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新媒体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新媒体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网络第四媒体/媒介网络媒体第二媒介时代“作为虚拟世界的网络”
Abstract:InternethasahistoryofelevenyearssinceitisservedforthecommonpeopleinChina.Weshouldstudytheconceptionsdescribingthe“Internet”inahistoricview,discoverthecharacteristicsofdifferentphrasesreflectedbythoseconceptions,andeventuallyfindthenatureofInternet,andtheInternet’sculturalandsocialmeaningtowardthehumanbeing.ThenwecandevelopanewframeworkwhichissuitableforunderstandingtherelationbetweentheInternetandcommunicationorthetraditionalmedia,andthegrowthofitself.Myopinionisthatnetworkisactuallythevirtualworld,notthecommunicativemedia.
Keyword:network;thefourthmedia;networkmedia;thesecondmediaera;networkasavirtualworld
网络是什么?十多年中有过许多回答。今天重提这个问题好像有些幼稚,但是事实并非已经清晰。首先声明,我不是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探讨网络的本质,而是追问网络的文化社会意义所在。似乎可以说,本文探索的是网络对于“人”或“人类社会”来说是什么。网络无疑已经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刻的重要的影响,它向前延伸的每个新进展,都使网络在远离起点的时候越来越需要人们反思它的社会本质。
一、网络概念的变迁和网络发展以及与此对应的人们认识的丰富和深化
网络的概念表述,大致按时间的顺序,出现了后面的概念。有的说网络是“第五媒体”,是排在包括杂志在内的传统媒体之后的。有的说网络是“第四媒体”,是排在不包括杂志在内、在新闻传播意义上的传统媒体之后的。有的说网络,只提“网络媒体”,而回避了“网络作为一个整体是什么”的问题。还有的说,网络实际上是“信息平台、虚拟空间和商业平台”。有的说网络开辟了“第二媒介时代”、“第二世界”。而今,更多的人干脆不追问“网络是什么”,而只是用经验和直觉来从传统的框架来观察网络新媒体,如博客、维客、流媒体、网络电视等等。
这些概念的变迁真实地表现了我国学者、研究者和业界对网络认识的轨迹。从泛泛地谈网络是什么到具体地谈论网络的形态——“网络媒体”、“新媒介”;从既成的大众传播媒体的框架“内部”来理解网络到从更大框架——与传统社会、传统媒介时代对立的大视角——来理解网络;从具体的媒介形态的递进和演化上升到能够意识到媒介代际的更迭;从试图研究网络的本质到暂时放弃本质等待网络自身发展成熟后解答。这个轨迹明显地体现出人们对网络研究的深入,也从侧面折射着网络自身的成长。
二、网络的本质在争议和反复中渐渐显露
如今网络已走过童年期,童年期的网络远未成形,甚至看不出轮廓,人们只能根据有限的、暂时的现象近于臆测网络的本质。今天的网络展现出成熟期的某些特征,表现为:网络发展从早期的直线上升到现在的平稳上升,无论是网络用户,还是网络的技术的原创推出,都展现了同样的趋势。网络用户告别了此前的疯狂的增长,而原创性的技术也放缓了研发的脚步了。“三个月一年”的“互联网年”节奏[1]和“光纤定律”[2]已经成为一个沉入历史的辉煌记忆。这些现象都证明这个网络的本质已经渐渐浮出水面。我们知道每个新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成熟期,也就是形态和属性基本“定型”的时期,甚至是“类型化”的时期。这就是我们追问网络本质的根据,这是一个网络相对定型可以理解的时期。
不懂得历史,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是谁。同样,不知道网络在历史上出现的概念和理解,我们也无法直接推断网络的本质,从源流开始梳理,我们不仅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本质,而且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不同时期的网络研究,懂得它的价值和意义,明了它的缺点和局限。下面对历史的角度对网络的概念进行梳理:
