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运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合作用的运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合作用的运用

光合作用的运用范文1

摘 要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深化对广场的理解,探索云南城市广场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从而使广场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活力泉源。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缺乏文化底蕴的城市,即使拥有再多的高楼大厦、再宽的马路、再大的广场都是没有魅力的。

关键字 广场 城市化进程 城市文化

一、形态多样的云南城市广场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广场文化的发展形态多样化形成。“广场文化是以群众文化为基础,以专业文化为引导,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的社会历史现象[1]。云南各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为了充分体现城市的内蕴,在各广场的建筑中,各具特色,在物质和精神层面无不体现孕育其中的文化,满足人们的需求。文化和城市广场可以契合的地方很多,广场的建筑可以体现地域的文化特点,雕塑小品可以记录文化的变迁。另一方面广场上的娱乐、休闲、艺术表演等等也更能体现城市的内涵与修养。一个有特色的广场,其文化内涵必然反映传统形式、民族风格及地方色彩。下面我们从广场的功能的角度探讨几种有特色的云南城市广场的形态及特征。

(一)多元化的云南广场文化形态

广场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各种含有文艺、体育与审美意味的艺术活动。它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它既可以有业余、通俗、普及艺术,如民间艺术,个人自由休闲等等。又可以是专业、高雅的艺术。如广场交谊舞会、书画展览、文艺比赛等等,可谓是雅俗共赏,各种艺术汇集于此,使得广场文化丰富多彩。然而,人们融于这般多姿的文化中,却有着不同的态度。这也是由广场的功能所能决定的。人们可以自由欣赏广场上的雕塑、舞蹈等文化艺术,这就使之具有了审美的功能;人们可以从疲惫了一天的室内工作间转移到广场,放松自己的心情,参加各种文艺活动,这就使之具有了休闲的功能,审美功能;有些政治部门可以在广场上,开展政治会议,这就使之具有了政治功能;由于广场是城市的公共空间,人们可以在那里进行各类买卖,这就使之具有了经济功能。人们在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的时候,他们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文化欣赏水平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使人们寓教于乐。这也就充分发挥了城市广场的教化功能,同时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当然,无论广场的功能有多丰富,始终离不开人们的各类活动。下面就具体来看云南广场文化的具体体现。

(二)云南广场文化特色

1.具有强烈民族气息

民族性特征是指人们在广场上进行各项文艺、体育活动等所体现的各自的民族特色,是他们的民族风情把所有群体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广场文化的特征更添民族特色。然而广场上不同的民族舞蹈的展示,不仅丰富了广大民众的文化艺术需求和实践愿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云南这个多民族的民间热闹景观,最终促进的是民族文化的共荣。比如丽江的束河古镇,每天在“四方听音”广场都会有导游领着人们大跳少数民族歌舞,从而为游客营造出一种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氛围。

2.充满人文情怀

(1)以民间传说和历史文化传达人文情怀

城市广场的建设,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是人们得到了精神上的全面自由。然而更能体现其人文性的是一些承载社会历史文化的广场。

雕塑作为人文艺术珍品的象征。它一般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文化记载。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和象征意义,人们在欣赏的同时能发挥想象力,对它进行再创造。从而达到思想文化的升华状态。使它凝固的瞬间,成为永恒的艺术。

雕塑与广场空间的结合,雕塑与水景的结合以及与绘画、建筑的结合、金属材料与大理石的结合、具象人物与几何直线的结合等,构成一幅人文人情文的画面,这真是城市美的真正内涵。

