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环境的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社会环境的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社会环境的分析

对社会环境的分析范文1

[关键词] 影响因素;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11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1-0006-02

精神分裂症病程迁延、易复发。当症状逐渐缓解,自知力恢复后,由于受自身疾病、社会偏见和心理因素的影响,病人难于融于社会当中,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笔者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作用,并分析影响健康教育结果的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5~2007年lO月收住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有严重其他脏器疾病者除外。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20~55岁,平均(24.5±5.2)岁。病程8月~12年,平均(6.6±4.2)年。均为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职业:工人40例,农民25例,干部8例,其它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职业及文化程度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精神药物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健康教育。

1.2.1 健康教育方法 于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健康教育。采用集体授课和单独面谈的方式,并依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年龄、病程等适当调整教育内容。集体授课对象包括患者及其配偶、家庭其他成员等。健康教育8周,每周2次,每次50min。首先向患者讲解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帮助患者分析各自症状发生的原因。让患者了解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情绪障碍;讲解工作、婚恋、生存及必要的健康知识。对孤僻、生活能力差、社会交往能力等缺乏者进行教育强化和文体活动,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社会交往能力、行为技能、学习技能等进行培训。鼓励患者之间相互认识和交往。对生活失去信心、自感前途渺茫的患者,给予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每次集体授课时,鼓励患者发言,培养自我意识。

1.2.2 评定方法 依据精神护理观察量表 NORSt,制定社会功能康复治疗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LE),分别进行评定。健康教育开始后,每2周进行1次评定,结束后进行总评定。社会功能分为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活动能力、劳动能力等四项内容。记分标准以正常、较差、差、很差,分别给予0、1、2、3分。分值越少,社会功能越好;反之,社会功能受损越重。得分0~1者记为健康教育结果好,得分2―3者记为健康教育结果不好。

1.2.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别用非配对t检验;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变量职业(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上、初中以下)、家庭关系(和睦、不和睦)对健康教育结果的影响。P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其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的社会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SDSS及两组治疗后NOSLE评分见表2、表3。32人健康教育结果好,8人健康教育效果为不好;患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关系不同,健康教育的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对社会环境的分析范文2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testing as the main means to monitor the pollutant emission situation in recent years, is gradually paid attention by the society, and the social testing company undertaking the environmental testing business in recent years is also booming.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rnal composition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al testing organization, work flow,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well as the status of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Suzhou,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ries to give advice and methods to solve problems.

关键词: 环境检测机构;环境检测市场现状;问题;建议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testing organization;status of environmental testing market;problems;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028-03

0 引言

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作为环保工作技术支撑的环境检测业务的需求量也急速增长。目前环保部门的监测力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发展遇到了最好的春天。但社会环境检测行业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存在问题很多。本文论述了目前苏州市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试图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藉此,既可以为苏州市环境检测机构的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另一方面,也为江苏乃至全国其他城市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检测行业提供可行的借鉴。

1 苏州市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现状

1.1 内部结构完整

苏州市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了,其内部结构都相对完整,包括了环境业务部、现场采样组、接样分样组、理化实验室、报告编制组、技术质量办公室以及客服等部门。

环境I务部主要负责开拓和接洽环境检测业务,对项目进行现场调查,拟定合同后制作环境检测方案并跟进整个项目进度等工作。现场采样组主要负责对接收到的检测方案进行审核并现场采样,采样结束后按照实际情况填写采样记录表并将采得的样品按照规定交给接样分样组。接样分样组接收到样品后填写接样单,按照不同样品不同保存方式将样品分类并通知理化实验室取样分析。

理化实验室取得样品后进行科学分析,记录数据,理化实验室只对来样负责,归总的数据交由报告编制组。报告编制组在接收到检测数据后按照相关法规标准、参照方案要求编制环境检测报告,并将编制好的报告交给技术质量办公室。技术质量办公室审核报告,如无问题盖章转交客服,如有问题则返回相关环节重新进行。

