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流信息化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流信息化现状范文1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广和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据统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有90%是小型私营企业,其市场占领速度及整合速度有限,加之国内物流基础设施及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制约,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缓慢,使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制约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如何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是每个物流企业都需要认真思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调查,分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根本不能适应现代物流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网络化的高速发展趋势,制约着第三方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具体说来,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首先,企业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其一,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重视硬件投入,忽视软件投入。于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硬件设施等看得见的东西舍得物力和人力的投入,而对于软件的投资觉得不值得,不能接受花上百万资金去买一张小小的安装光盘。其二,在企业中存在盲目信息化和消极信息化两种对立的错误思想。前者认为信息化无所不能,不顾自己企业实际盲目大手笔投资,后者则认为自己小规模企业,不必也无法进行信息化建设。其三,信息化建设缺乏耐心,误认为信息化可以立竿见影带来效益,没有预定时间得到预定的收益,就减少或终止信息化的后续进程,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信息化进程的缓慢。
其次,信息化建设目标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战略目标不匹配。目前,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少整体的规划,不能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战略目标相匹配,对于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大多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办法,只能片面的解决某个作业环节的局部问题,致使整个企业的信息平台和各节点之间信息无法流通。另外,我国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还致使沿用传统的揽货、装卸、运输等传统运作方式,面对低信息化程度的零散货主,缺乏应用信息系统的积极性,更无从考虑信息化战略。
最后,第三方企业信息人才短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是从原来的货运或仓储企业转型而来,信息化基础和实力普遍较弱,信息人才短缺。传统的货运仓储企业以体力劳动为主,改型之后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固有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企业中缺少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信息人才,不能很好的完成信息系统的建立、应用和维护,直接影响了企业物流控制的信息化进程。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其信息发展策略
物流信息化是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服务的,其信息化战略的选择要由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和业务实力来定位,必须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相匹配。企业首先要制定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来规划其信息化建设目标。第三方企业未来的发展,可以成为主导行业的大型企业,或者成为大型物流集团的具有少量物流资源的从业者。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相应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对于前一种发展目标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要提高要求,以增强在同类竞争企业中的竞争能力。对于后一种发展目标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以服务为主,主要用来满足企业和客户的物流活动需要。
2. 增强企业主体信息化意识,完善信息化建设培训体系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大多取决于企业的总体素质,特别是企业决策者的素质。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决策者要对物流信息化问题有科学长远的认识,正确对待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也必然性,科学对待其周期长、收益慢的问题,认清信息化的直接作用是改变工作效率,最终提高生产效益,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在实施过程中也难免要损失某些人的利益,有这或那的阻力,企业的决策层要对这些方面正确对待,以保证信息化的持续建设。另外,物流企业还要加强自身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实施信息化全员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化项目的认识及管理操作方法和技术。并在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引入相应的竞争,以激励和约束员工,鼓励他们自觉的投入到信息化发展中去。
3 .以需求为导向,统筹规划,分层分步实施
物流信息化的进程与发展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信息化水平相关,要与企业规模及物流服务需求相一致,切忌盲目建设而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外,物流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其实施过程的有效性,保证信息系统能够发挥整体可观效益,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策略制定相应的信息统筹规划,以给各部门的信息建设提供统一的规范,使其共同发展。各部门在企业的整体规划下,要根据部门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分步骤实施建设。另外,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分期分层实施物流信息化,以保证人力物流的持续投入。
4 .发展物流联盟式的信息化模式
一方面,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是中小型企业,资金有限,为了建设耗资庞大的信息系统,走企业联合的道路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另一方面,各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水平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各企业相互合作,建立物流联盟,可以提高共同的信息化水平,以产生更高的效率,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物流信息化现状范文2
物流信息化的需求
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信息化的进程当中,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既带有一般信息化的共性,也有其特性。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层面的因素。
第一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因此只要处理好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娜挝窬褪俏?霾咛峁笆薄⒆既返男畔ⅰU馐撬?行畔⒒?墓残晕侍狻⒒?∥侍狻#ǖ缱影嬉韵侣裕?BR>
