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市场营销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市场营销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 胺碘酮;急诊患者;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性;有效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7.100
如今, 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急诊患者中越来越常见,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 也是心脏病的一大死因, 因此, 抗心律失常药也越来越普及, 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降低心脏病的病死率, 其中胺碘酮和西地兰针是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 可治疗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但两种药物所产生的效果不同[1]。所以, 本文中采用给予9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和西地兰的方法, 分析胺碘酮对治疗急诊患者各种不同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 选取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患者45例, 其中男25例, 女20例, 年龄25~70岁, 平均年龄(51.3±5.8)岁;对照组患者45例, 其中男23例, 女22例, 年龄28~73岁, 平均年龄(52.4±5.5)岁。两组病例中均有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早)、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所有病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2], 在年龄、既往病史、临床表现、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者经确诊后, 应及时进行治疗, 试验组按照要求给予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4923), 起始剂量为3 mg/kg, 后1.0~1.5 mg/min维持6 h, 然后逐渐减量, 应用一般不超过3~4 d;对照组按照要求给予静脉注射西地兰(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1178), 起始剂量为0.4~0.8 mg, 之后每2~4小时再给予0.2~0.4 mg, 总剂量为1.0~1.6 mg。用药1 d后, 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 监测患者心率、血压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 统计情况并作出比较。
1. 3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经治疗后, 若心室率较之前减少至< 100次/min或心率较之前减少>20%则判为显效;若心室率较之前减少至15%则判为有效。若心室率仍在>110次/min或心率较之前减少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疗效及总有效率结果情况 对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疗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分别经胺碘酮和西地兰注射液静脉注射后症状都有一定改善, 但试验组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给予西地兰静脉注射的总有效率, 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病例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情况 对两组病例治疗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 试验组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给予西地兰静脉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根据本次试验的结果显示, 胺碘酮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西地兰的总有效率(66.67%),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低于西地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4.44%)。随着社会日益进步,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心脏疾病也逐渐成为常见病之一,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其中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多种不同类型, 例如房扑、房颤、室早、室速等, 多发于老年人, 病情发展快, 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发生猝死, 后果相当严重。目前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 抗心律失常药有很多种(胺碘酮、西地兰、利多卡因等)[3]。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通过阻滞钾、钠、钙通道, 明显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 可降低窦房结、希-浦系统的自律性、传导性, 提高室颤阈, 且能扩张冠状血管,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降低心肌耗氧量, 保护缺血心肌等作用。有研究表明, 胺碘酮在维持窦律方面的效果要比索他洛尔和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好很多[4]。但胺碘酮同样有一些不良反应发生, 如心血管、甲状腺、消化等系统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5]。另外, 不同患者在对胺碘酮的使用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用药量[6]。某些情况下如严重窦房结功能异常者及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等要禁用此药[7]。
综上所述, 胺碘酮在治疗急诊患者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时总有效率明显较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
[1] 刘志宁, 尤莉, 赵庆霞.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213例.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21):4771-4772.
[2] 谢芸芝, 陶蓉, 蒋东坡.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重庆医学, 2013, 42(15):1722-1726.
[3] 钟勇.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危重症患者伴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13):1016-1017.
[4] 魏琳萍, 王鸣燕.胺碘酮与美托洛尔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安徽医学, 2014, 10(4):511-512.
[5] 陈小涛, 王述波, 邱斐斐, 等.胺碘酮治疗骨伤科围术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2, 12(12):1110-1112.
[6] 武彦秋, 王燕, 孙鹏, 等.胺碘酮急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3):599-600.
