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境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环境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环境建议

教学环境建议范文1

六年级保护环境建议书教学设计不知道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六年级保护环境建议书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环保建议书1亲爱的学校领导、敬爱的老师:

你们好!

关于环保,关于保护资源,大家都有很多话要说,你是不是有很多建议希望人们去实行?把你的想法写成建议书,去宣传,去倡导,让更多人看见你的想法,你的建议。

环保是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的,所以我们在提倡环保时,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我们就应该告诉大家,爱护花草树木;他们是有生命的,节约用水,大自然的水是有限的;减少水污染,水的污染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影响;垃圾分类,要学会对我们的垃圾进行分类,不可回收的跟可回收的要分开;这些在学校对学生做了有力的宣传,从小养成了环保的意识,那么我们的资源才能得到保护,环保是无处在存在,他是需要一点一点的积累,一点一点的养成,才能真正的达到长期的环保。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进行环保的宣传,让大家在快乐中学习环保。老师还可以教学生如何利用回收的资源,让他们成为我们有用的资源,这样学生也会从中体验到环保原来还可以给我带来新的收获。

环保就是要大力的宣传,通过不同的方式宣传以至达到保护资源。

建议人:

日期:

环保建议书2亲爱的学校领导、敬爱的老师:

你们好!

在学校我们要做一个环保的小卫士,保护我们的学校,让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远离垃圾的污染,做一个处处绿化的校园。

老师最近我发现学校的洗手间的水龙头经常关不紧,这样很浪费水,我们应该在我们的洗手间贴上相应的标示,让同学们在洗完手后记得把水龙头关好,这样就可以为我们的环保添一份力。还有我在学校的垃圾桶旁边会经常看见很多垃圾,应该是同学们在扔垃圾的时候离得太远,所以没有丢进去,这样会对我们的校园造成污染,所以我们应该在每个垃圾桶旁边做一些宣传指示,让同学们把垃圾丢进垃圾桶,为我们的校园环保加一份力。还有我们学校的草地经常会有同学在上面走来走去,这样做是不对的,花草树木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保护他们,这样我们生活的学校才会一片绿色,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环保是无处不存在的,环保是需要每个人一起来完成的,环保是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的,只要我们大家都做到了,那我们生活成长的校园就不会受到环境的污染。我们才能健健康康的成长。

建议人:

日期:

环保建议书3亲爱的学校领导、敬爱的老师:

你们好!

水龙头不停地流出清澈的自来水,用水的人却不在;开着电视、电灯、电脑,家里却空无一人;一张空无一字的纸,被弄脏了一点儿,就扔进了垃圾桶……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资源,再次=此,我想大家提出一些建议:

一: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掉电源,不要浪费电。

二: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脸、洗手、洗菜、洗衣服、洗米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浇花等。

三: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生产800千克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

四: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废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饮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一次性物品也可以送到专门的厂家进行分解回收,尽量做到"变废为宝”。

老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珍惜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点滴的事情做起,共创我们的美好家园吧!

建议人:

日期:

环保建议书4亲爱的学校领导、敬爱的老师:

你们好!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在全县开展“美丽广西·清洁家园”活动的要求,为共同建设一个清洁卫生、美丽整洁的生活与教育环境,推动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以前,我们的校园遍地都是垃圾,小沟、垃圾箱旁边都是乱哄哄的,垃圾袋漫天飞舞,同学们看到垃圾也不拣。所以,请允许我诚恳地向所有老师同学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环保意识

清洁卫生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大家受益,全体师生都要行动起来,积极投身“美丽广西·清洁校园”活动,形成人人关心校园人人爱护校园共同建设美丽校园的氛围。

二、积极行动,清洁校园

从现在起,全校师生要立即行动,积极开展清洁环境建设,从自身所处的环境做起,自觉做好自己班级、校园环境卫生,实行“校园三包”,垃圾要集中放置到就近的垃圾桶,废弃物及时处理,努力创造和维护干净整洁美好的生态、教育和学习的环境。

三、树立榜样,提高素质

树立人人关心公共卫生、人人遵守社会公德、人人践行绿色文明的行为意识。不乱扔垃圾、不乱吐痰、不乱堆乱放、不乱晒乱挂、不乱涂乱画,自觉告别卫生陋习和不文明行为,养成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四、互相监督,敢于劝阻

全体师生都有权利和义务对破坏卫生环境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制止和举报,将清洁卫生活动落实到底!

