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定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装设计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装设计的定义

服装设计的定义范文1

 关键词  现代管理学科  服装企业  设计管理  品牌设计师  产品设计师 

         出于对服装设计能力迅速提升和发展的迫切需要,设计管理早已悄然走进服装企业家的视野,并且已经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设计管理的引入的确为我国的一些服装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进入品牌化经营时代,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和运营检验之后,在我国的服装业界中,对于设计管理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对设计管理在概念内涵、表现形式分析的基础上,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对设计管理应用效果的提升作深入探讨,以便理清思路,使其能够在服装企业的运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服装设计角度

         从完型心理学、神经语言学、设计三个学科的角度综合出发,解析人对设计的认知和形成规律,对设计做出一个新定义。这一新定义有助于设计者从目标和元素去深入理解设计的对象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对风格和设计的剖析及操作机制,有助于让设计脱离对天才和灵感的单纯依赖,通过可复制、可提升的行为模式充分发挥天才和灵感的作用。

         2. 服装设计管理的基本概念

         20 世纪中期,设计管理的已经萌芽,首先受到英、日等发达国家的重视,并为这些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设计与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种文化交融,给设计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目前设计管理已经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渗透到越来越广泛的行业领域中,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日本《设计管理》一书中对设计管理所下的定义是:“设计管理是为图谋设计部门活动效率化而将设计部门的业务进行体系化、组织化、制度化等方面的管理。”

         3. 服装设计管理的组织机构

         从设计工作分配角度来划分,主要有品牌设计师制、产品设计师制2种类型。

         在拥有多个品牌的服装公司中,常常采用设计总监与品牌设计师相结合的设计制度,在品牌设计师下面再按照产品细分设立产品设计师和设计助理,形成分工负责的多层化设计组织结构。在单一品牌的服装公司中,一般采用首席设计师与产品设计师和设计助理相结合的设计制度。

         设计管理对于部门内部工作的职能之一就是协调各个设计岗位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分解并分配设计任务,充分调动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深入开发设计人员的工作潜力,保证部门内部的设计工作顺利进行。值得注意的是,设计管理并不仅仅只是部门负责人或设计总监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这是一项逐层递进式的工作,每一个级别的设计师都对下一级设计师担负着管理的职责,其间的区别只是职权范围和管理内容的大小和多少之分。

         4.服装设计管理的内容

         (1)明确设计的目标。企业的设计部门应根据企业的近期经营目标制定近期的设计目标。除战略性的目标要求外,还包括具体的开发项目和设计的数量、质量目标、营利目标等。

         (2)设计程序管理。由于企业性质和规模、产品性质和类型、所利用技术、目标市场、所需资金和时间要求等因素的不同,设计流程也随之相异,有各种不同的提法,但都或多或少地归纳为若干个阶段。

         (3)企业设计系统的管理。为使企业的设计活动能正常进行设计效率能最大发挥,必须对设计部门系统进行良好的管理。不仅指设计组织的设置管理,还包括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同样,由于企业及其产品自身性质、特点的不同,设计系统的规模、组织、管理模式也存在相应的差别。

         (4)设计质量管理。设计质量管理是使提出的设计方案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在生产阶段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质量。在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需要依靠明确的设计程序并在设计过程的第一阶段进行评价。各阶段的检查与评价不仅起到监督与控制的效果,其间的讨论还能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利于设计质量的保证与提高。

         (5)设计管理设计。

         从商业设计链管理的角度来看,服装设计管理涉及的范畴受服装设计的商品特征影响,同时受市场需求和人文环境、技术环境、竞争环境共同影响,涉及以下五个范畴:a设计技巧,专业素材、及行业技术;b风格与审美规律,及审美环境;c行业盈利特征、产品的盈利驱动力与竞争环境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d企业内部的组织效率与设计的工作特征;

e消费群的生活方式与动机在服装消费上表现出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综合统筹五者之间的联动关系,才能形成完整持续的设计管理模式。

