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贸易的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贸易的缺点范文1
弊端;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国际经济 贸易成本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电子商务作为时代的新生产物,必然也同样具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它为现代商业带来很多便利,解决了很多过去不能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不安全因素,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然而,虽然它有很多的缺点,但是它却是时展的标志,也是发展中的必然产物,只要很好的利用它,并及时改善它的弊端,让它更趋于完善,那么,它就会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一、电子商务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优势
(一)电子商务可以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
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作业,减少了传真、电话、邮件的使用,直接降低了沟通联系间的费用;电子商务不再利用单据进行商务信息处理,降低了劳务费用的同时,也节省了时间。
(二)电子商务提高了国际贸易的工作效率
在国际贸易中比较困难的是时间和距离的差距,而电子商务则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最短的时间做最有效率的工作,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以及畅通的共享功能,有效高速的完成工作任务。
(三)电子商务突破了实体店的时间限制
由于店铺需要给工作人员休息时间,不肯能做到24小时工作状态,而一些重要而且焦急的工作就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影响工作的效率和进度。但是电子商务可以避免这一难题,通过网上银行等办理各种业务都没有时间的约束,是十分方便的。
(四)电子商务具有透明化交易的特点
传统国际贸易中,需要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协调,很多工作都是在不透明的状态下发展进行的,让买卖双方很难达到公平、透明的合作状态。但是,电子商务则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一切工作环节都是在互联网上公开透明的洽谈、确认,让交易变得更加透明、公平。
二、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发展中的问题
(一)没有健全的安全机制保证
由于网络的发展是依靠计算机的发展而兴起的,而计算机高手对于计算机的控制和操作也是超乎我们的想象的,电脑黑客的侵袭严重威胁了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银行网之间相对比较封闭,没有安全保障的绝对性,可能出现电子商务欺诈、电子商务信息被盗等等这类安全问题。
(二)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制约
由于电子商务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科技,大多数国家还都在不断地摸索和发展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还都不健全。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制定相应的电子商务法律,但是我国还没有相关的规定,导致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一些商务诈骗等现象。
(三)电子商务人才短缺
人才是竞争的根本,没有人才,也就没有一个好的竞争结果。电子商务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没有高科技的应用人才,电子商务也就是个摆设而已。目前,国际上都很重视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我国虽然也在很多大学开始开设这门课程,但是目前这样的既懂得电子应用,又懂得商务经济的人才还是比较少的。
(四)电子商务发展平台薄弱
电子商务发展的平台,如网络和通信设备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都比较薄弱,这是影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弊端。目前,尤其是我国网费大大高于国外其他国家,不利于网路应用的普及。
三、促进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发展中的对策
(一)创造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目前,国际上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还处于不稳定阶段,不适合电子商务的更好地发展。应该由各国政府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一个积极良好的发展状态,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法制法规建设,利用科学的筹划和资源的利用,进行快速建设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的安全建设
针对强大的黑客袭击,电子商务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问题。应该通过国际上的共同力量,严格控制黑客的袭击。积极的研发各种预防和治理软件,让黑客的袭击可能性降低,避免电子商务信息的被盗,避免电子商务欺诈现象的发生。通过严格的法律制裁,将影响电子商务安全发展的问题有效解决。
(三)积极培养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才
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人才,要在各个大学中开设相应的课程,并进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介绍。让学生们认识到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和对人才的高素质要求。通过对人才的综合性培养,解决人才短缺的困境。从而保证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更加高速、快捷。
四、总结
如今,科学技术每天都在更新、进步,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和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于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优点和缺点,都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并找到弥补其缺点的相应对策,让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我国在电子商务发展上,还处于发展阶段,更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和对策,促进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魁,王媛,张广森.浅析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商贸.2011(24).
