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范文1

我国岩土工程勘探已经累积了数十年工程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技术进步,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水平已有了显著提高,已经完全有能力承担各类大型复杂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包括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复杂地基处理、深基坑开挖、大型边坡工程、地下工程、移山填沟、围海造陆、海上平台、核电站等。针对岩土工程勘探对于整体工程的重要性,在进行岩土工程勘探时首先要对工程勘探工作的取样及地址钻探进行控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2岩土勘测技术的有效方式

2.1妥善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领域所属的基本理论,包含: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力学理论等方面,这些多数为模仿科学的理论。譬如,经验型公式。从本质上说,岩土工程的过程,是在理论指导下,应用个人经验,结合实践,构建模型,技术人员运用精确的参数数据,良好的判断,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对于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而言,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工程判断力均是尤为重要的。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学习与预测一现场观测一对比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分析、评估和总结三大过程。总之,经验积累与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偏倚任何一方都将失之偏颇。

2.2设计沟通的必要性

目前,部分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此缺乏认识,影响勘察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具体要求是:执行房屋建筑工程详勘之前,应广泛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确切资料。强调勘察前期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意义与影响,因设计者是勘察成果的直接实践对象。工程前期时,勘察者应有效把握设计意图,明确拟建物的工程特性。这有利于有的放矢、经济合理,提供最直接、最有用的勘察成果。譬如,高层建筑设置有裙房。在勘察前,必须明确设计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及联接方式;对于主体不高而跨度较大的建筑群,采用柱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这与采用筏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有较大差距。须加强勘察前的设计沟通。

2.3等级划分的重要性及经济性

遵循相应的分级标准,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譬如,勘察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拟建物安全等级、重要性等级,等等。这些直接决定了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只有在充分熟悉掌握各等级,才能实现安全、经济、合理的局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并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符合规范的前提下,采取较为经济的勘察手段和工作量,实现岩土工程勘察目标和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成本量反映技术水平的优劣。鉴于岩土工程勘察现状,节约成本在一定范围内是可行的。譬如,对“桩基础一般性孔深入到桩端以下3~5倍的桩径,且大于3m,对大直径桩不小于5m”的要求,如勘察方案布置的一般性孔为50m,根据控制性孔资料,40m处分布有良好的桩端持力层且能满足桩基设计要求,项目负责人现场可将50m的一般性勘探孔变更为45m。这样,可在一定程度节约工作量,实现经济效益。譬如,土工试验项目的选取是实现经济勘察的重要途径。

2.4不断吸纳新知识

工作依据来源于规范、规程,其针对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评价,等等,全方位提出了可操作性极强的要求与规范。技术人员应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充分了解需求,可避免工作量布置不足、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足、未划分抗震地段等问题。此外,技术人员应认真研读规范规程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理论水平及正确理解规范规程。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

3岩土勘测技术有效提升的方式

掌握勘察范围内的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深度、范围、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研究认知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在此基础之上明确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状况。譬如,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旧基础、孤石等;研究干扰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影响和特殊土壤类型、成因、范围、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对应防治措施。要注意确定地下水详情、类型、补给以及排放状况,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以及规律;评定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于基坑工程而言,明确各土层的渗透性质,分析评估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以及浮托力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基坑突涌、流沙(土)或者管涌等地下水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危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措施;确定基坑施工降水的对应技术参数以及施工降水提议;限定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查明基坑工程的周边环境,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分析研究放坡开挖的可行性和基坑边坡的稳定性,适宜选用的支护结构类型及其稳定性,基坑开挖与降水对地基变形、周边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作用。

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范文2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理论与经验

引言

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鉴于目前岩土工程勘察所依据的规范、规程较多,既有国标、部标,又有行标、地标,且各种规范、规程的要求也有不一致之处;又鉴于目前岩土工程勘察市场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勘察行为主体在技术方面的大的方向和原则上基本达成共识,要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就要多从细节上下工夫,使自己提供的勘察成果更直接、方便地满足设计的需要。

1.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的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这些工程理论都是一种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很多理论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如很多公式都是经验公式。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自己的工程经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相应本构模型,运用合理适宜参数,加上良好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扎实的基础理论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工程判断力是同等重要的。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与预测一现场观测一对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和总结3个过程,可见积累经验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笔者认为:理论与经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同等的地位,过分强调哪一点都是不合适的。笔者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目前很多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过分强调经验,而对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不足,这种现象对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不利;同时用于对年轻技术人员的传、帮、带上,不利于年轻技术人员的成长,甚至会出现以讹传讹。