(2)在休闲、娱乐中承载人文情怀

在这里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别,人们可以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在休闲中感受着文化的熏陶。“所谓休闲就是人们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的自由时间之内的生存态度和生存方式[2]。而广场的休闲性就是让人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能有轻松愉悦的感受,以此使精神达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如“昆明金马碧鸡坊”的独特之处,在于某个特定的时候,会出现“金碧交辉”的奇景。这组宏伟壮丽而又奇特的建筑,将秀丽的滇池之滨,奔腾奋进的金马、象征吉祥如意的碧鸡印在云南人民的心灵[3],使得人们在欣赏之余,能够得到精神的上的自由发展。像这类广场在中国各地都存在,我们随时随处都可以见到簇拥的人群,跳着各式各样的舞蹈。这也是云南广场文化与其它城市广场文化的共性所在。当然,多元化的云南广场文化必然存在着它特有的特征。

3.兼有政治、休闲与商业用途的综合性特征

广场是城市公共生活最集中的地方,是政府公益性最能体现的地方,也是城市公共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它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成为市民社交、休闲与受教育的场所,也成为外来旅游者旅游与休憩之处。民族传统体育老少皆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民族传统体育的上述特征,集中表现在道德观念附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规范和导向其发展方向,并长期在民族的发展与融合过程中起着教化与熏陶作用。广场上所进行的任何文化活动,均向公众开放。这种公共性决定广场文化必走平民化道路,即使是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也要兼顾到雅俗共赏。

二、云南城市广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云南是西部一个欠发达的地区,由于原有经济基础薄弱,城市建设和城市化长期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同其他省区一样,城市建设和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城市化从本质上说是经济社会结构变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和服务业人口比重逐步上升,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方向转换。城市化一方面是伴随工业化和相待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与指导安排和政府取向密切相关[4]。那么,作为公共设施的广场,对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呢?

(一)促进了地区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进步

广场不仅仅是一个大型聚会活动之地,更是一个良好的大规模的宣传教育课堂。广场文化成为寓教于乐的大众课堂。它是荟萃群众文化的开放式大舞台,是市民休闲娱乐交际的开放式大客厅。吹、拉、弹、唱、歌、舞、戏、曲不分艺术门类,无论专业业余都能登上开放的大舞台。这些群众演、群众看的自娱自乐活动,让群众获得一种心灵的慰藉、自我表现的一种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泐文化广场上举行的云南省第二届“大家乐”群众文化广场舞蹈大赛,以“艺术创新、普及提高、持久不断、迭起”为活动目的,以鲜明的特征,营造积极向上、欢乐祥和、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氛围,掀起了全省群众文化广场活动的新。这无不昭示着“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新景象,从而推动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使整个社会氛围变得积极向上、欢乐祥和,也促进了群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二)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

闲暇时间增加的一个代价是工作节奏加快,形成了高效率、快节奏、充满竞争的城市生活工作方式。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其积极意义在于提高生活工作的效率,使人们精神振奋、生活充实,但工作压力大、紧张度高、生活节奏快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带来了健康方面的问题,人的生物适应性难以与之同步,城市居民的机体结构和机能(身体、精神、心理)与社会环境之间产生了不平衡,导致人们精神紧张、生活压力增大,高血压、冠心病、神经官能症、肥胖症等“现代文明病”呈现迅速增加的趋势。

总体说来,城市广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结果与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密切联系。广场不仅是一种建筑元素,具有建筑属性、物质属性,而且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社会属性、人文属性,物质属性的广场只有加上人的文化创造、人的社会活动,才能真正变成以人为主体的人文空间。在社会转型、文化复兴、生活方式巨变的大背景下,城市广场更取得了新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内涵,由此广场也成为了促进社会变革、实现和谐社会的工具与舞台。对于城市居民的社会需求、和谐社会的探索与实践而言,城市广场文化具有深层次的作用和影响。

参考文献:

[1] 傅崇兰,白晨曦,曹文明,等.中国城市发展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756.

