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范文1

最近市老龄办对合肥城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分9大项、60余小项,在7个城区36个街道200多个社居委和村委会进行。通过近一个月的调查统计显示:合肥市区现有“空巢老人”36357人,“空巢老人”户23223户,老人家庭户81607户,“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1.4%,占老人家庭户的24.2%。

    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征是:(1)“空巢老人”以夫妻同居为主,占空巢老人的55%(2)“空巢老人”趋于低龄化,69岁以下占50.4%.;(3)“空巢老人” 依靠退休金生活的占44.8%.;(4)“ 空巢老人” 子女以本市居多,占95.3%,子女居住国外仅占0.5%(5)“空巢老人”高龄患病多,占“空巢老人”的17.2%;(6)“空巢老人”服务需求不等,需要提供各类服务的占“空巢老人”的43%。 

调查报告分析“ 空巢老人”增多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是生活条件改善, 经济独立,使“ 空巢老人”增多;二是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人才流动使“ 空巢老人”增多;三是计划生育国策实施,“ 空巢老人” 向低龄化延伸;四是避免家庭矛盾老人选择独居;五是居住拥挤、子女再就业离开父母,造成父母“ 空巢”。 

    调查结果还显示“空巢老人”存在的困难与问题:(1)部分“空巢老人”是城市“三无”人员,生活困难。他们依靠政府低保金生活,不能保证就医、购物,而且住房条件差;(2)高龄“空巢老人”惧怕生病瘫痪,怕生不治之症,子女顾不到,经济跟不上;(3)社会福利服务设施难以满足老人需求。一是老人经济条件不允许,有需求欲望,无经济能力;二是社区服务体系未形成,难以满足老人需求;三是“空巢老人”大都精神空虚、生活单调,子女在外不能常守尽孝,老人孤独与社会交流贫乏,过着“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的生活;四是“空巢老人”活动空间缺乏。 

    调查报告认为,诸多原因造成了空巢老人的困境和窘迫。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空巢老人,帮扶空巢老人,共同为构建和谐老龄化社会而努力。 一部“关爱”手机,同时也是监护、大爱的手机。关爱方案图如下:

 

 

 

 

 

 

 

 

 

 

 

 

 

 

 

 

 

 

 

二、针对空巢老人的服务重点:1.生活照料。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提供送餐和帮助做饭、清扫、购物以及陪同就医等服务;对生活可以自理的空巢老人,坚持一天一次电话问候,三天一次上门服务,急事随叫随到;对不能自理且收入较低的空巢老人,倡导组织慈善援助和社会捐助。------“关爱”手机傻瓜式的按键,免提通话及全语音播报适合老人使用;

2.心理抚慰。为精神寂寞或有心理障碍的空巢老人提供专业或非专业的心理关怀服务,如电话问候、上门慰问、陪伴读书或聊天,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等,帮助老人解开心结、快乐生活。------“关爱”手机远程牵挂(在远程能听到本机周边10米范围内的声音)了解老人的身心环境,以便更好的关爱;

3.应急救助。根据空巢老人分布情况、人数规模、平常应急救助情况等提供应急救助志愿服务。------“关爱”手机的远程GPS全球定位(可自动发短信到监护人手机内将位置描述到街道与街道点及标志性建筑),在发生迷路、生病等状况时的救助提供指引。等

三、一部“关爱”手机的费用:1,手机出厂价:565元/台,索时益公司直接以出厂价销售给希望工程办公室;

                           2,神州行大众卡09版z-8new电话卡,初始话费:100元/张,全国接听免费,月租21元。由中国移动公司收取,索时益公司可代办理入网;

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空巢老人 农村 养老 保障体系 调查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73-02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上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我国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最近十年间,中国国内空巢老人数量越来越多,尤其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激增。通过发放问卷,我们了解到空巢老人日常生活情况以及对自己的养老需求和愿望。本次调查内容如下。

(一)住房条件

一人独住的有522人,占38.6%;夫妻一起居住的有831人,占61.4%。

(二)婚姻状况

已婚的有799位,占66.6%;未婚的有19位,占1.6%;丧偶的有376位,占31.3%;离婚的有6位,占0.5%。

(三)济收入情况

在吉安,约有四成老人有补贴;有近一成老人仍工作;有三成老人表示子女给生活费,另外,有近两成老人有其他收入。有562位老人则无任何收入来源。

(四)老人生活日常

通过调研不难发现该地区“完全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老人有1123人,占89.5%;“仍需别人照顾”的有151人,占8.6%;“完全依靠别人帮助”的有31人,占2.1%。

