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贸易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贸易重要性

国际贸易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技能竞赛;实践教学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外贸易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随之国际贸易专业成为我国高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目前,我国七百多所本科院校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该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外贸函电、报关实务、宏微观经济学等课程。这些课程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是理论性较强,虽然实验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已经逐步被引用到教学过程中,但是在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课时较少,内容设置不合理,不能及时反映国际贸易新动态等问题。而案例教学法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大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就不能了解最新的实际案例情况,所以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还是不强,对专业课缺乏学习兴趣,进而学习效果也就不太理想。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国际贸易的原理,成为处理实际业务的外贸人才,我们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专业技能大赛就是改善这一情况的有效途径。

2专业技能大赛对本专业的有利影响

2.1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专业技能竞赛一般都设置有奖项,并颁发有相应的证书,对学生毕业时找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加分项,因此想要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先掌握相应的知识,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比如2016年安徽财经大学举办的首届安徽省大学生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在省级各高校比赛的决赛中设置有一、二、三等奖,并颁发相应的有安徽省教育厅盖章的证书,这对参与者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进而能激发同学们参与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更认真主动地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

2.2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国际贸易是一项涉外经济活动,就业涉及众多经济部门,因此具有线长、面广、风险大、复杂程度高等特点。从事这类工作也就需要学生掌握对外谈判、国际结算方式、国际贸易术语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大赛与专业课程联系密切,通过比赛,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例如安徽省首届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初赛是校园选拔赛,主要通过校园商品交易会和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的形式进行。学生需要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沟通;还需熟悉进出口采用哪种贸易术语对己方比较有利;汇款、托收、信用证等结算方式哪种更为安全可行等专业的理论知识。

2.3锻炼了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国际贸易需要和银行、外经贸部门、海关、商检部门、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诸多部门和企业打交道,尤其对外谈判的时候还涉及法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因此,从事这类工作还需要学生具有团体合作意识。专业技能大赛一般通过团体赛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默契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例如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规定参赛小组一组7~10人,参加省级决赛前要提交一份国际贸易参展商业策划书,决赛时是15分钟的产品会,这些都需要每个小组成员贡献出一分力量,相互之间还要衔接流畅,否则就会给整个小组表现带来不利影响。

2.4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高校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任务是育人。但是目前高校教师的育人功能远远低于社会和学生所要求的水平。据调查,在高等学校,除了上课外,80%的学生课后与老师的接触为零;而在上课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讲台似乎成了阻碍师生交流的鸿沟,师生关系薄弱。班级同学之间接触则主要是课堂上,课下沟通机会少。通过专业技能竞赛,不仅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团队成员之间有更多的沟通机会,还能加强不同高校之间师生相互交流学习,从而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而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

2.5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双向选择的就业机会

专业技能大赛往往会得到一些优秀企业的重视,如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的评委除了一部分是国贸专业的优秀教师,还有一部分是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等外贸企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不仅可以通过这个比赛让更多人了解本企业,也可以为企业选拔优秀的储备人才。对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自己精彩的表现选择自己心仪的企业去实习或工作。尤其对于位于非一线城市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个很难得的机会。

3改善专业技能大赛的建议

3.1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当前多数高校开设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广泛趋同,与国际市场和用人单位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特点差距较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校企合作、企业和机构人员培训等实践教学的形式。因此,专业技能竞赛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对外贸型人才的需要设置相应的竞赛内容。

3.2扩大竞赛规模、种类

就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来说,目前还只是省级比赛,类似有意义的比赛应进一步扩大比赛规模,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而且通过省级之间的比赛,能加强省级之间高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此外,比赛种类可以多样化,与国贸专业课程紧密相连,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各科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3.3竞赛内容多样化

优秀的外贸人才不仅要掌握外贸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应有较高的素养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因为外贸工作需要和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也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国家公民的形象,所以竞赛内容除了与专业课联系密切外,还应注重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例如可以在比赛最后环节设置一个5分钟左右的提问环节,评委可以提出相应问题,由学生灵活应答。学生通过这一环节也能够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进而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

3.4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和学习

在专业技能比赛中,指导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团队小组的整体水平,指导老师只有掌握了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到最新的国际贸易动态,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因此,可以请企业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工作人员给指导老师做集中培训或者组织指导老师到企业中去学习来实现。

3.5注重学生的年级性

低年级的大学生一般是学习基础知识的环节,接触专业课还较少,对国际贸易专业也不是很了解,而高年级的大学生是学习专业知识的环节,更希望能到外贸单位去实习,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接轨,所以专业技能大赛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开举办。针对低年级学生应注重基础知识的锻炼,例如对英语的掌握程度,通过比赛给学生提供到外贸企业参观的机会。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应偏重专业知识的锻炼,例如对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掌握。通过比赛给学生提供实习或就业的机会。

4结论

加强国际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向各国开放国内市场,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要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随着网络化、信息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外贸行业迅速发展,对于具备外贸综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专业技能竞赛不仅是一种乐趣,也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说应当引起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和老师的重视,以及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金刚,刘聪.专业技能竞赛对提升国际贸易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探析[J].职业教育,2016(2).

