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1

一、相关背景

2015年深圳市政府通过了《深圳市“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个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中国制造2025”的具体举措,主动顺应信息经济发展规律、技术趋势和产业变革方向,积极迎接挑战、捕捉机遇、发挥优势,推动互联网与制造、金融、商贸、物流、交通、教育、医疗健康、城市管理等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文件的出台,标志着职业教育信息化将列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学校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深圳作为国家改革的前言,作为互联网应用非常发达、普及的城市,作为经济基础非常好的城市,在学校硬件建设上也是走在全国的前列,校园均实现了网络覆盖、校园一卡通,每个教室均配置了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设备。这样的校园信息化环境,为信息化教育教学提供了基本的条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目前深圳地区中职学生早已达到了人手一部,这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学习正成为常态。这些外在环境的改变势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而体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必须要积极地拥抱互联网+,找到体育教育教学与互联网+ 的契合点及应用模式,更好地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服务,更好地为学生体育学习、体育锻炼服务。

二、深圳中职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现状及互联网+应用前景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五岁至十九岁之间。中职体育课程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是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体育观念、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形成的最后时刻,它具有与社会相衔接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为毕业后的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从深圳市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现状来分析,具体体现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体育认知能力差;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体育教材选择不够科学,创编内容较少;教师教学组织、教法单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学习中没得到突出;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比较单一;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学习体育知识的途径单一;学生参与体育社团、体育比赛的机会较少。因此,互联网+体育的结合方式势在必行,互联网进入体育教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互联网拥有强大的资料收集能力,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学生可以自主地在学校开设的体育资源网上搜索自己所需的体育运动资料,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学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能够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搜索资源,用各种教学视频来建设学校的资源网;和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学习,和同事共同探讨教学方法。相信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随着学校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引入相关的互联网应用,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更好地发展。

三、深圳中职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互联网+的应用途径

1.建立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库

通过建立中职学校的体育知识以及运动技能视频等资源库,方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生通过学校体育资源库的自主学习,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处于主动地位,学习只是以自我为中心,可以遵循自己的兴趣、个性去接受信息,拓宽视野,有着较大的自由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也提高学生收集体育信息的能力,为以后体育研究型学习的发展打下基础。在建立资源库时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专业制作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使教学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2.通过互联网+促进学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建设及活动开展

(1)中职学生的体育社团基本上是学生喜欢一项运动而自愿加入其中的,学校委派相应专业的体育教师对社团进行指导。社团的组建、管理、训练以及开展情况学校很难监控,可以通过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对学生的参与、教师的训练质量等进行记录,以便对其进行考核,更有利于对社团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2)满足社团成员的个性化需求。由于中职生的来源比较复杂,学生的运动水平差距比较大,学生体育社团是学生自发组建的,不分年龄、不分专业、不分年级、不分性别,依据自己的个人喜好组成,按照社团规章章程自主开展进行活动的学生社团组织。这一特点造成了他们虽然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但他们对爱好的个性需求会有所不同。互联网教育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个性化教育是它的核心优势,打破了传统的流水线式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性差异,满足个性需求,由以前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社团成员之间在实际练习中在相互借鉴提高,最终达到体育社团全方位发展的需求。

3.便携式运动软件在学生早操中的应用

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制定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深圳中职学校为了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个学校针对自身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锻炼方案,但由于很多学校由于场地、学生人数众多,学生实训等因素不能统一组织跑操等活动。目前,便携式运动软件终端设备已经在一些热爱运动的人群中得到了应用。这些设备可以详实地监测到人在运动中的运动路线、运动距离、心率变化、卡路里消耗等数据,并通过网络反馈,给锻炼的人设定运动处方提供了详实的量化的数据信息依据,方便记录、监控、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4.可穿戴体育设备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可穿戴设备具有灵活的交互性,一方面作为一种随时随地检测人体各项功能指标的装备,比如心跳、呼吸、肺活量以及脉搏等指标,另外一方面可以记录学生在训练时动作的运动轨迹,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提高训练效果。

5.收集整理学生体育锻炼数据

通过学校的信息化系统收集学生的锻炼数据,通过分析学生的锻炼数据,总结出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学生锻炼的时间以及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的要点,为学生提高更加合适的体育知识、开展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目的是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自己的运动负荷数据及体质健康状况,通过自己纵向数据和同学横向数据的比对,可以更直观地反映自身的课堂练习情况及体质健康差异,无形中起到自我监督和督促作用。

