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短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资源短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资源短缺

教学资源短缺范文1

【关键词】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探讨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延伸到教育领域,正在影响着高校的教育。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促使其已经成为当下主要的辅助教学工具。成功改善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有效弥补了各种弊端。然而,我国多媒体教学资源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一旦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将导致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

一、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及不足

对于高校来说,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任务艰巨的长期工程,在高校长远稳定地发展道路上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是否完善,直接决定了高校校园网发展的好坏。许多人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陷入一个误区,将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等同于传统的教学资源电子化和教学化,导致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逐渐显示出诸多的问题。

1.低水平资源重复建设。由于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在短暂的发展时间内,尚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导致具有使用性能的教学资源非常少。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多彩,但是实质上这些资源很多都存在重复建设、形式不规范、数量庞杂等不良现象。其中,对教学资源建设水平较低,导致严重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不能切实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无法适应网络环境的特点。

2.优质教学资源结构性短缺。目前,虽然我国高校校园网具备多种功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根本没有充分发挥校园网的积极作用,即使发挥校园网的功能绝大部分也只局限于科研方面的使用,剩下来都用于辅助教学或者教育行政管理。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尚且停留在浅层次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上,将多媒体教学资源充分结合高校教学尚未贯彻落实到位。另外,由于课件是由教师全权管理的,教师享有充分的行使权力,加上没有统一的课件建设标准,实行全面的规划与管理存在诸多阻拦因素,不能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最终导致出现信息孤岛的严重不良现象,逐渐突出教学资源结构性短缺问题的严重性。

3.缺乏统一标准与素材库。由于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因此,尚未针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制定一系列标准与规则。在长期的实践中,缺乏统一的多媒体课件标准与风格,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的意愿为主,导致使用的教学辅助工具与风格具有较大的差异,并且课件不能够重复使用,无法彰显高校的文化内涵。同时,由于高校对多媒体教学缺乏全面的认识,导致高校没有意识到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想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只能另寻途径,从互联网上下载可使用的素材,不仅浪费了教师的精力,而且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实现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问题的措施

1.加强培训,强化高校教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指路灯,指引学生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媒体教学资源功能的充分实现,离不开教师的积极辅助。然而,由于高校大部分教师尤其是偏文科的教师在信息素养方面的水平较低,仍然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其实际能力无法满足数字时展的需求。即使有大量可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但是教师缺乏有效的使用与指导,严重浪费了教学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价值。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加强对教师多媒体使用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整体的信息素养。同时,引导专业教师逐渐掌握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开发,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能力,切实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

2.建立素材库,统一课件的风格和标准。素材是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使用频率最高因素。因此,建立素材库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在统一的课件风格和标准的限制下,能够大大提高课件的可重用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渗透入高校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高校的认同感。尤其是对于一些专业性极强的学科,缺乏丰富的素材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必须建立丰富的素材库,辅助教师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切实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另外,为了彰显出高校的文化底蕴,在课件模板中可以结合高校自身的特色设计出一致的图案,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例如,使用校训、校徽与简单的线条配合,制作出独特的模板,不仅提高了课件的实用性,而且有效弘扬了高校的文化精神,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3.丰富资源类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普及,新课程教学也逐渐显示出鲜明的开放性。然而,由于高校教师缺乏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全面的认识,导致高校在资源类型开发方面存在局限性,并且资源制作的水平偏低,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扩大多媒体资源开发的类型,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资源内容,切实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校必须加强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丰富教学资源体系,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不断增强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成为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刘辉,黄务兰,严密.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的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12(01).

[2]白茹,孔令治,济一农.基于高校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的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04).

