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媒体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新媒体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新媒体概念

网络新媒体概念范文1

党的十报告中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新的要求,并将其提升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高度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并强调了在当下思想多元的环境下,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在系列重要讲话中也一再指出要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但是,一直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在传播方式上主要依靠传统的纸媒、电视和广播进行传播,并未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这一强大的舆论宣传阵地。反观当前高校大学生,已经高度依赖网络媒体,几乎完全摒弃了传统媒体。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网络媒体必然成为最佳选择方式。只有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舆论传播功能,才能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近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更是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为深入研究网络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和对策,重庆邮电大学郑洁教授等人所著的《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一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之一,重点研究了网络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面的相关问题,致力于探索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如何依靠网络媒体的优势,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在构建全书的写作思路时,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分析了网络媒体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同时立足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特点,剖析了网络媒体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提出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且结合时代需求,对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具体方式、有效机制和网络媒体构建的途径,进行了探析和研究。从全书主要内容、行文思路及整体结构来看,该书主要有以下三点特征:

第一,逻辑严谨,分析有理有据。该书体现了非常强的问题意识,指出了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对网络媒体及社会价值观的解读,对文章所涉及到的“网络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基本概念进行了层层剖析,并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阐释了互联网技术的演变过程,论述和归纳了网络媒体的具体含义、基本类型和发展优势,并着重分析了网络传播的特征和功能。

第二,角度新颖,行文思路清晰。“网络媒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个概念本身属于不同的范畴,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作为抽象概念的意识形态,也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作者认识到网络媒体的发展前景已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网络成为传播信息的新型载体,在不久必将成为舆论宣传的主流阵地。因此,他在写作时将两者完美融合,厘清了两者的概念,梳理它们的成长过程,试图寻找发展规律。并根据大量的调研数据,对两者发展的现状进行理性分析,对网络媒体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充分论述,指出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清晰的行文思路。

网络新媒体概念范文2

近年来,新媒体一词被频繁使用。从最初在传媒界的使用,到现在扩展到多个领域内普遍使用,众多学者对新媒体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数字图书馆作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新技术的使用更为重视。那么数字图书馆中是如何运用新媒体呢?新媒体的运用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何影响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思的。

1 新媒体的概念

何谓新媒体呢?新媒体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同时相对于传统传播信息的媒体,如广播、电视和报刊等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这种新的媒体形态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而出现。学者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李莉认为新媒体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体,是一种传播形态,它通过使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利用现代通信方式(如无线通信、卫星等)和互联互联网渠道,最终通过设备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以供用户的使用。[1]。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一种媒体形态;随着网络的发展,无线移动的出现,这种媒体形态也在网络领域、无线移动领域等方面都有所延伸[2]。周晖认为新媒体这个概念为了区别传统媒体这个概念而提出的,主要是指在科学技术的影响和支持下而出现的一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媒体形态,这种媒体形态与传统的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媒体有一定的区别,需要借助一定的数字设备来传播信息,如数字报纸、手机信息、数字电视和网络信息等,因此在媒体界将新媒体形象地称之为“第五媒体”。[3]

从以上学者们的研究可以看出,新媒体是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为基础,通过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信息或服务的媒体形态。目前常用的新媒体有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等。这些媒体的投入使用,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2 数字图书馆

在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出现并逐步普及,联机情报检索顺应而生,在这种大背景下,图书馆界提出了数字图书馆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融入到图书馆各项工作中,扩展了图书馆的各项业务。

数字图书馆概念的起源来自于VannevarBush所发表的“诚如我们想象的那样”(AsWeMayThink)一文。该文发表于1945年7月在《大西洋月刊》(AtlanticMonthly)上。当时VannevarBush担任着美国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办公室的主任一职。他在文中构思并描述了他所设想的一种信息机“Memex",即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图书馆中,将计算机与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的存储、查询等服务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信息系统。这一构思的提出被图书馆界认为是数字图书馆概念的起源地。