除此,技术质量办公室还需要对整个环境检测项目跟踪监管,包括方案制定是否合理,采样方法是否科学,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规范等,并将整个项目资料归总存档。客服接收到报告后寄发报告,并对客户进行回访。目前苏州市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都有完整的内部结构,工作分工明确。

1.2 机构实力强大

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可分为综合检测机构和专项检测机构,因为后者所能承接的业务数量更多,故目前苏州市绝大多数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都属于综合检测机构[1]。综合检测机构通过计量认证的监测能力都在八十项以上,绝大多数都涵盖了废水、废气(有组织以及无组织)、噪声、固体废物等检测能力,其中也有少数能涵盖二f英、烷基汞等特殊因子检测能力的机构。

另外苏州市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数量多,不论是从业人员、设备数量还是实验室面积都远超系统内部,而且分布均匀、范围广泛,四市六区均有覆盖。

另外,苏州市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所涉及的环境检测业务也相对全面,主要包括有:环评监测、验收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排污情况调查、科研调查等。这些监测业务中有企业采购用于自身情况了解、技术申报、体系认证等,也有政府采购用于监督管理等。

2 苏州市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苏州市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内部结构完整、检测能力领先、基础实力强大、发展势头迅猛、业务范围广泛,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苏州市社会环境检测行业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环境监测的质量,也对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2.1 社会认可度不高

从国家层面来说,目前尚没有颁布专门针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市场管理的法律。因为国家或者地方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因此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社会性质不明,所得到的社会认可度不高,权责也不对等。很多企业把自己当作是社会检测机构的顾客,某种程度上存在顾客即上帝的心态,认为检测机构应该按照他们的要求出具报告,甚至还会出现以数据的达标作为付费的标准,数据不达标就不付款,这直接促使了检测数据造假。另外,在检测过程中,针对检测工作的内容、性质等对被测企业提出相应要求时,也很难得到企业的支持,这主要体现在对监测工况的要求[2]。

2.2 监管体系落后

苏州市尚未形成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监管体系,还处于监测部门开展常规质量控制的阶段,并且常规控制的范围也很局限,主要还是集中在实验室分析、报告编制环节。在大多数政府采购的项目中前期还有盲样考核,但类似环评监测、验收监测的项目,对监测质量的监管非常缺乏。另外,对机构的的考核没有采取惩罚的措施,仅通报批评或整改,没有更加严格的淘汰机制。除了监管部门尚未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有完善的监管体系外,检测机构内部的监管也很混乱。

目前苏州市内社会环境检测机构都设有技术质量办公室,但是技术质量办对内部的监管却远远不够。首先是对采样过程的监管。采样过程中对采样工况、仪器、布点、采样方法、采样环境是否符合检测要求的监督等都是技术质量监督的重灾区[3]。

另外对实验室的监督不到位,很多实验室的管理仅仅停留在体系文件的建立上,而对体系文件的执行却疲于应付,对于每一步实验操作是否规范,仪器是否正常运行,实验环境是否科学,实验的记录是否真实有效,数据运算是否正确,样品的流D、处置是否能满足检测要求等等都无法细致监督[4]。

2.3 价格市场混乱

伴随着社会环境检测市场的不断扩大,大量资本开始入侵,为了获得更大的客户量,多数机构采用价格战。目前《江苏省环境监测专业服务收费标准》是大多数苏州市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所使用的收费标准,这个标准颁布于2006年,距今已经十余年,其本身定价就不高,再加上2008年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降低收费标准和实施收费减免的通知》,这使得所有的费用在2006年的基础上又打了七折,当然在实际报价中,各机构报出的价格仍然低于这个价格。

此外,各个检测机构将与和环保部门的合作作为自己的招牌,也可以借此机会跟企业接触了解情况以便于后期洽谈其他业务,所以在政府的采购过程中各机构大幅压价,甚至有低于成本的价格。这不仅给机构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更对检测数据的真实性蒙上了让人怀疑的面纱,而对整个价格市场秩序的冲击才是最让人担忧的。

