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师的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师的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基坑监测 信息化 监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TU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060-01
1 基坑监测的意义和目的
建设工程中的基坑开挖施工时,随着土体应力的变化和临空面的产生,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围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围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中的任一量值超过容许的范围,将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基坑工程设置于力学性质相当复杂的地层中,由于存在着“时空效应”,以及降雨、地面堆载和挖机撞击等偶然因素的作用,使得现阶段在基坑工程设计时,对结构内力计算以及结构和土体变形的预估与工程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并在相当程度上仍依靠经验。
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围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建(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动态的了解。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信息,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防止基坑事故发生,避免人身伤害和重大经济损失。根据实测的动态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以实现信息化施工。
基坑监测应达到的目的。
(1)对基坑围护体系及周边环境安全进行有效监护,在基坑围护施筑与开挖过程中,必须在满足围护结构及被围护土体的稳定性,避免破坏和极限状态发生的同时,不产生由于围护结构及被围护土体的过大变形而引起邻近建(构)筑物的倾斜或开裂,邻近管线的渗漏等。基坑在破坏前,往往会在基坑侧向的不同部位上出现较大的变形,或变形速率明显增大。通过监测对基坑围护体系及周边环境安全进行有效监护;可以保证在基坑施工中,使基坑围护体系及周边环境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为信息化施工提供参数,信息化施工是有效控制基坑工程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的重要手段。基坑监测即时反映出开挖产生的应力和变形状况,及时为信息化施工提供第一手真实、准确、科学的数据。随着自动化监测和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对当天工地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结合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参数、地质条件、周围环境以及当天施工工况等因素进行评判、预警、报警,提出风险预案和相应的工程措施,指导施工,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3)验证设计参数、积累工程经验,现行的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尚处于半理论半经验的状态,未完全成熟。基坑围护的设计和施工,应该在充分借鉴现有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力求在技术方案中有所创新、更趋完善。对于某一基坑工程,在方案设计阶段需要参考同类工程的图纸和监测成果,在竣工完成后则为以后的基坑工程设计增添了一个工程实例。现场监测不仅确保了本基坑工程的安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次1∶1的实体试验,所取得的数据是结构和土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真实反应,是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和作用下基坑系统的综合体现,以此来验证设计参数、积累工程经验,为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2 基坑监测工作基本要求
2.1 基坑监测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承担
基坑围护设计单位及相关单位应提出监测技术要求,监测单位监测前应在现场踏勘和收集相关资料基础上,依据监测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编制详细的基坑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须在本单位审批的基础上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认可后方可实施。监测方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项监测内容间监测结果的互相印证、互相检验,从而对监测结果有全面正确的把握。监测数据必须是可靠真实的,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埋设的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监测方法的可靠性以及监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有疑问应及时复测。因为基坑开挖是一个动态的施工过程,只有保证及时监测、及时提供速报,才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埋设于结构中的监测元件应尽量减少对结构的正常受力的影响,埋设水土压力监测元件、测斜管和分层沉降管时的回填土应注意与土介质的匹配。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和报警制度,预警值应包括变形或内力量值及其变化速率。基坑监测应整理完整的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出具监测报告。
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它以土力学、钢筋混凝土力学及岩土工程设计理论和方法等学科为理论基础,以仪器仪表、传感器、计算机、测试技术等学科为技术支持,同时还融合了基坑工程施工工艺与工程实践经验。
3 基坑监测项目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围护结构、地下水状况、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周边建筑、周边管线及设施、周边重要的道路和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基坑监测具体项目为: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沉降)、倾斜、围护体系内力、深层侧向水平位移(测斜)、裂缝、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坑底隆起(回弹)等。
4 监理工作要点
(1)监理单位对建设方委托的第三方监测单位的资质、监测人员配备、仪器设备状况等应进行复核审查。
(2)在审批监测方案时,审查的重点是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等级、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审查应注重方案的合理性,安全技术组织措施的具体性与全面性,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符合性。
(3)在基坑工程监测实施过程中,采用旁站监理和巡视检查等手段,检查监测单位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下达监理指令。
(4)认真、细致地解读监测速报,汇同设计、施工各方将监测数据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前步施工是否符合预期要求,确定和优化下步施工工艺和参数,以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5)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或出现报警情况时,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必要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当发现纠偏措施未落实,应急预案没有认真执行时,或施工中发现质量和安全隐患时,应当及时下达监理指令或暂停施工令,要求施工单位整改,确保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受控。
工程师的工作计划范文2
不时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体能素质。以文明城市创建带动卫生城、环保城、双拥城、园林城、旅游城建设,全面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整体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依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要求,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企业主体作用,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着力推进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科技创新,汽车、玉米、光电信息、生物、新材料、铁路客车等领域,实施科技发展计划,加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建设工程研究中心、重点试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
