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资源管理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资源管理技术范文1
关键词:图像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检索;Tag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图像信息资源的数量也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趋势,图像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让人们在浩如烟海的图像信息中快速查找到自己需要的图像资源。传统的图像标引检索技术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而一些互联网站所使用的Tag图像管理技术却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与推广,给图像资源管理开拓了新的天地。
一、图像资源管理中应用Tag的必要性
图像信息资源在科技信息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尤其在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成熟的今天,科技图像信息管理已成为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需要方便、快捷、准确的资源搜索方式来检索各种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资源,包括图像信息。信息标引是指在分析文献内容的基础上,用某种检索语言把文献主题以及其他有意义的特征标识出来作为文献存储与检索依据的一种文献处理过程。常见的图像资源检索方式有基于文本的和基于内容的两种检索方式,这两种检索技术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技术的管理方式就是使用人工给图像信息标注关键词,或者进行文本标题的描述,有时候还需要附加一些补充信息,方便对图像的搜索,之后再将图像的存储路径与图像的关键词或者是文本的标题建立起相应的关系,在需要检索的时候直接输入关键词或是标题就可以了,比较容易操作,对相关技术的要求程度也不高,很容易实现图像的系统化管理。
但是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技术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这是因为科技图像本身的特质不是一些关键词或者标题就可以描述得非常准确的,所以很多情况下的搜索效果不能够达到人们的预期目的和要求。在运用语言进行信息的传达过程中,人们对语言或者文字具有统一的认识程度,换句话说就是语言信息在头脑中的涵义基本是明确的、清晰的、固定不变的,但是图像信息的传递最直接准确的方式莫过于依靠视觉的传递,如果通过命名或是标注就会造成多义,即便是同一名称的图像也会有不同的图像内容,所以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就会经常出现一些文不对题或词不达意的弊端,同时,每个人对图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转化成的文字信息就缺乏统一性,也不利于集中的管理。图像资源本身就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表述的复杂性的特点,例如有限的关键词不能够充分揭示出图像所展示的全部意义和潜藏的意义,在图像的使用过程中,人们也会不断地挖掘出图片的纵深信息,有些信息虽然与图片本身的关系不存在对应的特征,但这恰恰是读图时代的特征,即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图有不同的理解。在思维层面上来说,图像所蕴含的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意义层面就逐渐地被丰富起来,传统的文本检索技术的弊端就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对图像实行人工标引也有着一定的缺陷,例如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用户所使用的词语和系统控制表的匹配程度比较低,这就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检索的效果,另外,图像资源数来那个的迅猛增长,使得用户根本不可能对所有的图像资源都进行关键词或者是标题的概述,所以传统的文本标注检索方法急需完善和改革。
基于图像内容的检索技术是一种带有综合信息处理系统的集成技术。它主要是利用对图像资源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对主要特征进行提取,包括图像的颜色、形状、纹理、空间位置等信息,从而建立起一种图像特征检索机制,同时储存在特征库中,随时被调取查阅。在这一过程中,用来检索的是相应的图像内容信息,这种基于内容的检索方式的优点在于比文本的检索方法更为全面一些。广义上的图像特征包括两类,一是文本类型的,诸如关键字、注解、标注等,二是图像视觉类型的,诸如图像的颜色、纹理、形状等。现阶段基于图像内容的检索一般都集中在图像视觉类型的特征研究上,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有时对图像的检索方面就会带来些许误差。使用这种方法需要具备一定的图像信息管理知识,受到很多的限制。可见,要想提高科技图像信息资源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图像资源的检索技术。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更好利用网络资源,才可以将图像信息资源的功用发挥到最大的限度。
Tag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图像资源的管理性能。很多网站都使用了这种添加方式作为图像的标引,使得广大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词语作为所传图像的标引,完全不会受到原来图片分类体系和原则的限制。
Tag在本质上说是一种有利于图像查找的标记关键词的方式,但是也不同于文本范围内的关键词,用Tag标记的关键词可以是文章中没有提到的词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用户个人的思想与情感。
在检索方面,每一图像的标签都具有聚合的特点,也就是说,在用户输入某一关键词的时候后,系统会将所有运用该关键词来存储的所有图片都集中展示在用户的眼前供选择,这就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信息资源,同时搜索的次数越多,字体的颜色就越醒目,有利于给用户提供热门图片搜索的空间,另外,该技术还有用户评论功能,每一位用户都可以对图片发表评论,表达自己的独特看法,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还有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
由此可见,传统的图像管理和搜索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而Tag方式的管理和搜索方式则应运而生,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的便利。
信息资源管理技术范文2
关键词:Web2.0 图书馆 信息资源 管理 策略