(一)把网络看成是“媒体形态的一种”的阶段
“网络是什么”的问题最早是用“网络与媒体的关系”的方式提出来的。这是因为媒体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体关系到人类“最重要的精神交往”。人们最渴望理解的是,网络对于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精神交往”——大众媒体有何种影响的问题。研究者首先把网络看成是媒体形态的一种,把网络看成是传统社会中大众传播系统中的一个媒介形态。这种理解很显然无法容纳网络中表现出来的如此之多的异质的、非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属性。把不同的东西混淆到一起,显然是牵强而缺乏说服力的。这个思路无法真正解决网络的定位问题,更无法达到对网络本质的思考。
作为“媒体形态的一种”,先后出现了“第五媒体”、“第四媒体”或“第四媒介”的概念。具体考察,从时间序列上说,网络不是“第五媒体”,更不是“第四媒体”或“第四媒介”,这点已有公认;从承载内容的性质和符号载体上说,网络也不是“第五媒体”、“第四媒体”或“第四媒介”。理解后一点有些复杂,我想从“媒介的特质”和“传播的意义”两个角度来说明。
首先从“媒介的特质”的角度考察。我们知道,信息的载体是符号,符号传播是媒介的形式的本质。新闻意义上的大众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他们的最大特质是各自拥有独特的符号系统。报纸主要靠文字;广播主要靠音响;电视靠以影像、声响为主,文字为辅。独特的符号系统,是识别三大传统媒体的基本依据。而网络的符号仍然是文字、声音和影像,只是综合利用,并没有创造出新的传播符号。
然后,从“传播的意义”的角度做考察。传播的内容是新闻、神话传说还是历史知识也是媒体定位的标志。“三大媒体”都是在“新闻的意义”上谈的。所谓在新闻的意义上,是指他们都以新闻为本位,为重要任务。而网络显然是信息的集散地,它包含了不同的形态组成,如“网络媒体”、电子公告、实时聊天、电子邮件等等。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旨趣,从总体上网络传播是“大杂烩”,并没有形成对新闻的重点强调。
以上分析看出,把网络从“媒体”或“媒介”的角度,进行传统或习惯意义上的排名归队,无论是“第五媒体”、“第四媒体”或“第四媒介”,都是不妥当的。
(二)把网络的讨论分解到“网络具体形态——网络媒体”的讨论的阶段
网络与媒体关系探讨的突破,就是把“网络媒体”的概念从宏观抽象的网络的大概念中抽取出来,而从网络的一个形态组成来考察,单兵直入的讨论获得了成果。
“网络媒体”的提法,就是在这个认识背景下升温的。2000年后代替“第四媒体”的概念,“网络媒体”成为人们讨论网络时的主要探讨对象。[3]“网络媒体”的界定有很多困难。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就是在网络传统新闻网站媒体和商业网站媒体,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具有某些大众传播媒体特征,具有“准大众传播媒体”的特性,因为庞大的网民规模支持着网页的浏览率。当然“按照传播学的定义,一种媒介使用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1/5,即可被称之为大众媒介”。[4]所以即使目前的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也不能断言它已经成为大众传媒;但是根据互连网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肯定“网络媒体”成为大众传媒是未来的必然。这个阶段的探讨进入了网络的具体形态组成,讨论因为具体化而更为集中,对象的特性也更为清晰,“网络媒体”概念的出现表明人们对网络的认识开始深化。
“网络媒体”的概念回答了上面的疑问:网络作为整体不是媒体,但网络的组成部分“网络媒体”是媒体;我们可以暂时搁置是“第几媒体”的争论,至少从“网络媒体”概念中,我们长期感觉到的网络具有的“大众传播”的性质终于落到了实处,而不必忍受这样的困惑:一方面强烈感觉网络的大众传播媒体的属性和特点,一方面却清楚地察觉到网络与传统大众传播媒体的巨大差异。这两个感觉形成了一个在传统认识框架里解决不了的悖论。“网络媒体”概念破解了这个难题。
“网络媒体”回应了此前我们关于网络是“第几媒体”,是不是媒体的讨论;同时网络与“网络媒体”的不同,也暗示和提醒了研究“网络是什么”的复杂和困难。
(三)“网络媒体”不过是传统媒体在网络空间的“延伸”
进一步的追问是,“‘网络媒体’究竟是什么样的媒体”?具体化这个追问,我们需要搞清楚“网络媒体”有哪些特点和意义。它与传统媒体有怎样的不同?是本质意义上的不同还是表面的差异?前面搁置的问题再次提出,它与传统的三大媒体是什么关系?网络媒体是一个突然侵入的不速之客,还是一个和睦友好的邻居?是一个熟悉的同类还是一个陌生的异类?
