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新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业新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业新趋势

旅游业新趋势范文1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模式;大连金普新区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073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1 大连的地理位置优势

位于渤海之滨的大连,凭借绵长美丽的海岸线和浪漫优美的环境,逐渐成为了国内外人士定居、生活或休闲旅游度假观光的理想圣地。另外,大连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临近日、韩等国家,处于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一――东北亚的核心位置;城市西北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在黄海和渤海的相拥之下,有着著名的特殊景观――“黄渤海分界线”。大连的气候和温度都非常适合人们长久居住。据统计,大连的日照率是60%左右,平均的日照时间为6~8小时,在5月份到10月份,可以在此地享受阳光浴。

2 大连金普新区旅游业现状

2.1 大连金普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金普新区位于大连市的中南部,占地面积较广,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相对发达,经济基础雄厚。金普新区凭借着本身的各种优势,给大连市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2016年6月23日,大连金普新区管委会与海航旅游集团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协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普新区向旅游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当前,金普新区对旅游产业的规划已经初步完成,无论是在产业规模上还是经济效率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2 金普新区旅游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2.1 旅游行业的配套服务相对滞后

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当今社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旅游业推动服务业向前发展,服务业维持旅游业持续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当前金普新区内的各种产业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服务业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所以导致相关资源的发展比较滞后,为了能够适应各种行业的需求,服务业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系统的整理。所以,由于服务行业发展比较缓慢,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2.2.2 旅游管理体制缺乏系统性

当前,金普新区的旅游资源正在进行大力整合,对岗位的安排缺乏系统性。传统上,行业管理部门兼具规范者、投资者、协调者、服务者四种角色。由于没能及时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导致很多岗位出现空缺的现象。另外,对整个区域内的旅游产业不能进行宏观把控,不能很好地进行引导开发与管理,对金普新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

2.2.3 旅游产品缺乏吸引力

调查显示,金普新区的旅游资源较丰厚,但旅游产品比较单调,产品结构不完善。金普新区当前主要是以传统的旅游方式和产品为主导,能供给旅游者的产品还停留在旅游的基础层次和价值体现层次初级阶段的旅游产品上,并没有多少新的变化,一直保持着原有的资源型“风貌”。在旅游产品方面,游览项目较单一,缺乏积极的参与性以及趣味性,导致旅游产品吸引力不断下降。然而,各种新兴旅游的产品或者旅游方式正在不断涌现,并呈高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金普新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虽然说,金普新区在旅游业方面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一味地对观光产品进行开发,会因为旅游产品单一,最终导致游客流失比较严重。

2.2.4 缺乏专业型人才

当前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很多单位都喊出“不缺钱、不缺地,就缺人才”的口号。因此,真正制约景区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景区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吴文学,一语道出当下众多旅游企业掌舵者头疼的问题,“很多景区是管资源的人多,懂管理的人少;搞行政的人多,懂经营的人少;搞常规工作的人多,做产品和市场的人少。”当然,大连金普新区旅游业也不例外。

3 大连金普新区旅游业新模式探索

3.1 招商引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招商引资是金普新区发展的“生命线”,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所以要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面向全国以及相邻的东北亚地区进行招商引资,借助海外侨商资源,搭建招商引资的新平台,以全面提升新区商贸现代化水平,促进旅游业发展,努力提高服务经济在经济中的比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专项资金,对旅游重点项目、旅游品牌创业和乡村旅游转型等项目进行扶持,确保招商引资的资金能够打破金普新区的“瓶颈”。

3.2 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提高知名度,建立生态旅游系统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化旅游的消费要求,首先就要构建丰富、完善的产品体,加快开发度假休闲产品,建立良好的乡村旅游以及生态系统。在金普新区的交汇点,大连开发区万达广场已经于2015年8月29日盛大开业,这座商业广场的崛起,不仅给金普新区的商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为金普新区旅游行业增添了一丝新的“气息”,能够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购物体验,使其在旅游中购物,在购物中旅游,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游客进行消费,也推动了金普新区经济的发展。其次,建立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金普新区的生态旅游主要是以乡村旅游为主,很多乡村旅游点都被自驾车包围,乡村旅游使游客能够更加亲近大自然,品尝农村的饭菜,提供生态采摘、垂钓。在金普新区的覆盖区内有七条相对较大的采摘路线。大连被称为“中国大樱桃之乡”,这种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金普新区打开了面向东北亚的市场,大连国际大樱桃节,运用“一带一路”战略给大连带来了新的机遇,每逢6月旅游季,也是樱桃陆续成熟的季节,樱桃采摘这一项目,一方面给游客提供了不一样的旅游项目;另一方面也给种植樱桃的农民带来了良好收益,进一步带动乡镇经济快速发展。最后,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金普新区要着重提升大连国际大樱桃节、大连国际沙滩文化节、大连草莓文化旅游节、大连国际冬泳节、大连乡村文化旅游季、蚂蚁岛钓鱼节等节庆活动的影响力,把观光、度假、各种旅游项目相结合,这也是人文、自然、社会三大类资源的结合。