(五)疾病困扰情况

据调查,53.78%的老人表示,由于子女们工作忙,没有时间照料自己,所以害怕患病。由于身边没人,老人突发急病没人知道;身患顽疾,求医难;看病费用过高,自己负担不起。尤以农村空巢老人为主。

(六)健康情况

空巢老人们的身体健康情况包括:吃饭、日常洗漱、打扫卫生、睡觉、洗浴、日常活动、上厕所7项,大约86%的老人能自己完成。另外,对于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包括:煮饭做菜、经济管理、乘车、买东西、走路、清洁身体、爬楼梯7项,有6%的老人基本上可以自行解决。剩下的8%的老年人完全没有自理能力。

(七)住房情况

有超过四成的老人住房面积仅有40平方米,三成以上的老人住房面积介于40-90平方米之间,将近两成的老人达到100多平方米,近一成的老人住房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上。

(八)生活照料

根据调查,子女们采用的最多的方式是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约占65%;其次是常回家看望老人,占32%;有一小部分人选择和父母进行远程视频聊天等。每周1-3次去看望老人的占52.8%。80多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的子女一周看望2到3次,占到61.38%。

(九)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由于身体器官逐渐衰竭,加上没有子女的陪伴,许多老人难免感到生理上及心理上的孤独。相关调查报告表明,老人们由于身体上的不适感以及心灵上的长期的寂寞,经常吃不下、睡不好、莫名其妙发脾气等。现今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心,而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贫乏,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没有寄托。

二、当前农村空巢老人现象存在的原因

(1)伴随着老人年纪的增长以及行动的迟缓,老人家日益需要儿女的关爱和照顾。由于我们国家长期坚持贯彻“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所以独生子女或者生育较少的情况比较普遍,年轻人在外打拼事业难以顾及父母也是普遍现象。

(2)收入低,与此同时劳动强度相当大。在农村,土地是农民的根本。老人珍惜土地资源且加以耕耘赚取“外快”,他们还捡废品,做来料加工副业,老人的身体定大不如前。如今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给年轻子女带来压力,老人在照料自己的同时还要照顾孙辈,物质负担和精神负担加重。

(3)身体多病且机能下降。年龄的增长使得老人身体机能下降,疾病增多,子女无法奉养身旁,条件良好的家庭会请专人料理,条件较差的家庭中的老人便无法得到精心照顾,老人在精神上的空虚寂寞感也由此而生。

三、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养老的有效机制

经长时间对潞田的调查,我们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急需社会关注。建立健全有效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

(一)巩固和完善家庭养老机制

“家和万事兴”,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也是老年人最喜欢的,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地做好宣传。建立健全“村规民约”,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加强道德教育以确保“老有所养”的目的得以实现。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虽然社区养老更先进,抗风险能力强。但要大力倡导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要做到:一是加快建立农村的老年服务体系,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三是要建设好社区服务队伍。

(三)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服务体制

大力推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村空巢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首先费用必须由国家地方政府和个人共同承担, 再者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最后加强各级基层医疗保健服务。

(四)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保障事业

在当下的经济条件下,养老的主要方式仍然是家庭养老,但为实现其现代化,我们要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并引导农民正确了解,且完善机制,这是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五)保护农业用地,发展农村经济

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十分有限,但土地保障还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形式而存在。要进一步坚持和实行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这是农民基本生活的保障。让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空巢老人仍然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种植作物从而养活自己。

(六)多种方式养老,紧跟时展

另外,兴办社会养老服务,让空巢老人在机构中感受社会的关爱,过上更美好舒适的生活。

不可否认提出了很多的具体措施,但具体操作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而要切实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扶持,也需要子女的帮助。我们要转变观念,要明白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的明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美满家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结语

经过此次对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潞田镇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研,我们了解了他们养老方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他们对精神生活的基本诉求。从调研可见当前农村养老体系中还有不够完善的方面,这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扶持,也需要家庭子女的关心与爱护,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空巢老人双重满足。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受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参考文献:

[1]徐宪.空巢家庭成因及其调适[J].社会科学研究,1995(5).

