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人口老龄化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人口老龄化现状范文1
日本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政府对策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理论基础探析
社会性别视角下城市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中国老龄用品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基于区域差异的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制定研究
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综述
发挥老年群体潜在价值助力实现中国梦
养老机构老年人伤害预防处理机制研究
养老地产发展模式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农村养老资源供给评价
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养老资源探析
构建长期照护体系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
老年期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的构建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多元化养老格局下的互助养老
农村空巢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实证研究
老年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需求调研报告
论老年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以吉林省为例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
国际社会应对老龄化的经验和启示
基于风险视角的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浅析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
居住安排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
重庆地区失能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调查
中国老龄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和走向
无锡养老服务业改革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生命政治视角下我国社区型养老模式再思考
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构建分析
养老机构服务纠纷的主要特点及其应对
信息科技介入我国老年人生活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老年人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及性态度调查
需求评估: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
江苏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老年人健康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
日本、韩国长期护理教育培训体系比较及思考
志愿活动参与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消费类型分析——二、三线城市个案研究
居家老年人“以房养老”意愿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背景、创新与前景
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农村传统大家庭中老人核心凝聚力问题的个案研究
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原因及地区差异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战略选择
山东省城市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需要层次理论视域下敬老文化的发展困境及其纾解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
老年人口老龄化现状范文2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影响措施
20世纪后半叶,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老龄化成为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已对经济产生了持续的,全面的,巨大的压力,严重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是一个严峻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正确地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从总体来看,截止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有1.4亿,占总人口的12%,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三分之一以上,超过4.3亿。同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还有以下特点:
1.人口基数大。我国总人口将近14亿,占世界总人口20%,基数非常大。
2.发展速度快。从1982年到1999年,我国仅仅用了17年的时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西方国家一般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在2000年到2007年的7年中,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更高达3.2%,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
3.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同时发生。不同于他国的先老龄化,后高龄化,我国是“三化”同时发生,给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4.老龄化先于现代化。老龄化一般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而我国还是中低收入国家,尚未实现现代化。因此老龄化问题势必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往往会给一国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老龄化程度越高,发展速度越快,其给经济增长带来的阻力就越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挑战:
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根据人口学的规律,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我国的就业人口将不断下降。目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依靠拥有富裕的劳动力这一优势进行劳动密集型生产而取得的。而老龄化减少了劳动力的供给,势必会削弱这个优势,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2.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水平的影响。有调查显示,老年人口比重每增加1%,储蓄率会相应增加0.37%。我国一直是个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内需不足,过多地依赖出口是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老龄化的发展会使这个问题恶化,是我国经济增长难以保持安全性和稳定性。
3.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老年人是特殊生活用品,医疗保健以及护理服务的主要消费者,但总体来说,他们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远远低于年轻人。因此,在一个老年人不断增加的国家中,消费会持续下降,并间接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人口老龄化对国家财政的影响。首先,国家难以负担巨额的养老金,虽然个人和企业也承担了部分,但目前我国的养老金缺口仍有1.3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政府支付的养老金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将超过10%,占工资总额的比重将超过30%,超过国际上划定的警戒线,意味着国家财政和经济发展将陷入困境。其次,医疗保障资金将急速增加。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料的主要消费者,是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对象。到2030年,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将占GDP的8%―9%,增速远远大于GDP。最后,我国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形势严峻。我国60%以上的老年人居住在农村,但他们却缺乏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我国正在积极建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并准备逐步建立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制度。这些都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