3.3 建立系y的管理机构体系,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相关的管理人员要能够正确认识到旅游管理的重要性。金普新区应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做到“有求必应”。各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职,分工合作,保证各个旅游行政部门协调发展,加强各个部门地区以及城市间的协调配合,共同规范旅游市场的工作秩序。使用“互联网+”模式,在“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加强人员管理,依托手机的APP软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定时进行监察。加强诚信建设,对违法违规的行为,如没有相关证件的导游和旅游组织,进行有效处理,起到以一儆百的效果。如今,金普新区每日重量级访客不断、新项目频频签约、经济增长的“种子”正在这里激情孕育,所以相关人员一定要尽快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从而使金普新区的旅游产业能够发展的更加完善。

3.4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实现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全域化,是全域旅游的重中之重。着重对A级旅游景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如旅游功能园区的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交通引导标志系统以及餐饮住宿等旅游配套设施进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有5大体系: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旅游行政服务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①道路交通方面。大连是一个靠海的城市,在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基础上,对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进行进一步完善。在旅游旺季,增加专门通往各个旅游景点的旅游公交和大巴,一方面解决游客乘车难、打车难的情况;另一方面实现城乡道路一体化,扩大城市交通网络的覆盖面,缓解交流压力。②游客安全保障方面。旅游景点要加强对防震、防灾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质灾害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联合市安监局、公安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监局、消防局等有关部门,对各个景点的安全进行不定期的专项检查。③信息咨询方面。市旅游局要对各个景点设立游客信息咨询中心,设立散客的旅游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方式,使旅游产品更加一目了然。在景区设立标志牌,是景区使用功能、服务功能及游览信息的载体,是旅游景区设施完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善旅游资讯门户,满足多种终端、跨平台服务,实现多语种、移动中的旅游服务需求。④建立便民惠民服务体系。建设免费游憩场所、休闲街区、城市公园绿地、休闲广场、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公共海滩等;制定旅游惠民政策,为特殊人群进行优惠(老年人、学生、残障人士)。⑤旅游行政服务体系。对旅游行业规范与标准制定提供评定服务,对旅游从业者教育进行培训服务,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保障服务等。我国自助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是近年来最流行的新兴旅游方式,其自主、灵活的特点对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配套设施、自助旅游信息等要求较高。自助游市场的迅速崛起,急需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因此,金普新区应加速完善这五大公共服务体系,以促进其旅游业发展。

3.5 保护具有历史文化的景点

要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的风貌和格局。加强绿化工作,划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绿线保护范围;加强对金石滩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定并严格实施有关的保护措施;重点保护好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加强对重要地段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做好城市整体设计,延续城市文脉,突出山、海、岛、城有机交融的城市风貌特色。

3.6 培养旅游方面的专业型人才

金普新区旅游业逐渐发展完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是逐渐增加。首先,对在职的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进一步对其强调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其次,引进一批具有特殊才能的专业人员,例如管理型、环保型和服务型的高端人才,从而增加旅游产品的项目和产品、提高服务配套设施的档次,甚至可以与国际接轨,提高综合效益。总而言之,要提高旅游行业队伍的素质,保证整体队伍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为金普新区旅游业提供良好的人才基础。

4 结 语

金普新区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关系着各个方面,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政府部门必须要进行协调发展,在满足本地市民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旅游生活要素,满足游客专业化需求,迎合大众旅游生活潮流,提高游客整体消费水平,从而实现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江亚玲.大连金普新区功能定位和战略影响――访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刘维木[J].大连干部学刊,2014(11).

[2]张学荣.大连金州新区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4.

[3]张达.大连双D港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4.

