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管理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经济管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经济管理学

环境经济管理学范文1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角度;智能茶园;景观设计;设计思路

结合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时代特征和背景,做好智能茶园景观设计体系建设将为茶文化传承发展奠定重要支撑。从环境心理学角度看,完善的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思路,基础是社会大众消费理念实际需要的融入,同时也是整个茶园功能价值的最大发挥。而在融入环境心理元素和智能技术的过程中,也为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1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状况认知

在开展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完善的茶园景观设计机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整个茶园的观赏品质,同时也能实现景观设计的最佳效果。但是就目前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看,其存在相关问题和不足,尤其是景观设计元素的不足,加上景观设计理念中缺乏文化属性和价值内涵的有效融入,从而使得茶园景观设计的实际需要与整个设计活动开展实际之间存在极大差距。但是就整个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需要看,融入文化元素内涵,展现生态绿色特性已经成为当前茶园景观设计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事实上,茶园作为茶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其在今天仍然是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当然,在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实际上是一项内容更加全面丰富、要求更为多样立体的元素机制,无论是具体的文化要素,还是相关精神内涵,都实现了设计素材与具体设计理念的全面融入,因此,想要实现整个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就必须立足时代特性,尤其是要准确感知当前人们的实际需要,以满足社会大众根本诉求为基础要求,进而实现茶园经营的最佳效果。结合当前时代前进的具体特征看,信息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时展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带来了整个产业的革命性变化。而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融入和全面应用。对于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具体开展来说,其在实施过程中,本身就是一项形式多样、全新特点的活动,因此,融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优化该设计活动的表现形式,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为我们更好利用各种元素技术提供了有效帮助。因此,在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立足时代特征,通过具体探究设计诉求,从而实现整个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

2智能茶园景观设计的具体需要分析

在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整体开展实施过程中,其需要对传统茶园景观设计活动思路进行整体改造和全面优化,尤其是要将景观设计活动的价值与特点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融入具体的价值需要和时代内涵,从而满足智能茶园建设的整体性需要。客观来说,景观设计作为茶园的重要外在展现与表达,其不仅是设计理念的诠释,更是茶园整体观赏效果提升的重要的要求。就整个时展的整体特征看,完善的景观设计活动,需要融入具体的要素内容,从而实现景观设计的最佳效果。在智能茶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其需要注重完善的茶文化元素融入机制,尤其是要通过文化内涵的诠释和表达,从而实现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理想效果。做好智能茶园景观设计,要注重将生态元素融入其中,通过凸显生态理念内涵,从而实现整个生态价值的最佳呈现。当然,对于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来说,要注重景观元素的综合应用需要,通过满足社会大众的实际需要,进而实现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而结合环境心理学的具体内涵和价值要素看,在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景观元素与设计内涵的全面统一。

3环境心理学的价值内涵

环境心理学是从生态环境应用与心理学认知相结合的理论,而该心理学理论是从心理视角来探究和认知在整个社会环境、人的具体行为。可以说,环境心理学的价值内涵,是整个环境元素应用的最佳效果。当然从系统论视角看,社会环境与生态自然环境之间是整体统一,又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从环境心理学视角来研究各项事物的布局,能够实现整个环境营造的最佳效果。对于环境心理学应用来说,其通过优化多样化元素内容,尤其是将客观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整体需要,尤其是人文素养相结合,从而实现环境心理学的最佳应用效果。对于茶园生态设计来说,其本身就是客观生态环境与人文需要的整体性融合,而想要实现整个茶园经营建设的最佳效果,就必须从整体适应性出发,通过探究合适的设计思路,从而实现茶园景观设计活动的效果展现。在环境心理学理论中,随着该理论发展应用不断成熟,如今人们对该理论的价值作用认知不断成熟,其最关键的是对生态理念和绿色内涵的应用价值日益突出。该理论实际上是人与生态社会关系的有效结合与统一,整个理论的本质与核心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存,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环境诉求的要求不断深化,做好环境景观设计活动就更为成熟。

