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资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教学资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教学资源

中小学教学资源范文1

关键词:设计与建立 农村中小学特色 教育教学资源

前言

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位用研究中硬件尤资源的问题,改变设备设施(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设备设施)大量闲置与浪费的现象,笔者经过多年的学习、调查、了解、摸索,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途径:建立具有农村中小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有效解决有硬件无资源这一难题。提供给同学们参考。

1添置必要的硬件设施,建设具有农村中小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建立资源库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在校内实现共享,以方便每一位领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查找、检索自己所需的资源。这就需要把学校各部门的计算机和网络教室的计算机联成一个学校局域网,将卫星收视室的计算机硬盘换成超大硬盘,作为学校资源库服务器,达到共享资源库和共享一条电信宽带网访问因特网,形成一个资源库系统共享的平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在学校局域网中加入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让使用笔记本电脑(带有无线网卡)的领导、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任何地点访问学校资源库资源。

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都建有广播电视网,不仅可以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播放电视节目,还可以将光盘播放室播放内容发送到每一个教室,最大化地利用光盘播放室的硬件资源。同时,学校还应购置必要设备,把计算机音视频接入到电视,一播网络中,把资源库里的各种视频、音频资源发送到每一个教室,为使用教育资源提供更多、更灵活的方式。

卫星收视室的计算机可安装WindowsServer2003操作系统,配备超大容量的硬盘存储设备,对资源库数据按分类进行网络化集中存储同时利用WindsowsServer2003系统较好的文件权限管理和用户访问控制管理功能,在存储中心为每一类的资源建立存储目录并进行共享,为每个领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建靠访问用户名与访问密码,为不同用户、不同的资源共享目录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和管理权限。每位领导、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在校园内任何一台计算机上访问到资源库内的资源,并根据自己所拥有的管理权限对资源库进行管理、更新等。这样既方便对资源进行管理,又能确保了资源访问的安全。学校还要安排专人对资源库存储中心进行管理,定期对学校资源库进行维护、更新和备份等,使学校的资源库更好地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多渠道收集资源,使农村中小学资源库内容丰富多彩

农村中小学自建资源库其教育教学资源来源:远程教育资源(IP数据库),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的有关节目,因特网上各类教育教学网站,各类教育教学光盘,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通知等电子文档,学校管理资料和教育管理软件,教育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教师自制课件,学生电脑制作等方面。

总之,为了使农村中小学校白建教学资源库既节约经费又内容丰富多彩,就要发动学校学科教师、管理员、学生,人人都要出力,多渠道收集、创作、整理、分类、存储、上传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3加强学校资源库管理,是建设农村中小学资源库的重要保证

3.1建立建全领导机构

由于学校资源库建设涉及大量的人员和部门,建设周期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需要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之下成学校资源库管理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规划方案、学年计划,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学校资源库所需人员,以及对管胛小组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考核、评估,同时提供学校资源库建设的经费保障。管理小组对资源库按一定规则进行分工分类管理,进行资源的收索、接收、编辑、分类、整理、再开发、资料的电子化转换以及资源的存储工作,定期维护和更新信息资源以及各种管理资料登记与记录。

3.2完善校本培训体系

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学科教师进行资源二次开发全员培训,帮助教师认识到学校资源库建设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认识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组织方式、以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途径和方法等,让他们踊跃地参与到这一系统中来。

3.3激励措施是学校资源库建设动力

中小学教学资源范文2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特征;应用误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9-0087-04

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应用数量很少

有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属于为用而用的被动状态,没有了解有什么样的资源,也没有根据教学内容考虑能用什么样的资源,更没有准备相应的资源,多数仅仅是为了满足学校管理或教研活动、教学竞赛的要求才应用资源。

2.资源应用类型单一

有的教师虽然花了时间和精力制作PPT课件,但仅仅是简单重复教材内容或将教师语言用文字一一呈现,并不能改善教学效果。这些教师没有正确把握不同类型资源的特征和作用,忽略了其他类型资源的应用。