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侨乡;特色;养老;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C93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1.7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1-161-02

一、浙田侨乡养老服务现状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在的人口数已经达到了将近14亿,其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当前,中国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著名“侨乡”――青田,海外华侨高达25万人,且仍逐年增加。在县内青壮年大多选择出国经商、务工;而那些早年就已出国的华侨,多已年老,并选择落叶归根,回归故里养老。这最终导致了青田县空巢老人数量的激增。青田县是著名的“华侨之乡”,侨居海外已有300多年历史。目前青田县的海外华侨高达25万人,约占其常住人口的一半,遍及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侨眷有26万人之多,且仍逐年增加。青田县青壮年大多选择出国经商、打工;而那些早年就已出国的华侨,多已年老,他们一般选择把事业传给下一代后,回归故里养老。这最终导致了青田县空巢老人数量的激增,截止到2010年初,青田县有60岁以上老人近6万人,其中侨属老人占了近2/3。在2011年的青田县的六普人口调查中,青田县老年人口约占20%,这些相关数据表明,青田县的老龄化程度相对严重,已高于目前国内的平均水平。(见图1)

在2012年青天县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上,徐光文指出,县党代会、人代会已经为全县今后的发展勾画了宏伟蓝图,要对照党代会和人代会确定的全年目标、工作和任务,独立思考,细化实施,按月推进,确保县委县政府工作的计划性和规范性。要全力抓好工作落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带头贯彻落实好党代会和人代会的会议精神,努力把“优化发展环境年”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这些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优化发展环境年”的工作要求,在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上有比较好的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显著提高、生态县建设卓有成效、社会秩序更趋和谐稳定等等。在养老基础设施方面县政府提出的“民生和谐年”战略,积极采取“四到位”措施,也积极推动社会化养老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养老服务体系;启动居家养老服务。但是,政府的工作政策与华侨人口增加比例相比显得不尽如人意。

二、浙田侨乡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们社会实践小组的走访与调查,发现了一些侨乡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1.青田的“空巢老人”数量巨大,相对而言,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则略显滞后,难以满足需求。

2.归国养老的华侨长期旅居国外,适应了国外相对完善的养老等系列服务体系。回国后,他们迫切希望政府能为他们提供相对健全的养老服务体系,然而其养老机构严重匮乏难以满足需求。

3.“空巢老人”多年迈体弱,需要政府、街道、社区为他们提供全面的照顾与服务,换言之,“居家养老”的新兴社会养老模式更切合他们的需求。

4.多数“空巢老人”长期缺少子女的关怀、家庭的温暖,他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诉求更为强烈。因此在各国文化交织的青田打造“青田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三、关于青田县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情况

我们利用丽水市“秀山丽水,养生福地”概念提出的大背景下带来的新契机,结合青田县的侨乡特色和老华侨返乡情况,试图提出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为青田县政府打造具有青田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智力支持。我们原本计划围绕“探寻青田特色养老服务模式”展开,我们通过走访青田民政部门、侨联、洪口村侨颐幸福院等单位深入了解相关信息,并以量表的形式随机抽样访问调查一部分“空巢老人”,进而对其幸福感以及生活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调研。考量目前国内外正在推广或试行的养老政策与模式,调查青田养老事业现状以及国外诸如“智能养老”等较为先进的养老模式。得到一系列的关于青田县政府对于“空巢老人”养老的政策扶持与数据统计。

实际而言,在实践前期我们首先通过相关资料文献收集阅读对国内外的养老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并针对丽水市青田县空巢老人的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其次到青田进行实地考察、交流采访。我们走访了青田县民政部门、侨联、洪口村侨颐幸福院等地,再通过书面和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大范围地调查了解青田老人的生活幸福感的认知和对青田相关养老服务的要求,与此同时,我们对问卷结果做进一步分析整理,最后通过资料整合与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结合青田县的侨乡特色,提出一些对于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将为青田县政府打造具有青田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我们结合青田特色文化(如:青田石雕文化,历史人文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等)(见表1),尝试将“文化养身”与青田特色化养老模式相结合,想为青田县政府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这个具体的实践,不仅仅是增强了我们对于青田侨乡养老模式的进一步认识,也对于我们团队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另一方面,通过问卷形式对青田县空巢老人进行生活幸福感调研,结合部分目前国内外正在推广或试行的养老政策与模式,为青田县政府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为加快青田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做出一份贡献。

