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设计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园林建筑设计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园林建筑设计理论范文1

1.理论教学

首先,在教材选用上,根据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时少、内容多”特点,把建筑学专业教材重新整合撰写,分为三个板块:

板块1:建筑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基础知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对于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园林建筑设计之前,必须构建建筑基础知识理论平台。通过建筑基础知识和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在设计中能恰当划分功能、掌握人体尺寸和人体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尺寸、道路宽度的确定、无障碍合理设计等等,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板块2:建筑史基本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丰富多样,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五种基本类型。后期又演变成为十字脊、盔顶、盝顶等不同形式的顶。这在园林建筑仿古设计中最为常用。并且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可以借鉴中国古代建筑的符号抽象变形等设计手法广泛运用到园林建筑实践中,使现代园林建筑保持“中而新”的现代韵味。现在欧式居住区规划比较多见,那么对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的学习越显重要,了解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艺术特色,对提高学生创作水平和专业素质起重要作用。

板块3:园林建筑基本知识(亭、台、楼、榭等、及其建筑小品)本篇教学内容主要侧重对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并且结合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案例,使学生拓宽眼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在原有少量实训课基础上,又增设园林建筑设计A、园林建筑设计B两门实训课,分别循序渐进、逐渐加深实训难度。笔者将整个实训课程分成几个阶段:任务书讲解与场地分析阶段,方案构思与初稿阶段,方案深入与推敲提升阶段,方案讨论与定稿阶段,方案讨论与汇报总结修改阶段。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模型推敲方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理解和想象能力,把二维平面图纸转化为三维的真实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对比例目测和缩放能力。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显著。

3.改革考试模式

传统考试模式是以主观题和客观题为主的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和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对于园林建筑设计实践强的课来说,传统考试并不适宜,因此,我校进行大胆的尝试,在园林建筑设计理论课中采取闭卷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30%;“园林建筑设计A”课交课程设计作业并结合学生方案汇报表达能力综合打分,可采用同学打分与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30%;“园林建筑设计B”课做4~6个小时快题设计,占总成绩的40%。

二、结语

园林建筑设计理论范文2

[关键词]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山石;植物;运用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23-01

在设计园林的景观时,主要会用到两种材料,分别是硬质和软质的材料。其中硬质的部分包含一些山石、建筑等,软质的主要就是植物。这些植被除了可以装饰环境之外,还能表现四季的变更,这就使得园林的景色“活”起来了,人们面对“活”的园林景色会更有情趣。

一、风景园林学的定义

从字面上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其含义,它就是对园林中的风景进行设计、建筑的学科。它在各学科的基础上,结合合理的布局,有时候还需要体现美学、精神艺术,指导园林的设计。它不仅仅是视觉方面的,它还是历史、民俗的传承。

二、风景园林学的分类

它以空间的利用为中心,包含以下两种类别。

1、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

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包括表述模型、评价模型、过程模型、变化模型、决策模型和影响模型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进行施工前的参照基础。

2、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

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包括:范围和目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经济文化背景分析、完成调研报告、概念设计和施工设计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

三、风景园林学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应用

1、对风景园林建筑进行规划与设计

通过对园林建筑地的分析,进行功能整合,对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进行研究,对园林景观进行整体性设计。

2、在园林中对植物的应用

研究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对城市园林树种进行规划,实现园林植物是配置和设计。

四、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山石的运用

山石作为园林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当于人体机构的骨架。在园林的设计和建设当中如果加入了山石,会体现某些风景的意境,具有特殊的建造风格。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所描绘的进入大门之后的那个假山的运用。除此之外,我国许多的名胜古迹当中也运用到了山石的摆放,山石和景观的自然搭配,使得整个园林更加的有生气。无论山石在整个园林的构建中是衬托物还是主要景观,都对园林的建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山石在风景园林中的布置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山石的摆放设计也应该在自然的基础之上,适应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山石的不同材质和造型,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应该根据山石自身的特质进行安置,以达到山石和所在环境的自然融合。否则再好看的山石,如果摆放不当,不仅不能够美化环境,反而变得突兀,影响园林的景观。因此,需要根据园林中的环境、景物来对山石进行艺术建构。

2、山石景观的分类

风景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中,对山石景观的构造分为:自然地貌式山石景观、艺术造型式山石景观、意境式山石景观和抽象式山石景观。风景园林自然地貌山石景观的构造,应该根据岩性和地质构造不同,进行景观构造,使观众感受自然的美好;对自然山石景观进行概括和重组,通过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段对山石景观进行处理,体现山石景观的艺术性;用抽象的意境进行山石景观的构造,引发观者的联想;运用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山水造型进行抽象处理和构造,表现风景区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内在意境。