从媒介符号来说,传统媒体各有自己独特的符号语言系统;而网络媒体没有。“网络媒体”的新闻载体仍然是传统媒体的符号语言系统,包括文字、声音和影像。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媒体”似乎并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异类,而是一个似曾相识的邻居。“网络媒体”并不具有本质意义的特殊性,更多地是传统媒体在网络空间的“模仿”和重新组合。
从内容上说,无论是网络传统新闻媒体网站,还是商业网站的新闻传播,都是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的“延伸”。新闻网站从内容到形式,极大程度地依赖着传统媒体的资源。商业网站在主要意义上也只是传统媒体新闻的重新组合,而非本质意义上的颠覆或反叛。
所以,把“网络媒体”理解为传统媒体在网络空间的“发展延伸”,是一种合理的逻辑。网络媒体是延伸,而不是创新;是熟悉的再造,而不是陌生的闯入;是文明的变迁,而不是文明的断裂或者重生。
[page_break]
(四)把网络看成是“信息平台、商业平台和虚拟空间”的阶段
这个阶段,人们看到了网络的不同功能取向和复杂的性质。正像“网络媒体”概念的提出一样,“信息平台、商业平台和虚拟空间”这个表述同样表达了人们分门别类研究的努力。既然整体的认识很难达到,我们不如分别表述这个复杂的对象。“网络媒体”概念是对网络组成形态的个别研究,而“信息平台、商业平台和虚拟空间”的提法则是对网络功能的总体上的分类研究,前者是微观的,后者是宏观的。这些认识终于深化和丰富了人们对网络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机械地为网络做一个定义。
同时,“信息平台、商业平台和虚拟空间”这个表述的意义还在于,超越了“媒体”的说法。这个提法能够从更宏观的层面认识网络的社会本质,为未来更准确地理解网络提供了一个台阶。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一个分类的视角,如果网络什么都是,那么也什么都不是。我们仍然需要一个更本质的概括。
(五)网络就是虚拟世界
具体的、分类的角度看问题解决了许多基础性的问题,那么我们来从宏观的角度考虑问题。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映照,那么“网络媒体”的母体网络呢?网络的对照物是什么呢?找到网络的对照物和联系,我们似乎也就可以找到“网络是什么”的答案。这个思路接近马克思探究“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的思路,马克思如此定义:“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5]
经由关系、联系来解释本质,是一个合理的路径。由此知道,“网络是什么”,当然也可以从网络与对照物和网络的全部联系中,认识网络的位置、特点和作用,那么“网络是什么”的问题也就得到一条清晰的出路。
“网络是什么”的长期争论展现了研究对象自身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其复杂表现为网络上形态众多,作用和影响各异;其多变性表现为网络上原创技术出现周期很短,网络组成部分新成员不断增加,新功能不断开发,原有的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以前的研究思路就在这里出现了问题:我们长期从“网络和媒体”的角度来试图认识网络的本质。结果证明不成功。我们在探讨“网络是不是媒体,是第几媒体”的时候,长期纠缠不清,认识混乱。我们把“网络是不是媒体”这个问题抛开,跳出这个狭隘的怪圈,直接讨论网络对于人意味着什么?
用信息流的观点来看待网络可能更能接近网络的本质。信息总是从一地流向另一地,信息的复杂流动,也可称为精神交往,成为信息时代的非常重要的内容。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就是一个推动信息流动的计划。所以,如果把信息比喻为乘客;那么网络上的形态组成,如“网络媒体”、电子公告等就是在道路上奔跑的汽车;网络就是道路。三者的关系就是“乘客、汽车和道路”的关系。同样,我们观察另一个系统,信息依然是乘客;各种形态的传统媒体是在道路奔跑的汽车,比如报纸、广播、电视等;现实世界可比喻为道路。那么我们面前有两条道路,道路奔跑着形态不同的汽车,汽车里坐着乘客。
这个比喻的意义在于,把网络和现实世界看作是同等的存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相对存在,互相作用和影响。那么,网络能够承担这样大的比喻么?网络有资格成长为足以与现实相对而存在的“第二世界”么?