[2]钟玉海.高等教育学[M].2版.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国际贸易重要性范文2

智中FTA于2006年开始具有法律效益。这标志着智利开始进一步扩大市场业务,融入全球贸易环境之内,以在当前经济关系中取得优势。这些举措为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扩大生产者将商业物资和技术纳入到消费者市场的商业预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FTA对智利经济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自从FTA生效后,智利对中国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增加至32.6%,进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3.7%,这与未签署类似协议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数额形成鲜明对比,进出口率分别下降19.1%和6.1%。

目前,中国被视为智利的主要贸易伙伴,因为智利出口量总值的23%集中在中国(比FTA出现之前所占的比例增加了一倍以上);中国也成为大部分智利地区最大(或第二大)出口目的地。2010年经济危机期间,贸易的强劲增长及积极发展充分证明智利与中国之间实施的FTA是最成功的案例。在2010年金融危机可以有资格作为最成功的与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条约的国家为智利,并且中国更多地参与智利对外贸易的关键便是智中FTA.

1.智利与中国的双边关系背景

智利和中国间的外交关系始于1952年的外交访问,由当时智利的总统卡洛斯伊瓦涅斯戴尔坎普为代表,向中国总理表达关于打开双边关系的意向。在这次访问期间双方分别就以进一步发展问题达成共识,并且智利承诺拒绝台湾加合国,以此承认一个中国,同时智利与中国外交关系的建立,为中国与拉美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打开了新的篇章,双方于1970年12月15日正式签订建交的书面文件。

然而,随着两国外交关系的形式化,加上当时的政治冲突,两国的外交关系被迫停滞。自从1980年以来,两国政府的相互关系日益增加。在1980年两国签署第一项政府间科学与技术协议,该协议规定在该地区建立一个联合委员会,并于1988年实施了两国外交部间的政治磋商。此外,自两国外交关系建立之日,智利政府始终支持中国的统一政策,并且成为第一个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

一些学者认为,两国外交关系建立后,其商业发展史可分为四个阶段:缓慢进展期,包括七十年代末,中国结束了五亿三千九百万美元的贸易逆差。在此期间,两国正处于贸易初期,初期末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仅有一亿美元左右,然而,与70年代初的一千四百万美相比,其增长是非常显著的。稳定发展期:在八十年代,那时的贸易额仍接近一亿两千万美元。在此后有利增长期的九十年代,贸易额则超过了六亿五千万美元。最后,开始于2000年的最后阶段,其贸易额相比于上世纪翻了一番,其增长高峰出现在加入FTA的2006年。

另外,值得强调的是,智利是第一个以独立名义与中国签署FTA的国家。该协议包括三个部分:关于商品的FTA(在6轮谈判中签订),关于服务贸易的补充协定(在4轮谈判中签订)和投资协议(写这篇文章时正在进行的谈判中签署,即第7轮谈判)。商品协议签订于2005年11月18日,并于2006年10月1日起生效;服务协议签署于2008年4月13日,于2010年8月1日生效。

2.两国商业关系的主要特点

直到2000年,智利才出现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2000―2006年间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均有显著增长,超过了智利贸易总额的增长。在FTA的第一年间(2007年),智利强劲加速向中国的出口,超过智利出口总增长量的6.3倍。

表一 中国在智利的贸易伙伴中所处的地位

资料来源:国际(DIRECON)经济关系的综合部门和智利中央银行。

事实上, FTA生效之后,智利向中国出口量急剧增加。 2007年超过了智利总出口增长的6.3倍。自2007年以来,出口份额大幅增加将中国变为智利的主要出口国。此外,尽管经济危机期间,智利向中国出口份额仍呈现持续上升,超过了智利总出口的20%(2009年的23.1%和2010年上半年的23.9%)。