3、进行山石构造的方法

(1)提高对景观园林学的应用:置石与山石景观是园林重要的构造组成部分,体现风景园林学的艺术理论,对成功的风景园林景观进行借鉴,发挥山石构造在园林景观建筑中的作用,融入园林环境。

(2)建设现代化山石园林景观体系:对风景园林景观山石的构造,建立置石和山石景观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实现风景园林山石景观的艺术创作。

(3)创新风景园林山石构造的方式:对风景园林景观的置石和山石景观艺术创造形式,进行创新,丰富山石景观构造的内容。

五、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的运用

先前说道:山石是一个人的骨架,那么植被就是人的“血肉”,没有了血肉的填充,再好的景物都是死物。植被的作用虽然很重要,但是它的应用也不是特别随意的,是要讲究技法的。植被的应用可以遵照以下几个原则,结合科学的方法,让植物在景观中得到适宜地运用,以便发挥其“血肉”的作用。

1、植物的配置原则

大自然当中的很多植被都可以运用到园林的建设中去,但是首先要让该植被“合理”。具体来说就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考虑气候、地理环境、风土民情等的因素,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否则再高昂的植被都是多余的。比如在很多南方的园林中经常见到修剪过的小叶榕,也很受大家喜欢,但是它并不适宜在北方园林中出现。所以在选择植物的时候需要考虑这一因素,否则会起到反作用。

2、植物的配置方法

由上文可知,植物的巧妙运用对于风景园林景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植物的类别、种类、颜色等因素,结合景观的本身风格,选择合适的植物。例如,颜色的选择有红、橙、蓝、绿、紫等,不同的颜色搭配会呈现不同的效果。在进行植物的配置使用时,要根据想要的效果M行颜色的搭配。

3、植物的作用

任何一个风景园林景观中,都不会存在没有植物的情况。相反,任何一个风景园林景观,各式各样的植物的存在才是其创造美感的精髓。在风景园林的建筑设计中,植物一般不是单一的,它必须能适应四季变化的特点,衬托风景园林景观。这些植物可以作为观赏之用,也可与其他植物相搭配,呈现出别致的景观。总之,植物对于风景园林景观是十分重要的,在使用植物时,务必遵循其配置原则,达到与风景园林景观的美好配合。

4、植物配置应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①对植物进行配置时,应以“三季有花、四季有绿”为设计准则,根据季节的变化情况,初春可选榆叶梅、桃花、丁香、迎春等,晚春可选棣棠、玫瑰等;初夏可选朱槿及各种野草花等;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可选海棠、山里红、枫树、银杏等;冬季可选柏树等。②对数目进行配置设计时,通常选择枝叶比较繁茂的数目,根据树种的搭配,通常把灌木和乔木进行搭配,根据树叶大小,通常选择阔叶树,此外通常配置草坪,并选择多个品种进行植物种植。需注意的是,为了颜色的协调性,通常把常绿树种的比例控制在1/3~1/4。

总结

作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索,山石和植物两者在其种的运用缺一不可,同时,因其山石和植物的多样性,结合风景园林景观的风格特点,使用山石和植物时,必须以风景园林学的理论知识为指导,必须遵循山石和植物的配置原则,充分利用山石和杭物本身的特点,达到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符合风景园林的风格,符合人们对美学、生态的需要,创造出美的意境,实现其与自然的协调。

参考文献

[1] 关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的探究[J].樊佳奇.现代装饰(理论).2016(01).

[2] 风景园林建筑的功能与作用[J].武建勇.江西农业.2016(07).

[3] 探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J].简蕾骥.门窗.2017(01).

园林建筑设计理论范文3

【关键词】生态学理念;建筑设计;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化的水平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大规模城市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城市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忽略了长期的环境效益和城市形象。为避免城市发展造成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在进行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生态学理念,不断优化设计控制。才能保证建筑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二、生态建筑理论的概念

生态建筑理论是一种新型的理论,在生态学的指导下,利用循环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本着从建筑的整体效果出发,从设计,到施工,到管理建筑内外的种种布置和资源,是有限的能源物资可以再小范围内实现良性循环利用,力求在自然生态,建筑,人类三者之间达到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状态,坚持人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加以设计管理施工,形成一个有利于自然的自我发展,有利于人类的生产生存的和谐,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这样既不会对自然生态造成压力,也不会加重社会的能源消耗,因此,环保,生态,健康舒适是生态建筑设计建造的基本要求。