国际贸易的缺点范文2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型;国际贸易;实验室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室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资源和保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应该与普通高校、高职高专等不同办学层次有显著的区别。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在实验室建设上依旧是穿新鞋走老路,建设思路因循守旧,依然固化于学科性、学术型教育的窠臼,导致相关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特色,往往是重形式、走过场,多数实验室形式单一、功能匮乏,不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此,笔者将自身多年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和外贸实战经验相结合,意图通过对当前主流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思路。
一、当前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1985年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历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也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总的来说从建设思路、软硬件设备的创新发展上来看,依旧落后于国内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技能方面的需要。
1.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几种建设模式
(1)手工操作型。利用纸质外贸单据的缮制为媒介,简单模拟进出口业务流程的实验室,属于国内高校早期建立的国际贸易实验室,其优点是投入较少,现场感强。缺点是设备较为简陋,功能单一,以制单操作为主,实训范围狭窄,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较高。
(2)电脑制单型。是上述手工操作型实验室的升级版,主要是将外贸常见单据制成电子表格,供学生在电脑上练习填制。其优点是,外贸单证虚拟化,操作方便。缺点是训练依旧集中在外贸制单环节,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和熟悉进出口业务的全部流程和相关技能。
(3)电脑+单机外贸软件型。即电脑加单机版的外贸软件,优点是通过单机版外贸实训软件可以模拟进出口的大部分流程,其缺点是,学生只能单机操作,相互之间没有互动和竞争,软件仅仅停留在模拟演示外贸流程的层面上,数据库内资源匮乏,缺少针对外贸函电磋商、进出口成本核算、外贸制单、国际结算操作、报关报检、外汇核销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训练模块,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采用这种实验室模式。
(4)互联网演练型。将上述实验室放入局域网环境中,并且引进了网络版外贸模拟实训软件,实验室功能得以进一步扩展,实验环境具备了一定的仿真性,主流软件的数据库资料较为丰富,可以进行进出口主要模块的技能训练。目前这一类型的国际贸易实验室成为许多财力雄厚高校国际贸易实验室的主流模式。
2.现有建设模式的不足
综上所述,现有国际贸易实验室主要为“电脑+单机外贸软件型”和“互联网演练型”,这两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如下:
(1)建设思维僵化,实验室模式单一。当前,可重复、低成本的“电脑加软件”成为国际贸易实验室的主流模式,但无论仿真程度有多高,依旧难以避免“照着葫芦画成瓢”的尴尬局面,直接为生产经营第一线进行服务的服务型、创业型、全真型实验没有被列入实验室功能之内。
(2)建设规格偏低,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脱节。例如目前的外贸模拟实训软件侧重于对外贸制单、租船订舱、报关报检等环节相对机械化的模块训练,而对寻找客户、开拓国际市场、外贸谈判、成本核算等重要的综合技能环节重视不够,导致人才培养规格与高职高专层次重合。
(3)软件实训功能局限性大,与现实业务操作仍有较大的差距。首先是软件自身数据库内资料缺乏真实性,另外,功能模块不全,一些模块的功能较弱,例如外贸单证制作和某些环节的操作顺序随机性较强,在现实的操作环境中可能几种方式都是正确的,而软件形式却较为死板,非此即彼,无法逐一实现对学生实训结果的兼容性判断。
(4)软件自身的仿真模拟效果与实际操作存在较大距离,教师端控制和演示功能不强,学生得不到及时的操作指导,容易导致学生对现实的外贸操作环境认识出现偏差,难以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
二、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原则
1.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确立实验室建设规格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单位应高于高职高专和中专层次,目前企业对这个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是,不仅要掌握国际贸易通常的程式化操作技能,更要求他们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准确的成本核算等综合业务能力,而这部分能力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2.遵循区域经济对外贸人才的岗位技能要求设计实验室功能
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功能设计,只有合理确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业务能力标准,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相应的实验室功能模块。通过我们对用人单位的实践调查,结合笔者多年的外贸实战经验,可以大致将外贸岗位做一个简单的划分归类。
(1)外销员。是企业产品进出口的项目负责人,要求具备较为全面的外贸技能和综合业务素质,应具备寻找客户、开拓国际市场、外贸谈判、成本核算、对外签约等综合业务能力。
(2)单证员。负责从外贸谈判签约到报关、报检、出运和结汇各环节的文件起草和缮制。须具备起码的商务英语信函书写能力和各类外贸文件、单据的审核和缮制能力。
(3)报关员。负责办理公司产品的进出口清关手续。应具备各类报关单据的填制能力、熟悉海关政策法规和报关流程,掌握报关软件的使用。