随着图书馆业务的扩展,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有的学者认为以数字形式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图书馆就是数字图书馆;有的学者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大型的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借助一定的数字技术,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便于网络查询和传播……虽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数字技术是数字图书馆必不可少的工具,存储方式是数字化的,可以再网络上传播或

查询等。

3 新媒体在数字图书馆中的运用

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图书馆业务也在不断扩展,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将新媒体融入到图书馆的各项业务中,促使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3.1 扩展移动图书馆业务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2G、3G网络、4G网络基本上覆盖了各个角落,手机阅读、手机电视、手机视频点播等多元化的通信业务大量出现,并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此同时,互动交流方式也多样化,移动QQ、微信、飞信等产品相继推出,人们交流更是方便。在此背景下,数字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引入这些新媒体业务,将图书馆业务与手机等移动设备、电视、广播等结合起来,建设适合手机、电视等使用的数字资源,开发新的多媒体业务,如移动图书馆业务(如手机图书馆业务)、电视图书馆业务等等。在自己开发数字资源的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向商业机构购买数字图书和其它的数字资源,通过网络提供给本馆的读者群使用;或者将本馆的纸质资源开发成文本、图片或音视频等数字化资源,定期在图书馆网站上,以供本馆用户使用。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移动终端设备,与图书馆用户进行时时交流,及时为读者答疑解惑,为图书馆用户利用本馆数字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3.2 移动阅读

随着手机的出现,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人们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数字阅读以其便利性、实时性等优点逐渐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因此图书馆要跟随时展需求,积极与电子出版商合作,丰富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以便为本馆读者提供丰富的电子资源,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网络新媒体概念范文3

传媒受众概念的发展从最初的大众传媒时代已经走过了分众化时代。大众传媒时代满足的是大多数受众最基本、最基层的需求,目标性不明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受众逐渐处于海量碎片式信息的包围中,分众化概念应运而生,曾经风风火火的细分受众的概念已经被众多传媒沿用。在经历了分众之后,如何把受众零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成为广告主营销战略的方向标,聚众营销的概念由此诞生。

传漾科技作为智能化数字营销平台,通过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前瞻性的营销理念指导,力求深入贯彻“直达受众”的客户需求,在结合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下,传漾基于自身技术平台和媒体平台的双重优势,以三“聚”来实现聚众营销。

一“聚”,前期网罗同类受众

通过行为定向技术,网罗到兴趣相近的目标受众。传漾通过长期搜集和跟踪受众的网上浏览行为轨迹,研究受众的基本属性、行为、兴趣等,通过科学的指标设置,对目标受众进行分类,将有相同或相近兴趣爱好的受众聚集在一起,为广告主的投放做好了目标受众的前期搜集分类工作。

二“聚”,中期精准直达受众

在“一聚”基础上,传漾充分利用所拥有的800多家优质媒体资源,在所覆盖的媒体圈内,选取有针对性的媒体进行组合投放,聚合有效媒体圈,提高产品和受众的匹配度,成功聚集目标受众的注意力,让广告主的网络推广活动能第一时间直达受众。

三“聚”,后期波纹式聚合受众

在今年第七届Adworld2010互动营销世界大会上,传漾科技销售副总裁刘毅代表传漾首次提出波纹营销的概念。

波纹式的传播借助的是深度受众的口碑传播,使产品在短时间、大范围内快速获得关注,从而进一步聚合目标受众。现今的互联网是一个小众聚集的时代,众多SNS社区、论坛、博客圈,聚集着各种兴趣爱好的网民群体。当一个受到广告深度影响的受众在体验了该产品的优越性之后,到自己所在的网络社区内进行分享、推荐,更多的相近兴趣爱好者也体验到了该产品的优点,从而分享到更多的网络社区,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此产品,并引起兴趣进行购买,这就是所谓的波纹营销。网络的快捷性和便利性,成就了在线营销的波纹式传播,这种情况下能够聚集到更多的目标受众,并且有效地直达受众。

