打好理论基础。确定选修课时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专业方向,二是交叉学科。跨学科设置课程有利于研究生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从整体科学思维和多学科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虑增设一些体现近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和提高科研能力的需求课程,如宏基因组学、微生物蛋白组学、微生物代谢组学、SCI/EI论文写作及文献检索等课程。在增加选修课的同时,适当降低必修课的学时和学分,创造学生更大的选课空间。同时增设社会实践课,研究生可深入合作企业进行实践,掌握书本上得不到的信息和资料,进而增加研究生对于研究课题的理解和试验整体设计及执行能力。
3.2 改进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多师一课的作用,并利用工程中心的资源,将企业中的高级技术人员请到课堂,或者将课堂设置在企业现场,提高授课效果。老师一般是在某一方面有专长,一门课程完全由一位老师讲授,不可避免地会有知识内容讲得不深不透的现象,多师结构可以充分发挥每个老师的学术特长,并将企业的生产实际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为学生的科研拓宽思路。
课堂教学中改变重复、陈旧的教学内容,尝试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开展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参与授课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和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系列Seminar学术论坛等。
3.3 加强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 通过工程中心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协作与互动关系,将大学的学术研究与企业的生产应用研究结合起来,由大学和企业各选派一名研究生指导教师,共同培养学生;研究生参与校企共建工程中心的研究课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使研究与生产实践很好地衔接,克服了研究生培养与社会生产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实现教学、科研和生产一体化。
4 结语
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讲义、实验内容等改革,而这些改革涉及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条件改善、学科的特色和学校的管理措施等多个方面,因此建立一种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以及研究生培养规模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打破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共建工程中心的各种资源优势,以探索建立适应新时期人才战略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华奇,刘彬,刘浩然,等.基于综合实践平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6):33-35.
[2]霍静静.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聊城大学学报,2009(2):191-193.
[3]邬智,赵蒙成,罗丹.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非正式学习的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5):38-41.
微生物学研究方向范文4
关键词:医疗器械 微生物学检验 过程 方法
0 引言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伴随着国家对此的大力支持还有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快速发展着,医疗器械在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的广泛使得人们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医疗器械的卫生以及安全方面是否合格和达标?会不会对人产生负面的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这也必将带动医疗方法的进步,而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新的且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医疗器械的微生物检验。
1 微生物的概念
用人的肉眼无法分别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的结构十分简单,且活性极强,数目庞大。在二十世纪中后期,一套包括显微技术以及纯培养技术和培养皿等在内的微生物学检验成为了一个独立学科。
2 采集检验样品
笔者随机对十家生产医疗器械的企业进行了样品的随机抽取,并对样品进行了调查以及分析,为的是对于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产品的微生物学指标的检验现状予以较为精确的把握。
首先,以随机抽样作为样品的选取办法,尽力保证选取的样品可以代表被检验的物质。其次,在进行采样环节的时候,笔者先对这些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周围的环境等基本的情况加以了解和把握。对其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等等进行初步审视和检查。这样做也可以对这些样本的卫生状况及其质量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反映。
对样品的选取必须要依照无菌操作的程序要求,要对样品进行灭菌处理,将环境当中的微生物污染等进行避免,为了免除杀掉样品中的微生物这一隐患,包括所用的用具在内,一定不可以用酒精等等来进行处理。要使样品当中的微生物状况保持原来的样子,在检验进行之前一定不能发生变动。要对项目和分析方法还有被检验物的均匀程度等要求为参照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来确定采样的数量。为检验和复检以及留样,样品需要一式三份。
3 检验样品管理程序