从历史上看,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日本学者藤竹晓提出“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的概念,[6]这些概念都传达出这样的含义:在一个走向信息社会的时代里,大众传播媒体营造的信息空间,已经构成了一个区别于现实环境的“第二环境”,也即“信息环境”、“拟态环境”,尽管当时这个环境还没有足够完整、真实和独立。而在今天,这个“信息环境”、“拟态环境”在网络的催生下已经相当成熟,甚至形成了夏学銮使用的“网络社会”[7],开辟了马克·波斯特提出的“第二媒介时代”[8],发展出一个张允若提出的“第二世界”。[9]那么我们将面对着刘建明提出的“双重存在”的“社会”(即领土意义上的国家社会和超级信息和观念全球化的社会)。[10]
我们深知,网络在传播技术方面的优势远胜传统大众媒体,它对“信息环境”、“拟态环境”的构成起到更为巨大的作用。社会演变的信息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这两个趋势就决定了未来的时代是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对立而存在。既相互渗透,又相互联结和影响。
如果从世界的角度来理解,那么此前的“道路和汽车”的比喻,可以置换为比喻为“大地和房子”的比喻。那么显然存在着两种“大地和房子”,现实大地上建造着现实中的传统媒体形态;虚拟大地上建造着虚拟中的网络媒体形态。在本质上,虚拟大地不是“上帝之城”,只是现实大地的一个变形的折射;同样在本质上,网络媒体形态不是“创新”的产物,而是传统媒体形态在虚拟大地上的折射,也是延伸。
这个比喻超过了传播的意义,而是建造了一个“精神交往”的世界。如果说,传播毕竟强调的是信息的流动和疏离个体的连接;那么“世界”的概念显然要大得多,它包含了驻留和传播,固守和变迁,稳定的秩序与流动的革命或者改良等等。
最后笔者的观点水到渠成,“作为虚拟世界的网络”超过了“作为传播媒介的网络”,更充分而且有说服力地解决目前网络理论解释中遭遇到的困惑和纠缠,也是我们对网络本质认识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书目]:
[1]方兴东:《“网络社会化”新时代的来临》,参见陈卫星主编:《网络新闻和社会发展》,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2]闵大洪:《网络传播研究亟待加强》,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1期
[3]闵大洪:《网络媒体定义与中国网络媒体生态环境》,参见邓炘炘李兴国主编:《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4]杜骏飞:《网络新闻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5]《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第1版,北京,开明出版社,1993年8月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彭兰:《网络传播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美]马克·波斯特著范静哗译:《第二媒介时代》,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网络新媒体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药学本科;全英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51-02
药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掌握药学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药学相关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在药品生产、质量控制及指导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种类繁多,专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且大多内容对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生涩难懂,尤其是药剂学、药理学等专业课程。这些因素导致药学专业课程,特别是针对本校留学生采用的全英教学的授课有一定的局限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媒体主要是选定的教材、黑板、粉笔,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信息单向传递:教师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药学专业的课程大部分内容丰富庞杂,而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有限的授课时间,极大地限制了教师的授课质量。尽管目前多媒体教学得到了普及,其直观性及动态性有利于阐述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提高授课效率,突破教学难点。但目前大都只是起到演示作用,不能刺激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其自主学习、探索与发现。
为打破传统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调整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容量大、即时性强、速度快,有利于知识的快速传播;打破时空限制、富有表现力、便于灵活控制,能使课堂教师的授课更有活力及吸引力。网络资源丰富多样,交互性强,与课堂相比较有其特殊的优势。在教学中应用网络资源作为教材的补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将课程内容更系统、更生动形象、更富感染力地展示给学生,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我校于2010年开始构建网络课程系统并在校园网上运行,于2011年开始着手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网络课程系统对授课内容进行设计,并对2011级药学本科学生实行教师课堂授课与学生课余自行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我校2011级药学本科专业学生实行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作了简要的探讨。
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
1.扩展教学时空,有效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化整合。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文字、声音、图像、视频进行加工、编辑,预先将大量的教学信息贮存在多媒体课件内,并将节约的板书时间用于将重点难点讲解更透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重点知识的最新进展、交叉学科的相关内容,增强了课堂的活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网络教学系统中的课件作为课堂的补充,为学生提供了知识丰富,或趣味性强又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主动性;习题、测试题针对性强,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教学系统对课堂没有理解或没有讲解的内容进行学习,可以做到全面掌握所学知识。由此我们的网络课程系统逐渐获得了学生的认可。
2.表达直观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通过对我校2011级药学本科专业学生实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我们发现多媒体网络技术能帮助学生把握概念、原理的实质,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多媒体网络技术对药学专业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将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原理、作用机制、药物真实的生产工艺等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平面图纸立体化,静止过程动态化,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明显提高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从而弥补单纯讲授的不足。它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模拟课堂、模拟药房、多媒体教学设计等方面;模拟的网络药学教学,达到了传统教学不易实现的真实性和现场感;同时,利用网络可以优化药物的研究与合成途径,精确定量地分析,简化数据的收集,合理高效地验证学生构想,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强烈激发,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充分利用资源,拓展知识技能。我们在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探索中,突破了课堂授课的时空限制,通过将多媒体资源整合到网络平台上,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并且通过网上在线交互式教学课件、自测练习题等,对课堂上没有理解的内容或重点难点部分在仔细揣摩,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巩固强化,很好地拓展了学生自身的知识技能,并有效地保证了课堂内外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4.动态交互性强,便于因材施教。网络课程教学交互性强,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时可以根据自身知识储备量、学习思维习惯,自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方式方法及进度,有效地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着重加强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体现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辅助全英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十分重视药学本科生的全英教学。作为学校最先开展全英教学的重点团队,我们在全英教学授课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用英文生动形象地讲授知识,同时向学生开放相关网络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加强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并及时加以巩固。