网络新媒体概念范文4

关键词:词媒体;衍生性;话语流变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2-0138-02

“词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传播学概念,具有其独特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在述说这个概念之前,有必要对它追本溯源,勾勒其演变的过程。“词媒体”首先是网络本身的产物。2010年5月,互动百科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 “词媒体是以词作为核心传播内容的全新媒体形态,其利用‘词’具有的对特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超浓缩、利于口口相传的特性优势,最大限度地加快媒体信息的传播和记忆速度。[1]”

“词媒体”这个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仅得到了网络社会普罗大众的共鸣,而且进入了国家语委、主流媒体及相关学术机构的关注视野。无论是互动百科、国家语委的《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还是《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对“词媒体”概念的界定都有某种共通性。首先,它是一种新型的媒体形态;其次,它以“词语”为载体;再次,“词语”本身浓缩了各种社会事件;最后,它有利于信息的再生产,使信息流通更为快速便捷。这些界定都是准确而有价值的。但笔者认为,“词媒体”这一概念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词媒体”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媒体形态,它还是一种具有衍生性的话语形态。

既定的概念中强调了“词媒体”传播便捷、迅速的特点,但对此的解释往往只停留在其“超浓缩”的性质上,即因为“词媒体”简洁好记所以传播迅速,这种单因单果的关系似乎略显粗陋。“词媒体”的迅速传播除了因为自身在形式上简洁好记之外,还因为其本身具有极强的衍生功能,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自身的再生产,使这条词语的链条源源不断地编织出来并进入人们的视野,加快传播的速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词媒体”的概念修正如下:“词媒体”是一种主要以简洁精悍的网络新词、热词为载体并在其中浓缩了重大社会事件与现象的新型媒体形态,以及具有衍生性的话语形态,它使人们能够有效地掌握信息,同时也有效地扩大着信息自身的再生产。

一、词媒体的类型及其话语旨归

在对“词媒体”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之后,我们就来考察一下近几年“词媒体”的运作情况,并对流行的“词媒体”进行一下分类。

我们首先从时间上划定一个考察范围,拟定为2008年到2012上半年。之所以要选取这个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从数据调查的惯例来说,5年可以作为一个有效样本来使用,可以保证考察的有效性;第二,2008年在我国网络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年网络舆论的勃兴给“词媒体”的诞生开辟了条件。2008年被许多人公认为中国“网络舆论监督元年”[2],甚至被称为“网络问政元年”[3];第三,笔者认为,从2008年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转型期的新阶段。在这个时间段内,党和国家发展的大事不断(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2012年下半年召开的党的十等等),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呈现出日益复杂的格局(的不断发生、利益分配格局中的矛盾继续升级、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房地产行业的风起云涌等等),这些因素为“词媒体”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现实素材。

因此,把2008~2012上半年作为考察范围应该是具有代表性和有效性的。

1.对2008~2012上半年网络热词的整理[4]:

2008年:“雷”、“囧”、“宅男宅女”、“山寨”、“打酱油”、“范跑跑”、“周老虎”、“叉腰肌”、“SNS”、“云计算”、“SaaS”、“CNN”、“槑”等;2009年:“蜗居”、“蚁族”、“杯具”、“贾君鹏”、“躲猫猫”、“70码”、“钓鱼执法”、“偷菜”、“楼歪歪”(“楼倒倒”、“楼脆脆”)、“围脖”、 “被……”、“烎”、“煋”、“裸婚”(“裸考”、“裸官”)等;2010年:“给力”、“蒜你狠”系列(包括后来的“豆你玩”、“煤超疯”、“苹神马”等等)、“神马”、“浮云”、“神曲”、“鸭梨”、“凡客体”、“团购”、“涨时代”、“李刚”、“羊羔体”等;2011年:“hold住”、“乔帮主”、“高铁”、“地沟油”、 “郭美美”、“伤不起”、“坑爹”、“PM2.5”、“谣盐”、“占领华尔街”、“五道杠”、“晒三公”、“绿领巾”、“卖萌”、“有木有”等;2012上半年:“甄嬛体”、“最炫民族风”、“高富帅”、“矮矬穷”、“屌丝”、 “逆袭”、“舌尖上的××”、“亲”、“肿么了”、“表哥”等。