1、环保、健康、舒适,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住宅的舒适度健康度有了新的要求,住宿既要保留最基本的遮风挡雨功能,更要保证居住人群的身心安康,比如要有良好的光照,适宜的温度,有益于人体的湿度,有新鲜的空气,安静没有污染的声音环境等。其次,选择材料装饰时候要注意低碳环保,既要减少能源的消耗,又要低辐射,低污染,从而保证居住人身心健康。同时,要使居住建筑和周边的人文历史环境相协调,既满足生活的隐私保护,又方便交流。

2、要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和能源

要采用新技术和新的设计理论,在建筑局部内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既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又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也不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压力。从而达到人与周边环境的相互融合。

3、促进整个建筑主体和大自然的相互和谐

中国建筑自古便有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活状态,生态建筑的设计,不仅仅要从人与自然的能源物质方面达到和谐,更要从精神上提高境界。具体主要是住宅环境和周边自然的相互融合,和周边的历史文化境界状况相互适应,既提高了居民居住的环境质量,又可以提升居住的精神境界,从而促进身心和谐。

三、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1、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人、建筑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和自然建立起一种协调的关系。所以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协调发展,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

2、以人为本。进行建筑设计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人的使用方便性和舒适性。

3、能源的合理使用与节约。节能技术的使用是通过蓄热等系列的措施降低对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可以加大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利用太阳能,可以根据当地气候的特点,结合太阳的运行规律,通过使用材料蓄热和绝热的性能,提高结构的保温和隔热的功能,做到冬天保暖,夏天降温,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4、注重建筑的地方性。建立任何一个建筑,都要根据当地特定的地理条件进行评价,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如地方建筑材料的利用强度和持久性,以及当地的各种限制条件等等。

5、注意自然环境设计。要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加强重视,确定“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原则,减少人工层次,加强自然环境的利用,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交融。

四、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

1、生态理念在办公建筑设计上的应用

办公建筑是所有建筑类型中的能源消耗最大的建筑,因此,对于办公建筑应用生态理念进行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办公建筑在整个的建筑系统中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和周围环境的作用联系非常紧密,这就给生态理念提供了一个发生、平衡、循环的机会,能够保证办公建筑真正实现按需索取,夏季通风,冬天避风的需求能够在设计中得到实现。使得自然的元素充分展示其在建筑中的优越性。与此同时,在建筑设计上还能够做到权衡利弊、合理整合资源,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形成良性的互动,构建真正的生态环境。

2、生态理念在园林建筑设计上的应用

园林建筑最突出的特征是它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其进行了生态设计具有可行性和很大的优势,能够直接将建筑的生态设计作用于生态系统,产生直接的生态效应,促进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生态理念在园林建筑设计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技术、景观、文化这三个方面。这三方面融合生态理念,使得传统的园林建筑与现代化园林生态设计有机融合,协调统一,促进了自然、历史、文化、技术的延续性。

五、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1、 建筑与人和谐共生。在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决不是“人类中心论”。建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健康、无害、舒适的环境。强调高效节约,但不能以降低人的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也不能只强调人的健康和舒适,而不顾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

2、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在进行建筑规划时候,要尽量尊重和保留有价值的生态要素,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共生。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对周围的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等各因素进行详细研究调研,在设计中加以重视,充分考虑到各因素的影响,确定科学合理的建筑体型体态,使用建筑材料要挑选对周围生态环境破坏小的材料,使得设计出的建筑对自然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3、建筑与社会环境和谐。建筑物在与自然环境共生的同时,还必须与社会环境和谐,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之前,必须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景观、审美品位进行详细的调查,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建筑语言,设计恰当的空间形态,使建筑物在其全寿周期内,对当地的地域景观、传统建筑能够起到保护和延续的作用,对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能够起到保持作用,对土地、能源、交通不形成压力作用,能够让居民参与建筑设计与街区更新过程,保持地域的恒久魅力与活力等。

4、减少建筑物的能量消耗。高效无污染首先考虑的便是如何降低建筑物的能量消耗。为此,设计人员应当以当地的气候条件为依据,设计合理的建筑方案。建筑群落的布局、朝向、体型的选择要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并且营造良好的建筑群的微型气候。就建筑群的朝向而言,一般以朝南或偏南为主,但设计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朝向;就布局而言,考虑到建筑物内的风压对空气流通的作用,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应当错落有致,同时考虑到夏季季风的渗透,竖向布局宜结合地形错落有致地进行布置。

