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 阅读教学

前言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阅读教学。因此,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展示自己,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机会,我们就会看到学生身上富有潜力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他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二、让以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阅读教学本就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共同参与,协调沟通完成信息传递的对话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参与学,还要参与教。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描述阅读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然而,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教学成就了教师“权威者”的地位,而学生则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依赖性一如既往,学习被动,兴致低,高耗低效,主体意识无法激发出来,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民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所以,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观念,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与学生互动,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少讲,精讲,把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尝试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可布置“我的阅读金点子”的类似作业,让学生针对一段时间的阅读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教师通过对学生意见的认真阅读和分析,反思自己,了解学生的需要,选择受欢迎的、适合的、可行的建议,提倡大家学习并在现实教学中加以应用。这种改进教学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而且还能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那么,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

1.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①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②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 唤醒学生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

2.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

目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可以转化分数的诸多结论,如让学生背诵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的含义,课后练习的答案等等,教学过程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话”(或“受话”)式教学。在这种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师生的关系是“皇上”和“臣民”的依从关系,使原本充满生命活力的阅读课变得味同嚼蜡,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关怀,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使阅读教学走向了异化。《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所谓“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参加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实质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参与式教学呢?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参与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听众”。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让他们从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们认知和情感协调发展。

2.师生共同走进文本

教师走进文本,就是要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有组织和引导的“底气”。要做到一读二想。读,就是要反复朗读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想,就是要想一想,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在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留给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起“桥梁”。如: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向学生介绍有关文体阅读的基本知识等。

3.抓“生成性”教学

传统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预定性”,问题及问题的结论都是教师预先设定的。而参与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生成性”,问题及问题的结论主要靠学生参与过程中生成。因此在参与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思考,提高参与式教学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范文2

一、更新阅读教学观念

传统语文教学观把传授学科知识作为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标,而新课改则更关注学生现实的、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在学生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强调经验与知识的整合,使学科知识成为学习者的发展资源,使文本为教学对话提供话题及创设情景。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树立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探索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还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初中生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流向,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改进教学手段进行阅读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时,由于教学内容与声音、图像、动画等有机融合,教学信息呈现出直观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而备受学生欢迎。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有效利用传媒资源的独特价值。首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要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教师应整合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媒体,以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在课文导入及作品赏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真实生动的视频等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沉浸在美妙的语言世界。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自己截取了同名电视散文中安塞腰鼓表演片段,动感十足的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铿锵有力的诵读给学生深沉的情感震荡,这样学生更好地进入了教学情境。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当前很多学校都配有多媒体设备,语文教师要正确看待课件的功用,要树立课件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应该在吃透教材、理解文本、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适合教学对象、切合教学内容的课件。

四、改革阅读教学评价方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教学策略;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是开展单向灌输式的教学,而对于学生的理解程度、情感态度和体验收获的关注则明显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成效。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现实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对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给予更高的重视,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引导和教学情境的营造,引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尤其是在小说、戏剧和诗歌的教学当中,情感体验教学策略显得更为重要,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做好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的编排工作,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阅读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体验是个体主动地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个事件,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活动。它以主体实践的方式来认识内在的心理世界和外在的客观世界,作为人的感性活动,它既是人的全部感官共同参与的一种对生存感受的情感过程,又是指向内心世界,且关涉个体认识、情意、精神生活的心理活动。

阅读体验式教学则是基于语文学科的特征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精神而衍生出来的,符合语文教学规律,有助于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阅读体验式教学主要有三个特征:(1)以生本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培养与发展。(2)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先从自己的内心需要和生活经历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调动学生的感官神经,全身心地去感受、体验、揣摩与鉴赏。(3)阅读体验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在让学生获得和拓展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能力,能够在体验中感悟、创造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获得更多关于社会、人生与世界的感悟,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个人的更好发展。

二、初中语文实施阅读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有效实施,强调的是学生对语文文本内容的主动体验,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被动解读,这种体验是以生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和前提的,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主观生命意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在课堂内外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创造热情,是对学生以往经验的一种升华和超越。所以说,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是一种与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知识经验密不可分的教学方式,对初中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和个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主张学生从以往生活的感受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出发,将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有效的激发,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参与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更好地领悟文章内容的现实意义和精神意蕴,提高了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阅读体验式教学实现了体验对象与学生个人经验的有效融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体验活动中,更好地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感受、领悟与欣赏,不仅加深了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再发现和再深化,也是对新知识的发掘与学习,有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最终形成与学生生命融为一体的精神力量。