(4)报检员、货代员、跟单员、结算员等。根据公司规模不同,前述岗位可能单独设立,也可能合而为一,应熟悉相关环节的法律法规和操作程序,掌握外贸制单技能。
(5)其他相关岗位。外贸翻译、银行国际业务职员等,也应具备相关的进出口流程知识,懂得相关国际惯例和国际结算流程。
从上可知,外销员在外贸业务中是产品进出口的项目经理,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应该是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而高职高专层次的相关人才培养定位应低于应用型本科层次,主要针对除外销员之外其他的岗位进行培养。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实验室的建设应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培养层次设置实验模块。
3.以多样化实验室模式满足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日新月异的技能和素质需求
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实验室应打破现有主流建设思维,实现产学结合、校内外结合、仿真与实战相结合、模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立体化新模式。现有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均为软件虚拟操作,缺乏实物模拟,更缺少与社会对接的服务型、实战型功能。对于国际贸易行业而言,更加重要的是实战经验,企业欢迎的是经过实际业务锻炼的国贸人才,高校国贸实验室的建设应考虑如何构建学生这一方面竞争力的问题。
据我们调查,目前有90%以上的中小企业有产品外销意图,其中绝大部分缺乏具有真才实干的外贸专业人才,不知道如何拓展国际市场,他们不欢迎从未接触过外贸实战的大学毕业生,急需的是有真正国际市场拓展和外贸操作综合技能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的专业实验室建设者和经营实验室设备的公司应能够及时捕捉到市场需求的最新动向,适时调整国际贸易实验室建设的整体方案,为企业服务的创业型、实战型实训内容应该在国际贸易实验室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构建
目前,面临着高校扩招,国内经济持续低迷,毕业生就业难的多重压力,很多高校尝试在实践教学方面走出一条实用高效的新路子,例如建立自己的创业园和创业基地,鼓励教师、学生校内创业等等。我们认为,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搞好校内实验室创新,是当前应用型高等院校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可行之路。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既要考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层次与实验室功能设计的关系,又要注意将模拟实训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笔者将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功能界定为:软件训练与实物操作结合,仿真模拟与创业实战相互补充的立体化模式(见表1)。除了校内实训外,创新型国际贸易实验室还应能满足外贸企业在产品宣传、国际市场拓展策划、寻找客户和初期谈判方面的咨询和操作功能。
1.实验室硬件及环境要求
(1)空间布局
按照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构建思路,兼顾各大院校的现实条件,笔者建议将实验室分为两大功能区,即微机模拟实训区和实战操作区。
①微机模拟区。主要通过计算机和主流的外贸软件进行局域网、互联网范围内的模拟操作训练,面积要求应视具体实训人数而定。
②实战操作区。全真的外贸公司办公环境,设置办公区、会议洽谈区两个小分区,一是承接企业委托,进行真实的单证缮制、海外客户查询及洽谈等综合社会服务,二是进行外贸主要环节的实物单据观摩和模拟操作,面积要求应视具体实训人数而定。至于船公司、海关、商检局、外管局等辅助部门的分区,由于校内实验室的局限性,勉强设置的实物空间既不具有真实感,也起不到应有效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建议此部分功能在微机模拟试验区完成。
(2)硬件要求
①微机模拟区:主流电脑,设置局域网,并接入互联网,满足学生局域网内模拟操作和在互联网环境下拓展国际业务的需求。
②实战操作区:配备公司运营必须的办公家具、计算机、电话和传真机等设备。
2.软环境要求
实验室是硬件、软件和实验内容的统一体,在具备了软硬件条件之后,实验项目的开发,外贸软件的配备,实验内容相关资料的准备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室功能的充分发挥。
(1)外贸实训软件平台的搭建
首先是外贸实训软件,必须具有模拟外贸谈判、签约、备货发运、制单结汇、合同纠纷处理等外贸全流程的功能,必须具有丰富的产品数据库,涵盖主流的结算方式,同时具有较强的单据检查功能,方便的教师端演示与控制功能等。其次,加强重点环节的实训功能,如租船订舱操作、报关报检操作、银行国际结算操作等环节的扩展功能。再次,为有效开展针对企业的实战型实训,外贸实训软件平台还应考虑到开发有利于帮助企业推广产品信息,扩大企业知名度的实用软件工具,使得大学的实验真正做到产学结合,让学生获得宝贵的真实业务操作经验。
(2)各类外贸实训项目的研发
为实现国贸实验室的创新,实训项目的研发是个重要环节,除了传统的模拟实训项目之外,实践教学团队应当有能力走出去,将企业所需的单据制作、产品推广、寻找国外买家、初期的书面贸易磋商等工作承揽到创新型国际贸易实验室中,按照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理念转化为一系列实验项目。那些为企业进行服务的真实项目,将为大学商科类实验室注入新的活力,学生通过这些项目获得的综合能力才是今后进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汝根.进出口贸易模拟实验室建设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2
[2]李洪.地方院校实践能力导向的国贸实验体系建设[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6
[3]王光华.关于国际贸易专业仿真场景型实验室建设的构想[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5
[4]曾臻.国际贸易实训实验室建设及教学探索―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
Research on innovative laborat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pplied university
Han Jun, Feng Xiaoling