第三个层面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供应链的基础是建立互利机制,但是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来保证,信息系统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手段。例如销售商的库存由供应商的自动补货系统来管理,生产商的生产计划根据销售商的市场预测来安排等等。
三个层次的需求是由浅入深的,在我国的发展也是逐渐展开的。后一阶段往往以前一阶段的基础为起点,即流程改造和过程的优化控制是要有信息化基础为起点的,而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又要以各企业流程设计和运行优化为基础。由于我国现在是利用后发优势,希望通过更短的过渡时间走过许多跨国公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所以常常三步并作一步走。这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说明处理得好可以缩短这个进程。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不能对症下药,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伤筋动骨。我国目前在推广现代管理技术的时候,ERP的不成功率很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弄清三个层面的需求;也没有搞清楚自己究竟处在哪一个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就盲目开方下药。
说明三类需求具体表现形式和结构的案例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处于第一个阶段,即要用少量的投资,解决业务各流程的信息化问题。目标是建立起依赖信息、数据进行决策的机制,其别是将财务核算深入到各业务环节中去。从我们征集的案例来看,此类需求占市场的主体。少部分基础较好的企业已进入了第二层需求,即优化流程设计和运行操作。这样的企业应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机制,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可以为流程再造提供制度保证和数据基础。此类需求的市场比率虽然还不大,但增长比较快。进入第三层的我国企业目前还是凤毛麟角。在我们征集的案例中几乎看不到涉及合作企业之间协同业务的内容。但这并不是说供应链思想在我国不适用,相反地,如果有意识地宣传、探索供应链理论和实践,可以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从收集到的案例来看,其中第一层面以信息化的基础内容为主的占80%以上,例如奥康集团采用了用友的网络分销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杜绝“信息贪污”。最直接和更关键的效果,则是可以使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灵敏,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我们把物流企业的ERP也归为此类,因为此类系统主要是解决流程的规范化、管理的科学性和运行效率等问题,尤其是采用科学的物流成本效益核算方法,使物流成本和效益分摊至各物流环节,通过系统的分析,为改善物流流程提供决策数据,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和总体物流效益逐步趋向最优化。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种决策依赖于信息的机制。第二层面以流程改造为主,(电子版以下略)
严格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目前还是很罕见的,在此次收集的案例中不超过5%。但是值得欣喜的是,供应链思想正在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各种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案例中去,这就是建立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信息共享来协同业务流程,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使得整个供应链都能受益。莱州粮食物流管理系统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粮食流通的链条涉及农户(生产者)、收储站和储备库(收储)、管理机构(调运)、农业银行(信贷)、财政部门(补贴)等诸多环节。该系统不仅是一套物流管理系统,而且是以粮食流通企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供销供应链。既是一种新型的流程,更是一种企业及有关单位之间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体现,更可喜的是各方面都受益、都满意。说明在这个案例中,流通企业承担“链主”的角色是成功的,它的意义将超出物流信息系统优秀案例的范畴。
需方分析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是:制造业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多半是ERP的某种延伸,连锁分销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则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支柱。这一点说明制造业的物流外包在短期内可能发展的不会很快,尽管快步易捷的调查表明ERP无法满足其物流功能要求,但是国内主流的观点仍然认为制造业信息化的重点是ERP。
物流软件供应商概况
关于物流软件的提供商究竟有多少家的问题,目前没有确切的答案。据专家估计仅国内就有500多家,此外还有一些知名的国外物流商、IT商和咨询公司也在中国的物流软件市场中淘金。这些企业可以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国外著名的大公司,其中既有像IBM、ORACLE这样著名的IT商,也有像SAP、i2、EXE这样的专业性物流和供链管理软件供应商。这类企业的主要市场是高端客户,例如跨国公司在华的分公司、国内大型制造商或物流商。
第二类是(电子版以下略)第四类是其他物流软件供应商,规模小、实力弱,大部分还很不稳定。其中有些成功的企业,主要得益于物流信息化需求的增长,自身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还有就是成本低、价格有优势。
总的来看,国内物流软件品牌上比较分散,技术上也缺乏标准化的指导,软件供应商对于物流业务的了解还很不深入。造成供应商重技术开发,轻业务应用的偏向。事实上,物流软件和其他许多管理软件一样,核心是管理思想,物流方案首先是流程诊断、设计和优化,技术方案是第二位的。
关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自从EDI技术问世以来,对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和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互联网技术出现并引入中国以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应该建在互联网上,这已成为共识。2002年5月,深圳市被国家科技部正式纳入“十五”首批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范工程,成为9个试点城市之一。目前深圳市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已作为全国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项目,入选“十五”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应用十大工程。
但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难题并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商业模式上。所以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是否成功,最终取决于应用,取决于有没有客户群使用这样的平台,并给他们带来效益,这也是平台自身获得生存、发展的根据。在这方面的探索和争论也一直是围绕着商业模式来展开的。主要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公共信息平台应该是一个有形的网站,负责提供信息交换、基础信息服务、基础技术服务;另一派观点认为公共信息平台实际上是一种标准,或者是信息交换的协议,根据一种公共的信息结构、编码,所有的网站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无缝连接和交换,并不需要、也不可能建一个垄断性的公共平台网站。实践的结果是结合上述两种观点的,即既有有形的网站提供信息交互服务,又不是惟一的、垄断的,平台的功能主要是标准化和信息共享,使得多个网站均能提供“一站式”服务。