[2] 张玉能.人文旅游与美学境界:审美休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光合作用的运用范文2

作者:薛婉豫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题是最重要的高考压轴题之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试题综合性强、灵活性大,且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学生在作答时对这样的习题觉得很熟悉,能得高分,但对过答案后却往往是很苦恼,为什么会的内容得不住分呢?下面我从这几个方面谈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主要的命题角度:①多以坐标曲线、生理过程图解为背景切入,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②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核心的实验设计题;③相关计算题。

二、应对策略:

(一)对于曲线、图解试题,首先,要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有彻底、全面的掌握,要以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为主线,以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吸收光谱等为主要内容,特别注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其次要注意题干和问题的表述,正确提取解题信息:要辨析清楚相关概念,一般“生产量”、“合成量”、 “制造量”、“实际值”、“叶绿体O2释放量”等词表示总光合作用量;“积累量”、“增加量”、“测得值”、“产量”、“叶片O2释放量”等词表示净光合作用量。再次要读懂曲线表示的含义,包括曲线的起点、交叉点、最高点的含义,并能根据题意正确处理坐标系中横纵坐标所示数值。最后要注意呼吸速率的大小及变化。一般认为在实验条件下,如果温度不变,呼吸速率在光下和黑暗处相等。事实上,相同温度下,光下与暗处呼吸速率相差很大,有时要专门考虑,做题时需具体分析。

(二)关于实验设计试题的类型: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或释放的气体的定性验证,定量测定和呼吸商的定量测定②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的验证等。其解题策略:首先,要明确测定时选取的方法是:酸碱指示剂或观叶片沉浮法或半叶法或黑白瓶法,其次要仔细审题,确定试题类题,再次,要了解相关方法容易产生的误区及原因,最后,多练习同类试题,掌握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三)对于相关计算题,此类题的解题程序可归纳如下:确定是净光合作用量还是总光合作用量列方程求出第三个量根据需要求出其他物质的量根据需要求出有关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光合作用的运用范文3

一、曲线信息图试题――紧抓关键点,以不变应万变

曲线图是通过曲线的变化,直观地揭示生命现象与某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反映某项生理指标(因变量)随某些因素(自变量)的变化而规律性变化的轨迹图形。考生须看懂曲线图才能解决曲线信息图试题。

例1 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r,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 。

(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 (填“CO2浓度”或“温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一段时间(T)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方法与解析】1. 确定实验目的,找出相关变量

认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仔细辨识横坐标、纵坐标代表的变量。找出横坐标、纵坐标之间的联系,是解曲线信息图试题的基础。该实验是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即在自然光照和低光照两种情况下,研究自变量光照强度(横坐标)与因变量光合作用强度(纵坐标)之间的关系。

2. 紧抓关键点,分析曲线走势

坐标图上的曲线是满足一定条件点的集合。有些关键点,如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与横纵坐标以及其他曲线的交叉点,这些点往往隐含着某些限制条件或特殊的生物学含义,明确这些关键点是解答题目的关键。图中a、b两点各代表在不同条件下的光饱和点,即达到最大光合速率的最小光照强度。在光饱和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已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在a、b点之前的影响因素就是横坐标所代表的因素。在a、b点之后的影响因素就是横坐标所代表的因素之外的因素。所以第(1)题的正确答案是光照强度。

3. 回归书本知识,找出知识关联点

光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考题往往都是以书本知识为出发点的,所以联想与曲线变化有关的知识点,回归课本基础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在b点之后的影响因素就是横坐标所代表的因素之外的因素。外因有温度、CO2的供应量;内因有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和活性等。所以第(2)题的答案就是提高CO2浓度。

第(3)题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和推理的能力。题干涉及遗传问题,而结合书本知识“生物体的性状表现由基因和外界环境共同决定”可知,两组植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是由不同光照条件(即环境因素)引起的,若环境因素相同则表现型相同,那么这种改变就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

【思维能力转化点拨】

曲线信息图试题要注意分区段分析,挖掘、捕捉题目所给予的有效信息,重视题目设问的角度,通过必要的信息加工和转化,使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明朗化,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作答。

【答案】(1)光照强度 (2) CO2浓度 (3)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二、表格信息试题――表格小转化,解题大不同