再次,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移情、想象、神思、悟解等多种心理体验因素之间的交汇、碰撞与融合,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时刻保持注意力,提高在语文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原本静态的文本内容在学生的心中被充分的激活,净化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最后,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对学生的品格进行不断的完善,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不断提高与发展。这是因为,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的是以文本内容为中心的共同感受,但阅读体验式教学则直接指向学生的内心世界,力争实现学生心灵的震撼,引发学生在精神上的共鸣,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必然受其个人经历和情感态度的影响,因此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气质与性格。

此外,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其积极意义不仅体现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体验与理解上,还在于学生对于自我生命价值与意义的重构,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所以说,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不仅仅是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反思、创新与发展,更是对学生阅读权利、解读权利的充分尊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阅读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策略

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阅读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的设计教学环节,一定要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选择科学的实施策略,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重视阅读氛围的营造,鼓励原初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次印象会让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利用好这种原初体验,对语文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主要是一种强制性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语文阅读的原始体验并没有得到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这主要是受应试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不利于学生个性的表露和阅读情感的激发。随着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阅读学习的引导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所以,在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当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氛围的营造,通过学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构建出一个和谐、民主、平等、愉悦的阅读氛围。同时,在对学生的阅读体验成果进行评价时,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原始体验,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闪光点,保持好学生语文阅读的热情,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确立一种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思维能力,提高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最终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感和语文素养。例如,在讲到鲁迅的《故乡》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全文,获取原初体验,由于学生在课外阅读的与故乡相关的文章,多是表达对故乡的赞美和作者的思乡之情,而对于鲁迅的回故乡的萧条景象和复杂心情便难以形成统一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展开讨论,调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最后教师再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鲁迅的成长经历对学生的深层次阅读进行引导,往往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鼓励学生的多元阅读和个性化体验

汉语语言博大精深,其人文内涵更是无穷无尽,加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为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提供了广泛的素材,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素材的反应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化。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品格和个人创新力、形象力的良好发展,引导学生进行内心的个性化体验。例如,在《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学生的经历和人生经验不同,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自然会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的学生对一些语言不理解,这时教师对于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只要是能从课文和现实中找到依据,就应当先予以肯定,最近再寻找更加完善的答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通过多元阅读自己或相互教育自己寻找答案,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体验,这样不仅可以让语文阅读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还可以更好的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养成。

(三)提升问题设计水平,引导学生进行深刻阅读

在语文课堂上,只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阅读的兴趣,才能提高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文本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体验与感悟,以问导读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可以引发学生开展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尽量选择优秀的作品和历史上长久不衰的美文,因为这些文章在每次阅读之后,都有可能读出新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加上语文教师提问问题的巧妙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带着兴趣开展阅读活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兴趣偏好、学龄特征,设计出恰当的、探究性的、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阅读,从而增强学生阅读体验的深刻性。例如,在讲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显然很难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在这首词中,作者一共提到了几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最终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显然,“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但当主人公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惊飞后,却没有了下文,不免让读者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如此一来,学生仿佛已经进入了主人公营造的意境当中,实现了良好的阅读教学的效果。

(四)加强阅读体验后写作练习的拓展

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等素质能力的协调性发展,尤其是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师不应该将二者割裂开来。因此教师无论是在阅读教学环节,还是在写作教学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进行二者之间的有效渗透。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本身就是在强调学生与文本、读者之间的心灵碰撞,尤其是在学生引感共鸣时,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此时的方式既可以是口语表达,也可以是仿写、续写、改写、评写等形式,学生写作的过程一方面是对文本内容的升华与再造,另一方面培养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写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在细心体会和琢磨朱自清、老舍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的基础上,将自己身边经历的春天和冬天进行仿写与创作;再如在学完《塞翁失马》这则寓言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评写或续写,这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实现对文本内容阅读之后的深化与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新课改背景下,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是基于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顺应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内在要求,它有助于改善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够理想的状态,进一步确立了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掌握了阅读的主动权,有助于学生逐步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和文学作品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实现促进学生语文素质不断提高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兴杰.试论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2).

