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的技术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烹饪的技术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烹饪的技术培训

烹饪的技术培训范文1

一、依托项目进行农民培训

(一)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对每个项目县的50个村,每村40名基本学员进行培训。内容涉及果菜、粮油、畜禽等10多个专业。宝鸡市的陈仓区、眉县等也是项目实施县,培训成效显著。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宝鸡市农广校主要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主,为农民讲授种植、养殖、加工等涉农专业技术。2009年还在渭滨区旭光、明星。金台区福临堡等10多个村举办了烹饪技术培训班。在饭店举办餐饮服务培训班:灶具到村、烹饪用料到村,现场为群众讲课并实际操作。每期班讲60多个菜,农民学习后既可开办农家乐或出外就业,又可提高生活水平。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项目。2009年开办畜禽养殖、特色蔬菜栽培、农村沼气等技术培训班224个,培训农民10279人。学校在陇县、千阳县的16个村开办烤烟栽培、奶牛饲养、桑蚕管理、工艺品制作等培训班16个,培训850人。

(四)承担渭滨区人劳局和市劳动局的培训项目。2008年以来承担返乡农民工、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券等项目。在酒店、办事处社区举办烹饪、计算机、餐饮服务等培训班20多期,培训960人次。在渭滨区苇子沟等6个村举办了葡萄、樱桃、蔬菜栽培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394人。

二、农民培训工作的特点

(一)整合资源,综合培训。一是2009年宝鸡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经过在市教育、劳动、农业系统和农广校招标,确定了32个培训基地,并根据每年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二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在全市农业系统的20多个单位和12个县区农业部门及涉农企业,认定了39个培训基地,明确了培训专业和项目实施村。三是新型农民培训由项目实施县区通过招标后。确定县农广校、农技站等单位为项目实施单位,并与之签订合同(协议),市、县农业局进行监管。统一安排,综合培训。

(二)制定方案,严格管理。

1.制定方案,明确目标。宝鸡市在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项目时,明确了培训内容、机构认定、资金管理、监督检查、培训地点、时间及要求、检查验收、管理考核办法等。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其他各培训机构也都有比较完整的项目实施方案。

2.选聘教师,提高质量。一是聘请西北农大和省市专家、教授,他们根据农时季节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和农民需要进行讲授。现场指导和咨询,深受群众欢迎。二是聘请本地专业技术人员,既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熟悉当地的生产特点和产业结构,讲课针对性强。三是当地的土专家,他们有丰富的生产阅历和经验,有可观摩的教学现场,有致富的典型事例,有示范引导作用,群众乐于接受。2009年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实施中。先后聘请了西北农大猕猴桃专家刘旭峰、养羊专家周占琴等52位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农民讲课230多次,并邀请了当地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300多人对农民进行现场教学。

3.编购教材。因需施教。一是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本地培训的教材。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过程中。收集整理编购畜禽养殖、果桑、蔬菜等教材71类,制作光盘音像教材10类。干阳、陇县农广校编印《民间布艺品制作技法》、《蚕桑生产技术》等教材。定边县编写了《土壤肥料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马铃薯栽培技术》等教材。宝鸡市桑果站高级农艺师王志杰编写的《成果和论文集》中关于大粒鲜食葡萄丰产栽培方面的技术要点及管理办法。在培训中深深吸引学员。二是从中央农广校订购教材和光盘。三是从书店购买有关教材。四是就培训专项技术印发明白纸、技术宣传资料等,基本满足了培训要求。

4.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农广校一般都是围绕一村一班进行管理。一是有固定教室、固定学员,学计划。二是每班设班主任、班长,培训单位也有专人进行管理,跟踪记录培训情况。三是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四是给学员配发必备的学习用品。五是实行第一节课制度,每班必须举行开班仪式,悬挂办班标志横幅,在第一节课上向学员讲明培训项目的名称、要求、相关政策、教学安排、组织管理等,加深学员对办班意义的理解,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三)转变方式,规范培训。

1.形式多样,灵活培训。千阳等县区农广校采取以下形式培训:一是培训宣传到位。让学员对培训项目有更深的了解。二是每班放映5~7场电影,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三是利用大喇叭进行面上宣传培训。四是利用科技书屋交流经验,讨论关键技术问题。五是给每个教师配备一台便携式VCD、实用光盘,带上个人的备课讲稿,到农村走家串户培训。六是班级集中授课。

