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1
所谓气象科技服务,是将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气象资源进行整合,由此对传统气象服务工作的进行开拓的创新,强化气象科技服务,能够彰显出气象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就目前国内气象科技服务的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了我国气象科技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1.1市场化意识欠缺
自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多年当中,中国的社会经济建设速度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经济体制也一直在进行优化调整。但从集宁区气象部门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方式来进行分析,仍然比较落后。部分气象部门工作人员认为,气象部门是中国政府部门的一大分支机构,若气象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经费不足的情况,政府就会使用相关的手段来对气象部门进行财政弥补,由此使得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对现有的市场化服务没有很高的积极性。
1.2气象预报技术不佳
当前,气象科技部门想要得到快速的发展,必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类型,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科技服务类产品,以此来满足更多类型客户对气象服务的需要。从世界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气象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而中国若需要将该技术引入区县级的气象科技服务站,还需要花很长的一段时间,并且还存在有空间无法细化的问题。但是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不但受到了很强的条件环境限制,同时在工作人员编制等方便也存在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集宁区气象工作站内的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能力技术无法达到相关的标准,并且专业职业技能明显偏弱。按照相关资料的描述,集宁区气象工作站当中的工作人员,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仅占据到总人数的不到一半,这一现象导致气象部门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对一些相对较为复杂的数据开展精确化分析,更不能保障气象预报工作的准确性。同时,在集宁区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老员工占据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大,所以存在有知识理论结构老化的现象,对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的开展存在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1.3互联网技术的挑战
客观地说,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气象科技服务业务当中,给集宁区气象服务部门所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能够帮助气象部门建设科学化、信息化和多元化气象科技服务体系,为集宁区的气象科技服务提供质量保障。而另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推广和普及,导致电视观众数量所占据的比例明显降低,气象服务业余的广告业务数量不断下降。并且,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还导致“12121”气象台电话的拨打率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但是因为产品服务形式单一化,并且同互联网查询的方式进行对比,其操作更加复杂。最后,随着微博、微信等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建立,气象短信早已无法满足用户对气象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人们通常会选择表现内容丰富,直观形象的互联网气象信息服务。
2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战略
2.1强化市场意识
在互联网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普及的今天,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必须依据当前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科学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的制定工作。改善传统的、单一落后的气象科技服务推广模式,由此达到强化市场意识的作用。简单地说,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需要就现代市场环境进行高度关注,依照“规范收费、公正透明”的业务开展原则,在增强服务质量的同时促进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另外,政府部门在对于气象部门的扶持上,应采用政策扶持来代替经济资助,让气象部门所开展的气象科技服务能够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收获到更好的效果。例如:政府应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并向需要气候资讯服务的企业介绍集宁区的气象科技服务类产品。集宁区气象部门每成功接纳一位气象服务客户,政府便可以针对气象部门进行资金奖励。凭借这一措施,让集宁区气象科技部门的工作人员有更强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当地的气象科技服务能够更好的帮助相关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2开展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若希望全面的开展相关服务工作,便必须要在工作人员团队当中培养出一批拥有技术性、理论性的综合性人才。这样才能根据客户对气象服务的要求制定出专业的气象服务产品。因此,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需要定期开展专业业务培训活动,增强员工的整体能力素养,并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战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员工能够在相鼓励机制的引导下,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提升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的整体质量。例如:针对集宁区现有的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应开展考核上岗制度,所有职员必须要技能素养达到指定的要求之后才能上岗就业。针对考核没有达到要求的职员,需要统一进行能力业务培训,并且在第二次能力考核通过之后才能上岗。针对多次考核没有通过的职员,集宁区气象部门应拒绝给予接受。只有通过硬性指标的规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集宁区气象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满足气象部门科技服务的基本要求。另外,针对考核通过的气象部门工作人员,集宁区气象部门应针对新的气象科技服务技术,召集这些员工开展专项的知识学习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紧跟时代的潮流。只有这样,才能让集宁区所开展的气象科技服务始终处于我国较为先进的水平。
2.3凭借新媒体拓展业务
集宁区气象部门必须要凭借和周边区县的联系和沟通,大规模引起这些地区先进的气象科技服务技术,由此增强气象服务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多元性。并且根据客户的要求,制定相关的气象服务产品。如使用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气象产品的宣传,增强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质量。例如集宁区气象部门应建立自己的微博、微信,宣传气象产品。并走访当地的企业,推广自身的气象服务产品,让这些企业对集宁区气象部门的相关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3结语
气象科技服务是集宁区气象部门所开展的重要业务之一,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集宁区必须要提升自身气象科技服务质量,才能促使集宁区各行各业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琳.武汉市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16(12):219,221.