以上的整理只是挑出了使用频率较高,而且相对来说具有较大社会意义的网络热词,并不能代表网络热词的全部,但所选取的热词已经基本上涵盖了全部的类型和范围。

2.对2008~2012上半年词媒体类型的划分:

对于词媒体的划分,这里主要按照两个大类来进行。第一个大类是词媒体的来源类型,而第二个大类是词媒体的话语类型。

2008~2012上半年词媒体的来源主要由以下几个类型组成:第一,来源于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事件与现象。 “李刚门”一词的走红,便是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我爸是李刚”事件直接引起的,而“范跑跑”、“涨时代”、“蒜你狠”系列等等背后也都蕴涵着相应的社会存在,这些词媒体是将它们高度浓缩之后的产物,隐含着人民群众对这些事件的态度和看法;第二,来源于权力部门或者相关部门对某些事件的解释。最为突出的例子是“躲猫猫”,以及由铁道部发言人的“反正我信了”衍生出的“高铁体”,它们都是因为公务人员或机构的解释而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的;第三,来源于对生活状态的描述、调侃。“伤不起”源自与对生活中各种不顺遂的总结,“屌丝”源自于一群深感压抑的青年们的集体自嘲,“蜗居”、“蚁族”则源自于现代中国年轻人住房及工作压力紧张的生活现实;第四,来源于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流行歌曲等娱乐项目。比如“网络神曲”、“甄嬛体”、“闹太套”、“妥妥的”、“偷菜”、“dota”、“最炫民族风”等等,体现着全民娱乐时代的基本特色;第五,来源于偏僻古字的运用。比如“烎”字,在古汉语有“光明”的意思,但是网民借用其字形“开火”而引申出了“遇强则强,斗志昂扬”的新意义。除此之外,还有“囧”、“槑”等;第六,来源于谐音。比如“杯具”指“悲剧”、“围脖”指“微博”、“鸭梨”指“压力”、“亚历山大”指“压力山大”等等;第七,来源于网民的搞笑、模拟、戏仿。比如“贾君鹏”就起自于一个单独、偶然的搞怪事件,而“楼歪歪”、“楼脆脆”、“楼倒倒”等则出于一种构词法上的模仿。

以上类别的划分只是笔者为了分析的便利所做的一种粗浅尝试和暂时努力,并不具有绝对性,而这些类别是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楼歪歪”系列既可以说是一种构词法上的戏拟和模仿,也可以看成是对建筑质量令人堪忧这一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回应。而“鸭梨”、“亚历山大”这些谐音词语,多多少少也反映了时下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普遍看法以及隐含的渴望解压的心理诉求,所以在这个层面是它们也是对生活状态的一种极具现实性的摹写。

二、词媒体的特征

通过以上对词媒体的概念、类型等方面的梳理,我们可以总结概括出词媒体的一般特征:第一,形式精简。词媒体大都是以词语、短语,至多也是以短小精悍的句子的形式出现的,其形式是十分精简的,具有便于记忆、便于模仿、便于传播的功能;第二,信息量大。词媒体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能够以及其精简的形式传达极为丰富的信息,它能够用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来表现一连串的事件以及人们对事件的态度与反应,由此构成一个集群;第三,修辞多样。词媒体具有极强的修辞色彩,其中不乏令人赞赏叫绝的例子,它们形象生动、富含感彩。比如“蜗居”、“蚁族”两个词,用动物的特性来形容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生存困境,不仅形象地描述了现实,而且促使人去思考人本身的存在问题;第四,衍生功能强。这一点在第一部分已经提到过,这里不再赘述。

三、词媒体的话语流变

词媒体的话语流变是一个由单个事件不断扩大的过程,诚如有学者所指出,词媒体在话语流变过程中具有“连续剧般的接续性”、“交响般的交互性”和“多层面的延展性”[5]。下面就以“淘宝体”为例来分析词媒体话语流变的过程。

