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概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技术学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技术学概述

教育技术学概述范文1

关键词:翻转课堂;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活动当中,而想要使这些技术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必须要确保教师掌握更多的专业技术。而想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应更好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活动,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向其传授更多现代教育技能,从而不断提升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对翻转课堂视域下的高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教师奠定良好基础。

1翻转课堂概述

1.1翻转课堂的定义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迅猛的背景下,社会各界逐渐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更高的重视程度,并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其中包括翻转课堂,指的是学生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重新安排时间,学生为整个学习活动的主导者。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具有显著的区别。在该教学模式当中,课堂并非为学习的主要场所,主要用来师生间的互动,如解答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等,而学习活动主要在家开展[1]。

1.2翻转课堂的优劣势

教与学的过程互倒是翻转式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翻转式教学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来说,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环节、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教育技术方法以及教育评价方式的转变。对于翻转课堂来说,存在很多优势,具体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能力。在该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在家庭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有不断的进行思考,才会挖掘出教学中的重点与存在的问题,长此以往之后,必然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思考能力,同时,还使学生形成独特的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该教学模式下,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的还坏,只与自己有关,若想要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学生必须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2]。(3)采用该模式之后,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扩展教学方法,从而赋予教学活动更高的趣味性,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缺点。首先,由于是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活动,对于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未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不理想。其次,在课堂当中,可能会由于观念存在差异,引发师生或学生间的争吵与矛盾,导致课堂较为混乱。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视情况而定。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教育的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首先便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仅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帮助,而且它的作用也会体现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总而言之,这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翻转课堂视域下高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策略

2.1课前设计

应用翻转课堂时,首先需要开展课前设计活动,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相应的教学目标,加大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力度,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出相应的学习内容以确保教学内容符合不同学生的要求,使有效学习到相关知识。(2)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确定出几项教学重点,并利用其制作出相应的微课程,以学生可以针对这些知识点开展良好的学习。在制作微课时,一方面,需要保证视频具有简短且精炼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要涵盖所有重点内容[3]。(3)教师应针对制作出来的微课,设计出科学的引导方案,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以《走进多媒体世界》为例,重点教学内容包括:掌握图像的类型与判断方式;分析图像所含有的信息;对图形具有直观的认识等。然后,教师针对这些重点内容,利用相应的多媒体系统,制作出时间在5~10min的短视频,并通过班级群的途径发送给每一个学生。最后。教师在班级群中提出“通过对多媒体系统的观看发现了什么?”、“该多媒体具有哪些功能?”等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2课堂应用

2.2.1案例教学教师根据学生发现的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并利用这些资料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案例,通过案列教学法,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以《多媒体教学素材资源的采集与处理》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多种渠道,收集与此相关的教学案例,并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与讲解,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学生可以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实时向教师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提升,进行详细准确的回答。

2.2.2实践探索教师讲解完成之后,为了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向学生一些任务,由学生独自或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探索。以《准备多媒体素材》为例,教师根据班级人数情况,以优劣互补为原则,将学生划分为5个学习小组,并分别向每个小组分配不同任务,如本素材准备,图形图像素材准备,声音素材准备,视频素材准备,动画素材准备等,每个小组的成员通过不同渠道,收集相应的素材。在收集完素材后,在课堂中,或者是利用班级群的方式,将收集到的素材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自己收集素材的过程,一方面,教师通过学生收素材收集过程的分析,寻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指正,另一方面可以对其他学生分享过程的浏览逐渐完善自身。

2.2.3教学评价采用翻转课堂时,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别,但也应向传统教学模式那样,科学、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结果,主要通过考试的方式评价,基本原理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同;二是过程评价,如课堂中的表现情况,与教师的配合情况,实践讨论的参与情况等,全方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准确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并以此为基础,作出适当调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准备多媒体素材》为例,结果评价主要通过试卷考试的方式完成;过程评价的内容包括:收集素材资料的质量与多少等。