[2]陈海成.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4):337~338.
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2
关键词:生态;服务产品;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26
引言
党的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生态安全3大问题,本文探讨了长白山生态气象服务的必要性,对长白山生态气象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 发展生态气象服务的必要性
1.1 长白山的生态资源
长白山是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三江源头,三江流域面积61.2万km2,拥有欧亚大陆东部最为典型、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长白山森林覆盖率极高,植被较好,从海拔600~2000多米均有植被覆盖。1960年建立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面积21.5万hm2,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原始林区,保存着欧亚大陆从中温带到寒带完整的野生植物区系和特有的动物区系。2005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后,加大了对生态保护的力度。
据长白山科学院统计,长白山地区生物多样性是地球同纬度其他地区的2倍,其中木本植物是2倍多、草本植物为3倍。目前,长白山共有植物2639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动物158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
1.2 开展生态气象服务的必要性
长白山拥有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是东北亚的“生态绿肺”,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阻挡来自日本海的台风、生态干扰和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保障着我国东北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生态系统平衡,是防止整个东北乃至东亚地区荒漠化向东扩展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
2 生态气象服务的需求分
2.1 长白山生态保护的需求
自然生态系统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如森林、草原、湿地、湖泊、冰原等脆弱性生态系统的退化。近年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因气候变化、旅游开发、人口增加等因素影响,原有的生态平衡已经出现被打破的现象。尤其是2000年以后,长白山气候变化明显,长白山主峰夏季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降水日数2000年以后较60年代10a平均减少了18d,近50a来,长白山西坡东岗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增温率分别为0.518℃/10a和0.082℃/10a,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明显。目前,受气候大背景变化的影响,长白山最具代表性的5个垂直气候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山地针阔混交林气候带、山地针叶林气候带、山地岳桦林气候带、高山灌丛气候带、高山苔原气候带的分布已经发生变化,岳桦林带开始向上延伸,高山苔原带退化现象明显;出现了外来物种入侵的现象等;
2.2 防御极端气象灾害的需求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明显增多、增强趋势。2013年8月16日,长白山出现了有水文记录以来的百年至洪暴雨,暴雨伴随雷电持续10h以上,长白山部分地段出现泥石流、崩塌现象,极端气象灾害对生态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由于目前没有针对生态损失的定量评估办法,具体造成的损失只是粗略的树木损毁、泥石流流量等间接统计。据不完全统计,长白山因地理、气候环境复杂,不断发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极端气象灾害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因此,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警报服务,提高全社会防御灾害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3 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长白山生态气候资源丰富多样,拥有许多珍稀物种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风能、太阳能、空中云水资源、碳汇资源等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着巨大的经济、环保和生态价值。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长白山气象局监测手段、服务产品比较单一,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区内生态观测资料不全、不连续等问题,成为生态气象无进一步发展的阻力。
针对上述问题,长白山气象局积极谋划,开拓创新,合作共建,逐步完善生态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3.1 采取的措施
3.1.1 谋划建设长白山生态气象监测站
长白山是5A级国家旅游景区,东北亚的生态绿肺,长白山气象局根据地域、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2013年,长白山气象局积极谋划,组织人员编写《长白山生态气象站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对长白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特征量(如碳通量、水汽通量、热量通量等)的长期定位观测,积累长期观测数据资料,为长白山生态资源保护,为吉林省应对与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经过对实施方案的多次修改完善,审核已经通过,气象观测站、生态监测站、气象雷达站“三站合一”,长白山气象局根据建设方案,开始认真部署建设任务,逐步实施,高质量的完成建设任务。
3.1.2 合理布局自动观测站网
根据建站时间及站点布局要求,长白山气象局撤消了山门自动站,在北景区瀑布与长白山国土资源局共建6要素自动气象站1个,在西景区梯子河、池南小学各建设6要素自动站1个,对长白山北坡无人自动气象站进行了迁移,使整个长白山区自动站布局更为合理。
3.1.3 加强合作,共建共享
加强与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在自动站建设方面的共建,加大生态数据、气象数据互换、共享力度,在长白山生态资源变化方面不断拓宽合作范围,共同研究气候变化对长白山生态的影响。
3.2 建议
针对新形势下的服务要求,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3.2.1 服务产品
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生态安全3大问题,制定不同的精细化服务产品。
3.2.2 人工增雨
森林火灾是对长白山生态破坏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合理利用空中云水资源,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防火于未燃,非常必要。2012年长白山气象局成立至今,成功实施增雨作业5次,增雨后有效降低森林火险,极大减少了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3.2.3 监测手段
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贮存了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库的56%,加快长白山建设生态气象观测站的进度,长期定位观测,积累长期观测数据资料。
4 小结
目前长白山的生态气象服务还处于建设阶段,在强调“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良好大背景下,气象部门需找准工作切入点,切实发挥出气象工作的基础性科技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覃妙玲,冷伟,赵品建. 崇左市生态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利用初探[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4).
