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利工程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利工程概述范文1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经济的发展让水利工程建设也出现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为了更好的保障水利工程建设速度和规模,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水利工程涉及建设点多、面广、量大,其施工难度也较大,种种原因出现因质量问题导致水利工程事故的发生,这些都给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了极大的损失。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一、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质量管理正变得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作为水利工程建设最为关键的一环,任一部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都将会给工程整体带来严重的后果,将会影响到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益,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可以说,质量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质量。
工程质量的好坏将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速度。工程质量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增加工程维修和改造费用、降低使用寿命,还给社会带来极坏影响。所以,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问题必须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不能因片面追求进度而忽视质量,更不能因追求效益而放弃质量管理工作。要加强对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确保工作做实做好。
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技术欠缺,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时,部分质量管理人员由其他部门抽调而来,为临时组建,在工作上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专业质量管理人员较少,缺乏相关现场质量管理经验,对工程整体缺乏质量操控能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2、资金不及时,行政干预较重
某些水利工程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严重违反工程建设程序,随意压缩合理工期。同时,资金不能够及时到位,资金运作也有问题,建设方随意压价,承包方垫资现象严重,工程款遭到拖欠,工程建设成本盲目压缩,这些都影响到水利工程质量。
3、前期勘测和设计达不到规范要求
部分水利工程项目规划书、可行性报告及初步设计文件深度不够,对经济、环境等缺乏全面、综合的分析,尤其是一些小型水利工程这方面研究更少,设计常常达不到规范要求,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对设计方案的选择,影响到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
4、施工中质量管理问题
部分企业受利益驱使,在施工中盲目抢工期、材料以次充好、工序不按标准处理等,这些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暴露出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管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规范、不完善的施工设计体系。一些企业不认真的执行技术规范,导致前期施工勘查准备不充分,设计因素考虑不全面、不深入,施工设计图纸简略粗糙,随意性大。还有施工现场服务不完善,难以满足工程需要,这也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
5、不完善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建设中多次转分包易致管理费用和资金的流失,容易让人利用此漏洞来谋取私利,影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人员岗位易发生变动,出现多级兼职,无法对管理项目做到全面的检查;质量管理人员对材料和产品检验较松,“三检制”成为空话,无法真实反应工程项目技术性资料,工程技术隐患随处可见;受利益的驱动,现如今不合理、不规范的工程质量检测体系让一些施工企业采用委托式的“不光明”检验手段应付竞争,弄虚作假的样品抽检现象较为严重,真正有效地检验手段得不到应用。
三、改进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1、加强水利工程测量
水利工程中,设计所需坐标和高程等数据及计算工程量等都要由测量来确定,而准确测量程度又会直接影响工程设计、工程投资和工程质量。为此,做好测量工作是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基础。
2、加强水利工程设计
水利工程可行性论证通过并立项后,工程设计就成为工程质量关键。工程设计合理与否对工程工期、质量、进度、成本及完工运行后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将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设计需采用合理、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的效益,合理布置场地和预测工期,抓好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3、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施工全过程管理
3. 1施工材料质量管理
建设中所需要的材料多种多样,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使用非标材料,这些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施工中要加强对各环节的管理,根据相关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规范原材料的选择。严禁任何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进场,材料的使用上严格进行质量控制。
3. 2施工设备质量管理
选择施工机械设备时,除了要加强对设备性能参数和操作要求的考虑外,还要符合施工适用性和经济性要求。设备是进行施工的物质基础,选取的设备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严格对施工设备进行选择,必要时可以在设备使用中成立专门质量管理部门,确保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实用。
3. 3施工工序质量管理
工序质量管理是对工序活动条件和活动效果进行质量管理,以期能提高工程质量。具体可以是:1、选好施工工艺,规范施工操作;2、把握施工操作者、设备、材料、施工技术等方因素,保证工序投入品质量;3、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及时把握动态质量,保证工序有效地进行;4、合理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强化对薄弱环节和重点关注对象进行管理,使其保持控制状态。
4、落实责任制
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视,本着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把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落到实处,明确相关责任人,全面落实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按水利规范和要求,实行工程质量终身制,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追究当事人责任,彻底解决质量问题无人负责的现状,能够相关人员的责任感。
5、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
加强材料、设备质量管理,对材料、设备的批量购置要按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先检测(全面或抽样检测)再使用,坚决不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重点加强对关键工序和部位的质量监测。
6、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
管理人员、设计人员、操作人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加强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可以大幅度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各单位要重视员工专业素质,定期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素质,熟练掌握和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完善考核机制。
四、结论
水利工程关系国泰民生,具有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其质量管理问题就成了人们关心的重点。工程质量将直接关系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国栋.张照全.浅谈水利工程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
[2] 周洪明.浅论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5).
[3] 张宇辉,张世宽,刘念豫.浅析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0(15).
[4] 邢锐,宋丽.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探讨[J].科技资讯,2011(18).
[5] 王学军.浅谈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5).