旅游市场营销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旅游营销;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作者:吴旭云,龙睿(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201418)
引言
基于校企合作实践的教学模式要求课程教学中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配备明确的实践教学内容,按计划组织学生进行校企合作的实践技能相关训练,通过课程实践有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为最终的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校通过基于校企合作实践的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探索,较好地构建了一个市场营销岗位与课程对接融合的实践性课程体系,在实践产教融合和提高课程质量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新的发展阶段已经到来。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通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主的智慧旅游营销模式成为今后发展的大方向,旅游产品需求逐渐转向“定制化”和“多样化”,旅游产品在线销售成为旅游营销的重要构成。面对旅游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旅游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精通互联网应用、熟悉旅游者网络消费行为与心理的营销人员成为旅游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传统旅游营销模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以上变化都对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为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之一,结合旅游产业的变化,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我校开展了基于校企合作实践的旅游营销实训课程开发,优化教学内容,重构课程模块,将基于互联网的各种真实性旅游实践任务引入课程体系,探索培育既符合高职学生特点又较好融合营销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专业实践课程。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尝试
在以往办学实践中,我校的旅游市场营销教学依托在沪旅游企业一直以行业要求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但囿于教学条件限制,课程教学仍存在教学设计实践性不足、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效果注重书面评价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行业变化和课程教学现状,我们明确了此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按照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开发中积极获取行业、企业等社会资源,通过构建校企双主体教学团队并共同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将相关营销专业知识有机地嵌入到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具有真实性的旅游实践任务中,在课程中融入互联网调研、营销情境实战、定制旅游、新媒体营销等符合当前行业动态的实践内容,形成自身特有的实践课程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设计
(1)课程内容重构
根据行业变化和自身办学积淀,通过对原有的高职旅游营销课程知识的梳理和企业调研,在营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专业实践,按营销知识的纵向铺垫为经线,按业务实践的横向穿插为纬线,从抽象到具体对课程学习进行统一归类布局,设置为若干项目,并针对每一项目分别设计三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分层次递进开展基本理论学习、案例和相关知识拓展、核心实战技能训练,构建专业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环节一体化、互相支撑的课程开发模式。目前设计的六大项目为:
①旅游营销认知:在学习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和各种企业经营哲学的基础上探讨旅游市场及相关营销的特征,了解旅游市场营销策划书的基本写作方式,掌握旅游企业营销岗位的设置构成。
②旅游营销调研:明确市场调研的常用方法、优缺点、适用情景,掌握旅游企业微观和宏观环境包含的各种要素。对具体旅游企业开展网上调研,尝试利用问卷星网站设计和收集互联网调查问卷,并撰写相应的调研报告,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
③旅游营销STP分析:掌握营销战略分析与策划中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的基本流程,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完成旅游企业具体项目的目标市场细分分析、市场选择和定位,学习利用中教畅享系列企业营销软件开展营销情境实战。
④旅游营销组合:学习旅游产品开发及组合、定价、分销渠道及促销的相关知识,掌握新产品开发程序、品牌和包装策略,利用互联网搜索旅游企业相关案例,并尝试进行具体在线旅游产品的开发策划、品牌设计、定价、渠道选择及促销活动筹划等。
⑤旅游新媒体营销:学习新媒体营销的基本理念和常用手段,掌握微信、微博、APP等互联网新媒体营销的单项操作技巧,并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推送产品和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实践训练巩固相关技能,在掌握单项操作技巧的基础上完成具体旅游产品的新媒体营销策划方案和新媒体官方平台的运营策划书。
⑥旅游定制化营销:了解定制化旅游营销的基本概念和一般流程,掌握旅游消费者网络数据库维护的一般方法和定制系统内旅游企业资源共享的常用模式,并通过实践尝试在线旅游顾客数据库的建立和在线旅游产品定制的具体步骤。
(2)教学目标调整
在确定基本课程模块构成基础上,课程教学和实践目标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以旅游营销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出发点,分别设立了知识、素养和能力三大目标。课程教学除了营销知识目标外,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和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在课程中侧重职业素养的养成。具体如表1所示。
表1课程教学目标构成
pagenumber_ebook=37,pagenumber_book=36
(3)实践环节渗透