中国电子口岸是一个公共信息平台的成功实践。中国电子口岸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资源,将外经贸、海关、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涉及口岸行政管理和执法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账数据,集中存放在一个公共数据中心,在统一、安全、高效的计算机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使口岸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可以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交换和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在网上办理报关、报仓、结付汇核销、出口退税等各种进出口业务。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信息化市场正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步子加快,国内物流市场近期将呈二元结构:以跨国公司和少数国内先进企业为主要客户群的高端市场;以国内中小企业客户为主,通过逐步信息化来完善自身物流业务的低端市场。前者为国外物流商、IT商所关注,目前还没有全面进入中国,后者是国内物流商、IT商施展实力的舞台。市场的二元结构还会持续一段时期。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基础信息化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最近有关IT媒体进行了一次信息化需求调查,结果显示:72%的企业仍把OA建设列为未来一年的重点,86.1%的企业未来一年将上MRP2,60%的企业把ERP列为下一阶段建设的重点。这表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需求的特点仍是在规范流程中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建立决策、控制依赖于信息、数据的机制。
对于物流系统的功能需求也有差异。调查表明,用户对物流管理软件最为关注的功能是存量管理,其关注率达到41.4%;其次是数据交换、物流计费和车辆管理,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挖掘这些功能需求的背后,其实反映了目前物流企业最为关心的两个问题,一是成本核算,二是多个物流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不同行业的物流发展格局特点不同。(电子版以下略)作为主要的竞争力来规划建设,把物流系统与分销网络建设密切结合在一起。
循序渐进的信息化之路
物流信息化现状范文3
一、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1.自动化设备技术应用现状。我国企业物流信息自动化设备技术应用的主要环节是配送中心,它的主要特点是产品品种多种多样,数量比较大。因此,我国物流企业在一些物流环节上应用了物流自动化拣选设备。物流自动化拣选设备主要有两种自动化设备:一种是拣选自动化设备,另一种就是自动分拣设备。拣选自动化设备能够指导工作人员的拣选操作,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使拣选准确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自动化分拣设备能够帮助物品自动进入组货通道,节省人力资源。
2.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应用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用户的交货期也越来越短,这就给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实时物流的理念。动态信息采集技术能够对物流过程进行准确的掌控,移动中的货物本身就携带着有用的信息,所以,更加准确、快速地读取移动中物品的信息可以提高物流的速度。
二、阻碍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问题
1.对信息化认识不足。我国物流企业对信息化认识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在推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我国不少物流企业存在着保守残缺、拒绝接受新鲜事物的观念,对物流的信息化认识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企业内部一些高层领导对企业物流的信息化也没有充分认识,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是没有具体设想,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模式以及手段等认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有些物流企业认为只要在物流管理中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就是实现了物流的信息化,没有对物流信息化做具体的了解。
2.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落后。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的落后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阻碍了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企业也就不能根据市场做出快速的调整,各企业间的竞争力也降低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层次大多比较低,主要应用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的处理方面。信息系统也不完善,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物流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另外,我国的物流设备也比较落后,一些先进的设施没有得到应用,如立体仓库、自动导向车系统等。和国外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设备相比有很大差距。
3.环境问题(信息化安全性难保证)。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安全性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保证。我国政府还没有出面为信息化建设做出统一的规划以及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同时我国的物流信息化也没有成熟的法律体系的保障。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网上营销缺少必要的配套系统,如信息系统、支付系统、采购系统等,这都造成了企业间电子化难以实现。除此之外,我国的信用消费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应对策略
1.认真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物流企业在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时,一定要认真、慎重,所选择的信息化合作伙伴应该在物流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专业的信息技术能力,最主要的就是应该具有对物流管理进行分析的专业人员。物流企业应该在分析自身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和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提高领导素质。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具有相对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所以对物流企业信息化进行建设的相关领导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首先,应该具备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教育背景,拥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其次,还应该梳洗物流企业的各个环节、对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有充分的了解。最后,对企业的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信息系统有全面的认识。
3.构筑物流企业的安全的信息化平台。为了保证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安全性,首先,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和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这是构筑我国物流企业安全信息化平台的前提和基础。其次,相关政府部门还应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定,这就为我国物流企业信息的安全性提供了法律保障。最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需要进一步提高完善,完善网络营销系统,完善信用消费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4.选择或开发更科学、安全和功能强大的信息化新技术。物流企业应该密切关注我国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关技术人员应该积极开发基于互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EDI、GPS、ERP等,来开发更科学、安全和功能强大的信息化新技术。另外还应该把本企业的发展和全球的物流网络融合在一起,促进本企业的发展。