并通过课后网络上的沟通与交流,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老师能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意见,并就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形式予以修正,使教学内容不断得到完善。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授课速度太快,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多媒体的速度快,信息量大,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解速度,课堂上学习的大部分知识只是囫囵吞枣,有如水过鸭背。因此,对学生来说教学内容大多成了过眼云烟,如果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对所学知识加以理解,将会严重降低其学习效率。因此,多媒体课堂教学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要适量,不能一味地追求多与快。教师在课堂上可利用语言、动作等手段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应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可反复仔细地讲解;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思维能够跟上;课后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在应用多媒体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考虑课堂授课与学生课外自学的相互补充,有意识地精选课堂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提高教学效率。
2.教师不能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网络教学应该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正确应用多媒体网络,变成了课件的解说员,用计算机完全取代板书,失去了对教学的控制地位,其课堂教学古板无趣,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以多媒体教学完全代替传统教学,而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核心,综合运用启发式提问、课堂讨论或发起网络话题进行讨论等多种形式,结合课程具体特点,打破单一的演示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提升其创新能力,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注重教学与技术整合的合理性,对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时严格把关,适当地将多媒体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发挥教师这一主要媒体的作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最终目的。
3.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及制作技术欠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容易成为传统教学的翻版,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和教学互动性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其中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不当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多媒体教学课件存在设计不规范、色彩搭配不当、逻辑层次欠佳等问题,制约了教师授课效率和教学水平的提升。药学专业课程具有内容广而杂、机制原理多、结构类别多、颜色现象多等特点。充分调动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手段来丰富课件的内容,提高课件质量,严谨的教学思路和科学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对提高药学的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网络教学易导致学生的迷航。网络系统由于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具有非常庞大的信息量,造成了部分学生的迷茫,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选用网络资源时,应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注重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网页的设置要直观,便于操作,页面布局尽可能简洁,给人舒适感。应该不断更新网站的内容,让学生能及时获取到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激发其创新意识。
三、展望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学以致用。因此,教学质量的控制是教学活动的重点。多媒体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授课的时空限制,有力解决了单一传统教学或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既保留了单一传统教学和模式的各种优点,又将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整合,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顺应时代潮流,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学模式将向更深层次发展,将逐渐由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向以网络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个性化及针对性特点的网络教学。但在教学活动中,应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及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丹丹.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1):126-127.
网络新媒体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工业的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 将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这一趋势正在越来越普及, 也正在影响、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目前,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空前的优越条件,网络多媒体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正在不断增加。如何利用多媒体发展和传播语言文化知识,培养出新世纪合格人才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 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指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体系,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论。近年来, 随着认知学习理论(cognitive theory) 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 theory) 的发展, 教学的中心由“教”转移到“学”, 教学过程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作用。首先,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认为,学习是一种相互作用的积极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语言的积极接受者,更是学习的主体,是积极的创造者。在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应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其次,建构主义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一种活动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就能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语言输入实际上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输入,而是通过原有语言知识系统与新的语言输入间的相互作用建构他的语言能力。实行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外语教学,正是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采集、加工的主体, 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因此,多媒体网络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可以为学生创造建构知识的真实性的“情境”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建构主义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学习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二、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1、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首先,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一体化加大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使得教学变得形象化、立体化、生动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样,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 改善教学环境, 优化了教学结构。其次,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开放式的、多元文化的、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多媒体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优势可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 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此外,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网络,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秀的英语电影和电视节目,还可以利用MSN和E- mail与native speakers用英语进行口头或文字交流,这可以说是医治中国学生“哑巴英语”这一通病的良药。