2.3课后反思

在整个课程完成之后,教师与学生还应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其中,在教师方面,主要的反思内容包括:课堂活动中存在的缺点,哪些地方还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收集的教学资料是否合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等;在学生方面,主要反思的内容包括:是否挖掘出重点内容,是否真正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整个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等。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反思,整理出翻转课堂的经验,从而为下一节翻转课堂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提升翻转课堂的质量,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育技术学概述范文2

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带来了教育信息资源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冲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结构的变革,现通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实例谈一谈现代教育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重大变革。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发生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表现为人们对传统的学校观、教学观、师生观、教学媒体观和教学方法观在信息社会中发生改变。社会的信息化使人们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传递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接受优秀教师的网上教育、网上辅导,参加网上学术活动,也可以随意查阅世界各地电子图书馆的有关信息。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可以从学校转移到家庭和工作单位,这一转移所产生的开放式的远程教育模式、远程会诊,可使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学生和教师,同时坐在“虚拟教室”、“虚拟诊室”中进行学习、讨论、交流,从而打破了“学校中心”、“课堂中心”和“教学医院中心”的模式,成为真正意义的开放大学。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如果学校不改革,就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信息社会的发展。随着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教材的多媒体化和教育的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以及网络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更加灵活多样。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带来了教育技术在知识表现这一基础领域的重大突破,知识除了用文字、图形外,还可以用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目前,我们已应用于医学教育的多媒体课件,可使学生通过声画并茂的多信道感知教学内容,以完美的形式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这样不但使学生加速理解教学内容的速度,而且可以加深所学内容的印象。教学媒体也由原来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既作为感知的对象又作为认知的手段。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教育应用于教学,不仅使自主教育成为现实,而且使教育社会化、学习生活化。互联网使全世界学校、研究所、图书馆和其他多种信息资源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并使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或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相同的知识素材和教学指导,而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在适宜的时间、地点从互联网论文格式上自由的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形成多对多的教学方式,使个别化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式教学模式、在职学习、在线讨论都成为现实,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式教学模式,从而使长期以来可望不可及的“因材施教”成为现实。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学生获取知识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教师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品格等良好心理的培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讲解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主体、个性、创造性和实验能力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建构的主体。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发生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建构等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具有高度的创造能力、很强的自学能力、信息检索、获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是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的继承型人才。同时,网络教育给学生求知和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网上学习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并使自己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教育过程发生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对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为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和依据,赋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广泛的选择余地和更丰富的创作空间,每个教师都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授课对象特征、有关的学习理论、认知理论的一般原理去选择、设计和决定适宜的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不是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面对面的传授给学生,而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论文格式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并组织、引导、帮助、督促学生在其中学习。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根据需要反复使用学习媒体,可对学习内容“下载”、加工、提取、编辑,供长远使用,可了解针对同一课题的不同学术观点,还可以通过超文体链接查阅更深入、更广泛的背景资料。

教育技术学概述范文3

高师基础有机化学理论教学内容如何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高素质教育,体现时代性是我们高师有机化学__「作者现在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有机化学这门学科近年来发展很快,对人类日常生活、国民经济、其它学科和高新技术的影响都十分巨大,因此是一门实用性和理论性都极强的基础化学。众所周知,近年来匕速发展的化学明显地偏重在有机化学方面。所合成的化合物绝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与此同时,新理论、新反应、新性质、新的研究手段和生产技术不断产生,极人地发展了有机化学新应用领域,从而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高师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强调了学科本身的系统性,注重了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能掌握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容。面对迅速发展的有机化学,这种传统性教学内容虽然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考验,有许多优点,但己显然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了,有不少值得进一步探讨改革的地方。