淘宝体是指说话的一种方式,源自淘宝卖家客服,因为其是一种逢人就叫“亲”(“亲爱的”缩写),亲切而又带腻味的语气表达,很快在网络中形成了新文体的潮流。此后,淘宝体便在各种领域风行起来,南京理工大学给考入该校的2011级部分新生发送了淘宝体短信,各大专院校迎新标语、广告也普遍使用了这一新文体,外交部新闻司开设的“外交小灵通”微博平台也使用了淘宝体来与网民互动,打造公共外交平台,由此可见,淘宝体流行的速度、广度以及范围是多么的惊人[6]。

淘宝体发展到后来,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网店的广告措辞了,而是变成了一种日常的话语方式,变成了一种人人都可以使用、都易于理解的话语模版。这个时候,淘宝体已经变成了“具有接续性的一系列媒介文本”[5]。在这个“媒介文本”中,可以看到多种文本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文本“互文性”,也可以看到以淘宝体为表达形式的一系列话题的拓展,而这正是词媒体衍生性特点的鲜明体现。词媒体的流变遵循的是一种信息再生产的逻辑,任何词媒体到最后都必然会突破它自身的狭隘界限,成为一种“原型”,一种可以容纳其他内容的框架与模式,从而再生产出其他各种类型的话语。其结果就是,以词媒体为中心构筑起了一个庞大的信息集群。

词媒体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公众快速获取核心信息的需求,而且满足了媒体精准传播的诉求。在全民造词、全民娱乐的背景下,词媒体成为创众表达自我的一种独特方式。而这种表达是一种民意的表达,是自我意识的自然流露,是对社会现象的发问。词媒体通过流变已经传递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角度。因此,分析词媒体对于探讨当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化转型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参考文献:

[1] 互动百科[OL]..

[3] 南都网.2008网络年鉴[OL]..

网络新媒体概念范文5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影视;嬗变

中图分类号:J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46-01

在学界,新媒体这一概念被提出的时间较早,但对新媒体的统一认识却还没有形成,因此对于新媒体的准确概念,目前还没有定论。但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新媒体是建立在传统数字模拟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基础之上的,而体现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大特点就是新媒体是基于网络传播的。另外,有些新媒体是崭新的,如手机、电视等,但有些新媒体是对就媒体的延伸或重复,例如电子报纸等。相对来说,传统影视媒体是一种比较新的媒体形式,但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太过迅速,导致传统媒体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冲击。

一、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影视的机遇和挑战

传统的影视传播载体主要是电影院、电视等,而以移动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领域,影视媒体的传播载体却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影视媒体单向的传播方式,更多地采用了通过一点对多点的辐射状多维度信息交流,几乎可以理解为是对影视媒体深度和广度的无限延展,实现了传播杠杆的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以类似病毒传播的方式迅速扩散,其高效性毋庸置疑。[1]这种传播模式很容易失控,具有极强的扩张性。但影视作品通常是高成本产品,而视频短片的成本很低,内容更广泛。这种公众参与性强并且传播速度快的短片在造福公众的同时,也可能对影视产生不利影响。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已经完全改变了影视传播的模式,人们获取影视资源的途径越来越简单,影视媒体也逐渐迈向多元化、立体化。

二、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影视的嬗变

(一)新媒体分享了传统影视媒体的市场。据分析,21世纪初,全球的网络广告市场产值不到300亿美元,但到了2010年,网络广告的总产值已经超过了600亿美元,新媒体的发展势头之猛烈,可见一斑。进入Web2.0时代后,传播的途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广告商基于这种变化,自主更改了商业模式,更多地将眼光聚焦于网络媒体领域。随着更多人群开始使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估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广告的规模就将超过传统媒体广告。除了网络媒体外,其它新媒体也在瓜分传统影视媒体的市场,当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手机和车载电视上时,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也随之逐渐减小。[2]将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抢夺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传统影视媒体的发展将越来越严峻。