[2]张惠莲,罗小金. 永定县旅游气象灾害分析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3(9).
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3
关键词:综合气象观测;问题;解决方法
综合气象观测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作,其作为气象工作的基础和支撑,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气象预报预警、制作气象服务产品、发展气象科学研究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与积累重要的历史资料。为了让气象工作能够更好地为防灾减灾及人们的生活便利作出贡献,一定要有效解决综合气象观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保障综合气象工作能够高效进行。
一、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现状
综合气象观测是气象部门工作的核心内容,其工作的正常进行也为天气预报预测、气候分析以及气象信息服务等各项气象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近年来,我国的综合气象观测能力不断得到优化,已经初步建立由天基、地基、空基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综合体系,大力推动该业务的发展,将使气象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目前,我国的综合气象观测工作仍不够完善,存在较多的问题,值得继续探索研究。
二、综合气象观测存在问题
(一)业务一体化改进不够彻底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包含了农业气象观测、地面气象观测、生态观测等,用于预报与气象服务产品的制作,以告知给气象用户未来的天气情况,提醒人们提前做好气象灾害的预防工作,减小损失。目前已有80%以上的观测项目实现了自动化监测、网络传输及无纸化服务,但仍有部分工作是人为进行观测操作的。在人工观测的这些项目中,部分观测站仍然是专人专岗,没有形成一人多能的综合气象观测模式,这是工作人员岗位调整满足不了一体化业务运行的体现。一定要得到及时的改进,才能促进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开展。
(二)业务功能集约化能力受限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包含多个方面,包括观测、探空、设备保障等。而我国气象业务的发展使得其实现了多领域自动化的格局。然而,仅仅要求多个部门形成连接式配合是远远不够的,应让所有业务人员加强学习各类业务,了解并掌握其工作方式方法,以达到真正的集约化综合气象发展模式。否则,一定会使我国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功能受到限制,从而阻碍这项业务的继续开展。
(三)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仍需提高
推动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水平的提高,除了需要更加精密先进的观测设备外,更多的还要依靠在岗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稀缺,很多观测岗位人员趋于老龄化,认知与操作还停留在从前的观测工作中,无法适应我国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改革与发展。而新招入的人才因岗位编制限制,人员数量远远不够,使得该项业务的人才队伍建设发生了严重“脱轨”的现象,综合气象观测改革与提升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整个气象业务的快速发展。
(四)业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整体来看,我国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完善,不管是人员的考核制度还是业务一体化的要求规定,都不足以有效管理与约束业务人员的工作情况。很多业务人员在工作中比较自由散漫,积极性不高,处于“混”着工资等退休的状态,从而导致无法提高综合气象观测工作效率。完善管理制度,制订可行性方案,是目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中的关键问题,必须得到妥善处理,才能更快更好地推动这项业务的发展。
三、综合气象观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进行一体化改进,实现功能集约化
就上述提到的综合业务分工明确、专人专岗的问题,应对其进行一定的岗位调整,实现一人多岗、多责。但是,要不断减少改革中的业务岗位人员调整频次,根据岗位的要求来制订周期轮岗的计划,逐步实现一体化改进。同时,要顺应基层业务改革的需求,建立起专门的业务管理部门及相关的科研培训机构,从而加快完成岗位整合,更好地实现功能集约化。岗位的责任划分同样不能被忽视,一定要明确岗位的责任,可以制订专门的考核目录,不能使其责任界限模糊。
(二)培养与引入专业人才,提高综合能力
工作人员对于任何一个部门都是极其重要的,观测人员的工作能力决定了观测质量。针对我国综合气象观测业务高素质人才缺乏的状况,可以通过提高薪资待遇、提高就业补贴、加大对专业教育培训的投入,来培养与引入优秀的人才。在选择人才方面,要注意选择适合综合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学习能力较强的年轻员工,进而带动综合气象观测水平的快速提高。
(三)完善业务管理制度,确保工作效率
在综合气象观测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不断修订人员考核方法及考核要求,在发展中改进和完善业务体系与管理制度。要根据业务的一体化、集约化的工作要求,逐步完成综合气象观测改革,坚持“统一中分类,分类中统一”原则,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现如今,气象工作对我国的多个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对于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综合气象观测中存在问题应引起重视,并制订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来提高我国综合气象观测水平,进而提高整个气象工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杨富莲.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提升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7(9):47.