同学们, 创建美丽校园卫生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清洁校园、清洁道路、清洁班级,为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人更美,为建设美丽广西,打造清洁美丽的校园做出积极的贡献吧!

祝大家: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

建议人:

日期:

环保建议书5亲爱的学校领导、敬爱的老师:

你们好!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也是我们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地方。她给我们生存,给我们资源。可是,现在我们正在破坏我们和蔼可亲的地球,例如:大量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大量排放污水和黑烟、大量使用不可降解的白色垃圾、大量排放汽车尾气??这些危害注意危害整个地球,如果我们在不环保的话,就会像电影“2019”的场面一样,洪水淹没喜马拉雅山的山顶,整座大城市瞬间被洪水吞没。

如果我们不想让悲剧发生,让我们城市更美丽的话,我建议:

1.我们要做到讲究卫生,不能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制造噪音。

2.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那样万物才能共同生存在一个美好的家园。

不乱猎杀动物、不乱抓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关爱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木!

3.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以汽车牌的尾号为单日或双日可以行车,单数为单日可以开车,双数为双日可以开车,单日的星期日要骑直行车去公司。

4.不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饭盒、塑料袋等白色垃圾。

要使用可降解的一次性饭盒,这样才可以回收利用饭盒。塑料袋改为使用环保的袋子,例如:布做成的环保袋。

5.减少化工厂的黑气排放和污水排放,污水可以变成清水,然后再输到附近的洗车场进行多次利用再清掉。

用太阳能来烧废掉的东西这样可以减少黑气。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倡导同学门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建议叔叔阿姨们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希望局长能支持我们的行动,采用我的建议。

教学环境建议范文2

关键词: 高职 计算机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没、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性人才”。在现代社会对高职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达成高质量就业。随着电子技术及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软硬件都有了迅猛的发展。在技术日新月异、信息高速膨胀的背景下,计算机课程教学也要不断改革。因此,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

1 传统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1.1 教学方法落后

高职计算机课程传统的授课方法基本上是“板书+讲解”,对于计算机这种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来说,由于没有直观、清晰的演示,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听课昏昏欲睡,渐渐丧失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差。

1.2 计划缺少特色

原先的教学计划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为核心进行课程的设置,主要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网站建设及编程。另外再加上几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很难掌握综合应用技能。而且各门课教师的教学有差异,这就更影响了学生技能应用的效果,因为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不知道什么是重点,什么是必须掌握的,多数的学生还是和中学的学习一样死记硬背,所以根本谈不上如何应用。

1.3 教材内容陈旧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载体,但目前大多数教材是本科教材的改版,没能突出“重在实践”的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教材的内容陈旧,更新较慢,学生学习的内容依然是围绕着“老三篇”――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Office。教材的内容编排不当,很多基础知识与目前中小学的学习内容重叠,导致高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等同于计算机使用的“扫盲”课,缺乏对学生的技能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1.4 教学形式单一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就是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是采用旧的教学模式-理论加实践。教师只是教会学生怎样操作Windows、如何编辑文档、如何制作表格,学生最终只停留在如何操作计算机这个层次上。