相反,FTA之前的最后3年间,智利从中国进口量以37.5%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2007年上升到40%,2008年为39.2%,将中国变成智利的第二大供应商。此外,危机期间,智利从中国进口量的降低小于智利进口总额的降幅(在2009年分别下降了24.5%和31.5%),下面是中国在智利总进口结构的增长(达总商品的13.2%,占消费品的30%)。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智利贸易平衡的积极增长所做的贡献。 2006年, 7.1%有利于智利的贸易平衡贡献的。 200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3.5%,2009年,上升到53.6%和2010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4.5%。

图1 中国在智利贸易中所占的份额

(2000-20100901,以总额%计算)

来源:作者整理。

关于FTA影响几乎所有评价都是相当积极的。 2007年,智利向中国的出口量增长了98.3%,远高于2006年(14.8%)的增长记录。2008年出口量下降2.5%,但在2009年经济危机期间,智利向中国出口量同比增长20.6%,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弥补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量的减少(-26.2%)。在2010年上半年,智利向中国出口量增长65%,同时向世界其他地区出口量为43%。

由于FTA的签订,智利与中国间总贸易远远大于没有签署类似协议的国家,甚至比其他签署FTA的国家贸易量大。事实上,FTA生效后,智利向中国的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32.6%,同时年平均进口率为13.7%,相反,没有签署协议的国家年平均出口率与年平均进口率分别以6.1%和19.1%的速度下降,而其他签署协议的国家年平均出口率与年平均进口率分别以3.5%和3.9%的速度增长。

3.铜在智中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鉴于上述情况,先前所展示的数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中国对铜的依赖,因为2009年间,中国生产的铜不足其自身需求的五分之一,却消耗了全球铜供应量的35%。自2007年,智利每出口5吨铜,其中就有1吨是到中国的,并且中国每消费5吨铜,其中就有1吨来自智利。

图2 智利出口到中国的铜量和中国占智

利铜出口总量的份额(2003--20100901,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智利铜委员会(COCHILCO)

2008年,智利向中国出口铜的总额为7.844,5百万美元,2009年为9.203,6百万美元,2010年上半年达到6.361,9百万美元。这意味着,智利向中国出口的约80%的商品是铜,与FTA签署之前的状况大致相同。并且智利出口到中国的铜比例将会增加。2008年智利向中国出口的铜量占其铜总出口量的21.6%,2009年占35.6%,而2010年上半年占35.2%。

因此,矿物资源的出口占据了总出口商品的82%,这将强烈影响智利向中国出口价值的增减。据统计,智利向中国的月度出口趋势与铜出口之间的度相关性高达0.984。

图3 智利向中国的总出口量,铜出口量

及其所占份额(2003-20100901,单位:百万美元)

来源:作者整理。

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到铜的出口值,但由于向中国出口量强劲增长到36%,致使铜的出口值仍增长17%。这是因为与世界其他地区(19%)相比,中国增加了来自智利的铜收购量,特别是精炼铜(部分用于建立库存,在所有行业中铜的需求加速)。2010年上半年,铜价升高导致中国(以及世界其它地区)不得不使用库存铜,这降低了对铜的需求从而导致铜的价格略有下降。但这种行为仍然是积极的,对中国出口的年价值量增长89.5%,以及出口贸易总量达841.000吨(比2006年多2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结论

2009年期间,中国出口量的大幅度增长对智利的经济发挥了重要和关键的反周期作用。FTA生效后,中国成为智利的主要贸易伙伴,因为它集中了超过23%的出口总额,是FTA出现之前比例的两倍多。

由于在这两个方面的强劲增长,危机期间, 贸易的数量和价值及其积极发展都证明了智利与中国之间实施的FTA是最成功的案例,因此中国也更多地参与智利对外贸易之中去。

FTA签署之后,智利对中国的出口增长急剧上升,这种增长同时还受铜价格上涨的加强。此外,尽管2009年的经济危机影响了智利出口商品的价值量,但并没有影响到商品出口量,主要是因为中国铜消费量大幅上升。与此同时,出口大于进口的增长大大增加了中国对智利贸易收支平衡的贡献:智利每获得两美元,其中有一美元就来自中国。

在评估FTA的签署时,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进口增长将会超过出口增长,进而影响贸易平衡,甚至影响到整体经济而感到恐慌。FTA对中国预算影响(在部分协议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的初步估计是,出口将会增长3.7%,进口将会增长13%。但是,恰与这些初步的估计相反,事实上,发展结果更有利:中国向智利出口量在第一年就翻了一翻,第二年翻了两倍,第三年增长了20%,第四年的增幅接近65%。反过来,进口在第一年增长了40%,第二年增长39%,第三年下降24%(主要是受经济危机影响),预计在第四年将增长42%。