四、浙田侨乡养老服务对策建议

通过本次科研实践,为青田提供一些较为系统化的有助于推动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提高“空巢老人”幸福感的建议,为“空巢老人”构筑幸福家园。从社会效益角度考量出发,根据调查情况和结果分析,我们觉得青田县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和配套方案,打造青田县养老服务体系。具体建议如下:

1.可帮助青田县吸引到大量资金投资于老年房地产、养老休闲中心等相关产业。将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辐射效益。这不但能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推动了养老服务产业的进步,也能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可支配收入,更有利于青田县的和谐稳固发展。

2.青田县的养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目标市场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借助“养生福地”的东风,在未来丽水市交通条件极大改善后,完善的养生(养老)服务体系必将吸引到长三角、海西等地区的中老年人来此享受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服务。因此,项目能为青田县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3.在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智能化老年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同时,为社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通过对青田石雕文化、名人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等的挖掘,并结合其多国文化交织这一特点,独树一帜,树立其城市文化形象,打造特色文化养生(养老)品牌。

科研小队希望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县政府在处理“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上的压力。利用丽水市“秀山丽水,养生福地”概念提出的大背景下带来的新契机,结合青田县的侨乡特色,提出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为青田县政府打造具有青田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智力支持。

本课题的研究可为青田县的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部分建议,而且一旦系统化的养老服务基地规划成型,可帮助青田县吸引到大量资金投资于老年房地产、养老休闲中心等相关产业。不但加快了经济的增长速度,推动了养老服务产业的进步,也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有利于青田县的和谐稳固发展。这不但符合我党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导思想,也符合科学发展观。同时在丽水“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品牌的大背景下,独特的养生(养老)模式迎合了当前日益增长的中高端养老服务需求,亦可以吸引海西等地区的中老年人来到青田养生(养老),为青田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提供助力,市场前景较为可观。

参考文献:

[1] 吕津.中国城市老年人口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2] 吴敏.基于需求与供给视角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范文4

平淡无奇的粮油米面,功效暧昧的保健产品,功能复杂的智能家电,面子十足的豪华出游……哪一种送给父母的礼物,才能熨帖地补偿子女心中的歉疚?

90%的老年人在家养老,是中国现实。让老人生活起居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消减安全隐患,并通过智能化增强与子女的联系,是中国老年用品的探索方向。

一把可以随意调整角度的勺子,让父母更有饮食自理的尊严感;卫生间、走廊、床边的一只扶手,可以减少每年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4000多万次跌倒;一部具备卫星定位、云平台支持的移动智能终端,可以让子女随时关注父母的动态,并提供专业健康管理服务……

所谓老年用品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符合其特殊生理特点的产品,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特殊生活便利的工业生产业态。这个概念于1997年由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出,涵盖了因老年人特殊需要而产生的多个领域,主要可分为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康复器材等类别。

根据赛迪顾问2015年初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4)》,近年来,虽然以生活用品与保健食品为主的老年用品业传统结构正在悄然变化,交通工具、康复保健等助听、助看、助行、助浴用品比例正加快上升,老年用品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但远未满足现有的老年消费需求。

该研究也显示,国内市场每年提供的老年产品不足需求的10%。目前老年人中有78.91%仍急需老年用品,27.44%急需老年食品,8.72%急需老年服装,27.54%急需老年助听、助看、助行、助浴用品。

需要指出的是:相比老年产业的其他诸多领域,如房地产、金融、服务业等,用品业因与老年人关系最为密切、使用频率最高,可能影响亿万中国家庭,关系中国老年事业的成败。

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范文5

睡眠质量是对睡眠好坏的评估,良好的睡眠被认为具有康复性作用。比如:促进伤口愈合与康复[1]。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住院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大有裨益,而老年住院患者更是如此。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位,而老年患者多有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尤其是住院的老年患者[2]。老年人本身免疫能力降低,再加上睡眠障碍,更不利于他们体力和精力的恢复,这就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诱发和加重其躯体疾病[3]。对此,本文就有关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综述如下。

1 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

1.1病人方面

1.1.1生理因素 生理上说,老年人对睡眠的需求减少。从睡眠结构上看,老年人的浅睡眠增多,深睡 减少[4],这将会给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1.2病理因素 躯体疾病是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原因[4]。尤其是伴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

患者。其中有一种睡眠障碍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OSA老年患者如果监护不周,往往会威胁生命。

