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现状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现状范文1

摘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并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提出改善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的措施,如改进教学质量与选课制度,合理设置专业课,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等。

关键词:就业 环境科学 问卷调查

Abstract: Nowaday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drawn public’s attention. However, the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students is not optimistic. This paper proposes several measures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of employment according to the feedback of students graduating from environmental science college. For inst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he elective system, to set up specialized courses reasonable, to enhance social practice and activities and so on.

Keyword: employm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

1 前言

2007民生指数显示,86%的公众认同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39%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给本人和家人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或较大影响。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环境科学专业也由原来的冷门专业变为热门专业。然而,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各类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而高等教育的公共服务和“非市场化”特点,决定了高校招生、人才培养的非市场机制不能完全与市场化的人员聘用机制接轨[1]。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学专业是国家一级学科和国家学历认证首批通过的学科,学科建设在全国属前列,但近年来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下降,不能不引起该专业教与学的双向反思,本文通过对2005级环境科学毕业生的调查,得出一点关于该专业教学的反思,供同类院校参考。

2 调查表概述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学专业是国家一级学科和国家学历认证首批通过的学科,学科建设在全国属前列,但近年来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下降,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与本校教与学是紧密相连的。而教与学多种因素有关,课程设置、教材选用、适当的实践教学是其中的比较重要的因素。为此,我们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如图1所示),调查的对象为昆明理工大学2005级环境科学毕业生,调查问卷的问题是从班级普查中得出,调查所列出的问题是该班备受关注的问题。调查人数为40人。针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这一因素,只有15%的同学认为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合理的,85%认为不合理。选课方面只有10%学生认为能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点选课;有90%的学生认为该专业开设课程没有侧重于工程技术类;有65%的同学认为只注重“理工”课程而忽视“文理渗透”;有5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交叉学科(如环境美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社会学)。针对“课堂教学是否更应与实践相结合,更多让学生到厂矿等地实地学习”这一问题,有85%的人的答案是肯定的,这也说明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由于就业的压力,有95%同学认为更应选取实用性教材,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

3 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出环境科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教学体系、教学质量观和学生的心理因素等。这不仅给学生就业带来很多影响,而且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和高校建设也产生许多不利。问题总结后有以下几点:

(1)环境科学专业所学课程较全面,但深度较浅,涉及内容较泛,导致学而不精。人才的培养,成功在于专心致力,而失败于杂学而不精。环境科学研究既要从一个统一的体系来纵观,又要从多层面系统中进行细致的探索。正如卡尔威特所说:做事情力图做到精益求精就是一种美德,学习知识也一样。学生要把握一个统一的整体观,同时又在具体的领域中细致的进行学习和研究,精益求精才能有所作为。

(2)该专业课程设置没有针对性,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点选课,因此很难在某个领域有所见解,更谈不上创新。大学生不但是知识传承的载体,还是崇尚和实现创新的活跃群体,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2]。欧文认为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同样,本科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因才施教,培养具有个性的,有独立主见的人才,而不是具有共性的复制品。

(3)该专业工程技术类课程开设较少,如结构分析、城市规划学、工业设计、交通规划等。而且教学过程中没有侧重培养方向,实际应用的能力不高,没有资质的认证和技能的培训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技术能过适应社会的发展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样,科学研究只有体现其应用价值才有意义。而单纯的理论研究只能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难以提现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4)环境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仍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交叉学科开设较少,如环境美学、环境心理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才能融会贯通整个知识体系。卢梭曾经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本科教育确实应该是一种整体与均衡的完整教育,本科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外,更要培养学生宽广的人生视野、思辨与表达能力及独立成熟的人格。

(5)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生不能将知识转用于实际生产并转化为社会财富,而只能将所学用于考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而目前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为“行政主导型”,而不是“社会中介主导型”,也没有构建一个实践教学体系[4]。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所以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然而一些高校并没有为更多学生提供一个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节,这样使大学生在4年学习中都没能接受多个实践环节的培养,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不扎实,而且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今后的就业难问题成为客观必然。

