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范文1

【关键词】 检验技术;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生物安全是研究各种生物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以及对生物危害进行有效控制的理论及技术措施的新兴边缘学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biosafety containment for laboratories)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毒素时, 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感染, 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1]。针对目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教育现状, 为此,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探讨生物安全防护教育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1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现状

目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教育的现状是由于医学检验系列规划教材中存在着重“临床检验”和“质量管理”, 但对于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提及较少, 多只言片语, 直接导致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实习时暴露出对检验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标准预防的概念、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等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缺乏, 体现在临床实习中存在不懂自我防护、不按检验科操作规程和制度办事, 例如:不戴防护口罩、帽子、手套, 发生标本洒漏、皮肤破损、锐器损伤、标本污染等意外事故, 穿工作服进入休息间等。有调查显示:学生在回答“标准预防”概念正确的只有10.6%[2]。医学检验专业人员工作性质特殊, 日常工作中要直接、频繁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随着HBV、HCV、HIV、肺结核等发病率的不断上升, 危害检验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也日益增加[3]。

2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的紧迫性

2003年年底至2004年年初在新加坡、台湾和北京相继发生SARS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之后,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在全球日益受到重视,临床医护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已将增强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 国务院和卫生部分别颁布和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 如国务院颁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卫生部制定了《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5号)、《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审批办法》(卫生部令第50号), 湖南省卫生厅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通知》(湘卫科教发2010年8号), 这些都充分说明强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3 解决的办法及措施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申子瑜教授曾经撰文指出:目前, 实验室安全防护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软件建设, 实验人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认识, 是能否搞好生物安全防护的基础, 只有认识到位, 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并付诸实施[4]。针对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的紧迫性及现状,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强化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的认知,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防护教育是医学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职责。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加强了在专业课程中对学生生物安全知识的教育, 强调了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的意义。着重讲解了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生物安全水平的分级、安全屏障及要求;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等。通过学习我们必须让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

(二)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 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安全教育 带教老师在掌握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标本的来源、微生物致病力、传染途径、有效的预防措施等基础上, 制定相应的检验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实验室的废物处理、实验室微生物菌种及免疫学阳性标本的保存以及使用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学生进入临床检验实验室, 首先老师要讲解本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规章制度及学生应该注意什么, 并讲解本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处理方法, 尤其是接触未知标本或一些探索性试验项目时, 可能会出现难以解释的情况, 对此老师一定要告诫学生, 使学生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2)在实验的过程中带教老师注意巡视, 认真指导、监督, 要经常提醒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 规范操作。

(三)对实习前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安全防护知识的考试、考核 2002年12月, 经卫生部批准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 开创了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的新篇章。我国有关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我国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GB19781-2005/ISO15190: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GB50346-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环境管理办法》(第32号)等[5]。

本校对于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以上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系统学习, 在此基础上进行医院感染的慨念、六步洗手法、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哪些操作应穿防护衣、临床实验室的废物正确处理、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范围、检验科安全防护级别、哪些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标准预防的慨念、哪些操作可产生气溶胶、生物安全图标的识别、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等生物安全知识考试, 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实习单位的随访, 对本校医学检验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掌握很满意。

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开展在检验专业学生中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教学, 对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生活乃至毕业后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大学期间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增强其自我安全意识, 将促进检验专业学生就业后在工作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有效减少实验工作中生物危害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闫海润.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安全防护教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81.

[2] 贺志安,张晨光,赵庆伟.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前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544.

[3] 邓云清,罗碧茹,李艳华.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现代预防医学,2005,32(6):670-672.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范文2

(一)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引起社会的深刻变革,信息时代的到来迫切要求我们的教育进行改革,导致教育机构、教学模式的变化与突破。教育的开放性与教育资源的广泛性,最终会引起教育质量和效率地不断突破。现代教育技术给教育模式赋予了新的内涵。

(二)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创新教学结构。教育专家认为,为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利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三)本课题负责人杨秀玲曾于2002年至2005年参加省十五重点课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是该课题的子课题《小学语文“学导式”教学模式》的模式创建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形成了成熟的小学语文“学导式”教学模式。该课题已于2005年顺利结题,并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学导式教学模式也在全县得以推广。杨秀玲于2008年到我校,通过自身引领,积极倡导学导式教学方法,已带动过半数语文教师运用学导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四)我校升格为实验小学后,上级加大了对学校的投入,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在现代教育装备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更新。现在我校已实现光纤进校、开通了校园网,基本实现教师办公现代化,年内准备完成班班通,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进教室的硬件条件已基本到位。