2.培训报告,加强监管。建立培训报告制度,培训机构在开班前10日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开班申请,将电子版报农广校(电子邮箱)备案。培训结束前5日上报参加考试人员花名册及时间安排,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学校专人负责各班电子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平时按每班20%的学员进行电话抽查。每月给市农业局及时上报培训情况。

3.完善资料,提供依据。在办班过程中按照培训资料目录进行逐步收集整理;一是每班一本培训台账(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培训专业、联系电话、培训时间、学员确认签字)。二是每名学员一个学籍卡(培训卡)由学员签写。三是有办班记录。记载每次讲课的时间、地点、内容、参加学员、授课老师等。四是学员每次听课时的签到册或点名册,了解学员参加学习以及听课的次数。五是考试成绩登记册和试卷。六是办班期间的一些音像资料和照片。七是电话抽查或回访记录。八是给学员发结业证。通过以上各个环节,强化了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确保培训不走过场。

三、农民培训工作的效果

(一)培训与农民需求相结合,推动了技术规范化。农广校在渭滨区晁峪乡槐树岭村举办了一期花椒树管理培训班,培训107人。由于农民缺乏技术,在春暖花开、山青气爽的高山上,一片片因冻而枯干的花椒树是那么的显眼而不协调,令椒农伤心不已,专家讲解了规范化管理的技术后,群众才有了盼头。这些椒树的成活给农民带来的效益是不可低估的,若不掌握规范化的栽培管理技术,损失和代价也是惨重的。在清涧县宽洲 镇下土湾村检查时,农民对我们说:“以前猪打摆子很害怕,不知何原因,老师讲课后才知道如何解决和避免,学的知识真是太有用了。”

(二)培训与标准化生产相结合,提升了产品品牌化。眉县果业局针对去年一些农民因缺乏冷藏技术,把握不准果品采摘和入库时间造成果品软烂的问题,举办了一期“农村经济管理――猕猴桃冷库贮藏技术”培训班,电视台将专家讲课的直观教学过程制作成光盘。参加培训的学员每人1张。还给学员提供市场销售信息,印发冷库业主通信录500多份,让300多名客商与学员直接联系,互通信息。经过培训,解决了农民创品牌难、销售难的问题,为贮藏户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

(三)培训与致富相结合,增加农民收入。麟游县常羊乡紫石崖村舒增明,通过培训,养猪水平明显提高,养猪规模由培训前的68头增加到后来的167头,实现纯收入20520元。通过培训,2009年全市共推广优质果蔬、畜禽饲养、民间工艺制作等技术50多项,节本增效3000多万元。

四、农民培训工作的问题及应对

1.培训资料不够完善,影响培训的真实性。教学计划不具体,教学管理方面的资料不齐全。在培训过程中,应按资料目录规定的内容逐步收集整理。

2.培训台账和培训卡格式、内容不统一。有些培训机构的台账无学员资料和签名,无身份证号码,只是签到、考勤或培训记录。培训卡的内容也过于简单,对培训管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建议每个项目实施时,台账、学员花名册,培训卡可设置为更简单的统一格式。贴照片可改为用彩色打印机直接印在表上。一些资料副页还可印广告。

3.培训时间短,没有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培训。一些培训单位每期班培训时间太短。仅培训4次左右。在电话回访时。还有电话号码和培训时间不真实的情况。在办班期间,培训监管部门对培训的次数、课时、人数、效果可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监督其按规定的课时培训,达到预期目的。

4.培训记录内容单一。有些机构没有培训记录,其它资料又过于简单,反映不出办班的情况。有些是突击补写,失去记录的作用。要保留好项目实施过程的活动会议记录和办班记录,两本记录是培训的原始真实写照,