4 解决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策措施分析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反应出的问题,如要改善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增设环境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交叉学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目前在开设环境科学课程时,环境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仍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片面强调“理工”的课程,而忽视了“文理渗透”[5]。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不利于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不利于创造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如果只接受专业课程体系的教育,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知识结构欠缺。环境科学专业的大学生除了要懂得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懂得将环境科学知识与文化、人口、伦理道德相结合的知识[5]。未来的教育将以人文教育为社会价值取向,环境科学只有与人文科学相结合,并接受人文主义的社会价值导向,才能使环境科学真正有益地服务于人类。除了使学生懂得环境科学、环境治理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外,更应使学生站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角度来认识环境问题,强化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社会交往意识和能力,在实践中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关系。课程的设置不在于多,而应在于精,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有益。

(2)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特点,建立自主选课体系,选择研究方向,确定所学课程,整个过程由学生自主选择。环境科学研究的方向和运用生产领域广,因此学生应有自主的课程设置机动权,有些课程是可以让学生自己选修的,而不是强行地要求每个学生必修全部的课程。应该自己制定一个培养计划,确定研究的方向。有的放矢才能确定具体的目标,才能根据社会形势规划未来的方向。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3)教学方式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环境科学专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应试方面不应该是绝对的,而教学应该形成一个“自主学习+讨论+授课式”的连续过程。另外还可以几个人合作一个小项目,这样可以锻炼团队合作的能力,课外实践活动与社会参与环节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目前我国本科教育主要以授课式为主的,老师讲课,讲课之后布置作业,复习考试。学生在一个以考试为中心的氛围里无法在所学领域有所作为,更谈不上个人素质的提升。对于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重在提高实际能力的运用,因此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如到厂矿、企业、科研机构实习或做兼职,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

(4)培养创新能力和意识,社会各界提供支持平台。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推动下知识社会的形成及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一步被认识,技术创新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它在生产、生活、技术科学、社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6]。大学生创新不仅是思维意识上的突破,而且还需要载体和支撑他的平台——社会的扶持与支撑。

(5)秉持发展的观点,积极跟踪环境科学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最新动态,与学生合作共同研究,不断改革和深化教学体制。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技术不断地由低端向高端发展,很多新兴领域入雨后春笋般崛地而生,如二次能源的利用、新型节能环保工艺等,也将带来很多就业的机会,机遇与挑战共存是未来带给人类的宣言。

5 总结

环境科学专业成为热门专业的同时,就业率仍然处于下降趋势。就这一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初步分析之后发现,最根本的问题是教学体制中的诸多不完善,如课程设置、培养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等因素。根据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了如下措施:1)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增设环境人文科学、社会学及交叉学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2)建立自主选课体系,选择研究方向,确定所学课程。3)教学方式与实践能力相结合。4)培养创新能力和意识,社会各界提供支持平台。5)积极跟踪环境科学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最新动态,与学生合作共同研究,不断改革和深化教学体制。

参考文献

[1] 周广训,高校“市场”调研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21.

[2] 王东方,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评价因子的导向性意义分析[J],2007:1-2.

[3] 段丁强,开展就业技能需求分析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逻辑起点[J],人才与教育,2007:158-159.

[4] 张建臣,高等院校计算机学科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改革[J],学术理论-现代企业教育,2006:1-2.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现状范文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简称资环专业)是在地理学科、环境学科、规划学科、经济和管理学科、现代技术科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理类应用型理科专业,为资源、环境、城乡规划管理等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部门、设计院所及各类企业输送“综合性、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从事生产、科研、设计、开发策划、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形成的学科基础广、专业口径宽,加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全国开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高校已超过162个,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本科专业之一。由于新专业发展中的共性以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个性特点,存在着专业特色的构建、课程设置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材的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调、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的调整等多方面的问题。湖北省现有本专业的学校有8个,主要依托地理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土地科学和城市科学等学科,在教学实践中各有侧重点,与该学校依托学科的相关专业有紧密的联系,但在该专业建设等方面,都有进一步需要研讨的问题。