课程实践分为三类:①课内实践教学:在营销课内引入企业讲师,通过行业真实案例导入讨论和面谈销售、客户拜访、客户管理、电话销售、网络营销等真实岗位场景模拟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并引入一定课时的营销软件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自上机模拟提高对营销实践的认知。②校园实践教学:包括校园调研、第二课堂活动和学校实践活动等,充分利用校园实训室及学校实训周活动,把教学计划中的校内生产性实训环节与营销课程内容融合,通过进一步的岗位实践提高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③校外实践实习,包括营销课程专业认知见习、专业跟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利用目前签订深度合作协议的几大旅行社、景区、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使校外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实训场所和指导评价,让企业以“校企共建”的方式参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2.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形式:
(1)基于课程基本理论的以案例讨论为核心的教师主导授课
课程内容的六大项目均以旅游营销基本理论和知识点为逻辑,设立课程情境和教学知识模块,以案例为载体由专业教师展开授课。课程相关案例主要介绍展示最新的行业案例或经典案例,案例库由企业人员提供,课程知识框架和具体案例编写由专业教师为主编撰完成并由合作企业审定,以贴合行业实践。
(2)基于能力培养递进的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导的项目实践技能训练
合作企业分工参与布置各项目具体实践任务,学生在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的联合指导下分组以任务为导向分工协作完成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各类实践模块,并按不同实践内容分别计分纳入考核评价,以此达到课程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市场发展紧密结合的目标,使专业人才培养紧跟行业热点。
(3)基于鼓励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学生主导课外拓展提升
在校园实践周和专业生产性实训环节,利用学校已有的中教畅享系列企业营销软件开展营销模拟实战操作,并与旅行社、景区、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等采取多种形式合作,学生以微信营销、直播视频等活动开展综合实践,并鼓励学生通过学校部委及行业参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能力。
在此教学模式下,课堂的中心从教师逐渐转移到学生,学生从参与实际的实践技能活动开始过渡到独立开展相应的综合实践任务,而教师的角色和职能也逐渐从“台前”退居到“幕后”,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3.教学评价
在考核形式上,课程教学不再以一元性的评价和唯一正确答案为依据,构建了由专业教师、企业导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多样化考评体系,强调质化评价,着重记录学生成长转变的轨迹。
考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采用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方式。
平时成绩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日常表现的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和同学间互评,主要考察学生及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及每次任务的完成质量,迟到、旷课、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小组讨论、任务完成度等都纳入考核评价范围。
期末考核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运用、综合能力和整体的评价,分为理论考核和综合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由学校教师进行,综合考核由企业导师根据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做出考核和评价,包括人文素养、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等,并且将相关课程内容的实践、实习、考证、竞赛等环节表现纳入考核中,注重调动学生平时实践学习和参与考证竞赛的积极性。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总结
本课程开发以学生营销技能的获得和综合素质的养成为根本,通过在具体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设置方面的调整创新,打破原来的课程教学时间界限,把课程开发融入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除课内实践教学外,还在校园实践周、生产性实训等环节进一步开展营销软件操作、旅游企业社会调研、微信营销等活动,并鼓励学生开展校外实践,通过专业实习、学校部委及行业参赛等活动进一步巩固相关实训项目的成果,让学生多环节多层次利用多种平台开展营销实践,更好地融会贯通所学专业知识。
旅游市场营销知识点范文3
参与性教学方法是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支撑下,突出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参与和体验,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解决知识传递过程中的相关疑问。本文通过参与性教学方法在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旅行社经营管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了参与性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与实效性,通过指导和鼓励学生对课程相关内容的参与,不断提高其对知识点的认知和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1 参与性教学法概述
参与性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愿望,以学生为主体,以自觉性和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真正乐趣和共同探求知识的幸福。其内涵是学习主体民主、平等;其理念是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其条件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参与性教学的核心内涵是民主和平等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作为媒介,学习内容作为目标客体,教师和学生作为参与主体。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思维共振,共同创造教学效果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阶段的参与,实现学习过程从“他控学习”到“自主学习”的根本转变。参与性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掌控者,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目标和内容符合实际,追求创造性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参与教学过程的体验,来掌握相关知识的各种方法集合。同时,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成人学习曲线效应和功利学习趋向。这就决定了参与性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注重认知性目标,不能只进行单向传授,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际应用,教学方法必须注重体验与思考。参与性教学实施的条件是教学环节明确,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都能够使学生参与进来。必须实现学生和教师同为主体的学习关系,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学生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学生为自己设定学习进度计划和方案,积极参与教学内容的全过程;在教学评价中为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反思。