旅游业新趋势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 融媒体 信息途径 困境及对策

一、概念界定

(一)融媒体

“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①。基于融媒体视角,研究旅游企业的信息渠道,利于规避传统信息渠道的弊端。

(二)互联网@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②。本文将研究重点聚焦于“互联网+旅游企业有效的信息渠道”之上,所讨论的问题也全部基于上述条件。

二、现有渠道面临的困境

笔者根据传统旅游者收集信息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构建旅游者收集信息的渠道模型。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虚线部分为发展方向,实线部分为现状。在企业方面,传统的营销方式因成本较高、程序复杂的特点使得企业信息未能进行高效传播。在旅游者方面,过多接受营销信息产生的厌恶感与接受高质量、高频次广告的需求导致现有信息渠道不能满足旅游者需求。当双方以自身为主体进行渠道建设时,由于二者紧密相连终无法形成上拉因素。此时,旅游者信息收集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有效地规避了传统信息渠道的弊端。

(一)旅游者视角的渠道困境

1.信息污染现象严重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大量的信息被推送至移动终端或电子邮箱,这造成了旅游者的困扰。许多旅游者因此对旅游企业形成了较差的第一印象,基于心理学的首因效应,旅游企业此后试图改变旅游者的态度就变得较为困难。因此,旅游企业在铺开旅游者信息渠道之时切忌无孔不入。

2.重复率低与形式简单

时下,数目繁多的广告充斥着旅游者收集信息的主要渠道。如何实现渠道深化战略,使旅游者从选择性注意转变为选择性记忆是多数旅游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艾宾浩斯曲线,反复的记忆可以增加主体对于客体的记忆程度,这一点被引入市场营销学以及消费者行为学理论。但是,这一原理在广告信息渠道应用时,弊端便开始暴露。其一,地方旅游宣传片与高档旅游企业宣传广告在电视或网络的插播数量极其有限,无论是基于成本或是战略层次的原因,较低的重复率不易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对旅游企业的整体感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旅游企业或其相关的信息渠道被旅游者主观的忽略。其二,以恒源祥广告为例。使用简单低级的广告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降低消费者忠诚度的可能性。

(二)经营者视角的渠道困境

1.相对成本较高

以媒体视角构建的信息渠道中,广告是重要环节之一。以电视广告为例,中央电视台与各大卫视的收视率各不相同,效果自然也有差异。商家构建信息渠道时,需要考虑两个维度:其一,广告平台的收视率;其二,广告费用。笔者认为,此二者达到有机平衡时,所构建的信息渠道具有较高性价比。从渠道的有效性方面进行分析,只有商家播放高质量广告,并在一定时间段内多次循环时,旅游者对其信任度才会得到提升,进入心理学中的选择性注意阶段。

2.程序繁琐

多样化的宣传手段是构建信息渠道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互联网时代,大体可以认为,企业的宣传需要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手段。在不考虑制作成本问题的前提下,根据规定,企业在电视媒体上所播放的广告内容需不同于企业在其他形式媒体上所播放的内容。换句话说,企业选择播放广告媒体样式的数量等于企业需要制作广告的数量。

传统的打造信息渠道的方式已经出现根本性的矛盾,即随着旅游者消费的理性化与营销手段的多样化使得旅游企业的信息渠道已被抬升至“平台”层面。站在“平台”上发声,无法回避电商界所共识的“平台必死定律”。通俗地讲,商家无法负担使平台两端同时满意的代价,即旅游者满意与自身满意在预算线不发生位移时无法兼得。笔者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与科技的进步,如果这一根本性矛盾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旅游企业信息渠道的崩塌只是时间问题。

三、以融媒体思维探索旅游企业信息渠道的创新路径

面对着日益严重的渠道危机,传媒界所提出的“融媒体”的概念或许会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一)T2O(Television to Online)模式变革电视信息渠道

T2O模式又称“电视节目营销”,与“电视营销”有较大的不同。电视营销是指营销者购买一定时段的电视时间,播放某些产品的录像、介绍功能、告示价格,从而使顾客产生购买意向并最终达成交易的行为。其实质是电视广告的延伸③。笔者认为,电视节目营销是指营销者通过投资或拍摄相关电视节目,以软植入的形式宣传产品的特点、介绍产品的功能而促使顾客获得企业相关信息、购买企业产品、了解企业文化的行为。