迄今为止,判定某种产品的质量主要是通过检验该产品的样品实现的,如果样品检验合格就推断所检批次的产品合格,反之就不合格。样品在这个推理链中起着纽带的作用,应确保其可信度或可靠度。样品从采集到检验以及最后的处置,经历了多个环节,如果失控,随时都能改变其可信度或可靠度。因此,必须对样品进行规范、科学和严格的管理。规范的样品管理程序一般包括采样管理、运送过程管理,输入管理(接收、标识、贮存)输出管理(确认、准备、流转)等环节。
根据ISO/IEC-17025实验室国家认可对样品管理的要求,实验室(特别是第三方实验室)在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应根据上述环节建立如下的样品管理程序:委托书任务单采样标识运送接收唯一性标识贮存、准备、确认流转处置。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样品进行检验的过程当中所使用的一切器皿和试剂还有溶液是必须要经过灭菌处理的;在检验实验室当中可能会使用到的一切设备都应当对其进行校正和检查;在采集选取完样品之后,要以国家的标准检验方法为参照,保持负责和认真的态度来对样品检验外观,一定要注意,样品不要受到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污染;必须选用被玻璃器皿蒸馏过的蒸馏水抑或是无离子水来供培养基以及试剂所用;在结束对选取的样本的检验工作之后,要立即清洗携带细菌的器皿等。
4 医疗器械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细胞以及分子等等都已经被微生物学检验所深入,在对医疗器械进行的微生物学检验中已经利用了不少新的方法以及技术。在微生物学检验的项目当中,当数细菌学检验为推广广度最广的项目了。细菌检验的最为重要的方法就是细菌形态学检查了。该检查可以以其形态一级结构还有染色反应为参照根据,也是细菌的分类以及鉴定的基本。
4.1 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人类肉眼无法分辨的个体及其微小的细菌。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光学显微镜;二是电子显微镜,其中光学显微镜是用来观察一般的形态以及结构的,只用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到新的内部结构。另外,光学显微镜主要包括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微分干涉差显微镜等,电子显微镜主要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4.2 染色标本检查 细菌和周围的环境在经过染色之后会产生比较鲜明的对比,细菌的大小以及排列等特征以及其特殊的结构会经由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细菌染色的程序大多是:干燥-固定-媒染-脱色-复染。
染色标本检查常用的方法为以下几种:
4.2.1 单染色法。用一种染料将细菌和周围物体染成同一种颜色。细菌经单染色法处理后,可观察其形态、排列、大小及简单的结构,但不能显示各种细菌染色性的差异。
4.2.2 复染色法。用两种或以上的染料染色的方法。常用的包括革兰染色法以及抗酸染色法。
革兰染色是细菌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除粪便、血液等极少数标本外,绝大多数标本在分离培养之前都要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进行革兰染色可鉴别细菌,初步识别细菌,缩小范围,有助于进一步鉴定。
抗酸染色分为抗酸性细菌和非抗酸性细菌两类。
4.2.3 荧光染色。荧光染色法敏感性强,效率高而且容易观察结果,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除以上所述染色方法外,还有鞭毛染色、异染颗粒染色等等几种。
4.3 不染色标本检查 细菌标本不经染色直接镜检,可观察生活状态下细菌的形态及其运动情况,一般常有悬滴法、压滴法。悬滴法是在凹型载玻片的凹窝周围涂上少量的凡士林,同时在干净的盖玻片的中间用接种环点少量无菌水,在其中再点上少许培养好的细菌。如果液体培养物就直接将培养液滴一小滴在盖玻片上。然后,将此盖玻片翻过来,使液滴下悬,正好使液滴容纳在凹型载玻片的凹窝中,轻轻地按一下,使其和凡士林粘紧。而压滴法是用接种环挑取细菌培养液或细菌生理盐水悬液两环,置于洁净载玻片中央,覆以盖玻片。制片时,菌液要适量,不可外溢,并避免产生气泡。
4.4 基因探针技术 基因探针技术的作用原理是同源序列的核酸链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形成稳定的互补DNA、RNA或DNA、DNA链条,此时可以利用具备高度特异性片段制成的基因探针来对不同细菌进行识别。基因探针具有减少因基因片段长度的多态性导致的分析条带数的增多,例如法国生物一梅里埃公司的GEN、PROBE基因探针检测系统,对特定菌落进行分离并进行确证试验仅需要30分钟。这项技术的缺点是对目标菌以外的细菌无法检测识别。
4.5 细菌直接计数法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和固相细胞计数(solid phase cytometry,SPC)法。这种方法的原理就是利用激光作为发光源,光束在聚焦、调整后对样品流进行垂直照射,这样被荧光染色的细胞就能够产生散色光和激发荧光。光散射的信号能够标志细胞体积的大小,信号强度则是细胞膜表面抗原的轻度或者核内物质浓度的反应,基于此散射光信号和荧光信号就能够对微生物的大小、数量、形状进行预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且可以对细菌的性质与数量同时鉴定。目前这项技术可以对细菌总数、致病性沙门菌、大肠埃希氏菌等进行检测。对特定细胞进行技术统计,就能够对不同细胞进行精确度较高的检测。进行过滤样品的操作之后,实验者可以存留的微生物进行荧光标记,用激光扫描仪就可以对其鉴别。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对生长速度慢的微生物能够进行快速检测,其检测速度能够远高于传统的平板计数法,缺点是成本较高,因此推广使用具有一定困难。
另外,除了上述医疗器械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外,还存在一些准确、省时、省力和省成本的快速检验方法,比如即用型纸片法、生物化学技术、选择鉴定用培养基法、免疫学技术、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等。
5 结束语
在医疗器械的微生物学检验当中,以法定的标准以及方法为参照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些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当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细菌学检验。不久的将来,在对于医疗器械的微生物学检验领域,更多的方法会被研究。微生物学检验也会更加被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娟丽.浅谈医疗器械的微生物学检验过程和方法[J].学术管理,2009,11:34.