(二)新媒体拓宽了人们的传播观赏方式。首先,新媒体的传播具有交互性特点,作为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方式,传统媒体因受到技术限制,无法实现即时互动;其次,新媒体的开放性高,通过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推动,其准入门槛极低,能够实现高度信息共享,更加平民化,而且和传统媒体比起来,新媒体相当于融合传统媒体所有的媒介;最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广度甚至是深度都远高于传统媒体,因此新媒体正逐渐蚕食传统媒体的传播主导地位。

(三)新媒体影视作品呼唤创新传播方式。传统媒体的影视作品成本高、内容严谨、制作精良;而新媒体的影视作品成本低、风格随意,甚至是不熟悉非线编的普通人也能做。[3]我们并不能就此评判高成本、精制作的传统影视作品就不适应时代了,因为还是会有很多人通过新媒体载体观看大型影视作品。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没有足够的时间欣赏大作,他们会花更多的精力观看时长不超过15分钟的短片。因此,传统影视媒体应注意到这一潮流。

(四)新媒体挑战并丰富了经典影视作品。新媒体在传播上具有较大的物理空间变化,并且播放器的显示大小也受到较大限制,在视听语言上,新媒体的影视作品越来越重视快速精炼。在新媒体时代,影视作品的蒙太奇手法运用将越来越极端,长镜头、大全景的镜头将极少出现,影视内容的节奏越来越快。在新媒体影视作品中,对人物和事物的刻画镜头也将越来越少,分镜头的时长只会越来越短,并越来越多地放弃那些“无关紧要”的镜头。这一影视制作手法的变化还会延伸至阐释事件方面,新媒体影像已经和传统媒体下的影视作品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三、结语

不论怎么说,新媒体的发展还是给传统影视媒体带来了机遇,而影视媒体的嬗变也是为适应时代需求必须作出的改变。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传统影视媒体应充分吸收新理念,并实现和新媒体的合作,否则将被时代淘汰。

参考文献:

[1]张华.地方台影视频道的困境与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记者,2015,(11):67-68.

[2]骆媛.新媒体时代下图书出版业和影视行业的互动[J].出版广角,2015,(15):82-83.

[3]戴佳言.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学名著之影视化重塑[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6):128-131.

网络新媒体概念范文6

1、正确理解“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含义

随着多媒体硬件与软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多媒体的概念出现了质的飞跃。多媒体计算机能同时抓取、操作、存储、编辑和呈现图形、文字、影象、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介信息,能够把普通电脑、电视机、录象机、录音机、、幻灯机、传真机等功能综合一体,不仅极易控制,而且产生了更新的功能(如交互性、人工智能、网络通信、资源共享等)。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一种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的理论作指导,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依靠教育信息资源、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获得有效(或优化)的教学效果的现代化的教学。其中理论指导是统帅,教育技术、教育资源、系统方法是基础,教学设计是关键,最优化教学效果是目的。

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如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系统科学方法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组织与展开理论、教学表达与评价理论等。

多媒体网络教学必须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要注重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模式的综合运用,不能偏废。只有注意把“常规媒体手段”与“先进媒体手段”相结合,才能取得最大效益。

2、教师适应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教师适应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和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要求教师必须有现代的教育观念,诸如开放的教育观念、多样化的教育观念、民主化的教育观念、创造教育的观念等。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学校教育信息环境将逐步完善,教育资源将更加丰富,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转变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信息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教师要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以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根据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需要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系统,广泛收集各种与之相关的学习资源和素材(文本、图片、图象、声音、视频、动画、模型等),并根据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简单的多媒体教材制作技术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正确使用。

3、多媒体网络教学应注重教学设计

多媒体网络教学必将涉及许多具体的技术和机器在教学中的应用,它使得一些人往往以技术论、机器论的观点来认识多媒体网络教学,认为多媒体网络教学就是以机器代替教师讲课,代替教师写板书,就是以电子教材代替文字教材……,并以代替性、省力性、顺利性、效率性等作为评价标准。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达到以上效果,但仅仅以技术论、机器论的观点来认识、理解多媒体网络教学,必将使多媒体网络教学走向歧途。以技术论、机器论开发的教学软件、编写的电子教案、组织的教学,学生形象地称之为“机器灌”、“电灌”。这种“机器灌”、“电灌”比教师灌更有害。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注重教学设计。