水利工程概述范文2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下混凝土;施工
目前,水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方法主要有:导管法、箱袋法、混凝土泵输送法以及铺石灌浆法等等。其中以导管法的运用范围最广,以其施工操作简单、节省资金的优点受到好评。浇筑水下混凝土是指在干地伴制混凝土,而在有水环境中,例如江河湖海,泥浆水等环境,进行灌注和硬化。而导管法浇筑顾名思义是通过一根卸料导管,将混凝土拌合料送入水中的浇混凝土塑流体[1]。
1 水利工程中水下混凝土的主要特性
1.1 流动性能好
水下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需要依靠外力进行振捣,只需通过钢筋缝隙便能密实填充到每一个地方,形成均匀的自我密实结构,而且在此过程中可以自流平,不泌水,不会发生骨料分离。因此,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能。经过原西德的试验规范 DIN1048 方法测定,水下混凝土的扩展度保持在 35~50 cm的范围内,远远超出了普通混凝土的标准要求。经科学的 GBJ80-85 方法检验,水下混凝土的塌落度为 18~22 cm,完全达到了普通混凝土规范的性能要求。
1.2 抗分散性能强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搅拌混凝土时加入适当的絮凝剂后,混凝土拌和物便不易流失、不发生离析,具有抗冲刷的能力。通过筛洗混凝土拌和物或水溶液的 pH值及透光率能够检验水下混凝土的抗分散性能。当 SCR絮凝剂掺量超过水泥重量时,其水溶液的 pH 值范围通常在在 8~10 以内,透光率达到了 90% 以上,且其拌和物即使在深40 cm水中落下时,其水泥流失不会超过 10.2%,而普通混凝土水泥流失率一般在 60% 以上。因此,水下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分散性能,能使混凝土在水中的配合比保持不变,在水下形成均匀的混凝土结构。
1.3泌水性能高
掺入了絮凝剂的水下混凝土,由于受絮凝剂表面活性作用的影响,容易使混凝土拌和物中的粗分散体系颗粒表面发生改变,促使粗分散体系中的颗粒与水泥颗粒联结在一起,形成稳定的网状结构,成为新型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并具有较好地泌水性能,从而控制水泥与骨料之间的分离。一般而言,当掺加的絮凝剂数量超过0.5%,基本上不会出现泌水现象,从而有利于混凝土保水性及粘稠性的增强[2]。经天津卫生防疫站检验,絮凝剂是一种安全的保水材料,对人体健康无损害,可适用于水利工程建设。
2 水利工程水下混凝土的施工要点分析
2.1混凝土施工气泡的处理
气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砂子偏细、引气剂掺量不当、铺料厚度过大、振捣间距较大或振捣时间不够等原因,使混凝土中的气泡未被完全排出而造成,在一些混凝土斜面或曲面部位,由于上部支有模板,使混凝土振捣和气泡排出困难,出现的气泡较多。处理措施:气泡影响混凝土外观,个别气泡一般不必处理,局部较多或大面积出现气泡应处理,且拆模后要尽早处理,将产生气泡部位刷毛或凿毛,用水清洗湿润,用相同或高于结构物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填补并压光,采取覆盖养护措施,防止水流冲刷。
2.2混凝土孔洞处理
孔洞是指结构内部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缺陷过多,大部分孔洞是指超过钢筋保护层厚度,但不超过物件截面尺寸1/3的缺陷。孔洞使结构物断面减少,降低结构物承载能力,蓄水结构物还可能形成渗漏通道。预防措施:混凝土拌和物应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好,分层摊铺、振捣、平仓及时,振捣均匀,不漏振,模板缝隙密合,模板支撑牢固[3]。处理方法:对面积较小、深度较浅的孔洞采用蜂窝、麻面的处理方式。
2.3裂缝产生及裂缝控制措施
裂缝水泥在水化时放出大量的热,内部温度高,若表面温度小,表层受内部的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温度差过大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便开裂,这种裂缝一般发生在厚大的结构中,即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采集原材料进行试拌,尽可能地减少水泥用量,添加I级粉煤灰,将水胶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粗骨料采用二级配。施工安排混凝土的浇筑尽可能避开高温、曝晒、多风、降温的天气,若需要上述条件下施工必须有相应遮挡、保温措施。
3水利工程水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对施工设备质量要严格要求
