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范文1
一、江苏省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一)光伏产业快速发展
江苏省在1984年开始涉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之后便开始进入快速的发展,在2010年实现产值1988亿元,接近全国光伏总产值的2/3,从业人员12万多,直至今天被称为“中国太阳能光伏第一省”,有“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江苏”的地位。
(二)对欧出口量大幅下滑
2012年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前,江苏约有近七成的光伏产品出口到欧盟,可以说欧盟曾是江苏省最大光伏产品出口市场。2011年、2012年江苏对欧盟出口太阳能电池占江苏太阳能电池出口总值比重分别达73%、69%,而2013年对欧盟出口太阳能电池总值只有18.3亿美元,占江苏太阳能电池出口总值比重下降到31.8%。江苏很多小企业更是直接关门歇业,据统计,江苏目前光伏出口企业有300多家,出口欧盟市场的也超过300家,共有一千多家相关企业受到影响。
(三)光伏出口市场格局呈多元化趋势
由于美国与欧盟先后对我国光伏产品采取“双反”措施,使得我国光伏产品不得不收缩欧美市场,进而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不同于欧美市场的持续疲软,近年来,江苏对亚洲市场的光伏产品出口额不断增长,自2013年以后,亚洲市场已经取代欧盟成为江苏第一大光伏出口市场。目前,从出口市场来看,江苏已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
(四)“两头在外”困境有所突破
目前,我国日益重视原材料的开发和生产,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有18家,其中,江苏中能凭借技术和产能优势成为龙头企业,其产量占我国总产量比重近50%;2014年,我国国内多晶硅产量达13.2万吨,进口近10万吨。从下游的应用市场看,对于以欧盟为主要市场的江苏光伏企业来说,在欧盟实施“双反”以来,虽然遭受惨重损失,但2013年国内市场实现突破式的增长,2014年,我国光伏产能达35吉瓦,国内市场安装了10吉瓦多。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两头在外”的困境。
二、江苏省光伏产业面临的困境
(一)价格大幅跳水
光伏组件从toll年的平均每瓦1.5美元降至目前的0.7-0.8美元。2012年1-10月,光伏产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了48.9%。虽然企业的出货量增加,但产品价格的急剧下跌造成企业营业收人锐减。根据我省四家主要光伏企业(阿特斯、天合、韩华、中电电气)的财报,四家企业共计出货量为3.5GW,与2011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实现营业收人32.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4.4%。
(二)企业经营困难
一方面,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省内几家主要光伏上市企业总负债超过600亿元,平均负债率在70%以上,其中,天合光能为67.57%,阿特斯为79.47%,尚德接近85%。过重的债务负担给企业正常经营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在当前整个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金融系统已将光伏产业列为“高危”行业,纷纷收缩贷款规模,从严放贷,造成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加大。
(三)生产出现停滞
江苏近千家光伏制造企业,有近半处于停产状态,大型企业也严重开工不足,员工下岗或待工。徐州中能硅业受到国外多晶硅生产企业倾销挤压,目前,库存7000吨,生产已处于停滞,尚德目前已进人破产程序。
三、江苏省光伏产业解决困境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技术创新与进步
江苏的光伏产业链虽已形成,在关键环节并不具备明显技术优势,与欧美等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江苏省光伏出口长期以来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的缺失是我们不断遭受贸易壁垒的重要原因,技术的缺失也是阻碍产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要实现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突破各环节的关键技术,提高产品性能。除了政府在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外,企业要保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加强产、学、研、金融结合,加大研发投入,企业间要加快兼并重组,中小企业要向大企业靠拢,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高效组件产业,加快单晶技术发展
对于发展光伏发电而言,要降低度电成本,就要提高组件的转换率,发展高效组件产业。我国光伏产品一直以来是以多晶硅为主的。对此,要加强单晶技术的发展,加决布局单晶市场,要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尽快突破技术瓶颈。通过发展高效组件产业,也可以提高组件质量、降低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光电转化率年均衰减,保障光伏电站的使用寿命和发电效率。
(三)要进一步加大国内市场与新兴市场的开发
从国内市场来看,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主要面临光电尚未普遍实现平价上网、火电成本更低、弃光率高、光电电网配套设施不到位等问题。对此,要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注重发展分布式发电、提高大家使用清洁能源的环保意识,而对于成本问题,在真正实现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之前,政府应采取普遍性补贴来降低价格,鼓励大家使用。
从发展新兴市场来看,要借“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强对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开发。沿线很多国家都是经济新兴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经济上升期,光电市场潜力巨大。当然,在发展新兴市场过程中必然要而对那些强有力的竞争者,这就更加督促我们要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四)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光伏行业应对贸易摩擦可以从对外和对内两个方而展开。对外要做到以下几点:对于已达成协议的制裁措施,我企业要严格执行,以稳定市场;对于正在进行中的要积极应诉,抱团应诉,联合国内外可以团结的力量,通过磋商、法律抗辩来缓解摩擦;而对于有摩擦风险的市场,要防患于未然,建立预警机制,要密切关注其动态。同时,要深化多元化市场格式以分散市场风险。对内则要做到:提高光伏行业准入标准,适度瘦身,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发展光电产业等。
参考文献:
[1]魏政,于冰清.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外能源,2013(6).