表格信息试题常将许多生物学数据用表格形式进行统计,概括性强、知识容量大、隐含信息多。表格不仅考查考生的思维结果,更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如何将表格中的信息转化为图像或文字是考查的重点。

例2 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 ,其依据是 ;并可推测 (填“增加”或“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2)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 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 。

(3)小麦叶片气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 (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方法与解析】1. 确定实验目的,找出相关变量

解答表格信息试题首先要弄清表格设置的目的,行、列各有哪些项目和规律,其次要理解行列代表的含义。该实验涉及两个自变量,分别为湿度和相对湿度,因变量为光合速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2. 比较、分析与综合

比较是把各组结果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相互关系的过程。比较后要通过细致的分析,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又要综合考虑,联系生物学基础知识,进一步加深对该实验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

第(1)题要用比较、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通过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发现,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小麦光合速率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加快,但比较实验组二、实验组三、实验组四可知,相对湿度相同时,小麦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由此分析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相对湿度。结合人教版教材必修1课后类似的习题,先了解什么是“午休”现象。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中午由于光照强度大,气温高,气孔关闭,反而光合作用减弱,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之为“午休”现象。综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可推测增加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

第(2)题通过比较实验组二、实验组三、实验组四可知,小麦光合作用的较为适合温度为31℃左右,而实验组四的温度为25℃,远低于31℃,所以可适当提高实验组四的环境温度以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

【思维能力转化点拨】

光合作用的运用范文4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节课我以自主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设计教学过程,利用数字化实验室使学生全员参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小组展示实验结果、结论实现全班资源共享,并将探究结果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注重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一个探究实验。本探究实验被安排在此处,目的在于使学生联系光合作用的过程,借鉴探究光合作用历程中的科学严谨,主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使学生联系光合作用的知识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动手能力较强,对恰当的教学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做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但同时存在盲目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探究方向,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一)知识目标。

说出设计实验的相关知识。

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共同的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课标要求: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现象用肉眼是很难观察到的,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成的角度,利用一定的仪器与手段进行测定,据此我确立本节重难点为: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探究的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

数字化实验室及相关实验材料、网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法: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分解式课题为探究教学模式,分成若干子课题探究环境因素中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并联系实际对所探究的知识加以拓展运用。

六、教学过程

(一)探究实验前的创疑激趣。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农作物生长不良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哪些因素会对光合作用强度产生影响?

学生活动:全班热烈讨论,确立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水、矿质元素等。

提示: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了解这些措施,分析各项措施分别改变了影响光合作用的什么因素。再选择其中一种因素,通过实验探究它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二)参考案例总结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

教师活动:如何测量某一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引导学生从产物生成量上来测定。组织学生观看“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教学案例,并设置以下问题:

1.本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3.对照组是怎么设置的?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通过思考、小组讨论,主动生成知识。

(三)自主探究,学生依据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实验。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借鉴以上案例——设计探究二氧化碳、温度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方案。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探究某一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并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引导、肯定、点评,确定“气流法”,并组织各小组代表展示实验步骤,各小组代表展示实验步骤并进行相关说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学生活动:按确定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

(四)总结评价,提升认知高度。

教师活动:倾听、总结学生的实验结果,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并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图表或曲线表述相关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的结果和相互讨论,充分发挥想象力,绘制相关曲线或图表。

七、教学反思

(一)用好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本节课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又不拘泥于教材,除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外,我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探究环境中其他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以及如何将探究结果应用于生产当中?通过这样的设计,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探究素材,切实落实“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光合作用的运用范文5

一、教材分析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一的本内容,第一部分为光能的色素与结构,第二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在学习这一小节内容时,我们要重视对光合作用的探究立场,将光合作用的发现阐述的更加完整。在学习本节内容时,不仅考察学生在初中光合作用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考察学生是否能够熟练的运用初中所学知识来融汇贯通新知识。在学习这一小节时,我们采用先行组织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先行组织教学策略是利用学生之前了解过的相关材料或者知识作为引导,然后结合目前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融合,使得前后学习的知识内容能够融汇贯通的教学方法。先行组织者策略能够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来调动学生进行学习,将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和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策略,通过利用这个策略,能够让学生加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同时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不会太过于迷茫,能够更加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能够帮助学生稳固已有的知识,同时使得新的知识点和旧的知识能够进行链接,使得学生的知识脉络更加的清晰稳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叶绿素的种类及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如何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4)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提取、分离叶绿素的方法。