(1)备用发电机数量充足。要保证工地的备用发电机性能良好,足以应付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电网断电情况,这样可以防止灌注时间延误,避免造成断桩事故。(2)注意混凝土拌和机类型的选择,宜选用大容量拌和机,在数量上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灌注。对混凝土拌和机在每次使用前都应进行认真的检查维修。(3)导管是灌注水下混凝土的重要工具,其直径大小要根据灌注强度要求进行选择。要求导管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密封性良好,管壁光滑、导管平直,无穿孔裂纹,导管接口处应有弹性垫圈密封。(4)储料斗、漏斗、溜槽以及其他有关灌注机具使用前都应进行检查,以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3.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
水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的规定。选用骨料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水泥一般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宜不早于 1.5h,宜选用标号在 325 以上的水泥。所选的水泥品种应通过初凝时间和抗压强度试验。要注意水泥的用量要达到规范规定的标准。(2)粗骨料宜选用坚硬的卵砾石和碎石,应优先采用符合要求的卵石。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直径的 1/6~1/8 和钢筋最小净距的 1/4,同时粒径在 40mm以内。粗骨料的级配应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混凝土的含砂率一般为 45%~50%,水灰比宜采用 0.5~0.6[4]。(3)为提高和易性,混凝土中宜掺入外加剂,水下混凝土常用的外加剂有减水剂、缓凝剂和早强剂等,掺入外加剂前,必须经过实验,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种类、掺入量和掺入程序。总之,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与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相适应。合适的配合比应使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可塑性和粘聚性,易于在导管中流动而又不易离析。要从水泥标号的选择、水泥及水的用量比例、骨料的种类和性质及掺用外加剂等几个方面考虑来保证混凝土质量而且要保证混凝土的级配强度应高于设计强度。
3.3加强灌注施工工艺
(1)钢筋笼和钻孔的中心要对应,定位要准确。钢筋笼吊放时要保持轴线顺直,位置居中,严禁碰撞孔壁,以免产生坍孔。钢筋笼安放到位后应立即安设导管。(2)在灌首批混凝土之前最好先配制 0.1~0.3m3水泥砂浆放入滑阀以上的导管和漏斗中,然后再放入混凝土,确认初灌量备足后,即可剪断铁丝,借助混凝土重量排除导管内的水,使滑阀留在孔底,灌入首批混凝土。(3)注意首批混凝土量必须满足导管埋深不能小于 1.5m,所以漏斗和储料斗及漏斗和输送泵的混凝土储存数量要充足。(4)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必须连续进行,不得
中断。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锤探测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并适时提升、逐级拆卸导管,保持导管的合理埋深。此时要注意,混凝土灌到孔口不再返出泥浆时可以微向上提动导管,而如果要提升导管 0.5 到 1m以上才能灌入混凝土就应该拆除部分导管。要注意观察孔口是否返出泥浆。当混凝土接近钢筋笼时,宜使导管埋得较深。
结论
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所以,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按设计要求,加强对混凝土工程的这些要点质量控制,对延长水工混凝土使用寿命,节省工程费用,实现经济、安全、高效的工程建设管理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平,王再明,陈欢.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探讨[J].水利水电施工,2013,03:76-77+85.
[2]谭建平.水下混凝土整体防渗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建筑防水,2013,04:10-13.
水利工程概述范文3
关键词:水利工程;坝基固结灌浆;施工技术
1、实例概况
绩溪水电站具备如下多方面的效益:防洪、对下游的航运予以很好的改善,以及拦沙。对河床坝基进行固结灌浆,有如下特点:规模比较大;坝基在岩性层面上是巨厚的、条纹状、深灰色的大理岩。此外,按照坝基岩体的具体质量进行分级,右岸主要是111级;在上游弱卸荷线中,主要的岩体级别为Ⅱ级,1V1级别的岩体呈现煌斑岩脉,分布的状态为带状,V1级别的岩体分布沿f断层对应的破碎带进行。
2、固结灌浆坝基的施工方案和优化措施
2.1、施工试验