3.资源应用目的不清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过多类型和数量的资源大量呈现,没有很好地将资源应用纳入教学设计,根据各个教学环节的需求合理选择应用资源,整堂课大屏幕上眼花缭乱,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正确把握资源特征

1.视频

视频能够以活动的图像呈现正在变化的过程,采用接近实物的形态,逼真地表现事物。不是所有与教学相关的实物都能够拿到课堂上来,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就能够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对于学生不熟悉的事物,视频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成为了辅助教学的有效工具。

例如,在小学语文《北京亮起来了》一课中,教师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教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大部分没有到过北京的特点,适当借助了视频资源,将遥远的北京夜色的美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通过视频短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北京风光的美,从而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导入新课。

2.图片

图片以静止的方式反映事物的瞬息特征,利于抓住典型瞬间,并便于观察。图片可以记录真实场景,它虽然没有实物立体、真实,也不像视频能够反映活动和变化,但是清晰、操作方便、便于观察的特点,使其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应用时要注意图片的大小,如果一屏中用一张图片,图片可较大,这样利于观察结构特征;而将两张相近的图片放在一起,则能够突出比较他们的异同,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类比。图片还可和文字、语言有机结合,这种情况常常是通过图片提出问题,然后用文字聚焦问题、强化问题。师生的语言始终伴随着图片和文字进行描述、分析、概括。

例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看平面图》一课中,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动物园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动物园的平面图,围绕展示的平面图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再进行分析、概括。

出示资源:动物园平面图。

交流:“动物园里有些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平面图。

“游镌袄镉惺ㄗ印⒗匣、大象、猴子……”

交流:“这张平面图上,除了有很多动物,还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

“有餐厅、岗亭、厕所。”“有绿地、道路、人工湖。”……

交流:“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根据图上的标记。”

“这些标记叫什么呢?”(板书:图例)“图例是平面图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能帮助我们快速读懂平面图。”“图的左上角还有一个带箭头的标记,这个小图标又叫什么呢?”(板书:方向标)“方向标,也叫指向标,它的箭头所指的方向始终是北面。”

小组商量,选出最想去的一个动物馆,看清楚它在动物园的什么方向,该怎样走?商量后,学生上台交流。

3.动画

动画具有模拟意义,动画可以模拟运动过程、变化过程,可以模拟外部世界的变化。因此,动画往往会用在具有一定情境和过程内容的学习中,也常会用在学习后的再现和总结中。动画的优势是感知或者归纳的过程,教学中往往需要辅以其他的静止的、片段的、放大的模型、图片等才能综合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小学数学《直线、射线和线段》一课中,教师利用动画,让学生理解线的定义和特征,感知线的有限和无限,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感知线:(展示动画)“一个红点,如果我们把它按一定的轨道滑动一下,我们会看到什么呢?”(动画演示点的移动轨迹)

概括:“点的移动可以形成线。”

……

“刚才同学们看到点的移动可以成线,大家能把这样的线画下来吗?”

(动画展示几条线:直线、曲线等)

“想一想,这个点还可以怎样移动,形成怎样的线?请自己创造几条新的线,把它画下来。”

……

(展示动画)“大家来看屏幕上这个点,仔细看,看到了什么?”(点向左右笔直地延长)

(动画演示持续延长)“能再延长下去吗?”

“让我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一下,假如这条线一直笔直地向左右延长,再延长,可以延长出我们的屏幕吗?还能再延长吗?它可以一直延长到哪里去呢?”

反馈:“可以穿过大山。”“可以穿过大海。”“可以到达太空。”……帮助学生理解直线没有端点、无限延长的定义和特点。

概括:“这条线可以笔直地穿过大山、穿过地球、到达宇宙,那么这条线到底有多长呢?”(板书:无限延长)“有没有终点?”(板书:没有终点)“像这样一条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的直的线,我们就称它为直线。”