目前,湖北民族学院资环专业自2000年开办以来,从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反映出该专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和用人单位反映:该专业学的内容广、深度不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从事环境工程工作没有学环境专业的学生专业,从事城市规划工作也没有学规划专业的学生扎实。这使一部分同学在毕业后不得不转行选择做其他工作,从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但其中也有部分综合能力强的同学,毕业后也找到了与该专业对口的工作,在自已的岗位上很突出。本文根据这些现状,总结近年来的经验教训,结合我校的特色优势,就如何增强资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1.结合人才市场需求,对专业方向进行定位。本文由收集整理本专业开设的课程面广,学科跨度大,如没有核心目标将所学课程联系起来,会让学生感觉学习没有方向,很迷茫。而如果在开设专业课期间,学生能根据自身兴趣和优势,明确专业方向,将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我院教学力量,选择有特色、竞争力强的专业方向才是关鍵,这也是本文重点要分析的内容。就该专业名称分析,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其最终目标是培养管理类人才,什么样的管理人才呢?有两类:一类是资源环境管理,一类是乡镇规划管理。

资源环境管理类一方面可从事资源管理或环境管理(考公务员,进入国土局、环保局等行政单位),但这部分人数是非常有限的;另一方面可从事为资源、环境管理者提供相关技术咨询的评估工作(土地评估,环境评价等中介机构),这部分在目前国内市场有很大的就业空间。就以环境评价为例来说,其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建设项目(冶金、建材、石化、水利水电、交通运输等)和规划类环境评价。而根据中国国务院第559号国务院令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这一条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目前对于建设项目的环评也还处于探索阶段,而规划环评更是处于初期阶段,相关导则和标准均不完善,在这个人才市场上近十年的时间急需大量既懂生态、环境评价又懂规划的复合型人才。

乡镇规划管理类可从事为乡镇、新农村发展建言献策的乡镇管理工作,这在国内市场上同样存在很大的就业空间。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选择去农村工作,资环专业的学生正是目前新农村建设所急需的人才。根据目前我国的现状,大、中城市对环境管理日益成熟,而广大乡镇和农村地区却缺乏长远规划,缺少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乡镇企业没有统一规划;大中型养殖场让农村环境进一步恶化,这使污染从城市转入农村成为必然趋势,而且还将愈演愈烈。这一切都说明农村、乡镇除了急需发展经济以外,更应从长远出发,从资源、环境角度出发,有“生态农村”、“绿色乡镇”的管理理念。但目前我国广大乡镇、农村的管理者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环境管理和乡镇规划的专业知识。这些现状就为资环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舞台,为“生态农村”、“绿色乡镇”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正是资环专业就业的又一个方向。

而无论是从事资源环境管理还是乡镇规划管理,都需要具备跨学科的各种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环境、生态、城乡规划、管理等学科领域。湖北

民族学院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资环专业外,还开设了城市规划、园林、园艺、林学等专业,目前从事生态研究和规划方向的博士、教授4人,研究生、副教授近20人,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备,实验设施,均能为以上两类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明确了专业定位,学生在大学期间可根据自身优势和兴趣进行有目的、有方向、主动的学习,无论是社会调查,课程实习,暑假实践,创新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选题,都能紧紧围绕同一个方向来展开,自身综合素质会在每一次锻练中得到提升,这也是考验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关键。很多学生在本专业学习四年后总感觉目标不明确,没有学到专业性特别强的东西,主要就是在进入大学一、二年时间内,没有对本专业、对自已有深入的思考,不知道自已的兴趣,不了解各个方向的就业情况,这导致很多同学出现就业难的情况。要改变这种情况,更需要专业课的老师能在初期和学生主动进行沟通,让学生对自已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才会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也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工作的重点。

3.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如各县市的环保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规划部门、环科所、监测站、环境评价和土地评估机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以及各个乡、镇政府均能为资环专业学生实习提供很好的平台,通过在这些部门和单位的实习,更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接合本院优势,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如测量、环境监测、cad制图、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方案设计等。这些可以通过技能大赛,相关知识竞赛等方式来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这些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也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在近几年中有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同学,通过数据库技术、cad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计算机制图水平得到了提高;有专业基础扎实,对地理学感兴趣的同学,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考取中国地质大学等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有对野外测量感兴趣的同学,我院有实力雄厚的专业测量队伍,承担有各种测绘任务,学生参与面大,受益很大,有近10%的同学毕业后直接走上测量岗位或考上测量方面的研究生,并成为导师的得力助手。