Business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31, China
国际贸易的缺点范文3
一、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比较
在国际贸易结算领域,主要结算方式有汇款、托收、信用证、国际保理和银行保函,下面对这几种结算方式的缺点进行分析。
1 汇款
汇款就是汇款人委托银行通过某种汇兑工具将款项汇给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有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方式,这三种汇款方式银行都不承担付款责任,结算的实现仅凭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商业信誉。
2 托收
托收结算方式,由于没有信用证作为付款保证,通常又称为无证托收,属于商业信用范畴。根据是否附有货运单证据,又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两种。前者用于收取出口货款的尾数、样品费、佣金及其他从属费用等,后者主要用于收取国际贸易中的货款。
采用托收结算方式的主要风险是托收结算方式和汇款结算方式一样,凭借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个人信誉和商业信誉,银行不承担付款责任。
在跟单托收的两种方式付款衣单和承兑交单中,承单结算方式较之付款交单方式,对出口商来讲承担更大的风险。在付款交单条件下,当货款遭到拒付时,至少货权还在出口商手中,出口商还可以将货物交进口地的人代为保管,待机出售或另寻买主,不致遭到全部损失。而在承兑交单的条件下,出口商虽根据《票据法》向进口商追款,这时进口商很可能早已倒闭,或逃之夭夭。再加上繁琐的法律程序、漫长的法庭调查取证过程以及昂贵的诉讼费用,使出口商追款更加困难,即使胜诉追回全部或部分货款,往往也得不偿失。进口商也深知此情,所以拒付情况时有发生。在国际贸易中,采用托收结算方式进行结算,出口商不按合同发货,进口商不按约定付款等违约事件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为了防范风险,对金额较大的贷款,不宜托收结算。应采用由银行或保险公司介入的有保证其他国际结算方式。
3 信用证
信用证结算方式,是指出口商按照开证银行寄来的信用证有关规定,开立以信用证为指定付款人(开证行或进口商)的付款的汇票。由开证银行承担付款责任,议付银行解付货款的结算方式。
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主要特点有:第一,信用证是开证行有条件付款的承诺,开证行负第一性的付款责任;第二,信用证是一项独立文件,以贸易合同为基础,但不依附于贸易合同,不宜受合同的制约,第三,信用证业务是一种单据的买卖,以单据为准,银行只凭正确的单据付款,议付行凭单议付。
信用证结算的优点是出口商收款风险较小,进出口融资比较方便。缺点是贸易风险依然存在(进口商的提货风险,出口商的收款风险),进口商资金占用时间长、结算速度慢、费用高,程序较为繁琐。
4 国际保理
国际保理(factoring)是近20年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贸易结算方式。它是一种集信息咨询、信用担保、贸易融资及账务管理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是对传统的汇款、托收、信用证等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补充。换言之,保理业务是在以赊销为支付方式的贸易中,由保理商向出口商提供的一种集融资、结算、财务管理的信用担保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贸易支付方式。
国际保理业务的主要优点:第一,有利于扩大销售。保理业务是为赊销而设计的一种综合性业务,所以出口商可以通过提供最有吸引力的结算方式来增加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第二,可为出口商提供综合,是一种集融资、结算、财务管理、信用担保于一体的结算方式,第三,有利于出口商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管理成本;第四,降低出口商的结算风险;第五,手续相对简便。
与出口信用保险相比较的优势是,一般说来,保险服务要比保理服务费用高得多。另外,在出口商信用保险下进口商信用风险一般由保险公司和出口商共同分担,在出现坏账时,保险公司一般只赔偿70%~90%,而且索赔手续繁琐、耗时。保理公司则承担全部信用风险。
国际保理的主要缺点有:第一,保理商只承担信用额度内的风险,对超过的部分不预担保;第二,因货物质量、数量、交货期限不符等违约引起的拒付、少付不予担保;第三,费用高,对业务量有一定要求,使一些小企业无法享受这项服务,第四,出口商必须向保理商出售全部、合格的应收账款,而且没有选择的余地。
5 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可分为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期出口信用保险和与出口相关的履约保证保险。农产品出口时应选择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短期险承保放账期在180天以内的收款风险,主要用于以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赊账(O/A)等商业信用为付款条件的出口。短期险是以出口买方信用限额口为责任上限,由经办机构承担企业收回责任。出口买方信用限额口时经办机构根据付款方式对进口方进行资信调查,对出口企业向某一进口方就某一付款方式将承担的最高保险责任余额。经批准后的出口买方信用可以循环利用,即:不发生保险赔偿责任,出口企业可以在收到买方付款后,继续原定付款方式和约定限额项向进口方发货。为此,企业如需办理短期信用保险,应在对外签订合同前,向经办机构投保短期险,并将进口方和开证行的英文名称、地址、负责人、联系电话及传真,以及以获知的进口方资信情况提供给经办机构,并办理出口信用限额口申请手续。待出口买方信用限额批准以后,企业可在限额内组织发货。
二、农产品国际贸易结算风险规避策略
国际贸易的缺点范文4
[关键词] 全球供应链 国际贸易 资源配置
一、引言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主体主要是以国家为边界,国际贸易分工和利润分配都是以国家为基础。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在20世纪中期才逐渐引起国际贸易理论学者的注意。杨小凯,张永生(2001) 指出,专业化经济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所带来的交易费用的增加,消费者、生产者和交易费用冲突的结果是最优分工水平。全球供应链的形成使消费者和生产者一体化,是专业化分工和交易费用博弈的结果。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以及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全球供应链网络平台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将运用国际贸易的供应链模型,来研究全球供应链形成前后的国际贸易资源配置变化,以找出全球供应链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全球供应链形成之前的国际贸易资源配置