2 旅行社管理课程教学的特点
《旅行社经营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旅行社设立、运营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在旅行社各部门就业和旅行社管理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具有情景性、实操性和创新性特点。
旅行社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产品,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其业务主要涉及旅游服务相关产品。企业经营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事项展开。无论是旅游服务资源的采购与组合,还是旅游线路的设计与销售,均处在旅游市场的环境中。因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一直处在相应的情景之中。《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也不断以各类实际情景为假设。旅行社业务繁杂,对从业人员操作能力要求高。旅行社的利润空间往往来自于从业人员丰富的经验和短时间内对游客心理需求的把握。《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知识点也是围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使其对旅游市场变化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对线路设计和推广宣传有一定技巧,对组织团队和散客接待等操作流程较为熟悉。
3 参与性教学法在旅行社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旅游市场营销知识点范文4
【关键字】职业核心能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与支持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得到蓬勃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高职教育体系已经形成。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教育质量的判断依据不是学生的分数高低,而是是否掌握适应行业需求的职业核心能力,这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高职高专旅游英语职业核心能力分析
目前,我校旅游英语专业以就业需求和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以增强职业竞争力为核心,将英语和旅游学科相融合,进一步完善并确定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能系统地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适应旅游市场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旅游部门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等相关工作,能胜任国际旅行社、旅游服务公司、涉外酒店接待部门等旅游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涉外工作,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涉外旅游人才。
2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建设思路与研究成果
2.1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行业用人需要及学校自身办学条件,我校旅游英语专业明确了“三段递进循环”、“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三段是指三个递进循环的阶段。第一阶段注重学生英语语言和旅游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二阶段强调工学交替,利用校内实训及企业见习,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第三阶段安排学生进入旅行社及酒店顶岗实习,在实践中提升职业能力。“后续式”订单培养是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人才岗位技能的培养,企业对学生进行订单技能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重点突出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2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调整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结构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总体可划分为英语语言知识、旅游行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三大教学模块,分三大阶段进阶式发展,直至毕业前顶岗实习时进行最后的综合实训。其中,英语语言知识技能是指涉外交际能力;旅游行业知识技能包括涉外导游服务能力、岗位综合技能、和市场拓展能力。涉外导游服务能力模块对应的课程包括导游及海外领队业务、旅游学概论、导游接待英语、英文景点讲解、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政策法规;岗位综合技能模块对应课程包括职业资格训练、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市场拓展能力模块对应课程是旅游市场营销。涉外交际能力模块对应的课程包括综合英语、英语听说、口语、语法、写作、语音、二外;跨文化沟通能力模块对应的课程包括旅游跨文化沟通、旅游英语、旅游服务礼仪和技能展示。各个模块之间是紧密相联的,以确保学生通过模块化学习具备涉外旅游职业核心能力。
2.3改革原有的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老师可以采用项目导向和情景交际等教学方法,将生动的工作场景搬入课堂,培养学生在涉外旅游工作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进行项目教学时要设计符合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项目主题和任务、模拟职场情景。以《旅游英语视听说》第5章“酒店预订与入住”为例,首先是确定项目主题:“ReservationandCheck-in”,对项目进行详细介绍;然后确定项目的主要内容:将学生进行分组,选出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各小组根据任务收集资料,讨论如何进行酒店预订、酒店前台接待及改定房间,完善项目方案;接下来是项目的执行:各小组根据各自方案执行项目,现场模拟,教师在旁进行指导,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最后是对项目进行评价和总结。在项目内容的设定上,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弱,应尽量选择小的项目,内容上尽量选择专业课程刚刚学习完的,使学生能够将各门课程内容有效衔接起来。
2.4改革教材和技能训练讲义
