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资源的开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资源的开发范文1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64-02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网络教学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有学者指出,未来的主流教学将以网络教学为主。然而,网络只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信息资源的汲取和共享才是人们使用网络的目的所在。要发挥网络教育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就必须有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支持。因此,在教育领域里,发展网络教育的核心是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然而,目前我国的网络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据报道:我国的网络教学已成规模的仅限于一些名牌大学,究其根源,缺乏专业人才的研究与开发,造成网络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网络教学资源库的贫瘠是制约网络教学发展的瓶颈。
网络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使网络教学陷入了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制约了中小学和职业中学的网络教学的发展,而且现在的办学都在走规模化道路,学生在校人数会大大增加,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将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如果能利用网络让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在充实学生课后生活、释放学生焦虑心里的同时又能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专业技能知识,那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甚至创新能力都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因此,开发有质有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及时开展网络教学是当前职业中学各项任务中的重中之重,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网络教学活动得以全面开展和取得实效的关键。
信息技术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影响着全球,网络的飞速发展使信息资源具备了新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是我们从教人员的机遇也是对我们的考验。网络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能使一部分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反思、教后札记的撰写中,从而开发出更多的网络教学资源,使网络教学发挥良性循环的作用;有效地开发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能使更多学生在学校里感到学习生活既充实又不断地有新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与帮助,对我国的职业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也大有益处。
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网络课程(CAI课件)、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学光盘、教育管理数据库等。广义的网络教学资源还包括:网络教学平台、专业教师以及技术人才。开发针对职业中学教学的网络资源,应结合职业中学学生的特点,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开发以上类型的资源时应以具体项目为主,切忌长篇累牍地介绍专业知识,而是将知识点和操作方法与技巧融入各个操作项目中,允许学生上传自制的作品,也允许学生之间对作品进行相互评价与交流意见。在学生之间进行的交流与评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无论从人力、还是从财力上看,都不可能贪多图全。“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正确的选择。所以,先把几个专业课的网络资源开发作为初级阶段的工作重点,以后可采用更新、拓展与完善的办法扩展到其它专业、其它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研究、开发步骤一般如下:
1.调查、分析学生实际与要求,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为下阶段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提供指南。
2.研究与开发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首先,开发网络教学资源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制订开发计划,给每个小组成员指派具体的开发任务,它包括网络课程、教学课件、练习题库或多媒体资料库的建设,对于难点和重点内容要制作专题操作练习或专题网站。要想使网络教学资源得到学生的喜爱,必须在资源内容、资源的开发形式上更接近学生的需求与喜爱,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来开展各项工作。其次,结合职业中学学生的特点,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所以在开发教学资源时应以具体项目为主。第三,要在实际应用中收集师生们对所开发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修改、补充与完善教学资源,使网络教学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
3.建设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平台。构建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平台,包括构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平台,也包括构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平台,这将有利于帮助学生将短暂的兴趣变成长久的学习动力。利用网络向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可以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由,也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4.形成一定的反映学习情况的评价体系。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交流与评价,可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5.创建用于问题交流的论坛。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塑造人、影响人,网络教学的成功实施必然促进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而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的成功构建,又进一步补充与完善了网络教学资源。职业学校要加快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加快网络教学的实施,使它成为全校师生关注的亮点与热点。
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社会中,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崭新的学习手段,既适应了教育普及化的要求又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性使他们可以从网络教学资源库中获取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即时有用的知识,培养自己独立思考、求异思维的能力,并逐步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与途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总之,网络教学资源的研究和开发要符合学校教育的特点,资源内容形式和资源媒体呈现方式必须多样化,同时,还要加强对网络资源的设计与管理,切实实现资源共享,在学生受益的同时,也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梁许凯.浅议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太原大学学报,2002,(9).