6.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生体育评价体系

体育成绩考核是检查和衡量体育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既有助于教师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大部分学校仍采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致使有些学习认真、刻苦锻炼且平时表现好但协调性差的学生仍难以获得好成绩,打击了他们努力学习的自觉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而使那些单凭身体条件、靠先天优势就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合理现象得以呈现。如果学校建立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信息化系统,学期末,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体育课堂数据监测表作为对学生的评价依据,这样既客观又科学。 教师通过健康数据分析,可以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科学的运动处方,真正做到因人而异。运用学生体质健康的信息化监测及网络反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调动了,体育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教学评价方式得到了优化。同时,也可以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成人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724;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6-0027-01

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各个行业不可缺少的基础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并且可以灵活运用,往往会在行业内创造较大的经济价值,形成个人的竞争优势,所以在成人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受到极大的关注。但成人教育具有特殊性,在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且成人的计算机能力也有着明显差距,要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案,确保学习人员真正能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1以正确的方法构建成人自主学习模式

从人员结构来看,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是来自各个领域、行业、各个年龄段的成年人,他们自身的学习环境存在差异性,且在计算机认知水平上各不相同。这部分人员在互联网时代具备强烈的求知和成长欲望,乐意主动接收全新的知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把握这一心态,根据他们的需求和现实状况制定自主学习方法,在理论知识和技术上做好引导,确保他们能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且灵活应用这一技术[1]。要注意的是,不同于其他模式的教育,成人教育内容需要特别突出实践性。一方面成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就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立了基本的个人认知,另一方面成人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最终需要应用到工作中,为自身的工作创造价值,带来实际成果。所以在自主练习任务的设定中需要突出实用性和创造性,确保成人在实践操作中可以和自己的工作产生联系,从中获得成就,实现计算机应用综合能力的提升。综合而言,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学资源获取途径较多,沟通便捷,成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充分把握网络的便捷性和成人的自主性,为其开创适应独立个体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模式,让学习者能够结合实际需求获取更加全面的知识和使用技术,更快速地强化个人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2]。

2选用针对性资源提高教学实效性

成人教育在时间分配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各个成员由于现实情况不同,难以全面参与学习教程。同时,就计算机领域来说,互聯网时代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换代较快,单靠基础应用知识和技术显然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所以成人教育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面临着双重挑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必须着眼于成人本身的需求,制定动态性和灵活性的教育计划,并在课程资源和教学方面形成完整的视频、文本、录音,以帮助成人根据实际需求展开学习。同时,要充分引入直播教学模式,摆脱空间和时间限制,给予成人完成学习目标最大的支持。另外,需要精选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并且及时更新技术,引入当下新型的计算机技术支持,确保成人可以在能力和素养方面与时俱进[3]。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性,成人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更新一方面需要和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这一专业的特征,合理选择并且整合教材内容,根据成人具体学习表现进行优化,增强内容的创新性,使其具备较大容量,真正提升当前成人的计算机创新能力。

3强化知识复习与巩固指导过程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3

通过两天的学习培训,使我对师德师风的认识更加深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不约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师的启蒙和榜样作用。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通过“互联网+教育”,我真正意识到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教育领域中,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

首先,我要转变心态和思想。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应调整好心态,应该以学生的视角,以服务者的姿态进行教学,打造互动、个性、灵活的课堂氛围。

其次,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互联网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式。要善于主动运用大数据进行个性化辅导。可以预见,未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必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教师需要善于利于互联网技术,让自己重塑,使教学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这样教师的竞争力才会不可撼动,才会使教师的职业得到不可想像的发展空间,让互联网技术回归为教学辅助利器的本质,终归人的智慧是一切新事物的起源。

当下,“互联网+教育”是一个热门话题。互联网拥有巨大的资源、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和良好的交互性能,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为教育创建新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形态。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学习的方式方法、教育的内涵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实现教育的“五个任何”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应用于远程教育,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书本开始、学习任何课程。除此之外,学习者还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进度。互联网推动教育的发展,教师可结合线上移动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技术远程掌握和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时间限制的问题。网络教育灵活方便、多样性的“五个任何”,在教学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成长中的现代网络教育的基本规定。  