2.4 服务能力不足

另外苏州市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普遍存在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其主要在三个方面:①业务人员专业性不强。在苏州市,大多数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业务人员都不是环保或者相关专业毕业的,机构中很少有学习环保或者相关工作背景的业务人员,这就给检测带来了很多的隐患,比如前期对项目的勘探不够专业,导致所签订价格过低,无法保证后期项目的规范实施。

②现场采样人员职业素养不高。现场采样作为整个检测的最关键环节,如果现场采的样品缺乏真实性和科学性,那么后面的实验分析以及数据处理将失去意义。但是现场采样工作的流动性是整个检测过程中最大的,监管难度也是最大的,这就使得采样人员更可能地违规操作。另外,大多数情况下现场采样工作环境都比较恶劣,采样人员很容易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苏州市某机构在某次采样前对采样仪器的准备不充分,到了现场发现仪器没有电,但是为了完成任务却便硬着头皮用着没有电无法开机的仪器完成了采样,期间受到采购企业的质疑,其回答说“我们的仪器使用的是省电模式”。

③目前苏州市内的环境检测机构大多数都只能出具客户要求的检测报告,并不能为企业提供类似解决企业环境保护问题方案的增值服务,这也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健康发展的建议

环境检测的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其不仅能说明当前的环境污染情况,更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让我们找到环境发展变化规律,为环境管理和规划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5]。因此针对上述已经发现的问题,我们应该结合苏州市地方特色,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3.1 明确机构权责

尽管社会环境检测的市场广阔,但因为政策的缺失,企业未能形成内涵式发展,行业未能形成良性竞争。目前我们应当尽快呼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检测机构性质,让检测机构权责能够对等,再而完善监管体系,帮助机构自身提高服务能力,规范内部管理,创建高端品牌。

3.2 完善监管体系

在政策完善的情况下,应尽快建立健全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监督体系,同时建立起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信任评估体系。环保监管部门应针对社会检测机构建立信息系统,对检测机构的公司基本信息、换证信息、检测能力信息、信用信息、参与的大型或代表性检测项目等信息进行公示[6]。对辖区内的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应包括其项目概况、合同订单、监测方案、监测进度、现场采样、样品流转、实验室分析、报告编制、质量体系运行状况等,要求辖区内的所有检测机构的每一个项目都上传相应网络,以便于随时核查。

除此,对辖区内的检测机构不定期考核检查,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操作违规的应采取重罚制度。

另外,利用建立起的信息系统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信任情况进行评估,将机构的基本情况以及每一次的考核成绩计入档案,并按照评估成绩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实行等级划分,等级越高的机构下一年将享有优先推荐并在政府采购招标时附加分数。优良中差,等级划分清晰后在网站公示。在上述完善的监督体系中,将成交价格以及各项单价也作为必须上报选项,对于价格过高或者过低者保持关注,长期异常价格实施检测的机构将进行重点关注并要求其尽快做出调整。同时,在政府的采购招标中,强化质量考核分量,弱化价格的考核分量,对价格低于成本价的机构不予录用。

3.3 引导内部管理

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引导环境检测机构规范内部监管,内部管理的规范是检测机构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严格实施考核,对没有上岗证、对制度不了解、对规范不掌握的员工坚决不予录用。在项目的监管过程中,对每个流程都要留档存案,尤其是外出采样,更要求上传操作照片、记录使用仪器等,坚决杜绝违规操作的情况。另外,积极响应监管部门号召,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学习,对监管部门的要求严格履行。

3.4 提高服务能力

社会环境检测公司自身也需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一方面积极参加监管部门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专题讲座、技术以及经验交流会;另一方面,社会环境检测机构除了鼓励员工参与监管部门的培训,内部也要营造学习和进步氛围,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培养员工高尚的职业素养。除此,还应支持和帮助员工广泛学习,以便能在检测之余给客户更多的增值服务。

3.5 创造品牌效应

各检测机构应该争创高端品牌,打造品牌效应,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并加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向国际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努力!