[2]李钢.“双反”冲击下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对外经贸实务,2013(06).
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范文2
>> 中国魔幻电影发展现状及其价值探析 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前景 中国自媒体节目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测 浅谈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中国通信射频电缆行业发展现状及预测 中国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探析 中国主题公园衍生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足球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浅析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析中国网络电视发展现状及前景 探讨中国足球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电影美术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⒖嘉南祝
[1]刘帆.“中土”的想象与指涉――略论魔幻电影的生态与类型特征[J].电影文学,2008(06).
[2]巴赞.电影是什么(第二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3](斯洛文尼亚)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胡菊兰,张云鹏译.图像时代.[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5.
[4]田卉群.想象界的实现:中国魔幻电影的突围之路[J].中国艺术报,2011-3-7,第005版.
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光伏产业;主要特点;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
收录日期:2013年10月7日
尽管随着全球各国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视和规划,世界太阳能电池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太阳能电池行业的稳定发展,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及信息产业政策也对行业发展起到较强的稳定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太阳能电池行业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月度出口量逐月攀升,出口均价持续回落。2013年以来,我国太阳能电池月度出口量环比持续增加,6月当月出口5,738万个,同比增加34.2%,环比增加9.5%。与此同时,出口均价大幅回落,6月当月为每个14.5美元,同比下跌46.8%,环比下跌9.8%。
(二)主要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2013年上半年,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太阳能电池2亿个,增加65.7%,占同期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78.6%;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4,962万个,增加4.2%,占19.7%。
(三)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主导。2013年上半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太阳能电池1.8亿个,增加58.9%,占同期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73.1%;民营企业出口6,174万个,增加28.2%;国有企业出口597.5万个,减少23%。
(四)对欧盟出口大幅减少,对日本等新兴市场出口倍增。2013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出口太阳能电池5,522万个,减少42.5%;对日本、加拿大、韩国、中国香港和印度分别出口3,825万、3,012万、2,892万、2,699万和2,641万个,分别增加3.6倍、1.4倍、1.1倍、1.5倍和1.4倍;上述六者合计占同期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81.7%。
二、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出现量增价跌的原因
(一)国际市场需求提升拉动出口增加。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以及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上升,光伏产业正从单纯依赖欧洲市场转向全球化,日本、韩国、印度等新兴市场逐渐成为需求的主要驱动力。据太阳能市场研究机构NPD Solarbuzz预测,在新兴市场的带动下,2013年上半年全球光伏需求达到15GW,较去年同期提高9%。国际市场需求提升拉动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增加。
(二)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迫使企业低价竞争。来自彭博社的新能源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多晶硅组件产能为60.3GW,当年全球光伏的装机容量仅30.5GW,预计2013年全球光伏需求仅35.1GW左右。全球光伏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目前一些德国公司在欧盟的销售价格已低于每瓦0.58欧元。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国内企业不得不维持低价竞争态势。
三、当前我国光伏行业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光伏产品低价竞争的国际市场开拓方式遭遇困境。随着美国和欧盟相继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制裁,我国太阳能电池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越来越大,部分企业开始寄希望于潜力巨大的日本市场来弥补。但是,与其他市场将价格因素摆在重要位置不同,日本市场更看重的是产品质量与服务,进入日本市场的门槛非常高。企业只有获得J-PEC认证才能承接住宅屋顶光伏发电项目,而获得JET认证才能承接大型屋顶、地面电站项目。目前,国内只有尚德、英利、天合、赛维LDK、阿特斯等少数光伏企业获得了J-PEC或JET认证。欧、美、日的市场情况从不同的角度表明单纯依靠低价竞争已经越来越难获得稳定的国际市场份额,光伏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最终还是要依靠技术和质量作为支撑。
