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保障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保障措施

劳动保障措施范文1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和谐劳动关系

一.江铃控股焊装厂现状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江铃汽车集团公司通过强强联合,实现中、中合作的国内首家汽车制造企业。公司主要生产SUV、MPV和轿车三大产品,旗下拥有国内知名品牌-陆风品牌。2013年1月首款承载式SUV陆风X5一经上市,就受到市场热烈追捧,使陆风汽车正式进入中国SUV主流市场,并迎来了公司的高速发展时期。焊装厂是江铃控股公司下设的专业厂,遵循国家和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环保、交通、劳动、质量计量、产品技术规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积极地对外引进优秀工艺及生产管理的经验,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一方面实现了生产组织、工艺优化、成本降低等方面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营造更为和谐的劳动关系。

二.江铃控股焊装厂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措施

2013年,面对公司发展的大好形势,焊装厂做好自身修炼,苦练内功,为实现更好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目标,不断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

1.培训与开发管理

员工培训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环节,在组织培训时,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发生“为培训而培训”的情况[1]。焊装厂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在培训方面,既符合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企业目前工作要求。

1)紧跟公司发展,及时把握培训需求,做好培训紧急预案,针对新情况,制定专项培训计划。4月初,为全面提升班组长自身素质,提高班组整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打造一群技能过硬、素质高尚的“焊装人”,塑造自身的团队文化,确保低成本、高效率完成公司安排的各项任务。工厂组织策划了“班组长综合能力提升培训推进计划”,由工厂厂领导和科经理亲自上阵,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和绩效结果,为班组长和线长提供内容丰富、案例贴合实际的培训课程。被班组长称为“培训小灶”,深受大家欢迎。通过本次培训,及时解决工厂管理提升的问题,即如何向更高质量、更高产量、更优秀团队发起攻势。为班组长提升提出了新的方向和目标。

2)通过提升培训时效性,强化培训效率。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工厂积极做好“夏季防中暑知识培训”,对先兆/轻症中暑症状主要表现以及处理方法,进行宣贯培训,通过全员知识普及、重申,极大地降低中暑事件发生,对安全隐患做到防微杜渐,进而保障了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工厂的正常生产。强化了培训对工厂的管理效用。

综上所述,通过及时、有效、针对性地培训管理与开发,能帮助员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和企业发展要求,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安全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让员工通过自身的提升,对工作感到更为满意,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

2.绩效管理与开发

员工工作的好坏、绩效的高低直接影响组织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因此,掌握和运用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水平是企业经营者的一项重要职责[2],也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举措。

1).建立了“3层级”绩效评价体系。第一级为关键绩效指标(KPI)评价法,包括科经理、班组长、管理技术人员;第二级为连带责任评价法,包括副经理及副班长;第三级为日常规范评价法,对象为普通员工。在管理过程中,工厂采取预、控结合多项举措:例如成本费用控制:第一:优化班组领料台帐,在台帐里增加单台制造费用“目标值”和“实际值”,对于超标的班组,保管员会第一时间告知班组长;第二:建立“各班组单台制造费用周例会通报”制度;第三:对配件性价比进行分析,搜集市场数据,寻找性价比比较好的厂家,从而延长配件使用寿命,节约成本,取得很好效果,例如通水电缆。第四:加强技术降本,例如单台能耗费用,采用工位照明灯改造工程。

2).推行员工评级制度。以职能科或班组为单位,季度评价,对每位员工给予A、B、C、D四个等级,与绩效工资相挂钩,通过竞争机制,促进员工不断改善自我工作绩效,

绩效管理就是“照镜子”,运用科学的绩效方法,帮助员工清晰认识到执行结果及评价,通过绩效改善,查找不足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自我实现需求;运用评级制度,实现尊重需求,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通过公平、公正的绩效管理,实现企业目标的完成和员工收入的提高,创造和谐的劳动关系。

3.员工职业生涯通道的管理与开发

“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化”含两层意思:一是人才后续源泉的持续形成;二是营造良好环境,留住优秀人才。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作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能有效减少企业员工的流失,留住人才。因此,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创造性劳动,帮助其实现自我完善的高层次需要,获得成功的职业生涯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工厂采取了以下措施:

1)建立优秀人才储备库

为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加强基层管理队伍建设,同时满足公司长远发展的人才需求,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员工提供一个平台,焊装厂每年定期在全厂范围内选拔优秀人才,成立优秀人才储备库,充实基层管理人才,作为副班长、班长选拔的对象。通过多次举行优才选拔和培养,目前已有9名员工走上了一线管理岗位,他们在本岗位上,做事认真、努力,团结员工,在班组、工厂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他们义无反顾的支持班组和工厂的生产,深受大家一致好评。

2)强化岗位竞聘

竞聘是企事业单位采用的重要的选人、用人方式,是职业发展管理当中的重要措施。[3]对副班长岗位,工厂通过优才选拔、培养后,结合实际情况,可直接任用。但针对班长岗位,工厂鼓励现任班长、现任副班长、工厂优才库优才、工艺技术人员,他们技能熟练、热衷于班组事务,希望成为厂部最基层的管理者,做一名班长。不但很好地激励他们工作积极性,也扩大了选优推贤范围,以实现寻找到更加适合地优秀班长。

3)加大岗位轮换制度

岗位轮换,是企业有计划的按照大体确定的期限,让员工或管理人员轮换担任若干种不同工作的做法,从而达到考察员工的适应性和开发员工多种能力的目的。第一:一线员工中,对绩效评价优秀的,可制定一个详细岗位轮换方法,根据个人兴趣,让员工学习并掌握工厂的技术工种钣金、电焊工、装配工以及机修工、电工等其中的某一项,成绩特别优异者,可留用新岗位。第二:对技术人员,采取先在一线实习半年后,再进入岗位工作制度,为确保效果,必须给予一固定岗位,并由一线班组管理,强化技术人员的实践水平,加深对一线具体操作的认识,同时有利于技术人员与一线员工沟通的流畅,对后续技术标准落实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有较大的保障。第三:对管理人员,实现一岗多能,除自身岗位外,要求每位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另一管理岗位职责,提升整体管理效率和形象,更有效、更及时的服务于员工。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第一,能大大激发一线工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第二,有利于副班长和班长整体素质的提升;第三,加大岗位轮换制度,可使所有员工职业晋升通道更加顺畅。优秀员工离职的少了,员工通道顺畅了,和谐的劳动关系稳固了。

目前工厂还通过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体育联赛,建立“厂领导巡查制度”、召开座谈会、开通举报箱、举办各类创先争优活动、创办内部刊物“焊花”等,丰富了文化生活,凝聚了人心,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企业是劳动者劳动交换的载体,是劳动者赖以依存的“生命共同体”。只有企业做好“用人、育人”,最大程度的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才能实现企业利润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真正实现双赢,实现和谐的劳动关系。(作者单位: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后川,兰邦华.国外员工职业生涯开发实践的新发展[J].企业经济,2002,(5).

劳动保障措施范文2

《残疾人就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年2月25日以国务院令第488号公布,*年5月1日起施行。为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促进残疾人就业,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条例》,制定贯彻落实措施

《条例》是保障和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专项法规,强化了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残联组织在促进残疾人就业中的职责,明确了用人单位在吸纳残疾人就业方面的责任,进一步完善了残疾人就业的各项保障措施,《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使促进残疾人就业和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权利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各地要组织有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和正确掌握《条例》的内容,依法履行《条例》规定的职责,强化监督检查,完善相关制度,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贯彻实施《条例》的具体措施和工作方案。

二、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就业工作总体部署

各地要将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就业工作总体部署,统筹安排,在分析就业形势、落实就业计划和制定就业措施时,通盘考虑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统筹协调力度,推动《条例》的全面贯彻和实施。要深入分析、研究残疾人就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专项政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残疾人就业。

三、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配合民政、残联等有关部门,鼓励社会依法兴办残疾人福利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依法全面推进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指导用人单位为残疾人开发并安排适宜的工作岗位,指导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为用人单位选择、培养并推荐符合用工要求的残疾人;运用政策导向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在选择项目、申办营业执照等方面积极、主动地做好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继续落实国务院促进就业的36号文件提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使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都能得到法律政策的保障。要将就业困难的残疾人作为再就业援助对象,加强与残联组织的联系,及时掌握情况,进行重点帮扶。特别是在"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帮扶"零就业家庭"等专项活动中,与残联组织联手帮助就业困难的残疾人实现就业。