2 高职环境下加强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建议

2.1 积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合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的有效技术手段。授课时如果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集成性、交互性和可挖性的特点,将计算机操作部分的讲解进行课堂演示,就可收到各种操作直观化、具体化、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在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内发挥,把空间的距离由远拉近,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是建设课程网站。充分利用网络功能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搭建教与学的网络平台。在网站中载入大量的教学资源,如与教材相配套的电子教案,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对应的练习文档等,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打开相关的内容学习,并且还可通过电子邮件和BBS论坛与教师、学生交流。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2.2 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对象,其发展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异,主要包括计算机水平差异、思维发展差异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分层,设计不同层次的学生模型,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大纲设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达到的不同的学习目标,并依此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努力探索而实现认知水平的重新架构。首先,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即把计算机基础课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基础层次,一个提高层次。以Microsoft Excel为例:基础层次要求学生掌握电子表格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对软件进行进一步自学和知识的迁移;提高层次要求学生在达到基础层次的教学目标后,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基础层次的教学内容是基本掌握Excel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用电子作品展现学习成果;提高层次的教学内容是熟练掌握Excel的基本技能和应用,并能用Excel制作统计报表、进行数据分析等。

2.3 精选理论教学内容

我们建议将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若干门课程整合成《计算机网络基础》、《实用组网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等三门课程。分别讲授计算机网络概念、数据通讯基础、局域网技术基础、以太网连接规范、局域网络互联设备、结构化布线技术、信息服务与网站创建技术等。对各个课程模块之间或内部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

2.4 注重实践教学

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对高职学生计算机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必须、够用”为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践,减少理论过程,增开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但要有专业特色。如计算机工具软件应用、微机的安装与调试等课程的开设均具有较强的特色,强调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

2.5 其他

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是任何其他一门学科所没有的,这就要求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要不断充实、完善自己,通过继续教育、自学、上网,及时掌握计算机最新科技信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给学生介绍一些计算机领域的最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随着网络的普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网络作为学习的对象和学习的工具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计算机教学一样有作业和考试,但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技能的掌握与否不能只凭书面考试或上机测试来判定,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从而埋没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依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可将学生平时作业作为考查考核的重要依据,鼓励学生作业进行个性化的、创新性的设计。把日常作业和考评结合在一起,可以发现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全力以赴,展示个性。教材上很多内容都在作业竞赛、评比中掌握、熟练,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计算机行业是不断涌现新知识、新技能的领域,教师应该根据行业的发展形势,根据市场的需求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重技能的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束梅玲.网络专业整合课程的案例教学模式探究[J].计算机时代,2006,(4):53-54.

[2]黄冶斌.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5,(4):3-55.

教学环境建议范文3

高职院校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非常重要,因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从而更加顺利地走入工作岗位。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教学研究

1环境艺术专业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从课程设置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与空间、体块关系打交道的专业,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必然成为成为专业教学的主体,由于三维设计软件的使用一直被认为处于行业项目工作流程的后期,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将三维软件教学放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的末期,前期的空间训练仅有立体构成或空间设计课,中间阶段的空间训练不足。从另一方面看,一部分学生在掌握三维设计软件以后,没有很好地运用设计思维,缺乏必要的美学素养而无法完成一件符合设计要求的空间作业。最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自主性,三维软件教学的连续性与逻辑性非常强,课内稍有懈怠将无法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也导致一部分学生中途放弃了学习。

2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1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是表达设计方案最有效的手段

学生在表达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的手段主要有语言、文字、图片、三维模型等,毫无疑问,通过三维技术表现设计方案是最有效的。在教学中,学生在设计项目的初期搜集许多素材,手绘许多草案,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认真态度和做好这个项目的决心,但由于三维效果表现不理想或者缺乏三维表现,导致最终方案表述接受程度不高,整个方案评价低于预期,这是非常可惜的。

2.2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是职业技能的必要要求

具备一定的三维软件技能是进入设计行业后参与设计项目的必备能力。现代科技的成熟与进步,三维技术已经接入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各个环节,不仅方案表现、造型结构的完善与合理性、抗风、抗震、承重等力学问题、关键节点的施工技术仿真演示等,都需要计算机三维技术的配合。

2.3掌握计算机三维辅助技术为今后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

目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多数毕业生的职业定位为设计师助理,设计师助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使用设计软件进行绘图,而且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具备基本的软件绘图能力已经不具备竞争力,三维软件的制作能力也许会成为学生的重要生存手段。随着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三维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如三维环游动画、虚拟现实技术等,具备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能力也为今后职业生涯生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1前期教学引导非常重要