T2O模式变革的信息渠道将会成为“互联网@”时代下旅游企业收集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与高额的广告费用相比,一档收视率较高的综艺节目或许能够收获更高的关注度。在资本投入方面,后者也许比前者更加划算。在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节目中,海澜之家为嘉宾特制的“撕名牌服装”很好地践行了软植入的原则。

(二)网络视频广告变革互联网信息渠道

网络视频广告是伴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网络广告形式,网络视频广告继承了网络媒体覆盖范围广、互动性强、投放精准等优点④。

经过网络视频广告改造的互联网信息渠道将是旅游企业拓展信息渠道的途径之一。传统的网页静态图片形式的广告已经逐渐失去其原有的地位,随着网络播放技术(P2P)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宽带的普及,网络广告视频异军突起并成为主流媒体广告。网络视频广告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构建收集信息的有效途径:其一,视频播放前广告。即旅游者在网站观看视频之前所插入的广告视频。其二,视频播放中的广告⑤。即旅游者在网站观看视频之中所插入的广告视频。其三,背景播放器广告。即旅游者在打开网页时播放器上显示的广告,旅游者可以控制播放器。笔者认为,与传统的网页海报相比,网络视频广告具有两点优势:其一,动态的视频相较于静态的海报更容易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其二,依附于热播网络节目中的广告将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度、点击量与浏览量。以时下受大众欢迎的爱奇艺视频APP为例,999小儿感冒止咳糖浆购买了《爸爸回来了》视频资源的视频播放前广告,其视频播放量如表1所示。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自2015年5月9日至2015年7月11日,63天时间里999小儿感冒止咳糖浆的视频播放了4.9027亿次,足见其宣传能力。

(三)有机融合的融媒体渠道

笔者将上述三种方式定义成“融媒体”视角下传统渠道与现代渠道实现“内容兼容,功能互融”的典型范式。三者都是融媒体思维指导下单一渠道的创新,是构成“互联网@”下旅游者收集信息有效途径的基础部分。融媒体渠道是将上述三种范式与其他的本文未提到的范式进行有机性融合的渠道。以哲学辩证思维来讲,前者是基础、保障,后者是动力、要求。后者的发展是对前者既有成就的发展,前者的完善需要后者提供的经验。

有机融合融媒体渠道价值绝不在于简单地对单一渠道的加总、求和,而是在于每一步骤衔接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乘数效应与公共关系附加值。基于此,笔者相信融媒体渠道有机性融合将使得旅游企业收集信息的有效渠道形成系统,最终获得渠道革命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Yoffie D B,Cusumano M A.Judo strategy. The competitive dynamics of Internet tim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9:771.

旅游业新趋势范文3

关键词:公共产品供给;民族旅游村寨;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融合已然是现代产业获得生命力的一种新的特征和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兼并现象在不同产业的企业中经常发生,产业之间的划分界限日渐模糊。产业融合所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让人们真切感受到这种新业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西南地区民族村寨在经历了西部大开发时期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之后,旅游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西南地区民族村寨价值的主要增长点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方。在此背景下,由道路基础设施、环境、文化、公共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引发的当地发展迟缓的现象在西南民族旅游村寨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民族村寨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不同,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有形产品和服务产品。在产业融合、发展机遇良好的趋势下,西南地区民族旅游村寨的公共产品供给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地区仍然存在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就业难、养老难等公共产品攻击不足的问题,如何创新供给制度以提高供给质量,实现供给高效率和好效果,降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沉没成本是促进民族旅游村寨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过的一关。

一、产业融合趋势下创新西南地区民族旅游村寨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必要性

(一)西南地区民族旅游村寨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西南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厚,人口密度大,交通、经济相对发达。近年来,依托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南地区成为连接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便捷门户,也是中国建设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枢纽。然而,由于受地形差异性、自然灾害、交通发展起步晚等因素影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中下游。2014年西南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65801.0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65931元,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4%。作为一个由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组成的多民族、多宗教文化的中国西南部广大腹地,其流动人口主要聚集在大中型城市及其周边,然而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分布较为松散。目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和农村人口分别约占西南地区总人口的58.6%和54.2%。可见该类人口在西南地区人口基数中占有较大比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尽管各级政府投入来大量公共产品用以满足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需求,但仍然出现供给不足或供给无效等现象。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基础上分析,农村公共产品应是层次多样的。在2015年关于西南五省的行政村的调查数据显示,该地区人均道路面积为8.52平方米,不到全国人均道路面积水平;排水管道暗渠密度为3.2公里每平方公里,低于全国水平;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不到30%。