全球供应链形成之前的国际贸易流程主要是线性的(图一)。从中国的基本贸易流程来看,首先外企买家进行设计研发、决定采购、发出订单,进出口公司或外贸公司接到订单后,向制造商提供外企买家的设计和要求等,然后制造商向供应商采购必要的原材料和零件。订单产品完成后,进出口公司或外贸公司办理外贸手续联系国际国内物流,发货给外企买家,外企买家在发货给分销商,分销商发货给零售商。一些大规模生产的制造商和原材料供应商本身就有进出口权,但是在本身直接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同时,他们也通过外贸公司和进出口公司与国外商家联系。
此时,国际贸易系统的特点就是每一个环节都只同上家和下家有联系,其盈利和风险均值涉及到自身。其缺点在于: 第一,对于市场来讲,时间太长。由于国际贸易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信息传播和物流的时间格外的长,当产品最终到达消费者时,距离设计完成和做出采购决策时已经至少有三个月的时间,距离设计构思的时间则多达半年。第二,供应环节的费用和损耗极大。产品从供应链乙方向另一方的运输,中间的存储,各方面之间的信息交流等,占消费者支付价格的很大一部分。第三,由于国际贸易涉及各方之间仅对直接的上下家负责,各方忽视了自己暂时涉及不到的问题,如原材料供应方的过度开采、制造企业的环境污染、进出口方增加的利润和对制造商的剥削、几年后的产品质量、品牌忠诚度等等。第四,国际贸易各方独自面临来自自己同行的竞争,供应链上的企业不关心其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成本和生产效率,如果对方不能在竞争中提供最优产品,则直接被其他厂商替换。
整个国际贸易流程中的资源配置是分散的。虽然企业能过通过规模效益、劳动力成本、专业化来降低成本,实现高于国内生产的利润,但是,其利润并非来源于资源的最佳配置。首先,供应链上各方之间的信息、物流、仓储环节所产生的费用很大。国际贸易中在发展中和落后国家中供应环节的费用还要更大。其次,由于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彼此之间不是合作互惠的关系,而是压榨的关系。因此,生产效率高的企业没有帮助相关企业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资源配置在落后国家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浪费。如中国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仅为1.62次/年,而美国、德国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为8次/年,日本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为7次/年以上。发达国家库存商品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仅为1%,而中国这一比值高达37% 。
三、全球供应链形成之后的国际贸易资源配置
全球供应链又称全球网络供应链,供应链的成员遍及全球,生产资料的获得、产品生产的组织、货物的流动和销售、信息的获取都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和实现的(陈兵兵2004) 。全球供应链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一个核心企业。全球供应链形成之后,全球采购、配送和全球市场使国际贸易结构更加接近于网状的(图二)。
核心企业通过投资、控股、或签订长期互惠合同等方式与全球的供应链节点企业结为长期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使用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物流、资金和信息都以标准化条码的形式传入管理平台,通过数据交换(EDI)技术的支持,来实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及时补货,和最小量生产。零售商采用销售试点信息系统(POS)直接读取销售信息输入至相关部门加以分析,零售端根据分析采用电子订货系统(EOS)向分销商订货。设计和研发部门得到销售数据分析后进行前瞻性或实时性的设计和研发,并通过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将各个不同计算机设计系统的信息集成,上传新的设计给平台。制造商和供应商从平台得到设计和采购订单后准备材料生产。分销商从平台上获得新产品设计信息后,准备市场营销、上架计划,同时,零售商得到分销商的上架计划。因此,整个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和信息都由供应链管理平台协同管理。
全球供应链形成之后,国际贸易中的规模经济和分工细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成本和信息障碍加大。但是通过全球供应链系统的应用,消费者和生产者一体化,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交易费用降低,因而能够实现最佳资源配置。
四、结语
全球供应链形成之后,核心企业可以将其国际贸易相关企业的资源都集中到实时性供应链网络信息平台上。因为信息的流畅,库存、物流、资金浪费被减少到最低点。同时由于资源共享和长期的供应链伙伴关系,核心企业统一协调国际贸易中所有资源,因此,全球整体的资源利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兵兵: 供应链管理-策略、技术与实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451
国际贸易的缺点范文5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合同的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运输、保险、结算、检验、索赔和不可抗力等条款,学会成本的核算。具备交易磋商、合同的签订及履行合同的能力,顺利收回货款。而《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外贸行业的“能工巧匠”,提升在校学生职业技能。
世格外贸平台通过软件模拟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掌握合同磋商、合同履行过程,也就是从签订外销合同,到租船订舱、检验、产地证、保险、送货、报关、装船出口,直至押汇(或托收)、交单、结汇、核销、退税,等每笔进出口业务必经的环节,使枯燥无味的《国际贸易实务》的理论学习变成有趣的实践学习,学生在模拟仿真的训练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