5、采用新能源。为了尽可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使用,除了要减少建筑物的能量消耗之外,还需要重视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利用,目前比较成熟的是太阳能利用技术。太阳能供电系统技术即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为建筑提供电能,这是非常理想的供能系统。

六、结束语

生态建筑设计是以实现建筑系统和周围环境的良性循环,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应该大力普及。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定是低能耗、少污染的生态型建筑,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更是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宋海林,关于生态建筑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J].建筑学报,2011

园林建筑设计理论范文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模式的园林设计早已满足不了当代人对园林建筑设计的要求,现代化的设计技术被更多应用到园林建筑的设计中,使得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越来越普及,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质,也有利于园林设计多样化的发展。将现代技术应用到园林设计中,使园林的设计方法更加丰富、完善和成熟,开辟了园林现代化设计的新纪元,将园林设计推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关键词:

园林设计;现代技术;应用

0引言

园林承载着人们对舒适、和谐生活的向往之情,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引入到园林设计中,不仅能更好地推动舒适化、和谐化的园林设计,还给人们带来了更加安逸的享受。园林设计中的现代技术应用已经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现代技术在园林的设计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以后园林设计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丽的设计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同时也要高于生活,如今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起来,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将园林设计以现代的科学技术展现出来,无疑能够将美感更加突出,使园林设计更具有感染力,避免了传统设计中的俗套,更加突显出设计中的创新性,增加园林设计的活力与生机,使园林设计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舒适性与观赏性。

1现代园林设计的原则

1.1良好的功能性

功能性是人们对身边物质最基本的要求,在园林设计中的功能性体现出了园林设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实用性价值。在设计园林时所要体现的功能性原则主要指的是,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任何细节的设计都要考虑到参观者的感受,时刻做到将人作为设计的基础因素,努力突显出服务于人的意愿,以此来更加全面地达到人们对园林方方面面的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可以将园林设计的意义更好地体现出来。在设计园林的过程中,设计者应进一步考虑园林应该具有的功能与其想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园林的建设不仅是为了给人们提供良好的娱乐休闲场所,还可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园林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园林应该具有的功能,从而让园林的设计更有意义与价值。

1.2实用性与简洁性

在当前很多的园林设计中,人们对简洁化的设计追求日益突出,使设计褪去繁华,更加回归质朴,体现了人们对园林实用性与简洁性的设计要求。与此同时,在现有的自然环境基础上,设计者应将现有环境的特点完美地融入到园林设计中来,运用简洁明了的设计方法,使园林的设计更加简洁,将园林的实用性进一步突显出来。如果需要在园林的设计中对现有的自然条件做一些特定的改变,应尽可能地将环境本身的特点保留下来。

1.3将艺术与技术完美地结合到一起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园林建筑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将抽象的艺术美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以一种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园林设计中引入现代科学技术,不仅可以使艺术美在园林设计中更加直观、简洁的呈现出来,还可以将创新的思想完美的融合到园林设计中来,从而更好地展示出园林设计中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传统的艺术设计相结合,可以更好设计出园林的美感,从而推动我国园林设计进一步发展。

2园林设计中现代技术的应用

2.1园林设计中现代景观空间布局技术的应用

现代景观空间布局技术在设计中要考虑很多影响因素,它更加注重使用中的舒适性、设计价值的多样性、设计中的观赏性以及细节上的人性化。这就需要设计者要从全局去把控园林设计的合理性,其中包括设计者应从科学的角度充分考虑园林的选址问题,进而让园林景观的空间布局更加的科学合理。在选择空间布置的时候,设计者要做到多样化的设计原则,实现景观空间更好的变化与整合,让每一块小空间都可以得到更加合理、更加充分的利用。最终实现让园林景观具有多样化的功能,从而使园林设计更加和谐、更具有观赏性。

2.2园林设计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遍布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我们的社会已进入到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不止是生活中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各文化的沟通。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过程中,促进艺术与艺术之间的融合。人们审视美的方式也因此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也发生在人们对园林设计的观赏中,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园林美的定义,让人们从以往对园林设计单纯的观赏,升华到可以深入了解与互动的更高欣赏层面。

2.3园林设计中现代虚拟技术的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今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将其引入到园林设计中,帮助园林设计摆脱了传统二维空间的简单设计。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园林设计已经步入到了三维立体空间构图中,各种各样的设计辅助工具已经不断涌现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中,这些辅助设计者进行设计的软件帮助园林设计呈现出丰富化、多样化的设计形式,使园林设计从传统的二维空间形式进步到三维立体空间设计,乃至进步到四维空间设计的脚步更加快速。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园林设计中,计算机自带的虚拟模拟技术可以帮助设计者呈现出园林的建筑过程以及可以达到的预期设计效果,从而帮助设计者及早发现园林设计的不足之处,尽早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方案。这样就可以使园林设计的最终效果与使用者对园林设计的需求更加接近,同时也及早避免了没必要的错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实际施工过程中调整与修改的工作量,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2.4园林设计中现代色彩搭配技术的应用