三维设计软件比较庞大,兼顾建模、材质与灯光、动画、渲染输出等多方面的功能,繁琐而复杂的操作命令让学生望而生畏,还未开始就心生畏惧,这样是不可能学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三维软件的不少功能完全用不到。只需要掌握软件中的一小部分,就能满足岗位能力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前期耐心引导,通过操作演示和分析阐述,逐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里。

3.2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而非技术训练

可在每一步骤单元或技法讲解后,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布置2份作业,一是模仿式练习,所有同学必须完成,二是课程学习拓展练习,可要求学习情况较好的同学完成,这样有助于促进思考,让学生领悟到学习方法。虽然技术和操作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最关键内容,但绝对不是全部,在教学中,应该将技术与操作融合到对思维和创作的培养中去。

3.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传统的计算机设计软件教学手段是先讲命令,再做案例,每个步骤都是教师先演示,学生跟着做,在软件学习初期,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明显,但整个课程都是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做教师范例。目前流行于高职院校的项目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入软件教学课堂,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多方考核来改变教师讲、学生做的学习模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结语

总之,计算机三维辅助技术是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职业必须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三维软件技术教学一定要围绕社会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教学引导,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逐步改革教学方法,探讨合理的教改途径,提升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三维软件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浩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教学环境建议范文4

关键词:教学活动;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环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进行交流和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关键,其中,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否则,教学活动就会不成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和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学,认证学,鼓励学生去自我思考,自我提高。文章从一以人为本的角度,分析育人环境在教学活动中的内涵和重要作用,提出我过教学过程中育人环境营造面临的突出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育人环境措施。

一、育人环境的内涵和作用

育人环境内涵分析

育人环境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联系成都以及彼此的认同感和接受程度。这是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四线观念,是教学过程是否能够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关于育人环境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育人环境的营造主体是老师和学生,老师在育人环境中起到引导和构建的作用,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环境进行合理控制和安排,学生在育人环境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是维护育人环境,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的关键环境;其次,除了师生在育人环境中的作用之外,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提高育人环境的重点,学校管理和课程设置、教师设置都直接影响育人环境构建。

育人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育人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育人环境是教学过程开展的内在环境,作为抽象的概念,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但是育人环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育人环境的质量高低,影响教学过程的开展效果,良好的育人环境能够调动老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最后,育人环境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育人环境质量决定了教学效率,从而影响教学目标。

二、以人为本内涵及在育人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以人为本是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理解人和尊重人,强调人在活动中的作用,提高人在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教学活动中理解,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重新交给学生,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我潜能。特别是现代教学活动,老师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造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强,师生关系紧张,最终形成较差的育人环境,影响教学效果。以人为本在育人环境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能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和误解,形成良性的课堂互动,从而形成来良好的课堂氛围,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亲密,彼此信任和理解,教学过程也变得轻松和谐。

三、教学过程中育人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分析

从目前我国教育的发展现状看,教学过程中的育人环境并不理想,突出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老师的角度,老师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课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和学生对立,一些老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任意体罚学生,学生对老师有强烈的畏惧心理和恐惧感,造车师生关系紧张。从学生的角度,由于自己不喜欢老师的教学,就在课堂上捣乱,破坏基本的课堂秩序,甚至故意和老师肚子和干,老师的学生的关系就会更加的恶化。从学校的角度看,学校的校规校级不严明,课程设置和教师的选择不科学,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造成教学大环境得不到保证和支持,也造成育人环境的恶化。