施工前,右岸,能够灌性弱卸荷,原因是对于Ⅲ2级岩体而言,其三试区在如下位置:右岸坝基1670~1660这个范围内的高程坝趾处,坝中靠下游的如下段0+22―0+34之间;四试区因为不具备很好的灌浆性能,主要的岩石为绿片岩,在右岸1860m坝踵的具体地方,坝中靠近上游的0+9~0+16这些段间。试验中的灌浆采用的工艺具体如下:“自上而下”进行“分段钻孔,进而予以“分段灌浆”;最后做到“一次性实现成孔”,灌浆自下而上并且分段地进行。此外还进行了如下对比试验:2:1、1:1、0.8:1以及0.5:1这四级的试验,以及1:1和0.5:1这两级的具体水灰比试验。按照灌后检查的具体资料予以深入的分析,四级试验能够获得更好的可灌性,可以明显地将即使是非常细小的裂隙予以填充,见图1的具体展示;
不过对于灌浆在质量方面的具体要求,两种工艺都是可以将其予以满足的,试验最终都获得了成功,不过在灌浆的具体成效方面,“自下而上进行分段灌浆”和“自上而下进行分段灌浆”相比,前者的优越性更为明显;试验中也没有抬动,灌后整体的质量是符合设计的具体要求的,也就是说灌浆压力本身是合理的。
2.2、施工方案
对于右岸坝段地方的坝基,进行固结灌浆的时候,原本设计选择的为混凝土盖重灌浆,这个时候盖重高度一定要达到要求,强度超过设计强度的50%以上,在仓面做好钻孔灌浆。施工的过程中,盖厚大于等于7.5m,相邻坝段对应的浇筑高度要求在6.0m以上(含六m)。对于I、Ⅱ序孔,进行自上而下的分段卡塞灌浆;对于Ⅲ序孔,则进行自下而上的卡塞灌浆。
2.3、施工方案优化
按照对温控的具体计算,以及进行的无盖重灌浆的具体试验,发现有盖重灌浆会使得混凝土浇筑层出现长时间的间歇,对于大坝混凝土而言,就会有较大的开裂风险,河床坝段对应的岩体如果是Ⅱ、1111级,按照当前监测知晓,因为地应力产生的坝基回弹不会发生很明显的变形,河床坝段本身也不具备进行无盖重灌浆的具体条件,所以要优化原来的设计方案:对于第6~8坝段,都予以无盖重施工,施工应该尽可能地在浇筑前进行;有盖重灌浆以后,再于混凝土仓面之上做好钻孔,予以有盖重的加强灌浆。浇筑坝体混凝土前完成首浇块,遵循I、Ⅱ、Ⅲ的顺序进行无盖重灌浆的施工。
3、坝基固结灌浆的施工
3.1、坝基固结灌浆的设计参数
3.1.1、孔位和孔距。
布孔一般遵照方格形进行,排距保持在3.0m左右,在0~6m的地方布设加强孔。部分存在明显地质缺陷的地方,排距保持在2.0m左右,图2给出了具体的描述。
3.1.2、孔向。
河床坝段竖直向下钻孔,上游的发散孔进行现场放样确定。B区固结灌浆孔对应的孔深在25m,对于灌浆孔的孔深应该在6m。
3.2、灌浆方法
固结灌孔逐序进行,共有三序。灌前通过固结灌浆自上而下进行,定义为I序孔;11序和Ⅲ序都是一次性实现成孔,自下而上进行分段灌浆。
3.3、钻孔
一般条件下,钻孔设备选择TYQZJl00D和KSZl00这两个型号的潜孔钻,也可以是CM351高风压潜孔钻,或者XY一2型岩芯钻,钻孔的孔径介于76~91mm之间。
3.4、压水试验
压水试验以前,都通过高低压力水脉动对孔进行冲洗。Ⅱ、Ⅲ级中的I序孔分段进行简易压水;Ⅱ、III序孔和别的一次成孔都在终孔的时候进行简易压水。
3.5、灌浆结束的标准和封孔作业
3.5.1、灌浆压一定时,注入率小于等于1L/min,进行自上而下的灌浆,灌注60min后结束,如果为自下而上,就灌注30min后结束。
3.5.2、存在灌浆孔封孔方法为置换灌浆与压力灌浆并用。
3.6、特殊状况的处理措施
3.6.1、串浆
按照现场状况与灌浆情形,串漏量比较小的时候,灌注选择的为浓浆以及低压,做好棉花嵌堵;如果外漏对应的量比较大,这个时候就没有很明显的嵌堵效果,浓浆后待凝,并进行扫孔复灌。
3.6.2、吸浆量比较大的孔段
按照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不同处理。对于边排部位的封闭,通过水泥净灌的方法,进行灌浆,具体的量控制在500kg/m2,而后待凝复灌;中间一排的灌浆孔,进行不限量的具体灌注。
3.6.3、冷却水管被打断的地方
检测后发现有8孔出现了冷却水管被钻断现象,达到了1.2%的比率。回填细石混凝土,做好吊封,需要注意,这里的混凝土的标号相同。对管道予以检查,没有发现堵塞。后续施工的时候,开孔和钻孔空斜都做好了控制,没有发现再次出现冷却水管被钻断的状况。
4、固结灌浆的成效和分析
4.1、平均透水率以及对应的单位注灰量
无盖重情况下,岩体内有张开而且松弛的裂隙,对应的透水率比较大,有较好的可灌性;有盖重的情况下,透水率相对比较小;对浅层基岩,予以无盖重的低压处理,对应的透水率就可以得到明显的降低,借助加强灌浆,有效填充细小裂隙。伴随有次序的灌浆,单位注灰量和透水率都呈现很明显的规律性。
4.2、抬动观测
布设抬动变形观测到右岸河床坝段对应的上下游位置,上游一个,下游一个;借助自动抬动报警设备实现带压作业的整个工程,并且对整个过程做好监测。压水累计监测的次数共有2502次,实现7696段灌浆,抬动变形最大的具体情况为:6坝段位置在无盖重G1414一H一5孔段521.zm,对应的灌浆压是3.0MPa;7坝段为有盖重J1517一II一9孔段391.Lm,对应的灌浆压为2.5MPa;8坝段在无盖重G1618一H一3孔段591xm的位置,灌浆压是3.OMPa。按照成果可以知道没有抬动变形。
5、结语
此种灌浆方式使得混凝土内切割钢筋的工作量减少,搬迁设备对应的次数也明显降低,污染程度明显降低,冷却水管被打断的具体几率也降低了,对钻孔进行更高精度的具体控制的要求也不需要很高。按照岩体的具体质量进行级别的划分,灌浆尽量自下而上进行,功效得到明显的提升。灌浆的优化一方面使得施工的具体速度加快,另外一方面工期明显缩短,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穆武昌.临沧三级电站前池及管床固结灌浆施工技术[J].小水电,2010(04).
