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的业务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产保险的业务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产保险的业务体系

财产保险的业务体系范文1

关键词:财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16日

一、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现状

近年来,财产保险业的发展蒸蒸日上。以陕西省为例,2014年省内24家财产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总计达到1,600,037.96万元,同比增长率为16.73%。但是,不能只看保费收入而评价公司,应该用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来判断公司经营水平。目前,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非财务指标较少。有些财产保险公司仍然对非财务指标不重视,认为只需财务指标就可以得出经营绩效,这一理解是片面的。经营绩效是一个公司的整体能力体现。它既需要财务方面的能力体现,也需要非财务方面的反映。非财务方面可以用非财务指标说明。非财务指标包含很多方面,本文关注的是产品开发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市场能力的指标。产品开发和组织管理都需要人才,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动力和推手,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对于财产保险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和命运。同时,人才也是公司产品开发与组织管理的中坚力量,所以公司人才储备方面的指标应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市场能力是经营能力的核心,它很大程度上说明着公司目前的实力和影响着公司未来的发展。市场能力包含有市场开拓与市场保持及产品线长度等方面能力,它们应得到关注。

(二)反映业务质量指标较少。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个财产保险公司都急切地想扩大市场规模,赢得更多保费,使得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有的保险公司将财务资源与保费规模相挂钩,导致小机构为了获取更多的费用资源,不断盲目地扩大保费规模,而忽视业务质量,致使赔付成本逐步攀升,公司盈利逐渐减少。如果长期下去,看似公司保费节节攀升,但忽略了赔付成本,实则是处于下降的。所以,应该重视反映业务质量的指标。

(三)与费用相联系的指标较少。目前,各财产保险公司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费用高。纵观这些费用,有的费用是用在了业务发展上,例如日常展业费等。而有的费用却和业务的开展不相关,例如大量的激励费、耗材费等。这些费用没有直接用到创造价值的业务上,没有对公司的经营绩效的提升做贡献,不利于公司的经营和长期的发展。控制费用是目前财产保险公司都急需解决的事,因此与费用相联系的指标应受到重视。

二、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构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它既是标杆,也是目标。本文在构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时,指标较多。所以这些指标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这些原则能更好地促进经营绩效的评价。主要包含以下五项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应该保证指标的选取过程是具有科学性的,是符合经营绩效相关理论的。首先,要大量阅读文献。需参考相关文献,以文献为基础;其次,要结合财产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做到有的放矢;最后,体系中所选取的指标,必须要既能很好地反映经营绩效,又符合科学性原则,而不能与经营绩效脱离了关系。

(二)关键性原则。关键性原则要求选取的指标应该是评价体系中的关键性指标。即最能准确客观地体现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有很多,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不能把每一个指标都选取,只能选择最能够代表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指标。必须要在工作量和选取的指标具有代表性、客观性方面仔细权衡,使得选取的指标既能客观反映公司的经营绩效,又具有可操作性。

(三)兼顾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原则。以前,财产保险公司在评价经营绩效时,都只注重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可以反映出公司的财务经营情况,但却不能体现公司其他方面的情况。这样经营绩效评价就不客观。所以,需要增加非财务指标来反映经营绩效。非财务指标评价也涉及到公司很多方面要素。它一般体现的是公司的储备力量及长期能力,所以也应在财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才能更加全面、客观反映公司的经营绩效,为各方信息需求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四)层次性原则。一个完整的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含有多个指标。这些指标不是平行的,它们归属于不同的层次。同时,它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也有差异。所以,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权重分配,确定好权重后,可以先进行每一层次的评价,然后做出总评价。这样,结合各个方面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使得评价的经营绩效更贴近公司实际情况,更加真实。

(五)可操作性原则。设计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时,可能会有较多指标。这些指标有的可以通过计算来衡量,有的指标则不能进行衡量和相互比较。所以,应该选择有准确数据来源、可以通过计算进行评价、并且评价结果能够分析比较的指标。同时应使得各指标的计分方法和度量标准保持一致,可以进行对比,增加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最后要求用体系评价出结果,并且可以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所以,可操作性的指标才可能被纳入经营绩效评价体系中。