5.学员签到和考勤薄不统一。签到册更易于记录参加学习情况,

6.没有考试试卷和成绩登记册,考试是对学员学习的总结。不能省略。还应发结业证。这对学员就业创业是有用的。

7.培训影像资料太少。应把办班期间的一些活动、现场真实记录下来。

烹饪的技术培训范文2

一、提高认识,在发展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公司始终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企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把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系统工程长抓不懈。为加快实施“十五”人才工程,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以公司各级领导干部为核心,建立、制定了学习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参加文化、专业知识学习,给职工树立榜样,截止目前,公司已经有54名员工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中专以上学历职工80余名,占职工总数的13.3%。

公司结合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观念,把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纳入了企业重要议程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起人才意识。首先,成立了公司职工教育培训领导机构,确定由一名主管领导负责此项工作,建立了职工教育培训领导责任制,逐步把培训工作做的深入具体,并充分重视培训工作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以自我为主,配备了兼职教员,由公司领导和技师组成,必要时外请教师,由此建立了一支业余教师队伍。在饭菜质量上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公司领导和技师定期对饭菜质量进行品评,共同学习探索切磋。几年来,公司先后聘请了名师、技师十几人来传授技术,经过学习、实践、探索推出了百余种创新菜,受到了客户的喜爱。为了全面提高服务人员的技能,还聘请市、县饮食服务行业的名师技能考评员为服务人员讲解服务知识、技能、技巧,进行实操演示,使服务人员在服务上追求现代多元化的需求。提升了企业的经济竞争力。其三,加强智力投入,设立了教育培训资金专门用于教育培训工作,购置了教学设备、器材,为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资金和物质保证。如公司依托党员电教播放站,有效开展电化教育,新风大酒店先后投资购买了VCD机、摄相机、数码相机、数码摄相机等多种现代化设备,同时购买了大量与烹饪、服务相关的书籍、光盘,来巩固并提高专业技能,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已投入教育经费10万多元,做到了专款专用,保证教育经费的必要投入。

二、按需施教,完善激励机制。

同时解决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职工反映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素质有待高,高级管理人才相对缺乏的问题,重点解决企业人才问题取得明显效果:主要是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方针,把提高职工素质,加快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常抓不懈。请进来,派出去,组织开展岗位培训、技术练兵、技术考核已渐成制度。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类技术比赛,在近几年县市组织的技术大赛中,服务公司所属企业均取得优异成绩,在今年一月举办的全县中餐烹饪技能大赛中,代表我公司参赛的新风大酒店、燕春饭店、新城服务楼、凯思大酒店全部获得金奖,充分展示了公司的技术实力。专业技术队伍总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专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了高级师晋升技师的考评工作,近期公司有重点的组织11人晋升服务高级技师、6人晋升技师。目前服务公司已具有高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68名,占职工总数的44%,其中高级技师6人,技师35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5.3%,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根据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相对不足的情况,公司领导班子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市、县组织的中高级以上职业技术培训班,截止年底,累计参加500余人次,占职工总数的95%以上,对面点、烹饪、服务及锅炉、电梯等操作人员坚持行培训后上岗,特殊工种全部实现持证上岗,根据工作需要,开展了新招职工岗前培训制度,使他们了解所有岗位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于岗位技术培训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法,促进职工技术水平提高。结合我国入世和首都举办年会的形势需要开展了岗位强化培训,年以来对一线100余名服务员开展了英语会话培训,使他们掌握了基本的外语会话知识,提高了服务水平。同时在公司技术大赛中,餐厅服务和客房服务岗位的技术比赛中加赛英语口语。

为全面实施人才强企,科技创新战略,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化公司要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规范了公司员工教育条例,明确了职工教育方针、任务,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制定了每季一次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练兵、技术考核及年终考评制度。另外,对参加岗位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的员工,公司积极为其安排时间参加培训,并按照公司有关规定,为其报销50%的学习费用。

三、建立健全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管理和技术考核制度。一是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挡案,对专业技术人员清楚;二是制定了每季一次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练兵、技术考核及年终考评制度。如一年内实操分数低于80分(含80分)且理论考核不及格日常表现较差者给予降级使用直至调离本岗位,如次年考核成绩合格仍可恢复原技术职称,此举打破了专业技术职称终身制,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紧迫感、危机感。

同时公司本着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以及向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的原则,建立了奖惩制度,在工资分配上突出向技术骨干、管理骨干倾斜,从而把技术职称、技能水平及贡献大小与个人紧密结合,对优秀者大胆提拔,这一举措大大稳定了职工的技术队伍。