注:统计时间,2009年07月,在校学生数164人。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现状范文3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规划;管理;职业探索;职业认知

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虽然在校广泛汲取管理学科知识涵养,具备一定对涉及经济生活事务的科学规划和灵活管理能力。然而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由于同样缺乏专业系统的职业指导,没有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很多毕业生不清楚自己希望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对择业存在许多迷茫与困惑,而一份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此时显得至关重要。“领先百步先领先半步”,好的职业设计能让每个执行者赢在起跑线上,避免“就业错位”,增强其职场竞争力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就此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探讨一份好的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符合两个基本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今后每个大学生可能按照自己制定的职业规划而走的路不同,但是那些成功的人共同点却是大致相同的:他们有一份成型、经得住个人考验与市场检验的职业规划,主要表现在其职业规划的高立足点性、注重灵活性。

(1)高立足点性。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梦有多远,成就便有多高。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改造世界、实现个人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行动指南,制定者要有一个高远的立足点,以唯物主义辩证法来发展的规划职业人生。它提供一种改变当前状况的广阔的回旋余地,也使当局者不再拘泥于具体事件的一时挫伤和成败,正视生活中的一切难题,并镇定周全的解决之。

(2)注重灵活性。职业规划肯定要有,但是职业规划不可能随时就定下来,周围的环境随时在变,而且自己随着不断的成熟和接触不同的东西,也会变。所以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有坚定的奋斗目标,要规划好短期、中长期每个阶段的前进方向,只要保持根本方向一致,不时地根据环境变化,科学而灵活地调整职业规划也未尝不可。

二、注重自我评估和个人求职能力分析

对于大学生,自我评估可以从其个人兴趣爱好、人格品质、优缺点盘点、生活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因为这些都是大学生能从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体验中轻易挖掘的基本个人特征,“自知者智,知人者明”,也只有认清了现在的自我和潜在的自我,才能科学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大学生只有通过老师、同学的反馈和测评的结果分析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与思考,才能更科学诠释一个真实的自我。

大学的教育虽然能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但并不意味能游刃有余般的得到一份好的工作。在人才流动频繁的今天,个人求职技能显得更为重要。求职的过程也是个人的能力只有充分展示的过程,只有能力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即使大学生已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和准确的自我定位,但求职理念不足与缺乏对企业流程运作和对应聘公司的了解程度,在一定的程度是会成为其成功求职的因素,在求职准备阶段这是重点要加强的方面。

三、进行职业探索和职业认知分析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并不是每个人一开始就可以选对了自己的职业。职业之路不仅是对自我评估并结合职业价值观、综合素质与职业规划测评的结果,而且可能要经过长期的探索,不断的调整,才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职业探索既包括对个人职业人格类型与职业价值观的探索,也有对整个社会背景下的职业环境与职业机会的探索。职业人格类型和职业价值观是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社会型的职业人格类型和经营、支配取向职业价值观的确定则是管理类专业大学生选择正确的、符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路线的基础;在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环境方面,由于我国的管理科学发展较晚,管理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企业管理职业市场广阔。而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全面与国际接轨,我国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就是这样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持续走强,国家对经济管理岗位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了以会计学等为代表的经济管理专业的持续升温,而管理学科之间的相容性更是产生了很多新职业,这也为以后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十分利好的职业环境;而对于职业机会方面,在我国现阶段,全国数百所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财经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虽说会计是热门职业,在这种现状下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也明显供大于求。但高端财务人才却千金难觅,作为专业技术性很强和个人素质相对要求较高,且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其从业人员有了新的期望和要求。目前,具有几年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并且取得会计职称如注册会计师、ACCA、AIA等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成为市场上抢手货,这些现状使其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临这种现状,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更应该好好筹谋自己的前途,事前做好合理的职业机会辨析。