教学资源的开发范文2
区域资源是重要的美术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是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美术教师恰当地引入区域资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关注并深入了解地域艺术文化。该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选取优秀的区域资源和教学实例,进行初中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探索实践。
关键词:
初中美术;区域资源;有效教学;开发;探索
区域资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美术教师需要引入区域资源作为教学素材,结合艺术课程内容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泉州市泉港区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乡土艺术文化资源。如何将区域人文资源更好地融入初中美术课程,成为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美术教师可结合新课标的教改理念和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观,从学校实际和学生学情出发,有效地开发泉港区域人文资源。笔者依据自身地域人文艺术资源的挖掘、教学、研究经验,多方面探讨如何联系课堂内外资源进行有效的美术教学。
一、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区域资源下的艺术素养教育
泉港有丰富的历史名胜、文化资源、地域特色,拥有古民居(樟脚古民居、土坑古民居、黄素古石楼等)、古寺庙(涂岭虎岩寺、沙格灵慈宫、峰尾东岳庙等)、古街巷(圭峰古街、涂岭老街、割山楼下街等)等建筑艺术资源,还拥有惠屿岛、圭峰塔、金钟潭、红星万亩生态园、黄氏家族造船名匠、民俗奇葩七星灯、沙格灵慈宫独特的剪碗雕塑以及精湛的石雕艺术等众多旅游景点(区)的自然、人文资源。泉港地域性的建筑艺术、人文景观、民俗风情是当地人智慧的结晶。如,古民居、古寺庙、古街巷遗留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让学生不仅可以从美术角度进行学习、欣赏,还可以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家乡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美术教师可以利用众多的旅游景点(区),从美术教育角度进行艺术教育。如,学生可利用学校社会实践的机会进行校外采风,凭借高清相机或者手机拍摄一些优美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拍摄,拍摄的照片可以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素描素材或艺术欣赏课的教学资料。美术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品格。
二、区域人文资源下提高初中美术的有效性教学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分析学校教学条件、学生学情、地方课教学内容等,在遵循新课改理念与艺术素养培养的前提下合理替换教学素材,引入学生容易接受的美术课堂教学素材。
1.采用合理的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生课业负担繁重,一周一次的美术课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放松的机会。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美术课堂学习的欲望。如,在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文明之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泉港地区的福船作为教学素材。福船是中国古代四大船系之一,其历史文化价值与美术教育价值不言而喻。教师在课前可以介绍福船的历史文化,再让学生从建造工艺角度欣赏福船建造的技艺,最后从美术教育角度学习福船古船模制作技艺和造型的绘画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堂,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认为美术课只是文化课的调味剂,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画家乡的风景》一课教学中,教师选取泉港区的樟脚古民居群作为地域性教学素材。樟脚古民居群地处农村,樟脚古民居村落中还有大溪涧、金钟潭、观音山寺、陈平山烈士故居和纪念碑等,教师可以向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申请组织校外艺术采风,借助一年一次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饱览地域民居。教师可以事先做好准备,在采风期间介绍樟脚古民居的历史文化,与学生一起体验当地的民风,欣赏农村的田野风光,必要时进行拍照、文字记录等。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审美的角度看待樟脚古民居群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通过实地采风调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完成共同任务且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离不开小组的参与。一年一度的学校艺术活动中,美术作品展览是艺术活动的一部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布置美术作品,让学生自行将自己或者小组合作的作品整理好进行展览。如,七年级某班级就以《画家乡的风景》一课中的实践采风系列作品作为展览素材,有的学生展览陈平山烈士故居和纪念碑、观音山寺的部分景物素描作品,有的学生展览樟脚古民居中的居民的衣着和劳作时的各种作品,有的学生展览樟脚古民居村中的河流、山水、田野等自然风光的艺术作品,有的学生展览其参观樟脚古民居群的诗歌、散文等艺术欣赏作品,有能力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并展示其采风的调查报告。最后教师可以写上带领学生参观的感受或者对艺术的理解等。教师带领学生参与艺术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每名学生都有任务。当全校师生看到他们的作品时,会对其采风系列赞赏有加。这样就给其他班级的学生指明了采风古村落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细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从实用性的角度编写美术乡土教材
新课标指出:“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画下身边的美,使美术教学进一步融入生活。”地方学校的美术教师长期接触本地区的特色文化,不能只是全国各地教材的使用者,更应该是乡土美术资源的开发者和探索者。如何做到既有效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又能与新课标精神保持一致,是地方美术教材编写的重点与难点。笔者认为,泉港地区美术教材编写需要坚持实用原则,在编写教材前,要根据地方美术资源的实际情况,以教师和学生需求为基准,自行组织和解析材料。坚持实用性原则就能避免生搬硬套,适应当地学校的学生。
四、结语
美术课程不是一门简单的技能课程,而是一种艺术审美教育课程。教师从区域人文资源的视角将地域人文资源融入美术教育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热情。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开发地方美术课程。区域资源不是孤立存在的,资源之间存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地方。美术教师不能孤立地教学,必要时可与相关学科专家、学者、教师一起探讨,从而促进地区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洪军.利用地域性教学资源库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现代教学,2008(5).