四、抓创新、强素质、树形象。

1、管理创新。虚心学习借鉴同行先进管理经验,采用信息化先进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职工向节约要效益的思想,从原材料的采购管理使用上从柴油、天燃气、水电等耗费上,实行量化管理,在职工中树立节约意识;其次,抓好以节造市、充分发挥节日效应,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各个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营销促销活动。

2、技术创新。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技术创新和在面点、烹饪技术人员中开展争创特色菜点活动,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今年专门成立了技术研究小组,旨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由于公司领导班子重视开展职工素质提高工作,常抓不懈,加快了人才培养,稳定和壮大了了专业队伍,提高了职工素质,促进了企业发展,突出收到以下成果:

1、专业队伍迅速壮大,技术实力不断增强。截止到目前,公司共有高中级技术人员268名,已达到职工总数的44.7%,其中,高级技师6名,技师35名,占专业队伍总数的15.3%。几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近几年市县技术大赛上,公司共有30余名技术人员取得了团体和个人金、银、铜、优秀等奖项个,自年以来,公司内被评为市劳模1人、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6人、市经济技术创新班组2个、县经济技术创新标兵4人和公司技术能手10人。

2、有效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经营结构调整。近几年公司在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大力组织开展了以争创名特、创新菜点为特色的技术创新活动,仅年就推出创新、特色菜点100多种,以质量上乘、风味独特受到了广大顾客好评。

3、有效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高。通过开展争创优质服务活动,在系统内全面推行了服务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亲情化,使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新风大酒店、燕春饭店连续多年荣获首都文明单位、首都卫生红旗单位、县消费者满意单位称号,新风大酒店成为政府采购用餐会议定点单位,新风大酒店餐饮部、燕春饭店服务组还荣获了市、县级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新风大酒店还被评为县级学习型先进企业称号。

烹饪的技术培训范文3

【关键词】 新疆;中餐烹饪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调研分析;建议

近几年来,新疆不断调整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建设跨越式的发展,使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推动了新疆的餐饮业迈向一个新阶段。餐饮业成为自治区吸纳就业、扩大内需的主要渠道。据自治区统计局公布2010年末,新疆餐饮企业3.7万个,从业人员93万人。自治区制订了《新疆特色餐饮业发展规划(2011-2015)》,要率先建成国内一流的清真餐饮基地。新疆餐饮业特别是新疆特色餐饮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同时,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的缺乏和从业人员素质急需提高,制约着餐饮业的迅速发展。作为专门培养烹饪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应紧紧围绕新疆餐饮业发展,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加快校内实训基地平台建设,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培养更多的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餐饮企业日益突出的人才需求。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实施的“教育发展重点工程”的重要任务,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是职业学校突出职业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保障,它有效地解决学生现场实习实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突出了职业教育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特色。近几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支持职业学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使职业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水平得到快速的提高,为职业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新疆各职业学校借此大好形势,抓住机遇,迅速提升校内中餐烹饪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开设中餐烹饪专业并发展较好的职业学校和自治区烹饪技能大赛成绩突出的乌鲁木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疆职业大学、乌鲁木齐第二职业中专学校、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兵团工贸学校、塔城职业中专学校、呼图壁职业中专学校、哈密职业中专学校、石河子技工学校等9所职业学校校内中餐烹饪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现状,进行调研,从实训基地面积、实训室名称、功能、工位数、设备投入、产教结合和社会培训等方面调查分析,提出了中餐烹饪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思考。

一、新疆中餐烹饪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现状调查

二、新疆中餐烹饪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1、从调查的各校实训基地面积和工位数调研结果分析,各学校校内中餐烹饪实训基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基本满足了实践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要求,保证了校内实训基地的现场实训教学基本功能。

2、从实训室名称和功能调研结果分析,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清晰,围绕课程体系建设对应热菜、面点、冷菜、雕刻四大核心技术的专用实训室,充分开展烹饪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为促进学生烹饪技能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学校烹饪专业教学水平在良好的实训平台上有了迅速的发展,为在全疆烹饪技能大赛取得良好成绩奠定了基础,校内中餐烹饪实训基地为提高烹饪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有力的保障。