1.应尽量通过结构调整使官能团体系贯彻于整个教学内容的始终

传统的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内容虽然大多采用了官能团体系,但又没有完全按官能团体系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具有重键链状化合物,仍将烯烃、炔烃和多烯烃分章编写或教学;糖类化合物实际上按官能团体系应属T.烃的含氧衍生物,但把它们分出来单列专章与含氧衍生物分离开在教学将近结束时进行;本来低分子化合物与高分子化合物在结构上、性能上都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但在教学中,大然高分子化合物与其单体合并,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与其单体分离,同是高分子的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都不进行比较学习。凡此等等,不一而是,因此使得现行的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显得多而杂、杂而乱。为此,应设立“不饱和链烃”一章,取消分设的烯烃、炔烃和多烯烃各章;将含氧有机化合物按碳氧单键、碳氧双键和复合碳氧单双键二种类型分设二章。含碳氧单键化合物一章中包括醇、酚、醚,醇中包括菇醇、幽醇:醚中包括环醚,把含氧杂环归入醚中。含碳氧双键化合物一章包括醛、酮、醒、菇醛、幽酮、茨酮等均归入本章。含碳氧单双键复合化合物一章包括同碳碳氧单双键复合化合物(狡酸及取代酸等)和异碳碳氧单双键复合化合物(糖类化合物等);将含氮杂环化合物、含氮生物碱、氨基酸、单核普酸等均归入含氮有机化合物一章;设立包括大然高分子化合物(多糖、蛋自质、核糖核酸)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高分子化合物专章。这样,取消了“砧类和幽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各章。通过这样调整,使传统基础有机化学的官能团系统更显突出,更为有序,结构更为严谨。它表明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在充分尊重传统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性。

2.应尽量体现绿色化学的教学内容

现在高师基础有机化学理论教学是传统“粗放型”化学的典型反映,没有体现“集约型”绿色化学的特点,因而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目前影响人类健康、污染环境的化学品大多为有机化合物,许多反应起始物本身就极具毒性,许多反应过程的排放物造成对小至实验室、实验楼、车间、工厂大至周围环境、大气、江河湖海的严重污染,许多反应溶剂、催化剂、也具毒性,许多反应产物(目标产品)也危害人体健康。而目前的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仅片面地从学科本身系统性、理论与知识的完整性去考虑,不考虑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因而教学内容中往往精华与糟粕不分。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在有关教学内容中注重联系环境保护问题外,有意识地从绪论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并注重从有机化学反应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反应起始物、反应条件、转换反应和试剂、反应产品)尽可能体现绿色化学的内容。另外,还将近两年获“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获奖项目作为实例在有关教学内容中进行教学,使学生对绿色化学的理解具体化。

3.应尽量体现“少而精”的原则

近年来由于有机化学的迅速发展,基础有机化学理论教学的内容为了反映具代表性的•新化合物、新理论、新性质、新反应、新研究方法和手段,很少在“少而精”上卜功夫,往往简单地在量上加码,使教科书的篇幅越来越人,教材越来越厚,内容越来越多,理论越来越深,要求学生熟记的东西份量越来越重,习题的难度也越来越人,教学内容大大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造成教与学的极大困难,使得本来因与日常生活极为贴近而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机化学变为学生越学畏难情绪越大。为此应减除己过时的、己淘汰的化合物与化学反应,删除己陈旧的理论,代之以具代表性的新化合物,新理论、新性质、新反应、新的研究手段等科技成果,以充分反映教学内容面向21世纪的新时代性。例如,对于传统教材中介绍的各种己被国际、国内淘汰的农药、染料、致冷剂等等在教学内容中不再予以介绍或仅介绍其中被淘汰的原因;对于拜耳环张力学说、对映异构体R/S构型的方向盘判断法、左右手三指判断法等等陈旧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不再予以介绍,代之以介绍具有代表性的新化合物(比如富勒烯)、新反应(比如富勒烯的加成反应)、新理论(比如在不饱和链烃一章中通过乙烯、丁二烯等的环加成反应就直接引进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理论)、新性质(比如各类化合物的性质除了原有的物理性质、光谱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教学内容外,新增加生物特性这个新性质教学内容,以让学生对各类化合物的生物特性有所了解,它虽然占篇幅不大,教学内容不多,但体现注重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这一面向21世纪的新内容)、新的研究方法(比如在“测定有机物结构的近代物理方法简介”一章中增加X一射线衍射和隧道电子显微镜两个方法简介的内容)。通过以上儿个方面的改革,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删繁就简,真正取代传统有机化学之精华作为教学内容。以体现由“粗放型”传统有机化学向“集约型”精品有机化学的转变。