职业认知则包括专业分析和就业前景分析。对于管理类专业重点培养的应是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国内外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这应是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应努力奋斗的方向;就业前景分析是大学生进一步熟悉国家经济法律政策、路线,认清国家经济形势,对个人职业规划再确认的必要过程。对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而言,尽管企业管理职业市场开阔,但是其仍然面临着岗位有限而又不乏激烈的人才招聘环境,这时候有效地进行就业前景分析,及时调整个人职业观、就业观与价值观,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和人生道路发展方向,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十分有必要了。

参考文献: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现状范文4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就业期望;就业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就业期望,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自己将要从事工作的工资、福利、职业声望、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工作特征预先设定的最低期望目标,反映的是就业对自己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如果低于这一目标,大学生就不会接受这一工作,结果必将影响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扩招使得近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数量激增,而英语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也在连年扩大,加上归国留学生等因素,使得我国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竞争压力,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就更不乐观。因此,研究对比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及现状的差距,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对于改进和提高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就业率,推进学校的发展,树立独立学院在广大群众中的形象,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期望及现

2.1调查问卷的内容

笔者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X应用科学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对部分学生访谈的结果,设计了“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调查问卷”和“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问卷”。期望问卷采用Likert自评式5点量表法,从“从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符合”、“完全符合”依次记为1分、2分、3分、4分、5分,得分越高,就业期望就越高。

2.2调查对象

笔者于2012年9月以X应用科学学院(该校为一所独立学院)2011、2012、2013届英语专业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共计280名左右,涉及3届共9个班级的英语专业毕业生。

2.3调查的实施与统计

2012年9月,以班级为单位,在上课或自习课时间对2013届学生进行“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调查问卷”团体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同时通过2011、2012届英语专业各班级的QQ群开展调查问卷的公告,并以电子邮件群发的形式发放“英语专业毕业生期望及就业现状调查问卷”; 另一方面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毕业生发送邀请参加调查问卷的短信,截止2012年10月底,共收回调查问卷252份,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回答完整性与真实性的检查,漏答项超过10条的问卷予以剔除,作答有明显反应倾向如答案以某种规律出现的问卷予以剔除,调查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3.0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4调查结果与分析

2.4.1 就业现状方面

2.4.1.1在就业率方面:根据11、12届毕业生的调查情况可以得出,X应用科学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6%以上,绝大部分人在毕业以后可以顺利就业,只有极少部分的毕业生选择了待业,究其原因,调查问卷上都选择了“暂时没有合适的工作”这一选项。

2.4.1.2在就业单位方面:通过观察调查结果,就业数据呈现出高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并存的现象。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已经打破了原先的语言类工作岗位,毕业生去向各不相同,其中有3.1%的学生继续升学;有少数去政府机关任职的;有6%从事教育行业;有1.3%的学生选择了出国;有0.6%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大部分学生在三资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工作的。作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应当要积极认识到这一就业趋势,结合自身特点,为自己定制能够促进个人发展的就业道路。

2.4.1.3在就业收入方面: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的起薪”还是比较低的,在1000元一2000元的占82%,2000元一300()元的占15%,3000元以上只占3%,绝大部分毕业生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这样的工作收入说明所从事工作技能性不强、专业性不强,没有发挥自己大学期间所学知识。

2.4.2就业期望方面

2.4.2.1在就业单位的性质方面:学生最期望的就业单位性质为“国家党政机关”,学生选择人数占总数的31.7%,其次为19.8% 学生选择“事业单位”。这样的选择结果表明了当前学生对单位性质的期望上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较大,国家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好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对行政事业单位期望高的重要原因。

2.4.2.2在就业企业单位知名度方面:按照选择频数的多少排序依次是:“比较重视”、“一般”、“非常重视”、“比较不重视”、“非常不重视”其中有35.7%的学生选择是“比较重视”,其次26.2%的学生选择 “一般”, 24.6%的学生选择“非常重视”,这样的结果说明学生对“企业的知名度”的期望值高。

2.4.2.3在工作收入期望方面: 45.4%的学生选择1000一2000元的收入,35.3% 的学生选择了2000一3000元,14.7%的学生选择3000一4000元,只有5.6%的学生选择4000元以上,其工作收入期望的平均值为2313元。