鼓励和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科技效果产业化,引导和支持各类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兴办产业园区和产业化基地,鼓励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支持企业加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开发。发展和完善技术产权交易、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科技信息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创新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效果转化。进一步扩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做好知识产权维护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年,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0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0个。
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证机制,坚持优先发展教育。重点发展农村教育。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对所有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均衡发展城区教育,严格规范各类学校招生和收费制度,改善单薄校教学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稳步均衡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汽车、农产品加工、光电信息、生物与医药、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等6大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年培养、培训实用型技能人才5万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继续支持高等教育发展,支持重点学科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实现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公平竞争和相互补充;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健全评价制度,扩大学校教育的开放性。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执法监督三大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控制结核病、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重大污染病,同步加强慢性非污染性疾病、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重点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建设,恢复和强化乡镇卫生院功能,健全城市卫生组织,完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允许和鼓励发展民办医院,重点发展各级、各类专科特色医院,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提高医疗机构救治质量,加强医疗费用控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继续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规范与管理。促进中医事业继承与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落实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三级计生新技术服务体系。积极推行优生优育,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等问题。加强人口老龄化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养老模式,积极推进老年事业的健康发展。
鼓励现有文化体育场馆设施全面向市民开放。改进对公共文化单位的扶持方式,丰富市民精神生活。规划建设科技文化中心、美术馆、博物馆、奥林匹克中心、全民健身场所等大型公共设施。推进营利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积极开发和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演出中介组织,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清除文化垃圾,活跃城市文化氛围,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建议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鼓励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大力发展社区体育, 年,全市体育人口达到50%以上。大力发展竞技体育,重点发展冰雪项目,并保持在全国的前列位置。加快体育竞赛承办市场化步伐,圆满完成2007年亚冬会承办任务。
(二)建设“平安城市”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治安防范的长效机制,针对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营造稳定、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严厉打击危害社会治安的各种刑事犯罪和社会美好现象,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活动。对具有黑社会性质案件坚持高压态势。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经济秩序犯罪活动,努力促进公平交易。提升警力装备水平,提高技术防范手段,降低发案率,提高破案率和结案率。
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建设,营造稳定的民主法治环境。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推进政府工作的法治化,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扩大社会各界的知情权和参与度,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利。疏通群众参与民主政治、社会管理的渠道。加强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积极处置群众呼声高的热点、难点问题。
加大平安防范体系建设投入,营造平安的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和统一的指挥系统。加强公共平安宣传教育。做好气象、地震、疫情等公共平安监测预报工作;加强对煤矿、交通和危险化学品等行业以及医院、学校、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平安整治;强化消防监督管理,加强冬春季节和重大节日期间的防火,开展对重点隐患场所的专项治理,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整改责任制,全面提高平安防范与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加强平安生产监管工作,有效防止发生重大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建设“信用城市”
严肃查处影响和破坏软环境的行为,改善以信用建设为重点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塑造信用主体,建立失信惩戒机制。 年,初步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化,建设诚信主体。建立统一的政府公共信用平台。继续完善市长公开电话料理机制,建设效能、透明、法治和服务政府。提高企业信用等级,构建企业信用平台,建立新型银企关系。推进公民信用体系的研究与试点,建立跨行业、覆盖全市、信息共享的个人信用信息网络。
工程师的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专业 工作过程 课程体系
课 题: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编号XJK016CZY042)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课程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笔者以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专业为例,论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开发方法、实施思路以及成效。
一、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专业行业背景
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集团企业办学,所属三一集团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专业是学院特色专业,该专业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学院所属企业的发展和需求,按照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来进行人才培养。