         5.服装设计管理的目的及意义

         (1)服装设计管理的目的,不是把服装设计局限在设计本身来考虑设计问题,而是把设计放在企业的全程盈利连和营运链中,通过服装设计创意规律、新产品盈利规律,发现、研究在企业不同阶段与设计相关的所有问题,继而通过建设和优化企业现有的设计营运体系,解决设计环节需要提升的各种问题,使设计产出达到风格影响力和盈利的同步与匹配发展的目的。

         (2)服装设计管理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四点:

         a服装设计管理在企业中把设计师放在合理的位置上,有效地实现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作和分工,充分调动起各部门的积极性,使之能切实地为企业的效益考虑。

         b服装设计管理在优化企业产品定位、稳定企业设计力量方面体现出优势,有利于产品和品牌风格的延续,把因设计人员不合理流动所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c服装设计管理增加了服装设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可控性,把设计纳入全面企业管理的范畴,有效地实现了设计和管理2门学科的交叉,有利于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

         d服装设计管理在设计这一环节摆脱了服装企业凭借感性经验运作企业的陈旧方式,把设计师的个人才华和科学的理性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产品对市场的把握度。

 

参考文献 

 【1】刘国余.设计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服装设计的定义范文2

[关键词] 分类 美国电影 设计 作用

电影是一种在时空转换与变化中的视听艺术。在电影中,服装主要是通过款式造型体现影片及其中人物的时代背景和民族区域特性;通过服装的色彩表现影片及其中人物的性格、气质、心理变化等人物的内在特性;通过服装面料的外观性能体现人物的地位、身份等社会属性。电影服装艺术源于电影业的兴起,电影作为一种向大众传递文化、艺术与现实的媒介,一百多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对电影服装艺术的研究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就电影而言,它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承载了整部电影的基础,而服装本身就具有艺术性,同时也是人生舞台的道具,在某种程度上能推动电影的发展。影视服饰的发展就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真实写照,服装和演艺活动的完美结合,是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互相渗透和组合,是彼此的延伸和链接,是多学科的重组。它折射出社会历史背景、人文风俗、价值观念和审美力等。

一、概述

服装的种类很多,有实用装、表演装、概念装等,而电影服装是表演装中的一类,必然与影片中人物的年龄、职业、地位、性格等,以及其人物所处的年代、地域、民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往往还和影片的类型、题材有着很大的联系,具有表演装的特性,要根据演员在影片中所处的位置、扮演的角色来设计服装,从而形成了古代的、现代的、现实的、神话般的、本国的、外国的、少数民族的、其他种族的等等极其丰富的服装类型。关于电影服装的定义,目前国内相关文献资料中均有不同,主要有两种:一是《服饰百料辞典》中把电影服装定义为特定电影里的特定演员所穿的特定服装。这种服装是随着电影中大的时代背景、小的特定环境、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产生的。二是《世界服饰词典》中电影服装的定义是使电影中主要人物的衣着符合整部作品的环境气氛,并突出主人公的服装。前者主要是对电影服装做了较为全面而整体的定义,但无中心;而后者则侧重于整体中的主要部分,即主要人物的定义,缺乏整体全面的阐述。应将两者定义结合于一起,在全面整体的基础上有重点、有中心地对电影服装艺术加以总体的论述才是最理想的定义。

电影服装与一般的生活服装一样,有很多品种,也可以依照不同标准,有很多分类方法。可以按影片人物的各种属性分类:按人物性别可分为男装、女装;按人物年龄可分为老年装、中年装、青年装、少年装、儿童装等;按人物职业身份可分为军人装、律师装、法官装等;按人物、角色在影片中的作用可分为主要人物装、次要人物装、群众演员服装、道具装等。还可以按影片叙述的时间来分类:古代电影中有远古、上古、中古服装;近代电影中有17、18、19世纪的服装;现代电影中的服装可以分为20世纪、I战时期、II战时期的服装;当代电影中流行的服装;未来时代尚未产生的服装。还可以按影片类型分为喜剧片服装、动作片服装、歌舞片服装、战争片服装等。