2.4.2.4在工作环境方面,85.3%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优越”和“比较优越”, 12.7%的学生选择“一般”,而选择“比较艰苦”和“非常艰苦”的学生只有4%。

2.4.2.5在社会保障方面:按照选择频数的多少排序依次是:“非常需要”、“比较需要”、“一般”、“不需要”,其中80%的学生选择频数“非常需要”,这样的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对于社会保障的期望是很高的,大学生都认识到了社会保障是个人权益的重要部分,必不可少。

三、 影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3.1宏观就业环境的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导致用人需求大幅减少。而又随着我国高校连年扩招, 外语院系频繁开设扩招, 使得近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数量激增,整个宏观供求环境的改变使得高校英语毕业生整体就业均不乐观。

3.2能力结构单一,专业水平不高: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 高校长期游离于社会经济和市场需求之外,英语专业同样是以该专业自身内在逻辑发展为依据, 不能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内容的设置, 英语专业理论及实践课程的设置,也没有真正满足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学生除英语以外的职业技能的需求,最终必然导致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不明显, 使得在这个急需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里,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光靠一门语言, 是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的。

3.3自我认识不够,就业期待值过高:大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被大城市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 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信息资源丰富等优越条件所吸引, 不愿意到缺乏英语人才的欠发达中小城市就业; 有些毕业生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志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还有的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定位,眼高手低,宁愿待业也不愿意从较低的职务做起。种种因素都是影响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四、 提高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质量措施

4.1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特别要重视职业启蒙指导。独立学院毕业生应正确给自己定位,在求职过程中应量力而行、不可盲从,以增强就业的针对性。因此,从大一学生刚进校开始,就要对每一个学生开展职业启蒙指导,让学生了解主要就业方向,针对不同的职业进行主观的选择,逐渐的明确其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对于大三、四的英语专业学生要积极开展应聘指导,主要包括个人简历的制作、面试的准备、心理的准备等等;并且对其进行“就业后岗位适应”指导,即指导毕业生在就业后怎样尽快的融入组织、做好自己的工作、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主要包括职场人际关系指导、团队工作指导等等。

4.2. 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接职业标准,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独立学院英语课程要改变过去沿袭普通高等教育那种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轻视实践操作的高分低能的教育模式,要突出一个“独”字,要有特点,努力培养真正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模式改革应当对接职业标准,按英语语言、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三大模块进行组合,并将岗位资格证书培训、校内校外实习以及学生社会实践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去,整个教学过程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英语外贸业务员、业务助理等贸易类的职位招聘时,企业都会要求英语表达及书写熟练、熟悉贸易工作流程等等,这就要求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加入贸易工作流程及相关知识的企业需求课程。这样做既能够丰富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够促进英语专业学生更好的就业。

4.3加强校企合作,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一定要以“特”字取胜,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特别需要紧跟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特别重视培养满足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般情况下,英语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外向型中小型企业的口译员、笔译员、秘书,企事业单位办公室文员,外贸和旅游及其他涉外相关工作岗位。因此,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职业岗位需要为目的,把职业性、应用性的理念贯彻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增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进而形成“学校一企业一学校”的新的学习模式,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培养适销市场的人才。

五、 结语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应高度关注并予以政策支持;独立学院应牢固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独立学院的学生应正确地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切实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继而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蔡银银.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的关联性研究一一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华东师范大学.2006.

[2]陈成文.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研究!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

[3]陈素红,张西平,郭明坤.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8.5.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现状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毕业生就业对策