教学资源短缺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信息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37-02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传统教育环境中资源获取的方式。教学资源的多媒体化、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现实。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是教育创新、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的必由之路。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缓解教学资源的供需矛盾,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各种有利条件;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资源的共享互换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教学资源共享的意义

1.创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共享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地域、专业的限制,灵活地选择学习的方式,学习过程从单纯的被动接收转变为师生互动和自主建构,增强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学资源的共享不仅能聚合区域的优质教学资源,还能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理想的支持环境。对于推进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有着深远影响。

2.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学校层次不同,区域内校际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学资源占有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使得教学资源成为离散、孤立的信息孤岛,互换共享的范围窄、效益低,这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通过共享信息化教学资源,可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教育成本,均匀分配教育资源,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教育公平。

3.促进区域内校际教学资源均衡、协同发展。高职院校发展不同,有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省级示范高职院校、普通高职院校还有民办高职院校,各校教育信息化进展快慢不同,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一些院校的成功经验,促进区域内校际教学资源均衡发展、协同发展。

4.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多样性等特征。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可提高教学有效性,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并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国内外教育资源共享现状

美国是网络教育发展最早国家,不仅建立了丰富的数字文献资源、专门的教育门户网站,还在学校之间共建共享教育资源,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网络课件开放工程OCW,提供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各层次课程资源供社会共享。英国在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方面主要采用产业化模式,英国产业大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向社会提供学习产品与服务,连接了教育资源需求与供给,避免资源重复建设与浪费。加拿大致力于以学习对象为核心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EduSource项目由政府、企业、学术专家联合负责建立了加拿大互联互享的教育网络资源库,对所有加拿大公民民开放。澳大利亚由各个洲组建的澳大利亚教育网EDNA覆盖整个国家不同区域的教育资源共享环境;2000年在政府部门引导,地方政府和各级培训部门开发的AFLF环境融合了精品课件源和跨组织的学习对象,使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5年建成了中国教育与科研网,到2001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有750所连入了中国教育与科研网。在软件建设方面开发了基础教育资源库、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库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现今区域间、高校间教学资源共享主要是以“教学联合体”、“教学共同体”为组织形态,在课程、专业、师资等主要共享方式上不断完善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与管理机制,重复建设,优质资源匮乏等问题,使得资源共享的水平、程度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三、河北省高职院校资源共享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1年9月29日,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拓展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育信息化为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前提条件,但其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比较滞后。以河北省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共享的现状、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教师需求等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管理者、教师、学生三份调查问卷,选取河北省多所高职院进校行调查问卷与深入访谈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高职院校存在教学资源共享实际进展与实施效果因种种原因并不理想,教学资源共享的形式和内容比较简单,教育观念落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层次与力度不够,导致共享资源的受益面较窄等问题。因此,本文研究是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逐步实现课程的开放性、资源的共享性,推动高职教育的特色性发展,促进我省教育科学发展,更好地为河北现代化建设服务。

四、河北省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案及策略

1.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在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基础上,积极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政府引领教育资源建设方向,鼓励各相关单位与部门共同参与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上来,建立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教学资源共享问题触及教育体制和教育体制管理根本问题,在资源配置上存在教育资源占有权问题,在资源共享中要加强校际间合作,加强激励与约束机制。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承载体,包括技术平台与管理平台。技术平台建设的关键是教学资源共享硬件与软件配置的统一标准,信息检索与数据库标准等;管理平台是制约教学资源共享发展最主要的因素,管理的水平至关重要,包括资源共享观念体系、协调组织、管理方法程序等。

2.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通过对河北省多所高职院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进行调查及访谈,分析发现问题,目前建设资源不能满足教师需要,教学素材中缺少教学动态交互资源,教学资源库与教材脱节、资源不够利用率低、教师应用水平不高,缺乏培训指导、各学科资源分布不均匀等。因此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应遵循如下原则:(1)实用性原则。结合本院校实际需要、结合用户需要,有针对、有目的、有计划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最大限度满足用户进行教学、科研需求,更多关注它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实用性。(2)发展性原则。制定并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发展的标准与规范,研究制定优质教学资源发展政策与规划,避免形式化、简单化,成为摆设不能有效发展利用的状况。(3)合作性原则。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共享原则基础上,各单位共同制定共建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的相关政策,保持单位的利益平衡,并积极履行责任义务。

3.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策略。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河北省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研究策略主要有:(1)高职院校要建立专职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维护的组织机构,专职部门负责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负责相关项目的技术支持与技术管理,组织项目开发小组,保障校园网络、环境设施的正常有序运行。(2)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建成一批有水平、有特色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培养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高素质的教育技术专业团队为资源共享提供优质的保障。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树立资源共享意识,持续建设与维护这些资源,保障优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发挥资源共享的最大效益。(3)通过共享吸引学生互选课程与专业,扩大优质资源辐射面,提高资源共享效益,加强共享资源管理与评价。在教学资源共享研究中倡导课程共同开发,考试标准化,对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条件等环节形成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给不同校际课程互选创造条件。

建设信息化的职业教育,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河北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广泛开展校际交流合作,依托特色专业,提出合理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案及策略,惠及高职院校师生和全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了区域内校际教学资源均衡、协同发展,教学资源共享深化了教育体制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了高职教育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世美,韩庆兰.我国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影响因素及模式探析[J].南通大学学报,2009,(2).