四、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工作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继续向残疾人开放,免费为他们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咨询、岗位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支持各级残联举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要指导和帮助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完善残疾人失业登记工作,将城镇登记失业残疾人纳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情况统计(劳社统就业6号表)的范围。劳动力市场信息网要逐步实现与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的联网,共享信息资源。

鼓励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为参加培训的残疾人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对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开展的职业技术培训,各地要给予支持和指导。要按照国家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对残联组织开展的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给予指导与技术支持,并建立健全残疾人职业技能人才奖励机制。

五、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确保城镇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并按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待遇。鼓励并组织自谋职业的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落实对自谋职业的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给予适当补贴的政策。对企业吸纳和公益岗位安置的残疾人要落实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补贴政策。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要,研究制定专项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六、加大《条例》的宣传和执法工作力度

劳动保障措施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彰显公平就业,保障残疾人合法就业权益,为残疾人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提供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扩大残疾人就业规模,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

二、工作目标

(一)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就业工作的总体规划,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体系和各项保障措施,构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长效机制。

(二)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管理能力,将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纳入城镇就业失业登记管理范围,为残疾人提供平等的公共就业服务和实施有效的就业援助。

三、工作措施

(一)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依法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贯彻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扶持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法制化和残疾人就业长效机制的建立。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联合残联组织共同推动《条例》的深入贯彻实施,强化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的法制责任,提高广大残疾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工作。

1.加强面向残疾人的就业服务工作。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场所要为残疾人开放,免费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咨询、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街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基层作用,加强对辖区内残疾人就业情况的调查登记工作,协助指导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失业就业登记,按照《关于开展城镇残疾人员失业登记工作的意见》(粤残联〔*〕164号)精神,将城镇登记失业残疾人纳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情况统计(劳社统就业6号表)的范围。

2.实施重点就业援助。各地要把残疾人纳入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特别是在“再就业援助月”、“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等专项活动中,积极联合残联组织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多形式和广泛地开展就业援助专项活动,帮助残疾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实现就业。

3.重视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组织残疾人参加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并按相关规定给予培训补贴;要利用劳动保障系统所属的就业培训机构和技工学校,配合残联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好残疾人培训工作,使我省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残疾人均得到职业技能培训,其培训率达90%以上。

4.鼓励创业,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采取非全日制、季节性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指导和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或接续手续,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要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与残联组织的协调,共同帮助残疾人根据市场需要,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创业项目,在政策保障、资金扶持、创业开业条件等方面给予帮助,并为他们做好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和后续扶持等工作。

(三)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待遇。根据《*省扶助残疾人办法》,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和当地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确保城镇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并按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待遇。

(四)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就业权益。进一步加大对用人单位贯彻《条例》情况的监察力度,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坚持日常检查、举报调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依法严厉遏制拖欠工资、超时加班加点、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等侵犯残疾人合法就业权益的行为,切实维护残疾人就业合法权益。

(五)加快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为残疾人就业工作提供全覆盖的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各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与同级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联通和信息共享,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促进残疾人就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的重要举措。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把残疾人就业工作作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周密部署,明确责任,切实抓紧抓好。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对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多形式地开展残疾人就业宣传工作,要使全社会了解《残疾人就业条例》的精神和有关规定,关心和支持残疾人就业,营造残疾人就业的良好氛围。

劳动保障措施范文4

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以全镇各行政村(社区)为创建对象,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为目标,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对农村就业困难对象实施重点帮扶,通过开展“充分就业镇村”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提升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功能,为实现“个个都有好工作”、建设“幸福”、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创建目标和标准

创建标准:充分就业镇村指镇、村内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率达80%以上;镇、村内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农村就业困难家庭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创建目标: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对全镇农村劳动者的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加强村村通信息平台建设,就业信息网络实现全畅通。到年末,全镇100%的行政村(社区)创建成“充分就业村”,镇创建成“充分就业镇”。