物流信息化现状范文4
关键词 沃尔玛 连锁企业 物流信息
中图分类号:F721 文献标识码:A
1沃尔玛物流信息化应用现状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连锁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尤其是在经历了信息革命以后,商业连锁企业之间的竞争的关键已经逐渐从战略管理能力转移到了信息应用能力。如何沟通交流,如何实现信息在企业内部之间的快速传递,实现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运作,这些都是商业连锁企业在运营管理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沃尔玛在美国已有4000多家商店,而在全球已开店超过8400家,拥有员工210多万,是全球第一大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作为世界连锁零售行业的领头羊,其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一直走在行业的最前端。
沃尔玛建有世界一流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是一种多功能、集约化的物流节点。现代专业化的配送中心,能够把收货验货、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分拣、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多功能、集约化和全方位服务的供货枢纽。沃尔玛拥有庞大的物流网络,沃尔玛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连锁店铺与之相关联的配送中心构成了沃尔玛的连锁物流网络,为了让连锁物流网络发挥最大的作用,使各个连锁店铺与配送中心信息交换与商品运输变得方便快捷,沃尔玛采用各种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及强大的通信监控系统。沃尔玛花费大量资金购买了一颗专用卫星,用来传送公司的数据及其信息。这种利用以卫星技术为基础的数据交换系统,使配送中心与各个店面实现了有效连接利用。在完成连锁店铺与配送中心的信息传递之后,配送中心对连锁店铺进行商品的配送。沃尔玛拥有世界一流的卫星定位系统和电视调度系统,可以快速实现物流的配送。
2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分析
我国零售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较晚,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零售业的效率因为条码技术的引进而大大提高。90年代中期以后,超级市场获得了较快发展,这种新的业态的发展对连锁零售企业信息化的程度要求也更高了。2001年始,为了抵御外资的进入,我国零售企业进行了改革,但是由于初期资金不足、规模较小、技术和管理都非常落后,于是选择了重组和兼并,试图通过扩大规模来抵御国外零售业的竞争。但是,连锁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信息技术,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在短短的20年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得不令人赞叹。但是我们也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取得成绩的毕竟只是少数几家企业,大多数的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都还不尽如人意。总体来说,我国零售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尚存在不少问题:
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对物流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足,资金投入不够。我国零售行业的信息技术总体投资占零售总额的比例还不到0.2%,而国际零售巨头基本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占其零售总额的2%以上。我国一些大型的零售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但整体水平比较低,对物流配送中心的实质并不了解。我国的配送中心规模较小,设施普遍落后,很多配送中心流程作业活动还处于人工操作状况,既影响了配送速度,又影响了配送质量。我国零售企业由于缺乏资金造成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低,这样很难实现物流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这使得我国零售业在销售成本上明显高于国外大的零售商。我国零售业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物流信息化目标会是连锁零售业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深入的信息交换与共享,缺少适应本企业发展的的信息化目标。
3沃尔玛物流信息化给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的启示
面对国外零售巨头的入侵,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实施物流信息化战略已迫在眉睫,我国零售业的信息化现状正面临着信息化水平低、投入小以及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等主要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零售业的物流信息化意识薄弱、缺乏内在动力以及资金缺乏等原因造成的。参照沃尔玛通过物流信息化推进沃尔玛零售帝国不断壮大的经验, 我国的零售业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启示:
加强对物流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连锁企业要实现物流信息化就要不断加大对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力度,包括物流的基础设施以及原有设施的改造等;国家要鼓励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推广,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建立适应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物流配送中心。连锁企业的物流活动是建立在配送中心的基础之上的,建立现代化、适应信息化应用的配送中心才能使连锁企业的物流活动更加顺畅。现代化的配送中心要求企业在配送中心的建设时要充分考虑连锁零售物流活动的要求以及为满足其物流要求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配送中心内部物流信息化体系。
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物流技术的应用,我国连锁零售企业要与时俱进,采用和探索与自己本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企业在采用物流先进技术时,应注意按国际惯例和国家通行标准制定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规范物流设施和有关技术,进行物流标准化改造,对每个环节都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标准,并规范物流用语。物流标准化包括商品包装的系列化、规格化,物流信息的条码化,运输、装卸、储存作业的集装单元化,托盘、卡车车厢、集装箱尺寸的标准化等。
制定科学合理,适应本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的方针与目标。每一个企业同时也要根据本企业的资源现状、行业现状、地域特点等建立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不同,信息化的对策与方法也不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物流信息化方略。企业的物流信息化要以物流业务需求为前提,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物流体系,还要考虑与上下游之间的衔接,要改变“大而全”的传统思想。不少企业一进行信息化建设就什么都想上,既不切合企业实际情况,也不符合市场需求,往往引发一系列问题,看似非常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转,不仅浪费了大量资金,而且建设物流信息化的初衷也难以实现。判断物流信息系统的好坏,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应用效果。有的系统可能非常适合这个企业,但放在另一个企业身上却完全行不通。只有企业采用符合自身物流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才能真正实现物流信息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物流信息化系统进行改进,物流信息化才能完全发挥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物流活动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小青.零售业物流信息化新思路[J].中外物流,2006(03).