2、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下的人机结合新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教学模式不同。该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我们要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辅助作用的关系。多媒体网络技术功能再强大,也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只能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选择,但它不能喧宾夺主。对它过分的依赖,反而会失去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多媒体教学方式,始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显然不能替代全部教学模式。唯有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加强教学设计,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才能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其次,我们可以运用网络多媒体课件辅助的课堂教学。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就是在多媒体环境的教室里,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和“课本”的概念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和延伸。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将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利用power point演示出来,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从而优化教学过程。第三,可以建立网络技术的课后自主学习环境。虽然课堂学习环节很重要, 但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 课后学习也应是教学活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聊天室,EMAIL, BBS等实现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相关网址和参考书目供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自由选择,努力为学生创造第二课堂。
3、多媒体网络技术实践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英语教学项目无论是在理念上, 还是方法上、技术上都对校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首先,网络辅助教学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目前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还没有被广大教师所采用。有的教师因为教学工作繁重,如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还要重新备课,所以不想运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有的教师因为没有计算机基础,对学习运用多媒体教学有一定的心理负担,当然更不想使用这种模式。然而,我们要知道,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减轻工作负担,而且也是未来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广大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及时的转变思想观念,尽早的推行新模式。其次,就硬件设施而言, 各高校多媒体语言教室建设及网络建设满足不了教学要求, 需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同时,这种新型教学模式需借助于一个成熟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成熟的系统不仅有高质量、丰富的课件供学生点播,还应引入各种英语精品课程,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三、多媒体技术对大学外语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和交互式语言的环境。可以听到高质量的语言输人信息、看到清晰的动感画面,还可在教师的指导及组织下,开展较真实语境的交流活动。
1、多媒体教学可以调动课堂气氛,让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来比较枯燥的语法讲解,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有声有图、形象生动的电子课件,学生就容易关注并容易理解很多。虽然制作多媒体课件对老师来说,备课量会增加很多,但是比起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一节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量却是传统教学的一倍甚至更多,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也能够让教学节奏更加紧凑,教学过程流畅,加深学生的印象。
2、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视野。多媒体不但能为课堂创设情景,使学习生动有趣,而且还以它无法比拟的知识容量吸引着学生。把书房搬到课堂,已成为可以实现的梦想。所以说,多媒体有着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它可以通过跨越时空限制,再现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过程,帮助我们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给英语课堂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我们大学外语教学。
3、多媒体教学可以突出重点、难点,加快学生对复杂英语词汇、句子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在不改变原有文字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使用多媒体技术。例如,精读课中的难点、语言点等重要知识内容可用Power Point 展示出来,加入声音、图像、视频等,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的表现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和深入理解英语词汇的用法、句子的结构等,迅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缩短学生对复杂词汇、句子理解和记忆的时间,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应朝着以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多媒体网络为技术支持的混合型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是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而引起的教学手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教学理念的一场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学习能力;着重强调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努力营造民主化的课堂氛围,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如何有效地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外语教学之中,使之为教学服务,还有待于更多的外语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 大学英语精读课多媒体教学研究[J].外语界,2002
网络新媒体的理解范文4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必须围绕学生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最大的知识源泉是网络资源,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地位也应该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应该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学生的头脑不再被看作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多媒体网络学习环境不再是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而变为帮助学生探索、发现、学习用的认知工具。网络教学应该围绕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发展、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展开。