这种贸易关系的发展活力至少可以部分归因于FTA,并可能验证智利对中国贸易政策的战略目标已经有不少的进展。中国不仅是稀有矿产资源出口的目的地,并且也增加了它对工业、食品和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性,约占非铜出口量的10%,从而位居这些商品出口国的第二。而2006年,中国从智利进口的工业产品不到5%,2009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0%以上。此外,在2009年,智利向世界出口非铜商品量下降23%的同时,向中国出口量却增加了33%。

国际贸易重要性范文3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相较于以往不同的几个特点:

(一)国际贸易将逐渐回暖、恢复并实现更好的发展。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被称为历史上最严重、规模最大的经济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在全球需求急剧下降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萎缩,世界货物贸易量下降,甚至于出现负增长。同时,经济发展是呈一定周期性的,危机过后必将走出低谷,实现复苏和进一步的繁荣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不例外。2010年以来,各国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世界经济继续复苏,国际贸易尤其是世界主要贸易大国的国际贸易恢复性发展已不断出现并逐渐转好。因此,从目前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形势来看,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在实现全面恢复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得到全面发展,步入新一轮的增长期。

(二)国际贸易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虽然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的总体环境持续好转,但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经济真正复苏的道路是十分曲折的,国际市场瞬息万变,各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同时存在,国际市场的风险将直接传导到国内市场,国际贸易的发展将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环境。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较为薄弱,复苏进程仍存在许多风险性因素,尤其是较高失业率、经济体财政赤字率、产能过剩等,都仍将大大制约消费和投资需求,国际贸易发展缺乏根本的动力支持,动力严重不足。二是,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国家和地区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更倾向于采取较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手段越趋隐蔽化、多样化和综合化,导致贸易摩擦增多,直接影响国际贸易活动的正常开展和进行,阻碍国际贸易发展。三是,当前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国际贸易领域也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和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都将更加致力于扩大和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对于国际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另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强化将成为推动国际贸易的主导性因素,对多边贸易体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忽视,这对国际贸易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国际贸易总量的结构变化。一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提升自身整体贸易地位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国际贸易的活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从此次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来看,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要超过其他经济主体。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定和较快的发展速度,为世界经济的恢复注入了全新的力量支持。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舞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新的变化。从国际贸易总量分析来看,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将会有所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将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二是,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各国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国际服务贸易将继续保持上升的态势,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将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对象,比重将有所上升和提高,国际贸易结构趋向高级化。

(四)国际贸易方式进一步转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应用范围极度扩张,电子商务迅速普及,网络贸易方式所具有的优势,如降低交易成本、高效、不受时间空间与自然条件等的限制和影响、互动性强等,使之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其应用和推广掀起了国际贸易领域内的革命,不仅影响到国际贸易方式的转变,更影响到贸易实质内容及发展观念的变化。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网络国际贸易在国际贸易缩减的情况下,呈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不难看出,在传统贸易方式受到挑战的后金融危机时代,能否在新兴的电子商务领域分得一杯羹和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各主要贸易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网络贸易方式将继续保持强势的发展势头,在国际贸易中日益凸显其优越性。

(五)跨国企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具影响力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不断上升。危机过后,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动,各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决策行为的变化所形成的资本流动,将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贸易结构,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

新形势下发展我国国际贸易的政策建议

(一)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在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基本格局,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和程度,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和合作。为更好地参与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内的竞争,要进一步推进外贸体制的改革,将WTO基本原则、规则等给予积极贯彻与落实,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和氛围。要准确把握和处理好各大国之间的经济与贸易关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及多边经贸合作,推动实现经贸关系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坚决反对和积极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作为世界主要贸易大国,深受贸易保护主义之害,尤其是一些别有目的的国家利用贸易保护政策对我国经济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和愈演愈烈的趋势,我国政府要郑重申明我国的立场,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打击贸易保护主义,建立健全反贸易保护的多方协调机制,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工作水平。尤其是要全面深入分析国际经济运行准则和WTO组织规则,依法利用各种贸易救济措施,最大程度地化解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优化国际贸易结构和提高质量。金融危机在给我国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给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要把握契机,调整和优化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为优化进出口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快外贸增长方式,提高优势产品的出口质量。具体来讲,通过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对我国服务贸易进行引导,加大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和扩大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等。在走出去的同时,引进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模式等,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并最终形成我国独特的优势。

(四)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促进网络国际贸易的发展。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来看,在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已经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因此,后金融危机时代,要转变观念,提升对于国际网络贸易重要性的认识,多管其下,积极推动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国际贸易网络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完善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的规范化运作。