教学资源短缺范文3

一、民办高职院校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意义

借助互联网平台,建设一个内容全面、形式多样、制作精美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对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校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引入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建设和管理具有其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借助资源库开展教学改革,如翻转课堂、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等,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同时利用数据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在建设过程中,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不仅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资源的制作水平,而且能使教师一直保持工作热情,不断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库实现随时随地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同时平台中微课、速课、虚拟仿真、企业案例等各种教学资源生动有趣,易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实现个性化、碎片化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师生互动模块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无时间、无地点限制的平台,有利于及时解决学生疑问,实现师生畅通无阻的交流与协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有利于丰富高职内涵建设内容。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注重“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倡“校企合作”[1],资源库建设要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民办高职院校因在专业、生源、区域特点、建设特色等方面的不同,根据自身需求,因地制宜,建立可适性强、有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四)有利于规范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根据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求,专业教学资源库定位是“能学、辅教”,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构逻辑,要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统一文本、动画、音频、视频、图片、仿真等各类素材的建设标准,能达到资源有效共享共用,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教学资源重复建设,适应高效教学不断变化的新需求。

二、民办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现状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是当前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的一个教学改革项目,民办院校正积极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资源分配严重不均。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资金主要依靠学费,来自于政府的补助相比公办而言太少,而大部分优质的教学资源被分派到一线城市或二线城市,甚至在一些公办院校中出现优质教育资源过剩的情况。

(二)师资力量薄弱。一方面师资队伍稳定性较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人员不足,日常教学工作繁重,二是教师有限的知识水平决定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质量和深度,大部分教师非计算机专业出身,对各种资源制作工具不熟悉,不利于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完善和健全。

(三)资源建设持续性不强。资源库建设流程包括顶层设计、素材整理、前期制作、后期编辑、测试、、管理和更新等[3],因此要保障资源建设的持续性,需要组建一支团结协作的团队。但在民办高校,由于资金、技术等限制,资源库的管理手段滞后于资源库内容的?U充,导致资源维护和持续建设较慢。

(四)资源质量不高。由于资金与技术限制,绝大多数素材资源由专业老师制作整理,资源呈现的方式单一,文本类较多,虚拟仿真、动画、微课等形式的资源较少,有的素材教学性弱,故提高资源精制作、精加工,加强资源上传前的管理和审核,增强资源的教育性和教学适用性。

(五)资源库功能有待提高。部分资源库功能单一,功能实现性较差,如检索功能、题库在线测试功能、师生互动交流功能等。因此,提高资源库功能,有利于切实保障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利用。

教学资源短缺范文4

1.农村物理教师教学资源观淡薄,缺乏研发教学资源意识

教师之间沟通较少;农村初中学校领导对教研组、备课组进行教研活动重视不够,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热情不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由于时间紧,教师缺乏接受连续、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

对教师资源调查发现,农村教师经常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的只占24.4%;大部分教师不善于积累基本的教学素材,能建立自己题库的只占25.3%。参加集体备课和学科教研活动能按要求参加达83.6%,但参与者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并没有真正的激情和心理去搞好学科研究。偶尔沟通的占66.3%,每天沟通的仅占0.6%,网上交流仅占6.1%,反映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少。尽管参加过各级教研活动或培训的农村教师已经达到81.3%,但由于教研活动时间短,农村教师普遍认为缺乏接受连续、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面对不断涌现的崭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教学技术,感到束手无策,无法进一步深入学习、体会。