二、实现教育双向互动、实时交互模式

网络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在网上利用BBS、E-mail等网络工具或“速课网”移动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开展全面的、能动式的实时互动,形成交互式学习。通过学生与老师在线授课与学习,同时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交流、解答疑问、完成作业、考试等,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注重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拉紧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了师生的交流机会和范围。网络教学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

三、提供个性化教学和服务

在网络教育中,教师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一方面,可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测评结果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贮存;另一方面,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根据学生个人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开展针对不一样学员的个性化学习建议、指导教学和指导方案等。网络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方法和条件。

此外,现代人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发展。学校培养人才也不能都按照以往单个标准。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成才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人的兴趣。因此,注重在学生阶段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网络教育学习方式灵活多变,可选资源充分丰富,为个人兴趣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四、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课件生动多样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能够将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通过网络多媒体形式来展示给学生观看和学习,给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出一些数据或者各种各样现实生活中无法看到的场景。利用互联网技术,一方面,教师可制作生动多样的教学课件来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除传统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疲倦感和枯燥感。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接收更多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更好的吸收知识和成长。

五、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4

1.“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对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的冲击

当前,很多学校在研究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会计教学冲击的应对策略,但认识还不是很深刻。传统教学中老师的板书变成了多媒体演示文稿,而一张张幻灯片之间的快速切换,往往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学习中依然处于被动地位;大多数学校也都开设了会计模拟实验课程,但充其量也只是多了几套仿真的软件,情景没有还原现实的本质,给学生的感觉不过是对着电脑学习而已;而校企结合的实训就更加微乎其微了,一些企事业单位不能提供真实的会计实践岗位,也不愿意让本单位的财务数据外漏,由此导致校外的实习资源呈现严重不足。同时,“互联网+”在会计工作实践中被广泛运用,如网上银行、网上报税、网上登记、网络发票、税控系统、会计电算化等。这些业务都是会计执业过程中最基本的内容,互联网的覆盖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掌握并能够熟练加以运用。因此,学校在会计教学模式上要转变,要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互联网+”时代会计教学的改革:情景教学

2.1情景教学的概念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入或创设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会计情景教学是在学与教的开放系统中全面再现真实的会计工作场景,将企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交易融会贯通于创设的场景中,让学生在模拟角色中吸取知识,并在工作岗位中灵活应用知识。为了实现会计情景教学的这些效果,必须借助各种工具与手段去构建这些真实的情景,而互联网的各种移动通讯技术、云平台等能够为此提供更多的支持。

2.2会计情景教学模式的设想

会计职业的特点使得会计情景教学成为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的重中之重。而“互联网+”又可以给会计情景教学提供深度的发展空间。学校可以考虑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区域型的会计云平台”,并逐渐完善让其成为一个开放的会计系统。系统中包括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生,以课程导入为主的教师,在社会人才培养计划中起着关键影响作用的政府,情景教学中情景真实来源的企事业单位,以及把相关因素高度融合起来的市场经济环境。学生可以基于“任务――胜任――反馈――提升”模式,身临其境,从而使得会计教学更加贴近实际。

3.“互联网+”时代会计情景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应用

在会计情景教学模式中,可以更大程度地利用互联网的各种技术、各种思维充实到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学习能力。情景教学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比如办公场所等,让真实场景生动还原;还要有学生模拟会计角色,在演绎中体会,在演绎中升华;同时,良好的会计教育生态环境的建立与维护还需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共享互联网时代的红利。

3.1物质情景:模拟真实的会计场景,还原真实的会计生态环境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模拟企事业单位面临的真实的市场环境、会计环境与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设计企业现行的会计制度,并按照真实发生的交易全方位地去演绎企业的经营过程。同时,可以参照企业财务部门实际运作情况,在网络媒体的应用下,划分专门的区域,设立企业结构、办公场所、厂房机器设备、财务道具、财务制度、财务软件等物质情景,用实物演示情景最大的好处是在视觉上可以造成强烈的冲击,让学生置身于企事业真实的经营状态中,提升实践能力则不言而喻。