三、构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标准

本文在构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时,选取指标的标准和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财务指标的评价。财务指标的评价依然是经营绩效评价的重点,应继续加强财务方面的评价。财务指标的评价相对来说已非常成熟。本文选取了盈利能力、偿付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四个财务方面的指标评价,力求通过以上四方面财务评价,更客观地反映出财险公司的财务能力。

(二)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在对财险公司进行财务评价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其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才是完整的、全面的。非财务指标一般反映的是公司的长期能力以及潜在能力。它是说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构建的非财务指标评价主要是两方面:人才方面和市场方面。人才在公司间的竞争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才是公司不断前进的重要推动力量。市场方面指标评价可说明财险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和所处的市场地位等。在评价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时,不能只关注现阶段的指标评价,也应重视公司未来发展能力的指标评价。经营绩效评价反映的应是公司综合能力。所以,兼顾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评价,既可以体现出财险公司目前的能力,又可以反映公司未来发展能力。这样,经营绩效的评价结果才会是更加真实、客观、全面的。

(三)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可操作性。一般而言,财务指标评价都是可量化的,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可以进行比较的。但是,有的非财务指标则不能量化。它更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这样得出的结果可能准确性较差,而且也不方便于对比。所以,应选择具有可靠数据来源、能通过计算得到量化的结果、结果可比较的指标。

四、构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保险业是一种特殊行业,它通过同时增加保费收入和控制赔付的风险来获得利润。另外,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目前存在非财务指标较少、反映业务质量指标较少、与费用相联系的指标较少等问题。同时,构建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遵循上文分析的五项设计原则和三项构建标准。

本文在阅读并参考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现状、设计原则、构建标准的分析,构建了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共有三级指标。首先,一级指标是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其次,有九个二级指标:盈利能力、偿付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产品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市场保持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财产保险种类健全程度;最后,有十六个可以量化、比较、分析的三级指标。具体指标的选取如表1所示。(表1)

五、结语

完善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引导公司改善经营情况,提高经营水平。为了增强财产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应加强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运用。并且公司内外部信息相关者都需要参考经营绩效评价结果。本文通过分析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现状、设计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五项原则、构建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三项标准,构建了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克服了以往较少关注非财务评价指标的缺陷,增加了人才方面和市场方面等非财务指标的评价。这样,使得评价体系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出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段铷,晋颖.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9.

[2]王影,梁棋.我国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的分析[J].商业时代,2006.15.

财产保险的业务体系范文2

关键词:财产保险 现状 发展趋势 问题。

在财产保险产业迅猛发展的情况下, 我们仍然要清醒认识到该产业的存在的问题依然值得重视,在现状基础之上及时进行改善,使财产保险产业未来发展朝好的方向发展。

一、财产保险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财产保险行业现状。

现阶段,我国共有 52 家各类财产保险公司,市场整体格局主要以中国商业保险公司为主、国内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 之后 ,商业保险市场得到进一步放开 ,使得大量的外资保险机构涌入我国市场,对国内保险公司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面对这一挑战, 解决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迈过影响该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这道坎。

(二)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

在财产保险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我国财产保险行业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险种结构缺乏合理性,企业经营模式粗放。

长久以来,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企业经营模式比较粗放,其中考核指标仅仅局限于业务增长速度与市场份额上, 而且很多保险公司只追求不断扩大规模、抢占财产保险市场,使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尽管许多财险公司保费收入有所提高,但是,在赔款支出方面却高于保费增长。 对经营成本与赔付风险没有足够的重视,只忙盲目追求保费收入的增长,往往不能够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2、保险监管能力和水平不足,内控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保险监管框架性的制度还够不完善,一部分制度针对性和操作性还比较低。 在财产保险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各保险公司为了经济利益,规模不断扩大、不断争取客户与保费收入,导致了采用高手续费、高返还、低费率的恶性竞争。 另一方面,没有对内控制度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无法落实相应的制约与处罚措施。