4.音频

音频往往伴随视频、动画同时出现,此时它是视频、动画的辅助,它可能是视频内容表现的渲染,也可能是视频内容的解说。但音频单独应用有时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例如,在小学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中,教师紧紧围绕“声音”这个主题,巧妙设计,在导课时只应用声音资源便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一开始,教师用紧紧围绕本课教学的几句话做铺垫,顺势展示课件,和学生做起了“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引起了学生对声音的关注。待课件播放完后,教师让学生说出他们听到的声音,教师所选的声音片段都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所以全班的回答整齐而统一,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也唤醒了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接着,教师又出示了几件常见的玩具,和学生交流使玩具发出声音的各种办法,并进行演示。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测,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5.实物图像

实物图像主要用于将一些较小的、直接展示不能使全体学生同时看清的物体,可能是某学生的练习成果,也可能是一些较小的、学生需认知的物体。但应用时要注意,实物投影仪是将立体的实物以平面的方式来展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认知。

例如,在初中化学实验课中,教师在进行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演示时就充分利用了实物展台的功能,实验现象的细节得以展示。

学生先分组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但钠与水的反应时间短,学生只能观察到一些最为强烈的反应现象,反应现象的细节不容易观察到,影响进一步的教学。此时教师将盛了水的实验容器放在实物展台上,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将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要求学生观察。当然,反应仍然很快就结束了。反应结束后,教师利用实物展台的录像回放功能,将刚才的反应现象以慢镜头形式回放。此时,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大屏幕上,钠熔成了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游到哪儿,红色的痕迹就延伸到哪儿。

资源应用的误区

1.为追求使用资源,不关注学情

例如,在初中语文《背影》一课的教学中,课一开始,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大屏幕显示出作者简介,教师手指屏幕将其诵读一遍。然后是配乐课文朗读,大屏幕同时出现相关画面,历时4分多钟。之后,课件显示生字新词,学生读一遍。然后,屏幕打出“合作探究”4个大字并提出问题:“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学生回答:“浦口送别。”随着学生的话音,屏幕打出“浦口送别”字样。

接着,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文中一共写了父亲的几个背影?”学生回答:“4个。”屏幕打出数字。随后,屏幕又打出第三个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资源,学生看资源,纵观整堂课,就是师生跟着课件转,屏幕上花里胡哨,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教学效果却不佳。此时应注意,信息化教学资源无论多么精美,究其本质来说,它终归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它的作用大小不是由课件本身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

2.应用资源不择时机,学生缺乏真实体验

例如,在小学语文《台湾蝴蝶甲天下》一课中,有这样一段:“仅高雄县的‘黄蝶幽谷’一处,就能生长出200万只五彩缤纷的蝴蝶……”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同学们,还有一种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欣赏。”说完便展示一段蝴蝶翩翩起舞的视频。视频播放完后,教师问:“景色美不美?”学生齐答:“美。”教师说:“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读课文吧。”学生读完课文,这一段的教学也就结束了。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能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但有些需要以文字表达的教学内容不是用一个有限的画面或一个活动场景就能代替的。此时,急于使用教学资源,用直观的资源代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用教师的感悟代替学生的体验,便阻碍了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发展。此时,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应用,应辅在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使信息化教学资源起到启发、诱导、点拨的功效。

3.盲目选择信息化教学资源,分散学生注意力

例如,在一节初中美术课中,教师的资源应用总体是较适当的,但也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课件的每一个页面上都有一个动画按钮,操作按钮时,便会跳出一个动画的小精灵,三秒钟后又转身走向页面深处,逐渐消失,每一页都会如此出现,这个动画对学生的思维影响比较大。

对信息化教学资源不加选择的应用会导致与课程内容无关的资源呈现在课堂上,不但达不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做教学准备时,不能盲目、无限制地选用资源,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个资源的作用,不要选用与课程无关、不能服务教学的资源。

4.一味追求信息容量,误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小学语文《最后一只鹭鸶》一课中,为了强化学生对环境被破坏、人们缺乏环保意识的感受,教师在课件中应用了一组白色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视频和图片资源。教师问道:“最后一只鹭鸶本以为可以和人类和平共处,为什么也飞走了呢?”学生回答:“因为环境污染,所以飞走了。”