二、多媒体教学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1.课堂教学中应用。(1)调动学生兴趣。开展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重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的感官来同时吸收知识内容,将趣味性、创造性、知识性等诸多特色全部有效地融入到该项学习的环境当中。例如:讲授课程实验,可通过画出相关示意图,通过播放动画、视频等方式告知学生在实验中应注意哪些操作步骤。(2)培养学生能力。将实验教学的技能通过模拟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触到实验操作与真实生活中的关系、状态、情境以及重要性等,有效培养学生在操作方面的能力,同时加强理论知识内容的理解。(3)突出知识重点。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需提前准备好课件,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与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在课件当中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突出。例如:在对概念性的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课件中的相关重点内容可以将字体放大、加粗或者标红等,告知学生该项知识内容为重点或者难点,并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重点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4)提高课堂质量。在课堂中采用相关课件进行讲解,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专心的听教师对内容进行讲解,并将知识点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消化,无需浪费大量的时间做笔记而没有听教师的讲解,在课后可将课件下载下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或者再对笔记进行记录,这样的上课方式将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了全面的提高。2.实践教学中应用。(1)展示教学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网络上的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按照不同的信息对其进行分类,在授课过程中只需进行检索就可寻出大量的相关教学素材。例如:在对实验操作进行教学时,教师可用客户端控制学生的网络计算机,并进行现场的操作,让学生看清楚每一个操作步骤。(2)了解学生情况。多媒体可以将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第一时间的汇总和统计,教师可根据统计出来的结果对不同掌握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多媒体网络课程的特征
网络新媒体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网络;英语;视听说;教师;学生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开始遍布全球,同时也进入到了校园之中。网络的普及以及交互式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多媒体网络教学变为现实。在新的形势背景下,教师要多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来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以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英语视听说教学为主题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英语视听说
作为英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英语视听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视听说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各种交际场合中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有赖于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包括信息、知识和感情的沟通。
根据生物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视觉能提高听力理解,即说话者的言语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听到的内容。所以,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听懂说话者的态度和真实意图等非言语线索。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因为多媒体技术集声音、文字和图片等于一身,利用性极高。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以及多媒体设备功能的局限性,教师成了视听说教学的主导者,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教师也只是成了设备的操纵者,他们只是单纯地播放录音和录像,对学生的问题做些简单的解释。这样的方式使得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很难进行。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英语的视听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虽然多媒体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这些媒体几乎都是单向媒体,只能单方面地传递信息,而不能有效接收信息,这样的方式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也不能提供学生的反馈信息,弊端日益凸显,但是,计算机实现了媒体双向教学,它既能有效传递教学信息,也能接收学生信息,从而有效控制整个教学过程。由多媒体计算机与视听材料有机结合而成的多媒体教学网络具有交互性,不仅能显示视听说的教学内容,还能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英语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大为扩展。
二、多媒体教学网络对英语视听说教学产生的影响
具体而言,多媒体教学网络会对英语视听说教学产生以下一系列重要影响:
1、教学内容方面
多媒体教学网络是基于校园宽带网产生的,它有效弥补了英语视听说教学内容陈旧、单一的弊端,能够为师生提供时效性强、信息丰富的教学材料。除了DVD、录音和录像之外,还有音频广播节目、卫星直播网络电视节目等,以及利用计算机应用程序制作而成的各种教学软件等,这些集声音、视频、图像和数字于一体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多语言纯正的教学材料和辅助材料。
2、教学形式方面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得知,多媒体教学网络具有实时性、个性化和交互性的特点。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络为学生实时播放互联网上的教学信息,并同步传递给学生。同时,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答案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和信息的情况。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为学生实时点播互联网上的英语视频节目和音频节目等让学生进行自主化的学习,让学生自主进行个性化学习,这样的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并培养学生的视听说能力。
3、教学主导与主体方面
我们都知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一直以来,学生的主体性都被严重忽视。基于校园网络而建立起来的多媒体教学网络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能够将较难理解的、较为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化,使学生容易接受。由于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完成的,计算机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保存下来,让教师通过主机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适当补充和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逐步提高学生的视听说能力。
网络新媒体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网络媒体 英语教学 网络化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53-02
大学英语在高校通识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与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2014年教育部高教司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四项重点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体系”两项重点对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教学资源拓展与共享提出了要求,这也是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中媒体高度发达、英语文化普及化背景下的中国化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
一、国内高校英语教学网络化的创新尝试
(一)教学时空的拓展。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通常是按照学生当前英语掌握水平、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指向性等不同指标来进行分类,比如在课程教学难度上分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等级,在学习目的指向性上分“专业英语”“商务英语”“综合翻译”“高级口语”等不同教学主体内容的课程,由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评定以及学生自由选择的综合结果来进行分班,这在学生的因材施教与分类管理等教学进程的掌握上具备较好的效果。