(二)中欧光伏价格承诺谈判前景难料,部分企业暂停对欧出口。欧盟2013年6月初公布了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税率后,我国相关部门继续加强与欧委会的沟通和谈判,争取以价格承诺方式换取欧盟不采取反倾销措施。6月中下旬中欧双方已连续开展了两轮价格承诺谈判,但双方在对我输欧光伏产品提价幅度上存在很大分歧,谈判前景难料。据了解,虽然一些德国企业在欧光伏组件售价已不到每瓦0.58欧元,但欧方仍要求我国输欧光伏组件价格不得低于每瓦0.65欧元,而我方认为每瓦0.5欧元更易接受,双方分歧过大导致谈判困难重重。由于反倾销税率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晶澳、英利已停止向欧洲运输组件,正泰太阳能也计划停止对欧出口,是否重新供货要看中欧双方的谈判结果。
四、产业发展建议
(一)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尽快改变产品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的不利格局。在企业层面,应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太阳能光伏产品转化效率,降低成本;在国家层面,应营造良好的鼓励国内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使国内光伏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二)尽快制定太阳能电池标准体系。完善标准体系,推动产品认证监测制度建设美国的UL标准以及欧盟的IEC标准一直是全球光伏产业的国际通用光伏模组检验标准,而我国光伏产业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和检测机构,标准化进程已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速度,导致我国光伏产品在国际竞争力明显降低,缺少应对竞争手段。所以,应重视光伏产品和系统标准体系建设: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结合国内产业技术实际水平,积极参与或主导制定多晶硅、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和光伏系统相关标准;实现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积极的推动产品的认证监测制度,打造中国光伏产业的优质形象;完善光伏及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的行业监管,避免劣质贴牌产品流入国际市场,推动企业加强光伏产品组件回收,推动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尽快出台发展光伏产业的持政策。把对光伏产业的扶持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政策、立项、土地、税收、投入等方面。给予光伏产业重点倾斜,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一方面向上积极申请,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等专项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整合创业创新要素资源,向光伏产业倾斜。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雷,郭焱.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外能源,2010.9.
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范文4
自2011年下半年起,由于国内产能过剩、欧洲市场需求下降与贸易壁垒等多重因素叠加,用进入“寒冬”来形容我国光伏行业毫不为过。期间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即是在2013年3月,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尚德电力宣布其在中国的主要子公司破产。无锡尚德的破产进一步暴露出全球太阳能行业的糟糕境遇。在此之前,西方太阳能行业发生一连串倒闭事件,包括德国的Q-Cells和美国Solyndra的破产事件。一连串企业倒闭尤其是大型企业倒闭,可以理解为行业见底的重要标志。遭受欧美“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与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双重考验的中国光伏产业,是否还能迎来自己的第二个春天引人深思。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能高度集中于中游生产环节,关键技术设备需进口
一般而言,光伏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环节。其中,上游包括技术研发、硅材料和其他材料的提炼生产,中游包括硅片、电池片及组件的生产制造,下游则是指光伏系统安装建设及运营与维护。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对技术、投资与资本规模要求差异较大。资金与技术问题所产生的壁垒,使得硅材料提纯与光伏终端应用环节的价值量相对更高,而中游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与组件封装环节因进入门槛较低,导致其竞争激烈,产业价值量也最低。
我国光伏企业则恰恰集中在产业链中游低附加值、低利润回报率的电池和组件制造环节,而在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和产业链下游的光伏发电环节,发展还比较滞后。自2007年起,我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便稳居世界第一位,是全球名副其实的光伏电池制造中心,如表1所示。低端产业链生产环节的重复建设,对产能扩张的盲目追求,使得产量严重过剩,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埋下了极大隐患。
表1 近年来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增长态势及与全球产量比较
年份 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MW)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MW) 中国占比(%)
2000 287.00 3.00 1.05
2001 401.00 4.60 1.15