基于以上背景,为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结合我校实际,结合省十二五课题研究,我校拟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小学语文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思路:

(一)研究目标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有效整合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小学语文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推广,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更深层次整合,提高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发发展和创新探究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究在多功能教室环境下小学语文学导式教学方法的具体特点,通过实践研讨,找出规律性,总结形成可推广的学导式教学模式。

2.探究在班班通环境下小学语文学导式教学方法的具体特点,通过实践研讨,找出规律性,总结形成可推广的学导式教学模式。

3.探究在网络教室环境下小学语文学导式教学方法的具体特点,研究如何将各种信息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找出规律性。

(三)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实验,主要采取整体横向对照法和纵向对照法。我校每个年级有三个教学班,拟在不同环境下进行对同一节课的教学实验。实验教师按学导式教学模式准备一节语文课,同一实验教师再利用三个班在三种不同环境下进行教学,通过各实验班学生在课堂表现、三动能力及考试成绩等表现出来的差异及实验班在实验前后的自身变化,体验学导式教学方法在不同环境下使用的不同效果,进而总结出规律。

(四)研究的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调查研究、理论准备阶段(2011.6-2011.9)

课题组成员进行学导式理论学习并在平时无多媒体情况下进行常态实施,调查分析,了解现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参研人员分析学生情况和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情况,并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各种现代教育设备的使用。

2.第二阶段:探索实施阶段(2011.9-2012.07)

(1)根据实施方案,在选定班级进行不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小学语文学导式教学模式实验,‘对比验证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知识体系和信息素养、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2)实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实践,进一步总结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小学语文学导式教学模式中教学整合的方法。

3.第三阶段:深化实施阶段(2012.9-2013.7)

(1)指导学生通过多种信息手段学习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组织学生开展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提高学生应用信息的能力。

(3)实验教师总结反思,形成论文集。

4.第四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3.9-2013.12)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范文3

1.研究对象研究选取华中师范大学通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的58名2007级本科生和53名2009级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专业背景包括:中文、心理、地理、物理、英语、美术、数学、生物和音乐等。2.研究方法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课程前后测数据并使用统计工具进行分析,以探究电子双板环境下“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研究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影响。其次,通过对比研究对象的期末成绩来分析该模式对学习者学习成绩的影响。最后,利用文本内容分析法,研究学习者对该教学模式的看法并得出结论。3.电子双板环境下“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构建了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课前自主学习、课内探究学习和课后巩固学习三部分组成。其中,网络学习平台和电子双板环境下的PGP教学平台是“颠倒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重要支撑。(1)基于网络平台的课前自主学习设计基于网络平台的课前自主学习主要分为学案导学、理论学习和互动交流三个主要模块。学习者在课前通过“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专题学习网站自主完成学案填写、重点知识学习和互动交流等活动。学案导学模块。教师根据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学习方案(即学案),并将其上传到“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向导,并用以明确学习者的章节学习内容、活动和目标。理论学习模块。该模块给学习者提供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经典案例和其他资源。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将部分难以理解的操作性知识录制成交互式微视频,以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模块。互动交流模块为学习者提供了交互平台。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它不仅促进了生生间、师生间知识和情感的交流,而且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习者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总结相关章节的疑难知识点,在课堂上集中讲解。(2)基于PGP平台的课堂教学设计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基于PGP平台的课堂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习活动为中心,帮助学习者实现知识的内化,主要包括问题驱动模块和任务驱动模块两部分。问题驱动模块设计。教师首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讲述相关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和易混易错点;然后,结合主要知识点设置相关测试问题,利用电子双板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应答器(Clicker)发送答案给交互式终端,PGP平台对答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即时呈现应答结果的分布图(如图2所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应答情况来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任务驱动模块设计。教师首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选择性地讲解知识点;然后,依据所讲授的知识,采用项目或活动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学习者创设学习情境,呈现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并进行个人或小组成果展示(如图3所示)。最后,小组成员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完善其研究方案。(3)基于网络平台的课后学习评测设计教师基于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学习评测试题(如图4所示),用于检测学习者在颠倒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灵活应用能力。4.教学模式的实施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客观性,研究按照如下流程进行组织和开展。第一,对2009级通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的本科生进行课程前测,并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对其进行后测。第二,采用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首先,让学习者在课前通过“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专题学习网站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和PPT等教学资源,完成学案并基于遇到的问题在学习论坛模块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借助PGP平台开展课堂教学,主要解答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并为学习者设计问题或创设任务情景,驱动其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最终通过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来实现知识的内化,进行课堂交流与分享。最后,学习者完成相应章节的学习评测,实现知识的升华。为了更好地体现该模式的教学优势,本研究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第三章——调查研究法中调查问卷的设计为例,将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进行了比较,如表1所示。