三、促进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必须接受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更不可能幸免。当前,我国应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这个问题。
1.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经济目前仍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个国情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就业人口的大幅减少,将使我国丧失劳动力这一最大优势,使经济受到重创,因此放开二胎乃至三胎的生育政策会增加年轻人口,有效缓减老龄化给经济带来的冲击。
2.大力投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源泉,在劳动力数量无法增长的情况下,要想保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就必须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3.充分利用老年人资源。老年人尽管在体力上已衰退,但他们拥有青年人无法比拟的丰富的经验。开发老年人资源,不仅可以实现他们的价值,增加他们的收入,更可以弥补劳动力供给不足,维持经济快速发展。
4.大力发展老龄产业。老年人是医疗保健,人寿保险等行业的主要消费人群。我国有1.4亿的老年人口,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据测算我国每年老龄消费者有100亿的购买力未能实现。如果可以充分开发这个前景广阔的市场,将大大刺激我国内需,缓解就业压力,带动经济增长。
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开放至今,为了发挥比较优势,我国一直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消除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资本密集型,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水平,使经济发展从高能耗、高投入、低收益向低能耗、低投入、高收益方向转变。
总之,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其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挑战更加巨大,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现象,实施切实有效的措施,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艺婉.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2009;7
[2]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老年人口老龄化现状范文3
>>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十三五”背景下我国的老龄化发展问题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服务方式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度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机构养老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的思考 当前所在位置:]
(一)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
由于人类整体的结构从以前的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逐渐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转化,使老龄人口的所占比例逐年提高。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图1 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图
同时,老龄化正在从“量变”向“质变”转变,老龄人口群体本身的平均年龄在逐渐增长,即老龄人口中高龄人口比例上升。从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图1)可知在未来几十年里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将快速增加,而与此同时8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也在增长,人口呈现出了高龄化。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2006年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道》,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已逐步入老龄化社会,现在的中国正处在快速老龄化的阶段。
表 1
从表1可看出中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正在高速增长,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同时数据还显示出0-14岁的低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正在不断下降,其年增长率也在下降。老年人人口比例的上升和低龄人口比例的下降加剧了我国老幼比例的增长,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进一步凸显。
图 2中国老幼人口比例变化图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原因分析
1、政策因素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主张“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一度暴增。虽然到了七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成为了基本国策,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存在着一定的增长惯性,因此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依旧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到了21世纪初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开始逐渐显现,我国出生率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出生率的减缓使得老年人口在整个人口结构中的比重开始增加。
生活水平提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投资环境的改善、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也随之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也在发生改变。现在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养生意识越来越强烈。主动参加各种锻炼,做好预防疾病的防范措施,积极配合治疗,这些都使得人均寿命延长。长寿使得年均死亡率下降,从而使老龄人口比重增加。
3、医疗水平提高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医疗水平、医疗条件也在不断提高,许多疾病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医疗保障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之中,对解决老年人晚年医疗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都降低了死亡率。
在逐渐减缓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双重影响下,使我国老龄人口在数量上呈绝对数的增加,在比例上呈相对数的上升。
老龄化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影响
1、影响金融产品创新方向
老年人的低风险偏好使其更偏向于收入稳定的金融理财产品,如国债、经营较好的公司债券等。针对老年人的需求,金融产品的创新方向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近年来,人寿保险、老年医疗保险、个人住院医疗保险等适合老年人的保险产品不断增多。如在2012年的“两会”中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原总裁杨超就提出了老年护理保险的提案[ 资料来源: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应对老龄化挑战,]。可见人口老龄化对金融产品的创新方向具有一定影响。
2、影响金融机构服务方向
在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投资受到其自身的专业知识限制、可投资金额的限制,使得其对投资咨询和信托的需求增加,因此金融机构的投资咨询、储蓄业务和信托业务会有所增加。如中信银行在2010年就推出了老年人专属的银行卡“七彩华龄卡”,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周到的金融业务服务。
3、影响社会企业筹资方式