[2]黄钊钊.区域人文资源背景下提高初中美术的有效性教学.考试周刊,2016(24).
教学资源的开发范文3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学资源 教学改革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科学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有一定的目标性,要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服务,要有利于达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有利于丰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特点
1.生活性
教学资源内容的选择应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需要,唤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欲望。学生的活动范围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世界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包含许多资源,学生在这个真实的空间活动中才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源于他们对生活世界的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他们熟悉的素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探究身边常见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探究性
探究性即教学资源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证据、进行实验等探究,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学。它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发展,体现科学的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并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因此,开发的教学资源要具有探究性,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或者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的学习。
3.开放性
教学资源的内容要具有以科学为中心的开放性,即向科学技术前沿、生活、社会开放,提供资源的信息渠道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即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取各种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科学教学开放性表现在科学教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和创新机会。如科学教材中要求学生饲养并观察蚯蚓,但在没有蚯蚓的学校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条件选择其他的动物来代替。这种开放性还表现在,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资源进行主动的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二、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模式
1.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的确定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是指开发者对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因,这决定着开发者将开发哪些科学教学资源,如何开发这些资源。如是想通过开发条件性资源改善科学教学的教学条件,还是想通过开发素材性资源来丰富科学教学内容等。不同的开发目的将会产生不同的开发方式,导致不同的开发结果。
2.科学教学资源普查和分析
这个阶段就是对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普查分析,普查这些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存在形式等,分析其特点,筛选出有开发价值的、并可以开发的资源。
3.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是对第二阶段筛选出来的资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以通过改造、整合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原来繁杂的、被我们筛选出来的那些科学教学资源成为更加贴近我们需要的、真正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4.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和评价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是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关键,它关系到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活动能否有效地为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目的服务,能否有效地为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服务等。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的评价就是对科学教学资源利用后产生效果的评价。
以上四个环节并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它的先后顺序取决于开发模式。并且在这过程中有些环节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如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三、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的方法
1.筛选身边的教学资源
我们身边的资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够进入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只有符合教育目标、符合学生需要的内容、方式等材料才能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构成要素或实施条件。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选择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
2.改造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改造就是指根据小学科学教学具体实施对象和条件要求,对原有科学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变化、修改的过程。改造是小学科学教学资源转化为科学教学要素或条件的基本方法。
3.整合教学资源
整合就是指将不同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如人力的、物力的、经验的等,将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统整,形成新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方法。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对不同内容、不同形态、不同作用的科学教学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作用。如我们可以将小学科学知识与学生环境意识相结合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4.共享教学资源
共享是指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被多个单位或个人使用的一种形式。共享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率的方法。学校科学教学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资源共享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与稀缺资源共享。
教学资源的开发范文4
一.努力开发与利用体育器材、场地,把握预设性资源
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同时要发现生活中可开发利用的废旧物品,研究其特有的体育健身价值,丰富教学内容,并使之趣味化、生活化、大众化。
1.合理利用废旧物,自制简易器材,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
一些不起眼的废旧物品,通过细心开发,精心改装和加工,同样也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对课堂教学、学生的体育活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学校的资源短缺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教学内容单调也得到了教好的改变,更给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开辟新天地、带来新生机。