2.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要求: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详勘之前。应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在此笔者要强调勘察前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因为勘察成果的直接使用者就是设计人,在进行勘察前,勘察人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弄清楚拟建物工程特性,这样勘察工作就能作到有的放矢、经济合理,提供给设计人最直接、最有用的勘察成果。如:现在很多高层建筑都带有裙房,这种项目在勘察前,必须要弄清楚设计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及联接方式;还有一些主体不高但跨度很大的建筑,采用柱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就与采用筏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有很大差别。所以必须要重视勘察前与设计的沟通。目前有的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此认识不足.造成勘察项目的返工。笔者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提醒经营与技术人员重视承揽项目和实施项目时与设计的沟通。

3.注意各种等级的划分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时,应按相应的分级标准,确定项目的相关等级。如勘察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拟建物安全等级、重要性等级等。因为这些等级的划分直接决定了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只有充分了解了各种等级,布置工作量时才能作到安全、经济、合理。

4.注意经济性

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满足规范、规程要求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勘察手段和工作量实现勘察目的和任务。同时达到相同的勘察目的和任务,所用成本的多少,可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技术水平的高低。针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现状,目前的勘察成本在一定条件下还是可以节约的。如:对“桩基础一般性孔深入到桩端以下3-5倍桩径,且不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小于5m”这一要求,如勘察方案布置的一般性孔为50 m,根据控制性孔资料,40m处分布有良好的桩端持力层且能满足桩基设计要求,项目负责人现场可将50m的一般性勘探孔调整为45m( 当然按权限该上报审批的进行上报审批),这样就可节约不少工作量,从而达到经济的效果。再有土工试验项目的选取,也是一条实现经济勘察的重要途径,希望岩土工程技术人员予以重视。

5.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

规范、规程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依据,对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评价等均提出了详细的、可操作的要求,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要重视对规范、规程的学习,充分了解其要求,这样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就不至于出现诸如工作量布置不足、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足、未划分抗震地段等问题丁。另外规范、规程中的条文说明,技术人员也要认真研读,条文说明中有丰富的信息,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及正确理解规范、规程具有重要作用。

6.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岩土工程详勘的目的、任务

⑴查明勘察范围内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⑵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旧基础、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范围。

⑶查明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活动断裂等) 和特殊土(包括软土、填土、污染土、湿陷性土、膨胀土、红粘土、多年冻土等)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的建议。

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范文3

关键词:经济性;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的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这些工程理论都是一种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很多理论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如很多公式都是经验公式。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自己的工程经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相应本构模型,运用合理适宜参数,加上良好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扎实的基础理论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工程判断力是同等重要的。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与预测现场观测对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和总结3个过程,可见积累经验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理论与经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同等的地位,过分强调哪一点都是不合适的。讨论该问题,目的在于目前很多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过分强调经验,对理论学习和运用不足,这种现象对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不利。

2 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要求: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详勘之前,应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在此有必要强调勘察前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因为勘察成果的直接使用者就是设计人,在进行勘察前,勘察人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弄清楚拟建物工程特性,这样勘察工作就能作到有的放矢、经济合理,提供给设计人最直接最有用的勘察成果。如:现在很多高层建筑都带有裙房,这种项目在勘察前,必须要弄清楚设计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及联接方式;还有一些主体不高但跨度很大的建筑,采用柱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就与采用筏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有很大差别。所以必须要重视勘察前与设计的沟通。目前有的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此认识不足,造成勘察项目的返工。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提醒经营与技术人员重视承揽项目和实施项目时与设计的沟通。

3 注意各种等级的划分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时,应按相应的分级标准,确定项目的相关等级。如勘察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拟建物安全等级、重要性等级等。因为这些等级的划分直接决定了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只有充分了解了各种等级,布置工作量时才能做到安全、经济、合理。

4 注意经济性

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满足规范、规程要求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勘察手段和工作量实现勘察目的和任务。同时达到相同的勘察目的和任务,所用成本的多少,可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技术水平的高低。针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现状,目前的勘察成本在一定条件下还是可以节约的。如:对“桩基础一般性孔深入到桩端以下3~5倍桩径,且不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小于5m”这一要求,如勘察方案布置的一般性孔为50m,根据控制性孔资料,40m处分布有良好的桩端持力层且能满足桩基设计要求,项目负责人现场可将50m的一般性勘探孔调整为45m(当然按权限该上报审批的进行上报审批),这样就可节约不少工作量,从而达到经济的效果。再有土工试验项目的选取,也是一条实现经济勘察的重要途径,希望岩土工程技术人员予以重视。