目前,我国大多企业的筹资方式倾向于发行股票。但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市场将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而失去一部分的资金来源。一方面股票市场的资金总供给减少,使股价下跌,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可能会调整股利政策,增加现金股利的分红,使筹资成本增加。而与此同时债券市场的资金供给增加,相对而言企业的筹资成本较低,因此这些企业主要的筹资方式可能会从股票筹资转向传统的债务融资。
(二)造成内需疲软
由于种种原因老人的消费水平偏低,因此在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容易出现内需疲软现象。
首先,随着生活经验和消费经验的逐渐累积,老人在购物时会充分考虑自己对某商品的需求度和购买能力,然后再做出是否购买的决定,这与年轻人购物习惯相比理智许多。除基本生活必需品外,老人对其余物品的消费需求不大,随着老龄化下老年人口的增加,必然使得整个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量降低。
其次,老人的收入来源相对年轻人较为有限,大部分依靠退休金和家庭成员的供养。由于老人的收入水平较低,可支配的收入也较低,因此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下降。
再次,大部分老人属于风险规避者,银行储蓄等保守型投资将成为老年人最普遍的理财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整个社会的可贷资金供给在增加,但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却没有同步上升。这就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进而使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内需自然会出现疲软现象。
(三)增大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压力
1、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且平均寿命的延长将影响财富的再分配问题。目前我国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而人口老龄化却在加速。为了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维持社会稳定,减轻年轻一代因为赡养而造成的经济压力,国家财政在保障老人基本生活方面的财政支出势必有所增加,增大了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压力。同时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其总体的数额也在不断扩大。这都充分说明了老龄化背景下老龄人口增加给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2、对于保险机构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成为越来越热门的一个险种。为了使晚年生活更有保障,也为了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购买了商业性养老保险,这对保险机构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但与此同时,由于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参保人数增多,保险机构需要支付的保险金总额和需要提取的准备金也会增加。随之而来的资金运营、业务设置等如何与老龄化社会相匹配将是保险机构面临的一大挑战。
(五)提升机构投资者地位
在老龄化社会中性业务将会逐渐增加。因为相对于那些只拥有闲散的资金和较少的投资经验的老年人而言,机构投资者有着技术优势、资金支持和规模效应等使其能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收益,因此老年人更愿意把资金交由专业机构投资者来进行投资。故而相对于其他社会形态而言,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老龄化社会中的投资地位将会提高。
建 议
(一)加强老龄金融产品创新
当前适合老年人投资的金融产品并不是很多。主要停留在国债、养老基金、养老保险等传统产品上,导致部分老年人有闲置资金但找不到合适的金融产品。因此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方面的金融创新,结合老年人的投资特色、性格特点、资金数额等方面推出适合老年人口投资的金融产品,进一步挖掘老年人市场。
(二)鼓励老年人适度投资理财
虽然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有限,但由于其消费支出水平也较低,因此很多老年人仍持有一定的闲散资金。基于老年人的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鼓励老人进行个人理财活动,选择适当的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既能加速资金流通,促进经济发展,又能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还能使老人的财富得到保值甚至增值,进而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三)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而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因此应尽快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包括加快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养老金保险制度等的建设。使老年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用”,保障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同时还应该根据实际国情做出调整,完善社会福利的再分配制度,兼顾公平与效率,保障老年人的正常晚年生活,同时尽可能合理分摊由老龄化给年轻一代和整个社会带来的压力。
(四)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管
老龄化社会中机构投资者的地位提高,为了避免出现垄断、操纵市场、黑市交易等不良现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督管理,尽量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带来的危害。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做到违法必究。加强人们的法制意识,做到人人知法,自觉守法,严格执法。其次要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从根本上减少风险。同时机构要完善内部监管体系,加强内部监管力度。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管的力量,建立嘉奖机制,对于如实举报揭发者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人们监管的热情。通过切实落实以上几点,最终实现内部监管、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的全方位监管体系,从而使得老年人的投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五)加大银色产业金融支持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银色产业[ 银色产业是指从第一、二、三产业派生出来的新兴的综合性的特殊行业,是专门为老年人生产和提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的各行业的集成和集合。]将成为朝阳产业。金融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在银色产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目前看来银色产业中的金融支持作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很好的发挥。因此对于银色产业,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当加以扶持,在财政拨款、税收和利率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从而使银色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我国高房价的利益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3):30-33.
[2]夏淼,吴义根.人口老龄化与我国金融机构的变迁[J].西北人口,2011(2):124-129.
老年人口老龄化现状范文4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enility is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China in 21 century. Suzhou is one of the first group of aged cities which joined this trend in 80s,20th century. The rapid growth of senility and the large amount of old people bring out the great old-aged demands on homes provide by institution. On the contrary, many problems and weak points could be found in the current system of welfare facilities and social service for old-aged people provided by institu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ension institution in Suzhou, this paper will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and do better service for old people in this city.