三、创建工作保障措施

(一)大力开发农村就业岗位

各村(社区)要结合小城镇建设和工业集中区用工情况,开发辖区企业内适合农村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大力挖掘和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帮助“4045”失业人员、单亲家庭失业人员、残疾人、被征地无业农民和农村低保家庭失业人员等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二)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

加大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对有劳动能力和转移就业培训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开展适合市场需求和农村劳动力职业素质特点的免费培训;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宣传,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引导鼓励农村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

(三)切实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1)加强平台建设。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认真抓好劳动保障专管员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镇、村(社区)两级就业服务体系的作用。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村村通”信息平台,确保就业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

(2)加强基础管理。开展入户调查,全面掌握辖区内有劳动能、有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的家庭情况、就业状况、技能情况、求职意向、培训意愿和参保情况,建立健全就业服务基础台帐、培训专项台账和农村就业困难人员专项台账,对各类人员进行动态跟踪服务,及时就业培训信息,充分利用和发挥就业信息网络的作用,对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

(3)建立援助机制。对各类有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提供菜单式服务,多渠道、多形式、有针对性地采集空岗信息,认真做好职业指导和推荐介绍工作,大力开展“一对一“零距离跟踪服务,建立定期走访、回访制度。对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实施“131”就业服务,免费提供一次职业指导、三次有效就业信息和一次职业培训,确保实现就业。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组织技能培训、开展政策宣传等主题活动,为农村劳动者“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挖掘和宣传自主创业典型,引导更多农村劳动者自主创业。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建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镇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镇长、总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农经中心、农服中心、财政所、教育科、妇联、共青团、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劳动保障所,由劳动保障所所长任主任。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创建工作的规划指导和督促协调。各村要相应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指导创建工作。

劳动保障措施范文5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强化数据安全意识,加强对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业务数据的科学管理,采用安全技术,应用安全产品,建立完备的网络管理、数据维护、数据备份等工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制度防范与技术防范相结合”的原则,逐级建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领导问责制和岗位责任制。

二、建立制度,责任到人

各单位要有专人负责本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工作,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密码口令、机房安全、设备安全、系统运行、网络通信、数据管理、紧急情况处理流程等,明确责任,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人。要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加强监督并不断完善规范。

三、堵塞漏洞,全面防范

(一)加强应用系统安全。加强对计算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管理,根据其工作职责的不同,设置使用权限。通过对用户身份认证管理,保证用户的合法性。

信息系统必须有全面、规范、严格的用户管理策略。重要的信息系统必须有双人互备做为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必须对信息系统中各类设备加设口令,严禁采用系统默认超级管理员用户名或口令;由系统管理员对操作人员账号实行集中管理,对操作人员按职责分组管理,设定用户访问权限,严禁跨岗位越权操作;对信息系统的用户身份、主机身份、事件类型等应进行安全审计,并留存审计日志和妥善保存。

信息系统必须使用正版软件,并及时进行系统升级或更新补丁;信息系统必须装有防毒杀毒软件,并定期进行病毒检验;与互联网相联的信息系统要有防止非法入侵措施。

(二)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通过系统权限、数据权限、角色权限的管理,建立数据库系统的权限管理机制。通过安全审计记录,跟踪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和安全要求,采取不同层次的数据备份制度。对通过网络传输的重要信息,应进行数据加密处理。

全市各类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要有完整可靠的备份机制和策略,我市金保工程实施前,要求各单位务必于2008年12月底前将业务数据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数据管理中心进行实时备份。各责任单位要具有在规定时间内恢复系统功能和业务数据的能力,对各类信息系统及设备要有应急处理预案,市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应急预案进行备案登记,并不定期进行数据安全应急演习。

系统管理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时,必须移交全部技术资料和有关数据,设有口令密钥的要及时进行更换,并确认对业务不会造成危害后方可调离。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软件的操作规范,离开操作岗位时,必须退出应用软件操作界面或锁定计算机,以防他人进行未经授权的操作。操作人员应注意自己用户名和口令的保密,并定期或不定期修改口令,避免出现他人借用或盗用本人帐号引起不良后果。