“互联网+”的会计情景教学模式不仅仅是还原企事业单位的物质情景,而是在此基础上搭建会计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在此生态环境中,企事业单位可以将财务难题释放出来,学校通过互联网的“会计云平台”组织情景实训教学,用情景还原现实,用情景演绎现实,用情景来解决现实。这样的学习模式,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应用的能力都?⒌玫教岣撸?从而为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助一臂之力,实现了学校、政府、社会的资源共享。

3.2实践情景:扮演会计角色,完成游戏式会计实训

学生仅仅依靠会计情景教学的物质情景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重塑会计角色,让学生不再只是观众,而是要成为演员,那么就要求将会计真实发生的业务体现在情景教学的剧本中,而互联网技术将是会计剧本设计重要的手段之一。有了剧本,演员还要入戏。会计情景教学中,结合具体的任务情景,运用互联网的互动思维,让每个学生饰演一个角色,可以是同业伙伴,也可以是交易双方不同会计主体,或是以政府服务监管的角色介入到经济事项中。总而言之,通过设立不同场合下仿真的会计情景,让人物生动化。还可以让学校老师作为企业的财务顾问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并由学生协助企业财务部门的运行。从以上情景剧本的设置到人物角色的拟定,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创设的会计情景游戏中,通过游戏中人物角色的扮演,展示现实真实的场景,还原人物的真实内心,实现会计主体特定的目标。就象玩一场游戏一样,教学变成了立体式教学,充盈着各种互联网资源、技术、平台以及它们之间的有机构建。

3.3管理与控制情景:“学校――社会――政府”三维管理参与其中的过程管理与控制,实现共赢的发展目标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5

一、运用互联网,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习积极性

由于课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多学生对于经验类知识没有积累,眼界不够宽,导致对于很多常识没有概念。互联网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运用互联网,创建学生自留作业,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背诵抄写,让学生积累感兴趣的文学常识和基础知识,不但增加了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积累,更提高了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能够热情积极地主动学习,学习成果自然会比预期要求令人满意。

二、运用互联网,创设课堂真实情境,寓情于景,引起共鸣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课本上的很多课题与真实生活有一定差距,传统教学的照本宣科使得课堂变得呆板、乏味,难以理解。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而基础的学科,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巧必须想方设法把课讲活,让学生们把知识活学活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就忘了;教我,我就记住了;让我参与,我就学会了。”情景教学就是最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兴趣的工具。综合运用互联网及课件等工具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领略三峡风光,莲花清丽,甚至战争惨烈,能够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文章情感,真正做到寓情于景,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运用互联网,针对典型例题,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往往不能理清思路,这就造成学生在回答典型例题时毫无头绪。利用互联网建立交流论坛,为学生提供网络上的多类型优秀文学素材,引导师生共同探究,提高学生鉴赏和领悟文学著作的能力,从而掌握适合自身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与能力。

四、运用互联网,抓住教学重难点,加强复习巩固,夯实基础

每完成一个单元知识的系统学习,教师经常会发现,在指导学生完成单元试卷和综合性复习题时,课外阅读常常是学生解答问题、教师讲解问题的难点。对于课外的阅读段落,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知识相对匮乏,更希望老师讲解得清楚明白。互联网的兴起与在教学上的应用就极大程度地帮助教育者解决了课外阅读难懂难讲,缺乏详细知识背景等资料的问题。在网络阅读中,传统过程中的读书笔记、资料卡片、圈点勾画等方式都已经不需要了,而网络阅读有着一套方法。在学生理解分析练习题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在网上查找到的与学生学习相关的而又比较难懂的阅读段落的讲解或有关资料,制作课件,从网上下载与阅读情景相关的图片,配合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进行讲解,既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帮助师生双方共同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领悟与理解,真正使得语文课堂变得充满生动性、丰富性和形象性。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6

一、什么是“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就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将教育注入互联网基因,实施包括从人才培养目的、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评价等全程的变革,以及支撑人才培养的机制、体制变化,实现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生态化教育,以满足互联网经济时代和社会发展所需要人才,实现教育全局性发展、战略性转型。简单地说,“互联网+教育”就是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中引入互联网,利用互联网的强大网络能力和大数据搜索能力,为传统教育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动力,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新课程改革拉开序幕,于是,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开始走进中小学生学习的课堂。