[2]黄波.大峡水电站坝基灌浆分析[J].陕西水力发电,2000(02).
水利工程概述范文4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357-01
前言:水资源短缺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一、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是根据当地农作物生长情况和水文特征合理调配水资源完成灌溉,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运用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匮乏的情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目前,我国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喷灌、低压管道灌溉、小管出流灌溉等。其中,喷灌技术主要是利用压力将水资源从管道输送到需要进行灌溉的农田中。由于喷灌技术所需劳动力少、节约土地资源、增产效果好的特点,被农田水利工程广泛运用。微灌技术则是给农作物根部直接输送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这种方法水资源控制精确,灌溉周期短,灌水流量小,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二、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2.1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也称为喷洒灌溉农田技术,主要包括水源工程、输水管道以及喷头等设备构成,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借助灌溉的专用设备,例如泵站、蓄水池、管道以及喷头,通过增加水压的方式直接将水输送到指定需要灌溉的区域,然后用喷头向四周进行散播从而实现灌溉的目的。由于各种农作物所处的环境、生长的条件以及对水源的需求量不同,所以这就需要根据不同作物以及地形来实施灌溉,可以调整喷头组合方式以及间距来优化灌溉效果。
2.2 滴灌技术
滴灌是按照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然后实现水和作物所需要的各种养分,然后慢慢灌溉到做误区,让它慢慢渗透到作物根区,既不会破坏土壤的植被,而且还可以根据内部的水、化肥、热等情况来实现农作物的更好的灌溉。滴灌的特性就是灌水量不多,而且每次的灌水都比较小,所以,每次的灌水时间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灌水的周期短,可以做到小水勤灌;需要的工作压力不高,热切对灌水量控制比较好,可减少无效的棵间蒸发,不会造成水的浪费;滴灌还能自动化管理。
2.3 微灌技术
不同于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是一种较为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从本质上来讲,该技术是建立在滴灌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主要通过滴灌、渗灌、微喷灌和小官涌流管这四种方式进行农作物的灌溉。从技术内容角度看,该技术则主要由水资源、输水管网、罐区首部和灌水器所组成。相较于其他节水灌溉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具有灌水流量小、灌溉时间长和灌水周期短的特征。
2.4 管道输水技术
管道输水技术是利用管道代替明渠一种节水技术,在当前农田水利灌溉中应用较为普遍。该技术利用管道将水输送到田间,可以避免外力因素对灌溉影响而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水源可以由井、水库、池塘、湖泊和沟渠等提供,同时必须保证其水质过关,不能含有杂草和淤泥,在使用时要对水源进行沉淀。而输水配水管网系统作为管道输水核心部分,是由多个管道及分水设施、保护装置组成,其可以实现大面积灌溉。而田间灌水系统属于地面灌水,利用这种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灌溉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目的。
2.5 渠道防渗技术
水资源输送中,渠道防渗材料的应用种类较多,实际建设运用浆砌块石,或者干砌块石,使用现浇混凝土护面或者混凝土预制面可以减少80%-90%的渗漏损失度。同时可以借助塑料薄膜的方式降90%以上的渗漏损失,以上方法效果比较好,但是存在成本较大的问题。因而可以利用U型的混凝土渠道,这样可以改善输水的流量,过水如果能保障连续性,可以有效降低水资源浪费。
2.6 雨水集蓄技术
雨水集蓄主要是在工程使用中收集降水,当农田有灌溉需求后用管道将水输送到田地中。这是解决农田灌溉的有效途径,另外也能在干旱季节补充人畜的用水,适用在季节性缺水地域。利用雨水集蓄技术可以适度转变农民种植模式,并且避免用水不当引发的水土流失情况,保护自然生态,带动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前行。
三、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问题
3.1 重建设过程轻管理
节水灌溉工程往往需要的技术水平高,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建设部门非常重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阶段,会深入一线现场监督工程的施工情况。虽然这有效提高了我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质量,但工程竣工不代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事实上,很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出来的节水灌溉工程在竣工后无人管理和维护,问题丛生,实际利用效率很低。这就是节水灌溉工程过于重视建设过程,轻视管理而导致的。
3.2 基础设备不够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工程建设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我国每年投入到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有限,甚至有些地区需要农户自己筹集资金建设节水灌溉工程。资金短缺导致工程建设的基础设备不完善,一旦设备出问题也没有资金及时修缮资金投入少,基础设备不规范,建好的工程缺乏维护、管理,节水灌溉工程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就得不到保证。
3.3 技术推广力度太低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前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尽管我国目前在努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但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貌多样,相应的研究不够充足,给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工作带来很大问题。另外,我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的各个部门、机构是独立工作的,没有有针对性的开展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工作,缺少理论论证支持。
四、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4.1 加强节水工程管理
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就是对设计人员的管理,一定要督促设计人员深入到实践中去,认真、仔细地勘察当地的地理环境、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土壤条件。根据实际勘察到的信息,合理规划,设计出因地制宜的节水灌溉工程。其次,是要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控制,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工程质量。最后,要加强工程竣工后的管理、维护工作。特别是一些地质结构复杂,节水灌溉系统易出问题和工程建设较早,设备易老化的地区。
4.2 加强技术推广力度
节水灌溉工程需求的资金大,技术水平高,一些农村地区比较贫穷,技术落后,没有能力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因此国家应该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对于比较贫穷的农村地区,应该予以政策、资金、技术上的支持,扶持农民建设节水灌溉工程,从而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政府也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转变农民传统观念,让农民真正认识到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调整传统种植Y构,充分发挥出节水灌溉工程的作用,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资源日渐短缺及水质恶化的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企业必须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敏.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4).