如用废旧足球、棉纱、沙子等制作实心球;利用废弃毛竹,制作成小竹筒发展学生的协调、平衡能力用废旧的报纸通过教师的改造,团成彩色的纸球来进行各种投掷能力的练习,可以卷起来当“体操棒”使用;利用废旧的汽车、自行车轮胎来进行学生的投、跳、跑、钻等身体素质练习;利用小木头来进行击打、游戏、跳跃等教学;利用废旧的塑料瓶来进行保龄球、投掷等各类游戏教学;利用废弃的横幅来进行舞蹈、跑跳、拼图等一系列游戏教学;还有利用废弃夹子、橡皮筋,奶粉罐,纸箱等废弃物的开发来实现发展跳跃能力,培养学生跑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目标。进行这些器材资源的开发,能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材内容更充实、更趣味化。而且经济实惠,用较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理想的效果。
2.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任何一种物品,它都具有多重属性与多种功能,但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人们往往只注视其固有的、本质的属性,而忽视了其潜在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因此要根据现有的器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和项目特点,打破常规,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做到一种器材多种用法,并通过教学手段和组织的改变使有限的器材达到最大的练习效果。
小垫子除了可用来做前后滚翻、纵叉横叉、倒立等各种技巧练习外,还可当教具编创各种游戏:A、智力类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由摆放,创造性地设计出各种形状和图案,促进学生动脑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二.从学生的兴趣着眼,挖掘生活化资源
从学生的兴趣着眼开发出来的体育课程资源,是学生自己的课程资源,他们最愿意参与进来,也是最适合他们。因此,教师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力求开发出来的体育教学资源应是他们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资源。
1.游戏引入,激活课堂
在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由于游戏的内容活泼生动,丰富多样,知识性、趣味性和竞赛性强,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广泛采用趣味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体育游戏进行教学,这是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2.善用生活儿歌,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活中小学生熟知的儿歌巧妙地与课堂教学内容加以结合,让学生在说唱学练的轻松气氛中感受语言,习得知识,并获得快乐。队列教学中的“向左(右)转”动作,低年级学生经常出现“反向而动”的现象,利用修改后的《健康歌》编成操,学生很喜欢。左三拳、右三拳、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左看右看咱们来分左右,抖抖左手,抖抖右手,请做深呼吸,蹦蹦跳跳方向要记牢。通过学生肢体感觉、熟悉的儿歌和游戏等方法,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较好地解决了儿童对左右方向辨别困难的情况。
三.及时捕捉课堂互动生成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是开放、合作互动的,有生与生的真诚合作,也有师与生的有效互动。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情景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生的疑惑,会产生认识的误区,也会出现创新的思维火花……许多教师预料之外发生的事物,是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若教师不注意利用,这些资源将会白白流失。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捕捉课堂中言语与行动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有效地引领,使之上升为有益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添精彩。
教学资源的开发范文5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加强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开源才能活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合理开发与整合各类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深刻感受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的重要意义。
关于地理教学资源的研究开发,笔者也曾寻寻觅觅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了几点肤浅的经验,希望与同行共商榷。
1充分利用教材,从备课中开发教学潜在资源
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在未被学生使用时只是一种潜在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教材的处理者,如果说编制教材是对教材的第一次开发,那么教师备课、教学就是对教材的第二次开发,教师要能够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把其转化为适合自己班级的材料,从备课第一关进行教材资源开发。
新课程改革,教材内容的展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地理教材来说,内容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的展示,有地图的展示,有图表的展示,更有以活动形式来展示的,并且以文字展示的内容较少,但所有这些都是教材内容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把这些看似“紊乱”而“死”的知识变为课堂教学中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知识,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第一关去对教材资源进行深人的组织、整合、挖掘,从而丰富课堂内容,激活课堂氛围,增强课堂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当成为教材知识的驾驭者,教材资源的挖掘者。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教学目标、备方法、备学生、备自己,更要备教材中存在的隐性的潜在的教学资源,不仅包括隐性的知识技能资源,还包括隐性的智能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性知识,备好教材资源第一大关,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资源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善于捕捉课堂信息,从课堂中开发教学动态资源
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舞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一种资源,学生也是一种资源,共同处于课堂双向互动的流变状态之中,通过多种渠道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和互动。教师应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一种教育资源,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及其文化背景、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具有课程的意义,这样,课堂就是一种以文本或活动为载体的对话空间,课堂教学就成为多种教育资源的交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自主建构,对他人都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此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学习的信息。如: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疑惑,在争论中出现的困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引发的思维火花的碰撞,观点的交锋和情感的交融,进而产生的智慧的机灵;学生受现有知识和经验水平的限制,在回答问题或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这样和那样的困扰的制约,进而产生一些错误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听到一些富有创建性的想法,甚至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动作、一副表情、一种神态等非言语信息。有些虽然不是教学的直接内容,但却对教育教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课堂上所产生的这些信息,教师要善于捕捉,把握这些稍纵即逝的动态信息,及时记录下来,进行筛选、加工、改造,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补充,并可以直接用于以后的课堂教学。