物流业爆发式的增长,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近几年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由于对物流业认识不够,毕业生对专业理念理解不透彻等原因,使得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于不佳状态。这有悖于向物流业输送专业人才的初衷。因此分析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反思问题根源,寻找解决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1.物流人才供需错位物流膨胀式发展使得物流业无论是技术人才还是企业文化沉淀都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人才结构,如报关(检)员、货代操作员、进出港操作员等,这些岗位人员的专业技术性有待提高。企业在进行人才引进时,往往不愿意付出时间来培训而招聘有工作经验者。这与当下高职院校输出人才经验少相互矛盾。同时企业更注重招聘男性,使一部分女性物流专业人才流失。这种供需双方的错位使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佳。2.物流专业毕业生自身原因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多好动不好静,对于理论学习和知识的沉淀均表现不佳,往往导致理论知识不够系统,专业性只停留在表面。这使得他们在就业时往往被定位为专业素质不够,能力不强,无法进入物流企业实现所学。物流行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行业,毕业生的综合表现往往无法引起企业的重视,即使进入企业也无所适从。这种由毕业生自身原因导致的就业率不高需要引起重视。3.毕业生个人期望过高当前受社会发展影响,部分毕业生好高骛远,期望值较高,不愿到条件相对较为艰苦的企业锻炼提升。他们认为工资不再是他们求职的唯一考量要素,他们还考虑工作环境是否满意、工作氛围是否开心、工作单位能否实现价值等因素。物流行业一线操作工枯燥单调乏味,因此难以坚持本专业工作,并将工作定位于其他行业,注重心理满足感、工作幸福感,将个人提升空间和企业文化融于一身。这些要求并不过分,但是却偏离物流专业服务大众的根本理念。4.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随着物流改革与企业人文的不断积累与沉淀,物流管理制度标准化、人才结构科学化、岗位配置严格化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物流专业人才需求量更大,人才市场竞争越来越大。一是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因投业无门而改行换业,转战至物流行业,与本专业毕业生形成激烈竞争。二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机械化、智能化越来越高,城镇富余劳动力无处就业,渐渐走向物流,成为工作经验丰富的竞争对手。三是农村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大军汇集到物流行业来实现增收目的。这使物流人才市场资源丰富,人才类型丰富,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状态使物流业不得不在人才紧缺的情况下精挑细选,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而导致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可见,虽然物流业科技内涵较低,但仍形成了就业双向选择的条件,给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敲响了就业的警钟。

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缺乏面向市场的灵活办学机制部分设置物流专业的高校物流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手段落后、实践基地建设滞后,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有些脱节。另外,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上缺失长远规划,特别是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方面的指导相对薄弱。2.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且综合能力偏低很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未能客观科学的认识、分析自我和物流人才市场,表现为对就业期望过高,不愿到条件相对艰苦的物流公司和物流一线基层工作。学生就业、择业能力不强,在校没好好学习,使其知识体系不健全、专业知识不扎实、技能水平不高。3.物流企业用人标准不断提升部分物流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想招聘直接可用之人,不想招没有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弱的学生,不愿花精力和财力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和指导。

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

1.政府扶持引导物流业向高精尖企业迈进物流业向高、精、尖企业迈进,需要更为科学的人才队伍结构,更为专业化的理论和操作能力。此时,需要物流企业面向社会招聘精英才能实现。我国物流专业培训时间尚短,专业化的精英明显不足。这种情况下,政府要加强资金扶持,加强政策引导,加强监督管理,为物流与高职院校的对接做出努力,广纳社会资源为高职院校毕业力提供培训学习平台,给毕业生一定的实践空间,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而为物流业输送高端人才。政府的引导能够实现物流业人才的沉淀,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大众,为第三产业的增收提供动力。2.高职院校应加强物流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在物流理论学习中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将理论知识夯实。首先,高职院校要将师资力量向双师型转变,保证教师队伍的先进性,完成教师的科学引导和传授。其次,高职院校要认识到物流业的工作本质,并加强资源整合,加强与社会企业的沟通,构建校企实践教学平台,给物流专业毕业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培训机会。物流专业毕业生通过实践操作,熟悉业务流程,掌握操作技巧,能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实现知识的转化,纠正人才供需的错位问题。再次,高职院校要适当进行就业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物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努力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强化物流专业毕业生的竞争意识,分析物流对人才的需求定位,从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学校要从感性角度进行学生创业指导和服务,为学生自主创业创造宽广的教育环境,将国家扶持政策进行解读与落实,让学生充分享受创业政策。金融机构的良好环境对自主创业是个好机会,学校要尽可能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为学生争取更多的优惠。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快速化,毕业生竞争进入激烈化。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够缓解“独木桥”式的就业压力,对学校、毕业生和社会均有益。3.物流企业人才构建物流企业要认识到企业文化、企业环境、企业制度等方面的不足,从自身进行改变,从而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融入企业。因此,企业不要盲目拒绝人才,适当进行人才培训,从而构建出健康、团结、齐心协力的人才队伍。招聘时,企业要充分挖掘毕业生对企业价值实现的作用,放眼未来,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正视毕业生的可塑性和可提升性,加强企业自身激励用工机制的完善,从而形成企业较强的向心力和职业幸福感,从而吸纳更多更好的物流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实现就业选择双方的双赢。4.物流专业毕业生应加强自身能力塑造首先,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自身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发挥自身优势,摒弃自傲或是自卑的不良心态,科学地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其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努力学好专业理论知识,争取考到物流相关资格证书,加强实践环节的锻炼,增强自身业务素质和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再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应主动认识和把握就业形势,及时全面收集就业信息,积极参与应聘,寻找属于自己的舞台。