[2]吴佳丽,刘畅,李若楠.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6(27):241.
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4
关键词 公共气象服务;县级;现状;问题;对策
中D分类号 S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08-01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通过公共权力、公共资源向社会公众、政府及生产部门提供气象相关技术或信息,并将其用于自身的管理、决策和生产实践过程中。县级气象部门作为气象公共服务的重要组织者、实践者,在公共气象服务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对基层气象部门的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需要。
1 县级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现状
1.1 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县级气象服务从业者,无论是基础员工,还是部门领导,对于公共气象服务于基础农业的意识不断增强。秉承以服务“三农”为基本原则,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丰富、拓展预警信息向外发送的形式与渠道,通过与各大媒体之间的深入合作,及时将重大灾害性天气变化情况向社会各界;此外,不断加强对各媒体机气象信息情况的监管,及时补充或订正相关信息,确保气象服务信息的严谨性、规范性;逐步加强气象灾害信息传递相对薄弱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号系统,确保多种信息传递方式互备,做到灾难发生时,预警信息至少通过一种渠道送达到农村。
1.2 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提供公共气象服务
就近几年来公共气象服务对农业的服务来看,服务对象已经不局限于对大众农业提供泛泛服务,更多的是因地制宜,不断调整思路与做法,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提供针对性气象服务。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趋利避害能力,进一步加强农业灾害性、关键性天气预报;为了向农业抗旱灌溉提供有效气象服务,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的服务能力建设;此外,深入分析气象条件与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以及精准农业之间的关联关系,从气象专业角度进行利弊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1.3 决策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县级气象相关部门将提升决策气象服务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在政府组织开展的自然灾害防御、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事故灾难救助,以及社会安全事件中充分发挥着作用[1]。通过编制各类突发气象灾难的应急预案、建立并完善各类应急流程、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等方式,全面提高突发气象灾难应对能力,切实提升预警信息的覆盖率与时效性。
2 存在的问题
2.1 高素质人才缺口较大,专业队伍素质有待加强
现代气象事业对人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县级气象部门从业者来说,存在人才老化、人才匮乏等问题,尤其在管理与业务兼顾的高素质人才方面紧缺。
2.2 气象服务能力有待加强,预测准确率有待提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气象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相对滞后于日益增长的需求[2],在气象信息的覆盖率、准确性、针对性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2.3 气象信息渠道有待拓宽,手段有待丰富
目前,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尤其在基层气象部门,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渠道技术手段过于落后,仍以手机短信、电话等传统形式进行传输,亟待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的方式进行渠道拓宽。
3 对策
3.1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岗位设置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基于精简效能、科学合理、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气象专业人才资源,优化气象相关业务岗位,可以通过设置公共气象服务岗位、研发岗位以及协调岗位,不断吸纳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气象服务行业中,进一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和科研专职队伍建设。此外,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推广各种气象预报产品的深加工技术,以及可视化产品制作技能[3],在气象预报预测信息的基础上,能够对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作出预见性分析。
3.2 加强工作总体要求,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以防灾减灾为最终目标,强化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要求,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方面、灾害应急处置方面狠下功夫,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做好各方面服务工作。进一步强化决策气象服务工作,逐步完善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全面加强公众气象服务,积极开展公共气象服务基础业务系统建设[4]。
3.3 进一步进行体系完善,不断规范管理制度
重点在公共气象服务的业务系统、专业团队以及机构建设方面完善体系建设,力争实现管理现代化、队伍专业化、机构实体化的最终目标。
3.4 加强基础保障措施,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气象综合观测与预报是公共气象服务的基础,不断提升公共气象服务当中的科技技术含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观测与预报的精准度,还能够提升行业运作效率。因此,建议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学科建设,推进公共气象服务研究机构建设[5],加大对研究与技术开发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通过人才激励等多种途径吸引专业人才的加入。此外,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科学管理,制定和完善科学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规划,建立和健全运行高效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公共气象服务技术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
4 参考文献
[1] 伊胜.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基层公共气象服务[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6(2):201.