[2]李娜.《珍珠鸟》教学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2010(Z2).

[3]郑秋琼.形象体验性阅读教学之我见[J].教学研究,2009(04).

[4]陈水献.古典诗歌与中学语文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范文4

一、创新阅读体验式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影响学生能否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因素,如果长期采用一种单一的教学导入方式,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想方设法地创新教学导入方式。一是让学生边阅读边想象。让文本所描绘的场景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从而使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更加容易、准确地解读文本。譬如在进行《背影》一课导入时,可以先由教师泛读一遍,让学生一边静静地听,一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场景,将生活中的场景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播放出来。二是采用设置悬念导入新课。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阅读教学的导入环节,就采用设疑导入的方式,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快速地进入课堂,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在进行《岳阳楼记》导入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谁说的吗?他是在哪里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千古名言的呢?”学生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就会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阅读,从而为整个课堂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石。

二、设置体验式阅读教学情境

一是采用多媒体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其动态的视频,逼真的声音,集文字、图片、动画为一体,能够给人的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等感官系统带来强烈而直观的刺激,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多媒体在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中的应用。譬如在教学《北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课时,可以借用多媒体课件将文中的情境展示出来:在弯弯的山路上,大雪纷纷,一辆马车转过弯去,茫茫的雪地上只留下马车碾过的痕迹……看着这样的场景,学生能够直观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体验到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对文本的感悟。

二是创设阅读体验式生活情境。加强生活与阅读的联系,将生活元素引入到阅读教学中来,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相关经验,在身临其境的生活情境中更加准确地解读问题,更加深刻地体验和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譬如在教学《故乡》时,可以让学生由鲁迅先生所描写的故乡联想到自己的故乡,借助生活中的相关经验,深刻地体验课文。

三是创设体验式阅读表演情境。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年少的时候,大多活泼好动,爱展示自己,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创设表演式体验情境。可以结合阅读内容进行剧情创编,让学生在剧情中扮演相关角色。学生为了搞好角色扮演,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而且在角色扮演中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大大地提升。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

一是开展阅读竞赛活动。初中生大多争强好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竞赛元素引入到阅读教学中,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体验和理解。譬如在教学《出师表》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理解小组抢答比赛。学生为了获得竞赛的胜利,就会倍加专注地投入到阅读中去,由此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进行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是采用合作探究法。按照异质同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安排好小组长,做好组内人员的分工。譬如在教学《曹刿论战》时,可以先让学生初步阅读感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曹刿论证的“一而战,二而竭,三而衰”等重点难点句子进行思考,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答相关问题。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范文5

【关 键 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067-0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与灵魂,它是字形、字音、词义、语法、修辞、逻辑教学的载体,也是写作教学的“源头”与“活水”。无论是提高自身素质,还是为中考做准备,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尤为重要。

一、改进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理念是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所进行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提出并实践过的教学方法,在现代语文教学的草创时期,无疑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面对新的教学现状及学生学情,要实现学生阅读教学效率的持续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有必要对这一阅读理念进行改进。新课改要求初中生做到“三读”――自读、研读、扩读,三者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此外,在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这一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

笔者认为,无论学哪一门学科,首先就应该认清学习的目的,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呢?就理解方面说,学习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掌握一种技能。那么,从学习语文上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概括地说,一是阅读,二是写作。其中,阅读是吸收的事情,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的心声,得到他们的经验;写作是表达的事情,是通过写作吐露自己的心声,显示自己的经验。每一个学习语文的人都应该清楚:掌握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这就是学习语文的目的。

二、提高阅读能力的策略

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呢?最基本的就要靠教科书。“课本是例子”,对待教科书上的例子,关键在读,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要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多读,读得越多越好。但如何读很重要,包括精读和泛读两种,二者中精读又是关键。

1. 精读

(1)精读的概念。何为精读?叶圣陶先生在40年前就对精读有过精辟的论述:“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更紧要的还在于多所比较、多所归纳、多所揣摩、多所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发掘书文的蕴蓄,也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字造语的好习惯,下笔不致有错失。”从叶老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浮光掠影地读文章是不行的。