目前高职院校在对旅游英语专业教材的开发上做得远远不够,在教材开发和技能训练讲义的修订方面应牢记以下三点:注意高职定位;以就业为导向;适合本学院特点和发展需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编写适合本校本地区特点的校本教材,才能打造出符合需求的旅游英语人才,为此,我们专门修订了各项技能训练讲义。我校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多年来一直积极参加旨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辽宁省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一系列优异的成绩,在总结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我们专门修订了“景点讲解”技能训练讲义,它视角独特、讲解灵活、独具特色。
2.5建立多元化的旅游英语评价体系
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考核既要体现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体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因此,在考核的形式上,我们主要采取采用笔试+师生交流口试+情境模拟能力+导游口语能力等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式。以“旅游英语”课程为例,在期末成绩的评判上,我们摒弃了一卷定成绩的简单做法,将考核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旅游英语基础知识(40%),采用笔试的方式,对导游基础及业务知识进行考查;英语语言考核+旅游职业能力考核(40%),采用景点讲解和情景模拟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考核;学习档案记录(10%),由学生平时上交导游线路和导游词设计;课堂表现与出勤(10%),主要依据学生课堂表现与出勤情况酌情给分。这种考核方式既能反映其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能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状况。事实证明,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完善并确立人才培养模式,调整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结构,改革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和技能训练讲义,建立多元化的旅游英语评价体系等一系列举措能够有效地提高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将进一步推进这方面的改革,培养更多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涉外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蒋瑜秀.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导游英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J].教育观察,2015(05):36~38.
[2]李新.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5(08):28~30.
旅游市场营销知识点范文5
创意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本领,创意是个性的、求异求新的,创意是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创意型人才的培育离不开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碁本态度和基本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的开放程度会直接影响创意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应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转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摈弃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等侧重于知识的传承和记忆的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意冲动和快乐;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享受,积极培养学生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去创造的能力,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应注重师生互动、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创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应注重对学生的研究方向和方法给予指导,与学生一起探索、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
2.教学内容的开放
创意旅游强调对各类资源的多维化整合。强调对未来文化遗产的创造。强调对旅游消费潮瘫的引领和塑造。强调旅游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以及区域整体价值的提升。创意旅游来源于生活,并引领生活潮流。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创意旅游人才时,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2.1教师不能刻意追求课程体系的严密与稳定,追求课程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统一。知识无法穷尽,学习内容有取有舍,不能追求完整。如:《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学科。五千年文明不是一朝一夕能被导游们掌握,也没有必要全部掌握,这就要结合企业需求,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选取。在《中国旅游历史文化》课程中,历史、建筑、园林、饮食、民俗、旅游景观与山水文化、旅游文学艺术、宗教等是客体文化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内容。可以设立历史与宗教文化走廊、建筑与景观文化走廊、饮食与民俗文化走廊、旅游与艺术文化走廊等五大教学模块。以适应旅游创意人才需要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的要求。
2.2课堂传授的知识内容是开放的。一方面教材只是其中诸多学习材料中的一种,学习材料是多样化的。另一方面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新知与日俱增,及时吸收本专业的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知识,面向未知领域。如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补充移动营销的知识,介绍微博和微信的营销原理,并结合现实中的微博、微信营销案例,分析微博和微信两大社交平台的营销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并研究——微博与微信营销的利弊。
2.3教师还应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有意识地传授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旅游线路产品设计》课中,跨学科传授摄影与美学欣赏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设计灵性。