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育人环境措施及方法

从教师的角度――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以人为本的和谐育人环境的创设者和维护者,所以构建和谐的育环境首先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入手,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首先,和谐育人环境的首要前提是把以人为本理念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摆脱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开展填鸭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配合相互合作;其次,提升自身素质和道德水平,育人环境很多程度决定于学生对于老师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所以具有较强专业素质和水平是至关重要的,老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强调集体观念,做学生的好朋友,知心人,并积极协调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彼此之间相互信任,有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从学生的角度――提高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配合老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且学生在育人环境的维护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了解和运用自身的主体地位,把教学活动作为自己的学习过程,积极和老师互动和同学交流,达到和谐的课堂环境,其次,积极配合老师的安排和引导,和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不刻意和老师作对,有问题可以和老师交流,共同解决,在学生和学生之间,也要相互信任,共同合作,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从学校的角度――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安排,创设以人为本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是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和间接参与者,其行为也会影响教学过程的育人环境,首先,学校应该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安排,这需要强调和重视两点,一点,从学校的角度要以教师为本,尊重和理解教师,充分发挥老师的重要作用,另一点,教学计划和安排需要经过实际调研,防止教学计划和安排的不合理,多听取意见和建议;其次,创设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拉近学生、教师、学校三者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下,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教学过程的育人环境,如果没有大环境的支持和保障,就不会有和谐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教学环境建议范文5

[关键词]环境科学;实践教学;差异;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33-02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了化学、生物学、工程技术学等自然学科以及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作为一门交叉特色明显的学科,环境科学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目前,我国有300多所院校开设有环境科学专业,且多为从原有与环境密切联系的专业,比如工业、农业、水电、地质等母体专业演变而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环境科学专业在原有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可见,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提高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专业办学效果的关键。然而在我国高校中,实践教学依然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之一,短板效果日益显现。加强高校实践教学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提高我国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比了国内外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差异,以期为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一、实践教学模式差异

德国高校实行工学结合的“双元制”模式,这被认为有力助推了战后德国经济的起飞。这种模式使得学生学习分为理论学习和工厂操作训练两个部分,学生同时具有学生和学徒两个身份。美国高校倡导“合作教育”模式,即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和实际工作三者相结合,让理论学习和真实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英国高校实行“三明治”教育,即工程设计、研究、实验与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做好就业准备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技能和创新能力。澳大利亚高校则通过校际合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国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该借鉴这些国家的先进经验,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拉近学生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目标的差异

目前,我国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目标主要专注于岗位技能的培养,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掌握职业所需技能。然而,现代大工业生产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备熟练的工作技能,更需要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将原来的以岗位技能为主的实践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比如,澳大利亚明确提出学生要具备“关键能力”,即业务能力、决策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质量意识、合作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七个方面的能力。相比较而言,我国环境科学专业过多强调传统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忽略了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实践环节培养目标也不明确,大多数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没有发挥出原有的作用。

三、教学方案制定的差异

国外高校在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方案的制定之初,就提倡企业和行业的直接介入。比如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要求学校的教学方案要依据行业标准制定,并且需要企业人员直接参与制定过程。国外高校十分重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平等。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工作习惯不同,制定个性化方案。爱尔兰高校进行了开放式、特色化、协作化教学尝试,学生可以在不同特色课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专业技能。而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很少采用企业或行业标准,也较少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问题。

四、教材的差异

目前,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缺少统一规范的指导教材,各高校基本上都是自行组织人员编写。德国高校教材分为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为应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实践教材的编写实行活页式。欧美国家的实践教材编写也要求紧跟技术进步,并且考虑实习和使用的特点,兼顾培训作用等,这类教材一般大量运用实际案例。

五、师资的差异

国内环境科学专业基本上没有专职实践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的一般为理论授课教师。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高校师生比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也突显了实践教师缺乏的无奈现实。美国和德国采用外聘教师解决实践教师不足的问题,这些国家外聘教师和专任教师的比例甚至达到1∶1;日本高校的兼职教师比例甚至高于专职教师,大量兼职教师是直接从企业中聘请,实习实践环节也直接在这些企业中完成。这对加强这些国家的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启示

(一)发挥政府作用

世界各国对高等教育发展都是大力支持的。美国、日本、韩国等均有相关的立法推动政府加强对高校的资金投入。虽然我国相关文件也明确指出了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但这仅是政府的规定,并没上升到立法的高度。我国可以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由政府制定政策鼓励各种资金力量投资高等教育,加大高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二)更新校企合作模式