[2] 李玉平,高由信,张军,等.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294.
[3] 唐军奎.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探讨[J].陕西气象,2011(6):49.
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5
关键词:三农气象;服务现状;改善对策;问题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A
1 三农气象服务的现状
为强化三农气象服务,加强防灾减灾能力,近年气象部门加大气象建设的投入,逐步提高三农气象服务能力。目前,已建成气象卫星地面站、局地天气警戒雷达站和遍布城乡的加密自动气象站等组成的综合探测网络,从时空上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增强农业气象观测的针对性。
当前三农气象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农村天气预报节目的收视率高,甚至比新闻联播关注度高;由于气象信息费低,且能及时获取,绝大多数有手机的农民都愿意订阅气象手机短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通过广播、报纸获取气象信息的人群很有限。因此,要了解当前三农气象服务工作的存在问题,深入探究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
2 三农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缺乏气象科学知识
就目前而言,三农气象宣传教育缺位,气象主管单位因管理、人力、财力关系没有将气象科学知识及时添加到农民培训内容中,也缺乏相关深入农村的气象宣传教育工作,导致农民欠缺气象科学知识,懂得气象科学知识的人严重欠缺。此外,农村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人通常会选择外出打工或经商,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人也选择迁居到大城市中,因此,无法在气象服务信息中提出更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严重降低了气象信息在农村中发挥的作用。
2.2 农业气象服务针对性弱
农业气象服务针对性弱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绝大部分气象单位只单纯提供粮食生产服务,但没更深入地提供经济作物、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林业、畜牧业和农副产品行业等项目的服务;各级气象部门对当地农业生产情况不了解,导致在为地方政府和农民提供气象服务时,未能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农民关注的焦点是天气预报,尤其是农业年景预报、农事关键期,以及各种气象灾害事件的天气预报;农业气象未能提供一个能够推广良好技术及某一地区的农业种植布局的专业指导。
2.3 气象服务信息获取渠道不通畅
现代农民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短信、网络等方式获得气象服务信息,但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水平还较低,无法完全普及网络、有线电视,造成农民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渠道不通畅,且气象信息的及时性也无法保障。这样导致了农民未能获取及时性的气象信息,一旦遇到突发性、危害性大的气象灾害,气象信息不能及时传输到每个农户,给农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 三农气象服务存在问题的改善对策
3.1 强化气象工作为农民服务的意识
由于气象与农业、农村、农民联系紧密,虽无法为三农直接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气象在生产中却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为提高三农气象服务工作质量,就要强化气象工作者“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意识,开发适用于农村使用的气象产品。因此,气象部门要观测农业气象、重大病虫害气象、生态气象、大气成分等情况,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研究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此外,还要积极更多符合“三农”气象服务需求种、养业各个环节的气象保障预报服务、新品种引种的气候论证、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产品。
3.2 拓宽气象信息渠道
气象信息传输不顺畅,会对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为拓宽气象信息渠道,当地广播电视部门应积极建立重要灾害天气信息绿色通道,保证气象信息可在第一时间传达到农村,及时指导农业生产及防御和减轻农村气象灾害的影响。同时,强化各种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方式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简报、电话和手机短信等让农民快速获取气象信息,且让农民可以清楚掌握最基本的气象信息传输技能,更好地利用气象服务,帮助其在遇到气象灾害事件时可立即做出相关应急措施。
3.3 强化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预警
由于气象服务工作质量会对现代农业经济造成直接影响,因此,要充分利用气象服务中的基础性、预测性和警示性功效,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相关气象单位部门要积极建设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确保在小范围内为农业经济提供准确性高的气象预警和监测服务,利用天气雷达、自动气象雨量站、闪电定位仪等多样化的现代气象探测方法对灾害性天气进行准确的预报,促进农业经济不断发展,有效规避灾害性天气带来的风险,保障农户经济效益。
3.4 加强气象服务的针对性
相关气象部门应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气象服务,与农户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了解农民的心理状态,充分了解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细心、耐心解答农民对气象服务的不解和疑惑。通过气象资料收集和普及,更有针对性和高效率地为农民提供更多优质的气象服务。对于某些让农民因气象情况造成的经济损失担心与焦虑,气象部门应当指导农民获得灾害天气的预警和预防技巧,及时做好相应防护措施,避免经济损失。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必须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方向,树立良好的“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气象服务理念,全面安排部署新农村气象服务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新农村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实现农村奔小康作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俊军.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三农气象服务改善措施[J].新农业,2013(16).