5 重视规范 规程的学习

规范、规程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依据,对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评价等均提出了详细的、可操作的要求,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要重视对规范、规程的学习,充分了解其要求,这样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就不至于出现诸如工作量布置不足、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足、未划分抗震地段等问题了。另外,规范、规程中的条文说明,技术人员也要认真研读,条文说明中有丰富的信息,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及正确理解规范、规程具有重要作用。

6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岩土工程详勘的目的任务

6.1 查明勘察范围内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6.2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旧基础、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范围。

6.3 查明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活动断裂等)和特殊土(包括软土、填土、污染土、湿陷性土、膨胀土、红粘土、多年冻土等)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的建议。

6.4 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评价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各土层的渗透性质,分析评价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及浮托力的作用和影响;预估产生基坑突涌、流沙(土)或管涌等地下水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提供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6.5 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基坑周边环境,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分析评价放坡开挖的可能性和基坑边坡稳定性,适宜选用的支护结构类型及其稳定性,基坑开挖与降水对地基变形、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

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范文4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传递系数法;GEO-STUDIO

中图分类号:P642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汤池镇滑坡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属于南昆铁路沿线区域,其稳定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首先介绍了滑坡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构造以及地下水情况等地质条件,其次,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分析该滑坡形成的地质成因,并运用传递系数法和JANBU法计算得到其稳定性系数,科学地评价了汤池镇滑坡的稳定性,并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措施。

2汤池镇滑坡概况

2.1地形地貌

汤池镇滑坡位于宜良县阳宗海镇西南部,南昆线施家嘴车站附近,属云贵高原中山侵蚀、溶蚀地貌,地形起伏较大,自然横坡较陡,相对高差80--90m,自然坡度15°--35°。

2.2地层岩性

根据现场调查测绘、查阅既有资料,场地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Q4ml)、坡洪积(Q4dl+pl)、坡残积(Q4dl+el)红黏土,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灰质白云岩,岩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第四系松散覆盖层:主要分布人工填土、耕土、残坡积以及岩溶洞穴堆积等地层,少量碎石角砾的残坡积粘性土在滑坡区域内大面积分布。

灰质白云岩:浅灰、灰白色灰岩、虎斑状白云质灰岩,泥、粉晶结构,中厚层至块状、夹薄层状,原生裂隙发育,中~弱风化,硬~坚硬。勘区岩溶主要沿层面、节理裂隙发育,岩溶表面侵蚀极为普遍,岩溶多呈溶沟、溶槽、石芽、岩溶洼地等地表形态。

2.3地质构造

场区在区域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内,具体归属于昆明台褶束的三级构造单元。区域内主要发育的构造为小江西支断裂及其分支断裂。

小江西支断裂由龙街经李子箐、火头村、冬瓜营、石头山,至阳宗海,海风园p施家嘴、阳宗、核桃树、大松棵、阳宗丫口、梁王冲、西龙潭、龙王庙,区内长度约75km。断层总体走向NE18,倾南东或北西,倾角55~60,为左旋逆冲断层。断层破碎带宽数米至数十米,新活动多沿老断层发生,成为不同时代地层的分界线。

2.4水文地质条件

汤池滑坡区域属珠江水系阳宗海流域,场地附近无地表水流,雨季地表径流入渗地下或汇入约1km之外的阳宗海。

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岩溶水及松散层孔隙潜水,主要分布灰岩、白云岩等可溶岩,受构造影响,节理裂隙发育,为地下水的赋存和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含较丰富的地下水,地下水位埋藏较深。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含水层为坡洪积、坡残积红黏土,分布于斜坡宽缓地带和冲沟中上段,水量贫乏。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向阳宗海排泄。

2.5参数选择

运用传递系数法计算滑坡稳定系数的主要参数有三个:滑体土的容重、滑带(面)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其中,滑体土的容重可以根据室内试验的结果取得,而滑带土的粘聚力与内摩擦角则是由直剪试验的试验结果结合反算综合确定。

汤池镇滑坡的滑体土的自然容重取21KN/m3,饱和容重取23KN/m3;滑带土自然状态下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取15kPa和18,饱和状态的取13kPa和16。