4基于环境心理学角度的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思路

环境心理学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类生活中对生态元素应用价值成熟的重要表现,而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来看待整个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思路,不仅仅是优化设计元素的选择,同时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大众需要与茶园功能价值角度出发,探究景观设计活动开展思路。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化活动,更是茶园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将智能化信息技术和多样元素内容应用其中,从而提升消费者在整个茶园参观体验中的实际感知度。对于茶园来说,良好的景观设计活动,不仅能够展现出茶园的绿色理念,完善的景观设计机制,实质上也是茶园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景观设计元素的应用与融入,同时也为智能茶园的价值提升提供全面推动力。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来具体看待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实际上是整个设计活动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认知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的开展要求,不仅是环境诉求的具体呈现,同时也是满足社会大众实际消费理念的必然抉择。就目前多数茶园的经营状况看,其仍然处于传统经营状态,特别是缺乏文化元素和时代技术元素的综合融入,进而限制了整个茶园的发展层次,从而无法与时展的具体需要相结合。因此,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融入具体的设计思路和元素,其不仅能够丰富具体的设计体系,同时也能实现整个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结合智能茶园建设的整体性需要看,完善的茶园建设机制包含着多种元素的应用,信息技术和景观设计活动的充分融合,实际上也实现了整个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当然,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融入多元化要素的过程,客观上也是茶园这一茶文化传承载体功能价值发挥的重要过程,通过满足社会大众的具体消费需要,进而形成智能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

5结语

随着茶叶产业经营科学化程度不断提升,如今茶园在运营过程中,其元素内容更为丰富,尤其是当前整个时代赋予了其新的更多特色,比如智能化、信息化等等,就成为整个茶园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变化。因此,在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环境心理元素,能够实现茶园景观元素的有效发挥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祖贵.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1):156-159.

[2]刘博新.城市商业外部空间吸引力的物质空间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商业外部空间调查为例[J].中国园林;2015,(04):144-146.

环境经济管理学范文2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约束;环境成本;环境政策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2.01.005

人类的经济生活从来没有离开过环境的约束,经济增长也从来没有摆脱环境的制约,环境可持续发展更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正因为如此,虽然在一段时间内,经济学过度重视了经济增长问题,但是,经济学从来没有漠视环境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30年来,世界各国和国家社会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和经济活动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从追求增长目标转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现代经济学理论也承继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对环境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系统地探讨了环境问题。

一、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环境问题分析的简要回顾

在所有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包括亚当•斯密、托马斯•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的理论,都有关于经济增长受环境条件限制的论述[1]。新古典经济学也没有忽视环境的重要性,例如,剑桥学派的代表、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就曾经说,“在某种程度上,仅有两种产品,即自然界与人类。人类自身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所处的境况,其中自然界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一国受自然资源的限制,劳动和资本每年所能够生产的净产品总量是既定的’”[2]。这段论述表明,马歇尔把自然界和自然资源视为生产的根本性因素。在马歇尔之后,皮古在福利经济学中论述了环境对福利的影响,阿尔文•费雪在对资本做出各种定义时,将湖泊、河流等自然禀赋视为资本。郝特林在解释“后代需求”时提出的“使用者成本”在凯恩斯那里被用来解释“永久性收入”,即可持续性收入[3]。诚然,在二战后的一段时期里,新古典经济学几乎只强调经济增长问题,如哈罗德、多马、索洛、萨缪尔森等假设产出是由劳动和资本两个要素决定的,并假设自然条件给定,将自然环境排除在生产函数之外,在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中只是强调储蓄、投资、资本积累、劳动生产率以及资本与劳动替代率等因素[4]。但是,对自然环境因素的排除并未维持太久。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增长模型越来越重视自然资源稀缺性问题,如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的Karl-Goran Maeler、剑桥大学的Partha Dasgupta、加拿大皇后大学的John Hartwick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的Robert Solow等[5]。

二、考虑环境成本的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其一,增加税收和压缩政府支出,使IS曲线向内移动,这样IS-LM模型的均衡点从a点移动到b点。这种政策安排的结果是低的利率和低的产出水平,这种政策也称为“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其二,压缩货币供给,使LM曲线向左移动,这样IS-LM模型的均衡点从a点移动到c点,产出水平与环境约束一致。这种政策称为“紧货币-松财政政策”。