一、Web2.0的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大前提下,我国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无处不在、随时随地都在被信息包围着,当今的世界可谓是处于一个信息的海洋中,信息环境对人们的影响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化浪潮席卷了全球,世界各国的人们无时无刻都需要接收信息,共享信息资源,了解和掌握外面发生的事件。伴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发展现状,互联网应运而生,它是一种高效的信息获取平台,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条件,也满足了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和广泛,衍生出了互联网2.0,也就是Web2.0,如今网民呈现出了一种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特点,其个性化、社会化的需求在进一步地增强,在这个基础上,Web2.0充分满足了这一需求,目前,Web2.0逐渐应用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上,这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并能够充分满足网民的个性化和社会化需求,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Web2.0具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Web2.0这一互联网优势,以满足现代读者的个性化和社会化需求,并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做好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
一、Web2.0的内涵
Web2.0是相对于Web1.0的一类新的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是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来获取信息,而Web2.0则更加注重互联网用户的交互作用,强调以用户为主导,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和创造者,也就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只是互联网的读者,他也是互联网的作者,由被动地接受互联网上的信息向主动制造和创造互联网的信息,并促进其信息的发展,这就使得Web2.0更加具备人性化特点。Web2.0既是一种互联网理念,又是一种互联网技术,是一种新出现的事物,因为从理念上来讲,它的核心理念是注重互联网用户的参与和互动,注重用户的交互性,以用户为主导内容;从技术上来讲,Web2.0是将Blog、SNS、RSS、TAG、IM、Wiki等社会软件作为核心的应用内容,并根据Ajax、XML等一些相关的新技术来实现新一代的互联网运营模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Web2.0内在的核心内容是用户参与以及合作分享的理念,而相应的网络支持技术则是Web2.0主要的实现形式,总的来说,Web2.0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技术手段和工具来实现的。
对于Web2.0的互联网运营模式来说,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要素才能称之为Web2.0,而Web2.0必须具备的要素主要包括:互联网用户在网站的操作系统内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数据库;网站还应该具有能够使得互联网用户的数据库信息在网站系统内进行内外迁移的功能;Web2.0要完全立足于Web的基础,其所有的操作功能都可以通过浏览器来完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Web2.0是在Web1.0的现有基础上,整合了相当多的内容,包括互联网方面、社会学方面、经济学方面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它在技术上进行了整合、概念上进行了整合、服务上进行了整合。用比较精辟的话概括就是:Web2.0是以网络来作为平台、内在数据进行驱动、采摘集体性的智慧、软件周期的终结者、富含了充分的互联网使用者体验、轻量级规划的互联网运营模式、超越了单一的互联网设备水平的软件。Web2.0它是一套可以执行的互联网理念体系,并不只是单纯的互联网技术解决方案,它实践着每个网民的网络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理想与需求,是实现让每一个网民都成为网络社会的真正主体,实现从"全民上网"到"全民植网"的新高度,彻底地释放网民的网络信息创造潜能,进而实现网络信息有序、高效、增值,可以说Web2.0是互联网发展史上一个新的标志事物,也是互联网史上的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二、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特征
从2003年Web2.0的出现到至今,它为互联网开启了新的发展时代,在这个大的发展背景影响下,从2005年9月开始,图书馆学界也逐渐运用Web2.0的互联网技术平台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工作,将Web2.0的理念和技术图书馆领域中,这就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更加地具有参与性、社会性、互动性以及个性化等特征,进而进一步扩大了图书馆的用户群体,并充分提高了用户对图书馆服务和信息资源的满意度。在Web2.0的环境和背景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呈现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在管理内容上,数字资源所占的比重在迅速地增加。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得到进一步地普及和发展,大量的有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不断地传播和扩散,当下,网络的信息资源成为了与数据库资源、文献资源三者并列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管理的三大主要类型之一。在网络技术环境和互联网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各个图书馆也在加大力度来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信息资源,数字资源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很多图书馆都开始自行建设学科导航系统来推荐自己的网络学术资源。
(二)在管理理念上,知识管理理念得到了不断地深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知识管理包括显性的知识管理和隐性的知识管理两个方面,在这其中,隐性的知识管理工作是重点和难点,在网络信息资源和互联网用户群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丰富化和多样化的今天,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来进行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有着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是势在必行的。