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实践教学都是根据企业的要求来确定的,订单导向特征明显。这种订单式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向学校提出人才需求计划,并且企业每年以学费的形式提供部分培养经费,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场所和就业岗位;学校则根据企业对学生人才素质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组织教学。这种合作方式强化了就业导向,优化了实践教学条件。我国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也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运作方式,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或建立董事会,明确权利、义务关系,开展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运作,规定校企合作完成的项目,以人才需求订单和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双方关系。也可以建立一对一校企合作模式,即“一个企业对应一个院校”进行顶岗实习或培训;“一个专业对应一个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建设和培训;“一个‘双师型’ 教师对应一项培训”,让教师都有机会到企业进行技能培训,优化职教师资。

(三)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企业的参与实践环节

德国“高等教育合同”是“双元制”实践教育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高等教育的重要依据。它突出强调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以保证高等教育的实施有章可循;在高等教育的实施主体上,它突出强调了企业参加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两个主体之一;在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上,它突出强调了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明确主要由企业组织实施;在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上,它突出强调了企业参加的重要性,保证评价的中立性和与生产一线的接轨;在高等教育的“供需”关系上,它强调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平等性,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我国也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企业的参与,从根本上改变企业不愿意参与到高等教育教育中来的现状。

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我国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提高实践师资比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梁红,郭硕.当代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J]. 教育教学论坛,2015(15):93-94.

[2] 祝伟伟.德国的跨学科研究:以环境研究为例[J].国外社会科学,2011(5):119-124.

[3] 蒋慧,赵力,方淑荣. 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 科教导刊,2014(7):49-62.

[4] 首珩.借鉴国外实践教学模式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改革[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52-55.

[5] 刘爱荣,周倩倩,张伟贤,等.中美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差异比较[J].教育教学论坛,2015(6):89-90.

教学环境建议范文6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它萌芽于18世纪,形成于20世纪中叶,但它却是在20世纪末“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尊重学习者个体的观点与个性,把学习者看作一个发展的、能动的个体。这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引导者、合作者、倾听者。由此看出,建构主义理论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恰恰是21世纪所需人才应当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这点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界的基本共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义不容辞应投入这一教育教学改革,积极进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重新定位。

二、教师角色的重要性

比德尔研究认为,教师角色概念有三种不同的含义: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教师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在这里教师角色倾向第三种解释,即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具有积极的意义。在“首届课程理论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世界各地40多位课程理论专家学者的报告与发言都提到了教师角色转换:美国威廉姆・多尔(W.Doll)教授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平等中的首席” (first among equals);加拿大史密斯教授认为“信息的全球化,教师逐渐失去知识权威者的地位”;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认为“教学由教师指导,学生处于能动、自觉的主体地位”;香港罗厚辉博士认为“教师的角色需要转换”。在过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已经给教师冠以诸多美名,如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观的提升,这些美名逐渐退色。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信息化的社会文本已不再是人类经验存在的唯一形式,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学校以外的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学生与教师一样能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教师的地位由权威者向平等者、由传授者向求知的参与者角色转换,更多的表现为学生求知途中富有经验的组织者,是学生的求知伙伴。教师角色、师生关系已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关系将更少体现为有知识的教师指导无知的学生,而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因此重新进行教师的角色定位将是当好新时期新教师的首要任务。

三、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1.创建学习情境的设计者

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多种情境,如设问题使人困惑、或设刺激令人兴奋、或设场景引人入胜、或设悬念发人深省等等。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文字、数据、图形、声音、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组合,交互地传递,让色彩丰富的画面和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营造一个身临其境之感利于互动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愿,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智慧潜能和创造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让新知识和原有知识建立联系,并让新知识生长起来。这些情境资料从哪里来?靠教师平时学习观察积累,可以来自报纸的报道、电视新闻报道、医院的病例、有关杂志和书籍等等。如学习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不完全显性―β地中海贫血症,就可以以2004年10月23日的CCTV-1焦点访谈《不该发生的遗憾》为情境,或找一份比较完整的典型病例或典型的系谱,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读、去分析、去归类、去找答案。现代教育媒体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有效工具,教学进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使媒体技术达到应有目的:变宏观、微观为正常观;变静为动;变抽象思维为直观、形象思维;变“不可见”为“可见”;模拟现实等 。媒体使用的方式标准应科学化,风格应多样化。