二、研究效果评价与分析

1.数据采集与整理研究数据主要包括:2007级和2009级本科生的期末成绩、2009级本科生的课程前后测数据和期末试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频数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方法来分析与评价。2.教学效果评价(1)学习者学习态度分析基于课程的前后测问卷,分析电子双板环境下“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①。从表2可知,课程后测中学习者的态度均值普遍高于课程前测,说明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态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其差异性检验值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在学习评测的自主性方面,后测的结果明显高于前测,说明该模式在改善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态度方面作用比较大。(2)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分析研究抽取通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的58名2007级本科生的期末成绩作为对照组,53名2009级本科生的期末成绩作为实验组,通过其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各个分数段人数及差异性检验值的对比来分析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对学习者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如图5和表3所示。由图5可知,2009级本科生的最高分为96分,最低分为66分,平均分为81.36分,均高于2007级本科生;并且90分以上有7人,而2007级本科生的成绩大都集中在80-89分数段。但从整体上来看,两组学习者的成绩都在60分以上,并且大都集中在70-89分之间,成绩分布相对均衡。从表3可知,2009级本科生学习成绩的均值高于2007级本科生,并且由于差异性检验Sig.值为0.001,明显低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采用电子双板环境下“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者成绩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者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但2009级本科生学习成绩的标准差较大,说明采用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者成绩分布离散度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者,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影响存在差异。(3)学习者的研究能力分析首先,研究者通过对2009级本科生的期末试卷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有75%的学习者认为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有了很大的收获,并且其中有一半学生认为其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我可以运用本门课程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做一些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学会了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通过一些研究方法对自己所需研究的问题做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科学性的研究方案”。另外,对前后测的问卷进行分析的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知,学习者在课程学习前后,研究能力普遍有所提高,尤其是在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方面表现更为显著,其差异性检验的Sig.值明显低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研究能力产生了显著的影响。3.学习者反馈分析研究者收集2009级本科生的53份期末试卷,通过内容分析法对试卷的最后一道主观题(本门课程采用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请对该教学方式进行评述,举例说明你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或困惑,同时提出合理化的教学改进建议)的应答文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6得知,有83%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比较新颖,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72%的学生认为基于电子双板的课堂教学环境更利于知识的传授和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学互动;有60%的学生认为学案导学、交互式微视频、课堂实录和学习支持服务等为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62%的学生认为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有助于其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愿意积极参与;有28%的学生认为利用Clicker进行及时反馈,能够较真实地了解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当然,也有36%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占用大量的时间,课堂活动的开展由于学习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有效进行。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其借助电子双板和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优势,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通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该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第一,网络学习平台使学习方式更加灵活,有助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集学案、教学视频、交互式微视频、拓展资源和互动交流等模块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和充足的学习资源,让学习者的学习和交流可以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能支持学习者对概念性知识的自主学习,又能帮助缺课的学习者补课。第二,电子双板环境促进师生交互,有助于学习者的知识迁移。以电子双板为支撑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教师的问题答疑、任务呈现和学习者的活动开展、知识内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它不仅可以通过应答反馈功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且有助于学习者的小组协作、成果汇报与交流。第三,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优化教学。研究表明,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者的研究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2.研究建议要将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信息素养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设计合理的学案、制作科学的课件及视频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自学资源。因此完善信息素养培训机制,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是实施基于电子双板环境“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第二,加强电子双板的使用培训,提升师生开展课堂活动的能力。师生对电子双板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活动的开展效果。通过电子双板的使用培训,确保教师能够熟练使用电子双板组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电子双板进行小组讨论、汇报等活动,是基于电子双板环境“颠倒课堂”顺利实施的保证。第三,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能力。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以科学的学案为指导,采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呈现方式和评价量规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设计有趣的研究项目或学习活动,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四、结束语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范文4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以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另一方面,全国上下兴起以改革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已经续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只注重确定知识传授,“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培养的学生是一种继承型、“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实践型人才。