微生物学研究方向范文5
各位同学:
现就关于703基础医学综合考试科目的问题,说明如下,请仔细阅读。
1、703基础医学综合含: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报考法医学类专业在前三科基础上增加法医学,意思就是说这门综合考试总涵盖以上4方面的内容,但分为必做和选做两部分。
必做为: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200分,各科分值略相同)
选做为:分为选做(A)选做(B)两个选做部分,考生根据报考专业情况来选择选做部分。
选做(A):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100分,各科分值略相同)(限报考非法医学类的同学选做)
选做(B):法医学共100分:含法医物证学(约25分)、法医病理学(约25分)、法医临床学(约25分)、法医毒物分析(约15分)、法医精神病学(约10分)。(限报考法医学类的同学选做)
2、703基础医学综合题型约为:选择、名词解释、问答题
四川大学2018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
(401)招生院(系所):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拟招生人数:40(其中专业学位:0,推免:13,非全日制:0)
全院只招收有学士学位本科毕业生。考试科目:701生物综合含:医学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703基础医学综合含: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报考法医学类专业在前三科基础上增加法医学;704基础医学含: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706药学综合含: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709医学综合: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内科学、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学科专业代码 学科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姓名 拟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名称 备注 071003 生理学 1 01 (全日制)神经生理学 周华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4 基础医学 或 708 医学生物学
④ 802 生物化学(医学) 复试:生理学 02 (全日制)生殖功能调控 岳利民 03 (全日制)心血管生理 陈丽 071007 遗传学 1 01 (全日制)法医遗传学 侯一平
张林
李英碧
吴瑾
颜静
梁伟波
罗海玻
张霁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4 基础医学 或 708 医学生物学
④ 802 生物化学(医学)
或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56 生物学
④ 939 生物化学(自主命题) 复试:遗传学、法医学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 01 (全日制)生命过程的分子生物学 方定志
李昌龙
覃扬
刘戟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56 生物学
④ 939 生物化学(自主命题)
或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4 基础医学 或 708 医学生物学
④ 801 生理学 复试:生物化学 02 (全日制)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工程 方定志
付强 03 (全日制)生物分析与生物传感 高秀峰 04 (全日制)信号通路与转化医学 刘戟
覃扬
赵玉华
刘皓 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2 01 (全日制)神经生物学 周雪
王蕾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3 基础医学综合 或 709 医学综合
④ -- 无 复试:组织学与胚胎学 02 (全日制)组织学与胚胎学 周雪 03 (全日制)恶性肿瘤发病及靶向治疗分子机制 陈尧
周鸿鹰
李华 复试:系统解剖学 04 (全日制)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陈尧
周鸿鹰
李华 05 (全日制)神经解剖应用研究 陈尧
周鸿鹰
李华 100102 免疫学 2 01 (全日制)免疫系统与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 李楠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3 基础医学综合 或 709 医学综合
④ -- 无 复试:免疫学 02 (全日制)抗感染免疫 陈建平 03 (全日制)肿瘤发生及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朱彤波 04 (全日制)肿瘤/免疫性疾病的细胞与分子机制 张林 05 (全日制)遗传与肿瘤免疫 张林 06 (全日制)免疫调控与疾病 王霞
胡丽娟 100103 病原生物学 2 01 (全日制)病原生物的致病机制 李婉宜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3 基础医学综合 或 709 医学综合
④ -- 无 复试:医学微生物学 02 (全日制)医学分子病毒学 鲍朗 03 (全日制)新型疫苗研究 陈建平 复试:人体寄生虫学 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2 01 (全日制)分子病原生物学及肿瘤靶向治疗 黄英
王玉芳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3 基础医学综合 或 709 医学综合
④ -- 无 复试:病理生理学 02 (全日制)药物靶点及信号通路 黄宁 03 (全日制)基因免疫 鲍朗 04 (全日制)心血管病生 黄英
张霁 05 (全日制)天然免疫与炎症基因调控和分子信号 黄宁
吴琦 100105 法医学 8 01 (全日制)法医遗传学 侯一平
张林
李英碧
吴瑾
颜静
梁伟波
罗海玻
张霁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3 基础医学综合 (含法医学)或 709 医学综合
④ -- 无 复试:法医学 02 (全日制)法医病理学 刘敏
易旭夫
黄飞俊
云利兵 03 (全日制)法医毒物分析 廖林川 04 (全日制)司法精神病学 胡峻梅
胡泽卿