4.应尽量注意让教学内容密切联系

学生实际现行高师基础有机化学理论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科中心论的支配,强调学习传统的学科体系,强调学生要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而相对地较少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较少引导学生去关心重大的社会利益、生产技术和对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等实际问题。这对高师化学专业毕业生担任中学化学教师所必须具备广泛知识的要求来说相距甚远。为此要注意让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中学化学教学实际。通过适当扩人学生知识面和适当降低理论要求(如对反应机理的要求降低为了解主要历程,不要求掌握详细历程)来实现这方面的调整。

教育技术学概述范文4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兴趣驱动;现代教育技术;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内容丰富,结论深刻.因为大多数学生有一些高中的基础,刚开始还比较容易,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很多同学因为定义多,内容抽象,兴趣逐步降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应从本课程的特点出发,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课时情况因材施教,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多教师对课程的教材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根据教学过程和课程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和措施.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要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上课时,尽量避免直接给出抽象复杂的定义,为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相关背景及应用.具体做法有:

1.强调课程重要性

拉普拉斯说:“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在实质上只是概率的问题.”但遗憾的是由于引入随机因素会给问题带来的巨大复杂性,许多本来是随机的现象不得不简化为确定性现象来处理.幸运的是,随着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不懈努力,人们计算能力的极大增强,例如普通的电脑和移动设备(如手机)都是多核的,为处理复杂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 还有,随着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利用越多的信息,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概率和统计问题.所以,时代呼唤我们学好这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为研究复杂现象,探索前人由于工具和时代限制而无法看到的精彩世界而打下必要的基础.

2.利用数学文化提高课程趣味性

授课教师平时多阅读相关的数学文化书籍和期刊《数学文化》,听一些如南开大学顾沛、香港浸会大学汤涛教授的讲座,积累一些相关素材.在授课过程中,讲解一些有关概率统计的数学文化,可以让同学们开阔眼界,提高认识,促进学习.例如讲到泊松分布时,说一下泊松的故事.通过数学文化,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淡化急功近利的思想,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3.利用身边谚语和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把一些枯燥的数学问题与生动的谚语相结合,可以为容易呆板的课堂增加一些人文气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说明频率稳定性,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说明小概率事件当不断重复时必然发生.

结合目前许多学生都上过网、在网上购过物的事实,讲解条件概率和条件分布.如在百度搜索框中输入“统计”二字,浏览器中会自动联想许多短语,为什么?排序有什么依据?在“搜狗输入法”中输入汉字时会自动联想单词,背后的秘密是什么?很多学生都会对这些感兴趣.

4.利用课外作业提高学生的兴趣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提出一些有意思的问题作为课外作业,如: (1)父母身高和子女身高的统计规律性是什么?怎样由父母身高预测子女身高?(2)人的身高和鞋长有什么关系?刑侦人员如何推断嫌疑犯身高?(3)调查一下同学的身高和体重,看看自己体重是否正常?需要减肥吗?

二、 吃透基本概念和狠抓基本方法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一些复杂的推理和计算可以部分省略,但课程的基本思想和概念绝不可省略,相反还要加强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否则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1.吃透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弄清概念本质和来龙去脉.知道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应用和优点.如:为什么引入随机变量、数字特征、随机变量的函数和点估计?引入后有哪些用处?

2.加强基本技巧训练

在吃透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技巧,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在大多数教室中都有多媒体,这就给教师提供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的硬件条件,使用得当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1.提高教师制作应用多媒体的技术水平

要想很好地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必须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老师要通过自学和培训掌握先进的课件制作水平.通过教研室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开发好的课件,钻研利用新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例如:利用Ctex、PPOWER4制作精美幻灯片,利用Matlab或R制作高尔顿钉板试验、蒲丰投针试验、泊松定理、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动画演示,绘制二维正态分布的密度曲面,二维和三维直方图,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律的条形图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密度曲线.