本课所反映的主题是人类无止境的开发导致环境破坏,鹭鸶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复存在,所以最后一只鹭鸶也飞走了,以此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很显然教师应用的环境污染的资源是不正确的,与课文的主}不符,使学生把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混为一谈。教师应选用水田不见了、草地不见了、树林砍光了等内容的资源来表现人类过度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因此,教师在选用资源时如不仔细选择,容易把无关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带入课堂,诱导学生错误地理解教学内容和主题。

5.为用资源而用资源,忽视传统教学的作用

例如,在小学语文《槐乡五月》一课中,教师一味地依赖多媒体课件,忙着操作键盘和鼠标,既不做深入讲解,也不做重难点板书。一会儿让学生欣赏槐花的照片,一会儿让学生看做槐花饭的视频,一会儿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老师读课文边想象槐花的香味……

教师为用资源而用资源,不考虑所应用的资源是否适用于教学,盲目应用,忽略了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资源应用目的。教师的本意可能是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但过多的资源传递了过多、过杂的信息,反而容易使学生茫然,不能正确理解学习的主题。所以,该板书的内容不要盲目用资源代替,该用图片呈现的,不要强行应用视频,不要把纸质文稿随便变成电子文稿。

结语

资源应用是教学的辅助,资源应用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和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紧密相关的,是建立在它们的基础之上的,如不予以重视,容易走入资源应用的误区。只有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科学、深度整合,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推进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陈小青.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7-15.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4]张丽.吉林省偏远地区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状况调查及应用策略研究――以临江市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中小学教学资源范文3

一、诱发学生乐于探索数学的兴趣

远程教育资源利用声、形、色等多种渠道,同时作用于学生大脑,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巩固。而这种资源的生动、形象和感染力,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欢快、愉悦、充满活力的情趣中获取数学知识。 如教学《垂直与平行》时,运用远程媒体资源演示,先让学生看到画面中的人行横道、双杠、平梯。通过学生观察与讨论,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唤起学生探究的愿望,诱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特征。

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并不是要求学生完全到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由于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所以,教学中所提供的实际情景或材料多数是相对真实或生活情景的一种模拟。在常规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而远程教育手段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有利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联系,从而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爱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简单的统计》以后,可以运用远程媒体资源演示各种数据、图表。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描述所获得的有关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探索充分认识到统计的广泛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及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影响,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运用方便,在感知、理解、巩固及应用数学知识的各个阶段都可采用,促进数学认知结构的建立,数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展示新知形成的过程,不仅能辅助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运用远程媒体资源结合多媒体,首先展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动画将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能不能把圆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某种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想象:(1)把圆按照相互垂直的直径4等分,能拼成右图。(2)把圆8等分、16等分,按照上面的方法能拼插成一个什么图形。(3)把圆32等分、64等分……继续拼插,得到的图形接近了什么图形?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体会出把一个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插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从而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具体地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当学生认识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把圆等分16份后能不能拼插成我们熟悉的其它简单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从而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探究教学插上了翅膀,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小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中小学教学资源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资源;教学活动;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升级,微课已经成为一种综合应用性很灵活和很有效的信息技术辅教学工具,在微课资源的大量应用下许多课程教学的视域和角度得到进一步地拓展和提升,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而且生动和简化了教学的程序,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鉴于小学生自身的身心学习接受度以及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特征,这就需要教师优化整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微课资源的切合点,从而有机地发挥微课资源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引导和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资源应用的必要性

一方面,从微课资源来看,它是借助于信息技术精简教学时间集合教学视频、教案、课件、练习和反思于一体的资源,它能够融合和弥补各个资源之间的优势和缺点,使这个资源最大化地组合演化为生动、具体、多样化和可操行的教学资源,一旦与课程教学活动相结合就能够拓展课程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交织着文字理解和数字展示的活动,而小学生本身还处于不断地学习语言文字和数字理解的认知挖掘阶段,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小学生学习数学难的困境,另外,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对趣味性、丰富性和新奇性等事物比较敏感。因此,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强化微课资源的应用,微课资源就能够有效转化小学数学课程展开的教学方式和风格,就有利于满足小学生自身天性健康成长的需求,最终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效益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资源应用的途径