关键词:苏州市 机构养老 供求
Key words:Suzhou facilities provided by institution supply and demand
作者简介:张凌晨,男,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 于2006年2月24日发表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报告中称,“到2020 年, 老年人口将达2.48 亿, 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 年, 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 亿, 老龄化水平将推进到30%以上”;“2051 年,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 亿, 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 倍”。苏州是我国最先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而且在机构养老建设情况上也排在全国前列,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因此本文将对苏州机构养老进行探究。
一、苏州市人口老龄化及其对机构养老的需求
所谓机构养老主要指养老机构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护理等综合。苏州市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是全国最早的老年型的城市之一。苏州市老年人口众多,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众多的老年人口对居住、饮食、医疗、健身、娱乐等方面有着巨大的需求。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完善机构养老运作与管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苏州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1.苏州市老龄人口老龄化现状
苏州市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而且每年以一定的规模在递增,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根据苏州市民政局于2008年3月22日的《苏州市2006年老龄事业统计情况》称“2006年,按户籍人口统计,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11.01万人,占总人口的18.02%,比2005年增加5.85万人,增长0.61个百分点”。2007年苏州60岁以上的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18.20%。截至2008年底,苏州市有在籍老年人口120万,占总人口的19.50%。
2.苏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苏州市老年人口基数庞大,增长速度快,老龄人口比重上升速度快。2006年底苏州市老年人口数约为111万,而2008年底老年人口在120万左右。苏州市老年人口数以每年4到5万的速度在增长,2010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129.3万,到2030年将上升至247.7万,所占比重将上升至37.4%。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医疗条件的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延长,死亡率降低,越来越多的低龄老人进入了高龄老人的行列。苏州市各区域具体的人口老龄化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太仓市老龄化程度已达到21.69%,平江区也达到了20.61%,而常熟市则为19.91%。老年人文化的素质不断提高,对文体娱乐的需求不断增长,相应的机构养老设施及服务无法满足迅速老龄化的需求。
(二)苏州市人口老龄化对机构养老的需求分析
苏州市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不仅量上是非常大的,而且对设施的多样性的要求也比较高。以苏州市老年人对养老院的需求为例,截至2008年底,苏州有60岁以上老年人120万左右。苏州市统计局2008对苏州市老年人养老生活状况进行了统计抽样调查,市区城市家庭60岁以上老人中有13.79%选择住养老院作为自己希望的养老方式;老年人子女对老年人养老方式的意向,住养老院的占15.13%。因此至少约有16.548万(120万×13.79%)老人有住养老院的期望。但是由于养老院价格及其他各种原因,实际有效住养老院的需求在期望的基础上有一定缩减的。
二、苏州市机构养老的现状分析及供需矛盾分析
苏州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非常重视机构养老的建设。2008年苏州市民政局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拟制了《关于全面落实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措施》,就是要加大对机构养老的政策扶持力度。在苏州机构养老得到很好很快的发展,但是在设施供给和使用上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苏州市机构养老供给现状
1.苏州市机构养老设施供给的种类
苏州市提供的机构养老主要是医疗卫生、生活照料、文体娱乐和信息咨询四大类。其中包括老年福利院、老年公寓、托老所、敬老院、老年康复院、临终关怀机构、老年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诊所、健身器材、图书馆、计算机室等。
2.苏州市机构养老的供给数量
由于苏州市政府非常重视养老机构建设,因此苏州市机构养老供给的数量和种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苏州市机构养老总体上供不应求,老年人对设施的占有率比较低。平均每千名老年拥有的养老院的床位为15张。到2006年底苏州市共有养老机构158所,总床位16527张,只占老年人口的1.57%;入住老年人数9327人,不足老年人口的0.9%;建筑面积469957.9万平方米。《苏州市2006年老龄事业统计情况》统计:“其中民办养老福利设施21所,股份制2所,各种养老福利设施总投资94671.39万元”;其中老年公寓(托老所)29所,总床位3449张,入住老年人数2089人,占床位数60.6%;敬老院120所,总床位11772张,入住老年人数6417人,占床位数54.5%;护理(临终关怀)9所,总床位1306张,入住老年人数821人,占床位数62.9%。
(二)苏州市机构养老的供需矛盾分析
由于传统的大家庭逐渐裂变成现在流行的核心家庭,家庭养老功能减弱,老年人的家庭及其子女并不能提供充足的日常生活照顾,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养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社会养老这种养老方式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有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机构养老。因此一些社会机构和组织如养老院、托老所等所提供的照顾服务成为家庭照顾的有效补充。苏州机构养老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中大量增加的需求,又显得严重不足。在苏州每1000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院床位为15张,而发达国家每1000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院床位数在五年前就已经超过50张了。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在增加,因此对护理院和社区医院、卫生站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今苏州几乎一个区或县级市才有一家护理院。对于健身设施来说,通常是很多才拥有几件的健身器材,一般都有人在使用了,常常要排队。
三、完善苏州市机构养老供给的一些建议
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充足的机构养老设施,满足老年人日常吃穿住行、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和信息咨询需求。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关系到未来稳定发展的重要事业。针对上述矛盾和问题,现给出以下几点的建议:
(一)完善立法,做好规划
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 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兴办老年社会福利事业,调动各方资源参与机构养老建设与管理。以形成资源共享新局面。认真做好机构养老建设的规划,将机构养老纳入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统筹规划, 合理安排。不仅要在量上建设更多的养老院、健身设施、老年大学,而且应该更加注重这些设施针对不同需要的具体分类与合理的地理安排。
(二)加大财政投入,做好政策倾斜
要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增加养老机构的建设,将机构养老建设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拨款。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帮助, 养老如机构设施建设用地、用房优惠政策、机构养老收费优惠政策、机构养老事业的税收政策、福利彩票政策对机构养老建设予以优惠和倾斜。
(三)整合资源,降低成本
在更大的范围和不同的领域内进行资源整合,共享使用,以降低养老机构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从而降低其收费。如学校有些长期闲置不用的教室等可以开辟出来做养老院;在周末和节假日学校的体育场所、健身设施可以向老人开放(可以收取少量费用,或直接由政府补助给学校)。还可以多吸收志愿者参与到老年福利事业中来,与一些志愿者团体建立稳定的关系,志愿者定期服务,可以减少如养老院这样的机构养老的运营和管理成本,因而促进收费的降低。还可以建立起专门的组织,吸收社会捐赠,来办机构养老事业。
(四)针对需求,建立设施项目