顾艳 05 (全日制)法医临床学 邓振华 1001Z1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 01 (全日制)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与心脑血管病分子机制 方定志
李昌龙
付强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3 基础医学综合 或 709 医学综合
④ -- 无 复试: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2 (全日制)肿瘤、衰老分子细胞生物学与转化医学 刘戟
覃扬
赵玉华
刘皓 03 (全日制)蛋白生物工程/生物传感/生化检测应用开发 高秀峰 1001Z2 医学神经生物学 1 01 (全日制)医学神经生物学 周雪
王蕾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3 基础医学综合 或 709 医学综合
④ -- 无 复试:医学神经生物学 02 (全日制)神经免疫调节 王蕾 1001Z3 医学生理学 1 01 (全日制)呼吸生理 周华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3 基础医学综合 或 709 医学综合
④ -- 无 复试:生理学 02 (全日制)生殖生理 岳利民 03 (全日制)循环生理 陈丽 04 (全日制)神经生理 王正荣
刘延友
汪宇辉
江舟 1001Z4 医学细胞生物学 3 01 (全日制)细胞信号系统与疾病发病机制 刘肖珩
曾烨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3 基础医学综合 或 709 医学综合
④ -- 无 复试:细胞生物学 02 (全日制)肿瘤细胞迁移与调控 刘肖珩 03 (全日制)调控干细胞分化的生物学机制 李良 04 (全日制)细胞应激与信号调控 黄灿华
孙晓东 100704 药物分析学 1 01 (全日制)药物分析及药物代谢研究 廖林川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6 药学综合(自主命题)
④ -- 无 复试:药物分析 100706 药理学 2 01 (全日制)化疗药理 周黎明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1 生物综合 或 703 基础医学综合 或 706 药学综合(自主命题) 或 709 医学综合
④ -- 无 复试:05、06方向:药物分析;08方向:微生物学;其它方向:药理学 02 (全日制)免疫药理 黄宁 03 (全日制)内源抗生素药理 黄宁 04 (全日制)化疗药理及时间药理 朱玲 05 (全日制)药物体内过程研究 廖林川 06 (全日制)药物分析 廖林川 07 (全日制)抗生素 刘小康 08 (全日制)抗菌药与耐药性 李明远 09 (全日制)神经药理和时间药理 万莉红 10 (全日制)化疗药理及中药药理 张媛媛
孙晓东 1009Z1 生物物证学 1 01 (全日制)新型生物标记探索 侯一平
张林
李英碧
吴瑾
颜静
梁伟波
罗海玻
张霁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1 生物综合 或 703 基础医学综合 (含法医学)或 709 医学综合
④ -- 无 复试:法医物证学 02 (全日制)亲缘关系鉴定 侯一平
张林
李英碧
吴瑾
颜静
梁伟波
罗海玻
张霁 1009Z2 法医病理学与法医临床学 1 01 (全日制)法医病理学 刘敏
易旭夫
黄飞俊
云利兵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1 生物综合 或 703 基础医学综合(含法医学) 或 709 医学综合
④ -- 无 复试: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 02 (全日制)法医临床学 邓振华 03 (全日制)医事法学 刘敏
邓振华 1009Z3 法医毒物学 1 01 (全日制)法医毒物学 廖林川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1 生物综合 或 703 基础医学综合( 含法医学)或 706 药学综合
④ -- 无 复试:法医毒物分析 1009Z4 法律精神医学 1 01 (全日制)法律与心理健康 胡泽卿
胡峻梅
顾艳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1 生物综合 或 703 基础医学综合(含法医学) 或 709 医学综合
④ -- 无 复试:法医精神病学 02 (全日制)司法精神医学 胡泽卿
胡峻梅
顾艳 1009Z5 空间时间生物学 1 01 (全日制)空间时间生物学/生物技术 王正荣
刘延友
汪宇辉
江舟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1 生物综合 或 703 基础医学综合 或 709 医学综合
④ -- 无 复试:细胞生物学 1009Z6 灾害生物学 1 01 (全日制)灾害病原生物的防治 陈建平
李婉宜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1 生物综合 或 703 基础医学综合 或 709 医学综合
④ -- 无 复试:寄生虫学或微生物学 1009Z9 医学材料学 1 01 (全日制)医学材料的界面生物学研究 李良
刘肖珩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1 生物综合 或 703 基础医学综合 或 709 医学综合
④ -- 无 复试:生物材料学 107200 生物医学工程 3 01 (全日制)生物技术/时间生物学 王正荣
刘延友
汪宇辉
江舟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701 生物综合 或 702 数学(医学) 或 703 基础医学综合 或 706 药学综合(自主命题) 或 709 医学综合
微生物学研究方向范文6
笔者以本科医学微生物学消毒与灭菌章节为例对青年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准备和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以及加强自身专业水平进行探讨。
1 教学内容的准备
1.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我们教研室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一直保留了每周1次的集体备课与学习的传统。每次备课都要求由担任课程教学的年轻教师积极进行说课,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然后由高年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指导和建议。