(五)引导我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发展跨国经营。跨国企业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主体,其发展状况不可避免地将对我国国际贸易局势产生影响。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已逐步积极参与更大范围内的国际竞争,但整体上来讲与国外跨国企业相比,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从国家层面来讲,需采取更为有效的政策措施,调动企业发展和实现跨国经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展跨国经营,在更广阔的市场竞争中使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国际贸易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国际贸易 特征 影响 对策

一、知识经济的概述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和快速推进的世纪,全球将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更具有时代的特征。“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出现的一种新型且极具活力的经济形态。按照经合组织的界定,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一种新型经济。其内容主要是:

(1)在资源配置上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产为首要因素,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集约和高效的配置,运用知识和智力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创造财富。

(2)以知识高度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为首要支柱产业。

(3)消费以高新技术产品和信息化的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知识经济有不同于工业经济的新特征,这就是投入无形化、决策知识化、发展可持续化,以及经营全球化。可见,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知识与经济的高度融合、相互渗透和互相促进,是知识经济化与经济知识化的高度统一。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

1.经济发展可持续化。知识经济是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产生在多种自然资源近乎耗竭、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它把科学与技术融为一体, 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因此, 知识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

2.资产投人无形化。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人为主的经济。它依靠知识、智力, 无形资产的投资起决定性作用。当然知识经济也需要资金投人, 对于高技术产业甚至需要风险资金投人。但是如果没有更多的信息、知识、智力的投人, 它就不是高技术产业。无形资产的升值也将带来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如拥有更多知识的人将获得更高的报酬, 知识强国的观念将深入人心。

3.经济决策知识化。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经济的决策和管理必须知识化, 科学决策与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

三、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技术、专利、创意等软件产品成为重要的产品形式,知识消费成为社会的主导消费;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对知识的占有程度成为分配的主要依据,具有知识的、创造性的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要就业者;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对国际贸易产生巨大的影响。

1.对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它包括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直接资源,因此,以知识产品为交易对象的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将不断发展,日趋专业化、规模化,进而跨越国界走向世界市场,最终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

2.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使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高技术突破了速度和重量的概念,经济活动的流动性加快,货物、劳务、资本和技术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更加容易,其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组织、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个人电脑、各种现代通讯手段及互联网迅速扩及全球,把各国各地区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各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互相依赖关系大大加强,任何国家都免不了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事件和变动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关税壁垒的取消,国内外市场融为一体,已无内外贸之分,市场竞争已成为世界性竞争。这些都大大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区域集团化的飞速发展是贸易自由化趋势的一个表现。新世纪初期,世界各地区组织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并纷纷把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定在20年之内。到2005年美洲的自由贸易区将建立;欧洲联盟21世纪20年代将实行完全的统一;亚太经合组织制订了2020年前实现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长期目标。除这三个地域组织的进展外,各大洲的区域性的经济贸易合作组织将进一步加强在贸易上的合作。在21世纪初期20年,世界上将实现所有国家都参加了属于各自的区域性集团,世界进入了经济上广泛的聚合和经济联盟时代。当然在区域化的浪潮同时,大国的争夺主导权的争斗将加剧。

3.知识经济对贸易方式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方式将从传统方式逐步向网络贸易、电子商务等新兴的贸易方式转变。网络贸易是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接,以及货款交付等,大都通过全球电信网络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音像书刊、软件设计、咨询服务和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它的交易磋商、签约、货款交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网络贸易发展很快,如1996年网上交易额只有23亿美元,1998年达500亿美元。据美国《商业周刊》预计,2001年全球网上贸易额达2051亿美元,2002年可达3490亿美元。为更好地发展网上贸易,1997年世贸组织签订了《全球基础电信协议》、《信息技术协议》和《开发全球服务市场协议》等,为进一步规范全球电子商务,建立网络贸易的法律框架,并对网络贸易实行零关税奠定了基础。显而易见,网络贸易将会迅速发展,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

4.对贸易政策和措施的影响。在贸易政策方面,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政策的关系被赋予新的含义。对外贸易政策是为经济服务的,为了发展经济,取得对外贸易利益,各国依据自己经济发展的程度和竞争能力的不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政策有了更加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强,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自由贸易政策将是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知识经济要想健康与稳定的发展,就必须以知识产权的保护为保证。这就意味着在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同时,还要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贸易政策。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保护贸易政策是自由贸易政策的前提和基础,而自由贸易是保护贸易政策的最终目的与结果。在贸易措施方面,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的关系有了新的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品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对象,而对知识产品的进口限制主要应采用非关税措施。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非关税措施将成为主要的限制进口的措施。