水利工程概述范文5
1节水灌溉概况
节水灌溉技术需要结合当地水资源情况、作物需水情况等条件实施,要想高效利用水资源,就必须将节水灌溉和水利工程结合起来。水利工程节水功能显著,灌溉水利工程主要是将水输送到田地内完成工作,通常使用的灌溉形式如下。
1.1地面灌溉法
地面灌溉是一种较传统的灌溉法,主要是应用灌水沟、畦或格田等进行灌溉。当灌溉水被引进农田以后,在自身重力和毛细管的作用下会渗进土壤,田间项目配置设施简单,无需协助,便于实施,当下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但是其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容易引起表层土壤板结、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灌水均匀度不足、用工偏多等。
1.2喷灌式灌溉法
喷灌主要是利用管道把水输送至处于农田内的喷头中喷出,其有高压和低压之分,也可以分成固定式和移动式。此种灌溉方式更加适合干旱地区,可以在一些温带平原和丘陵地带使用此种灌溉技术。
1.3滴灌法
滴灌技术主要是利用塑料管将水运输到农作物根部上,保证水从滴头一端逐渐渗透出来,是一种精细化水利灌溉方法。滴灌不但可以增加水利用率,还能够确保作物灌溉期间水分更加均匀。
1.4微灌法
此项技术和滴灌技术存在相似之处,可以通过管道将水运输送到农田中,借助灌水基本装置将少量水引入大农田中,和其他技术形式对比,可以借助最小量的水资源完成农作物的灌溉,灌溉效果较好。
2节水灌溉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农作物灌溉需要通过4个阶段完成,通常包含水资源合理调配、水资源运输、作物浇灌和吸收,但水资源浇灌以及灌溉期间由于管道渗漏、水分蒸发等问题,会造成水资源浪费。为确保灌溉工作发挥出更好价值,可以使用一些节水灌溉方法完成灌溉工作,避免灌溉期间出现水资源浪费现象。
2.1节水灌溉水利工程的发展
当前我国众多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因此修建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是必然的。节水灌溉水利工程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缓解干旱地区用水紧张情况,提升农作物产量,推动干旱地区经济发展。有效灌溉可以提升农作物产量,但却不能确保农作物整体收益。最近几年,很多专家在实际工作期间提出,农作物灌溉要注重以农作物单位具体收益为主,保证所有农作物的具体收益,而不是单方面达到增产。
2.2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主要是借助各种电力以及农用机械作为原本动力,支持整套灌溉设备完成灌溉工作,此种技术需要严格把握好节水工作需求,并和机械化技术充分结合起来,不需要使用复杂设备,通过简单组合形式就可以完成装配工作,工作更容易操作,简单方便,适应性较强,并且不需要大量修渠工程,可以节省更多人力、物力和时间。
2.3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在农作物上灌溉的使用,主要是通过装置将自然降水收集起来,再使用管道将收集的雨水灌溉到农田中。此种方法不仅可以高效完成农田灌溉,同时可以为人们家用以及家畜用水提供充足的水资源。此种灌溉技术更适合在一些干旱地区,不但可以达到节水目的,还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避免灌溉期间水土流失。
3施工技术要点
3.1水源井工程施工工作
水源井工程是完成节水灌溉工程的主要工作,主要施工内容是在井房和水源井附近完成建设工作。在水源井建设工作前期需要对周围地质构造、环境等情况具体分析,还要充分掌握施工地点周围水资源分布情况。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天然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施工时,要完成截流施工工作;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要调查好水位高度以及地质环境。施工时使用工具将机井打好,在整个工作期间严格按照具体工作流程和标准完成施工工作。
3.2地下管网施工工作
地下管网施工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具体规格做好放线工作,此项工作结束后进行开挖管道工作,严格按照灌溉具体深度和宽度做好管道开挖工作,严格依据地区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确定,在实际施工期间要确保管道的通畅性,将管道内部存在的杂物完全清除干净,保证管道底部处于水平位置,避免在灌溉期间出现漏水问题。施工期间严格把控三通以及弯头质量,做好管道安装工作,材质使用PVC,严格依据先装干管,再装支管顺序完成工作。
3.3具体技术要求