1.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从20世纪90年代全球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至今,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更是层出不穷,改革的焦点集中在课程的更新上。在全球出现“教育战略热”和以“新国民精神”为主的新教育理念浪潮的大环境,我国教育以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为根本目标,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如下趋势: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产学研分离走向产学研一体化,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从办学体制单一走向多元化,从集中统一模式走向非均衡发展模式。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1.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①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②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

1.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1.3.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

1.3.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2.1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2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许多地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与主导,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①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②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③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④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2.3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

参考文献:

[1]秦炜炜.《国际教育技术学家对教育技术学的认识与看法》.[论文编号]1009-8097(2007)10-0008—04.

[2]包训成.《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探讨》.[论文编号]1009-8097(2007)10-0037-03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范文5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三个面向”为指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教育局工作目标,大力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工作。

工作目标

以提升全县远程教育管理应用水平、优化教学手段为基础,以加强教育资源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重点,以教育信息化为主线,以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为导向,以教育技术队伍发展为前提,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目标,全面提高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能力和水平,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进程。

工作任务

一、全面加强对全县远程教育和实验教学工作的管理

本着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科学管理、突出重点,健全制度、发展队伍,培植典型、全面推进的原则,加强对全县远程教育和实验教学工作的管理。强化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应用促进教师队伍发展、促进新课程资源建设,有效支持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1、2月份全面完成2005年新增项目的设备安装调试及县级验收工作以全优的标准接收省市验收。

2、继续坚持“一标三册一栏”管理制度,开展远程教育管理应用“百校行”活动。每两周下乡一次每次检查5所学校,全年最少检查100所学校。采取突击检查、现场指导、编发简讯、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推介亮点,推动全县远程教育管理应用工作。

3、修订完善远程教育管理应用考核办法,拟于6月份、12月份进行专项考核两次,6月份考核完毕后对2005—2006学年度远程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专项表彰奖励。建议教育局加大远程教育在校区综合工作评估中的权重。

4、依托校区综合工作评估和初中毕业生测试,加强对实验仪器、图书、体音美器材等教学设施的管理使用。

二、加快网络中心建设步伐,大力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中小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2006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电教中心工作重中之重,力争年内初步建成满足教学需求的互动、开放、动态、实用的新课程资源库框架,积极培育资源建设的内生长机制,初步建立起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系统。

1、1至2月完成设备调试及试运行。

2、加强人员培训。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培训网站管理人员使他们尽快掌握技术保证网络运行正常;二是3月份对各校区通讯员及股室联络员进行集中培训。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资源上传、审核、系统;突出一线教师和学校的主体地位,树立资源使用者同时是资源建设者的观念,骨干带头,全员参与资源创建、搜集、整理、加工、上传工作;加强资源应用研讨,加大优质、特色资源推广应用力度。

3、发挥网站电子政务功能,围绕县教育局中心工作,努力做好教育宣传工作。上传下发彬县教育的新发展、新举措,展示校园风采,对外树立形象,对内上传下达初步实现办公自动化。

4、资源建设

一是突出课堂教学实用资源建设,提供与教材配套的教案、课堂实录、网络资源链接、课件、试题、学习成果、教学后记等针对性强的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资源;每两周下乡一次,实现年内制作优秀课堂实录30节,并于网上;评选优秀课件40个,整合于资源库。二是主要栏目信息80篇;教学研究、论文篇数总计达到80篇;

三、组织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活动,以赛促用。

1、3-4月份开展一次以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制作为重点的评选活动;9-10月份开展一次以优秀教案、论文、和网络主题探究学习案例评选活动。将优秀作品在网站上,实现获奖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推选全县获奖作品参加全国、省市相应赛事,力争综合实力进入全市前三名水平,个别项目走到全省前列。

2、五月份安排一次全县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比赛活动,以促进校长远程教育管理应用水平。