4 结语

伴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环保工作的持续推进,环境监测市场社会化也到了新的突破时期,规范社会环境检测行业也迫在眉睫。希望本文能帮助苏州市环保部门更好地了解当地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能为江苏乃至全国其他城市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检测行业提供可行的借鉴,同时也期待社会环境检测行业能尽快完善制度化、市场化,为环保监察工作做好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姜达胜.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策略试谈――以江苏省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为例[J].污染防治技术,2015(3):84-86.

[2]姜国兵.环境监测社会化改革探析――基于广东省D市的调研[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27(3):21-26.

[3]闻欣,王合生,杨丽莉,等.对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活动管理模式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3):1-4.

[4]蒋军.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7):268.

对社会环境的分析范文3

关键词:设计,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设计是为了改造、美化人的生存环境。设计行为所必须的材料、技术、信息,都来自相应的环境,体现出环境所达到的水平。如果设计所花费的经济代价超越环境水平的设计是不会被公众认同的,只能导致失败。而社会审美时尚,这种环境的美学标志,不能不成为设计所要依据的一种精神要求。“要是我们脱离环境而存在,那么就不可能有什么设计活动,也不可能产生正确的观念和思想。正确的设计也就不可能创造。”也就是说设计的正确与否的论断,它的各种价值的鉴别和判定,也只有将它放到相应的环境中才能完成。整个设计活动过程,都要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论文格式。

无论从整个人类设计发展史来看,还是从现代设计诞生和成长的历史来看,我们都能清楚地发现环境对于造成和推动这种发生、发展的不可轻视的作用。任何设计大师的任何杰出的个人行为,都是在环境作用下的设计发展历史潮流中涌现的璀璨浪花,然后才谈得上这种行为对设计潮流的促进。而设计产品总会成为特定环境的一个构成部分。无论是一件家具、一只花瓶、一件服饰、一幅招贴画、还是一座建筑物、一个装修完的房间等等,都可以看作是大环境中的小环境或存在物,大空间中的小空间或实体。一件设计产品会与他周围的日用品、房间、庭院、绿化、建筑乃至山林原野产生联系,共同构成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丰富性的环境。设计要受制于环境因素,要考虑产品所使用的场所环境,预想到当它处于该场所环境是可能产生的效果。

对环境的研究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环境研究本身是一个大课题。在通常的意义上,环境可以说就是围绕着某种物体,并对这物体的行为产生某些影响的外界事物。论文格式。按照这种说法,对于现代设计来说,至少可以有两类环境:一类是围绕着设计师,对其设计活动产生作用的外界事物,即设计师主体环境,属于人的环境;另一类是围绕设计产品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外界事物,即设计产品主体的环境,属于人工制品环境,我们要探讨的主要集中在设计师主体的环境。我们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分析影响设计的外界事物。

一、自然环境对设计的影响。自然环境可以分为非生物自然环境和生物自然环境两类。前者包括影响设计的土地、河流、山脉、气候、季节等因素。后者是动、植物。两类环境是彼此联系结合在一起的。它们对设计的影响首先体现为限制和选择,即限制设计的产生和发展,筛选出那些与环境相结合的设计形式使之得以存在。比如: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样式木构建筑的成型和发展就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人曾经指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当地盛产的木材,就成为构筑房屋的主要材料,这样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其他材料作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就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中国建筑的主流。”丰富的木材资源,宽阔平坦的中原地域,都是造成以宫室寺观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这些鲜明特征的重要自然环境因素,这些特征有形制高大、装饰华丽和飞檐翘角等。如大屋顶的作用就是为了对木构架的保护,同样出于保护目的的,梁、柱头、天花板、斗拱等处以浓艳色彩施油漆彩画,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一种重要装饰手段。在室内设计、环境设计等设计活动中,材料、技术、结构直到具体部件的选择安排,都不能不受到自然环境所施加的力量。