其三,在增加税收和压缩政府支出的同时,压缩货币供给,这样IS-LM模型的均衡点就从a点移动到d点,保持利率不变的同时,使产出水平与环境约束相一致。这种政策称为“紧财政-紧货币政策”。

第二种情况是IS-LM模型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水平没有超出了环境成本可承受的限度。见图3。

图3显示,由于环境成本相对宽松,国民收入水平可以从Y0增长到YH,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扩大经济规模。这个结果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政策方式中的任一政策方式达到:

其一,降低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使IS曲线向外移动,这样IS-LM模型的均衡点就从a点移动到b点。这种政策安排的结果是高的利率和高的产出水平,这种政策也称为“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其二,增加货币供给,使LM曲线向右移动,这样IS-LM模型的均衡点从a点移动到c点,产出水平与环境约束一致。这种政策称为“松货币-紧财政政策”。

其三,在降低税收和增大政府支出的同时,增大货币供给,这样IS-LM模型的均衡点从a点移动到d点,保持利率不变的同时,使产出水平与环境约束相一致。这种政策称为“松财政-松货币政策”。

四、考虑环境成本的AS模型

在标准宏观经济学理论中,总供给曲线(AS)是综合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因素和价格变化因素而推导出的一条曲线。引入环境成本因素,将改变总供给曲线。这里为简便起见,只考虑在总需求分析中引入环境成本因素对商品市场的影响。见图4。

图4a)中,L表示劳动力,在资本(K)和技术(T)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方程为Y=Y(L),这是不考虑环境约束的标准经济分析模型。考虑环境成本约束后,国民收入方程为Y=Ye(L)。如果LF表示充分就业,那么,考虑环境成本后的就业水平为LN,也就是说,考虑环境成本后的就业水平低于充分就业水平。

不考虑环境成本约束,劳动力市场均衡条件下的实际工资为wF,充分就业水平为LF,国民产出水平为YF,如果此时的商品市场均衡价格为PF,则名义工资水平为WF。图4d)显示了均衡价格为PF、均衡国民产出为YF的总供给曲线ASF。如果劳动力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且存在名义工资下降的刚性,那么总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反应表示为ASF的曲线部分;超过曲线部分的ASF则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表明价格水平提高,名义工资水平提高,但总产出YF不变。

考虑环境成本约束,国民总产出水平将由YF降低到PH。相应地,劳动力需求由D降低到De,因此,实际工资水平为wH。由于名义工资具有下降刚性,出现价格水平上升的压力,价格水平由PF上升到PH。考虑环境成本约束的总供给曲线为ASH。这样,在劳动力市场上就出现了失业LF-LN。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一般均衡,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有以下两种选择:

其一,投资于环境保护技术,保证环境资源高效率使用,从而使Ye(L)移动到Y(L)。这样的结果是总供给曲线ASH向右移动到ASF。

其二,增大劳动力市场供给,劳动力供给曲线由S移动到Se,这样,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五、考虑环境成本的一般均衡模型

凯恩斯的收入-支出一般均衡模型是考虑环境成本的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基础,见图5。

在国民产出模型中引入环境成本约束。为了分析方便,假设名义工资是富有弹性的,因此AS曲线便是一条产出最大化点上的垂直线。图5d)中的AD线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的国民收入的均衡状态,相应地又与图5b)中不同的总支出水平相联系,即当总支出E0(P0)相关的价格水平为P0,与总支出水平EF(PF)相关的价格水平为PF,P0>PF。

假设国民经济的初始均衡为总支出(E)与总收入(Y)之间的均衡,均衡点为E0。国民总产出水平为Y0,实际工资水平较低,为w0,此时的失业水平较高,为LF-L0。为了达到充分就业的目标,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是经济刺激的干预措施,使支出线由E0移动到FF,从而达到实现充分就业水平的总产出YF。经济刺激的干预措施同时也会增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需求曲线D0向DF移动,实际工资也随之由w0提高到wF。

上述模型是没有考虑环境成本约束的凯恩斯总支出-总收入的一般均衡模型。如果考虑环境成本约束,则总支出线无法超越Eh(Ph),那么,国民总产出也就只能够限于Yh。相应地,劳动力市场中的实际工资水平为wh,失业水平为LF-Lh。