[2] 严海.“三农”气象服务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J].民生研究,2011
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6
关键词:气象科技服务;特色农业;服务现状;发展对策;甘肃武威
武威市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8℃,降水量60~610mm,蒸发量1400~3010mm,日照时数2200~3030h,无霜期85~165d。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武威市干旱、倒春寒、霜冻、冰雹、沙尘暴、大风、洪涝等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给特色农业品质及产量造成很大影响,特色农业发展对气象科技服务需求日益增强。武威市气象部门必须加强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工作,探索气象科技服务有效策略,为武威市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气象科技支撑。
1服务现状
1.1实践内容
一是分别在古浪县、凉州区等地区设置了啤酒大麦、酿酒葡萄、制种玉米等特色农业试验观测点,对其生育期气候特点进行观测研究,以期掌握其气候适应性及高产特点,为当地农户做好农业气象服务。二是结合武威市农业生产模式的实际情况,更新气象服务内容,为武威市“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三是与农业部门协作开展项目研究,确定当地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等级指标,为农业部门进行病虫害防治规划、农作物布局及农业结构调整等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四是不断拓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增雨以及蓄水功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由孤立、分散、阶段性作业拓展为规模化、集约化、一年四季持续,作业区域覆盖南部祁连山区河流、水库等水源源头和北部重点生态、农业需水区。现阶段,武威市人工增雨雪、防雹作业点达60个,覆盖面积6000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8%,有效防御了农业气象灾害,降低了特色农业经济损失[1]。
1.2存在的问题
气象科技服务是特色农业发展有力的科技支撑。但是由于长期存在资金投入欠缺、创新性缺乏以及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导致气象科技研发机构不够完善,致使气象科技服务缺乏创新性,无法适应特色农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再加上许多气象科技服务人员属于临时工或兼职人员,未接受专业系统培训,不能熟练掌握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要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缺乏责任意识及工作主观能动性,阻碍了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的深入开展。
2发展对策
2.1提高特色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气象部门必须不断创新气象科技服务形式,丰富气象科技服务内容,开发适合特色农业发展的专业化、个性化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提高气象科技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服务水平。
2.2加强气象科技服务创新体系建设
要建立健全基层气象科技服务系统建设,如大气监测、气象声讯、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等各项先进气象系统,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气象科技服务。加强部门与行业相关机构的沟通与协作,共同研究开发特色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相关项目,有效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为武威市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气象科技服务。强化气象科技服务体系的管理以及制度创新能力,使部门与行业联动高效运行,保证部门资源与信息共享,将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2-3]。
2.3加强气象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培养
武威市气象局要将气象科技服务人才需求列入本部门人才战略规划,采取外引内培等多渠道引进与培养气象科技服务专门人才。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有利于气象科技服务人才发挥自身优势的良好机制与工作环境。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气象科技服务专业技能、高度负责的气象科技服务技术骨干,提升气象科技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结合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实际需求,选拔一批工作优秀的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组织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特色农业气象科技业务培训学习,学成归来后将所学气象科技服务知识传授给其他同事,共同提升专业素质。加强对气象科技研究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研究开发人员专业水平,激励广大气象科技服务人员开展特色农业服务创新性研究。建立健全气象科技服务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气象科技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推动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的有序开展[4]。
3结语
气象科技服务在特色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武威市气象部门在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颇有成效,但仍存在着资金投入欠缺、创新性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须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等投入力度,提升气象科技服务水平,促进武威市特色农业高效发展。
作者:张义海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
参考文献
[1]周能.广西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与思考[J].广西气象,2006(增刊1):105-106.
[2]张旭晖,商兆堂,蒯志敏,等.江苏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30):13332-1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