3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滑坡处斜坡呈上缓下陡的趋势,且坡度普遍偏大,最大达到30度以上,在坡脚区域由于修建南昆铁路的需要,进行了挖方,形成了临空区域。这种地形地貌,以及工程对原斜坡的扰动为滑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第四系堆积层为坡洪积红黏土,具弱膨胀性,为相对隔水层,下伏灰质白云岩为富水可溶岩,使与之接触的红黏土呈软塑状,物理力学指标降低,自然状态下稳定性差,在上方土压力作用下,容易产生蠕滑变形,形成滑坡。

4滑坡稳定性分析

根据《滑坡防治工程施工与设计规范》规定,当滑动面为折线形时,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可用詹布法(Janbu)等方法进行校核。

4.1传递系数法计算稳定系数

传递系数法也称为不平衡推力传递法,亦称折线滑动法或剩余推力法,它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的一种实用滑坡稳定分析方法。由于该法计算简单,并且能够为滑坡治理提供设计推力,因此在水利部门、铁路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国家规范和行业规范中都将其列为推荐的计算方法。

根据滑坡体的表面形态以及钻孔点的位置,将滑坡体分成如下图所示的条块:

本滑坡为不涉水滑坡,只需考虑自然工况、暴雨工况、地震工况等三种工况。

稳定性计算结果如下:天然条件下(即不计饱和水、地震力),稳定系数为1.09,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表明该滑坡在勘察时所处的状态下基本稳定。暴雨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03 ,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即抗滑能力储备不足,在其他条件变动时,如存在工程荷载,地表有不可忽略的积水时,滑坡将剧烈滑动。当地震发生时,该滑坡的稳定系数为0.96,处于不稳定状态。

4.2 Janbu法将计算稳定系数

为了验证计算结果的有效性,本次研究采用Janbu法对传递系数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校核。

Janbu法是极限平衡条分法的一种,主要针对实际工程中常遇到非圆弧滑动面的问题而提出的,属于严格极限平衡分析法。其主要特点在于不是假定土条竖直分界面上剪切力的大小和分布形式,而是假定土条分界面上推力作用点的位置大致在土条侧面的位置。

大型岩土分析软件GEO-STUDIO中的SLOPE板块中收录了Janbu法,本次研究运用GEO-STUDIO软件建立数值模型,来分析滑坡的稳定性。建立的滑坡模型如下:

本次运用个GEO-STUDIO软件分析滑坡的稳定性,只是对运用传递系数法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校核,在模拟工况时,应尽量和传递系数法所表达的工况一致,因此要注意以下两点:(1)在模拟暴雨工况时,滑体土的参数去饱和状态的参数。(2)模拟地震工况时,在再输入地震加速度曲线,而是直接把地震作用等效成恒定的水平力,这种方法也叫拟静力法。

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的稳定系数结果为:自然条件下,稳定系数为1.077,暴雨工况下的稳定系数为1.003,地震时的稳定系数为0.955。总体来说用Janbu法计算得到的稳定系数比用传递系数法计算的结果略微偏小,但相差不大,两种算法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传递系数法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5结论

汤池滑坡的形成机制主要受控于以下两个因素:①滑坡体表面的坡度较为陡峭,且坡脚处有临空区域,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变形的可能与空间。②滑坡体与基岩处接触面处为坡积红黏土层,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容易在该层富集,形成软弱结构面。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产生了汤池滑坡。

该滑坡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饱和稳定性、地震稳定性较差,需要进行适当的监测与加固:

1、加强该滑坡区域地下水状况、地裂缝的监测,特别是雨天应加强巡视。

2、建议坡脚处设置一排抗滑桩,确保滑坡的稳定,抗滑桩应置于完整基岩一定深度,桩径、桩长根据检算后确定。

参考文献:

[1]张萍,田斌.滑坡稳定性评价研究进展[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3):254―257.

[2]崔芳鹏,胡瑞林.青海山滑坡群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4):848-857.

[3]罗建鸿,张川林.基于Janbu法的边坡稳定性研究[J],云南地质,2010,29(2),228-231.