当然自然环境对设计的影响不仅体现为限制和选择,而且也体现诱发和促进,即为设计师提供素材,激发设计师的创作构想乃至灵感,促进设计的多样、丰富和合理。自然环境成了一些设计师的灵感之源。比如:大众甲壳虫汽车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于甲壳虫。如今,在世界各地仍旧有几百万辆甲壳虫汽车行驶在路上,它们中间几乎包括了几十年来甲壳虫的所有车型。尽管由于各种原因,甲壳虫汽车登记在册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流行和最受人喜爱的汽车。

二、社会环境对设计的影响。社会环境可分为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军事环境、文化环境、宗教环境、习俗环境等等。这种种因素或成分实际上是彼此联系的,但是对于具体的设计行为、设计思潮来说,影响他们的社会环境条件可能以某一成分为主,这种情况在设计史上也是相当常见的。社会环境的变化,较之于自然环境更为明显。人们被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人工制品所包围着,被自己的同类的群体所包围着,纠缠在种种社会关系之中,所以社会环境被人们更加直接地感觉到,经济、政治、法律、宗教、文化、风俗等等往往直接地对设计发生作用。社会环境对设计的影响也像自然环境一样首先以限制或制约的方式体现出来。比如:生活方式和习俗限制服装的样式,也是筛选服装的色彩、型、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古代的契丹族曾长期过着游牧及渔猎生活,他们的服装除了受寒冷的气候条件所限以兽皮为主要衣料以外,受生活方式所制约一般为长袍、圆领窄袖、长裤皮靴。设计所要考虑的审美因素,同样要取决于社会的生活方式。

社会环境对设计的影响的另一种体现方式也是诱发和促进。设计师被社会环境激发起设计动力和热情,从社会环境、社会变革中获取设计动机和设计主题。实际上,环境的限制和筛选作用与诱发和促进作用是结合在一起的。限制了设计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时也就促进了这一方面的发展,淘汰了其他类设计,同时也就激发推动了这一类设计。论文格式。两种情况相反相成地存在着。比如说那些反映战争、竞选、科技新成就的招贴画,那些为环境保护或种族平等书刊杂志设计的封面,那些模仿太空舱的室内设计等等都是社会环境对设计的影响的另一种体现方式也是诱发和促进。

总之设计离不开环境这一观念,应当成为设计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作为人类一种重要创造活动的设计行为,总是在特定的外在环境中进行和展开的。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时代历史社会环境中,才能产生出某种设计的需要和创作的动力。产生出设计主题,产生出设计创意和设计方案。从设计活动、产品和设计发展史的角度,我们都能得出设计离不开环境这一结论。

参考文献:

[1]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2]大智浩:《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3]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对社会环境的分析范文4

一、材料与方法

资料取自我院1968~1988年间住院的精神病病人26425例,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样比=0.04,K=l/0.04=25),抽取样本1057例,剔除无参考价值病例37例,有效病例(应答率)1020例(96•5%),样本具有代表性。按统一表格,以分组、划记(将调查资料按项分别列入整理表内,用划“正”字记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资料整理。调查以病历为主,对记录不清的项目进行了核实,资料具有可靠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精神病病人的年龄、性别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关系(表1)从年龄分析,本组病人中,以21~30岁年龄组居多,共413例,其中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发病者381例,占本年龄组的92%。这是由于青年时期心理变化多,面临升学就业、恋爱婚姻、工作学习等问题所产生的社会应激因素较多,精神负荷较重,川特别是期间,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环境不适应、以及返城后工作得不到及时安排所造成的压抑心理有关。从性别看,本组病人女性高于男性,但差异无显著性(尸>0.05)。31一40岁年龄组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尸<0.01)。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与妇女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地位易受挫折有关。我国文化受男尊女卑礼教的影响,妇女处于从属地位,精神上易受压抑,在某些农村地区还有一定影响。建国后,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有明显改变,特别是城市,在这种新情况下,妇女肩负家庭和社会工作双重责任,社会责任和心理负荷重,造成的社会应激有关。