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专业经过七年高职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在专业建设和改革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该专业在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学习德国、加拿大等国先进的职教理念,创新专业建设思路,坚持服务就业的宗旨,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1.企业调研确定专业方向和就业岗位
学院寒暑假组织骨干教师形成调研团队,通过走访、座谈、问卷以及研讨会议等方式,对专业服务面向的部门进行调研,了解企业技术发展,做好专业技术定位,熟悉企业一线人才需求,做好培养规格定位,最后分析形成调研报告。表1是通过调研得到的专业技术定位和毕业生就业面向的岗位。
2.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热爱企业文化,掌握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能够熟练使用各种装配工具,运用工程机械通用装配技术及产品调试工艺方法,从事工程机械装配、调试、下线检测及设备维修、生产组织与管理,且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3.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在专业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根据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德国工作过程导向的思想,结合加拿大DACUM课程开发形式,通过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形成“1235”的专业课程体系。即围绕1个目的:培养企业招聘不到的;执行2个标准:专业技能鉴定标准和企业作业标准;完成3个转换:职业领域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面向5大岗位:装配钳工、维修钳工、下线检测、调试以及班组管理。
4.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
装配与调试专业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按照岗位群工作典型工作课程设置情境教学设计的步骤进行,采用三种方法,完成三个转换。
第一个转换:从实际工作到典型工作的转换。按照生产流程,将实际工作中各关联任务所需要的技能进行整合,形成具有职业特征、体现任务综合性、富有教学价值的理想工作,完成这些典型工作即能够胜任岗位工作要求。课程开发要对职业岗位群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分析,按照工作生产流程的顺序,将关联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进行合并重组,开发出典型工作作为课程开发的原始素材。所选典型工作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综合性、复杂性,源于工作现场却又高于实际工作,它是实际工作向一体化课程转换的桥梁,从而解决了一体化课程的来源问题。
依靠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要素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养,形成岗位群工作分析表,详见表2。重点明确专业面向的核心工作岗位和所需要的核心职业技能。
第二个转换:典型工作到课程的转换。按照从低端简单典型工作到高端复杂典型工作的顺序,完成专业技术课程设置与排序,体现单一到综合的能力形成规律。归纳总结每个典型工作需要的职业能力素养,是完成典型工作向课程转换的基础。教学内容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出发点,以完成任务过程中所需的知识点为依据,将各知识点串联后形成以完成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知识系统,其内部遵循工程机械产品装配与调试工位流转的流程,课程结构采用项目式教学。课程中的实践部分根据工作的需要设计,既有真实的职业特征,又有系统性的、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知识重构;课程与课程间能力的培养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递进性,同时开设企业文化课程、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形成一整套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详见表3。
第三个转换:从课程到学习情境转换。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学习情境中的基本单元是以完成某一任务设计的,将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所需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就构成了课程中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步骤来实施。学习目标是以专业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为导向,教学过程是以专业对应的典型主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行动是以专业对应的典型职业情境为导向。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实施
1.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均采用创设学习情境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学习情境肩负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使命。学习情境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目标,以真实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
2.课程教学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强调迁移能力、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结合企业与学院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开发,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路,形成以完成专业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独立获取资讯,分组制订计划,进行决策,并予以实施;教师参与学生互动,对学生整个过程进行引导,实施后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自学和实践,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经验系统。
3.教学保障
(1)硬件条件。校内上课地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室,校外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的资源优势,实施车间生产线式教学。
(2)软件条件。具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并且有丰富现场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在行动导向教学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本专业以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依托集团公司平台,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
(3)教材编写。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均采用自编方式,体现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4)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通过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主讲讲师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拓展课程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加强教学沟通和反馈。
四、课程质量评价与反馈
1.教学评价
课程质量评价是通过收集教学系统各个方面的信息,并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及其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过程。本专业课程质量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别是学生评教、学习收获评价、行为变化评价和产生的效果。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情况以及为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2.分析反馈
根据企业对该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反馈,总结课程体系的缺点与不足,动态跟踪企I人才需求情况,对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实时优化调整,使该专业建设始终与企业发展同步,以达到学生、家长以及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最大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军利.浅析高职模具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
[2]章慧云,黄晓伟,章建群等.试论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开发[J].教育学术月刊,2011(4).