要想确保灌溉施工能够达到节水目的,在施工期间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技术要求完成工作:在工程施工前期做好审核和检查工作,按照施工企业提出的具体方案和要求,确保合理、精准地完成所有工作;制定施工方案和应急方案,确保工程如期高质量完成;配置好机械和相关仪器,达到基本要求标准后进行灌溉作业。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队伍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流程进行工作内容,不能私自更改具体细节,做好检查和审核工作,避免施工期间出现偷工减料问题。工程完成后,对工程进行检查和修缮,检查质量监管部门发挥自身职责,对工程进行评价和分析。
水利工程概述范文6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溉技术;改进措施
1引言
目前,主营的日常水利灌溉手段为地面农田灌溉。传统的地面农田灌溉是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使用率上看,国内占比95%以上的农地均使用传统的地面灌溉的水利灌溉手段。伴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应用的发展下,不少关于农田灌溉领域的科学技术不断衍生,且被逐步应用于实际的农田水利工程中,但是农田灌溉的科学技术应用程度难以实现大面积的普及应用,这是因为基于农田水利设施奇缺、土壤质量不好、灌溉操作不科学等诸多问题共同影响下,加剧了水资源的严重耗费。为此,升级当下农田灌溉技术,加强水利工程在实际操作中的作用,将其广泛应用于农田水利工程中,实现国内农业向现代化的智能化、自动化灌溉的方向发展,做到水资源节约、农业产值提升的双重效益。
2研究水利工程灌溉施工技术的意义
国内目前处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科学技术、工程项目都得到大力支持和发展,由其是关系着农村生活发展的农田水利工程越来越被国家政府部门重视,水利工程质量要求被逐渐认识到其重要性,同时水利工程质量的定义有了更深的意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的需求下,水利工程质量在先进技术、政府扶持重视的条件下得到了质的飞跃。目前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强调从多维度、全方位把控工程质量,有效达成多功能综合化的水利工程灌溉职能。为此,水利工程灌溉施工工序和作业的质量把控重要性以及发挥的效用不言而喻,严格做好水利工程灌溉施工的技术完善,促进水利工程的发挥蓄水、防洪的效用,能够为人类提供优质优量的水资源。灌溉技术是水利工程核心,为此在开展工程灌溉施工时,积极分析灌溉技术以及水利工程的各项施工工序、能够为人民、国家建造出优质的水利灌溉工程提供充分的保障,对社会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水利工程灌溉施工特点
水利工程对比其他基础工程设施,水利工程是依托水资源所构建起来的,为此水利工程的布设环境要求能够集成多种河流的支流、干流,横跨海岸、山涧等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水利工程灌溉施工的质量和施工过程严重关系着水资源环境,下面罗列了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特征:
3.1自然环境对水利灌溉工程的影响程度大,且施工条件恶劣
水利工程灌溉施工受自然环境影响巨大,导致实际水利工程灌溉施工难度加大。其一,水利工程灌溉施工受到施工地点的地质环境的严重影响,基于通常汇集各方河流干支流的地势复杂,更加增加了水利灌溉施工难上加难,除外水利工程灌溉的基础构造、物理力学特征要求施工队伍首先根据施工地点进行大量的批次勘察工作,从而制定出适宜的水利灌溉施工的地基设计方案。其二,水利工程灌溉的职能是防洪、蓄水、挡水,为了达到该要求,对于水利工程灌溉施工质量有着极高的严格要求,借助科学、可行的灌溉技术完成高效、高质量的水利灌溉工程,促进整体水利工程的顺利竣工。
3.2受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施工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水利工程灌溉施工地点是汇集各方河流干支流的地点,水资源丰富但通常地势复杂。在实际的施工作业中要做到排水,同时施工前还要导流或截流,同时水利工程施工受到水文气候的重要影响,一旦出现洪灾或大暴雨等都会造成水利工程施工的延期或是造成施工失败的不良后果。
3.3水利工程灌溉对比其他水利工程的施工,存在异同之处
水利工程灌溉施工的显著特征是施工手段、施工工序明显区别于别的水利工程作业,灌溉施工受到自然环境的严重影响,且灌溉工程子项目众多,建筑物繁多,灌溉渠道九曲十三弯,施工道路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以及作业的大型机械操作仪器数量有限、以人力施工为主等等,都是水利工程灌溉施工的显著特征。
4影响灌溉效果的因素