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范文5

1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详勘之前,应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在此要强调勘察前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因为勘察成果的直接使用者就是设计人,在进行勘察前,勘察人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弄清楚拟建物的工程特性,这样勘察工作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经济合理,提供给设计人最直接、最有用的勘察成果。如:现在很多高层建筑都带有裙房,这种项目在勘察前,必须要弄清楚设计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及连接方式;还有一些主体不高但跨度很大的建筑,采用柱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就与采用筏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有很大差别。所以必须要重视勘察前与设计的沟通。目前有的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此认识不足,造成勘察项目的返工。笔者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提醒经营与技术人员重视承揽项目和实施项目时与设计的沟通。

2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这些工程理论都是一种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很多理论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如很多公式都是经验公式。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自己的工程经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本构模型,运用合理适宜参数,加上良好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扎实的基础理论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工程判断力是同等重要的。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与预测、现场观测。对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和总结3个过程,可见积累经验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笔者认为:理论与经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同等的地位,过分强调哪一点都是不合适的。笔者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目前很多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过分强调经验,而对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不足,这种现象对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不利;同时用于对年轻技术人员的传、帮、带上,不利于年轻技术人员的成长。

3注意各种等级的划分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时,应按相应的分级标准确定项目的相关等级。如勘察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拟建物安全等级、重要性等级等。因为这些等级的划分直接决定了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只有充分了解了各种等级,布置工作量时才能做到安全、经济、合理。

4注意经济性

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满足规范、规程要求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勘察手段和工作量实现勘察目的和任务,同时达到相同的勘察目的和任务,所用成本的多少,可从一一定程度上说明技术水平的高低。针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现状,目前的勘察成本在一定条件下还是可以节约的。如:对“桩基础一般性孔深入到桩端以下3~5倍桩径,且不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小于5m”这一要求,如勘察方案布置的一般性孔为50m,根据控制性孔资料,40m处分布有良好的桩端持力层且能满足桩基设计要求,项目负责人现场可将50m的一般性勘探孔调整为45m(当然按权限该上报审批的进行上报审批),这样就可节约不少工作量,从而达到经济的效果。再有土工试验项目的选取,也是一条实现经济勘察的重要途径,希望岩土工程技术人员予以重视。

5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

规范、规程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依据,对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评价等均提出了详细的、可操作的要求,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要重视对规范、规程的学习,充分了解其要求,这样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就不至于出现诸如工作量布置不足、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足、未划分抗震地段等问题。另外,规范、规程中的条文说明,技术人员也要认真研读,条文说明中有丰富的信息,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及正确理解规范、规程具有重要作用。

6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岩土工程详勘的目的、任务

(1)查明勘察范围内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2)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旧基础、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范围。

(3)查明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活动断裂等)和特殊土(包括软土、填土、污染土、湿陷性土、膨胀土、红黏土、多年冻土等)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和建议。

(4)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评价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各土层的渗透性质,分析评价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及浮托力的作用和影响;预估产生基坑突涌、流砂(土)或管涌等地下水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提供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5)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基坑周边环境,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分析评价放坡开挖的可能性和基坑边坡稳定性,适宜选用的支护结构类型及其稳定性,基坑开挖与降水对地基变形、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

7岩土工程勘察领域中的新技术及改进措施

利用土工离心模拟技术检查工程安全的可靠性解决城市民用建筑物浅基础的地基变形特征、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施工工艺对桩基础承载力及形的影响;解决挡土结构的变形及破坏机理,土体与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动力工程、砂土液化、单桩和群在水平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加强室内、外测试新技术(如多功能静力触探头、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静载荷试验等)和施工检测、监测技术的使用,通过其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经过分析、对比,建立它们之间的经验关系,并通过工程施工检测、监测所获取的实测资料反算得到的参数作为对比依据,确保所提供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可靠性。随着电子、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发展了一大批集适时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体的工程物探探测设备,它具有采样密度大、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等特点。可以利用工程物探可连续加密测点的办法来获得连续的地质界面,从而有效的解决传统钻探手段以点带面划分地质界面时常带来的漏判、划分不准确等缺点。并且可以利用综合工程物探方法有效地解决传统勘察手段难于解决的诸多岩土工程问题,如地下不明物体、洞穴、软弱结构面、滑动面、断层、破碎带等在地下的分布特征、形态、埋藏深度、位置,并且可以提供许多工程建设所需的岩土动力参数和设计地震动参数。

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范文6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 A