2.4根据学生实际知识水平、需求和地方旅游资源特色,按需施教、灵活施教。在创意旅游人才的培养中,课程教学要分级而定,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相应的知识点。结合四川和成都地方旅游资源的特色,从区域岗位需求出发,调整教学内容。例加:四川地区三国文化的旅游景点十分丰富,在《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教学中,增加对三国旅游文化的讲解,更好地服务区域旅游经济。这对于四川三国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文化创意思维、创意表达、创意传播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3.教学过程的开放
创意就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创意是创新之源,创意人才最明显的特征是思维敏捷、异想天开、勇于创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讨者。”在开放的教学过程中,注入式、教条式没有市场,教师注重运用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开放的教学形式,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与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冲动,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实现教学的根本目的。如:旅游法规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合同法相关知识,自编合情合理的创新案例’然后分小组进行模拟法庭辩护比赛。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意思维的培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在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重视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协作法、探究法、案例法、情景法和角色扮演法。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注意制造教学疑问’引发学生开展研讨和争论。积极培养学生自信、质疑、不怕失败、不满现状的创意意识。
4.教学空间的开放
开放式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开放探索空间。其一,课堂向社会和企业延伸,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和企业,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在感受新知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解决问题;其二,课堂向校园文化活动延伸。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意设计竞赛和展览活动,以激发旅游创意人才创造原创文化产品的激情和动力;其三,课堂向传媒和网络延伸。让学生通过媒体和互联网吸收更丰富、更生动、更鲜活的知识信息。这种空间的开放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多维度思维的能力。
5.教学评价的开放
开放式教学评价既有老师评“学”,也有学生评“教”,在教学评价的开放中,需要注意的有二点:其一,特别注重评“学”。以此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完成学习目标。在评“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评价的整体性,改变单一的考分评价方式,以全面综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如:设立创新创意分,将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的创新表现和行为纳入学科成绩的考核范围,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意考核形式多样化,以开卷、闭卷、论文、设计、调研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其二,关注评“教”的动态性,教学评价应与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对教师教学的质量进行跟踪监控。此外,特别要把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做为一项重要的评教指标。
旅游市场营销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高职 旅游英语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66-03
一、广西旅游发展趋势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迅猛的行业之一。广西借着承办每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契机,在建立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大背景下,其旅游业也伴随着其他产业迅猛发展。随着广西旅游业发展战略与“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的出台,未来广西旅游将围绕建设旅游强省的发展战略,将广西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根据2015年全区旅游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2014年,广西旅游业发展进步明显,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602亿元,同比增长26.5%,全面超额完成自治区政府年初下达的计划任务,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会议提出,2015年,全区旅游行业将紧紧围绕“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四大旅游集散中心”格局,全力推进重大旅游项目,推出一批旅游精品景区和旅游精品线路;深化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推进乡村旅游和生态休闲产业发展,加快全区集疏运体系和旅游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遍行天下心仪广西”整体形象宣传和国内外旅游市场开发,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动我区旅游业提质增效升级和跨越发展。力争全区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增长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7%,全区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增长20%;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9%,突破3000亿元,确保实现2013年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确定的目标,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预期任务。
二、广西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办学现状