2.精神病病人居住地区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关系(表2)表2可见,精神病病人的居住地区为城市高于农村,前者是后者的1.5倍,与国内有的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资料一致。〔3〕这是受社会环境、生活工作方式不同的影响,如城市工业发达、噪音大、公害、工矿企业中的不良劳动环境、睡眠节律频繁变动、集体宿舍中单身职工的互相干扰等,都会涉及人们的身心健康,川使人们长期生活在紧张状态中所致。此外,与社会政治上的动荡,如期间被隔离审查、揪斗的人城市远比农村高,使人们恐惧紧张有关。

3.精神病病人的职业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关系(表3)表3可见,无职业者因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发病329例,占43.57%,其中以从事家务者为多,发病212例,占28.08%;工人因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发病235例,占31.13%;农民因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发病129例,占17.09%。显示无职业和知识层次较低人群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所致发病多.与国内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资料基本一致。这与物质环境差,经济困难所造成的心理负担大,社会应激多,影响精神功能有关。二2三4•755例精神病病人因社会环境心理因素致精神病的诱因(表4)在调查的1020例精神病病人中,发病诱因为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有755例,占本组资料的74•02%。其中以邻里同事纠纷占第一位(20.29%),显示了新型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家庭纠纷占13.33%,居第二位,其中以夫妻不和发生的纠纷为多。此外,亲人病危、意外、政治上的动荡和经济上的变革,都会使人们焦虑紧张,精神受刺激而致病。本组资料中由政治运动所致发病的68例病人中,有51例是在中,由于本人、亲朋、同事被隔离审查或被批判,使其精神受刺激超过了正常情感承受闺而发病。其次,恋爱婚姻受挫、工作学习不满意等,都可成为精神病病人的发病诱因。

三、管理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特别是对精神卫生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般而言,引起人们的损失感、威胁感和不安全感的精神刺激最易致病”。川丹麦苏辛格教授认为:“基因(精神病)+环境(社会环境)分表现型(出现精神病)”。[6j强调了环境因素对精神病的作用,本组调查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对精神病病人的管理,仅仅依靠医疗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依靠社会力量改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因素可以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因此,对精神病病人的管理必须改善社会环境,减少不良环境刺激对精神病的影响,从根本上防病治病。首先,要依靠社会力量,加强对精神病的防治工作。建议在基层(如居民委员会、学校、企事业等单位)建立卫生健康咨询机构,并通过广播、电视等途径,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指导人们适度劳动,合理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地应付紧张刺激。创造良好的、舒适的、安定的社会环境,把致力于劳动保护、家庭生活、文化娱乐、人际关系、行为习惯等咨询服务作为社会应尽的职责。其次是改善工作和家庭环境。对病人家属及有关单位、学校、邻居做好宣传工作,改变其对精神病病人的不正确看法,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感情,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这对精神病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临床可见,一些精神病病人治愈后,满怀信心地走出医院,由于得不到单位的照顾和家庭的支持,有的不给安排工作,有的降职使用,使他们感到孤独寂寞,产生悲观和抑郁情绪,致使疾病复发而重返医院。病人自觉成了家庭的累赘、社会的负担,甚至产生轻生的意念。因此,要取得单位和家庭的支持,针对病人升学、就业、工作、晋升、工资、住房等具体问题,尽量给予妥善安排,使其感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为他们恢复正常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对社会环境的分析范文5

关键词:环境形态;环境感知特征;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们国家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状态,这种发展状态威胁到了建筑行业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以及协调关系。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建筑工程远离了需要依托的社会环境,则该建筑就会因此而丧失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没有目标、也没有节制的多元化的建筑,有可能导致产生无序的社会环境,所以说,环境形态以及环境感知特征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整体而又综合的角度从发,针对上述的问题,以考察环境特征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以起点,构建以环境形态与感知特征为基础的建筑设计策略。

一、环境形态与感知特征

(一)环境形态

环境形态主要是指人们对于社会环境所具有的客观特征的实际认知,它是以人们的客观理解以及分析能力作为基础的,从客观层面上说,社会环境不会对主观意识中所具有的客观事物存在某些依赖感的。因此,我们认为社会环境属于一种具有区域特征的概念,在现代的地理学里面,我们把区域认识成一个统一而又庞大的范围,它是面域在进行动态演进过程中得到的结果以及复合体,能够支撑着人口中心的成立工作。我们知道,无论是人类所影响到的自然环境,还是人类在改造过程中所得到的文化环境,它们均属于人意识之外的元素,因此,它们具有空间、形态、多样性以及结构特征。