实际的水利灌溉工程中,其影响灌溉施工的因素众多,主要分为环境因素、设计因素、人为因素等。设计因素指的是灌溉手段以及灌溉技术水平造成的影响;环境因素指的是土壤土质、地形地势差异等造成的影响;人为因素指的是实际的人为灌溉的操作存在盲目性,这是因为农民对灌溉认知的薄弱或是没有系统的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意识造成的。具体的环境因素分为以下原因:灌溉农田整体地形坑坑洼洼,不同的畦田的整块面积比例存在较大差异,水源流入畦田的水流量小且流速慢,但是加快水流速度又容易诱发畦田水资源渗漏的问题,造成水源浪费,农田灌溉不平衡等。极有可能因不同畦田的水流量差异,导致某部位的田地出现雍水现象,降低水资源灌溉效能。部分土壤渗透量存在差异,即是土壤不均,出现部分土壤灌溉效果突出,部分土壤灌溉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在上述的环境因素下,水利灌溉工程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农田灌溉管理员对于灌溉技术了解、认知以及实际作业的要求也同步提升。目前,大部分灌溉农田管理者仍存在管理不足,导致灌溉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5改进措施
依据实际农田土质、农田的实际情况和节水需求,进行可行性的改进方式,对水资源环境适度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改进。从技术层面来说,针对各个种类农田开展多样化的农田灌溉技术方式,设计出合理化、灌溉管理员高素质水平和人员的灌溉操作水平的水利工程灌溉机制。
5.1技术方面的改进
(1)水平畦田灌溉技术。该技术强调运用在整片平整的土地上,采取激光平底工艺铺设水资源的均匀引流,使得工作环境更为可靠。这种灌溉技术适合于大面积的土地灌溉作业当中,同时需要对土质的检验和勘察下,增加土地的平均渗透值,做到土质的高渗透率,一般情况下可以达到80%的灌溉量。这种方法可以达到高自动化的要求对于人工监控的需求小。效果上灌溉均度也可以达到85%,增产量达到30%。
(2)小畦田三改灌溉技术。三改指的是对畦田的长、宽、高三者面积进行整改,从整片划分为若干个小的小畦田。上述灌溉技术目的是发挥灌溉效能、减少灌溉时间,有效降低用水量,做到节水,提升水资源的覆盖率,上述的技术多用于土地不整的小块农田。
(3)长畦田分段灌溉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水资源紧缺的地域,并且农田大面积成片的土地,该技术利用长畦分段手法变短,利用输水渠塑料管道分段进行灌溉作业,从上而下进行灌溉作业,该分段灌溉实现高渗透率,节约时间。
(4)隔沟灌溉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灌水作业对沟畦逐一进行灌水再隔,上述隔沟灌溉技术主要应用于水资源紧缺的地域,以上技术手段的灌溉应用减少了一半的用水量,并且利用地下水渗透将灌溉沟的水慢慢渗入到没有进行灌溉的沟畦中。受水文气候的影响较小,出现降水天气亦不会严重影响农田灌溉水量的剧增。
(5)间歇灌溉技术。经过实证发现使用间歇灌溉技术灌溉农田,农田的水源利用率可以达到86%以上,水渗透率达到65%以上,水源浪费量足足减少了54%。而且间歇灌溉技术对仪器设备的要求低,设备成本低廉,可以普遍适用于多数的农田灌溉。多项研究实证得知,水流灌溉技术的第一次灌溉成果最为明显,土地渗透率最高,间歇灌溉技术原理是水压输送水流至农田上,停止工作后水资源逐渐渗透,利用水压推进输送农田,呈现水资源向农田波浪式水前进,灌溉速率增速,水流速动加快,升级土壤孔洞的闭合,实现土壤渗透率减少竞争力。
(6)闸灌溉技术。农田土地水资源流向农田沟渠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水利消耗,所以为了减少水量消耗采取闸灌溉技术。在这个部分的输水管道则采用软塑料制成以及加配配水口零件,并且输水软管也要可以做到紫外线屏蔽效果,对光、水、温度都可以实现控制。配水口的部分则由闸门、压环、闸窗、闸板四个部件组成。这可以说是一个整体系统,其主要是应用于渠灌去区和井灌区连接作用。
(7)膜上灌溉技术。该技术目前我国自主发明的技术,如今主要作用于地膜农田的灌溉中,利用多样的畦田开展农田地面的膜覆盖并于该膜上输水灌溉,膜上农作物的孔洞、或者灌水孔洞实现水流输送于膜内灌溉的效果。
5.2管理上的改善
灌溉工程管理上要求人员素质提升、积极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技术掌握程度,为农田水利灌溉施工提供帮助,根本上提升灌溉效率。大田改造为畦田、大田改造为大面积平整田地的,有助于提升灌溉操作员的操作能力和操作效率,革新农民的农田灌溉思想,树立节水、提产的灌溉观念,农田灌溉技术改进促进实际的管理灌溉操作水平。
6结语
本课题主旨研究当下水利工程灌溉技术应用的实际问题,分析影响农田水利灌溉成效的因素,提出相应可行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改善方案,罗列出七种灌溉技术,从灌溉方式选择、人员素质水平提升上做到农田灌溉的升级优化,实现国内农田水利灌溉项目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