研究表明,OSA与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减低,Ⅱ型糖尿病存在正相关[5]。

1.1.3环境因素 患者对医院整体布局、医护人员以及病友的陌生感难免让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

尤其是CCU,ICU的老年患者。疾病的折磨,监护和报警器干扰等因素都会干扰他们的睡眠。

1.1.4医学知识匮乏 多数老年患者对睡眠与休息缺乏合理认识。缺乏促进睡眠的一些护理常识。我个人

认为,这有可能和老年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患者子女对其的关心程度有关。

1.2医院方面

1.2.1夜间治疗、护理操作的影响 人的睡眠分两个时相,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其中,前者一般持

续90min,后者持续约30min。人每晚大约有4-5个这样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相交替的周期。我们夜间的

护理操作过于频繁,势必会扰乱病人的睡眠周期,降低其睡眠质量,影响患者体力和精力的恢复。

1.2.2健康宣教不周全 健康宣教要贯穿于患者的整个病程,从患者入院时医院环境、设施的的介绍,直

到出院时对患者出院后的服药,饮食等方面的指导。

2 针对老年患者失眠的相应护理策略

2.1舒适护理疗法

2.1.1生理舒适 建立温馨病房,注意病房内温度、光线、音响、装饰等因素。夜间撤掉不必要监护,将报警器的声音关到最小[4]。护士夜间操作做到“四轻”,即: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开关门轻。

2.1.2心理舒适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随时掌握病人的动态心理变化。身为护士的我们,良好的沟通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及时,有效地沟通,有益于护患双方的熟悉和了解,更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2.1.3社会功能舒适 帮助老年患者重建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6],调动其亲人、朋友、同事对患者的关怀与支持,帮助患者重塑战胜疾病的信心, 缓解精神压力,保持积极平和心态。

2.2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护士应富有责任心,耐心。多向老年失眠患者讲解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比如:睡前喝牛奶,温水泡脚,适度活动,睡前听轻柔音乐,睡前4-6小时不要饮浓茶,咖啡等。

2.3调整患者的日常活动 主要通过增加老年患者日间娱乐活动,提高日间觉醒程度,减少打盹时间,有助于改善其夜间睡眠质量。这里所说的娱乐活动主要包括音乐,棋类,手工艺和球类运动[7]。

2.4其他护理对策

2.4.1刺激控制疗法 所谓刺激控制疗法,就是建立床与睡眠之间的条件反射,从而改善睡眠[7]。通俗点讲,就是让床只发挥供患者休息的作用,不要把工作带到病床上。有研究表明,行为刺激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2.4.2中药足浴按摩 本身通过按摩,可以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达到安神和助眠的作用。再加上中药的养血安神,解郁,达到宁心安神效果。这对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很大功效[8]。

2.4.3 放松疗法 所谓放松训练就是通过一些活动使机体从紧张状态松弛下来的一种练习过程[9]。 其最终目的是使整个机体活动水平降低,达到心理上的放松,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尤其适用于一些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失眠患者。护士可以通过控制患者的日间睡眠时间,加强与患者的情感沟通,给患者一个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进而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

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范文6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amage caused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large-scale promotion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Xi'an bring more severe challenges for Xi'an, which has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10 years ahead of schedule. The construction of Xi'an ecological endowment community accords with the needs of the contemporary group of elderly population.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cological debt repayment and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line with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project. In this paper,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dowment community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Xi'an has been discussed and studied,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ension service in Xi'an.

P键词: 西安;生态养老社区;可行性

Key words: Xi'an;Xi 'an ecology retirement community;feasibility

中图分类号:TU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016-02

0 引言

2013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聚焦的主题就是城镇化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报告预测从2010-2030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不但肯定了中国要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道路,还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不断地得到了肯定、拓展和提升,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持续推进和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在此形势下开展西安生态养老社区建设研究,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的举措,是促进西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迫切需求。

1 生态养老社区的内涵、特点及构建意义

1.1 内涵

我国2006年提出生态养老这一概念,所谓“生态养老”,就是老年人通过亲近生态环境,践行生态理念,在生态良性循环的条件下,在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通过人与自然和谐、互惠互利发展,实现生理、心理健康,人际适应的一种积极养老方式。它是后工业时代驱动下恶劣生态环境的产物,是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污染驱动下的产物,是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背景下健康老龄化的必然要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内容,其兴起的重要原因是人们对原生态自然环境的向往,是人类逃离和反哺环境的行为。生态养老社区属于社区养老的高端层次,是社区养老的发展和创新。