2002 560.00 6.00 1.07
2003 750.00 12.00 1.60
2004 1256.00 50.00 3.98
2005 1815.00 145.00 7.99
2006 2536.00 438.00 17.27
2007 4279.00 1088.00 25.43
2008 7911.00 3238.00 40.93
2009 12464.00 5851.00 46.94
2010 27381.00 7710.60 28.16
2011 37185.00 12983.88 34.92
数据来源:Wind资讯
虽然我国在太阳能电池产能与产量方面位居世界第一,但行业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其他发达国家的手中,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许多关键技术和设备对外依存度很高,如薄膜电池生产线、四氯化硅闭环回收装置、自动电焊机等设备都主要依赖进口。这种技术设备方面的差距,导致光伏产业发展缺乏稳定的基础,直接致使我国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偏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此外,虽然与使用传统能源相比,使用太阳能产生的固体废物少、能源消耗低,作为绿色能源的代表其在应用环节具有无污染、无排放的环境友好型特征,但并非光伏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是无污染的。光伏电池的生产与制造环节是存在严重污染问题的,尤其是太阳能多晶硅的生产和铸锭、切片所需的能源消耗较大,环境影响也较大。对于我国光伏企业而言,集中于电池制造环节且尚未掌握产业清洁发展技术的现状,除了带来低端生产环节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外,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有悖于绿色新能源应用的初衷。
(二)原材料高纯度多晶硅进口依存度高
多晶硅是光伏产业最主要的原材料。我国多晶硅工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但早期发展并不景气。近年来随着光伏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多晶硅产业获得迅速发展,产量也得到迅速扩张,从2005年到2013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从41吨迅速增至8.2万吨,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2001年至2013年多晶硅产量
(编辑注:去掉纵坐标数据中的“,”)
数据来源:Wind资讯
我国硅矿尤其是优质石英硅矿储量丰富,可以为多晶硅的生产提供丰富的原材料,但生产高纯度多晶硅不仅对技术水平要求高,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存在着较高的技术壁垒和资金门槛。目前,生产多晶硅的主流技术是改良的西门子法,但是该法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的几家大型厂商手中,国内除少数大型企业突破了技术限制外,大部分厂商是从国外引进技术。核心技术的缺乏,直接导致我国大部分厂商所生产的多晶硅产品质量较差,生产成本略高,因此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大量高纯度多晶硅(见表2)。原材料的高度进口依存度,使得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风险大增,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表2 2010―2013年我国高纯度多晶硅进口量与产量(单位:吨)
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进口量 47510 64614 82760 72104
生产量 52203 84801 71000 82000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三)产品销售严重依赖国外市场
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范文5
一、青海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青海省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与其他省份相比,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太阳能而言,青海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高原大气层相对稀薄,日光透过率高,气候干燥、降雨量少,云层遮蔽低。全年日照时数达2500-3650小时,柴达木盆地更为突出,年平均日照时数可达3600小时以上。总辐射量中直接辐射量的比重约为62%。据测算,年接受的太阳能折合标煤1623亿吨,相当于电能360万亿千瓦时。就风能而言,资源也很丰富。青海90%以上的地区,年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全年可利用风能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年平均可用风能密度在65-100瓦/平方米以上。其中年平均风速3.5-4米/秒以上,全年可利用风能时间在4000小时以上。年平均风能密度在100-150瓦/平方米以上的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据测算,年风能资源理论折合7854万吨标准煤,相当于电能1745亿千瓦时。
(一)太阳能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是以硅材料为主的光伏产业链初步成型。通过政府有效引导和支持,青海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青海华硅能源有限公司、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等一批新能源龙头企业。一批单晶硅、多晶硅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标志着太阳能光伏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以青海尚德尼玛为代表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企业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二是太阳能光伏应用初见成效。太阳能光伏应用在青海省起步较早。90年代以前,青海省的光伏发电市场主要由国家扶贫项目支撑。近年来,青海省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加速,截至2011年底,青海已实现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容量1003兆瓦。