2.学校、社会、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学生的潜能没有开发出来

对学生资源的调查,通过专题访谈,了解到:学生喜欢制作实验替代品及简单的物理课堂教具,但苦于无人指导;学生之间渴望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但是受客观条件所限机会很少;大部分学生渴望参加校内外组织的科技活动,并能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作一些简单的小制作和社会调查活动,但是很多学生苦于没有这样的活动;学生理想中的物理教学:希望师生平等、配合默契的占97.1%;希望教师知识更广博的占56.3%;渴望在物理课上能自己动手实验的达到100%。由此可见,农村学校对学生活动缺乏足够重视和支持,学生的内在潜能没有得到开发与引领。

3.农村初中基本上配备了专门物理实验室,但农村初中对物理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实验室、实验员配置偏少,实验员缺乏专业培训;实验器材短缺仍然是制约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瓶颈

对实验资源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校配备了专门的物理实验室,但是大多数实验室条件比较简陋,常用仪器短缺,使初中物理实验开出率受到严重影响。农村中学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91.6%的学校没有专职实验员。演示实验能按要求做的只占25.4%,学生实验完成情况不足15%,且大多数学生实验的开出形式为合并开出。实验代用品虽能解决部分仪器紧缺的现状,但实验代用品的制作与利用率还比较低,实验代用品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4.农村信息网络资源利用率偏低;师生缺乏网络资源交流意识,缺少资源交流平台

在农村信息资源调查中发现,有上网机会的教师比例超过了90%,但是农村物理教师利用网络查资料或学习的仅占26%,网络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农村学生上网比例达64.8%,几乎不上网高达35.2%。教师和学生上网聊天(或玩游戏)所占比例分别为67.9%、57.8%。由此可见,农村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率较低,教师和学生偶尔上网不是聊天就是玩游戏,缺乏网络资源用于物理教学的意识。从调查中还发现农村部分师生不知道在网上可以寻找资源,缺少网络资源交流的平台,加之网络收费也限制师生的网上学习。

经过本次调研后,我们已经初步认识到了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四点问题,我们农村物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1)要增强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认识,更新观念,甩掉“等、靠”的惰性思想,积极主动地寻找有效途径,迅速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2)挖掘学生资源,要求教师能耐心引导、精心布置、放心让学生去做。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等竞赛,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潜能得到进发。

教学资源短缺范文5

英美文学课在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方面具有非同一般的价值,正如范东生教授所说,“文学课如果上好了,也能更有力地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兴趣”,而英美文学却“又常使人望而却步”。英美文学课程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小觑的作用与其现在所遭受的“冷遇”之不平衡的状况,令英语界众多学者为之忧虑。其中,特别是忧虑学生因抛弃文学课而严重缺乏人文素养,并在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中迷失自我,陷于其中的年青急功近利者又因缺乏人文素养而无力寻找救赎之路。本文试图以人文素质培养为最终目标,从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管理三个层面剖析迫使英美文学课程遭受“冷遇”和其人文教育功能伤势的内在原因,进而探究英美文学课程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切实有效的途径。

一、纯理论抽象的教学内容与单一、死板、乏味的教学方法之矛盾(教学方法)

英美文学课“造冷遇”的原因除了以上诸多理论性问题之外,教学实践环节也存在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简言之,在教材教法上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热情、活跃课堂气氛的基础上,教师通常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又是单一、死板、乏味的,使得课堂沉闷,学生便感觉到这门课既无知识可学,也无乐趣可享,致使英美文学课最终沦为“一无是处”的课程。因此,变革英美文学教学方法、丰富英美文学教学手段、活跃英美文学教学课堂、激发学生英美文学学习热情也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中一项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