(三)加强网络平台安全。全市统一的劳动保障市域网络平台已构建了一套安全、高效的网络管理体系,对联入网络的所有机器设备实行准入机制,并进行统一管理和集中的病毒防护。对于目前未纳入统一管理,分散在各级业务经办机构独立运行的局域网要配备有效的防病毒软件,防止网络环境的病毒感染和泛滥。凡在业务内网运行,用于处理业务的计算机要与外网实行物理隔离,一律不得连接公共互联网。建立网络安全扫描和网络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告警,及时发现网络系统安全漏洞,防止非法攻击对网络平台的损害。

(四)加强机房和设备安全。机房建设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注意防雷、防泄漏、防火、防盗。存储信息的备份介质要防尘、防潮、防霉变,保障系统的设备和数据的安全。

服务器或存储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尽量现场维修,系统管理员要在现场监督;确需要送出维修时,须卸除存储部件或删除业务数据,防止数据泄露。

(五)加强数据保护工作。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和劳动者个人隐私,避免数据通过网络等渠道扩散。要重点做好业务数据库的保护工作,不得随意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具备完善的技术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避免给业务经办带来重大损失。

四、加强监管,定期考核

全市各类劳动保障信息系统责任管理单位应定期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上报信息网络安全自查报告,市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将不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各类信息系统进行综合安全评估、检查指导,协助提出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因不及时整改而发生重大案件和事故的,追查相关人员责任;对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劳动保障措施范文6

事发之后,一些关于工厂的负面消息被陆续曝光。诸如,工人每天干15小时月薪仅四五千元;前员工曝工厂环境恶劣,曾因粉尘吐血;企业的污染严重,一直被举报,从未停止生产。

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还有待核实,但一些人却已急于“逆向思维”,用别人的悲剧,浇自己胸中块垒;在汩汩喋血中,抛出已捏出手汗的“既定答案”。比如,某媒体的资深记者在网上轻佻地表示:“爆炸车间的工人月薪有八千,听好了,是八千。其他车间的工人四五千。还说是血汗工厂吗?这个收入是不是骂血汗工厂的小清新,也有点动心?”

这样说,好像只要给了“高薪”,就可以罔顾基本劳动保障、生产安全,就不算是“血汗工厂”;要求起码的劳动安全保障,反倒成了“小清新们”在傲娇、矫情、无事生非。而值得警惕的是,在中央三令五申“转方式、调结构”的当下,这种畸形的“强国思维”却颇有拥趸,而事实上,它正在严重妨害着中国发展的转型之路。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周全以及高环境污染等问题,受制约于历史发展路径和现实资源禀赋,本属种种无奈。但是,这几年随着中国的GDP跃居世界第二,以及欧美国家在经济危机后一蹶不振,在一些人眼中,“人权保障不足”、“非环保优势”反而堂而皇之成为“中国经验”和“强国之路”,甚至值得登高一呼了。

红肿之处,艳若桃李;溃烂之时,美如醴酪。在当下,一些人竟然把中国发展过程中遭遇的苦难当成中国崛起的要诀;把过往的无知,当成今日的借口。比如,“歌德派”把中国的崛起之路,矮化为“带血的GDP”、“带雾霾的GDP”;再比如,有“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在鼓吹没有工伤保险、老板随时开除员工的“市场效率”。两方沆瀣一气,阻挠着中国的经济转型。

靠低福利、低保障、高环境污染,能维持“中国奇迹”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之前的经济发展已经埋下的这类社会矛盾逐渐显现,成为实现大国崛起的“负资产”。

比如,在深圳特区开发早期,湖南桑植、耒阳等地的农民工在深圳工地做风钻工,当时几乎没有任何劳动保障措施来防止粉尘,而这些工人也得到了让“小清新们心动”的报酬。但这些年,工人们罹患的尘肺病陆续爆发,上访、申诉不断,激化了社会矛盾。

再比如,上个月的“中国汞都”贵州万山的环境危机。在上世纪汞矿鼎盛时期,汞都矿工的工资畸高,“哪怕是有些智障的工人,都能找到漂亮媳妇”;但长期粗放式经营生产和恶劣的劳动环境,导致大量矿工汞中毒,表现症状是常年手脚颤抖、易怒、烦躁,甚至精神错乱;而当地水土也被严重污染,种出的稻米都是黑色的。这种“人权保障不足”、“非环保”的殷鉴在前,难道还要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