(三)在管理技术上,新的技术工具和技术应用层出不穷。它实现了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交流与参考合作咨询、联机进行合作编目,另外,宽带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存储密度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文献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势头,并掀起了新一轮的,特别是分布式地对内容进行管理、数据库的集成以及开源软件等这些计算机领域的技术创新充分使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受益,进而推动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三、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策略
对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需要一定的管理策略,而在Web2.0的基础上,其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更加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策略。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
(一) 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进行管理工作。众所周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方式包括自建资源信息、外购资源和通过收集网络资源三种建设方式,而将Web2.0的理念与技术应用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当中,就是要把互联网用户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需求作为驱动条件,再综合利用Web2.0的各种技术手段和工具,全面了解和掌握用户的切身需求,并将其作为图书馆信息资源采购的依据,而在数字资源的自建方面,可以运用Web2.0的各种技术手段和工具,使得用户参与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创建过程中,进而将用户创建的信息资源转化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二)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工作。在Web2.0的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内容和管理理念都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而这时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变和改进,这就需要将Web2.0的理念与技术与传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方式相结合,来适应用户在信息需求方面的个性化和社会化以及利用化和效率化等相关需求,从而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如果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的组织工作上能充分利用分众和分类法优势进行组织,就可以对图书馆信息资源更加有效地进行控制,进而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三)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存储工作。在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上,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要实现数字信息的永久保存,就必须做好其存储工作,而这就需要构建一些开源软件的存储系统,来进行收集和保存大量的数字化资源工作,或者建立图书馆主题库或资料库,从而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永久保存。
(四)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挖掘工作。这方面主要是对用户在信息资源利用过程中的行为信息进行挖掘,以分析用户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倾向,进而为图书馆的资源信息采集和整理工作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是对图书馆收集和采集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以获取更为详细的知识体系。运用这种策略可以使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吸引用户参与和互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Web2.0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还具有丰富的内涵,如今,Web2.0已经逐渐地应用到了图书馆领域,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充分挖掘Web2.0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优势性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欧阳红红.Web2.0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研究[J]
信息资源管理技术范文3
关键词: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整合;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3-0199-02
图书馆档案不只是对图书馆自身各个阶段发展情况的客观记录,更有着很大的信息功能与参考价值。并且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与深远意义。所以,图书馆必须加强对档案资源信息的收集与整合,最大限度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进一步让档案资源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给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让其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一、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整合的重要性