3、经营机制与管理水平较落后。

发展过程中,因为保险公司经营机制一直得不到完善,企业无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产生的矛盾。 同时,公司管理水平有限,不能合理设置部门以及岗位,内外勤结构失衡等情况比较多,在公司内部未能形成有效的承保、理赔、续保的日常运营制度体系,缺乏风险评估,以致承保质量不高,理赔力量不足,理赔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只能履行日常查勘定损职责,导致理赔不准确、不及时的情况的发生。

二、对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对财产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行业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解决对策,以助于问题的解决。

(一)对保险业监管体系与监管制度进行完善。

建立健全财产保险行业监管体系与制度:保监会监管为主体,保险公司自我约束为基础和以社会监督与行业自律为补充。 从而达到以下目标:第一,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经营氛围,保障市场主体和中介机构公平竞争。 第二,要强化内控制度,对各项业务操作规程与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最后,好要以以效益监管作为导向,不断加强监督指导工作。

(二)努力转变经营方式 ,改善险种结构。

主动开拓保险市场,扩展新的业务增长点,特别注意要优化险种结构,以利润作为重点考核指标;对保险业务结构进行优化,发展质量好、盈利性强的财产险业务。

(三)提高理赔服务水平。

提高理赔服务水平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健全理赔服务考核体系;其次,采取限时反馈事故处理意见与建议,通过简易处理程序进行快捷赔付,尽量缩短理赔周期;最后,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

(四)改革财产保险业体制。

为了财险公司的稳健经营,防范化解风险,一方面要建立一个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经营管理制度。 此外,保险公司还要坚持商业保险原则,建立与完善承保与理赔两头同等重视、财务监督与内部管理相结合的经营体系,广泛推行承诺服务,加强理赔真实性、合法性和及时性的工作力度;加强资金与费用管理力度,提升企业内部理财技能与实效,以应对保险市场的不断变化。

(五)实施人才战略。

建立健全一个良好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能有所酬,重视人才的培训与培养,千方百计提升现有员工的整体素质,特别要注意的是,加强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为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实施创新战略。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创新主要内容就是要在经营决策、市场企划及服务和管理方面新的突破。 要用战略眼光,世界观以及战略思维来对新事物、新问题进行研究,创新和决策是要有前瞻性思维。

三、结束语。

只有对我国财产保险行业现状进行深入认识,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善,在财产保险公司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创新,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将日趋成熟,在国际市场上充满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易兰。加强合规性 ,促进财险行业可持续发展  现代经济信息 .2011.

财产保险的业务体系范文3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成本管理对策建议

一、现阶段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现阶段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在发展自身规模过程中,大部分只注重保险业务的拓展,而忽略了内部成本的管理工作,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导致了成本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公司内部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都没有对成本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追求保费增长和经济效益增长方面,甚至部分企业内部没有对成本管理工作作出任何规定。除此之外,部分的财险分支机构只一昧的追求盈利结果和考核指标,不仅增加了成本费用,也为公司内部无形之中增添了负担。管理意识的落后间接导致公司内部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究其原因是公司领导层和管理层没有足够的观念意识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二)成本核算方法存在漏洞

多数的财产保险公司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采取的成本核算方法存在一定的漏洞,甚至容易导致公司内部成本支出无法有效控制。成本核算方法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分险种的成本费用以及损益的核算方法两个方面。首先,财产保险公司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仅仅只针对直接变动费用核算,往往忽略了间接费用的核算和管控,最终导致核算结果缺乏真实性;其次,公司内部的营业费用的分类管理还不够健全,针对相关的账务处理规则还没有明确的实施方案。

(三)缺少相关的成本约束和考核激励机制

成本约束和考核激励机制的缺少,不仅导致财产保险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管控,也无法落实业务成本控制机制。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成本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基础保障,财产保险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管控和监督,一旦在成本管理环节中出了差错,公司内部无法及时通过监控约束机制来进行反馈上报,无法及时做出补救改进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成本支出。而考核激励机制的缺乏,也导致工作人员忽略了成本控制,阻碍了公司的总体发展进程。