从教育学角度而言,学习实践活动是学习者主体意识作用于学习对象这个客体上,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力图认知、理解、记忆、把握客体对象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的活动。学习者主体意识、学习对象客体存在、学习方式渠道三个方面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对学习活动的过程及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综合来看,我国英美文学教学现状中的前两者,即学习者主体意识和学习对象客体存在,都已存在不同层次的问题,已经对学生学习英美文学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方式渠道就显得尤为艰难和重要。在“实用主义”盛行、“急功近利”心态一时难改、教材更新研究缓慢等社会历史语境本文由收集整理下,“学习方式渠道”或许是我们英美文学教学一线教师最容易做到的教学改革,同时也是最容易取得直观、有效的教改效果的教学改革方案。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打破教师课堂中心主义以后,换之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各种活动的主体参与者,通过立体的教学媒介和直观的教学方式去感受、体验、研习英美文学,这并非否定教师课堂单向度“讲授”的重要性。南京师范大学吕洪灵博士对这两者关系有这样的论述:“教学改革的探索千万不要走出了‘独白’,又陷入‘交往’这一新的模式限制,‘独白’和‘交往’是两种共生和依存的有效教学途径。”故此,我们在教学方法改革的时候,需要以一种严肃、谨慎、大胆的态度,切勿莽撞、激进,把教师传统“独白式”知识讲授与多种先进的教学方式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力图达到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热情,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双向互动的欲望,又可以让这种学习热情和学习活动成为建立在教师知识传授和指导基础上的理性的、智性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活动,而绝不能是无知的游戏和娱乐。

二、庞杂、深奥的英美文学知识与院系相对淡漠的教学政策之矛盾(教学课时)

教学单位是英美文学课一线教学的现实平台和直接依托,英美文学课在该院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建设中的位置,将直接影响英美文学教学课时设置、教师进修计划、教学图书资料配备等方面,进而根本性地影响英美文学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落实,最终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态度。故此,教学单位对英美文学的态度及相关政策无疑已成为“英美文学遭冷遇”原因的重要元素之一,也必然是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实用主义”影响下,我国某些高等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趋于功利化,过多地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降低了学生培养品味,致使英美文学课被学校不冷不热地晾着,也被学生不温不火地接受着。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语境下,我国某些外语院系的英美文学课已经沦落为可有可无的“选修

课”,进而在学校这种培养模式导向下,有些学生还没有感受文学的机会就顺大势而固执地拒绝了文学,“选修课”的英美文学课因为这些内外诸多因素使得选修

学生人数不够开课数额而最终作罢。

英美文学教学课时设置是我国某些高等院校“晾”英美文学课的另一个标示牌。根据南京师范大学程爱民教授研究团队的研究数据结果,我们知道:“现在我国的外语类院校一般在本科生的三年级阶段开设英美文学课,学习一年时间,每周的课时数是2节课。”即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各一个学期,两者课时量大约都为36节课,我们再依此比照我国现在普遍使用的英美文学本科教材,不难发现这么点课时实在是令教师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意味,更何以言教学效果。

此外,在这种办学思维理念指导下,教学单位更不可能把有限的资金投放给英美文学教师专业知识能力进修、英美文学教学图书资料配置以及其他许多有益于英美文学教学质量改进的事宜,致使英美文学教学被置于孤立、被动的态势中。

三、扩招后的大班英美文学教学与教学资源相对短缺之矛盾(教学管理)

如果说淡漠的教学政策是主观性引发教学资源短缺之内因的话,那么高校扩招就是客观性引发相对资源短缺的外在重要原因。毋庸置疑,这两者都影响了我国英美文学教学实践的实施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近年来我国各类院校扩大招生数量,外语院校更是数量剧增。然而,由于教学资源配套问题短时间内不能有效解决,特别是在实用主义盛行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如上所述,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教学资源更不可能分配给英美文学课教学软硬件的建设上,使得英美文学课大班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必然有消极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表现:一是课堂管理覆盖面窄和可调控性差。由于教室学生人数众多,有时甚至是一个年级合班上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自然总是“远离”一部分学生,势必造成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态势。同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这种“距离感”甚至“陌生感”也必然影响学生与老师之间双向互动的意愿,在教学活动中也容易形成“人多,老师不会问我”、“人多,糊弄,老师也不知道”等消极学习心态,使得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多项活动不能有效落实,最终这种“课堂管理覆盖面窄和可调控性差”的课堂特点使得许多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转贴于

留于形式,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二是教师精力的有限。英美文学课大班教学的缺陷也表现为教学软件相对短缺。一个教师除了课堂费力的管理和艰难的教学外,在面对100人以上的大班学生时,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帮每一位同学答疑解惑,与他们每一位探讨学术问题,更不能有时间和精力关心他们每一位的学习情况和个人爱好,这些都不利于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题,不利于拓展学生探讨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产生热爱的情感;三是教学图书资料的短缺。教学硬件配套资源是制约英美文学教学的又一因素,尤其是教学图书资料的相对缺乏更是直接局限了一部分学生的阅读文学作品的机会。教师按教学进程布置学生阅读某一部作品,然而图书馆往往不能同时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消极地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欲望,直接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短缺范文6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物力资源 优化与整合