色彩的科学搭配能够帮助人们有一个放松与安逸的心情,在设计园林的过程中,通过现代化的色彩构图技术可以更好地展现设计特点、突出设计主题。科学合理的将多种不同的色彩组合起来,在园林的设计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使用好各种不同的色彩组合可以使设计效果更加突出,有助于园林设计价值的体现。在设计现代化园林的过程中,做好不同色彩的搭配工作,可以给观赏者在视觉上形成一种强烈的冲击,从而给观赏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更好地将园林的设计目的与设计思想展示出来。设计师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色彩搭配时,可以通过电脑屏幕直观地看到园林最终呈现出的颜色效果,将不和谐的色彩应用及时调整、修改,尽可能地完善园林的色彩设计,给观赏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激发人们观赏游玩园林的兴致,从而推动园林色彩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2.5园林设计中现代灯光技术的应用

灯光照明技术在近几年中发展飞快,打破了以往人们只能在白天观赏园林景观的局限性,夜晚色彩斑斓的灯光成为了园林一个个新的景观,也成为了近年来园林设计的一个新领域。现代灯光技术超越了传统的灯光照明,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观赏需求,让五彩斑斓的灯光与园林建筑、自然景色相结合,呈现出一副美轮美奂的夜晚景观。例如杭州西湖的音乐喷泉,将喷泉水景与现代灯光技术完美地结合到一起,电、光、声三合一的景色呈现,使该景点在美丽的西湖景区中脱颖而出,将其打造成为了西湖游览的一大热点,接待游客的人数可以达到每月数十万以上,成为了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现代灯光技术所打造出景观的典范。与此同时,智能控制灯光、激光表现、LED等新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将夜晚的景观设计更多彩、丰富。

2.6园林设计中现代绿化艺术的应用

植物的配置在园林设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在现代绿化艺术中使用不同品种的新植物,就可以营造出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与此同时,将现代植物技术引入到园林设计中,可以提高园林植物移植的成活率,快速打造出设计预期的景观效果。让景观设计更加环保,园林的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定期调整盆栽的位置,修改园林的布景,降低了园林的修建成本,让游览人员每次都能看到新的园林景观,吸引游客的再次游赏。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将现代技术运用到园林设计中,可以让园林设计工作更加快捷,帮助园林设计进一步满足人们对当今审美的追求,在园林设计中引入现代技术,推动园林设计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使设计工作更加的智能化、合理化,从而推动了我国园林设计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显莉,阎斐.现代设计理论在古建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3(22):75.

园林建筑设计理论范文5

1.1不同地域文化下的园林艺术

我国的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都有着丰富的景观资源,对比两处园林,都不乏耗资巨大,心思巧妙的传世佳作,然而,两个园林在地域文化内涵上却不尽相同,由此也影响到了艺术风格的呈现。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深受帝王文化影响。其布局严谨,多为前朝后寝,即宫殿的布局是园林处于宫殿的后部或侧位,如故宫的御花园;居家住宅是住宅在前、花园在后,如恭王府花园。景物的配搭强调轴线对称,规模雄伟宏大、建筑主体突出。色彩辉煌华丽,红黄墙、琉璃瓦配上雕梁画栋,很好的体现富贵雍容的特色。南方园林,多为私家园林。与北方园林相比,南方园林因为“天高皇帝远”,所以更“接地气”,它比北方园林文化更充分展示自我人格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园林的布局潇洒活泼,厅堂自由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台水榭,宛转其间,规模虽不及北方的气势宏大,但善于以小见大,景物安排曲折幽深,色彩淡雅明媚,建筑朴素,富书卷气。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总体来说,北方园林沉稳大气,南方园林明秀典雅。