3.1多媒体网络教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的教学设计没有本质的区别,必须把教学目的的实现放在首位,根据教学目的设计教学内容,再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育技术和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由于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等要素的相互联系及组织结构,所以,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内容应包括教师主导活动设计、学生参与活动设计、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设计、教学媒体运用方法的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3.2不同的学习类型有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可概括为示范型、逻辑归纳型、逻辑演绎型、探究发现型、练习型和控制型六种类型。示范型模式适用技能的学习;媒体作用是提供给学生示范模仿的标准行为模式,如语言、动作、书写、操作等规范行为;教师指出标准规范行为的要点、程序、组织学生模仿,纠正错误;学生掌握要领,模仿练习。逻辑归纳型模式适用事实概念的学习;媒体作用是提供若干有关科学的现象、形态、结构、文献、史料等客观事实,或提供有关情景,以便建立共同经验,形成表象;教师借助事实、情景进行概括归纳,显示事物的特征,建立概念;学生观察事实、现象,认识事物特征,识记事实,理解概念。逻辑演绎型模式适用原理的学习;媒体作用是提供某一典型的事物运行、成长、发展的完整过程;教师借助典型事例,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并以次通过演绎推理或类比的方法,使学生知识迁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原因,探究规律,理解原理,推广应用。探究发现型模式适用概念、原理和问题解决的学习;媒体作用是提供某一事物的典型现象或过程并利用文字或语言设置疑点或问题,供思考、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设疑,引导思考,激发争辩,总结概括;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参与争辩,探究原因,分析特征,寻找规律。练习型模式适用事实、概念、原理的学习;媒体作用是提供某种可观察的事物、现象或过程资料;教师教师组织学生细心观察,向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动作来描述被观察对象,以加深对概念或原理的理解;学生认真观察,抓住特征,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动作描述被观察对象。控制型模式适用教学、实验、艺术、体育技能的学习;媒体记录并及时再现学生实践活动的情景,以供分析、评价;教师分解技能的基本要素,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实践,提出评价实践水平的标准;学生根据要求,参与实践,观察实践过程的记录资料,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改正错误。

4、加快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建设

多媒体信息资源是用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各种教学资源。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硬件环境相比,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更为直接的作用。目前,由于网上教学资源,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贫乏,各种电教教材、素材短缺,教师要耗费大量时间用于收集、整理各种教学资源,没有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设计,致使多媒体网络教学大都停留在电子教案的形式,出现前面提到的“机器灌”、“电灌”的现象,这恐怕是主要原因之一。应此,加快多媒体信息资源建设是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前提。多媒体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应纳入学院现代化教学建设的规划,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分期、分批进行建设。我们认为,目前学校多媒体信息资源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4.1、学校教学资源通常可分为公共教学资源和学科教学资源两大类,公共资源由教育技术中心为主建设,学科资源由各学科、教研室为主建设。

4.2、学科资源建设应立足于课程教学资源需要和适应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既围绕课程现有内容,又兼顾学科发展;既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又强调能力素质培养;既突出学校内部教学,又考虑远程教育;既针对课堂教学,又满足学生自学。因此,学科资源建设可以建成学科综合网站(课程综合网站)的形式,栏目可根据学科特点设置。

4.3、教师备课所需的学科(课程)素材(文本、图片图象、声音、视频、动画、模型等)的建设,内容要系统、丰富,素材使用要方便,建议制作成积件的形式。

4.4、资源建设应该是专业制作(由教育技术中心为主)和普及制作(由各学科、教研室为主)相结合,自制与购置相结合。学校的多媒体信息资源要统一购置,由多媒体信息资源系统统一管理,实现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