项目教学;教学反思;评价标准
《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是从事对外经济贸易业务人员的必修课,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未来企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或者参与国际贸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借助《世格外贸平台》实施了16个项目的教学。16个项目分别为:交易准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信用证业务、备货租船、订舱、出口报检、办理保险、出口报关、装船出运、结汇出口、核销与退税、进口报检、进口报关与提货进口、付汇核销、销货,这16个项目构成整个国际贸易进出口流程。学生在项目教学中通过互换角色的方式熟悉出口商、进口商、工厂、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等业务流程。
1 基于世格外贸平台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开设情况
1.1 《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的开设时间
目前,有些学校是把《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结合《国际贸易实务》理论课一起教授,笔者建议该课程应在学生学习完《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英语》等前导课程后开设,也就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到课程前后的衔接。
1.2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团队讨论、案例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的教学设计。
1.3 教学难度
通过连续跟踪5年学生操作世格软件的过程,发现难度最大的地方在成本预算上,这也是在现实商业社会中最重要的环节。无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国外贸易,对于商人来说,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进行成本预算,保障自己的业务“有利可图”。
1.4 教学成果
学生在项目课程中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能够掌握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发盘与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认识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并且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
1.5 系统的缺点
世格平台通过训练学生完成外贸业务,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大局观。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设计的问题,有些是理解的问题,有些是没有跟上形式变化,有些是由于软件的局限性。如单据的错误无法自检出来,比如合同里总计栏目,即使填错了,自检出单据的正确率仍然为100%,如在商品参数库里有两个海关代码,比较规范的说法是.经营单位编码和海关商品编码。
2 基于世格外贸平台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的教学反思
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方式主要有学校教育和企业师傅传授,但这两者都有无法避免的困难,世格外贸软件试图填补中间的空白,拉近学校和企业间的知识距离。
在教学过程,真正做到“学为主,教为辅”。学生在摸索中熟悉业务流程,单证的缮制等,学生在实践中、项目教学中真正熟悉了国际贸易流程,并且也了解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优势和劣势,教师教授的知识也能够很快得被学生消化,融会贯通。由于世格软件具有一定的互动性,由于是学生之间分组,小组成员间互相做买卖,这种方式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能充满兴趣学习。根据对历年教授学生的观察,那些以前在课堂上睡觉、不听课的同学在此次项目教学中成绩也很好。当老师问他们为什么做得这么好,他们戏称“这就是打游戏嘛”。因此从老师的感受和学生的方向,可看出项目教学结合软件模拟的重要性和有益性,通过项目教学、软件模拟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同时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得到更大的教学反思。
3 基于世格外贸平台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的评价标准
通过历年的考核实践,得出以下评价标准:
40%的系统自动评分成绩;30%的项目报告成绩;20%的课程总结;10%的情感价值与态度,并且规定系统自动评分必须满足60分,才能通过这门课程。
4 小结
关于《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训课程,各个学校的教法不同,但最终的目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是相同的,传统的“填鸭式”的理论传授,仅靠一张嘴,几支粉笔的教法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由于国际贸易实务具有操作灵活、时效性强等特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难以将分散在专业课程的理论和管理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只有通过仿真模拟“实战”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的技能与企业的用人要求零距离接近。当然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训课程的任课教师,更要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因此“双师型”教师培养也是将这门实训课程教好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解亚深,刘涛.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2010(13)