3、从实训设备的安排和工位数的计算调研分析,还未形成以厨房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而是以技能学习为导向的实训教学模式。一人一台一灶,一人从烹饪原料加工,切配,打荷干到炉灶岗,一人多岗操作。这种实训模式强调的是烹饪技术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对厨房各岗位和厨师职业要求的理解,学生只是为了掌握某一方向的知识或技能而进行的技能熟悉训练,学生不明确这些烹饪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将来的工作岗位有何联系,有什么要求,学习起来是盲目和消极的,而且没有厨房工作流程意识、菜品质量意识和市场需求意识。同时未形成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训模式职业特色不突出。先进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思想上,没有贯彻到行动中。目前的实践教学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而且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贡献率较小。

4、从设备投入调研分析,各学校都积极投入资金,更新和增加设备,但设备仅限于实训课的教学,使用率不高,先进设备使用相对较慢。

5、从产教结合调研分析,没有形成生产性的实习基地。现有的非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强调的是学生烹饪专业技能的熟练训练,技能的训练处于孤立的状态,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模仿式的机械训练,为了技能训练而训练。尽管现在中餐烹饪专业教学中都在使用流行的项目教学,任务导向、仿真模拟训练,但是在没有真实的菜品生产任务的实操课堂教学只是虚拟和假想的工作环境,甚至只是停留在专业教师工作任务的语言描述中,与实际相去甚远,并没有有效的缩短烹饪技能学习与厨房岗位工作的距离。导致学生到餐饮企业还是要经历长时间的厨房各岗位适应和学习过程,直接影响到中餐烹饪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使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

6、从社会培训调研分析,校内中餐烹饪实训基地只完成少量的简单的社会人员餐饮技能培训的社会服务任务,且服务层次较低,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只有3所学校,利用校内中餐烹饪实训基地进行社会人员餐饮技能培训,其他学校没有充分的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设备资源,发挥为地方餐饮业发展服务的作用,同时没有充分利用学校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及物力资源的优势,没有形成与餐饮企业的优势互补的共赢局面,极大地影响了学校与餐饮企业的深入合作。同时校内中餐烹饪专业实训基地管理封闭,没有与餐饮行业、企业资源共享,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三、基于新疆中餐烹饪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思考

1、准确定位校内中餐烹饪实训基地的功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1)校内中餐烹饪实训基地最基本的功能是根据中餐烹饪专业教学标准和实训要求,开展烹饪专业实训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烹饪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训练。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习烹饪专业新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2)校内中餐烹饪实训基地随着职业资格制度的推行,具备重要的烹饪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使职业教育更具特色。

(3)校内中餐烹饪实训基地要有生产功能。在实际厨房生产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菜品生产任务为引导,让烹饪专业教学过程和厨房生产过程融为一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促进校内外资源共享。

(4)校内实中餐烹饪专业实训基地是开展对餐饮行业和企业服务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既可以对社会人员进行烹饪技术技能培训,同时对餐饮企业进行技术支持和合作产品开发。

从调研统计分析结果看,今后校内中餐烹饪实训基地的建设方向应该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加强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和提升与餐饮企业共同进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及技术培训,突显为餐饮行业服务的功能,提升校内中餐烹饪专业实训基地的价值。为推进深层校企合作搭建良好的平台,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2、创建生产过程为导向的实训环境

以烹饪生产过程为导向的实训室设计与酒店厨房岗位对应,学生在实训时,既分工又协作,每人被分配在不同的岗位,有人在原料初加工岗,有人在切配岗,打荷岗,有人炉灶岗,每道菜品经所有工序才能完成。学生熟悉某一岗位后进行轮岗工作,学生通过实际菜品生产任务引导熟悉厨房生产工艺流程,不但完成烹饪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培养良好职业素养,更深刻理解岗位和职业要求,对厨师岗位能力要求有了深刻心得体会。创造一种烹饪技能训练特色的实训教学模式,使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知识、技能、态度融为一体,更有利于中餐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比如中式热菜制作实训室设计中,头灶厨师,是厨房里的关键,设备安排以头灶为中心,右侧是二灶,左侧是平灶,平灶的左侧为蒸柜,蒸柜左侧附近为头砧板的生产设备。头灶的后面是一排荷台,并顺着二灶、三灶、四灶一字铺开。水台设备、烤箱设备也适宜在厨房主管附近。按酒店实际生产任务和生产工作流程安排设备,分区摆放,岗位既独立,又符合厨房生产要求,充分体现行业与专业相结合的特点。而建立真实的实训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下,便于高质量完成了实训要求,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厨师职业习惯,学生更加熟悉厨房工作流程。有利于提高顶岗实习的适应能力。