1.2 特点

①它将高龄人口、生态环保、经济、政策4位一体融入养老过程之中。它将高龄人口自助、互助、与护理服务分类结合,通过生态养老社区的构建及相关的服务的开展推动老年消费带动内需增长,具有生态经济学等理论交叉的背景,符合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互动增长的现实需求。②社区选址规划、建筑设计、构建、医疗健康服务配套及其它生活软硬件配套供给和生活方式等充分结合并践行了生态文明理念,能全面满足老龄人口衣(医)、食、住、行、学、玩、情、游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1.3 构建意义

生态养老社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①生态养老社区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区域实现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收入,提供就业岗位。②生态养老社区建设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③生态养老社区建设是创建生态城市活动的重要载体。④生态养老社区建设可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和知名度。

2 西安构建生态养老社区的可行性分析

2.1 西安目前的老年化趋势及老年市场发展形势所需

据统计,西安市空巢家庭占老年家庭总数的57.2%,另据2015年陕西省统计局的人口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陕西省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383.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0.11%。全省65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了60岁以上老人的63.79%,65岁以上的老人中,70岁以上的占到了约62.25%,80岁以上的占到了16.05%。[1]相关数据及测算显示,西安市老龄化的进程已经比全国提前10年。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西安市的老龄化趋势已相当严峻,老人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等养老服务问题已经成为当今西安政府和老人们以及普通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大事。

2.2 西安市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所需

据西安市养老机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5月,西安市已有养老机构95家,其中公办32家,民办63家,分别占33.7%和66.3%;共有床位22680张,其中公办9221张,占三分之一,民办15359张,占三分之二。全市共有城镇社区760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45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覆盖率达到58.6%。[2]但据笔者了解,这些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条件基本上都维系在一般水平,且差距较大,分布不均衡。多数社区养老日间照料室服务功能缺失,形同虚设,资源利用率低。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这些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中心服务项目单一、范围不够全面,服务可及性差、辐射范围小、无上门业务、服务质量不高。

2.3 西安城镇化进程中老年人养老所需

从2011-2015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报告的城市环境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从2011-2015年西安的城市生态环境出现了弱化。全年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明显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加,2015、2016两年西安遭遇了v史上较为严重的雾霾天气,16年两次学校停课。随着2015年陕西城镇化率高达53.92%,西安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污染,使身体素质本身就较差、健康较弱的高龄人口其生存环境受到了冲击和侵扰,老人对回归自然、生态养老极度渴望。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到,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基本都是我市生态环境从优至劣变化的见证者和受害者,他们也必然会成为环境保护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因此,生态养老社区的构建可谓是众望所归。且在西安晚报针对西安老年人的调查研究中显示,西安8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或社区养老。生态养老可谓一箭双雕,既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参与生态债务偿还,又能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是一项符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惠民工程。

2.4 西安具备构建生态养老社区的经济基础和消费潜力

西安东联西进、承东启西,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地区的门户和交通枢纽。[3]西安有五区一港两基地,且11区3县经济发展迅速。2010年-2016年西安市国民生产总值呈稳步上升趋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基本呈上升趋势。(见图1和表1)陕西退休养老金实现了连续11年的上调,银发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刚性消费潜力。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保的全覆盖,老龄人口随之将会成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2.5 西安具备构建生态养老社区的自然资源基础、人文资源基础和交通基础

从自然资源上讲,西安具备重要的山脉生态―自然宝库秦岭(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大水大绿的生态新区(如西安哄鄙态区)、环城公园、园林绿地生态区、水系自然生态长安8水,166公里生态旅游的环山路及众多的绿色校园等。从人文资源上讲,西安是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文化古城,历史上13朝在此建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古建筑700多处,历史特色街区、老宅院更是触目皆是。西安所具备的自然、人文资源为西安规划构建生态养老社区提供了条件。

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西安市政府也先后出台了《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调整全市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补贴标准意见的通知》、《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的实施意见》、《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项相关政策直接或间接支持鼓励西安市养老事业的发展。这些文件和政策意见为西安构建生态养老社区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我省2015年常住人口3792.87万人,男性比女性多123万[N].三秦都市报2016-3-16(A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