2.学情分析的研究者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去的,他们是带着他们对这个世界18~20年,甚至25年的丰富经验和个人观点来到教师面前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即当前的知识水平、情感态度、动作技能水平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风格。心理学家对学习风格提出了不同的分类维度,如反省型、冲动型;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内倾―外倾、感觉―直觉、思维―情感、判断―感知等。例如有的学生喜欢上午学习、有的学生喜欢晚上学习;有的学生读书喜欢大声阅读,有的喜欢默默阅读;有的学生喜欢独立分析问题,有的则喜欢讨论分析问题;有的喜欢做完整的笔记,有的喜欢在课本上随意的画记或点点圈圈;有些学生喜欢就事论事,有的喜欢刨根问底;有的遇到难点就绕过去,有的遇到难点不放弃。这些都是教师分析研究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档案及以前的学习成绩,调查辅导员和前面的任课教师,也可采用开课之前的摸底测试等多种渠道去了解学生,做到胸中有数,设计教学活动时有的放矢。研究学习内容,找出两者之间的距离,找到知识的衔接点。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3.组织学习的引导者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烈主张: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人性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个性,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的教师在组织教学中,既应面向全体,又要从“每个”个体开始,既要关注那些可能成为“家”的少数学生,更要关心成为“匠”的多数学生。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研究差异,从每个学生角度去思考、研究他们各自的、差异的学习程序,制定学习计划,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原有知识、学习风格和学习特征去阅读、讨论、理解、表述,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科学结论,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信息资源丰富和多姿多彩的学习环境中,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协作学习,并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面发展,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对照自定目标、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计划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不断进行修订或完善,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4.帮助学习的合作者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认知工具如计算机工具、视频工具、图表工具等多种信息资源,使学生利用它来进行信息与资源的获取、处理、编辑、制作等。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以及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学会在网上查找信息,能够设计开发先进的教学资源,并将它们融于教学活动中。除此外,教师还必须帮助学习者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意义建构。学习过程是一种发散式的创造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学习路径不同所遇到的困难也不同,教师需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适时反馈。这里教师本身就是一个信息资源,教师要不断丰富完善这个资源库,让学生合理开发、调整和使用,且提高有效利用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伙伴。

5.疏导过程的倾听者

建构主义教学环境中,教师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个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首先倾听他们的心声,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产生,并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质疑,及时疏导学生之间的误解、隔阂、冲突和矛盾,培养学生宽容、豁达的性格,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沟通的意识和能力,以适应复杂、灵活开放、信息极为丰富的学习环境,并在其中进行积极的建构活动。作为一个真正倾听者的教师,必须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学习者的生命之音,包括学习者对教师的不信任甚至误解或批评。在倾听学生的讨论和争议时,老师要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教师需补充哪些有关的知识;教师要能准确地判断学生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介入学生之中。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有话敢说,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紧张气氛,让学生的好学、勤思得到最大的释放空间。“天才只有在自由自在的空气里才能自由自在地呼吸”。教师倾听的意图,不是证实某种立场或想法的正确性,不再仅是“裁判”,而是将学生不同的观点联系起来,积极的与学生的想法共舞,让他们从自己的经验里悟出道理,学会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调节学习策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获得学习的快乐。

四、紧追时代步伐,努力做好角色定位

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职责是多方面的。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扮演好教师的多重角色,我们需做的努力也是多方面的。

1.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是完成教师角色转换的思想基础。观念是行为的灵魂与指针,教师要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从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教师已习惯于被看作是掌握知识、占有知识、传递知识的人,是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是“讲坛上的圣人”,因此要使教师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单口相声”角色转到“多口相声”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习者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并清醒意识到现代教师职责“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要尽快缩短这一过程,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