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整合,可以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众多实践依据,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也能为图书馆日常工作提供相关的实践经验,让图书馆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其日常工作管理模式与开展情况。而且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馆内事业发展方面的研究资料,也充实了图书情报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资料。同时也给图书馆对用户进行研究提供了档案资料,使其能够很好地归纳总结,发现其中规律,从而对图书馆新课题申报或研究热点的认知起到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图书馆业务不断革新与进步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二、影响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整合的因素
(一)档案意识薄弱,认知不全面
部分图书馆对档案工作的认知不够全面,并没有将其作为基础工作,对其的整合也不够彻底。许多工作人员通常就只是保存与移交图书馆的档案信息资料,对其整合力度不够强。
(二)缺乏统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于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现阶段大部分图书馆都比较缺乏这方面统一管理的制度,对这方面工作开展的研究与改进力度也比较小。实际工作过程中更是缺少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管与指导,抑或是这些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态度不够严谨。部分需要长远保存的档案资料没有根据相关规定报送进行专业保存,馆内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统一的管理制度,使得许多档案发生遗失。
(三)现代化程度低、系统性与完整性缺乏
馆内资料来源通常是上级文件与馆内业务工作,还尚未形成系统的整体。甚至部分图书馆还存在断档或缺档这类现象,部分需要立档的也没有立档。许多图书馆还没有立卷,缺少标引、分类等,更没有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加工。保存、检索等方面对现代化技术的引入还不够充足。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大环境下,馆内档案管理不够现代化,就无法与社会发展达到一致。许多图书馆在经费缺少的情况下,对这方面的投入比较少,档案管理方面的多项工作也就出现了技术引入缺乏的问题。
(四)价值鉴定
档案价值鉴定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比较缺乏,使得许多图书馆在档案价值鉴定这方面的工作开展比较困难。使得其具体保存价值难以确定,也就无法准确评估出这些资料的保存年限。造成图书馆对档案翔实、真伪程度、价值高低方面未能全面顾及。
三、图书馆档案开发利用与整合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并健全档案系统
想要更加充分地开发并利用图书馆档案资源,那么增加档案保存意识也就成为了其基础保障。增加档案意识,可以让相关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更加清晰地认知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档案资源得以全面开发并得到充分利用。
当然,为了方便图书馆档案资源被更加有效开发与充分利用,一定要科学管理图书馆的档案资源,准确将各类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形成检索目录。以此才能更有利于人们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资源。档案工作也需要明确其分类,严格落实档案的“科学性、一致性、逻辑性”准则,坚持保持档案的连续性。针对图书馆档案的资源管理工作,可以选择使用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把日常事务性档案方面的事宜分配给办公室负责,把业务档案分配给部门负责,然后定期定时地把全部档案再移交给相关方面的档案专员。如此,不但能够增强所有人员档案保存方面的意识,让其认知到档案保存工作的重要性。还能进一步提升各个部门档案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图书馆档案得以更加有效地开发与充分利用。
(二)拓宽资源搜集工作
根据图书馆业务内容与管理流程的整体情况分析,其信息资料基本上可以划分为日常管理档案与业务流程档案。前者包含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行为规则、会议记录等,后者包含了业务文档、工作日志等。如此也就很好地利用了集中与分散二者相结合的原则。此外,在这些比较常见的文书档案之外,还存在其他载体的档案,比如类似于光盘与磁带这种信息载体,就可以归纳到其他载体档案之类。所以,应该全面、多方位地挖掘与梳理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使馆内档案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得以有效保障,能够在开发与整合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三)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
现阶段,许多现代化技术已经被不断引入图书馆到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之中,使得图书期刊的采访、典藏与编目等全部实现计算机检索与管理。因此,现代化技术在馆内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合理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其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比如说,可以合理增加电子文档。现阶段档案多是以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并存发展的模式为主。因此,在坚持重视纸质文档收集与整合的同时,加大电子文档的整理与保存力度,才能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益。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电子数据长期保存与归档方面的问题必须予以优先解决。要不断引进新的计算机技术,充分将其运用到馆内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当中,增强档案与数据的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档案资源管理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发展步伐。最终成功建立起电子档案数据库,从而使馆内档案信息资源得以更加彻底的开发,也让其利用更加方便,使档案社会价值得以实现。
(四)档案资源实现共享