1.1.1 说明所讲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消毒与灭菌章节为例,由于病原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通过不同途径和媒介进入人体,引起感染或造成疾病流行。因此,杀灭或清除存在于体外传播媒介上的病原生物,对于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煮沸、火烧、日晒等方法杀灭或去除微生物,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实际上,除了在临床医疗实践中需要防止微生物的污染或感染外,在微生物学实验室、食物保存、饮水净化、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等过程中都需要避免微生物的污染。随着医学微生物学的建立,不但确定了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并找到了一系列避免微生物污染的具体措施,即消毒与灭菌,从而使消毒、灭菌方法与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所以,每个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的知识和方法。
1.1.2 说明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也就是要说明本节课哪些是应了解的内容,哪些是应熟悉的内容,哪些是应掌握的内容等。说明本次上课的目的与要求,可以帮助我们有分寸地对所授内容进行讲解,即知道哪些内容该详细讲解,哪些内容应一带而过,哪些内容以安排自学等。如在消毒与灭菌一节,它的目的、要求包括:(1)熟悉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常见因素;(2)掌握消毒与灭菌的概念;(3)了解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及其原理;(4)掌握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5)熟悉常用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及应用原则。从以上的要求可以看出,对于医学生来说,正确的理解、掌握消毒与灭菌的概念,能结合前面已经学过的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正确分析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至于具体的消毒灭菌方法及其原理,在他们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会逐步理解和掌握。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我们相信学生会比较有目的的听取和掌握所学内容。
1.1.3 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作为医学生,必须熟悉前面学过的有关章节内容并能够利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例如,有了细菌的生理、生长繁殖与代谢等相关知识点,学生就会自己思考,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生长繁殖迅速;若环境条件不适宜或变化过于激烈,细菌就会发生代谢障碍、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根据这些生理现象,学生就能找到限制细菌生长繁殖或者杀死细菌的方法。
1.2 正确掌握教学内容: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首先自己必须透彻分析、理解授课内容,并能够勇于对教科书中相应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关于消毒与灭菌一节中,首先提出了5个基本概念,即消毒、灭菌、抑菌、防腐、无菌。我们认为,抑菌这一概念不应出现在该部分内容里,把它放在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比较合适,因为抑菌是指在抗生素等因素作用下,抑制人体内或外部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常常用于抗生素敏感性的判断。因此,在对非药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中,我们基本放弃对该概念的讲解。关于教科书中热力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等的说法我们认为有些欠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热力杀菌法、干热杀菌法、湿热杀菌法等。如果说成灭菌,就应该是杀灭物体携带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比消毒的要求高,不但可杀灭包括能够生长繁殖的微生物,而且还包括以特殊形式存在的微生物(如芽孢等)。另外,对滤过除菌法要有正确的理解,滤过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除去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达到无菌的目的。这种方法只是将细菌从物品中除去,并没有将它杀死,因此,它既不属于消毒,也不属于灭菌,作为授课老师,我们必须明白这点并提示给学生。
2 合理的课堂设计与教学
2.1 正确的安排教学时数:目前,在我院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安排中,明显的存在着教材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丰富与教学时数限制的矛盾,为了更好的适应和解决这一矛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时数是非常关键的,因此,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教研室基本统一将消毒与灭菌章节安排为一或一个半个学时。
2.2 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与教学