二、财产保险公司成本管理工作的优化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成本管控意识

与时俱进的管理意识是成本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保障。财产保险公司应当在内部树立起良好的成本管控意识,必须避免只侧重于开拓市场和增长保费而忽略了成本管理工作的现象,应当放眼未来,强化成本管控意识。从公司内部的领导层和管理层做起,领导层必须熟练掌握成本管控的相关知识理论,通过定期宣传思想教育来加强工作人员的意识,管理层应当着手制定合理的财产保险成本管理体系以及策略,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力度,明确收支费用

财产保险公司等各项费用开支中,营业费和手续费占据了较大的比例。由于理赔支出项目容易受到不可控因素的支配,公司应当更加明确费用支出项目。通过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制定明确的费用支出计划,针对财务管理中的各项收支费用进行明确的规划和标准,进一步落实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

(三)改进成本费用管理方法

公司应当明确业务成本管理的首要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成本费用管理预算计划。通过使用成本费用考核办法,来对公司内部的。战略目标和考核范围进一步明确规定,扩大考核指标的范围,并将业务成本费用纳入其中,提高成本管理的工作力度。除此之外,公司还可以通过推出财产保险新的险种、完善保险险种的结构,摒弃部分容易导致财产亏损的险种,不断拓展盈利性的险种业务范围。

财产保险的业务体系范文4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当前全国范围内财产险保险公司88家,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占绝大多数,在身处产品同质化、商业车险三次费改、保单获取成本逐步升高的场景下,要想在现有市场上立足,并保持平稳的盈利能力,在市场拓展、产品研发的同时,在内部管理上的深耕就显得尤为重要。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能有效帮助中小财保险公司在内部管理处理好上战略、计划、业务模式与全面预算的关系、整合财务与非财务资源间的分配、考核和控制,有效提高公司的控制效果,提升公司经营管理能力。

一、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不再赘述,重点强调“全面”包括的三层含义:一是预算理念全员参与;二是业务范围全面覆盖;三是管理流程全程跟踪。全国范围的财产保险公司下设机构多、人员多,在经营管理上重视计划性,同时存在控制面广、组织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实施全面预算的控制,应在市场为导向下,对保险公司经营活动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动态管控,借此来挖掘企业发展的空间。

二、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认知有偏差有些财产保险公司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明确,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经营层把主要指标确定后,交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就可以确定年度预测数了;还有些公司认为预算没必要过于复杂,预测年度的数据根据上年或近年实际数或加权平均数乘以一定的增长或控制比例就可以了。这些思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开展。

(二)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不一致或脱节一些财产保险公司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在对预算目标进行制定和具体落实时,过多关注公司的短期利益,侧重力保利润目标或保费收入目标,难以实现平衡发展,这样往往就会导致预算目标在编制和具体应用过程中,无法与公司自身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还有一些财产保险发展战略不明确、不清晰,则进一步影响预算目标的确定和落实。

(三)缺乏科学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以预测销售成本为例,一些财产保险公司总公司在预测销售成本时,仅凭历史经验数据和区域市场平均情况预估,以每个险种乘以一定的费用比例,加权汇总后下发给机构,并没有深入分析所在地区的不同渠道不同险种的赔付水平、费用水平、实际人力成本等作为预算参考依据,导致总部销售费用率投放之后出现资源投入了但未达到预期规模,或者是虽然保费收入达成了但赔付水平又没控制住,直接影响经营结果。

(四)全面预算指标体系适用性不强有的财产保险公司虽然设定了较多预算控制指标,但由于指标针对性不强,使收入与成本、规模与利润、业绩与风控等指标在管理上相互失衡,产生矛盾,再如同级部门之间、上下级机构之间对于管控相互脱离,整个预算控制体系的作用受到严重制约,最终形成企业愿景与公司各部门及下属各预算单位利益诉求差异较大,业务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归口预算目标,忽视与整体预算目标的联系,预算单位重视短期目标的实现,忽视与中长期战略目标的一致性,牺牲规模与质量间的平衡。

(五)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在有的财产保险公司中,通常变动费动、固定费用能由财务部门联动归口管理部门在年度预算额度内严格执行,但不由财务部门涉及管控的如人力成本、销售成本、赔付成本的匹配和管控与预算目标联动性不强,直接影响预算目标的达成。上述现象反映出:公司在下达和宣导预算管理目标时,通常只传达到了总公司各部门和分公司负责人,但在其内部对预算宣导力度不够,往往造成具体执行层和基础员工对预算目标并不了解,对预算目标的管控对象从哪些维度进行入手,缺乏基本概念。