[3]徐涵.学习领域课程与项目课程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5(4).
工程师的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绿化规划生态环境后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镇绿化在改善城区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保持整个城区的生态平衡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城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城镇最初的花花草草的简单式绿化已跟不上时代步伐了,已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城镇规划中,园林绿化工作规范化日益提上工作日程。
1城镇绿化建设中问题突出不容忽视
1.1重建轻规。目前,随着国家对城镇绿化工作的重视,国家级、省级园林县城建设政策的陆续出台,政府主管部门对园林建设环节逐年加大投入,但是如何建设、建设方向不明,开展随意性强,没有长远规划。
1.2重建轻管。由于没有专门的绿化监理公司,绿化施工监理多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加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必须”的强制性条款很少,往往出现:土壤好不好,能栽就行;基肥施不施,不死就行;树坑不要大,栽下就行。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对土壤、基肥、树坑规格等不是很强调,致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再加上对后期管护投入微乎其微,致使一些园林景观达不到预期效果。
1.3盲目追求绿化率。为了实现规划部门30%的绿地率,在绿化工作中不注重绿化品位、效果。为了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就请一些个体户,胡乱种上几棵树,铺点草,算是绿起来了。整个工程未经正规设计单位设计,景观效果差,品位低。
1.4绿化美感差。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这让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再加上其可观的利润,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入绿化施工行业,不结合实际,机械地照搬图纸。殊不知绿化工作是“三分设计,七分施工。”
1.5绿化行业规范缺失。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尚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因此造成一部分的绿化规划、设计、建设、监理和养护工作缺少具体可参照的标准,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1.6绿化养护资金缺少。绿化养护资金是决定养护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城镇绿化养护资金投入基本上仍由政府承担,面对城区绿化需要偌大的资金投入,政府财政压力很大。
1.7盲目追求“速成”和“与众不同”。为了追求绿化覆盖率与绿量,大多数城镇在绿化中采用在加速绿化景观上做文章。“大树进城”“外来物种进城”成了快速绿化,快速改变绿化面貌的有效手段,“大树进城”、“外来物种进城”虽然有效地改变了城市景观。但从区域生态和大树移植的科学性看, “大树进城”给城市和原生地带来了双重的生态风险。“外来物种进城”对当地植物造成了生长危机,因此,在城市绿化建设中不应提倡“大树进城”和 “外来物种进城”。
2城镇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策
2.1科学规划,完善城市绿化。应根据城镇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区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利用城区山地、水面、海滨、滩涂、河道,谋划建设城区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高效农田林网,充分利用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
2.2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根据城镇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镇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区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区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镇的乡土风情,提升城镇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一区一景、一街一树的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同时将城市规划区现有的林地、果园、茶园、草场以及河塘、水池等水面,纳入防护绿地和风景林地统一实施规划与管理,切实保护自然生态。
2.3注重生态,合理配植绿化树种。绿化植物的引种、选择及物种的保存是推进绿化多样性、创造地域特色、形成景观特色、维护绿地稳定性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我们不能盲目引种,要充分考虑绿化植物群落的需要,特别是花草、小灌木的生态侵入性与观赏树木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对当地的乡土植物要充分利用,不能丢失,认真研究植物群落的特征和演替规律,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使城市绿化物种丰富,结构合理。
2.4保持特色,杜绝千城一貌。近年来各地对园林绿化投入增多,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绿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城市变绿变美了,但形成自身园林特色的少,大多相互模仿、照搬照抄。绿化小区大同小异,过于单调。应鼓励各地设计建造有特色的园林景观,不能只顾绿地占有率,好的绿化可提升城市档次。现代城市建设应请专家对园林绿化作整体规划,合理配置园林小区,充分利用地方树种,突出特点,提高城市品位。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具有特点的城市绿地系统。
2.5回归自然,摒除工业化痕迹。现在城市的公园或公共绿地建设有“园林城市化”的趋向,人们往往热衷于对路面与广场进行精细的铺装,变换材质、花样与颜色,做出工业化味道很重的东西。这是脱离城市实际和现代绿化理念的规划与设计,必然埋下绿化安全的隐患。当前应构建大绿化格局和绿化生态网络体系,构筑乔、灌、草近自然植物群落, 不景观唯上,才能发挥城市绿化的最大效能。
2.6街道绿化,安全与美化并重。景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道路绿化与交通安全息息相关,不能片面强调绿化的组织交通与美化城市的功能,而不重视绿化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景观道路如果忽视交通安全,在具体规划和养护管理中忽视转弯路口的安全视角、绿化带过高或开口设置不当,就会留下交通安全隐患。城区街道的绿化应尽量避免单一色调植物过长,摒弃一城一种树、条条道路一个样的低层次绿化,尽量在植物的色调、色叶树种的应用上下功夫,使我们的城市更生动更安全。