二、服装艺术在美国电影中的应用

美国电影是伴随电影放映机的诞生共同成长的,美国电影史是一部较完整的电影史,其电影服装的发展史也是较为完整的。上世纪从30年代起,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好莱坞则更是群星云集、人才辈出的世界电影文化中心,是制造明星的梦幻工厂,是导演、设计师等艺术家施展才华的地方。而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金像奖更是电影界的盛事,全世界的影迷都为之倾倒。其中的最佳电影服装设计奖更是每一位电影服装设计师梦寐以求的辉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

1.起步阶段

这个时期主要是解决电影的硬件技术,电影中的服装设计有些无足轻重。演员们的衣橱里仅有一些适用于当天拍摄的简单服装,也就是说,演员们要为演出而自备服装。在1915年的《一个国家的诞生》这部影片中,演员莉莲・吉斯的服装,是由其母亲为她设计并且亲自缝制的。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制片人进行了精细的分工,布景、美工、服装、特技、录音等部门常年雇佣各行专家。至此,美国电影才开始确定了电影服装的种类,设置了电影服装设计的专职人员。

2.辉煌时期

电影成为新的产业以后,美国电影中的服装开始有了重要的地位。为了建立明星制,培养观众喜欢的演员,电影制片公司让他们穿上富有魅力的服装。在各公司的制作费用中都开始包括巨额服装费用,设置服装部。制定这种组织机构的先驱者是制片人兼导演撒西尔・内得米尔,早在1920年他就提出电影成功与否是与明星及服装分不开的。

从1930年起,电影成了活动的服饰杂志,引起了世界女性的注意。这时期明星与服装已有了密切的关系,然而,尽管美国电影和好莱坞制作人已逐渐认识到了服装艺术对塑造电影人物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但此时奥斯卡的光环仍未照耀到明星的服装上。

3.第二个辉煌时期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电影经历了困顿和低谷之后,出现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由旧好莱坞走向新好莱坞,迎来了第二个辉煌时期。旧好莱坞的经典模式逐渐由新生代的导演所开创的新好莱坞类型模式所取代,其影片的类型和题材也随之转变。

此时设计师更着重以服装造型来刻画人物内在心理、气质性格等,电影圈中的明星已经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人物,无论她们是在银幕内、还是银幕外,都倍受人们的关注,无论她们在影片中的服装和饰品,还是生活中的穿着或打扮也都成为了人们竞相摹仿的对象,服装艺术在电影中得到充分发展。

三、服装艺术在中国电影中的应用

我国的电影事业近年来在人物服装造型方面已有很大进步,由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获得了多项奥斯卡提名,其中之一就是最佳服装设计提名。此外,随着我国影视业的不断发展,电影中的服装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79届奥斯卡提名揭晓《满城尽带黄金甲》入围服装设计奖,打败了《追梦女郎》、《绝代艳后》及《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等强劲对手,当选“历史类最佳电影”。《黄金甲》被称为华语史上最昂贵最华丽的电影,群众演员都不放过,衣衫的华丽和面料的质感,就足以想象了。

在我国,“瑰秀旗袍红颜俏”形容的是过去旗袍女子的如花妙颜,旗袍是中国女性的经典服饰,在中国电影中应用广泛。电影《花样年华》以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为背景,其中的旗袍就是代表往年情怀的一场旧梦,张曼玉身着20多套玲珑多彩的旗袍,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女人的优雅气质。在幽暗的灯光下,当张曼玉不断变换着旗袍的颜色和款式时,人们仿佛看到一个东方美人的古典气质。开始的那几套较为艳丽的花旗袍,使主题应然而出。旗袍紧紧包裹着女人的曲线,张曼玉那高高瘦瘦的身段,摇曳生姿,但又小心翼翼,就像旗袍衣领下掩藏住的那段白晰的项颈,坚守自己固有的姿态,而又不为人知。人人都记住了在苏丽珍、周幕云之间那一段没有启齿的爱情,那些在邻舍的麻将声中隐去的火焰种子,于是无法忘记在旗袍的衬托下苏丽珍的腰肢所散发的诱惑,忘不了在婉转镜头之下、怀旧场景前,随着精美旗袍的来去而逐渐淡出的花样年华,也断然不会遗忘在旗袍的光焰下绽放的那段令人不舍的爱情。