四、强化人员培训,为应用工作奠定基础。

1、加强电教中心自身队伍建设,重点抓好管理服务队伍、网络技术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使内部人员掌握网站(栏目)管理技能和三种模式应用指导、技术服务能力。

2、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各类培训,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3、继续推广“四级培训”模式,指导各校区扎实认真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提高全体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整合应用能力。拟于3月份对各校区报送的四级人员考核颁证。

4、4月份组织各乡镇技术骨干技能比赛培训活动,提高服务能力。

5、积极推进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成效和质量,培养更多教师在网上学习、工作和交流的习惯与能力。

五、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题的研究

组织开展市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与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规划、申报和实施管理工作,指导学校申报咸阳市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研究,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培育典型学校,促进骨干队伍成长,积极探索信息化支持教育跨越发展的途径。

六、创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信息化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抓好全县中小学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效益,积极倡导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探究性教学实践。组织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评选、网络主题探究学习的案例评选等活动。

3、抓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七、加强电教中心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1、加快电教中心标准化建设步伐,力争上半年通过省市评估验收。

2、强化服务意识,完善三级服务体系,保障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八、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为资源应用提供基础

1、前季投资5万元购买网站信息平台,完善网站建设。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范文6

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发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深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积极开展教育、教学中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升华教师职业境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二、工作重点

1、充分结合新课程改革实践,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使教师平等合作互补共建;重点改良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力求研究落到实处,及时了解教研动态,以提高教科研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教科研的价值。

2、加大县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管理与指导,继续坚持课题双月检查公示制。

3、关注教育科研动态,广泛听取教师、专家意见,深入挖掘学校内部资源,完善和充实学校主课题内容,并做好新课题申报的准备工作。

4、积极配合上级教研部门的活动,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科研竞赛活动,继续规范“外出学习、回校汇报”的管理。

5、加大网络教研力度,积极营造利用网络捕获信息,提升自我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6、将书法、鼓乐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研究,提升学校文化品味。

7、开办艺术特长、书法、普通话校本培训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三、具体措施

1、积极营造学术氛围,变被动教研为主动教研,逐步向“学术校园”迈进。建立评估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倡导所有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自立课题,层层上报。

2、科学、规范的管理。课题的申报、立项、中期、后期管理和结题,都严格按《新绛县小学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运作。做好课题跟踪指导、成果汇报工作。

3、加大常规教研的力度,校级领导指导教研活动。语、数、综合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先确定主题,再围绕主题选定讲课评课内容,并做好相关的评价和记载。20次教研专题研究活动记载、五次高质量的教学反思、三例深入的教学案例分析。

4、坚持教科研活动监督机制,做好调查、汇报、记载、总结等工作,确保各种活动扎实、有效、严谨、规范。

5、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大力发展教师教育教学网络教科研活动。

6、改变校级科研成果上报方式,成果上报以电子文档为主,纸质文档为辅,所有成果必须属个人或集体原创,并必须上传至联校博客、新绛县教育信息网等位置。

7、开展教师书法竞赛、演讲比赛。期末评选一批网络教研积极分子、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分子、书法教育先进分子、鼓乐教育先进分子,以及优秀课题组,对卓有成效的教师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工作安排

8月份

1、制定校本研训工作计划。

2、教科研例会——各课题组负责人讨论会,明确职责,制订并上交研究计划。

3、各课题组研讨会。

9月份

1、编印教师个人邮箱地址一览表。

2、教师艺术特长培训。启动教师书法、鼓乐、普通话培训。

3、骨干教师示范课。

4、课题申报——填写个人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学校课题的筹备工作。

10月份

1、教师书法培训、鼓乐培训、普通话培训、艺术特长培训。

2、完成上级教研部门布置的临时性工作。

3、青年教师说课比赛。

4、课题研究常规检查。

11月份

1、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展示活动。

2、教科研例会。

3、教师书法培训、普通话培训、艺术特长培训。

4、各课题组教学研究活动。

5、完成上级教研部门布置的临时性工作。

6、教师书法比赛。

12月份

1、各课题中期汇报、诊断。

2、个人课题反馈交流。

3、各课题组教学论坛活动。

4、完成上级教研部门布置的临时性工作。

5、课题研究常规检查。

元月份

1、完成课题结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