三是太阳能热利用的推广应用取得一定进展。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实施小型公益项目、生态家园工程、藏区太阳能温暖工程和三江源能源建设工程、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等,太阳能在青海省广大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二)风力发电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是适应高原风况的风机研发取得突破。青海省风力资源总体蕴藏量巨大,但风能密度低、风向乱等问题一直以来是制约风力发电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研发已取得重大突破,具备了产业化生产的条件;二是风力发电场建设步伐加快。随着垂直轴风机的研发成功,解决了我省风电开发的重要技术制约,青海省海西等地区均有开发商进行测风试验等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
加快推进太阳能、风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对青海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传统重化工业的比重,降低工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有利于推进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工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全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
二、青海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产业薄弱,配套能力不足
青海工业经济历经几十年的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基础仍然薄弱,产业规模小,大企业少,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产业链不合理,新能源产业相关配套设施和材料制造等上游产业项目在省内未能形成,技术研发、运营管理、装备制造、原材料加工等对外依存度较高。
(二)部分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尚待突破
以青海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不够健全,研发机构不完善,高层次人才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差,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机制尚待完善,影响了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制约了青海省产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三)高科技人才和有职业技能的产业工人缺乏
新能源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需要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有职业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由于历史、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气候等原因,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科技人才缺乏和有职业技能的产业工人不足,已成为制约青海省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问题之一。
三、青海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指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需要从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发展方向、技术与经济、产业布局等方面,尽快制定和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统筹规划新能源产业与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协调。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使规划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
针对新能源产业各领域产品市场需求,按照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任务和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在做大、做强基础产业的同时,尽快提出一批具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建设起点高、发展前景好,与上游产业规模相匹配的产业建设项目,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前期工作,为产业发展打好项目基础。
(三)加大政府投入,引导产业发展
建议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资金等专项扶持资金,专门用于项目招商与项目建设期间的补助和贴息。同时,结合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结合省情实际,出台青海自身支持新能源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产业发展。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扶持,推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新能源产业作为青海省的一个新兴产业,投资相对较大,技术相对复杂,对资金、设备、人才的要求较高。通过政府有关机构、市场主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引导一批有技术、有市场的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到青海投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拓宽渠道,吸引多种资金投资青海新能源产业,落实项目建设资金,促进产业加快发展。
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尚德公司 光伏 现状 对策