2.2.1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也就是有可能设计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问题。例如在消毒与灭菌一节中,我们可以这样对学生讲,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生长繁殖,如果破坏它们的生长条件,这些细菌又会怎么样;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受了伤,就要涂搽酒精、碘酒等;给病人手术时手术人员手皮肤要进行消毒,这样就可以避免感染。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2.2.2 讲授新知识。这是课堂设计中最主要的方面。在说课时主要说明每个知识点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例如什么地方举例说明、什么地方让学生思考、什么地方辅助结合其他教学手段等。在消毒与灭菌一节中,关于消毒与灭菌的概念一定要严格区分并弄清楚,学会用一些实际例子进行比较学习。如讲到焚烧、烧灼、干烤、煮沸、高压蒸气灭菌、紫外线等物理的消毒灭菌方法时,可以提问学生它们分别是属于消毒还是灭菌,为什么?讲到滤过除菌法时,除了强调它既不属于消毒,也不属于灭菌外,还应提示学生,该方法只能除去比细菌大的微生物,为什么比细菌小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均不能除去?如病毒、支原体和有些L型细菌、毒素等。关于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可以采用举例加提问说明的方法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在进行外科手术(如阑尾切除术)的时候,会涉及到哪些方面的消毒需求以及如何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病人排泄物、饮用水、微生物实验用的培养基、空气等的消毒该选择哪些合理的、最彻底的消毒方法,通过这种举例说明的教学方法,相信学生对如何选择消毒灭菌方法有所掌握。由于本章节内容具有抽象、理解困难的特点,我室采用了理论课、实验室教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设计了“参与式”的实验课教学方法;同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交互性、复用性等优势,拍摄了高压蒸气灭菌法的VCD录像,制作了常用消毒灭菌方法的多媒体。和传统教学合理配合,化抽象、枯燥为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减轻了认识难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科学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也是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使用的。
2.2.3 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次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有必要时根据课堂反馈情况对疑点再1次进行讲解。课堂反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是学生是否已掌握所讲内容的试金石。我们采用了出思考题的办法,让学生课后进行讨论、研究,待实验课教学时通过实验课带教老师进行检验其答案是否正确并再一次帮助学生分析。通过出思考题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加强辅导。利用本室编写的教学辅助教材,包括学习纲要、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三部分,学生课后边做题,边复习教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开设网上精品课程,学生可以随时网上查阅相关知识点。这些多途径教学手段的建立,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效果的提高得到了最大的保障。
3 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拓展
3.1 积极参加教研室每周1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围绕专业选择一个中心议题或者就课本书中的某些知识点,谈谈自己的认识并提出疑问,与教研室同事一起讨论、学习。例如高压蒸气灭菌法,是目前最有效、最简便的一种灭菌方法,无论在临床还是在药品、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它都是最常用的灭菌手段,因此,正确的运用高压蒸气灭菌法是每个医学生应该掌握的一个知识点。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教授给学生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高压蒸气灭菌法。经过大家的相互讨论、总结,通过这种教研室范围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专业知识的疑问,了解本专业的研究热点、研究方向和研究程度,同时对提高授课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
3.2 积极参与并承担教研室部分科研项目,以此锻炼自己的科研思维和科研动手能力,从而促进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更好的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把一些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
3.3 进行广泛的专业及其相关知识的阅读和理解。作为年青教师,我们必须重视专业知识的更新。“活到老学到老”,要深刻地认识到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继续教育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它有利于增强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的具备教师资格,才能更好的上好每一堂课。因此,我们需要养成在教学中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作风。同时,通过读书、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研究程度,为科研课题的准备提供充分的依据。
3.4 严格遵守教研室制定的青年教师听课制度。每周必须听不同年资老师授课2-3次,吸取他们的授课技巧和对授课内容的把握,这是一条提高我们授课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能力实施教学。经过教育部对我院的教学评估使我更加认识到,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不断的探索、深入研究,争取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