过去,一般认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刺激措施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刚性和市场不完全竞争的影响[7]。现在看来,环境成本约束无疑也消减了经济刺激措施的效果。面对环境成本约束,政府消除失业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选择是:

投资于环境保护技术,保证环境资源高效率使用,从而使Ye(L)移动到Y(L);

压低劳动力市场上的实际工资水平,换句话说,就是将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外移动到Se。

六、环境约束下经济增长政策路径的简要归结

通过构建考虑环境成本的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考虑环境成本的IS-LM模型,考虑环境成本的AS模型和考虑环境成本的一般均衡模型,在宏观经济学框架下引入环境约束的分析,不难得出在环境约束下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路径。在不同的宏观经济分析模型下,不同的经济增长政策路径可以作以下简单的归纳。见表1。

[参考文献]

[1] Dasgupta P,Heal G M.Economic Theory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201-202.

[2] Alfred Marshall.Principles of Economics[M].2nd Edition,Volume I,London:Macmillan,1891:199-300.

[3] Keynes J.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M].London:Macmillan,1936: 88.

[4] Samuelson P A,Nordhaus W.Economics[M].New York:McGraw-Hill,1990:76-77.

[5] Dasgupta P,Heal G M.Economic Theory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10-11.

[6] Todaro M P.Economic Development[M].New York:Addison Wesley,2000:86-87.

[7] Daly H E,Cobb J B.For the common Good:Redirecting the Economy Towards Community,the Environment,and a Sustainable Future[M].Boston:Beacon Press,1989:66-67.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and Economic Growth:Theoret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Macro-economics

YANG Pei-lei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ghai 200433,China)

环境经济管理学范文3

本科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ICU收治的病人中,住院时间大于1周者288例,共发生深静脉血栓(DVT)7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5例,女2例;年龄45~90岁,平均67岁;发生血栓时留住ICU时间(14~120)天,平均59.8天;发生部位左下肢5例,右下肢2例,均经彩色B超检查后确诊。原发病有重症肺炎1例,COPD 2例,胸腹、脊柱多发伤、高位截瘫1例,高血压脑血管意外2例,下消化道出血伴休克1例。本组病人中存在下肢运动障碍3例;进行下肢深静脉穿刺置管5例。

1.2 治疗经过:本组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针1支皮下注射每日1次,尿激酶25万U 静脉微泵注射每日1次,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1.3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经溶栓治疗后1个疗程患肢肿胀消退、疼痛消失5例,好转2例。3例下肢运动障碍者,随访3月后无血栓再发;本组病例无明显脏器出血现象,无肺栓塞发生。

2 护理

2.1 预见性护理

2.1.1 鼓励进行床上活动:危重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肢体伸屈锻炼或被动运动每天3次,每次持续时间30分钟左右。每天早晚温水洗脚各1次,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1.2 避免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对病情复杂多变的危重病人,及早建立静脉通道,选用颈内、锁骨下静脉或上肢静脉置管。避免进行下肢静脉穿刺置管,在病情危急的情况下,股静脉留置时间不超过3天;对于高龄、长期卧床、肢体制动、严重感染的高危病人,减少下肢静脉输液,尤其是甘露醇等高渗溶液和静脉营养制剂。

2.1.3 加强监测:常规评估下肢情况4小时1次,注意有无肢体肿胀、疼痛,早期发现DVT。

2.2 护理:患肢抬高制动,使踝关节高于心脏20~30 cm,患肢禁止按摩和剧烈运动。患肢水肿消退后,进行床上抬腿锻炼及足背伸屈锻炼。

2.3 病情观察:对血栓形成者观察患肢皮肤温度及色泽变化、肿痛有无减轻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每日测量双下肢周径,以观察治疗效果。同时监测呼吸、血氧饱和度,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烦躁不安、咯血、剧烈咳嗽等情况应警惕肺栓塞的发生,给与高流量吸氧并迅速通知医生。

2.4 溶栓护理:在溶栓治疗时,低分子肝素钙采用腹壁皮下注射,尿激酶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部位选自患肢远端静脉。注意观察有无皮下出血点、瘀斑,有无其他部位出血如:鼻衄、咯血、呕血、便血、血尿等,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尤其观察有无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改变等颅内出血征象。每日监测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根据监测结果合理调整用药。