2.7重视管护,作好绿化养护工作。现行的养护操作模式还很简易原始,主要是拔拔草、浇浇水、喷喷药,忽视了修剪的艺术性、施肥、病虫害的预防等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绿化的景观效果,造成乔木长势不佳、灌木整形单一。同时由于绿化观念上人们存在着重规划设计轻养护管理,使得养护人员大多技术水平低下。然而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化工作越发显得的重要,单纯的修修剪剪、拔拔草、浇浇水、喷喷药已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园林绿化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引进日益重要,只有在园林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城镇绿化才能创造出舒适优美的环境,才能实现城镇绿化与生态的相结合,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丹等。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 (5)。
工程师的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
近年来,江苏各地紧紧抓住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这个契机,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涌现出一大批综合生产能力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创建典型,对提升稻麦单产水平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常州市金坛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主要围绕“三引领”开展:一是围绕标准化引领,实现技术路线、栽培技术和管理服务标准化,打造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二是围绕技术集成引领,组织农机农艺专家开展协作攻关,力争单项技术有突破、技术模式有创新,实现粮食生产高产高效统一、生产生态协调。三是围绕服务方式引领,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扶持壮大专业化服务组织,提升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同时,注重经营方式、服务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创新,增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带动力。经过两年的创建,该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经验和体会是:创建工作必须要有抓手、有载体、有保障、有手段,要用有限的创建经费撬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目标。
1服务组织建设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
要做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首先要发展壮大创建实施主体。要扶持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支持他们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任务,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施、代收、代烘等专业化服务,提升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同时,要改变传统技术推广服务方式,建设一批集育供秧、耕作、防治、烘干于一体的专业化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改善服务装备,提升服务能力,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入户率。
2集中育供秧基地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
水稻机插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机插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金坛区从2010年开始着手开展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基地建设,近几年共建设0.67hm2(1亩)以上的微喷灌旱(硬)地硬盘基质育秧池56个,建成面积84.67hm2的永久性集中育供秧基地,可承担12khm2大田的育供秧任务。永久性集中育供秧基地建设的优势在于:(1)便于新技术推广集成示范应用。(2)经营效益较高。按秧苗4.5元/盘计算,每亩秧田可赚4000~5000元。(3)有助于机插水稻推广。育秧合作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主动对接周边的小农户,签订供秧协议,按时序进度分批落谷、分批供秧、分批栽插,对水稻机插秧推广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3农机农艺融合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的重要保障
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金坛区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遵循“政府引导、装备支撑、技术引领、服务保障、协同推进”的指导原则,以水稻、小麦等主要作物为主要对象,以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为重点环节,加快推进农机科技创新,培育壮大农机服务市场主体,重点突破机械化种植、粮食产地烘干和高效植保等薄弱环节,促进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经营与管理相协调,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切实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目前,金坛区稻麦高产机械化生产集成技术已经成熟,具备推广应用前景,原有的农机、农艺单打独斗的技术推广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只有从资源共享、协同攻关、团队建设、组织实施等方面入手,把农机农艺有机融合起来,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用。一方面,农艺技术推广离不开农机化。在稻麦轮作区域,稻麦丰产丰收的主要技术之一是适期播栽。由于稻麦茬口衔接紧张,水稻收割与小麦播种、小麦收割与水稻栽插适期时间都只有15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离开农业机械是不可能完成稻麦播栽的。另一方面,农机化生产必须符合农艺要求。只有确保适期播栽,才能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确保粮食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省工节本增效。
4经费补贴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的重要手段
工程师的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工作过程 课程体系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3-0123-02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国家首批28所示范高职学院。在示范高职学院建设过程中,借鉴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改革。我校与中国南车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等26家企业深度合作,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劳动部门专家全程参与,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按工学结合的要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课程模式,共同实施了基于工作过程本土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在解决专业人才培养中最需要解决而又最难解决的课程改革上有较大突破和创新。