与此同时,环境形态的特征还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的存在。由于维持一个环境系统中所具有的生态生命,对于整个人类的生活以及生存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保护并且尊重我们的环境。从生态方面来看,我们将环境看成是经由多种多样的生态元素组合而成的物质、地理以及空间单元,它能够反映地理、气候和物质的存在,具有特殊的功能、结构以及其他动态特征,属于一种位于地理区域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尺度。

通常情况下,环境形态是永恒的,虽然人类会对社会环境进行有意识地改造,但是,由于那些遵循着社会环境的客观物质规律而生存的生物,使得环境不会真的消失,环境只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式变化。

(二)环境感知特征

环境感知特征是以环境的主观特征作为研宄对象,以人们所具有的主观感知经验作为研究的基础。在一开始,环境是人们进行视作审美时的主要对象,此时重点强调的是视觉的感知,以前,该感知只是指自然环境,后来,该感知也指文化环境。在进行审美的过程中,我们将环境看成事物所具有的外观美学的主要特征,人们对于自然、土地、城市以及建筑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所具有的审美理想,通常情况下,一个环境如果具有比较好的视觉体验,能够使得人们诱发出不同的视觉兴趣以及视觉感受,因此,审美在环境感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于社会环境具有更高的理解,环境所具有的其他的知觉特征也被发掘出来了。通常,触觉、听觉、嗅觉以及感知特征一起组成了社会环境感知特征。

我们从一种客观角度来看,环境是一种具有独立特性的形态,然而,由于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并且人类与环境共存,所以,环境还具有了归属以及情感等特征。人们通过自身的实际体验对社会环境进行感知,在感知的过程中放入了个人的思想以及感情,使得环境不仅是主体的感知对象,还是感知存在的一个载体,成为人们与环境之间进行联结的情感归属以及精神空间。环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物质现象,但是在环境中,人们能感觉到环境几乎到处都表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感知特征。从主观方面来看,人类与环境是融为一体的,虽然说没有人类的环境也是存在的,但是这种环境非常苍白,我们知道,只有人类通过自身的能动性以及意识,参与到社会环境中,并且对社会环境进行感知,使得环境中具有人类活动留下的印记,才能够使得环境变得丰富起来。我们从形态特征这一维度来看,环境属于人类与自然作用的产物,因此,环境具有系统以及物质意义。从环境感知特征这一维度来看,环境属于一种主体表达的感知特征的集合,具有知觉、审美、心理学以及情感等立场。

二、基于环境形态的建筑设计研究

我们从环境形态这一维度出发,对环境形态进行客观地分析,并提取出环境形态所具有的特征,研究这些特征所具有的具体运用以及它们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通常情况下,将环境形态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属于一种比较直接的方法,该方法以环境形态来影响建筑的形态,进而设计出具有灵感的建筑,使建筑与环境形成比较好的关系。

基于环境形态的建筑设计研究主要是以环境形态作为研究的基础,以和谐的形象、契合的结构以及共生的空间作为研究的取向,从环境形态的空间、形象、结构以及空间方面选择比较优秀的范例,归纳一些比较有效的建筑设计的手法以及策略,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

三、基于感知特征的建筑设计研究

下面我们从环境感知特征出发,对环境实行一种主观的体验,并且提取出环境感知特征,研究这些特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所具有的策略。一般情况下,在感知这一维度下,社会环境对于建筑设计主要具有以下影响:首先,人们通过主体的实际体验,掌握环境所具有的感知特征,这些特征包括有情感、审美、联想与记忆等;其次,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将上述特征加以利用,通过主体感知把环境和建筑之间进行联结。