1.2儒释道文化影响下的园林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影响力的便是儒、释、道这三家,在中国园林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儒、释、道的思想互为交织,共同影响了园林的发展。首先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首重“伦理”,北方园林中前朝后寝,轴线对称就是儒家思想的反映,前朝后寝与儒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观点对应,轴线对称则是儒家提倡“礼制”,“居中不偏”的思想渗透。“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古典园林也将“崇尚自然,师从造化”视为最高准绳,把建筑、山水、植物巧妙地融合为一体,尽量充分的利用自然条件,为了在有限的空间中抒发无限的情怀,以物喻德,以花木寄情,如兰花寓意幽谷自芳,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等等,创造出心理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生相协的园林艺术。二是佛家思想的影响,佛教对园林影响较大的是禅宗思想,它关照人的“心性”,将园林空间升华到“意境”的层次,“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为园林这种有限的景物形式提供了超越时空直达最高灵境的可能性。三是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道教是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上成长的宗教,主张“道法自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与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道教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还体现在崇尚神仙境界方面,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池三山”布局方式与道教有极深的渊源,道家传说东海之东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并有与日月同生的仙人居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宫殿中营造园林,为追求仙境,建造一池湖水,曰太液,而湖中有三岛隐喻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至汉代,此格局尤为兴盛,汉高祖、汉武曾在宫中开凿沧池,池中建岛,以效仿仙境。此后这种模式成为历代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经典布局方式。我们从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古典园林表现出来的艺术特征中证实了文化与园林艺术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让建筑“建”起来的是理工科的知识,测量、计算、绘图等等,让建筑“立”起来的却是人文艺术学科的知识,二者交相辉映。由此可见,建筑价值不仅体现于建筑本身的工艺技术,也体现在建筑所蕴藏的人文精神、民族特点与时代精神上,我们研究园林艺术与文化的关系,重视历史文脉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有助于提升现代园林建筑的高度。

2传统美学观念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美学思想早已深深融入了园林发展过程。无论是如诗画般优美的景致,如书法般巧思的布局,还是如音乐般空灵的境界,都让我们体悟到中国人特有的美学观念。传统的美学思想是快速形成中国现代园林自身特色的捷径。园林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它既拥有可触碰的物质形态,又有耐人寻味的精神形态,只是它的精神形态容易掩盖在纷繁复杂的物质形态之下,尤其是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的今天。因此,从中国诗、书、画、乐的表现手法中提炼园林艺术的民族语言显得尤为重要,而以诗、书、画、乐的创作手法进行园林的空间处理和营造意境更具有代表性。

2.1传统美学的空间意识对园林造景的影响

西方的园林多是由建筑师设计规划,以建筑的眼光来观察运用自然环境,讲究科学的透视方法,用建筑设计的手法打造环境空间。中国古典园林的规划师多是文人与画家,他们是用诗人的心理,画家的眼光来观察自然,将建筑引入自然环境,他们重视的是,房子和人以及整个环境的和谐关系。众所周知,中国人的空间意识异于西方,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表述的: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象,我们的诗和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不是像那代表希腊空间感觉的有轮廓的立体雕像,不是像那表现埃及空间感的墓中的直线甬道,也不是那代表近代欧洲精神的伦勃朗的油画中渺茫无际追寻无着的深空,而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了的中国人的宇宙感。①中国传统画家作画,不是从一个视点观察物体,他是从有限中看到无限,再从无限回顾有限,具有高度的心灵自由,是《易经》上说的:“无往不复,天地际也。”,正是这样的空间意识形成了中国园林艺术独特的风格。我们看扬州个园,个园是典型的文人山水园,相传清代大画家石涛曾参与造园。个园最令人称道的是设计者将四时美景设置在一园之中,人们可以随时感受四时美景。春景沿花墙点缀石笋,似春竹破土,加上竹林呼应,春的气息迎面而来;夏景以湖面假山为主,青灰色的太湖石,碧绿的池水,秀木紫荫将整座山体衬映得分外灵秀,清幽无比;秋景以棕黄色的黄山石堆叠假山为主,山势较高,面积也大,可登上山顶,欣赏园景;冬景所处的位置几乎终年不见阳光,地面用白石铺成,山体用宣石堆叠,宣石雪白的颜色一眼望去似积雪未消,令人惊叹。个园占地面积并不大,却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郭熙)的境界。中国人的空间处理还重视“虚实结合”,在中国人看来留白的空间是物与心之间交流的通道,是可以借助观众的再创造联想将它补足的,就好像“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人生经验不同,所生成的意境自然各异,而这正是艺术的情趣所在。传统园林设计者通常都会预先埋设虚实相生的空间,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营造虚空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灵魂所在。水既可成景以供观赏,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溪涧潺潺,渊潭深邃。也可激发变形、虚幻的意境之美。比如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上天天光”,利用水面形成的虚幻倒影空间与天连成一片,大面积的虚空为欣赏者留下了联想的空间,欣赏者凭借自身的美感经验在这虚空中领会到各自的意境。乾隆帝就曾御笔题诗曰“垂虹驾湖,蜿蜒百尺。修栏来翼,中为广亭。榖纹倒影,滉瀁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不啻胸吞云梦。”可见,擅用虚实互补正是园林灵性所在。