近年来,太阳能发电由于具有充分的清洁性、资源的广泛性、长寿命以及较少的维护性等优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光伏产业成为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国际上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据OFweek行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67.4GW,成为仅次于风电能和生物质能的第三大可再生能源。光伏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国内发展,截止2012年,我国已经有467家从事光伏硅材料提炼、硅片生产、电池片生产以及组件封装的企业。作为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无锡尚德公司已走在世界光伏产业的前列,并成为首个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2008年以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等原因,这种蓬勃发展的势头有所减弱。在此背景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尚德,研究其从繁荣到衰弱,到如今的破产重组的短短10多年历程,对于我国其他光伏企业以及整个光伏产业有更为微观的借鉴和启示,从而具体地为日后光伏产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无锡尚德电力公司的发展历程
艰难起步:2001年初,留学澳大利亚的博士施正荣,积累了十多年的太阳能研究技术与经验,归国创业。但辗转辽宁、大连、上海等地,没有一处同意接受这个项目。最终在好友杨怀进的帮助下,尚德电力有限公司在无锡落户。由于创业需要巨额起步资金,无锡市政府协商了8家大型国企分摊了所需要的800万美元。许多海内外高级人才也被引进到公司内部,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石。
2001年9月尚德正式建厂。当时国内光伏产业刚刚兴起,技术尚不发达,初始资金基本全部用于从国外进口生产线。2002年9月,尚德第一条光伏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产能接近此前中国光伏电池产量4年总和。然而公司刚刚起步,运营成果仍然亏损。2003年初,尚德开始外寻贷款,通过政府的帮助,以获得国有大股东的担保等方式筹集资金达15700多万元,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急速国际化成长:自成立之初,尚德公司就以建立国际公司为定位。因而尚德严格按照国际化标准运作企业,在企业生产环节,2003年就全面通过ISO9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并相继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认证,采用ERP管理系统。随着产量的增加,为打开国际市场,尚德的产品通过了IEC、YUV和CE的国际认证。由于对国内而言光伏产品价格较高,运用领域有限,国内销量持续低迷。于是尚德积极筹备参加国际性展会,获得大量订单,解决了产品的销售。当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
随后尚德看到了国际市场的潜力,大量购进先进的生产线和原料硅投产。2004年8月建成25兆瓦电池生产线。不久,德国政府出台法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政府补贴,掀起新一轮光伏热潮。在这股浪潮中,尚德公司抓住机遇,通过出口贸易、投资建子公司等方式积极扩大海外市场,一度占据了欧洲市场总销售额的90%。公司逐步形成国际市场多元化的特征。2005年,施正荣率领尚德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正式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
利润暴增,危机隐现:市场的急速扩张,带来了需求的急剧增长。各国新增装机量呈爆发式上升(图1)。与此同时,产量更以超过需求之势增长。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数据,1996到2009年,全球光伏电池产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44.9% ,其中2008年和2009年的增长率分别为71. 3%和53. 3%。对于中国而言,大多数企业将重点聚焦在具有优势的电池生产和组装上,尚德也不例外。然而进入门槛低,大量供给一方面满足甚至超过了市场需求和合理容量,另一方面也瞬间抬高了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导致生产成本被迫不断上升。在产品价格方面,国内蜂拥的各企业为获取大量订单打起价格战,惊人的低价进一步使利润空间急剧缩小。2006年,尚德在这样的情形下为保生产,与美国MEMC公司签订了10年的长期硅片供货合同,以期以相对低价获取竞争优势。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洲各国又相继陷入债务危机,国外政府对于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发电的补贴大幅缩水,市场萎缩。原料多晶硅的价格跌幅高达200%,尚德损失巨大。除了原料,产品价格也进一步下跌;没有了高额扶持,缺乏核心技术,导致尚德的负债率极高,财务出现巨额亏空。虽然由于时滞效应,国外市场的销售量保持稳定,不断吸引着各企业进入,但危机和隐患已经逐渐显现。
破产重组:过剩的产能无处消化,国内市场发展缓慢,尚德无奈只能以低价争夺海外市场,然而国外政府为促进本国宏观经济的复苏,提高劳动就业,纷纷对我国光伏产品加大监控。2011年11月9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公告,宣布将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2012年10月1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针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仲裁结果,我国代表型企业中,尚德反倾销税31.73%,反补贴税14.78%。欧盟后续也对我国光伏企业展开双反调查。两大市场的打击,让原本危机四伏的尚德公司遭受严峻考验,并于2013年3月21日,宣布破产重组。
二、从尚德看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成因