一、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的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这些工程理论都是一种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很多理论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如很多公式都是经验公式。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自己的工程经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相应本构模型,运用合理适宜参数,加上良好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扎实的基础理论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工程判断力是同等重要的。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与预测现场观测对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和总结3 个过程,可见积累经验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笔者认为:理论与经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同等的地位,过分强调哪一点都是不合适的。笔者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目前很多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过分强调经验,而对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不足,这种现象对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不利;同时用于对年轻技术人员的传、帮、带上,不利于年轻技术人员的成长,甚至会出现以讹传讹。

二、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详勘之前,应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在此笔者要强调勘察前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因为勘察成果的直接使用者就是设计人,在进行勘察前,勘察人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弄清楚拟建物工程特性,这样勘察工作就能作到有的放矢、经济合理,提供给设计人最直接、最有用的勘察成果。如:现在很多高层建筑都带有裙房,这种项目在勘察前,必须要弄清楚设计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及联接方式;还有一些主体不高但跨度很大的建筑,采用柱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就与采用筏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有很大差别。所以必须要重视勘察前与设计的沟通。目前有的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此认识不足,造成勘察项目的返工。

三、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岩土工程详勘的目的、任务

(1)查明勘察范围内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2)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旧基础、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范围。

(3)查明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活动断裂等)和特殊土(包括软土、填土、污染土、湿陷性土、膨胀土、红粘土、多年冻土等)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的建议。

(4)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评价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各土层的渗透性质,分析评价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及浮托力的作用和影响;预估产生基坑突涌、流沙(土)或管涌等地下水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提供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5)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基坑周边环境,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分析评价放坡开挖的可能性和基坑边坡稳定性,适宜选用的支护结构类型及其稳定性,基坑开挖与降水对地基变形、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

四、岩土工程勘测当中的不足

1、收集工作不到位岩土勘测的目的是为了收集工程所用到的一些详细资料,来提供给设计、施工部门,进行初步的探讨、定型、设计。所以这些资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勘察单位工作态度的懈怠已成定型,对于收集拟建工程的基础材料很是不认真,以致于疏漏很多东西。

2、勘探工作量欠缺

(1)勘探点的布置一定要按着规范当中的来执行,绝对不能太随意,有些勘测点的布置并不符合要求,并没有在布置之前进行分析,就私自把孔距定在规范标准的上限;勘探的深度测量不准确,相对于实际的深度偏浅,以致于给工程的施工带来很大程度的不便。

(2)一般拟建筑的设计等级有三类,甲级、乙级和丙级。当拟建筑物为甲级,钻探。静探需配合使用,但是一般建筑单位都以钻为主,以静为辅进行勘察;当拟建筑物是设计属乙或丙时,则把静探作为主探,钻为辅,这样根本没有满足规范上的要求,这是工作当中不认真、不负责的态度。

(3)对于高层建筑的裙房还有地下室,应该考虑到的问题都不能忽略。但是往往施工单位都不布置勘探点,基坑支护也被忽略掉了,所以规范这方面应该加大力度使工作人员都明白流程,还有这些方面的重要性。

五、岩土工程勘测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1、加强在勘测中的高科技含量

在岩土工程勘测中,在条件恶劣的地段可以运用高科技技术去解决部分问题,比如:采用声波探测仪器进行岩土层面的勘察,这对加快勘测的速度有很大提高,而且准确率更高,声波探测仪器还能对原来勘察人员无法到达的地下部分、岩洞部分进行勘测。

2、使用智能化等新技术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普遍,岩土工程勘测中可以将日常的监测与岩土样本的参数录入数据库,可以将平时难以获取可靠参数的岩土样本在数据库中利用与这些数据比对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对于不稳定的地质区域,我们可以考虑制作离心模拟模型进行研究。还可以采用智能化技术,如采用智能机器人进行岩土采样与岩土层界面划分。

3、增强勘测人员业务能力、技术水平

对于现有的岩土工程勘测技术人员以及新招入_的大学毕业生,必须加强日常的学习与培训,有条件的岩土工程勘测单位应该尽可目目的组织技术人员参加有关的学习和培训,并进行业务考核,加强技术人员的技术交流、知识渗透,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素质。

六、结语

作为一个岩土工程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做到理论与经验的有机结合,必须将传统的勘探技术进行合理地选择,在运用工程物探技术,才能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要将各种间接勘察手段所获取的资料与传统的勘察方法(女口钻探、原位测试、岩土试验等)、施工检测、施工监测成果进行对比、验证,建立相对应的经验关系,而建立定量分析、判定标准,确保工程勘察质量;各勘察单位应健全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对规范、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