2.5 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使病人明确疾病的预后及治疗护理中配合的注意事项。减轻或降低病人焦虑状态,降低机体应激反应。

3 讨论

血液淤积、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联症是DVT发病机制的常见诱因[1]。随着医疗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ICU危重病人中,存在老年病人增多,留住时间长,长期卧床,严重感染,长期静脉置管等多项危险因素共存。尤其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发生率高,这成为诱发DVT的另一个高危因素。文献报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早期血液即处于高凝状态,大量炎性因子的释放激活凝血系统,促使血栓形成[2、3]。本组7例DVT均诊断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经过积极治疗护理效果均好。但DVT的发生增加了病人原发病治疗的难度,使病情加重。在护理上应对危重病人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加强预见性护理措施的落实。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进行床上活动,定时按摩下肢,有助于静脉血液回流。高危病人应避免做下肢静脉穿刺,特别是反复穿刺[4]。防止DVT是ICU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环境经济管理学范文4

关键词:农村小学 班级环境 管理

我们这里所说的班级物质环境,实际上指以物质为载体的环境。在人生活的环境中,并没有纯粹的物质环境,人生活的物质环境总会打下了人的烙印。正因为如此,反映了人的状态的物质环境对人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教室环境布置

教室是班级组织存在的物质条件,是班级生活的场所,是班级文化的组成部分。教室应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让学生感觉舒适。布置教室是为了给师生创设一个具有教育功能的优雅舒适的文化环境,它是加强班集体建设及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一个适合于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室环境,对小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创设教室环境是从布置教室开始的,教师可通过在教室内贴上学生的照片、展览学生的作品、养植花卉等,使教室布置符合儿童的特点;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师生共同把教室创设成学习的乐园。在教室的布置上,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教室的布置应与小学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特点协调一致,既要体现教室环境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受教育,又要符合学生的活动特点。第二,教室的布置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室是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自己的天地,教室环境应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参与设计、参与布置,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把布置教室的过程变为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过程。第三,教室的布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布置教室要从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特点出发,既要考虑到趣味性,突出“童心”,又要以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前提。一般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室的前面布置班风、校训等内容;在教室后面、侧面建“学习专栏”、“比一比”、“智慧角”等。第四,整体设计教室的环境,注重时效性。教室是一个整体性的:教育环境,要整体设计,做到整体结构优美、合理利用空间、形式丰富多样、色彩搭配自然。同时,教室布置也应“与时俱进”。考试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通过考试,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学生也可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考试既有助教师反思自己教学的成败,及时调整教育对策,完成教学任务;又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考试不仅是学习的问题,更是做人的问题,因为考试也存在诚信问题,反映出人品的考察,对日常教学活动也会产生重要影响。班主任要做好考试的规范管理。要重视思想教育,强调考试的目的意义,形成良好的考风。人生中正规学校学习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学生要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责任,为终身学习做准备,从思想上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科学的处理,指导学生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水平,及时与教师、同学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开发自己的潜力。

二、座位编排

座位编排是指学生日常座位次序的排列方式。座位的编排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以及整个教育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在编排座位和管理上,既!要科学又要注意方式方法。班主任在编排座位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第一,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方面加以考虑。这就是要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学习状况等方面考虑学生座位的编排。从生理因素方面:小学生的性别意识不强,男女生可同桌,身材高大的可后排,身材矮小的可前排。视力、听力也要考虑进去。从心理因素方面:性格、气质不同的学生结合为同桌,遵守纪律好的与自我约束差的同桌,这样可形成优势互补、互相制约,有利于学生的共同发展。从学习状况方面:学习好、善于思考与学习差、方法掌握不好的!同学排在一起;注意力好的与注意力不好、兴趣爱好相同与不同的合理安排,这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第二,从不同类型课上课需要的角度考虑座位的编排方式。教师要适应课程改革的目标,从改变学习方式、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角度,恰当地选用座位编排的方式。当然,这一点不完全取决于班主任,需要得到任课教师的支持。其中,秧田式排列法是最常见的方式。所有的学生面向教师排列,教师容易控制学生,教学效率高,因而传授知识的效果比较理想。但这种座位模式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小组式排列法是将桌椅排列成若干小方阵,每一个方阵由4—6桌构成。小组式排列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对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非常有利。圆形排列和U型排列法,即把课桌椅排成圆型或排成U型。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小班化上课,增加了学生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赵越. 给孩子一些空间 他会做的更好[J]. 魅力中国. 2010(12).