四、电影中服装艺术作用

电影圈与时装业越来越频繁地交往着。尽管电影服装设计与时装设计有较大区别,但艺术总是息息相通的。基于电影服装设计的挑战性,越来越多的知名服装设计师被吸引加盟到电影制作中来,他们与电影演员一起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着装观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首屈一指的电影服装大师阿玛尼,不仅在服装领域里创建了自己的帝国,而且迄今为止已担任了60多部电影的服装设计师,成为好莱坞银幕上下都辉煌的设计师。明星、时装界、电影圈的交互作用为我们创造着艺术与时尚,也为商家提供了无限商机。

电影服装来源于生活服装,同时也经常渗透影响着生活服装。电影中的角色穿着电影服装,在摄像机面前扮演着人生百态,他们演绎的正是在观看电影的每一位观众生活中发生的事,既然演员扮演的是不同生活中的人和事,那么演员的服装自然也是不同于电影服装,是根据银幕剧作所规定的情景所设计的服装,它是具有剧作因素的生活的服装。典型的人物服装,是受到一定时间、空间等因素制约的。因此,尽管电影中所刻画的大多数人物是身着日常生活服装,但这与现实中的社会人所穿的日常生活装是有一定差异的。电影服装是塑造一个成功角色的主要构成部分,它通过直观化的形象包装来表现一定的电影内容。在电影中,服装是决定一个角色外在的常用手段。因此,电影可以说是观众生活的一面镜子,电影服装也正是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后的生活服装。

参考文献:

[1]潘健华:演艺服装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李达义:好莱坞电影梦工场[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3]刘冬云:影视服装设计探讨[J].上海纺织科技,2004(6)

服装设计的定义范文3

论文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创造力;培养

一、目前对服装设计师创造力认识的误区

(一)“创造力”与消费者无关,重要的是设计师的“才华”和“个性”

中国目前每年举办的各种服装节、服装博览会、服装设计大赛此起彼伏。在接二连三的流行趋势会和T台秀上,似乎具有“创造力”的设计师大有人在,奇特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夸张的饰品、古怪的材料,尽显自己的艺术才华,一副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做派。这些年下来,做秀成名者不少,甚至出现了做秀大师,但其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几乎没有,于是时隔不久,许多品牌、设计师由于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在热闹几年之后便无声无息,甚至无奈地退出了服装界,T台表演的辉煌与市场产品的黯淡同时存在的现象屡见不鲜。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就是由于设计师没能很好地理解创造力的本质,不尊重生活,曲解服装设计的本质。设计师们没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进行艰苦的积累,研究如何真正提高品牌的附加值,真正得到市场的认可。而是本末倒置,轻本质而重形式,轻为市场和消费者创造价值而重个人功利。这种对创造力的浅薄认识,不尊重市场规律的后果,必然是被市场所抛弃。

诚然,为创建和推广品牌,宣传企业理念、展示设计师的创造力而进行T台表演是必要的,甚至T台表演可以更夸张、更艺术化,但这种创造力,其传达的理念和定位必须与其市场产品设计思想和市场定位相一致,否则这种创造力的表现是无助于产品的市场推广,无助于品牌的树立,甚至有害。因为服装首先是具有设计意味的商品,而不是完全摆脱实用功能的束缚来追求精神人格自由的艺术品。只能做秀,没有市场份额的创造力,不是真正的创造力。

(二)会模仿和抄袭,就是“创造力”