一、基于工作过程本土化课程体系的内涵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就是一些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具有递进性的工作任务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则是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的课程开发。
1.工作过程本土化课程体系反映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特征。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是根据“工作过程”确定“学习领域”,它强调让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活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环境都力求体现工作过程的要素,反映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特征。
2.工作过程本土化课程体系源于职业工作过程又高于职业工作过程。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是多种多样的,职业教育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作过程都搬到学校。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参照系并非所有原生态的工作过程,而是来自职业群的、经过归纳整合的、典型的职业工作过程。
我校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过程中,不完全照搬德国的做法,做到了两个充分关注。首先,充分关注了认知的心理顺序。课程力求准确、科学地针对职业工作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其次,充分关注人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按照职业发展规律确定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的特点以及完成任务的方式。在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中,尤其关注通用能力,如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在工作过程中,通用能力是决定工作成果的重要因素,而工作过程课程是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综合体。把“通用能力”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并赋予重要的地位,凸显工作过程课程特点与优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能更好地培养出现代的“社会人”。因此,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源于职业工作过程又高于职业工作过程,这个认识是课程本土化的基础。
二、工作过程本土化课程体系实施的整体思路
以“四个强调”为基础,构建课程实施的“6R”模式,是我校工作过程本土化课程体系实施的重要特征。我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实施,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强调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和技能,这就是所谓的“四个强调”。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课程内容与真实项目相融,实训环境与职场环境相融,技术专家与教学能师共融,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互融,评价体系与职业标准接触,课程改革与技术服务兼容,构建了课程实施的“6R”。首先使学生对所学职业(专业)内容和工作的环境等有感性的认识,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让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技术和专业理论不再抽象,而是企业、社会和技术工人个人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作化本土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
1.以“三四五”模式建设实训基地,营造企业的环境与氛围。“三”即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为“共建、共享、共赢”;“四”即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培训、生产、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功能;“五”即按“功能系列化、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管理企业化”原则来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在环境布置和管理上体现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结合,营造企业的环境与氛围:实训教室即车间,学生即准员工,教师即师傅,从而体现出学校环境的开放性、共享性,力求在“企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2.实施“车间教学”“公司教学”“工作室教学”等,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一方面可以有效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作为准员工体会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有效带动课程体系和教学情境的实施。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从而降低班级人数多所带来的管理困难,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责任心,强化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例如,校内数控实训车间设有车工、铣工、钳工、数控设备操作工、数控设备维修员、工艺员、质检员、调度员等岗位。教师在车间中扮演车间主任、主任工程师、主任调度、技术主管、技师、师傅等角色,将学生按岗位分成若干小组,实行轮岗实训,学生在车间中充当徒弟、员工的角色,结合现场典型零件的加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3.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来进行教学,实行教学方法的组合创新。(1)项目教学法。