同时设计理实一体学习区便于学生随时进行思考、交流、提问,设置产品展示区,便于直观教学,作品对比。创设讲练结合,教学做一体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大提高学生参与、交流、思考的积极性,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的提高课效。

3、建真实营业厨房,实现产教结合

建营业厨房,实现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推动校企合作挖掘校内中餐烹饪实训基地建设内涵是提高中餐烹饪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真实的厨房工作环境中,以真实的菜品为载体,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老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教学与生产合一,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合一,在多重角色状态下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生产任务来学习烹饪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通过厨房实际工作实现过程性学习获得厨房工作经验,学生可以发自内心地加深理解岗位要求、知识与技能,自觉遵守和维护餐饮企业的一切,使学生学习时目标更加明确,积极地投入到烹饪专业学习和厨房生产中来,同时真正实现了教、学、做合一。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员工的使命感,提高了学生专业综合职业能力,使他们提前体验了餐饮企业厨房生产的环境,为就业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厨房工作岗位、降低就业回头率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在真实的厨房生产环境中,更好地养成学生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队协作、人际交流交往等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真正使知识、技能、素养、融为一体,以达到现代餐饮企业对学生素养的要求高于专业技能要求的用人需求。

通过真实营业厨房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烹饪实践教学模式,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使中餐烹饪专业实践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将学校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餐饮企业厨房生产实际零接轨。引入餐饮企业生产模式、科学的管理制度、生产工艺流程、菜品质量标准和制作方法等,并与学校现有资源有效融合,是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全方位营造酒店实践环境的崭新办学理念。例如塔城职业中专学校和呼图壁职业中专学校,都依托当地地方特色餐饮的发展,新建了民族风情餐厅,为校内中餐烹饪实训基地创设了真实的厨房生产环境,提升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

4、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共享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共享资源,创建中餐烹饪专业实训机房,实训室配多媒体设备及投影,实现局域联网,创造与酒店一致的仿真模拟实训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加强资源共享,通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使学生感受到与实际生产一致的环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乌鲁木齐职业中专,依托地缘和科技优势,紧紧围绕人们对健康和安全饮食强烈需求及新疆餐饮业发展,同时为打造新疆清真菜系,前瞻性地建设菜品分析室,建成具有营养分析室、微生物检验室及新疆领先的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拟建成集食品感官分析、营养配餐、酒店管理及中餐烹饪仿真模拟技术训练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为新修改的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同时为企业技术研发及新疆菜系的形成进行科学的分析,推动菜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将为推动新疆清真菜系的形成发挥巨大的作用。以服务地方餐饮业发展为导向的前瞻性的建设,提升了校内烹饪实训基地的内涵和优势,形成与校外餐饮企业实训基地的优势互补,增加餐饮企业与学校合作共赢的吸引力,推动校企的深层合作。

今后,校内中餐烹饪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以地方餐饮业发展和餐饮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提高校内中餐烹饪实训基地的生产程度,引进餐饮企业的真实项目,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整体设计,创设真正的餐饮企业氛围,同时加强与产业、行业、企业的融合,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提升校内中餐烹饪专业实训基地的服务功能,促进校企的深度合作。为现代化的餐饮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2] 杨柳.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 丁金昌,童卫军.“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1).

[4] 于万成,王桂莲.以模拟工厂为平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5).