当以哗众取宠之态冠以个性创造之名的“创造力”遭到市场否定后,似乎又有另一种论调:现在资讯如此发达,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品牌的最新流行趋势,马上就能掌握到,何须标新立异,什么服装好卖就跟着设计什么服装,只管模仿和抄袭就是,只要能赚到钱,就是最好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目前市场上服装品牌目不暇接,但风格、设计都似曾相识,大同小异,缺乏个性,毫无新意。市场一流行什么,就一哄而上,定位摇摆混乱,品牌个性更是荡然无存。正是由于对创造力的另一种歪曲理解,从而在设计中容易表现出盲从和幼稚,表现出囫囵吞枣、生搬硬套和引进以后的不吸收、不消化。视巴黎、米兰等地为服装业的圣地,奉行彻底的拿来主义,甚至全盘照搬照抄,缺乏对国内外服装市场的宏观把控和全盘考虑,丧失了对自身品牌如何走出特色的深度思考和研究。这不仅造成市场竞争的无序混乱,而且很难在竞争中形成强势品牌。

二、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真正内涵

(一)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根基是消费者的核心价值诉求。创造的确切定义众说纷纭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创造的定义侧重点有所差异,但是基本涵义是一致的。我们可以确认,站在服装设计的角度来研究和探讨服装设计师的创造力,创造力应该包括设计的独特性、新颖性和设计对社会创造的整体价值和利益这两部分。其中对社会创造的整体价值和利益更为重要,其直接的体现就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被消费者认同和接受,价值的判断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也就是说,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根基和源泉是消费者,是源于消费者的核心价值诉求。

目前,中国高职服装设计教育中有一部分人对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一些学校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设计的新颖性、独特性,认为这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重要的,误把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创造力理解为设计师个人的自我表达和发挥,我行我素,不知道为谁而创造,自然更关注的是设计师自我个性的张扬,那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其设计的服装显然难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因此也不可能被消费者接受,为社会创造整体价值和利益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创造力。一些学校在教学中又走入另一极端,片面理解设计与市场相结合的关系,反对学生适当的个性表达,而鼓励学生“勇敢”地、肆意地、不解其意、不分青红皂白地对一些世界著名品牌的设计抄袭模仿,使得对国外设计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模仿、借鉴只能停留在形式上和表面上的。

世界著名品牌设计的新颖性和独特性之所以被接受,恰恰是因为这些新颖性和独特性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更主要的抓住了消费者内在核心价值诉求。是在认真研究消费者需求、研究市场的基础上的完美表现。

服装设计的定义范文4

 

关键词:现代绘画;艺术形式;服装设计

19世纪末是整个西方历史上最大胆、最富冒险精神的时代。现代绘画在这个时期初露端倪.绘画史上出现了一个空前的裂变繁衍的阶段,这种裂变对艺术史所造成的分割,大于文艺复兴以来上所有风格的变迁;各种艺术思潮在这个时期萌芽、蔓延,未来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以及与艺术传统彻底决裂的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交相辉映,绘画到达了一个空前的激荡人心的高度。同时,现代服装开始从服装的普通含义中脱蛹,在法国巴黎——当时世界艺术家的活动中心.开始出现了高级时装店,标志着服装进人了一个新的纪元,这无疑是与当时的现代艺术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的。20世纪初,在英美出现的POP艺术等更为新潮的艺术现象,在这些艺术思想和表象里已经宣告20世纪现代美术不同方向的特征成熟起来.与此同时,现代时装的概念也被C·F·沃斯的设计轰动初步定义。

绘画与时装虽不是一回事,但两者之间的联系已经历了很长的时间,而现在则愈发地深人和复杂,现代绘画的一颦一笑都影响着服装设计师的灵感动机。艺术家们将自己全新的艺术观念通过全新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推向社会,这些来源于现代绘画的艺术观念溶人欧美国家的各个社会阶层,并在社会道德方面、生活方式乃至言行举止都有着深刻的烙痕.服装在此方面更是有着明显的追随、呼应。

服装是人们生活状态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状态,作为人们生存的一个基本前提之一.它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因而服装本身是一门造型艺术.是区别于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类别的一门新的艺术。同时,它与这些艺术类别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包括其他艺术的各种特征甚至美学原理.如比例、节奏、平衡、对比等.因而服装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