产业发展欠健全,低附加值产业链环节偏重高。尚德公司所从事的光伏生产,90%集中在电池的生产和组装方面,而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封装-光伏应用等多个环节。上游多晶硅提纯技术的垄断性以及不可替代性,提高了生产成本,制约着中下游环节的市场供给与需求,是光伏产业链中最关键的一环。目前,该环节生产技术要求高,国际上只有发达国家的少数公司掌握,它们积极实行技术封锁,严格控制技术专利;同时,该环节投资规模很大,投资风险和成本很高,单个工厂每年产能超过1000吨才能显示规模效益,至少需要投资1亿美元,这对我国各大厂商而言,是很难达到的。而下游的应用与售后环节,又由于市场的局限而难以拓展。最终,尚德的主导方向难以逃脱传统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市场发展不平衡,严重依赖外国市场。尚德公司的蓬勃发展,是基于欧美各国的大力补贴,而日后的衰落也与国外财政吃紧,被迫缩减扶持不无关系。光伏产业也不免落入一条腿走路的俗套,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2点:国内出台政策起步晚,缺乏全面性和可行性。现阶段我国的光伏政策大多是支持大型企业、政府、医院等机构使用光伏发电,或是向偏远地区供电,鲜有政策能普及到广大居民消费者,覆盖范围不广。包括《金太阳示范工程》,也需要一个周期;再者,光伏上网电价的收购政策未能落到实处,电价昂贵无法与传统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竞争。创新能力缺乏,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由于原料和产品最终都是依赖外国市场,包括中间产品设备、生产线等都是依赖国外,自主研发能力薄弱,造成受制于人。我国光伏企业实质上是“代工车间”。就以多晶硅提纯技术为例,目前国内多数企业几乎都是采用改良西门子法。这种方法耗电量大,生产1千瓦的太阳能电池大约需要消耗3000~5000度电能,加之中国电价较贵,和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并不具备成本优势。
产能过剩,非理性竞争过度。作为高科技型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受到各地政府的强力追捧,尚德得以从早期的无人问津发展到后来的繁荣之势,极大程度上是受政策倾斜的影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各地纷纷建立起名目众多的光伏产业园,各类与光伏有关的项目不论可行性和必要性,纷纷批准上马。然而政府扶持、银行出资、企业生产的简单模式造就了大批类似或同质的公司,通过简单引进国外生产技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优势,迅速形成巨大产能,使整个行业近似成为一个的完全竞争市场。过去的几年中,国内有20多个省份的50家企业建设、扩建、筹建多晶硅生产线,不成熟的情况下导致纯度普遍偏低,难以与外国竞争,同时还浪费了珍贵的资源。这种出于功绩心理和对名义GDP的过度热情,一经市场和补贴的刺激,便陷入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行业缺乏统一的体系标准,没有专门的机构来对产品进行认证和监管,也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光伏产业链上的名词、设计、制造、建筑一体化标准差异较大。
三、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应不断加大科研创新,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有数据显示,尚德公司从创业至今已提交专利数368件,显示出一定水平的研发能力。然而这些专利数呈现出低水平的特点,近80%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等专利,缺乏高质量的核心基础技术专利。故从光伏产业全局看,应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龙头企业必须全面提升国产技术水平。在关键领域多晶硅提纯技术方面,我国提炼纯度低,导致我国光伏发电成本高于发达国家的成本,但我国硅矿石资源丰富,为进入到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环节以及降低光伏发电成本,需加快多晶硅提纯技术的自主研发,建立产业联盟,加快企业、政府、高校之间的合作,做到知识要素的流动,联合攻关,降低能耗和产品成本,尽快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产业升级。
合理制定产业政策,扶持光伏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光伏产业作为新兴能源产业,本身就是以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出现的,因而其本身也应以此为标准。纵观全球,发达国家无一不以大力的国家政策扶持该产业发展。然而美、日、欧等各国皆以市场为依托,实行光伏电价上网政策,保证了光伏发电与传统发电的平等地位;出台大额补贴从企业转嫁给消费者的方案,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类似我国一味补贴生产者而导致的过度发展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对于企业的补贴不失为少数,但政策的调整性和可预见性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如德国,上网电价在由监管部门确定之后,将维持20年不变,这可以引导德国供应者有充分的心理预期去安排生产,及时降低经营成本,改进技术,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我国政府也可以借鉴这些策略,立足现有国情,进行合理的产业调整,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生产布局,促进共同发展。
打开国内市场,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奠定稳固基础。尚德的破产,部分原因在于其发展的过程中做了太多无效投资,一味地扩大产能,满足国外市场,未能为日后市场的波动巩固好根基,增强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就我国光伏企业而言,应该转变旧有发展模式,着眼于普通居民,拓展应用领域,除去一体化的光伏安装建筑外大力研发适用于单个消费者的小型发电设备;从政府角度,应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从产业链的中下游靠近市场的一端发起,驱动整个价值链上各方生产地调节。
参考文献:
[1]付静.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提升路径[J].商业研究,2013,(2).
[2]苏庆义,蒋昇.中国光伏产业快速扩张的原因、对策及启示[J].产业发展,2013,(1).
[3]左显兰.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寒冬”的成因[J].经济论坛,2012,(10).
[4]王开科,黄如良,关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0,(10).
[5]王有志;皮宗平,梅伟.江苏光伏产业在发展机遇与对策[J].特区经济,2011,(4).
[6].转型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我国光伏产业为例[J].产业观察,2012,(34).
[7]赵艳.光伏产业低谷中寻求新的出路[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