四、面对知识经济的影响,中国外贸业应该采取的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全面认识这种压力,采取积极的行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知识资本在外贸中的作用,争取在未来的国际贸易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1.知识经济的到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我们要对知识经济有一个全面而清醒的认识,既要认识到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迎接新的挑战;又要认识到知识经济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不能脱离实际,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努力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有步骤有战略地发展知识经济,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我国外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因此,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有重点地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我国产品的知识含量与技术含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及其附加值,才能推进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技术产品,才能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提高外贸的经济效益。

3.推行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知识经济时代,网络贸易将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然而我国目前网络基础设施落后,高级技术设备、网络技术人员缺乏,企业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贸易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尚未形成网络贸易的国内环境和市场。推行网络贸易要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着手:从政府方面来说,在加强对网络贸易宏观规划和管理的前提下,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电子商务及网络贸易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网络贸易重要性的认识,引导网络贸易的发展。二是加大投资,改善电信及网络设施的硬件环境,加速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支持网络业为进出口企业研制效率高、成本低的信息产品。三是加快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络的建设步伐,使我国对外贸易的信息技术与国际间的企业贸易接轨。四是加紧制定有关电子商务安全保障规范性法律条文,提高电子商务及网络贸易的法律地位,规范并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从企业来说,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发展网络贸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现从传统贸易方式到现代贸易方式的观念转变,努力制定切入电子商务系统的计划和网络基础设施;企业要制定一套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大力培养既熟悉传统外贸业务流程,又掌握新经济的操作规程和网络贸易方法的复合型人才;还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网络贸易的运作规律,积极采用高效率、低成本的网上商业模式,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4.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使用和创造,国际贸易产品将逐渐以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而这又是以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为基础的。因此,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竞争能力高低的根本因素,也是我国外贸能否在知识经济时代制胜的关键。为此,我们一是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二是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掘、培养、保护高技术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经营,培养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三是要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加快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开发更多的高科技产品。以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为基础,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力争在知识资源的形成、积累、创新中形成自己的知识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实行产业倾斜政策并辅之以各种优惠政策。国家的产业政策应进一步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及其相应的服务行业倾斜。产业倾斜政策应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和连续性。另外,税收、信贷等财政优惠政策要与产业倾斜政策相结合,以促进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及其相应的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使我国的产业结构能够及时顺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丁家云: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01)

[2]彭红斌 郑 权: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外贸业的对策[J].理论与改革,2000,(05)

[3]赵俊平: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财金贸易, 2000,(03)

国际贸易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马克思;服务贸易;税收优惠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076-03

联合国贸发会议了2015年《贸易政策重要数据及趋势》报告,报告中指出越来越多的贸易协定不仅涵盖货物贸易,还涵盖了服务贸易,其规则也超越了相互关税减让。自开始记录以来,2015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增长的比重首次超过商品。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对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

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包含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关税政策的内容。

(一)自由贸易政策

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马克思解释了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定义: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自由贸易就是资本的自由。也明确指出了自由贸易对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那就是:“只有实行自由贸易,蒸汽机、电力、机器的巨大生产力才能够充分地发展。”[1]同时,他还指出,自由贸易可以促进消解保护关税制度,导致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二)保护关税政策

关于保护关税政策,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马克思指出,保护关税制度是制造工厂主、剥削独立劳动者、使国民的生产资料变成资本、强行缩短从旧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一种人为的过渡的手段。可见,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是资产阶级扩大资本积累、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升级,从而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途径。但同时,恩格斯说,在资本主义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保护关税政策“对于任何一个有希望获得成功而力求在世界市场取得独立地位的国家都会变成不能忍受的镣铐”[1]。可见,保护关税政策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可以发挥巩固其现有利益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其扩大经济利益,提升经济地位,开拓世界市场的枷锁。

随着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关系不断变革,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但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也意味着国家的税收政策制定也必须依据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更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根据形势及时做出调整和优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受到挑战,我国在推进贸易全球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吸收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精髓,提出了提升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水平,鼓励服务贸易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目标。为此,我国特制定了服务贸易税收优惠政策,以便使我国服务贸易形成价格优势,力求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帮助服务贸易企业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并在公平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

二、我国服务贸易税收优惠政策

今年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了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决定,用两年时间,在哈尔滨等5个国家级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重点对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发展模式、便利化等八个方面的制度建设进行探索。要求试点地区不但要加大力度积极宣传、推广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并且要扩大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范围,即由服务外包扩大到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其他服务行业。目前已公布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两个税种。