广西旅游教育的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导游服务与管理、出境领队和旅游外语等。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官网所提供的数据,广西旅游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涉及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景区管理、旅游策划、导游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管理、涉外旅游管理、旅游工艺品设计、旅游外语等专业。其中,旅游外语专业占32%、酒店管理专业占22%、旅游管理专业占20%,这三个专业在校生约占总人数的75%。以高职院校为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和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高专院校在开设旅游英语相关专业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办学上也趋于成熟。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开设与旅游英语相关的专业。然而大多数院校的办学无论是在人才培养还是规格定位上都处于摸索阶段。为满足我区旅游经济发展需要,培养服务于第一线,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和语言交际能力,掌握旅游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外向型实用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通过广西几家知名的旅行社了解得知,英语类的从业人员对于他们很有吸引力。同时,对旅游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那种低层次、低学历的旅游从业人员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理论简述
本次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基于需求分析理论。需求分析就是了解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并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较早在国内进行需求分析理论综述的是余卫华,他指出需求分析是一种诊断过程,属于实证研究的范畴,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形成决定并改进教学。一般意义的需求分析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经贸、制造和服务等方面。由此可见,需求分析理论运用在教学改革上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行业技能学习需求调查
(一)调查设计
调查目的:在广西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了解广西区内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对行业技能学习的需求状况,更好地促进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发展,为广西旅游业输送更合适的人才,笔者进行此次调研。
本次调查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现状;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对行业技能的需求;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促进教学改革。
调查主体:本次调查的学生样本为部分广西高职院校旅游英语的学生,侧重高年级的学生。分别来自开设旅游英语专业或类似专业的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如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为辅。
(二) 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分为四个维度进行,一是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题1、2);二是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评价(题3、4、5、6);三是学生个人能力(就业)需求(题7、8);四是学生对课程及知识体系的需求(题9、10、11、12)。发放问卷共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8份,回收率达到95.20%。
1. 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66.67%的学生认为旅游英语课所讲授的内容属于基础知识,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认为所讲授内容属于技能型(11.11%)。对于学习旅游英语的目的,主要集中在“成为复合人才,更加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其他的几个选项所占比率依次为:“提高英语基本技能”(22.22%)、“为了通过考试,顺利毕业”(17.78%)、“为了满足老师的要求”(6.67%)。由此可见,尽管存在部分“应试”需求的认知,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认知还是正确的。
2. 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评价
在调查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评价时,主要分析学生对所开设课程的总体评价和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两大项,并补充调查对所使用教材的意见以及对校内外实践机会的认可度。从表2我们可以得知,学生对本专业开设的总体评价集中在“一般”(64.44%)这个选项,仅仅有2.22%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而不满意度也达到了24.44%。对于专业授课教师的教学评价则相对要高一些,57.78%的学生选择了“满意”,13.33%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满意”,不满意度为4.44%。对所使用的教材,学生认为需要增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旅游专业知识训练相关内容”(73.33%)、对“当地旅游特色内容”(24.44%)和“西方文化知识”(20.00%)的学习需求则不那么明显,“英语听说训练内容”(4.44%)则是不被重视的。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55.36%)对于学校提供的校内外实践的机会认可,但觉得机会不多,另外还有小部分的学生(4.44%)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学校提供的校内外实践的机会。
3. 学生个人能力(就业)需求
根据数据统计,我们得知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岗位主要倾向于“国内导游”(31.11%)和“涉外导游”(28.89%)。另外两个比率较接近的岗位分别为“旅行社涉外一线管理人员”(22.22%)和“其他”(22.22%),其中“其他”这个主观选项中,学生自主填写的岗位集中在“翻译”和“教师”两个岗位。学生认为自身应取得的职业技能证书(资格证书)按比重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为:“导游资格证”(93.33%)>“普通话等级证”(66.67%)>“酒店管理师证”(62.22%)>“茶艺师证”(44.44%)>“教师资格证”(37.78%)>“会展策划师证”(35.56%)>“剑桥商务英语证”(26.67%)>“调酒师证”(17.78%)。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自身发展和规划有着自己的见解,大部分学生主要考虑从事导游职业,因此导游证也是在学生中需求认可度最高的。
4.学生对课程及知识体系的需求