由于档案资源自身具有保密性的特点,使其资源实现共享的道路显得比较困难。档案不仅涉及了图书馆业务数据,还涉及到用户个人信息与工作信息。所以,想要充分开发并利用档案资源,还需要注意这些信息的保密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共享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网络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资源多了许多开发利用的途径,也多了许多整合途径。比如,图书馆可以根据档案资源的性质选择比较合适的加工方式与制作方式。然后再传递到数据库与图书馆建立的网站中。以此就能够让更多的用户使用到这些信息,并对信息内容进行定期更新与改进,让更多有需要的用户能够浏览与使用,从而让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被更好地开发利用与整合。
四、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措施
(一)资源检索网站
可以让相关档案部门组织建立一个检索网站。比如说,建立馆内档案信息资源检索网站的内容以其电子档案目录为依据,再根据时间、地域等众多因素逐渐进行整合与生成搜索记录。与此同时,再创建一个对应的网络链接,让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目录中心连接数字档案的信息与资源。
(二)搜索引擎
建立图书馆档案信息搜索引擎,不但能把让其分散的资源形成一定程度的集成,还能以此作为一种网络化信息资源检索机制。从而给馆藏数据库提供数据与搜索机制。比如,以数据库、委托软件与搜索引擎组成这个系统,在这之中的自动搜索软件可以完成相关信息的检索。再把与之对应的结构储存到数据库中进行备用。而委托软件可以给用户提供帮助,通过界面把数据提供给客户,让馆内的所有用户能够获取充分的数据源。现阶段,国内许多图书馆都开始构建搜索引擎,以此更好地保管信息。搜索引擎可以利用一定的技术对相关档案信息进行搜索与扫描,让其进入到多个数据库之中,供用户使用。然后再为用户设置出统一的检索界面,在该界面中存在多个检索途径,等用户选择检索途径之后,其便能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分类检索。这不但能让多个图书馆网络档案信息资源同时搜索得以实现,还能使信息资源得以整合。
信息资源管理技术范文4
关键词:信息管理;数字化;通信传输资源
通信站是当前信息传输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之一,其主要作用是负责单位和本地区所有的通信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类型的逐步增多和对信息业务需求的逐步增大,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信息的保障要求也在日益的增高。由于当前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各种设备管理的不到位,使得馆办理和维护信息化水准不够,对作为一个地区的通信任务负责单位,负责管辖该地区的所有通信任务。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通信传输资源的维护 及管理仍停留在原来的被动、手工操作水平;没有将当前先进的智能化控制技术融入其中进 行统一的传输资源管理,对管理系统造成了极大的难度。
1、通信传输资源构成及其特点分析
通信传输是通过某种媒介对信息进行传输与交换的过程,主要目的在于传输消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传递消息的要求逐步的提高,通信传输的资源也在随之变化。通信传输资源主要指通信传输网中的传输机房、配线机房和外线三大部分数据实体。通信传输网是通信系统的神经中枢,对通信传输资源的管理,国内部分高校、科研单位及相关部门的学者进行过 研究 ,相关单位也应用GIS技术实现了室外管线、管网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但鲜有对整个通信传输网资源进行管理。其中,传输机房包括各类光端设备,PCM设备,光、数字、音频配线架以及各类设备卡位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配线机房主要有内、外主配线架以及配线卡位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外线资源主要指光缆路由、电缆路由以及路由上的人井、管孔等信息。
2、基于信息技术的通信资源管理系统设计及其实现
在对通信传输资源数据进行分析,掌握通信传输资源的属性特征及连接规律基础上,本项研究拓展了传统地图的概念,应用数字化技术,根据机房设备布局平面图进行数字化,得到数字化的矢量机房专题图,从而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基于专题图应用GIS技术实现了对设备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同时,基于城市电子地图,应用GPS定位完成了外线人井、光电缆路由的专题图。在弄清系统数据及系统业务逻辑流程之后,利用计算机、GIS等技术,MIS与GIS融合,基于局域网络设计并实现了通信传输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实现了基于城市电子地图和数字化的通信机房专题图对通信传输资源的信息化、可视化管理。系统研制的主要意义在于改变通信站现有工作管理模式,把数字化工程纳入到日常通信管理中。
系统与一般GIS应用系统不同之处在于:一般GIS系统注重于直接对地图进行读取、查询,所处理的信息大部分是地图本身固有信息;而本系统所涵盖的不仅仅是一般常见的GIS应用,它更侧重于基于电子地图,进行通信传输业务的数据处理与维护。
2.1 系统开发方法 通信传输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制是一项典型的复杂工程,系统数据种类繁杂,研制涉及到通信、数据库、GIS、网络等技术领域。在实际研制过程中,由于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对技术和实际工作业务流程的理解偏差,系统中一些需求以及通信传输资源之间复杂的业务逻辑关系在系统实现之前不能够精确地定义,而且用户对系统需要完成哪些功能(即系统目标)也不明确,甚至在进行系统研制过程中经常会提出一些新的需求。因此在短时间内很难仅仅依靠需求分析确定出一套完整、一致、有效的系统开发方案,并且这种方案也很难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
2.2 使用的主要技术
GIS应用的基础是数据,没有大量的数据支持就不可能得出丰富的查询分析结果。通信站现存的人井资料只有纸质的位置示意图,而且由于工作人员的频繁变动等原因造成部分资料丢失,即便现有的资料也无法直接提供系统使用。基于上述分析,采用GPS手持定位的方法,根据人井位置示意图上的信息进行人井实际地理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的采集,在得到所有的人井地理位置信息后将其转换到GIS软件中进行处理,再次根据人井位置示意图结合实际情况修正由于测绘而带来的误差,从而得到系统可用的数字化人井专题图层。 系统应用数字化技术根据机房设备布局情况进行数字化,得到数字化的机房专题图。该方法拓展了传统地图的概念,将现实中的通信实体虚拟进计算机中,使得机房设备、端口卡位等在机房专题图上具有了空间位置信息,从而对其基于GIS技术实现信息的录入与维护。由于设备图形具有了矢量信息,因此在专题图上可以表现各类设备之间的复杂拓扑连接关系。图形化的操作平台在保证良好的性价比及可拓性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大量不易见、不可见的通信传输资源的可视化管理,保证了机房设备信息录入的正确性及直观性。
2.3 系统实现 系统设计向商业化软件靠近,用户界面设计参考了Windows的界面设计风格,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系统基于城市电子地图和数字化机房专题图,实现了某通信站在其管辖地区的通信传输资源信息化管理与维护。