(六)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机制不健全有的财产保险公司缺乏科学的预算考核激励机制;有的预算考核与业绩评价结合不够,预算作用不明显;有的甚至缺失相关预算考核激励机制,这样一来,预算工作在财产险公司内部成为不受重视或略显抵触的工作,普遍会认为预算未起到控制作用,长此以往,公司的全面预算工作落不了地,预算相关制度形同虚设,预算成了财务层面的统计预算,而无法形成公司层面的管控工具。

(七)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加强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由于资本金、业务规模和人才智库等综合实力与大公司存在一定差距,表现在信息化程度上也是高低不一,部分公司出于信息化成本考虑,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很低,预算编制过程基本上是以Excel表格手工进行,在预算控制阶段,有的公司上线了预算控制模块,但功能较单一,仍辅以手工控制,整体来说管理较为初级。

三、财产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树立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财产保险公司在应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时,必须先要把全面预算体系的内涵及意义从上到下进行深入,即从决策层、经营管理层、总公司各部门、下属各预算单位、到每个员工个体,要明确所有的员工都是风险把控者的基本原则。全司上下贯彻明确全面预算管理是由财务部门牵头负责,其他职能管理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的有机整体。当思想层面达成了共识和统一,并指导行动积极参与到全面预算的工作当中,才能为全面预算管理营造充分的内部条件。

(二)保证全面预算目标与财产保险公司发展战略一致预算是落实战略目标和战略路径的手段,公司可以运用SWOT方法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资源等进行有效分析和结合,实现对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确定后,接着规划出3~5年短期的经营计划目标,再来实现对年度预算的制定和落实,确保经营计划先行,再有预算目标,预算不能代替经营计划,应与经营计划保持高度一致。

(三)优化财产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对全面预算目标的确定建议考虑以下因素:股东对预算目标的预期、以前年度实际经营情况、预算期内重大事项的影响、公司所处发展阶段特点、同行业财险公司的平均水平、地域差异、开业时间差异等。以承保利润预算为例:对于承保利润预算目标的确定可以采用利润增长率法,以上年实际承保利润和近年的增长幅度,综合考虑上述有关因素的预期变动而确定公司及各预算单位的承保利润目标;对于原保费收入预算目标的确定可以采用增量预算法,以上年的实际数为起点,结合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及行业平均增速、监管要求、市场变化的影响,合理确定;针对销售费用预算,应充分考虑监管要求、区域、渠道、人力、险种及对应赔付水平对销售费用率的影响,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法,对销售人力成本、业务推动费、手续费项目等进行分解和量化,编入预算科目后,按汇总金额除以对应险种保费收入,以确定险种的销售费用率;针对固定类成本费用,可以采用弹性预算法,考虑与业务规模挂钩来合理确定各项目的预算;对于赔付成本的预算可以综合考虑承保政策、理赔管控水平、IBNR的发展水平等来科学确定各险种赔付水平,再对赔付成本构成项目的预算金额进行量化。

(四)构建适用性强的全面预算指标体系在确定预算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预算指标的制定必须与企业战略方向保持一致;二是预算指标必须在关注企业财务指标与业绩的同时,还应重视企业运营过程的管控,合规经营的管控;三是关注责任与权利的平衡;四是注重长短期目标的有机结合。在操作层面,财产保险公司设定预算指标时,充分考虑公司战略目标分解带来的差异影响,合理制定预算指标体系,尽可能全面覆盖经营目标的各个关键点以及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五)加强全面预算的执行和控制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公司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管控。建议以季度为单位安排专人专岗对公司全面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化跟踪和监控,进行数据汇总,将实际数和预算数进行对比,对偏差进行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并将结果及时提供给决策层参考,有利于决策层适时把握经营管理的方向,围绕目标精准施策。有条件的公司建议以月为单位,特别是在费用类和现金流的预算目标的管控上,应进行月度控制。