每年在巴黎时装节会上的新艺术服装样式.就是从立体派、黑人雕刻、古埃及美术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其特征是多采用直线的、几何纹样的形式,新艺术样式本是来源于巴黎的装饰美术博览会.脱离新美术的趣味和装饰过多的倾向而产生的。它把艺术和产业融合在一起,深受大众的青睐,它给服装带来的影响.使女性们脱掉紧身胸衣,开始穿着机能实用的筒状服装;追求由于身体活动而展开现服装魅力;强调衣服的动感.这无疑是现代画艺术对服装所带来的一种积极的影响。但是.绘画毕竟是以画面表现为目的,而服装则是通过服装表现人.过份注意绘画的表现方式.往往会赞成喧宾夺主,追求形式的新奇也应有节制、分寸,如超出限度,就有可能流于怪诞,如崩克(Punk)服装.着装的颜色令人毛骨悚然,有给人以不快之感的攻击性。

抽象广义绘画一度是现代绘画的主流,它的色彩及构图、造型都给服装以巨大的影响.毕加索、马蒂斯、布拉克、蒙德里安等现代绘画大师还曾亲自参予过戏剧服装设计。他们的绘画作品也给时装设计师们以启迪,曾是他们设计时装的灵感源泉.如法国Y·S罗朗设计的蒙德里安式套装。另外,POP艺术也给罗朗以创作的灵感而发表了著名的一系列POP艺术之唇、之躯等裙装。

现代绘画的创作精神、技法、原则更是对服装有着巨大的影响与指导。这些技法在时装设计中屡用不鲜。最典型的莫如超现实主义对服装的影响了超现实主义(Surrealisn)的哲学定义是纯精神的、不受正规意识支配的行动。另一种解释是指摆脱理性的控制和审美及道德上的偏见,结合象征主义、浪漫主义思想。用夸张和反常的语言形式来追求神奇的艺术效果它在服装领域里的影响相当广泛,如曾经出现了西欧的E·夏帕瑞丽(Schiaparelli)及其影响下的K·拉加菲尔德,Y·S·罗朗等设计大师,他们都曾熟练地运用超现实主义的精神和技法设计作品倒置设计——将人们固有的视觉习惯或使用、欣赏习惯打翻,倒置而进行设计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观念在服装设计中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例如E·夏帕瑞丽受画家东根·达利等人的启迪,于l973年设计的一套上衣,前后反转的款式及倒置于头顶的高跟鞋帽子等。设计效果十分出人意料,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正是这种非理性精神的选择。使服装设计中渗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使之面目一新。

E·夏帕瑞丽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与超现实主义画家的交往。使他对超现实主义绘画有着深刻的理解。因而能设计出一系列优秀的时装作品。对服装设计师来说,研究绘画是为能设计出独特而美观的款式。意大利的R.吉利注意文艺复兴的艺术。更注重R·劳森柏等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留恋于泰菲(Tate)现代绘画画廊.搜集艺术灵感。绘画艺术的素养是时装设计的根本素质。许多时装设计师本人就曾从事绘画艺术或别的造型艺术的。如P·拉邦奴、D·基旺什等.他们设计的时装较现代绘画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同样对人们的审美情趣起引导作用在此时,人们对服装的精神性表现出更大的兴趣.更注重服装的审美的艺术性和象征性了。