[2] 李娟. 小学班主任工作应注重四个原则[J]. 企业家天地. 2010(07).

环境经济管理学范文5

一、小学后期管理功能分析

1.小学后勤管理为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持久、长效开展创造优质条件。后勤管理工作的实质性开展与落实,除了对于校园活动的实质性开展具有促进作用之外,而且可为小学教学工作提供有效保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与执行提供充足的财、物及人等各种物质支持。后勤管理工作的健全化与有效性,能够在学校区域内创造十分积极又活跃的校园氛围与环境,对教师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积极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还起到很好的调动作用,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及教学品质的提高营造良好氛围。2.小学后勤管理能够为教师积极的工作状态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能够为教师教学及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诸多助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各种教学器具,均需要后勤保障部门供应。此外,在校园各项设施的维修与保养,以及各种教学设备的维护上,同样离不开后勤部门的定力配合及积极参与。因此,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对于教师积极工作状态的实现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获取的作用。3.小学后期管理能有力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整洁、健康的校园环境,除了有助于小学生智力开发及学习之外,对于小学生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对于其优质品格的形成,均具有十分重要的陶冶与熏陶作用,通过培养小学生积极又乐观的人生态度,达到增强其责任心与自信心的目的。

二、小学后勤管理的现状

1.缺乏后勤管理工作重视程度。因在管理人才方面的缺失,以及在管理经验方面存在的相对不足,在某种程度上促使许多小学后勤管理工作未能切实落实或出现不到位状况,尤其处于比较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此状况更为凸显。因对后勤管理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另因长时间过于偏重教育教学方面,造成后勤管理工作失去原有地位与作用。2.后勤管理人员在自身技能与素质方面相对较低。针对许多小学后勤管理职位而言,通常由在职教师担任,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面对繁重、嘈杂的教学任务,通常情况下无额外时间与精力,专注于后勤管理工作,在后勤管理业务技能及工作经验方面也比较缺乏,所开展的后勤管理工作缺乏目的性与计划性,没有专门为其能力提升提供培训的内容部署。因此,这些后勤管理人员通常具有较低的管理技能,具有相对低下的业务熟练程度。3.后勤管理制度规范相对缺乏。许多小学当中的后勤管理部门,实质上仅为临时性的采办,后勤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应的制度规范支撑。当发生突出事件时,更没有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这便造成小学后勤管理在较大程度上存在规范性严重缺乏的状况。

三、新环境下小学后勤管理改善对策

1.增强后勤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新环境下,除了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之外,在后勤管理工作方面同样要实现现代化管理,只有对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充分、合理化地运用,将现代管理人员的智慧最大化发挥出来,才能有效推进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与落实。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于后勤管理工作者来讲,其所具有的责任意识及职业素养更重要。只有不断增强后勤管理工作者的职业意识,且将其当做一项长期工作抓,才能推进后勤管理工作从业人员在业务方面的精进及在素质上的最大化提升。2.做好、做实后勤管理工作财务保障工作。保障并支持其财务,乃是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关键。后勤管理工作归根结底与财力、物力及人力的支配密不可分。若缺少充足财务的有力支撑,后期管理的各项工作就难以有序开展,就难以长久维系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当然,当后勤管理工作具有充足的财务支撑与保障后,需要构建一套完备、详细且符合学校自身实况的财务管理制度,真正使各项内容公开透明,接受校内外监督。3.强化校园的安全与卫生。后勤管理工作在校园环境优化举措当中,可把校园绿化环境建设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软硬件的合理搭配,实现双向提升。此外,后勤管理还要加大安全防护力度,不仅要在校园内增加相应的设施防护,还要在饮食方面强化防护工作,将所有危险消灭于萌芽状态。

四、结语

对于后勤管理工作而言,乃是一项系统化又长期性的工程,其工作如何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学校未来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至此,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应紧跟新环境的内在需求,始终秉持先进理念,强化各项工作的建设与完善步伐,推动小学后勤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昕.基于新形势下的小学后勤管理功能及改进措施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09:215.