本部分主要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可以及倾向需求。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英语核心课程,学生认为对自身最有帮助的是“英语口语”(97.78%)和“英语听力”(60.00%),其他课程如综合英语精读、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则占的比重并不算太高,可见学生对于自身的发展更倾向于锻炼好英语听说能力。而对于旅游核心知识课程,学生的认可和需求则集中体现在“导游基础”(84.44%、“旅游政策与法规”(71.11%)。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对另外两门课程“导游实务”(68.89%)和“旅游市场营销”(66.67%)也表现出显著的需求。由此可见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还是很注重导游知识这一块的掌握。除了英语语言核心课程以及旅游核心知识课程外,学生认为能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模块课程按照比率从高到低分别为:“酒店管理基础”(60%)>“酒店英语”(57.78%)>“会展营销与服务”(46.67%)>“国际商务英语”(44.44%)>“国际贸易实务”(37.78%)>“会展策划与实务”(35.56%)。除了具备相关的核心专业知识,学生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旅游英语人才,还应具备的外延知识主要集中在“实用口才”(84.44%),其他几门课程的认可度也都超过了百分之五十,比如“普通话(训练)”(64.44%)、“东盟国家概况”(62.22%)、“英语国家概况”(62.22%)以及“会展旅游”(55.56%)等。由此可见,学生对于外延知识的需求还是很高的,主要集中在自身素质提高和文化等相关课程上。
五、启示
(一)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对专业的认知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绝大部分被调查的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该专业的课程内容大多属于基础知识而非实用型知识,更不会认为这是一门技能型学科。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在认知上作调整,让学生意识到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更注重的是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许多学生选择旅游英语专业,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实际也就是就业为导向,这也和我们所提倡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语言运用能力、导游实践能力、文化交际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吻合。但是学生的岗位意愿更多地集中在“涉外导游”和“国内导游”,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帮助学生进行专业定位的梳理,让学生了解本专业能胜任的其他一些岗位的现状,从而对专业前景有一个更全面的把握。
(二)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与内容
目前,广西许多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都大同小异,但是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所开设课程的总体评价集中在“一般”(64.44%),可见在课程设置上,我们需要做调整的地方仍存在,也许校方对所开设的课程有自己的想法,但也要适当考虑学生的兴趣,结合今后就业的适用性等方面做适当的微调,不能一味的照搬别的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被调查学生大部分认为所使用的教材缺乏“旅游专业知识训练”(73.33%),则反映出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也许过多的倾向于“英语”而忽略了“旅游”。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应适当进行微调,如广西的高职院校在培养本校旅游英语专业学生时,可适当加入一些东盟文化内容,在教学中可融入更多的广西特色旅游元素,既能丰富教学资源,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相关课程的设置和讲授中,应更多地侧重“听说能力”而不能一味的强调“读写能力”。
(三) 建立“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师资队伍
对校内教师而言,除了备好课本知识,教师本身还应具备尽可能多的外延知识储备,满足学生的需求。尤其是许多相关课程属于交叉课程,则要求教师对知识有一定的驾驭能力。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对一些外延知识如“实用口才”“东盟国家概况”“英语国家概况”等有着一定的学习需求,很多时候并不可能单纯为了一个知识点开设一门课程,那么就要求我们的授课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举一反三,将一些外延知识穿插到本堂课程的教学中去。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除了校内教师,我们也需要一些在企业有着丰富经验的外聘教师为学生授课,如一些来自旅行社的外聘教师在讲授一些旅游核心知识课程时,他们的授课往往会更生动,案例教学也会更丰富。因此,校方应注重校内教师和外聘教师的管理,使这两者能相辅相成地促进教学发展。
(四)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实践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为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校内外的实践机会,但是55.36%的学生认为“虽然有机会,但是并不多”。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适当增加这一比重,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特别是校外实践机会,多鼓励和本土旅行社开展实训基地共建项目,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行业技能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导游技能”“酒店管理”和“语言沟通”三个方面,学生在校期间,校方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结合大部分学生的考证需求和兴趣,在实际情况允许下,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职业技能培训平台。
本次调查研究涵盖了广西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调查所反馈的数据和得到的启示对今后的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会有一定的促进意义。诚然,本次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所调查的维度并不是非常的全面,还有一些影响因素也并未考虑到研究中去。这些都将是笔者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孙晓慧.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2]陈冰冰. 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
[3]余卫华. 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B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