(六)全面落实预算执行考评机制预算考评机制是预算管理流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严格的全面预算考评体系,对有关预算指标进行不断细化并明确其清晰的指标释义及科学的计算公式。根据预算执行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有效落实各级预算管理责任单位及各个责任人的经济目标责任制,切实做到奖罚分明,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绩效考评机制,通过对公司预算考评的奖优罚劣,以促进经营目标的达成。

(七)努力搭建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在互联网时代,财产保险公司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议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平衡好各个信息化项目支出水平,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尽早提上日程,尽快实现预算管理由粗放型向内控集约型的转变,助力公司早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为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保驾护航。

财产保险的业务体系范文5

财产保险电子商务现状分析

自20仍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实施从而签发第一份电子保单以来,揭开了国内保险电子商务发展的序幕。根据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已有超过80%的保险公司建立或筹建电子商务网中,其中46%的保险公司建立了电子商务网站,22%的公司正在建设之中。人寿、人保、平安、太保、泰康等保险公司均成立了专门的电子商务部门或专业渠道部门,加大电子商务发展力度,建设成效逐步显现,2009年网络保险保费收人约为万O亿元。其中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电子商务建设成效较为明显,2009年基于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为21.4亿元人民币,有效支撑了短期信用险承保规模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小保险公司也逐步加大了电子商务建设的投人,作为开拓市场、提升营业收人的重要手段,预计中小保险企业的电子商务将在未来的三年至五年内逐步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建设的财险保险电子商务平台已基本能够覆盖保险业务流程的关键环节,主要侧重于宣传、查询,并逐步完善投保、核保、支付、保全功能。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短期意外险的保险卡激活、对个人用户的车险、意外险、医疗健康险以及针对企业客户的货运险、出口短期信用保险等,及面向人和中介机构提供相关的管理和查询功能。保险公司稳步推进保险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以此为契机逐步改进内部管理体制和流程,整合内部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创新渠道建设,丰富在线保险产品,提高在线保险市场份额,努力为保户提供较为全面更加便利的保险服务,进而形成具有特色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财产保险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是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推广,对财产保险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显著的作用。保险电子商务具有创新性、高效率、虚拟化、交互性等特征,是技术创新融合业务发展的产物。以信息和通讯技术特有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有助于解决保险行业发展的顽疾—高投人、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的“三高一低”问题。二是保险电子商务同其他领域电子金融产生互动和协同,有助于提升我国金融体系整体效率,也为保险公司混业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银行业和证券业有着紧密的业务联系和资金往来。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商业模式总体上具有很多的共性,具有高度的趋同吐,在此环境中形成的具有高度趋同吐的信息平台,为金融业混业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平台,有利于促进和强化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模式。

财产保险的业务体系范文6

关键词: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

在财产保险业务中,加强业务质量管理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财产保险业务主要包括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财产损失保险等以利用和财产的各种保险,一般为财产损失保险。因此财产保险公司需要具备足够的资金,具有偿付能力,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与企业发展的稳定性,需要对业务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充分发挥保险职能,适应时展的潮流,促进财产保险公司经济效益提高。

一、财产保险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产保险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承保类业务,第二类是理赔类业务。承保类业务的主要流程为核保、承保决策、保险单证、复核签章及收取保费等方面。而理赔类业务的主要流程为报案、查勘定损、签收审核及索赔单证、理算复核、审批和赔付等方面。而财产保险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承保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保险单证管理问题。在财产保险中,保险单证是一种有效的凭证。财产保险中的相关部门对于有价凭证的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办事处还存在自己印制保险单证的现象,对保险单证的领取及返回单证没有进行严格管理,对于作废的保险单证缺乏完善的处理。其次,在财产保险中,保险单证作为有效凭证,可以根据保险单号对保险业务进行查询,从而找到保险公司的承保科室。但在保险单证的管理中,保险单证的单号并不统一,对于当地承保和异地出险的货运险项目,被保险人难以根据保险单号找到相关承保科室,延迟了保险人的提货时间,给保险工作带来不便,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