1、注重微课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契合性

微课是在原有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简化和升级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效开展还是脱离不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学借助于深化和提升多媒体技术辅助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机灵活性应用,以挖掘微课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契合点,使得小学课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各个环节能够详略得当和重难点得到全面性地凸显,那么,小学生就能够把握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在学习规律而逐渐地内化成为自己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学习数学难的困境就会逐渐得以缓解。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第三册《长度单位》这一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以精简《长度单位》的视频展示,简要地把长度单位的概念、分类以及公式;教学目标等通过多媒体视频形式展示出来,特别注重以小学生熟悉的铅笔作为长度单位的展示对象进行长短比较和之间的转换重点性讲授视频演示,而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微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且通过练习题的反馈情况教师及时指出学生们对这节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在微课资源的交织有效应用和引导下,小学生不再感觉到数学课堂活动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了吸引力,并愿意配合教师的微课教学活动去认真探求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那么,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就会得到不断地培养和提升。

2、拓展微课资源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

小学数学知识包含着大量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认知和学习承受度的有限性,单一性地靠短暂的课堂四十分钟数学教学活动,小学生难以有效地消化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微课资源对课堂知识点教学的精简应用制作成课后微课视频,通过教师的微信平台群或者教师的公共号进行,以便于小学生在离开学校以后当遇到数学学习难题时,可以让家长把教师的微课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在进行知识点的再现解读,从而小学生就能够通过教师的微课视频再次回忆起遗忘或者存在误区的知识点部分,由此可见,这种微课资源在数学课堂外的拓展就是对课堂活动的进一步延伸,成为小学生随时随地有效学习数学的良师益友,最终有助于小学生在不断反复琢磨数学知识点和应用的过程中成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策略。

三、结语

显然,教师与时俱进加大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与时展特征紧密相结合的现实性要求,也是满足小学生成长天性健康发展的个体性诉求,更是小学生数学自身课程教学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的限制性需求。只有教师充分发挥微课资源对数学各个课程环节的贯穿和引导,小学生的成长天性优势才得以进一步地挖掘,也才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更有利于破解小学生学习数学难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梁培斌.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2):50-52.

中小学教学资源范文5

一、网络资源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1.共享性。检索快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整合。大中型网站一般都有搜索引擎,教师只要确立主题或是材料类别便可迅速找到所需材料,实现区域性的资源共享。

2.丰富性。网上的资源包罗万象,它运用的语言形式多样,直观、生动,可供不同年龄层次、受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学习。

3.个性化。不同英语水平和不同兴趣的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合适的进度学习,而且具有交互功能的计算机和网络学习资源还能及时为大家提供反馈信息。

4.即时性。材料鲜活,更新方便。网络上不断更新的动态数据可以为学习提供最新的相关资料。

与此相对,网络资源作为新生事物,也有着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大量冗长、粗制滥造的“伪劣”乃至“垃圾”信息在各类网站上迅速膨胀,最终造成信息质量良莠不齐;有些网络资源还一直处于波动和无规律状态,其建立、更替和删除情况一般难以预料,而有些网站也会出现更新太慢的现象等。这些都要求我们能够选择性地去学习。

二、依托网络资源,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2005年中国社科院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受教育程度和互联网采用呈现高度正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有可能采用互联网。在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受访人群中,有接近90%的人是网民”,而在这个群体中,“中小学教师使用互联网的比例也超过了80%”,可见中小学教师对互联网的利用相当普遍。

英语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自身语言素质的提高相当重要。而事实表明:英语教学的经历对于口语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帮助,相反,教学时间越长,听说水平下降程度越大。课堂上的英语口语一般都比较简单,天长日久,教师们的英语听说能力就退化了。对一个英语教师而言,坚持经常性地收听英语广播,可以为自己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英语听说水平。早几年,由于时间、设施等方面的限制,英语广播的收听有困难。而现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宽带网的普及、网速的加快,运用网络收听广播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已不成问题,比如VOA、BBC等。而且,广播的语音稳定性强,电台选择的自主性强,还可以练习录音。除听说之外,语言素质还包括阅读,语法等很多方面,这些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得到提高。