根据老人的不同性别、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等对他们进行特点和需求分析,更加全面的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多与老年人交流与沟通,了解老年人的需要,听取老年人的意见建议,提供相应的设施。根据不同老年人对机构养老需求上的不同,建造各种规模与档次的机构养老设施,并注意设施的配套,以满足不同群体老年人的需要。增加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关注老人精神生活。多在社区建设一些体育锻炼运动健身的场所,增加一些适宜老年人活动的运动器材,增加室内老年活动室和娱乐设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苏州的机构养老建设在全国还是走在前面的,苏州市民政部相当重视机构养老,但是机构养老的供给和设施的使用上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如设施供不应求、种类单调、分布不均、收费过高等。苏州市要立足自身,完善立法,做好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做好政策倾斜,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建立数量充足且符合老年人消费水平的机构养老。并且要针对老年人特殊的需求,建设多层次多样花的机构养老,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要。后期做好监督管理,保证法律法规的落实,保障机构养老的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06、2、24
[2]苏州人口老龄化加速到2030年将上升到247.7万.苏州日报.2008、11、29
[3]社会化养老体系扫描.苏州120万老人安享快乐和谐.苏州日报.2008、12、4
[4]苏州市民政局.苏州市2006年老龄事业统计情况.2008、3、22
老年人口老龄化现状范文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储蓄
中图分类号:C9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01
从20世纪末期开始,中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追溯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突出。但是近年来,中国老龄化的态势加速发展,并将于203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过于庞大的老龄人口,这些使得过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将不得不面对随之带来的经济发展上的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
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我国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从2010年开始,我国老年人占世界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0%。根据联合国《2008年世界人口展望》的数据表明:“200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总数为11.63万,到2050年将增至1.01亿人”,也即是未来50年我国将增加89.72万高龄老年人。我国2000年高龄老年人只占老龄人口比重的13.51%,而到2050年这一比重将达到30.66%。高龄老年人的数量增长令人担忧。
伴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同时也具有“未富先老”的特征。由于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其社会环境通常表现是先富后老或者富老同步。但是中国却是还未达到现代化的时候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和负担巨大,究其原因则是因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并且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在经济发展上,我国可能将面对比其他国家更加艰巨的挑战。有关研究预计,在我国继续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将在30年左右超过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度。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于我国目前经济情况来说,投资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伴随着我国不断提高的储蓄水平,我国投资的增长也将更为强劲。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人口结构的变化意味着国民收入中储蓄与消费的分配比例也在作出相应的变化,同时不同的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也不同。Leff曾经对1964年74个国家人口结构对储蓄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均收入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总抚养比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显著。Ram在1977年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而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对中国1978-1997年中国居民储蓄率的研究得出结论:总抚养比的下降是国民储蓄率逐渐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较高,少儿抚养比下降较快,老年抚养比缓慢上升,储蓄率缓慢上升。其中少儿抚养比和储蓄率成反向关系,与生命周期理论所预期的结果相符。然而,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深,储蓄率则下降得越快。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极大地降低中国的储蓄率,从而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无法预计的严重后果。
储蓄率水平的下降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家庭储蓄水平不断下降。我国在目前情况下,老年人口的大幅增加毋庸置疑。低生育使得低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下降可能会缓解老龄化程度,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老年人口的上升速度则更快,故而我国将面临总抚养比不断提高的问题。在总抚养比的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社会用于赡养老年人口的支出大大增加,同时也将增加各项个人社会保障的开支,这都会降低家庭储蓄水平。
其次,社会整体储蓄水平不断下降。在社会储蓄方面,社会储蓄水平的下降,究其原因则是因为社会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大幅提高。随着老年人口大量增加,国家的公共支出也将不断提高。同时,企业用于支付社会保障的各项支出也将增加,使企业用于生产性的投资比例缩小。进而导致社会总产出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下降,这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与增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策
1.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一种客观规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口发展过程中,其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都将与人口老龄化问题挂钩。故而从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政府必须尽早把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上日程,这样才能控制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政府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如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生产率下降、社会负担加重等负面作用时,必须要有超前战略性眼光,做到未雨绸缪。
2.改革养老体系
在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的基础上,政府面对老年型社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老有所养”。社会养老保障包括老年社会保险,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经济救济等,是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的社会安全制度。发挥国家,企业和集体以及家庭和个人的积极性,这样建立社会老年保障制度才能使得退休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基金制度,也是企业和集体的一种选择,这样能使劳动者退休后有较高的保障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积累充足的社会养老储备基金,建立以社会养老为主,以家庭和自养为辅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老年社会保障的发展方向,进而逐步建立健全国家、社会的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
参考文献:
[1]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刷馆,1999.