1.2保险费率不合理。承保类业务中保险费率的收取是按照大数法则的原理,依据市场保险风险概率进行科学的计算而选定。随着财产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大,财产保险市场竞争激烈,部分财产保险公司为了争取业务,采取降低保险费用的方法,严重损害了其他同行业公司的经济效益,给企业自身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财产保险企业在社会中的形象。

1.3保险标的不明确。保险标的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所有标的没有分项、保险标的概念模糊、保险财产的地质不明确。保险标的不明确在保险理算中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将所有标的没有分项书写,不利于核算某一项标的的保额和市值,不利于判断保险是否足额,与被保险人之间容易产生分歧和争议,增加了保险理算的时间。

2.理赔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理赔机构的机制存在弊端。理赔机构中部分工作人员和检验人员身兼多职,对财产保险中的管理,理赔及展业多种职业负责,不利于理赔业务的专项研究,理赔业务的精细化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时间,也没有充足的精力开展理赔业务。部分保险公司的检验部门不具备独立的决策权力,难以支付理赔费用,对于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的申请上缺乏自和有效性。

2.2重复保险。理赔业务的开展,需要检验部门对于被保险人的各项投保情况进行了解,并按照相关顺序对限额责任负责,通过比例分摊赔偿的方式赔付,防止赔款的多付。但在投保过程中,投保人与数个保险人订立了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责任,同一保险期限的保险合同。例如,某化工厂发生火灾,经检验和理算等多方调查发现,被保险人在人保公司和平安保险公司均投保,属于重复保险,因此双方按照保额的比例进行分摊赔偿,减少赔款。

2.3骗赔,骗保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财产保险市场规模扩大,人们的保险意识也随之提高。部分人钻保险法律法规的漏洞,想凭借保险业务进行索赔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冒名顶替或在事故发生后进行投保的方式进行骗赔,骗保,给财产保险公司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有效措施

1.树立以财产保险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保险业务质量管理。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初具规模,保险业务的质量管理是公司发展中重要的问题。提高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质量管理首先需要让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的不同环节进行协调,各个部门与环节之间进行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在业务质量管理中要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和管理措施,通过体制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意识,以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为主要参考依据,提高业务服务质量,改善传统业务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综合提高保险业务质量管理。

2.建立健全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制度,使财产保险业务中展业、防灾、承保、理赔等各个环节实现统一规范化管理。制定严格的条款费率和保险费率,对险种的开发、签发单证、保管、流转、评估风险、建立放在档案、查勘理赔业务,定损及审批等各项流程实现规范化,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制度,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理念,对于经营效益好,业务质量管理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并将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制度深入的贯彻落实,真正做到在每一个管理环节中抓质量,出效益。

3.对现有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现有的考核制度采用平行并列指标,导致保险业务人员极力争取保单,完成保费的收入指标,追求保险费用获得的提成,忽视业务质量管理,财产保险公司中虚假现象时有发生。对现有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是将平行并列指标改为梯级排列指标的考核方法,建立第一梯级指标,第二梯级指标和第三梯级指标。其中第一梯级指标指的是利润指标,而第二项梯级指标指的是保险费收入,赔付率及营业费用指标,第三项梯级指标是将赔付率与保险费收入按照险种进行分解,实行单险种的考核制度,对于业务员的考核实行双向考核制度,在对业务员保险费收入的指标基础上考核业务员的保险费收入和赔付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为实现财产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财产保险业务质量进行严格管理,建立健全相关质量管理制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增强公司的规模效益,使公司内各个部门与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处理,相互促进,相互配合。除此之外,还要对现有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根据梯级排列指标对财产保险公司按照相关级别进行考核,对于业务员实行双向考核,综合提高财产公司的保险业务质量,促进财产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文春.浅谈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2:151-152.

[2]赵桂芹,高奉玉,胡皓南.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盈利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杜邦分析方法[J].上海金融,2013,09:33-38+116.

[3]赵明浩.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经营——财产保险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质量效益发展的途径选择[J].中国金融,2010,05:50-51.

[4]周延礼.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促进财产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J].保险研究,2010,04:3-9.

[5]李春梅.浅析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J].中国外资,2011,1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