其次,网络学习有助于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多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交流网站,既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也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看法,英语教师可以以此为阵地,进行教育教学理念的碰撞与交流,如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国英语教研网等。我常使用的还有牛津中小学英语网,内容丰富,板块分布合理,有牛津英语各年级的备课室(其中各包括教学讨论区、教案习题资料区和课件资源区)、牛津英语教育论坛、牛津社区等,英语教师既可以在此找到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更可以参与论坛留言、回复,与来自全省各地的英语老师讨论问题、交流心得,真可谓是“牛津英语老师之家”。

另外,教师可以创建自己的博客,把自己的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育故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在博客上公开发表,还可以建立学校英语教研网,记录教研动态,在与专家和同行的交流分享中不断成长。

三、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英语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网络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丰富的资源共享,它所包容的教育教学资源远远大于任何教师、任何教材,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图书馆。所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英语活动是行之有效的学习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网站,如:新知堂剑桥少儿英语网、英语flash网、洪恩教育等网站都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生动、有趣的flash歌曲、故事和游戏,学生可以畅游其中。

中小学教学资源范文6

【关键词】本土 美术资源 中小学 美育教育 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04-02

本土美术资源是经过漫长的沉淀和发展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开发不仅能起到塑造学生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外来文化的冲击,地域文化发展受到了阻碍。本土美术资源也逐渐失去了其应发挥的效果。美术教育作为青少年接受地域文化的基础教育,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于地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致使教学失去了创新,也导致本土美术流失严重。因此,需要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发本土美术资源,更好的促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本土美术资源的概述

(一)内涵分析

本土美术资源是一种美术文化资源,其成长和成熟的环境与地域往往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美术资源。这种美术资源是一个地方人们生活的结晶,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传承,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有相对的稳定性,从而使得其自身能够体现出一种文化固有的特征以及精神面貌。

(二)特点分析

本土美术资源有三个主要特点,首先是美术资源的多样性特点,主要是指美术资源的显现方式以及客观存在的多样性。由于本土美术资源形成于不同的地域,其形成的文化背景也不相同,因此,美术资源的存在和构成也会不相同,可利用的美术资源差异就会越来越大。其次是资源的潜在性特点,它不能直接被应用到教学中,需要通过挖掘其主要教学价值来在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最后一个是资源的间接性特点,必须经过一定的筛选以及加工使其变为真正的教学资源,有助于美术教育的实施。

二、本土美术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不仅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需要。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主要以素质教育为主,学生的整体能力发展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美术教育作为学生艺术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促进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并丰富对知识的了解,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资源的开发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美术教学中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是促进本土美术传承以及发展的主要途径,只有将本土美术教育根植于学校教育中,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文化的发展,保持文化的传承。

三、本土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开发实践

(一)传统节日中美术资源的开发

春节和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隆重的节日,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除夕那天家家户户就会将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然后在大门上粘贴新年祈愿,在室内张贴各种寓意吉祥的年画,还会在玻璃上贴窗花,窗花是中国剪纸文化中最为传统的美术作品。因此,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于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可以窗花作为开发对象。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采用欣赏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剪纸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让他们欣赏剪纸的美,从中感受剪纸的艺术,来提升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同时还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念。其次利用剪纸教学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态度,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民间艺术中美术资源的开发

雕塑艺术是我国本土美术资源的一种形式,最先的雕刻艺术是以各种石窟的构造存在着。例如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都是一种潜在的美术资源,需要对其进行深层开发。对于这种美术资源的开发,其主要教学形式是采取实践教学法;教师可以在课外时间安排学生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并且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石窟的概况以及艺术成就,从而增强他们对我国石刻工艺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对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独具美感的石窟作品。例如,龙门石窟的装饰性特点是什么?怎样用艺术的眼光鉴赏石窟?让学生在感受作品的同时进行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对这样古老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

四、结束语

通过对本土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开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对促进美术的传承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