[2]于学军.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M].中国人口出版社,1995.
[3]万春,许莉.养老保险缴费率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基于资本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6).
[4]王林.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人力资本变迁[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5).
老年人口老龄化现状范文6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经济影响
一、中国人口发展的现状
1.我国是一个人口规模庞大国家
我国拥有13亿的人口,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
2.流动人口规模庞大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中国国内人口流动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据专家预测,农村劳动力中还有1/3可能转移出来,成为流动人口。
3.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升高到118.06,严重偏离了正常值106。
4.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 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它以老年人口系数作为衡量的指标,指的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的数量在该地区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如果老年人口系数越大, 说明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就越高。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按照国际老龄化标准来看,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老龄化社会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突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现在我国的退休养老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仅仅覆盖了少数的国企职工和城市人口,而广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群陷入了着既不能依靠国家养老,又难以依靠子女养老的两难境地。
2.社会老龄化使得作为社会财富生产者的劳动人口将相应减少,由此降低整个社会的财富生产能力。我国的许多企业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需要供养的退休职工大于在职职员,这就成为企业生产与发展的重大负担。
3.与此同时,社会老龄化必然导致人们必须储备更多的资金来应对老年医疗的需要,这样就会降低社会的消费能力。
4.社会老龄化对社会公共物品的提供和国家财政也带来了挑战。在老龄化的过程中,我们慢慢会发觉,养老设施变得越来越缺乏而育儿设施会变得越来越富余。同时全社会的医疗费用也将大大增加,财政就要承受更大的负担。
四、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速度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即由于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国家必须增大税收和财政预算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这样就会加大企业的成本,影响企业在扩大再生产方面的投资。
(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劳动力的供给方面。中国现阶段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仍在增加。据专业人士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从1998年劳动年龄人口7.9亿增加到2020年的9.2亿。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面对的将是劳动力过剩,就业难的问题。
(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因为年长劳动者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不如年轻人,因此劳动力的老龄化容易给技术更新和行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发展变得十分被动。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分配的影响
在人口老龄化和现代化的影响下,老年人与中青年一代人之间在利益分配的矛盾可能会更突出一些。退休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了社会保险费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大幅度的提高,在职人员逐渐感觉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用的压力过大,于是出现了两代人之间究竟“谁养活谁”的说法,反映了我国当前代际矛盾的特点。
3.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就对储蓄的影响而言,首先由于工作年龄人口的相对减少和老年消费人口的大量增加,使社会和个人储蓄能力相对下降。其次,国家、企业和个人增加对养老保险的投入,也可能会减少在职员工的实际收入水平。再次,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总的消费人口增加和个人消费时间延长,因此也可能导致社会储蓄的下降。
就和社会投资的关系而言,老龄化使社会的储蓄出现相对或绝对下降,因此国家或银行的投资必然受到影响。人口老龄化对投资的影响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应该是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4.人口老龄化为市场发展提供的机遇
(1)老龄化为消费品市场提供的机遇
老年人的消费需要一般体现为保健、实用和方便。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占社会总的消费份额的比重在不断提高,而且由于老年人消费的特殊性,因此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也要发生明显的变化。我国老年市场虽然有所启动,但几乎还是一块未被开发的领域。我们更应该看到,在人口老龄化的后期,有关老年医疗保健的市场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我国老年市场发展的人口学与经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