[2]张燕平.国际贸易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的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
[3]符蕾,吴填阳.建立国际贸易专业综合模拟实验室的构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8(z1)
国际贸易的缺点范文6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的商品所有者和商业性劳务提供者之间相互交换其商品和劳务的活动。国际贸易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作用和特点非常明显,它的顺利进行需要一整套制度加以规范。本文拟从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国际贸易一体化等方面,谈谈其对我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缺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国际贸易一体化的基本内容
我们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一体化实际上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何谓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集团化是指由国家出面,为了对内加强经济合作和对外加强竞争实力,通过协定或条约的形式,将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区域,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贸易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等,消除区域内的各成员国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超国家集体。区域集团实质上是一种区域性的一体化经济组织,像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全球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断涌现,区域化经济愈来愈来呈现出多元化、自由化的活跃迹象。现阶段,经济一体化正逐步突破洲际局限,向泛洲化方向发展。何谓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经济蔓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组织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影响,最终相互融合为统一整体,形成所谓的“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则在世界全球范围内建立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经济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化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市场成为向全球经济开放的大市场,各种资源、技术和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即是国际贸易一体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当二者共同发挥作用时,必将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潮流,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在这种趋势的引导下,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国际贸易一体化为促进集团成员国内部经济的融合与发展,通过削减关税或免除关税,取消贸易的数量和地区限制,削减非关税贸易壁垒形成国际性或是区域的统一经济市场。在国际贸易一体化的发展导向下,国际分工和协作向纵深发展,使我国与国际经济和其他国之间的经济相互联系和融合加深,营造一个相对较好的贸易环境,从而使我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我国对外贸易在我国的经济总额中所占比重也明显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一体化地推动了迅速增长,1988年到l998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平均增速为13.5%,高于同期国家GDP增长率的9.21%。特别是入世以来增长更为迅猛,我国的对外贸易出口贸易一直高于进口贸易,持续的贸易顺差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经济市场的扩大和分工协作的细化,促使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组合的加速。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人口大国,入世前,我国的经济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不堪回首。入世后,随着我国渐渐融入国际大市场和国际贸易一体化的趋势发展,我国经济通过互为有利的国际分王和专业化生产,使我国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资本和其他的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充分的分配和利用。而国际分工与协作的细化不但扩大了我国某些产业的生产规模,同时利用他国先进的知识技术,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由此看出,国际贸易一体化我国与国际和他国的国际分工和技术合作,加速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
3..国际贸易一体化使我国可以吸引更多外资,从而使外国的技术、营销和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为我所用。外资的引入不但可以为我国带来资金,同时也为我国缺乏开发新产品和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资源能力的行业和企业带来技术支持和各种技能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国际贸易一体化引导了国际经济市场对中国经济的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向速增长。