2.2传统美学的意境对园林造景的影响

中国园林独特的意境美是我们区别于其它园林风格的重要标志,意境也是中国艺术最富民族意味的语言。我们要凸显现代园林的民族语言,就必须彰显园林的中国意境。诗词书画的艺术境界与园林最为契合,王国维将诗词境界分为“优美之境”、“宏状之境”、“古雅之境”和“眩惑之境”。园林主要追求的是“优美之境”。“优美之境”,优雅,从容,淡定。如江南园林,精雕细琢中飘溢着清雅气息,清新、淡雅、宁静的色调,高洁的气质令人遥想闲逸淡泊的诗人情怀。园林与诗画的不同之处在于:园林是在一个固定空间环境中营造意境,只有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情意相通时,才产生意境。同时,它的意境随着日升月落,四季更替而变化,有些景致只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气候出现,如“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园林艺术的意境是综合自然环境、建筑、诗、画等多种艺术的成果,不是所有园林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时候都产生意境,因为难得,所以可贵。意境无疑是一代代中国园林设计师追求的核心,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对仗、赋、比、兴,绘画的“气韵生动”、“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书法的向背、曲直、疏密、聚散等创作手法中汲取灵感,用最富民族特色的艺术语言创造中国意境。

2.3传统美学的音律对园林造景的影响

只有合乎规律的声音才能组织起来成为乐音,构成乐曲,其中包括了节奏、和声、旋律构成的音乐形象,表达各种情感的起伏,是一种微妙的创造性形式,启示着最深刻的内容。中国古代很早就把律、度、量、衡结合起来,从音律时间性、规律性来规定空间性的度量,正如《史记》所述:“阴阳之施化,万物之始终,既类旅于律吕,又经历于日辰,而变化之情可见矣”。中国园林造景参照了音乐的严整形式,依照节奏旋律的张驰疾缓,运用门、亭、台、廊、桥、水面、假山、植物、观赏石等等,造成园内的各种曲折变化,空间上的层层深入与高低起伏,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置身园中的人产生不同的情调感受,使园林建筑成为凝固的音乐。

3在全球化语境下反观中国园林民族性的价值

园林建筑设计理论范文6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在于选择合适的植物,在考虑建筑风格与植物软景的和谐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吸收传统园林植物配置中模拟自然的方法,经过艺术加工来提升植物的观赏价值,以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生态功能,尽可能创造美观、生态、舒适、经济的生活环境,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软景设计,景观设计,园林植物,自然,生态

引言

软景设计是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构成城市形象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作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软景设计在改变设计品位和景观环境质量的同时,还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软景设计在园林设计的范畴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现代城市园林造景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优秀的软景设计,可以令人心旷神情,使人能够暂时忘记城市的纷繁与喧嚣,不仅能提供较高的观赏价值,还能成为人心灵的净化器。在当前自然资源不断减少的前提下,充分利现有资源与投入,创造出更多的,使人们能真正享受到的“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

一、软景设计的作用

园林植物对硬质景观建筑的作用园林植物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它甚至影响了建筑的使用功能。恰当的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常使生硬的建筑物变得柔和,映衬得建筑物更加艺术化,使建筑物这个凝固的音乐更动听。绿树掩映下的建筑物若隐若现,生气勃勃,使建筑这种人工品更好地融入自然。植物丰实的外形、弯曲的枝干,各种流畅的叶形与建筑物的直线形成对比,弱化直线的生硬。园林植物丰富的色彩往往可调和建筑物的色彩,浅色的建筑物与深色的植物可相互衬托又相互调和,从而产生优美的视觉效果,如鲜丽的花色、叶色与隔壁浅色的墙面形成对比。植物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变化,建筑物也有了四季变化,打破了建筑的季相单调,仿佛有了生命,园林植物还可作为建筑的识别标记,特殊种植的植物还有导游作用;园林植物还可划分建筑物的空间,可加强建筑物的有机联系及平缓过渡,改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爬山虎可使建筑物墙体变绿,而降低室内温度,高大的植物可遮挡如厕所及垃圾点等建筑物。

二、现代软景设计的不足之处

1、过多铺设草坪

各地城市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土地资源紧张,虽然为了改善生活环境做出了努力,在市商业中心,公园、小区、街道等大面积栽植草皮,但仅在草坪上点缀般地栽植几株乔木,零星地配置些灌木丛是远远不够的。