(一)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后,我国已将部分服务业如信息技术服务、研发和技术服务等纳入了增值税征收范围,并实行跨境应税服务实行零税率或免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文件的附件《跨境应税行为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规定》,采用列举的方式规定了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出口应税服务范围。零税率是指对出口的应税服务除了在出口环节不征税外,还要对该应税服务在出口前已缴纳的增值进行退税,使该应税服务在出口时完全不含增值税,从而以无税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体现了国家提升服务贸易企业国际竞争力,助力服务贸易发展的目的。出口应税服务免税仅是指在出口环节不征收增值税,直接免除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二)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享受政策的企业范围由服务外包扩大到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其他服务行业,给予减按15%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并对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据实税前扣除。

三、哈尔滨市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s),一般是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包括的行业类别较多,如运输、旅游、文化、技术贸易、金融等等。

(一)服务贸易企业总体情况

哈尔滨市服务贸易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吸纳大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技术贸易、研发服务外包等业务表现突出。2015年研发服务外包的合同额,占全市服务外包合同总额的68%。二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初见成效。哈尔滨市部分重点税源企业由传统生产制造业向现代生产服务业转变,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哈飞航空和哈飞空客、天狼星电站设备公司等。三是云计算服务发展迅速。2014年初借助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安全保证、能源保障、人力资源及成本等综合优势,哈尔滨市被发改委、工信部列为全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并成为国家重要的云计算产业基地和云计算示范城市核心基地。四是动漫设计等文化服务业特色鲜明。平房区的黑龙江动漫产业基地培育了品格文化、极光文化、英立科技等文化及科技类骨干企业,形成了从数字动漫、立体影像、新媒体基础网络运营、广告策划创意到食品加工、服装加工、玩具设计等衍生产品以及新媒体人才培训等多领域的聚合产业集群。五是对俄服务贸易有所突破。针对对俄贸易特点,以中俄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积极开拓对俄服务贸易市场,并取得一定成果。特别是黑龙江赛格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俄罗斯、独联体国家及中亚拥有较完善稳定的销售网络和渠道,开发建设了国内唯一一家大型中俄双语B2C购物交易平台,实现了在线通关、国际交易支付、结汇、物流配送等跨境贸易“一站式”商务综合服务。

同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市180户从事服务贸易的企业进行了参与服务贸易意向性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享受税收优惠情况、对哈尔滨新区服务贸易税收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等。

首先,受访企业特点。其一,总体规模不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占比较大,占53%;其二,技术贸易企业比重不大,仅占13%;其三,目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服务贸易企业比例不高,占30%;其四,受访企业实际平均税负较为适中,为3%,但41%受访企业主观认为税负较重或非常重。

其次,受访企业面临的困难。一是人工成本急剧上升、资金压力十分紧张;二是对服务贸易政策适用行业、区域范围以及申报程序比较模糊;三是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服务贸易企业经营发展的预期并不十分乐观,51%受访企业认为未来无明显影响。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部分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情况分析,总结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缺乏统一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从本次调查看,国税系统信息获取渠道单一,过度依赖其他政府部门信息。统计数据不完整、不精准、不全面,不能互相印证,只能得出较为粗略的分析结果,难以通过数据分析帮助企业解决涉税难题。

第二,缺乏先进型服务贸易企业认定标准。目前国家尚无下发统一的先进型服务贸易企业认定标准,导致部分具备一定研发能力、能够进行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相对突出的企业无法进一步享受税收优惠。

第三,支持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配套措施没有形成合力。目前哈尔滨新区规划重点发展的服务贸易行业分别归属不同政府部门管理,国税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业务沟通极其有限,相互之间的信息了解较少,各部门的优惠政策相对独立,没有形成有机的合力。

第四,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工作有待加强。根据调查结果,部分服务贸易企业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对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不了解,对税收优惠的备案及审批流程并不熟悉,对税务行政审批认知还停留在过去。

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第一,积极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协作,共建服务贸易信息共享平台。国务院提出重点发展的“6+1”服务贸易的管理部门包括财政局、商务局、工信委、旅游局、文化新闻出版局、卫计委等多个部门。建议尽快建立跨部门的管理组织,形成容纳多项数据的电子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特别需要税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开展有深度的经济数据及税收收入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税收方面的建议。

第二,积极落实创新发展服务贸易认定标准,用足用好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出台统一的先进型服务贸易企业认定标准前,参照服务贸易发展较快城市的认定标准,制定哈尔滨市先进型服务贸易企业标准。积极促成服务贸易企业所得优惠政策尽快落地,并及时通过有效渠道开展宣传工作,争取企业及时尽快掌握,并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特别要建立税收绿色通道,为服务贸易企业办理退免税手续。