将环境感知特征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属于一种比较间接的策略,通常情况下,环境感知特征被主体的意识进行加工,是以主体体验作为自身的目标,对环境里面的空间的特征以及建筑的形态进行影响,在建筑设计中表现为关照主体的体验。通过这种比较间接的手法,在体验以及主体知觉层面中把社会环境和建筑设计进行联结,得到建筑空间的生命力以及场所的感知力。基于感知特征的建筑设计研究主要是将主体对于环境产生的感知作为研究的基础,以环境所具有的联觉感知、视觉感知和情感记忆对建筑设计过程的引导方向作为研宄的方向,然后在环境所具有的联觉感知、视觉感知和情感记忆这三方面挑选出好的范例,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得到科学而又有效的建筑设计策略,如下图所示:

四、结语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了解到,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发展,文化、环境以及技术成为了建筑设计中决定建筑独特性的主要因素。而社会环境作为一种物质形态特征,其始终具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未来的社会环境将会成为影响建筑设计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需要对环境建筑这一新型建筑方式进行科学的研究,使建筑能够更加地与社会环境进行连接,进而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我们需要注意,建筑设计的手法和策略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建筑设计的意向与决心,该意向与决心是从一种宏观的角度出发,掌握社会环境的特征,把环境与建筑统一起来,更好地发展建筑行业。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以土地的名义:对景观设计的理解[J].建筑创作,2003 (07)

[2] 陈洁萍.阅读视差——斯蒂文?霍尔建筑思想研究[J].新建筑,2003,(06)

[3] 严何.“建筑的锚固点”一一斯蒂芬?霍尔的建筑艺术解读[J].新建筑,2003(增)

对社会环境的分析范文6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体育参与,运动环境

 

前言: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刚要》颁布实施,其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这给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起点,不论体育在国民中的概念还是体育硬件设施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是我国体育大环境的顶峰时期。

根据对体育参与者的影响不同,我们可以把运动环境分成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指对体育参与具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如体育运动项目,体育参与者本身等,外部环境指对运动参与产生间接影响的因素,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环境提供了体育运动运行和发展的场所、资料等,我们参与体育运动时的天气、气候等因素也影响体育运动的开展。在很多情况下,自然环境是有我们个人不可控成分,所以不作为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社会环境指体育参与者所生活的外部因素,如生活所在城市的经济问题,地方政府相关的体育法律法规以及社会体育的组织开展情况,传统文化,市民素质等等。高校教师处在大的社会环境下,同时受到城市、学校等这些小的生活环境的积极影响,学校的教师体育管理,文化观念,生活习惯,体育氛围等因素都对高校教师的体育参与情况具有较大影响。而直接影响高校教师体育参与的最小环境是我们身边的体育参与群体和组织,比如一个系的体育氛围,一个教研室的体育参与环境,这些对教师的体育参与有直接的作用,这些对高校教师的体育参与有直接作用且容易改变受我们控制的因素是我们的讨论主题。

1、影响高校教师体育参与的外部环境

环境是相对某种中心事物而言的,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高校教师体育参与环境的中心是教师,所以其体育运动参与环境是指围绕在高校教师空间的,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高校教师体育参与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1、1影响高校教师体育参与的社会环境

社会学家认为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社会阶层、社区、团体、家庭等等

根据影响高校教师体育参与的社会环境的范围我们可以把这些因素分成大环境、中环境和小环境。社会、社会阶层为大环境,团体、社区为中环境,家庭个人为小环境。

1、1、1大环境对高校教师体育参与的影响

社会: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人类必定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高校教师也不例外,这个大环境的体育氛围和体育发展将对高校教师的体育参与产生直接影响。我国体育事业正处于步步高升迅速发展的阶段,国家对体育的宣传和投入不断的增多,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为筹备2008年奥运会而做的精心准备,而高校教师对国家体育大环境的发展又了解多少呢,表1是我们对高校教师体育知识获得途径的调查分析

表1体育知识的主要了解途径N=1048

体育知识的主要了解途径 学校体育 体育书籍、报刊 广播、电视 锻炼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