【作者简介】

烹饪的技术培训范文4

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

最近,在我镇有一个名字被人们交口传颂,他就是调南村委会的符增品,别看符增品今年仅30来岁,但他的经历却非常丰富,是我镇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典范。符增品前几年到广东打工,一年走了四五个地方,无论到哪里,干的是最重的活,拿的是最低的工资,别说养家糊口,有时连他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2008年,碰到金融危机,公司经济效益不好,他自己也被裁员。符增品多次努力寻找工作,由于经济危机和自己没有什么技术,屡次碰壁。满意工作的他既没有资金,又没有技术,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他于去年3月便带着行李和无奈回到家乡。

我镇历年来重视对农民工的培训,利用农民工返乡机会,组织农民工学本领,强技能。在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和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举办橡胶技术、电焊、中式烹饪班等培训班4期,受训农民500人。

在全镇范围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发动。这时符增品再也坐不住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电焊技术培训班。,几次培训下来,符增品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心胸开阔了,信心有了,成天抱着一本《农村百事通》翻来翻去,培训一完,符增品便迫不及待的再次“出山”,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符增品想自己创业自己给自己打工。符增品充分利用培训学回来的技术,开了个修理店,因自己技术过硬态度积极受到了顾客的好评;生意蒸蒸日上。生意火了,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符增品就把一些返乡回来的农民招到自己的店里。解决了6名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其中有一名是残疾人。工人们常说他们老板是个老好人,没有老板架子。不仅跟他们同吃住,而且在店里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想过裁员。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富起来的符增品并没有忘记自己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帮了自己,饮水思源。符增品多次出钱支持村里公益事业,为解决村民出行难,出行安全的问题,自己出钱拉石仔水泥等铺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在调南村委会大家都流行一句话就是:好人符增品。

烹饪的技术培训范文5

杭州天方地圆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美食的研究和开发,原来总经理周悦先生竟是国际金冠级香港烹饪大师《食神》戴龙的中国十大弟子之一,厨艺精湛,多年来开发出了多种引领餐饮潮流的地方名吃、传统美食。依托餐饮技术研发老师和设备齐全的培训基地,很多口味独特,受到大众欢迎的餐饮项目,经过公司技术部验证后,把这些可行的餐饮项目放在网上交流。这种网上推广、网下培训的模式,正好符合广大创业者的要求。在中国饮食技术网上,有很多经典小吃餐饮项目,如鲜啤烤翅、炸鸡汉堡美食、迷你涮涮吧、水果冰粥、特色饮品等等。很多创业投资者看到特色餐饮项目后,都到杭州天方地圆食品技术公司来学习技术,因为这里不需要昂贵的加盟费,就可以学到最真实的技术。学成后回去开店,生意都不错。

肖毅的老家在四川,今年24岁,一直在福建福州打工,在一家工厂里做机件模具。给别人打工不仅累,而且还要看别人的脸色。肖毅总觉得不自由,想自己做点事情。所以就一直关注着各种创业项目。一个偶然的机会,肖毅从中国饮食技术网上看到了一缕飘香系列休闲美味的介绍,一看到网上的图片,颜色纯正,让人直流涎水,就觉得味道一定差不了。5月29日,他就来到了杭州天方地圆公司考察。公司的培训基地宽敞整洁,品尝区、熟食制作培训室、冷饮室、配料室和学员休息室等各个部门规范齐全。烤鸭炉、烤箱、搅拌机、果汁机、小丸子机、卤锅等各种设备应有尽有。一看到这样的设施,肖毅心里就有底了,公司为学员学习技术提供了这样好的环境,能学不到绝技吗?肖毅想尝一尝一缕飘香休闲美食的味道,做餐饮做的是什么?就是味道!他先尝了一只烤虾,口感极佳,鲜香无比。又吃了一只烤翅,味道怎么样?他吃了一个,竟然又从培训师傅那里要了一个,吃了还想吃,味道自然是没的说了。肖毅立即决定学习技术。五六天后,在培训老师的精心指点下,肖毅就掌握了全套技术,学完后总部还赠送了他餐饮设备。回到福州,他就开始选址开店,“一缕飘香休闲美食屋”招牌刚刚一挂,还没有正式营业,就有顾客找上门来了。要是顾客尝到了一缕飘香的独特口味,生意不火才怪呢!