(2)精读的注意事项。首先,要在字典和辞书的帮助下把文章中生字、生词的意义弄明白,要结合句子内容,看看这个词语在句子里应当怎样解释,并弄清楚为什么用这个义项而不用另外的义项,或再进一步思考,学过的词语中有没有与这个词相同或相近的,它们具体应如何运用,这样才算是真正掌握了。但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认识生字、生词时不求甚解,甚至有时望文生义,结果导致其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

其次,要精读文章的句子。精读句子首先要学习句法,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从句子的语法结构判断它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单句,就弄清其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如果是复句,则搞清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如此长期坚持,就可以掌握常用的句式,并将之运用于写作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②要注意文章造句方面的特点。如这篇文章中长句多还是短句多,并结合文章体裁思考为什么多用长句或短句;单句多还是复句多,从文章内容思考为什么多用单句或是复句。此外,还要思考文中的句与句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句子之间有没有用关联词,等等,只有这样,体会才深刻。

再次,理清文章的结构。①要弄明白作者的思路,看文章的几层意思,即传统的段落划分,这直接涉及思路问题,只有把段落划分正确了,才能搞清作者的思路。②看段落与段落之间是如何自然过渡的,有没有过渡性的句子或段落。③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采用的哪种方式。④注意文章的写作技巧,是倒叙还是插叙,是双线还是单线,是单一运用表现手法还是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情节是波澜起伏还是环环上升。只有把文章的结构研究透彻,才能“发掘书文的蕴蓄”,并逐渐养成遣字用语的好习惯。

2. 泛读

泛读是相对于“精读”而言,它主要追求阅读速度,只需对作品有大概的理解即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够学习、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品味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学生只有广泛接触各类文学作品,才能在阅读中达到这一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泛读文章的技巧。

(1)根据自身兴趣进行泛读。在紧张的初中学习、生活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首先提倡他们进行个性、爱好的探究性阅读。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其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泛读作品,学生就能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进而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

G633.3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在中考试卷中阅读也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因素,也是保障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内容。但是,目前初中的阅读教学情况却是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阅读品味不高;主动阅读的能力和习惯较差,阅读水平和习惯具有很大的差异。追根溯源,导致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但是课堂阅读教学的低效率是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详细阐述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文字处理以及信息接收的重要组成内容。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进行阅读,例如阅读一本书、一本杂志或者一份报纸等,因此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思考和分析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在新课改发展的背景下,积极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对高效课堂构建的需求,能够有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水平。初中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强,只有充分重视对学生的教学有效性,运用科学化的方法,才能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1]。

其次,积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通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实施,有助于促进教学的改革目标实现,在有效策略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就是将教学的效率最大化的呈现,以及在效益上最大化的呈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等目标,都要能够通过教学的有效策略的实施来加以呈现。通过有效策略的合理化实施,就能有助于教学改革的良好发展。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大、自制能力差等特点,因此,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提高阅读教学的趣味性,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对阅读产生喜爱。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趣味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文结合实际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实施进行了探究,@能从一定程度上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1.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利于初中生的全面培养,在新课改发展阶段,教师必须从教学思想上得以解放,注重教学的观念转变,才能和时代的发展相契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得以满足,才能够有效的保障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能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让学生阅读学习中和生活相结合,从新的理念来进行融入。

2.激发初中生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的每一项成功的取得都源于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之成为一种内驱力,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阅读。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悬念:悬念是给人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它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急于求知的紧迫感。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场景的悬念留给学生,由此给学生一种急切期待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助学生选择或者推荐一些好书进行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个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习惯成自然,当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那么他们的阅读水平也会不断地提高。具体可以让学生在课外书上搜集好的词汇、优美的语句,鼓励学生多从课外书中去找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这个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时,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相应地提高。另外,教师可以多布置一些阅读的课外作业,让他们在指挥中前进,在压力下提高。

3.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更乐于学习,从而融人教学中。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初中生的喜好,抓住他们的性格特点。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吸引学生,从而投入到学习中,因为现在的初中生接触了电影、手机等电子设备,不愿意看课本。所以,他们更享受看电影的那种感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得课堂气氛更加轻松,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2]。

4.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初中生的阅读内容在不断改变,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并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及阅读爱好,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案。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加乐于阅读。

5.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初中的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培训的过程中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自己的文化素质带动他们,积极地引导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的作用。

三、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学校及教师的高度重视。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激发初中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