服装设计的定义范文5

服装设计是构成现代设计行业的重要内容,是一种结合了科学艺术和服装,并涉及市场营销、美学、消费心理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设计,通过这种方式设计出兼具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服装。服装设计的过程需要统筹考虑多方面因素,不仅要考虑到服装的结构、材料、工艺、美感、独特性等主要设计要素,还需要体现其理性和感性有机融合的特点[1]。因此,设计者在遵循严谨科学的规则和方式进行工艺设计的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设计思维、想象力、创造力等,从而更好地展现所设计服装的美感和独特性,也可以融入设计着自己的某些情感,来使服装更具个性。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服装设计还需要结合市场经济因素和消费者的品位特点和消费倾向,巧妙地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和地域文化。最后,服装设计还需遵从平衡、统一、比例、加重、韵律五大原则。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逐步的提高,我国也日益成为服装制造和销售大国。现代消费者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审美能力和品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服装方面也更加注重服装的款式、风格、颜色等设计因素,服装更多的成为了人们一种独特个性的体现。为适应这种形势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服装设计专业,开展专业的服装设计教学,用来培育更多的服装设计人才,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然而,由于我国服装设计教学的基础过于薄弱,还存在很多的设计规范以及方法欠妥等问题[2]。服装设计教学水平的低下,导致很多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到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设计技能,从而导致就业困难,不得不转行到其他行业工作,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服装设计行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我国服装设计教学的缺陷

目前很多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在教学管理制度都存在很多的不足,学校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授课标准上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和监督。此外,教师的绩效考核机制也不尽合理,对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方式的规定都较为模糊,教学设备也较为欠缺,这些都使得教师资源参差不齐,教学质量达不到标准。设计理念是服装设计的灵魂所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设计教学中设计理念都较为陈旧,缺乏时代感和内涵,只是单一的追求服装设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这是极为错误的方法,因此,现代的服装设计要更加注重设计的价值和文化内涵。设计教学形式的过于单一极大地削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专业知识的程度,很多高校的教学模式都是按部就班,没有创意和吸引力,也没有结合实践去具体的分析服装设计生产工艺,使学生很难全面掌握基本技能。现代高效对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过度注重服装经济价值而忽略了其更应该具备的独特性和艺术价值性,这种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设计理念受到束缚,也会被世界的时尚潮流所抛弃,设计的服装早晚会被遗忘和淘汰。学校在进行服装设计专业方面教学时,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和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不能对自身的未来就业有一个清晰而具体的定位。另外,学生没有对学生未来就业方面进行定向的培养和指导,使得很多毕业生缺乏良好的跟随社会需求设计服装的能力,实践性和社会经验都过于欠缺。

三、就业导向下合理的服装设计教学改革方案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不断融合,现代的服装设计需要更多地注重体现艺术感和品位,这也要求设计者具备良好的文化涵养和独特的艺术视角。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应该引进先进的、创新的现代化专业设计理念,使学生对社会发展趋势和艺术价值标准有一个更加全面、准确的认识,从而设计出更具时代感个满足时尚潮流的服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创新,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启发性的教学思想对学生服装设计的认知和创造进行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理论内容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实战演练,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服装设计的影视资料,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实现与当代时装发展潮流的有机结合,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地加入自己对服装设计的独特见解,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立体、理性地认识现代社会的潮流发展趋势。对学生的就业方向也要做出一些明确的指导、定性,适当针对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指导,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服装设计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学校可以通过让一些比较有名的服装设计工作者到校和学生进行实践经验的传授和交流,安排学生到一些可靠的服装企业实习,让学生能够得到切实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学校要对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全方面、较为细致、确切的规划,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就业技能培训和面试能力培养工作,使学生的就业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方向,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就业。

四、结语

服装设计的定义范文6

1.1推进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群构建

“课程群”的定义主要是在所有课程体系中将具备类似性质的课程归结为一个小集体,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小集体课程群的教学和实施进行优化处理,能够较好地推进体系化建设。首先要将能够对职业技能培养产生重要影响的课程列为主要的教学课程,这类课程主要将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和企业的具体需求直接挂钩,将学生定位为“结构设计+服装设计、生产管理+样板设计”的综合型技术人才,例如可以将“服装工业化设计、样板实习、结构设计和专题设计”列为课程群中的主干课程。此外还需要重新对专业课程的门类实行划分,由于划分的边界是以生产项目中的不同工作任务属性来区别,因此在某些能够综合成一门课程的学科分类,诸如《色彩》、《素描》等课程就可以合并成《服装美术基础》这门综合课程。而对专业课程及其内容实施动态的设置,则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例如针织品以其独特的肌理特性和高舒适性能备受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因此若能够及时地对专业课程内容实施动态设置,将针织服装设计、工艺结构制作等内容分离出来形成专题课程,加入针织服装生产管理和贸易等多方面的素材,则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此外,在某些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服装材料学》中,可以在内容上实施创新突破,由学生先行接触不同的面料,了解其组织结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面料的二次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理论的升华。