因此,国内许多高校鼓励英语教师将英语教学进行线上延伸,即在课堂常规教学时间之外布置相应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媒体进行语言练习,以巩固教学成果,且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教学模式更适合当前大学生“碎片化”处理生活与学习时间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语言是一门工具,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是相对单一的,即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的使用方法并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但在网络媒体环境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与方式多元化了,教师不再是学习资源的唯一来源,甚至开始呈现教师作用越来越弱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也开始发生改变,从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测验为目的开始向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转移,学生对为什么要进行英语学习的理解也开始发散多元,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同时也看重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审视与认知、国际视野的具备、国际生存与交流能力的掌握、包容开朗的个性人格养成等方面,英语教学不再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而是成了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综合化。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主要是依赖于学生对英语“听、说、读、写”等四项基本能力的测验,这一套评价体系有较强的客观公正性,但对学生而言却也有着一定的不良影响。一个人对一门语言的掌握,其内涵实际上是对一种文化的理解与融入,“听、说、读、写”能力是对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掌握得好并不意味着能很好地融入多元国际文化,以分数作为检测依据的结果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学生相当一部分学习过程的否定,比如对英语国家历史文化了解较深的学生也许并不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名学生的英语学习就是失败的,因此,通过社会性互联网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能够更加综合全面地评价一名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果。国内许多高校已经摒弃了单纯以考试定结果的评价方式,而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通过互联网媒体了解学生与不同语境文化的人进行交流的状况以及学生获取多语言媒介产品并学习研究的成果、学生与学生之间日常交流语言的选择等情况来进行综合评定。
二、网络媒体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不足
(一)对网络多媒体资源的利用程度不够。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以及高校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网络媒体资源的使用大多还是以直接引用资源的形式为主,如英语视频、听力材料等,但英语教学的网络媒体化并不是指单纯地将互联网资源用于课堂上,更为重要的是使教学模式能够互联网多媒体化。许多高校在电子信息硬件与技术上具备充分条件来搭建网络化的学习平台,比如上海教育局所主导开发的“易班”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区,学生可以将学习进度与心得在社区上进行讨论与存储,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来掌握学生学习进程以及兴趣点的变化。相比其他专业的学习,英语学习更加需要一个日常化、宽松化的语言环境与交流空间,高校可以借鉴网络社区的群聚效应搭建一个语言类的学习互联网平台,通过与语言学习相关的媒体资源来吸引学生,然后提供自由讨论的网络场所,教师则可以在网络上对讨论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引导,帮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交流中不断纠正自己的语言使用行为与习惯。
(二)线上与线下的联动不足。线上教学是对线下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师生互动不足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不足的有效补充,学生依赖多种互联网媒体以及互联网工具,通过各种网络社交形式进行语言交流,从而达到语言听说能力的锻炼效果。目前,各高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受限制于常规教学时间,教师很难充分对学生开展听说训练;同时,教师被教材固定在讲台上,与学生的互动较少;而在线下的学生自学环节中,由于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尽相同,教师很难实现对每一名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过程管控;再者,高校英语课程班级学生大多来自不同院系专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外交流并不紧密,交流与互动较少,对英语学习语境与语伴形成造成负面影响。
(三)教师对网络媒体环境的适应滞后于学生。尽管在互联网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加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被弱化,反而,正因为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进行课外学习是在课堂掌控之外的,教师对教学进程的把握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更加重要。但是,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英语教师还没有意识到网络媒体对语言教育的冲击,仍将课堂上按教案进行教学作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学手段,忽视了互联网工具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对学生的线下学习没有进行跟踪;同时,高校对英语教师网络技能的培训目前也严重匮乏,不少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认识仍片面地停留在影音资源上,对学生的上网用网习惯仍不了解,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学习工具的使用要超前于教师,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产生了分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代沟日益增大。
三、对英语教学网络化改革创新的建议与对策
(一)建立学生导向的英语教学体系。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都是以教师为导向的,即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但在网络媒体环境中,学生对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源的获取与掌握往往并不滞后于教师,这就使得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趋于平等,甚至容易出现教师所讲授内容学生早就掌握或者不感兴趣的现象。在互联网媒体环境中,个体的概念得到放大,多元文化与国际化思维成为学生思想主流,高校应该在合理引导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与兴趣的不断转移,真正以学生为本,教师与教案都应服务于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与话语自由,在校内形成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校园文化环境,不再以学分、测试来约束学生,而是以兴趣开发与综合能力培养来引导学生。
(二)建立针对学生语言素养培养的跟踪体系。语言素养指的是通过对一门语言的掌握而具备对语系文化的理解以及在对应文化环境中的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国际通用语言环境中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包容以及与跨文化人群进行交流的基本素质。一门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该语言听说读写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融入语言所在文化环境中进行社会活动,这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英语教育的传统课堂教学只能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检测,而学生是否具备国际交流能力与视野则需要通过长期的跟踪观察才能得出结论,而网络媒体t是能够进行这项观察的良好媒介,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不仅是课堂上的老师,更应该通过各种网络媒体与软件和学生结成课堂外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灵活调整因材施教方案。
(三)建立科学的英语教学评估体系。网络媒体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评估应该尽可能避免以结果论的测验,而是基于长期跟踪观察、注重英语学习过程的系统评估工程,依靠网络技术,对学生使用课外教学资源以及其学习结果的情况进行记录,创新教学模式与评估方法,真正将课外的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环节纳入整体考核中来,甚至好的课外资源与学习体会可以在第一课堂上再进行充分交流与深度加工,在对学生的口语、听力、写作、翻译等硬指标进行测试的同时,也要对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理解、跨国交流的尝试与结果进行评估,真正鼓励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通过测验,而是为了交流。
网络媒体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英语教学对教学环境与教学工具的依赖性更使其成为在网络媒体环境中进行教学创新改革的前沿阵地,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工具,改变理念,转变思想,探索并勇于尝试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与评估体系,让英语真正从一门大学生的语言工具变为大学生理解认识国际多元文化的重要媒介。
【参考文献】
[1]赵亮.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5)
[2]刘建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09(5)
[3]陈讽,刘霞光.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3)
[4]向于峰.美国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2
[5]杨奋.教育信息化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