第三,积极宣讲服务贸易税收优惠政策,打通税收优惠“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型网络媒介,重点宣传服务贸易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并全面认真梳理服务贸易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编制操作性强的服务贸易企业税收指南手册。举办税收政策宣讲会、服务贸易企业专题税收论坛,提高纳税人对相关税收政策认知度,对重点企业上门辅导,打通纳税人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第四,尽快出台适用于服务贸易的税收鼓励政策,促进企业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借鉴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适用于服务贸易的税收鼓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入服务贸易行业,同时提升企业研发高附加值服务产品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国家鼓励发展的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内的投资项目的纳税人,在规定范围内,给予免征进口自用设备及其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优惠。

国际贸易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 贸易战略调整 服务贸易 竞争优势

一、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瓶颈和贸易战略调整

近年来,中国出口的产品竞争力不强、倾销存在、知识产权侵权等问题使得出口贸易面临严峻挑战(顾卫平,邓雅勤,2007)。中国通过出口初级产品和发展加工制造业获得了贸易大国地位 ,但要从贸易大国发展为贸易强国,中国依然有很长的路需要走,而培育竞争优势则是必由之路。

但是,国内学者多是从如何培育加工贸易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研究培育贸易竞争优势的,裴长洪和彭磊(2006)认为要充分利用加工贸易方式进一步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上的差距,促进加工贸易的“落地生根”、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很少有学者从服务贸易的视角研究贸易战略的调整。

二、发展服务贸易与贸易战略调整的关系

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对促进一国国内服务产业面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有着重大作用(江小涓等,2001)。据世界银行公布的统计材料显示:1980年~1998年,全世界农业和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从7%和25%下降到5%和20%,而服务业却从56%上升到61%。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升到70%左右,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大多在70%以上。可见,越是发达的国家,它的服务贸易规模就越大,水平也越高,经济的发展程度是与服务贸易的水平相联系的(刘庆林,2004)。因此,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转变贸易结构不合理现状的突破口。

除此以外,服务贸易还有以下的特点使它和贸易战略调整息息相关:首先,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具有替代性,不仅能减少全球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有利于生态的良性、健康发展,而且对企业、对一国贸易增长方式也是有利的;其次,发展服务贸易,特别是进口服务贸易,能为经济运行提供充分而有效的服务供给和支持,促进经济的高效发展,从而促进货物贸易及整个对外贸易的高效发展。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004年,中国贸易进出口额均位居世界排名第三,中国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但与此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却出现了近97亿美元的逆差。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9%的现有水平,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

2006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超过1.7万亿美元,虽然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917.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2.1%,但服务贸易额仅有1928.3亿,只占货物贸易总额约11%,这个比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由此可见,我国的货物贸易发展迅速,但服务贸易发展缓慢,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也并不合理,服务贸易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海运、旅游等比较传统的领域,旅游和运输服务的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专有权利和特许、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比重仍然很低。

最后,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方面仍有许多缺陷,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缺乏统一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协调管理部门,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容易产生责任不明确、交叉和条块分割、经营秩序混乱以及行业垄断等问题。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在行业划分标准、服务标准等方面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

总之,中国服务贸易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和管理混乱的问题已经凸显,如果不尽早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使服务贸易止步不前,更会拖延贸易战略结构调整的步伐。相反的,如果服务贸易能够快速地发展起来,那么贸易战略结构调整的步伐就能够加快。

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转变贸易结构的政策建议

首先,政府应高度重视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性。虽然,至今为止,服务业还没有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服务业的比重势必逐步上升,并且将成为推动经济进步的重要支柱,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中国政府有必要加大对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重视程度,在制定长期经济发展计划时,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发展。

其次,政府可以在两个方面扩大服务贸易。一方面,政府要加强有关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以有效地规范外国服务提供者在中国的贸易活动。中国目前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还很落后,服务业中许多部门都无专项法规。另一方面,政府对于暂时相对薄弱的服务行业在给予保护的同时,应对本国服务业提供一些政策和资金支持。

再次,加快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要想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关键是要提高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要优先发展旅游服务、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行业。提高这些行业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增加贸易附加值。

最后,创新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在管理服务企业时,我们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综合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尽量实现人力资本、生产价值和财务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裴长洪 彭 磊:对外贸易依存度与现阶段我国贸易战略调整[J].财贸经济,2006(4)

[2]顾卫平 邓雅勤: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理论反思[J].上海经济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