[2]殷祥仁.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后勤管理的功能与改进措施[J].戏剧之家,2015,24:203.

[3]崔长明.新形势下小学后勤管理的功能与改进措施[J].中华少年,2016,01:239.

[4]王兴伟.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后勤管理的功能与改进措施探析[J].好家长,2016,04:57.

[5]廖维.小学后勤工作中育人功能的挖掘与发挥[D].四川师范大学,2007.

环境经济管理学范文6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景观设计课程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西安科技大学教改项目(地矿类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编号:JG10058)。

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其与城市规划、建筑学密切关联,同时涉及地理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学、植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1,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属于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型的专业,如何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体现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专业培养方案调整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问题,实践教学环节的不断改革和实施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和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和关键。

西安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2007年开设的新专业,专业开设以来就依托我校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优势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的安排,同时积极引进规划行业人才,进行城乡规划实践课程的开设,景观设计课程即为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一环。鉴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丰厚、动手能力普遍较弱等特点,本研究以西安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探讨该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如何综合学生知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景观设计的方法、技能等,着力培养理论结合实践的现代新型应用型人才,为高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该课程的开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景观设计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当前,国内的景观设计课程主要针对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建筑学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开设,景观设计相关联课程的开设也主要以规划、园林、建筑和艺术为主,而与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衔接相对较少,对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也主要以培养设计型人才为主。[3]但景观设计课程本身是属于文科和理工科相互交叉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其知识结构复杂且综合性较强,需要初学者具有深厚的相关专业知识积淀。[4]

而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了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城镇规划等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开设了AutoCAD、ArcGIS、3DMax、Photoshop等设计专用软件和辅助软件,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已经形成,并掌握了设计必备软件。在大三大四期间开设景观设计课程,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育社会需要的景观设计人才和城乡规划管理人才,将大学教育教书育人和服务社会的双重功能有效结合起来。

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景观设计课程考虑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性质,在课程安排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室内轻室外、重计算机轻手绘等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尽管我校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遵循的是课堂理论教学+实例设计的教学方法,但在学时的安排上理论教学占据了绝对的主导,以48课时为例,理论讲授占据了40课时,设计实践仅学期末的8课时。

这种教学模式的安排使学生更多的获得的是对景观设计的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但因为设计实习安排在学期末,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不免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于陌生,不能够将理论很好地应用于具体的设计中。同时,景观设计的内容包含居住区景观设计、广场景观设计、公园景观设计、街道景观设计、滨河景观设计等多种主题和类型,但鉴于课时的安排,只能选择一种类型的选题进行设计实训,很难培养综合性、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

2.重室内轻室外

景观设计的理论教学均以室内为主,对景观案例的赏析、景观美学的体现、景观要素的结合均以图片和幻灯片的形式获取,但这种方式获取的信息很难反映实际情况。如对景观空间尺度、景观要素尺度和人的尺度很难准确把握;学生很难获取以自身尺度为标准的景观空间感受;同时对于自然要素作用下的很多光影色彩也难以获得真实的直观的感受。[5]缺乏了实际观察和体会的景观设计作品往往是理想化的设计成果,其现实操作性较差,这也就是当前学习过景观设计的学生甚至景观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并不能一走出校园就能进行实际景观设计的原因。

3.重计算机轻手绘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的手绘功底普遍较为薄弱,故而在景观设计实训中更多的是借助计算机进行相关图件的绘制。但手绘仍然是从事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必修课程,手绘表达是设计思维从大脑向手的延伸,并最终艺术化表达出来的过程。手绘表现是判断把握环境物象的空间、形态、材质、色彩特征的心理体验过程,是感受形态的尺度与比例、材质的特征与表象、色彩的统一与丰富的有效方法,其对环境空间的远、中、近景层次的先后处理、体面与体量关系的掌握、色彩与色调关系的理解、环境气氛与艺术效果都能做到缜密的安排。计算机手段固然在很多设计效果图的制作方面更有表现力,在手绘仍然是进行景观设计所需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法探讨

1.教学内容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