引 言

随着高校持续扩招, 学生人数急剧增长,各个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校园用地、实验仪器设备、教室、宿舍以及图书资料等方面的教育资源更加短缺。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地方高校要多方面筹集资金,增加对物力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强化物力资源的优化管理,提高有限物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本文将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科学使用高校物力资源,优化高校物力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作初步探讨。

高校物力资源使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实验设备的采购论证缺乏科学依据,导致实验仪器使用效率低下

据国家教委统计,全国高校仪器设备有20%以上处于闲置状态,价格昂贵的大型科研装备的利用率最高不超过15%。而在日本,大型的先进设备整个国家也没有几台,科研人员排着队使用,设备的使用率很高。[1]据有关部门对北京中关村地区部分高校5万元以上的3690种大型仪器利用率的调查,年开机率大多不到400小时,不开机的占40%以上。[2]事实上,问题可能还远远不止这些,有些高校花大量资金购买的实验仪器却无人会用,有的实验仪器采购回来后放在库房连箱子都没有开封。这些宝贵资源的浪费让人非常痛心。

2.设备的购置存在重复现象

由于高校实行条块管理,实验室设备小而全,各学院或者系部的资源很难共享使用,导致不同院系设备的重复购置。例如:某校A系有CAD实验室设备,B系也有CAD实验室,这些实验设备重复购置导致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3.管理混乱

有限的物力资源被挪用,将教学资源非法转变为经营性资源,导致大量教育资源流失。例如,有些高校的部分单位或个人为了部门的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搞创收,将学校有限的设备和房屋等物力资源挪用,办计划外的收费班或作他用,而对计划内学生敷衍了事。据统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资产损失达300多亿元,迄今为止,这一势头依然未得到遏制。[3]

高校物力资源的优化与配置策略

1.创新物力资源的管理机制,提高物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实验设备的共享是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缓解实验设备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验设备的共享包括学校各个院系实验设备的共享,也包括学校之间以及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之间实验设备的共享。事实上,现在许多高校都成立了实验中心,对使用专业较广的实验室由学校统管成立校级实验中心,实现实验设备在全校范围内共享,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事实上,教育部在2005年为促进高校实验中心的建设,做出了在2005年至2007年期间,在全国高校评审建设100个高水平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在,全国大多数省市也启动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评审项目。通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评审,极大地促进了高校校院级实验室的建设,减少了在实验室建设中不同系院重复建设的弊端。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同其他高校之间实验设备的共享,尤其是大型实验设备的共享,同时要创新办学模式,实现实验设备与企业的共享与合作。

2.恢复每周六天工作制度

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使许多高校的教学资源都非常紧张,按照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要求,这种资源短缺在短期无法解决,必须充分挖掘学校内部的潜力,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在我国现阶段,五天上课制并不适宜。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香港至今未完全实行每周五天上课制,有些大学星期六还一直排课至下午6时。他们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3.推广学分制,提高高校资源的使用效率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一种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对传统学年制的一种根本性革命,与学年制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决定学生能否毕业不以学年为限,而以修满规定的学分为准。提前修满总学分者,可提前毕业。学分制的实施,可以提高实验设备、教学设施的利用率。学分制要求学校必须扩大实验项目的选择性,同时,它要求大部分实验室要向学生开放。例如:有些高校将公共课实验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课选课系统自主预约上课时间,从而提高了实验设备利用率。学分制也有利于各高校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跨系选择上课,也可以到校外其他大学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据了解,国内不少大学之间已经签署了互认学分的协议。近年来许多大学已经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的关键时期,地方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存在着难得的机遇,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学生人数的迅速增长,面对缺口越来越大的教学资源,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大胆探索,创新办学机制,在发展中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卿芒.政府资源离市场化有多远[N].中国青年报,2002-12-20.

[2]蒋莱,虞乃而.我国高校资源使用效率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教育与经济, 2003,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