研究性学习就是通过课题的“研究”来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与传统的教育形式不同,研究性学习教育具有“活动性”的特点,强调“从活动中来,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进行研究和学习,通过活动来发现问题,并由指导老师来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学生继续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因此,研究性学习课程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产性、过程性等特点。这一点,为“互联网+教育”的引入提供了可能和必要。

没有互联网的时候,研究性学习受制于研究的指导者、研究的场地、研究的资源、财力物力等的限制,难以真正开展起来;有了互联网之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将互联网引入研究性学习课程后,师生的教与学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均必须有互联网终端设备:教室里一般要有一网的多媒体设备,有利于师生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电子屏幕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在条件许可的情r下,学生人手一台智能手机,有利于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实际操作。

三、“互联网+教育”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的应用

有了互联网后,教师可以从一本书、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中解放出来,引入网上的丰富资源:全国各校关于研究性学习均有大量的备课资源储存在网上,名师在线的优质教育资源也都在网上。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围绕某一个教学点到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将这些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解读,进行资源的扬弃,整合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来。这种资源的引入既适用于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也适用于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为主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1.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利用互联网探讨、体验研究性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大多数学生只闻其名不见其形。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感受研究探索的过程是关键性的一环。课堂学习内容可以通过网上公开课聆听全国各地名师的精彩课堂,疑难问题可以通过网上名师在线、微课等解答疑惑。而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用得最多的是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如何将查找到的资料形成自己的文档?如何将资料文档整理成研究性学习中的“文献综述”?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这个搜索过程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教室联网的多媒体设备上进行操作,教学生利用各种搜索引擎进行搜索;二是学生在智能手机上进行搜索。搜索结果出来之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网页内容进行筛选,选取那些有代表性的、没有重复的网页,进行“复制”“粘贴”操作,将电子稿存进电脑硬盘或移动优盘内;也可将电子稿发送到自己的邮箱中保存。之后,对搜索到的资料进行阅读和研究,整合成自己所需要的文献综述。例如,学生选取研究性学习课题《新化古台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先到百度、360搜索、搜狗等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找出其中有价值的网页,解答两个问题:一是看其他人对古台山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到了怎样的程度,二是看古台山到底有哪些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找到这些资料后,学生根据网上提供的资料和自己的思考,写成了《新化古台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一文。

2. 将“互联网+教育”引入研究性学习效果的评价,形成积极的评价互动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依赖纸质文本,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而在“互联网+教育”条件下,教师可以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增加评价的方式。

(1)形成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将研究性学习作业布置到微信、QQ、博客等网络媒体上,学生在这些媒体上完成作业,教师对之进行作业批改,写下评语。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既可以做到即时交流,也可以进行留言交流,使评价的方式多元化。

(2)形成生生互动。在传统的教学反馈和评价模式中,学生的作业很少或没有相互之间的交流,利用互联网+却可以完全突破限制,可以在网上形成生生互动。例如,让每个学生构建自己的博客平台,学生将自己的研究心得、研究日志、研究反思、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文献综述、研究报告及录制的视频、拍摄的照片等活动资料挂在博客上,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成员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在组外进行跨小组、跨班级交流,形成班内学生、校内学生的相互交流。

(3)形成校际互动。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要在学生中进行校际同类学科的学习交流,必须要两校联动,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付出一定的交通、餐饮等交流成本。引入了互联网后,这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只要两校之间任课教师通过微信、QQ、博客预先联络,将这些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和研究资源互相开放、互通有无、彼此评价,就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校与校的交流,既快捷简单,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一举多得。

3. 将“互联网+教育”引入研究性学习的管理中,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决定了这门课程的包容性极为广泛,学生需要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来进行研究和学习的课题几乎涉及和涵盖了所有学科。因此,学校管理者如何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及其研究课题进行管理、如何对指导教师进行管理、对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指导也是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而引进互联网技术后,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领导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做到研究性学习课题管理、教师服务学生、学生评价教师的自动化、快捷化、个性化、智能化。例如,学校可以利用统一的校园信息平台,及时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构建研究课题库;全校师生可以统一在平台的留言板上留言,提供学习建议,进行学习交流。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评价及时将研究性学习教学中的困扰和问题反馈给学校领导,学生可以将研究过程的难点、焦点及时反馈给教师;学校领导可以通过网络监控系统对教师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育活动进行相应的监控和评价,保证学校、教师、学生相互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