1.2对服装设计专业课程项目多途径的开拓

整个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体系从主干课程到支干课程,再到形成课程群,最后成为一个统一的课程体系,这需要加入丰富多样的实训项目内容,才能让服装设计这一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富有更高的意义和价值。在课程的开拓过程中,较为直接的方式是实现校企项目的合作。这不但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环境和质量,同时还可以使学校成长为企业专门研发产品和定向获取人才的集中营。一般校企的合作是由企业专门的设计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承担任务,实事求是地按照企业具体生产要求来制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相关方案,在这期间需要企业提供业界的时尚流行资讯和服装的面辅料等硬件,全面支持学生在设计样衣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资源。校企双方的合作能够较大程度地实现校企的利益双赢,不仅学校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品牌服装整个具体的操作流程,包括策划、设计再到成衣设计,使得学习任务的完成具备全面性,对其技能的训练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学校教师可以在参考企业科研开发项目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在学校日常授课过程中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实践和理论的脱离。而在企业层面,则可以将学生最新的创意设计构思及时运用到最新一期的产品实际加工设计中,也可以按照企业内部人才的需要对学生中的表现突出者实施培训,形成储备人才的最佳渠道。除了校企合作项目之外,还有综合实训的项目内容可供选择。主要是通过教师在备课中加入企业那些已然完成的生产项目内容,通过相关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置来将工作任务典型化,将各种不同的实训要求隐藏到不同的学习任务中,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体会实训核心的设计内容。此外,安排学生通过小组集体合作分工的形式来完成任务,在分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并积累实践经验,以便将来更好地融入到真实的生产项目中。还可以多创造一些社会考察机会,比如让学生多参加服装纺织品贸易展览会、品牌服装的会或是其他院校的服装设计毕业展等,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设计视野,加强其对服装设计的理解,并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再者,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类形式的服装设计大赛,以“产、学、赛”的方式,将封闭式的被动设计转变为开放式的主动设计活动,也有益于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师生感情。除了以上几种途径之外,还可以采取社会志愿服务项目的形式来获得企业甚至社会的设计技术认可。社会志愿服务项目可以作为普通课程的教学延伸课程来设置,一方面能够及时把握和了解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大众;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发挥自身潜能的基础上深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1.3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材的研发

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材的研发,要以能够更好地构建整个课程体系并提供良好的发展方向为基础。在具体编写中,必须立足于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进行人性化设计,在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注意将企业生产和消费者需求作为服装设计各项工作任务的核心内容,建议将教材的版面设计为三栏的形式,左栏是项目实施过程,右栏是有关的知识点,而底栏主要是教师相关备注及学生课堂笔记,形成三者同步呈现,一步到位。

2我国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整合建议

2.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

要求在专业课程的理论体系中加入更多的实践因素,譬如在有关设计元素理论“点线面体”的讲授中,可以利用人体模型台进行示范,通过对其观摩和分析,引导学生不再简单地从二维角度出发去看待设计,而是对人体的三维结构有更深入的认识,这样能够强化学生的造型设计思维与空间变换意识。

2.2产品设计与主题设计的整合

产品设计能够让学生围绕主题而创作的图纸作品成为消费者所钟爱的服装产品,如果能够将产品设计课程和主题设计课程充分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完整地从学校到市场实现一条龙服装设计流程。在绘画设计效果图的基础上,经过打板、制作等一系列的加工过程方能成为服装设计作品,这样也将本来各自独立的课程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在互动体系。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