广植草坪缺点有三:

(1)绿化、养护成本高。草坪种播或铺设草皮工程造价在每平方7元以上,而草坪一年防病治虫、浇水、割草等日常养护费要每年每平方5至10元,又加之草坪数年后要老化、退化,需重新栽种,费用更甚,如栽植大型乔灌木,虽说早期投入稍高,但后期管理费用较低,甚至为零。

(2)未能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声污染。据专家研究得出:每100亩草坪制氧能力还不及1亩乔木,在吸尘、减噪方面草坪也远不及乔木。

(3)参与性差。在没有大规模栽植草皮以前,人们可在公园、小区的树荫下自在地聊天、娱乐,但到处种植的草坪却将人拒之门外,只能观赏,而不能融合绿色之中。

2、未能栽种成片乔木林

随着城市日趋工业化和现代化,随之而来的是工矿企业不时向空中排放大量工业废气、毒气,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科学家和园林专家多次提出,将森林引入城市,以改善城市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按以人为本的观念,可在城市有限的空间里有规则地设计成片森林,树种无需名贵、珍稀,如南方的水杉、池杉、香樟、木荷、杜英、桉树等,北方的杨树、槐树、千头椿等,让树木起到改良空气质量就可以了,并使人们在城市森林中尽情郊游、娱乐、休息。

3、缺乏立体、层次绿化

1959年美国设计出第一座空中花园,一个全新的观念——屋顶绿化从此诞生,并引起全球建筑界的极大关注和推广,它不仅美化了城市,也调节了城市的小气候。我国人口众多,可用土地资源少,在城市中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屋顶绿化的出现正好解决城市人多地少而绿化率必须提高的难题。在城市绿化设计中,可充分利用空间开展绿化。在地面栽种成片高大树林;在建筑物墙面上利用常青藤、薜荔、爬山虎等攀援植物进行墙体垂直绿化;在阳台上设计种植槽,以便用户栽植花草;建筑设计屋顶,栽种矮小花灌木、铺设草坪。从而真正全方面多层次进行城市绿化,使城市建在森林中。

4、缺乏软景文化内涵

软景设计的文化内涵实质是中国古代儒家“比德”思想的一个反映。通过软景植物的形象表现出与人的品德、情操相类似的特征,引起人们对大自然中的草木产生美感。比如梅——傲骨,兰——君子,竹——谦虚正直,菊——淡泊隐士,莲——不随波逐流,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周敦颐《爱莲说》中描写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其中“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都是对荷花自然属性的最好形容。作者通过把荷花的自然属性与自己鄙薄世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联系起来,就是对“比德”思想的发挥和延伸。

在利用软景设计造景时,根据园林主题、文化内涵和大众的审美观来选择不同的软景设置,可以充分展现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园林具有较强的可观性、可赏性,进一步提升了游赏者的文化素养。在园林中根据不同的场地及环境种植适当的梅、兰、竹、菊、莲等软景,并赋予相应的文化内涵,是文人追求雅致情趣的手段和园林雅致格调的象征。如白居易《池上篇》:“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吾前。”可以看出园主不仅具有高深的文化素养和造园艺术水平,表明了白居易一生爱竹、爱莲、爱大自然的思想。

三、软景种植品种在园林设计应用中的不足

1、对优良软景种植品种的开发性研究不足

虽然许多学者对软景种植资源调查做了大量工作,但主要局限于资源的分类分布的研究,而对优良软景种植品种的开发性研究不足,使传统园林应用的许多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软景种植品种,因缺乏足够的种源而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2、配置过程中不注意配置平衡

只求短时间的美观的软景种植,不讲究景观配置平衡。有些软景种植品种配置只求观赏性,而任意种植,使有些品种迅速繁殖得不到控制,破坏整体生态平衡。

3、对跨地域软景种植品种的慎重选择

有些软景种植,在跨地域的环境中可能会出现不适应,如《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描述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便是这个道理,虽然科研人员通过对种苗的培育和适应,目前部分种苗能跨地域存活,但同样需要还合理的养护,才能保证大部分正常存活并满足对软景种植的要求。

四、结语

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时期,而这一演进的过程对城市环境建设造成巨大的挑战。我们要利用现有的资源与投入,在充分保障现有城市生态系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与更新的措施。并且始终围绕“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现代景观理念,可持续的建设我们美好的城市家园,并为人类创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 赵世伟等.《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与应用》,P554

[2] 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

[3] 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2)

[4] 汪菊渊.《植物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