系统研制设计同时存在两个地图坐标系统——经纬度坐标系为GPS提供数据导入通道,大地坐标系可改观地图浏览的视觉效果,缓解同一坐标系下进行测距与经纬度定位不能同时存在的矛盾,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系统可进行传输资源空间与属性信息的查询,通过设置查询条件,选择查询符合条件的记录,并以列表形式显示其详细信息。在直观准确反映传输资源属性信息同时可迅速定位其地理位置,提供用户更多的浏览信息,提高了通信值勤质量和处理突发故障的效率。
系统的实施,解决了通信站设备维护、值勤管理等方面由于通信业务量增大而带来的诸多困难,降低了传输系统资源的管理难度和强度,提高了值勤人员的日常工作效率,使各部门业务人员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数字化管理,满足了通信站对该系统的使用要求。
信息资源管理技术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影响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技术
我国现情况最不稳定因素和最有保障的因素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为了提高效率,企业和组织之间的合作成了关键,像日常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保持通畅,保证整体战略的决策和调整。之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很重要,是因为它贯穿于每一个环节,而这每一个环节都是人在操纵和影响。因此,在单位中人员的任免、培养、激励、监控等都关系到企业整体运行的命脉。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一切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其中这也包括信息劳动技能、信息劳动工具和信息劳动对象,同时也涉及了信息技术的管理制度、方法体系、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而这也是区别于农业技术、工业技术、能源技术、商业技术等技术门类。
二、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整体发展趋势的影响
目前,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无法继续存在,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企业不断革新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号召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信息数据的循环利用和资源共享程度。信息技术将对人员招聘、绩效考核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产生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模式产生影响,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将以数据和科学管理制度为主,其思想和方式也会随之改变。
(二)信息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首先信息技术对人员招聘的方式产生了影响,并且被社会各界所认可,例如比较热门的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都是这一方面典型的代表。通过网络招聘,无论是企业还是求职者都可以通过关键词的匹配和筛选等迅速定位符合条件的职位和人员。其中,猎头招聘模式是信息技术影响的重要体现。其次,信息技术在员工培训工作方面的应用能够高效培训出可造之材,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影响下,企业可以通过让员工观看视频的方式节约培训开支,避免集中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现场观摩培训,或者召开培训会,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自律能力和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提高员工信息化水平的目的。总之,这种方式能够为企业节约成本,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程度和以企业为自豪感,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
(三)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组织管理产生的影响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员工的实际状况、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和绩效考核等进行统一的管理。这一技术不仅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进行结合,而且对员工绩效考评的管理建立技术分析结构图,从而做出其调整,这是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组织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员工进行自我管理提供了可能,员工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查找相应的信息,对自己的薪酬和发放历史进行分析,也可查看自身的出勤休假统计等。还可通过平台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员工归属感,有效提高部门之间的合作。
(四)信息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日常工作的影响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有招聘、培训、员工入职、员工离职及绩效管理等。其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集中程度,优化了日常工作流程。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将部分日常工作模式化的管理,比如人员的任命、调配、离职。主要通过人力资源报表、人员信息查询等进行管理,提高日常工作的工作效率。
(五)信息技术对文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朝着更加有力的方向发展。其次,企业文化的宣传方式除了传统的标语、会议宣传方式之外,还可通过微电影制作、视频录制以及企业文化信息中心建设等措施宣传企业文化。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管理理念、方式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断的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 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杨明亮.信息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J ].管理论坛,2002(2).