当然,在这些生成的动态资源中,一切生成皆有可能,因此一定会出现与我们备课预设相差甚远的问题,也难免会出现教师始料不及的情况,甚至有故意背道而驰的情形出现,教师要机智应变,有效生成。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是大量的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主要渠道,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师除了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捕捉、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外,更要学会有效生成并能丰富和催生出更多的动态资源,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的精彩起来,课堂内容才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3巧设作业练习,从作业中开发课外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开发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政治科;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从课程实施的活动空间来看,课程是最主要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直接的资源是课堂资源。课堂主要是有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要素整合起来的生态环境,课堂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指对以上四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把握政治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原则
新课程赋予课堂教学资源以丰富、广延和开发的特点。面对诸多可利用的资源,我们首先面临的是如何选择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内容。在选择课堂教学资源时,我们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兴趣性原则。任何课堂教学资源的开放都必须考虑师傅能激发学生内驱力,产生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思维就会激烈冲荡,产生难以想象的创造力。
(二)广泛性原则。新课程为我们开发课堂教学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处理依托教科书、发掘学生、教师等资源外,我们还应以整合的大课程资源观,广泛开发其他课程资源,互相配合。
(三)开放性与昂则。课堂资源开发与利用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或发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不论以什么类型、形式存在的课程资源,不论是校内的、校外的、城市的、农村的,中国的、外国的,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应是开发与利用的对象。
二、政治科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一)大力开发教师自身资源。教师是课程实施思维组织者和促进者,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者,因此大力开发教师自身资源是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题中之意。
1.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当前中学政治教学中仍存在着“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识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的现象。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还应该让学生吧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和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学到政治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这些只是认识和分析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去改变行为。
2.发挥自身特长,重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专长,挖掘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注意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做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注意发挥群体合力。同时,中学政治课时效性强,教材与时俱进,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新技能、新方法、新策略和新理念等都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学习,教学中的不当或有待改进之处要通过总结和反思加以完善。
(二)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学生是课堂生态环境构建的基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至少表现为三种资源:一是基础性资源,二是差异性资源,三是动态性资源。
1.开发利用学生基础性资源。基础性资源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水平信息,指大部分学生所有的生活资源积累,这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共同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建立“全体”和“主体”意识,“面向一切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诱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谈谈自己的想法,源源不断的反馈信息,促进学生之间产生积极有效的、高质量的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性资源。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不同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和社会环境影响的不同,在个性方面也表现为个性差异,如有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突出,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突出,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强。把学生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有利于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学生间的差异互动有利于生成合作交流共生共长的教与学过程。教师作为学生差异资源的组织者、开发者和促进者有利于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树立学生差异资源观有利于促进每个人全面和谐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应卓有成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差异性资源。
(三)开发利用政治教材资源。教材是至今使用范围最广泛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课程内容载体。首先,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挥。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蕴含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其次,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二是一种基于原有的思维框架的基础上的有意义的重构,教学过程不应该只是一种从教材到教师再到学生的单向传递过程,而应该是学生、教师、教材以及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和探究的过程。第三,知识信息极度丰富的现状使教材无法包容政治学科知识的全部,或甚至仅仅是主要部分。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