[2] 李国娟,陈晔桦,佟欢.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商贸,2002(5).
[3] 田原,柳炳祥.提升零售企业信息技术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8(07).
[4] 朱鼎勋,沐林英,张丽辉.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研究[J].物流科技,2008(05).
[5] 任美莲.浅谈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08(27).
[6] 赵崎.连锁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策略[J].中外物流,2007(01).
[7] 刘志海,万丽荣,宋作玲.无线射频识别(RFID)与条码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8] 董素芹.加快我国零售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沃尔玛全球采购中的信息化管理给我国零售业的启示[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6(01).
[9]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1-50.
[10] 石军刚.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及途径分析[J].中国商贸,2010(20).
[11] 谢繁.沃尔玛连锁超市配送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物流信息化现状范文5
内容摘要:物流信息化整合了物流资源中的信息资源,促进现代物流业的进步和发展。阐述了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作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超过10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相对于2001年、2002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则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56.4%、43.6%、41%、41%。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在调查的企业中,其应用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35.9%)。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中小型物流企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整合物流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协调供应链各环节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记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改善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能随时了解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提高物流系统的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快速匹配,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
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信息化
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
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
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CPFR、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物流企业信息化
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将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
物流企业在客户的数据管理方面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从而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格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较大投入,而且还需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物流企业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随着客户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将出现了基于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4PL)。
物流信息服务业
软件提供商软件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提供WMS、TMS等物流功能管理的软件商;二是提供供应链管理计划与执行系统(SCP、SCE)的软件商;三是在提供ERP的基础上向上下游扩展到企业资源管理(ERM)的软件商。这些软件商将行业标准、优化的流程和商业智能融入在软件系统,客户既可以选择成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上一部分模块。
信息中间商(Informediary)主要提高专门的信息基础设施。物流服务商要和客户之间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又无法自己做大信息平台,因此才通过信息中间商来进行这样的服务。信息中间商通过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把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放到上面。通过这个平台,大家来交换数据,完成国际物流服务。
网上市场(E-Marketplace)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不断涌现,其中物流网上交易将日益活跃。
参考文献:
1.徐文静.物流战略规划与模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物流信息化现状范文6
关键词:物流 信息技术 供应链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超过10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相对于2001年、2002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则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56.4%、43.6%、41%、41%。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在调查的企业中,其应用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35.9%)。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中小型物流企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整合物流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协调供应链各环节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记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改善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能随时了解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提高物流系统的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快速匹配,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
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信息化
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
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
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CPFR、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物流企业信息化
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将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
物流企业在客户的数据管理方面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从而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格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较大投入,而且还需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物流企业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随着客户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将出现了基于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4PL)。
物流信息服务业
软件提供商 软件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提供WMS、TMS等物流功能管理的软件商;二是提供供应链管理计划与执行系统(SCP、SCE)的软件商;三是在提供ERP的基础上向上下游扩展到企业资源管理(ERM)的软件商。这些软件商将行业标准、优化的流程和商业智能融入在软件系统,客户既可以选择成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上一部分模块。
信息中间商(Informediary) 主要提高专门的信息基础设施。物流服务商要和客户之间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又无法自己做大信息平台,因此才通过信息中间商来进行这样的服务。信息中间商通过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把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放到上面。通过这个平台,大家来交换数据,完成国际物流服务。
网上市场(E-Marketplace)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不断涌现,其中物流网上交易将日益活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