教学内容由来自企业典型案例的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遵循“教师讲授―学生实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教学步骤,项目难度逐级递增,如“零件的数控编程”课程就是通过项目的教学,使学生逐渐掌握零件的工艺编制及数控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问题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以“零件的数控编程”为例,采用“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提出问题或设计出合理的典型零件数控加工的实训项目,让学生主动解决零件加工时难点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以“导”为主。(3)引导文法。每一个项目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引导文件(引导文和项目单),学生可以按照引导文的提示,逐步完成项目。(4)头脑风暴法。课程任务的引出、项目的计划等都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项目中来。(5)示范教学法。在学生进行具体操作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首先将各项操作的要领逐一传授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各项工序的操作演练,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操作要领,提高学习效率。(6)欣赏激励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采取考核分数、物质奖励等手段,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创新性,促进学生之间智力活动的相互感染。(7)课外创新。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每学年举办一次数控编程与加工等技能竞赛,将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测评成绩,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8)角色扮演法。教师清楚地传达课程的目标,安排学生扮演真实环境中的角色,明确提出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遵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角色来完成学习。
4.建立双闭环赏识激励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实施工作导向的课程教学时,我校对课程教学实施进行双闭环赏识激励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并持续改进,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1)进行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评价。在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反对单一通过量化手段进行评价,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包括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行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彼此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价。因此,我们的教学评价具有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课程、教学与评价三者整体化等四大特征。(2)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模式中,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综合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八结合”评价方式,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估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阶段考核与综合测评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课堂考核与技能比武相结合,课内作业与课外课程设计相结合,校内教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
5.构建立体化的课堂,使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氛围实现无缝对接。首先,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构建立体化的课堂,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使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氛围实现无缝对接。我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课堂。学校和企业相结合、课堂内和课堂外相结合、真实与虚拟相结合、教和学相结合,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其创新点就是打破传统的“在教室中学习理论、在实训室中实验验证”这种单一教学模式,建立起了由教室到实训室、由虚拟到真实、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企业、由基础到进阶、由进阶到创新、由书本到网络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氛围更加贴近,实现无缝对接。
其中,在课堂教室上,教师根据学习情境中对知识点的运用需求,有选择地引导学生学习单片机基础知识,并将知识点的运用与学习情境中的具体实践联系起来,以满足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点的需求,这部分的关键是解决教师要明确教什么,如何教?在实训教室上,则通过完成学习情境中各项任务这一工作过程,训练相应的职业能力,这部分的关键是解决教师要确定训什么,如何训?学生要清楚要做什么,怎么做,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至于自学教师,指的是教师布置辅助课内教学的课外作业,学生利用直观动画演示、学习指导和网络资源,通过完成课外作业来消化吸收课内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部分的关键是教师要以学习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清楚自己要学什么?虚拟教室,是通过虚拟项目开发和演示以及虚拟考场检测,提供仿真教学环境,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进阶教室,指向教师提供与课内知识和技能运用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提升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创新教室,指除了实训室外,学校提供了创新制作场地,学生在此完成校内创新项目和各级各类各种比赛。空中教室又称海量资源平台,它提供了各种技术和产品、技术信息,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同时可以开阔眼界,了解更多的实用知识、技术和器件。企业教室,指的是通过在企业环境中顶岗实习,让学生直接感受企业对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促进学生重视技能训练,缩短与岗位能力要求间的距离,为就业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