四、结束语

当前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物流业快速发展,急需大量专业人才提升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价值观、就业观和发展观,注重知识运用和创性思维锻炼,努力提高物流理论和技能,加强实训,为就业做好准备。此外,学生要有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为自己的人生准备两个抓手。

参考文献:

[1]钟晶灵.物流企业用工荒与物流人才就业难矛盾探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2]冯涛.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J].物流科技,2012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现状范文6

【关键词】传媒视野;播音主持专业;发展趋势;环境

目前,在传媒视野下,为播音主持专业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播音主持作为一门十分主要的专业,有很多学生报考了该专业,但从当前该专业就业形势来看,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来看,就业形式不容乐观,在传媒下视野下播音主持专业在发展时面临的问题,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那么,为了促进传媒视野下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有序发展,必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从而为培养越来越多的播音主持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一、播音主持专业现状

近年来,播音主持行业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为了满足社会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一些院校盲目扩招,生源不断扩大,对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在教学资源和设施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下,导致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质量难以保障,不利于对专业的播音主持人员的培养,从而难以满足传媒视野下的需求。

二、促进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

在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在播音主持专业发展过程中,为了向社会培养更多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问题加以解决,从而为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那么,为了实现播音主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优化办学模式,提升办学质量。

对于播音主持专业而言,由于其并不是比较大众化的专业,少数院校设置该专业,但在办学期间,对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可是,有很多院校并没有满足要求。因此,院校要提升办学的基础条件,对播音主持专业办学规模进行优化,避免生源过多。同时,从当前比较知名的播音主持人来看,如杨澜、汪涵和陈鲁豫等并不是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基于此,在传媒视野下,为了促进播音主持专业的健康发展,可以将有播音主持天赋的人员纳入到培养对象范围内,并不采取盲目扩招的方式,通过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办学规模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平衡供求关系,促进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二)加大专家型主持人的培养力度

在传媒视野下,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质量,促进播音主持人才的有效培养,需要加大专家型主持人的培养力度,从而确保播音主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满足观众的需求,实现电视媒体的顺利转型,必须将播音主持人的转型作为重点,因而对播音主持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培养专家型播音主持人才期间,院校应当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社会科学教育资源、人文资源等加以整合,减少必修课的设置,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根据社会对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需求,对专业教育结构加以完善,增加选修课的设置,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细致的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播音主持专业内容,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专业环境探讨

我国在播音主持专业发展过程中,在传媒视野下,具有电视传媒分众化的发展趋势,但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期间,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着就业和人才培养问题。近年来,播音主持专业人员数量明显增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只有少数学生成为了播音主持人,但大部分则在幕后工作,因而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比较严峻。

同时,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等未能满足电视传媒分众化的要求,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对各个方面加以控制,从而确保播音主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取得显著效果。

结束语

在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就业环境背比较严峻,教育质量难以有所保障。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满足电视分众化的需求,培养更多的专家型和品牌播音主持人,应当对播音主持环境进行分析,明确发展方向,从而为播音主持专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利依据,培养更多的播音主持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林.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趋势与环境分析[J].大众文艺,2013(1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