(2)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使学生明白科学研究的来之不易。

(2)通过σ堵烫褰峁沟难习,帮助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设计思路

“光合作用”是发生在细胞内部的微观现象,学生难以通过直接感知进行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接受该知识点,我拟采用并行组织者策略进行教学,通过利用学习过的“呼吸作用”对“光合作用”进行逆向并行教学。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复习“呼吸作用”的知识点,然后指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基本相反的生理过程,来引导学生学习。

四、教学实施程序

1.教学进程

(1)导入新课

老师提出问题1、为什么白化苗很快就会死亡?2、为什么没有色素,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学生能够根据初中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并对学习新课程有一定的导入作用。这是利用先行组织策略中的下位组织者策略进行导入,其目的使学生减少对新课程的陌生感。

(2)光合色素的种类

探究绿叶中的色素中究竟有哪些种类,他们的颜色是什么,以及在色素中的含量是否相同,让我们一起来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得出结果。这种做法优势在于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创新。

(3)叶绿体

根据之前学习光合作用的种类及作用分析叶绿体的功能及结构;探计恩格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这有助于巩固之前的学习内容也能够观察到叶绿体中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教师利用先行组织中的上位组织者策略导入到叶绿体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叶绿体的基本结构。

(4)光合作用的探究

教师引导光合作用是一项与呼吸作用基本相反的生理过程,分析光反应的场所及条件,让学生尝试学出反应式中物质的变化,这样做使学生更准确的理解光合作用的含义。教师利用先行组织者中的并行策略,通过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探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

(5)化能的合成作用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化能课程的知识,并思考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是怎样的;硝化细菌为什么与植物一样,也属于自养生物;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对化能的合成作用有清晰的认识。

(6)总结与反思

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自主完成对课程的总结并完成相应的练习,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五、教学反思

1.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但如果所有课程都要通过这种策略进行教学,教学容量过大,而且忽略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使用并行教学策略可能会取得相反的教学成效,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效果会更好。

光合作用的运用范文6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对所学知识掌握和巩固,并将它们运用于实践生活,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学案中作业的设计非常重要,它是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在国家级课题研究中将《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策略研究》作为研究的课题,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其研究方法运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

在新授课时,从传统的提问旧知识点改变成以例题的方式复习旧知识,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和过程》中,前一节讲授了光合色素的提取实验,学生不仅要掌握色素提取的方法和原理,还要识记色素的含量以及在滤纸条上形成的色带的顺序和颜色,我就设计了关于缺镁时提取的色素的色带的变化的例题。通过这道题,不仅复习了上节内容,还延伸到镁是组成叶绿素的重要成分的知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新授课之前,在导学案中以填空的形式设计预习内容,课前让学生完成,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在讲授新课光合作用发现的历程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几位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和结论,光合作用过程的两个阶段的场所、条件、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直观、形象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授课时,教师让学生边回忆预习内容,边学习新知识,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能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新知识。为了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和理解,每个知识点后面又设计了随堂练习。例如,光合作用的产物O2中的O元素来源于什么物质,研究过程用了什么方法;光合作用过程中ADP与ATP转移的场所和条件是什么。通过提问学生,教师引导和纠错,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并学会分析的方法和理清问题的思路。

新内容讲解完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堂练习,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这样既夯实了基础,又使课堂内容得以拓展;既鼓励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又使尖子学生得以发展,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调动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新课程教学的要求。课后布置与理论相关的实践方面的家庭作业,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层次的作业设计,活跃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