上海市的董浩,以前是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他不经意间登陆了中国饮食技术网。他懂网络,是行家,细看了网站的内容后,就觉得网站的创始人是餐饮方面的专家。网站做得专业正规、项目新、有特色。4月底,他就来到了杭州总部学习技术。一个星期学成技术后,就在上海郊区一所高校附近开了一家“一缕飘香”休闲美食屋,美食屋经营烤翅、烤虾等休闲小吃,还经营一些特色饮品。这些特色美食正好符合年轻人口味,在试营业期间,每天的营业额都在400元左右。6月8日,董浩的美食屋开始正式营业了,正式营业时他开展了一系列优惠活动,并印发了美食的宣传单。在这里本刊记者也祝愿他开业大吉、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杭州天方地圆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考虑到很多创业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都想通过小本创业走上致富之路。因此公司一直关注着“草根创业阶层”,希望他们通过独家的技术秘方,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烹饪的技术培训范文6

培训半年工作总结

*县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待续稳定增长。

一、我县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创收基本情况

**县辖六乡两镇一场,共110个行政村和3个村级农场,384个村民小组,全县耕地面积49.43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4.6亩,全县总人口14.28万,其中农村人口10.5989万人,农村劳动力5.1387万人。2006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2期,完成农牧民技术和技能培训4.718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3.9582万人次,农民技能培训0.7598万人次;2006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完成3434人次,累计创收717.46万元,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创收67.69元。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劳务输出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机构。我县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县委、政府专门召开2006年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大会,研究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为组长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由县长挂帅,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主抓,业务部门具体负责,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为了全面做好乡镇劳务输出和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信息共享的就业服务体系,我县逐步建立了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形成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为依托,最终延伸到村级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在乡镇成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同时,由各乡镇确定一名乡领导、23名工作负责本乡镇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由县劳动保障部门对各乡镇确定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县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8个,并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员,从而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

2、分解目标,明确责任。研究制定了《**县2006年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县2006年城乡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劳务输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提出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要求,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把培训、输出、创收等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部门)和乡(镇),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人人关心输出,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3、调查摸底,建档归册。积极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建档归册工作,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结合各自实际,对辖区内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意向、培训愿望,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服务工作。4、做好信息服务,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巩固我县在劳务输出人员已形成规模的武汉、玉林、海口、合肥、长沙等5个城市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加强协作,建立了稳定的联络方式。目前,我县通过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加强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已经开展了定向式培训,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据初步统计我县在外地务工人员达3000多人,为我县稳步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5、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城乡就业和劳务输出宣传工作,营造宽松的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环境和浓厚的工作氛围。针对我县部分农民恋土守家,受传统农业经营观念的束缚,宁可闲待在家里,也不出门挣钱创收的现象。县委、政府利用电视劳动保障专栏和广播,宣传劳务输出的组织、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维权等方面的内容,大力宣传本地从事劳务输出多年的典型和在内地发展人员的现状,并结合“三下乡”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通过农民能够看得见听得到身边事,教育引导农民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转变,为做好劳务培训输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6、认真做好全县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工作。县相关行政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劳务输出工作进度统计报表,确立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四种报表形式,并将报表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便于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状况。

7、积极引导城郊附近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城郊人口多市场旺的优势,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观念,依靠自身优势,从事商业、饮食业、榨油、网套加工等,以此增加收入。2006年上半年度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就地转移从事餐饮服务、人力运输、机动车修理、电器维修、农产品加工经营以及季节性劳动力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人数达2476人次。8、采取措施,加强引导,积极鼓励广大农牧民参加我县项目工程建设。我县将使用本地农民工作为基本建设工程招标的一个基本条件,在招标过程中明确写入招标书中,使用我县农民工的比例一般不低于承包方普通用工总数的50%。2006年上半年在公路改建工程和水利工程中,使用农民工580余人,累计创收92.4万元。三、结合实际,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1、整合城乡职业培训资源,加快县域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整合步伐。我县结合实际,于今年建设“**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该校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现有校舍、办公室等22间,已初具规模,年可培训人员3000余人。主要面向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乡失业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培训的工种有计算机、电工、电焊、服装裁剪、木工、瓦工、烹调、特色餐饮和汽车、拖拉机维修等种类。目前,我县已经投入15万元开始对现有校舍进行必要的建设和维修。并增加必要的培训硬件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