4.国际贸易一体化不但加强了我国内部经济市场竞争,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挑战。在如此激烈竞争的压力下,我国的企业为保证自己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这个大的“奶酪”上能够分得一块享用,不断加强创新企业经营管理,吸取外国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科技成果,提高企业产品的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国际竞争力。同时国际贸易一体化给我国企业提供了重新组织和提高竞争能力的机会和客观条件。通过兼并或企业间的合作,促进了我国企业效率的提高,同时加速了企业产业和产品的结构调整,促使我国的企业产业和产品结构向高级化发展和优化。
5.国际贸易一体化增强和提高了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谈判力量。国际贸易一体化的发展促使了以我国为主导地位的东北亚、亚太等区域一体化集团的形成。在此类集团联盟中我国可以综合他国的经济、技术和资金力量,与他国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加强和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关系,汇入国际经济市场,进而形成一种合力作用,增强了我国在世界环境中的领导地位和综合国力。同时在各种贸易谈判和协定中,我国可以同其他合作国以“统一的声音”同其他缔约方谈判,不仅大大增强了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谈判力量,也敢于同任何一个大国或是贸易集团谈判或抗衡,以达到维护自己和成员国经济利益的目的。
(二)国际贸易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虽然国际贸易一体化对许多国家和地区来说是有利的,但是由于其区域性的局限,呈现出了双重影响。对某些成员国和非成员国来说,国际贸易一体化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我国作为成员国之一,在享受国际贸易一体化带来的巨大收益时,也要面对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1.国际发达国家间的关税,特别是非关税壁垒严重地影响了发展中国家商品或服务的出口。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本来就缺乏有力的竞争能力,而且随着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发达国家或其他贸易集团内部,外国在突破国际其他集团内部的贸易壁垒方面困难重重,对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使得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2.尽管国际贸易一体化实行的是国际统一市场,这大大减少了各国间的投资和贸易壁垒,但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问的文化和竞争的差异,使其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经济中与其他国融合与发展、实现规模经济的一大障碍。
3.国际贸易一体化对我国的某些竞争力弱但是产量大的产业有着极大的冲击。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但并非强国,根据我国入世的有关协议,我国农产品关税降低到17.5%,其中受影响最大的首推玉米、小麦、棉花等农产品。国外大批农产品进入国内,中国的农业将受到极大的冲击,并引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与粮棉相比,中国的非粮产品如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40%一80%。但是,由于某些大国和贸易集团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实行贸易壁垒,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品种、外形、口味及保鲜和深加工方面与国际市场的要求的差距不减反增。
4.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双重后果,即对内加深一体化,对外则加强贸易壁垒。这类贸易壁垒的目的是保护本国的经济贸易,严格控制他国产品的进入,由此导致非集团内的各国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保护主义盛行,制约了国际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的自由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比较早的国家之一,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国际贸易一体化成员国的经济的竞争实际上一直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之中。国际贸易一体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虽然表面上奉行开放的原则,但对非成员国却存在着很大的排他性,用贸易成员国廉价的进口产品来替换在国内需要用较高成本的产品或用成员国成本较高、昂贵的进口产品来取代非成员国较为廉价的进口产品。这种类似于地区保护主义的经济模式严重制约了我国产品在质优价廉的情况下的在国际经济市场中的贸易。同时,国际贸易一体化的合作是由不同政治体制国家、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来完成的,由此导致了部分发达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将投资放在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从而减少了对发展中的国家的投资,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对外贸易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这种国际贸易的区域和地方保护贸易壁垒对我国的经济产生的冲击极大。例如九十年代,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两大区域集团都将发展重点放在区域集团内部,或者为了竞争,将资金投向美国、西欧、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此环境下,我国经济则明显处于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