2.用软件处理复杂的计算

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不单单是锻炼思维能力,更多地是为学习专业课程服务,是要想利用数学技术解决复杂实际问题,而计算和图形可视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课程中有一些问题计算比较复杂,手算不可能完成,恰好可以借此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完成计算和可视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Excel或WPS中自带的数学和统计函数可以处理课程中遇到的大多数计算,书后面的正态分布表、泊松分布表等等都可以计算出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配合一定的相关数学实验,锻炼学生使用软件的动手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教学只有通过师生的互动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师生互动不能仅局限在课堂上,为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课外时间为学生提供指导.

1.发挥传统方式的作用

通过定期定点答疑,为学生解决问题;通过数学文化讲座,提高学习兴趣和了解数学思想与应用;通过数学建模竞赛,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2.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与能力也大大拓展.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避免学生沉溺于游戏,荒废学业.例如:通过学院教务处的课程资源平台、教师博客、QQ学习群、微信公共平台、飞信等现代交流工具为学生提供学习信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

五、结束语

这四个方面入手改进传统教学模式, 可以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 减轻学生学习的困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还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5):84-87.

[2]李智明.高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索[J].高师理科学刊,2007,27(6):100-102.

[3]张燕.关于在概率统计课程中改进教学方法的若干思考[J].2012,28(6):5-8.

[4]曹宏举,曹彧涵.谚语背后的概率问题[J].大学数学,2012,28(1):199-201.

[5]陈光曙.最大最小次序统计量的联合分布[J].大学数学,2006,22(5):134-137.

教育技术学概述范文5

1.1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体育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技术不断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和内容来完善,这就需要教学内容同样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体育的目的就是强身健体,增进健康。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铅球、铁饼、标枪、跳远等项目是体育课的主要内容,学生面对沉重而冰冷的铅球望而生畏,在这种教学内容下,学生的练习密度、强度等等都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大部分时间都浪费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教学内容需要适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教学内容随之改变,体育课堂上出现了跆拳道、太极拳、武术、网球、健美操等新兴项目,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体育教学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1.2现代教育技术能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可的组织形式为一个行政班,作为行政班,班级的人数较多,一般都为50人以上,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而且由于男女性别差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很难控制难易程度,难度大了女生学不会,难度小了,男生学习起来很容易,觉得没意思。这种矛盾非常明显。而现代教育技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充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兴趣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许多学校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出现了控制班级人数以及男女分班上课的做法,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的发展,体育教学模式出现了体育选项课、选项提高课,出现了许多现代体育热门项目如网球、藤球、毽球、定向运动、体育舞蹈、体育游戏、野外生存等供学生选择,同时每门课程有2-3名体育教师供学生选择,使体育教学模式适应了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1.3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充分发展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采用几十年不变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新鲜感,一切都程序化,课堂上缺少机动性、灵活性。而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对体育教学课堂进行设计,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网络视频、三维动画等在体育课堂中的引用,不但能提高学生体育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性,同时还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1.4现代教育技术能便于对学生、体育课堂、以及教师的管理

通过编辑教务管理系统软件,教师通过上传教学资料,包括课的设计、组织、教法、手段等,给学生提供课程信息。学生可以根据信息自由的选择上课项目、上课时间、任课教师。教师根据上课情况,对学生的平时情况第一时间做出评价,学生可以随时登陆系统查看自己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便于对学生和体育课堂的管理;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及时对学生做出成绩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态度、教法、手段等方面做出评价,达到师生互评,教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应该客观地对待,不断的完善自己,体育部门利用这些评价,可以做好对体育教师的管理工作。

2.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1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教学设计”应用

体育教学设计就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设计体育课程的内容、进度、课堂教学组织、方法、手段等。如在健美操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视频讲解等方法,让学生根据视频来学习健美操动作,教师给与一定的指导。体育教学设计需要具有较高水平的体育专业教师来完成,最好是本部门的体育骨干教师,要密切联系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设计。