[3]张建辉.互联网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J ].中国软科学,2002(4).
信息资源管理技术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影响作用
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渗透性和颠覆性,对于传统企业而言,要维护自身的生存发展,就要顺应时展的潮流,主动地接触并应用信息技术,并顺应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发现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这也是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本功能要求。
一、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概述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狭义地说就是“人的管理”,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的概念在上世纪60年代被提出,而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上早已经形成了实质的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普通的人事管理,后者更多的重视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包括责任和义务。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是指有组织提供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及相应的管理活动,包括员工招募、员工培训、绩效管理、激励机制、员工关系管理等内容。很显然,先对于传统的人事管理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更多、更复杂,所涉及的对象具有较大的主观能动性,这无疑提高了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出现以来,管理学家就不断地寻找提高管理效率的方法,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开始在大量工业领域得到应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网络系统技术的日益成熟,为其在管理层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出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劳动力支撑,满足了对人力资源信息收集、加工、转化和利用的需求,而这正是两者结合的契机。
二、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渗透对传统行业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而这一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市场经营方面,同时也包括企业管理内部。由于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改变了原有的产业链结构,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但同时也引起了市场竞争激烈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依靠传统资源、渠道和形式展开经营活动,其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而人才以及创新能力,才是推动企业更好发展的动力。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上,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等。从人才招聘角度来说,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网络信息,相应的,一系列线下的活动也依赖于信息技术来展开。结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来看,其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人力资源分析数据以及更新机制指导信息、人力资源更新数据以及开发机制、人力资源开发数据以及激励机制、人力资源分析数据与资源整合。这四部分内容基本包括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框架体系,如资源补偿、资源重组、角色分配、员工培训、绩效激励等。
三、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作用
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单纯地从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工作方式变化,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信息化建设的功能。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经验,针对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第一,信息技术对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作用。信息技术大大简化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以招聘为例,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招聘环节,大多通过招聘会的形式展开,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在回收简历信息之后要重新进行人工整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人才对象。整个过程十分繁琐,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但通过信息技术的招聘形式,只需要信息和标注条件,即可在电脑前实现人才的招聘和面试的预约。第二,信息技术对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作用。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信息技术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如员工考勤管理,只需要通过打卡即可轻松的实现,而不需要传统的监管机制。第三,信息技术对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作用。以企业内部的员工薪酬管理来说,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财务人员反复核实和计算,一些问题甚至要亲自和工人去询问。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资金消耗和时间消耗。但通过信息技术展开,结合日常的绩效考勤,对薪资的统计就相对容易,只需要打印报表和统计即可。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员工工资卡实行连接,可以减少支付的中间环节。
总体而言,企业在未来的竞争根本就是人才,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是确保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作者:徐敏 单位:潍坊市奎文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考文献:
[1]田凌,钟方娟.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05:91-93
[2]旗姹娜.基于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影响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18:127
[3]郭霞.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0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