2.2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教学开发”应用

体育教学开发就是根据体育教学的设计,制定出实际的教学资料,其形式可以为教案、视频、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如健美操的教学设计采用视频讲解,那么教师就需要根据课程进度开发录制相应的视频,以便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视频的内容、时间、质量等等。

2.3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教学利用”应用

体育教学利用就是根据体育教学开发出来的各种教学资料,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际引用,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这些资料。如在健美操视频引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调整播放速度、重复次数,有时还需要教师不停的给与语言提示,以加深学生对动作的印象。

2.4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教学管理”应用

教学管理包括学校对教学资料的管理以及教学课堂的管理。学校要对教师做出的资料要认真审核和监督,保证教学资料的先进性和可行性;教学课堂管理是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管理,例如健美操的视频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的好一点的学生录制下来,在下次课课前播放,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录制下来的视频可以送给学生作为留念,这种做法还能够鼓励其他学生认真学习,增强学生自信心。

2.5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教学评价”应用

教学评价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对体育教学整体评价,学校体育在改革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对取得的效果和不足之处要及时进行评价,及时改进;其次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平时的成绩评价和最后的期末成绩评价;最后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在上课期间的态度、教法、组织以及教学资料的准备等方面做出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这些评价都可以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软件来完成,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结束语

教育技术学概述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学改革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目标

我国教育不能注重学生学习成绩,更应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因此教师应该从综合素质、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知识储备,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而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中,使大学生对计算机有全面了解与认识,锻炼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合理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近十几年来,国内计算机课程设置极不完善,普遍存在问题,内容单一,趋于形式化,课程设置不能周全考虑与其他课程的关联性,进而不利于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重要性的认知度,影响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阻碍学生计算机素质提高,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虽然国内外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条件的不断提升,但是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所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

1.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有些高校存在资金短缺、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在教学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倾向,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即便有的高校安排了一些实践课程,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措施与标准以及缺乏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实践环境,导致学生与教师片面地重视理论学习与教学,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2.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能适应专业需求。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既要兼顾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一些难度大、理论深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就占用了很多课时比例,而另外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就很难安排在教学计划中,造成了就是因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不好,而对自己感兴趣的实践课课程因没有教学计划而学不到。这不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给教师授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我国高校部分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而这种差距很难通过传统的刻苦和用功进行弥补,部分学生对电脑接触早,他们在计算机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比较高,甚至个别学生超过了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师,这样一来专业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对教学提升了难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4.专业教师团队力量薄弱。由于很多高层次的计算机人才流入了国内外的工作待遇优厚的企事业单位,导致了高水平计算机教师缺编,目前很多计算机专业教师属于教学型教师,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差、科研水平不高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课的质量,多数教师没有项目制作、程序设计等实际真实项目的工作经历,也就很难将自己所教授的课程真正与实践结合起来,而将企业单位中的工作经验穿插在课堂中教授给学生也就无从谈起。

三、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教学改革的策略

1.改革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关联起来。计算机科目实践性很强,教师要把握好理论与实践操作训练的课时与内容分配,做到精讲,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精髓给予讲解,点出基本知识点,保证学生有充足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2.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实践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实践教学必须保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自行设计、自主完成的教学过程,重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相对于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创新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有重要意义。不断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把实验教学逐步从理论课教学中独立出来,统筹协调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建立实验教学中心,强化实验教学。

3.完善教W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完善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就所提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改革考核方式,朝着多元化考核转变。计算机专业不应该仅有单一的理论课考试方式,针对专业实践性、工程性较强的特点,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实行实验和理论分别考核,还可以通过认证考试等形式,引入第三方考核。这样做既可以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真正考察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计算机技术飞速向前发展的同时,师资队伍建设同样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通过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求他们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帮助和指导学生学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并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为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只有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展全程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今后我们的重点是创新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完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创新实践环节要进一步改革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霞.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福建电

脑, 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