可见,西南民族地区农村村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由于目前公共财政分配协调中存在缺陷,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政府财政力量有限,恐怕难以一己之力来根除西南地区民族村寨落后的病根。因此,为了改善公共产品供给的尴尬,急需建立一套以村民需求为中心,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把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该地区公共产品的自我供给能力。

(二)西南地区民族旅游村寨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1.黔东南州概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上的贵州省东南部,总面积约三万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连绵,地形地貌奇异复杂,自然植被保护良好,原始生态尚存。黔东南州下辖麻江、天柱、三穗、黄平、黎平等十五个县和凯里市,首府定于凯里市。现有7个街道办事处,94个镇,110个乡,包括17个民族乡,3384个行政村,总人口为348.54万,有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土家族等3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2%,其中苗族人口占42.7%。 黔东南州水能资源开发条件优越,水系发达,河网稠密。各类植物有2009种,重点保护树种占全国的10.5%,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不下十种。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其中重晶石保有储量占全国60%以上。黔东南州旅游资源丰富,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观吸引来五湖四海的游客。

2.黔东南州民族旅游村寨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农村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困难重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黔东南州乃至西南广大农村所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是制约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自2013年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行动以来,黔东南州民族旅游村寨不断得到发展。2016年计划总投资67.33亿元,截至9月底,已完成年度任务的91.71%。从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来看,各项工程进度正在逐步推进,然而,问题和困难依然存在。例如,小康路方面,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严重短缺;部门协调难度大,办理手续困难;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服务项目,因服务方熟悉程度不够而进度缓慢。小康水方面,项目资金缺口大,项目融资难;公益项目补偿低,项目协调用地困难。小康房方面,当地财力困难,农户自筹资金建设小康房,一定程度影响工程进度。近年来,由于大力推进城镇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显突出。2015年黔东南州农村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463吨,2016年上半年,农村垃圾处理量约为16.7万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按照“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思路,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工艺简单,处理技术落后,偏远农村大部分采取就地简易填埋和焚烧处置,极易导致二次污染。同时,各村没有专人负责日常保洁,垃圾治理体制缺乏。

(2)农村教育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由于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推行,国家教育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贵州山区大部分农村的教育基础设施仍然普遍不足,甚至与全国水平相去甚远。黔东南州近几年投入大量资金在农村教育上,如2014年投资1.15亿在“两山”地区实施教育工程项目163个。改善学生营养餐和学生资助资金发放制度等。但农村教育公共产品仍然有很大缺口,例如,黔东南偏远农村的教室里连最基本的桌子板凳都无法实现,即使有这些最基本的设备,但教学实验仪器和体育课活动场地等等配套设施又成为一大难题。很多村里没有学校,孩子们要步行很远的路到乡镇求学,起早贪黑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农村办学条件艰苦,师资也十分缺乏。

(3)农村医疗公共产品极度缺乏。良好的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是保证广大农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农村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然而,从相关数据来看,黔东南州民族村寨的医疗公共产品供给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截至2016年3月,黔东南州内共有394.59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4%。随着医疗费用的居高不下,以及异地治疗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民依然还是看不起病,生病了在异地就医时如何顺利报销也成问题。很多民族村寨里没有公共的卫生所,村民只能依赖私人诊所,就医没有保障。

二、创新民族旅游村寨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限制因素分析

(一)城镇和乡村的不平等关系贯穿始终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把发展的重心放到来城市建设上,后来大力推行城镇化来扩大城市的规模。政府将大量的财政资金放在城市建设上,比如修建城市道路,更新医疗设备、提高文化教育水平等等,而对农村公共产品的分配数量和质量都与城市相差甚远。在这样的执政理念使得农村公共资源配置不足。西南地区处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境内有多种民族文化碰撞与融合,其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薄弱,种种因素导致该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推进相对缓慢,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明显不均,人们无法平等地享受公共产品供给机会。

(二)财力薄弱导致的公共产品的投入极其缺乏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基础薄弱,缺乏主要的收入来源,当地也没有可以带动本地发展的企业,地方财政已是捉襟见肘。除了依靠中央财政的拨款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政府实施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同时,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比较单一,私人企业、社区、第三部门很难把资金投入到公共产品中来,因为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使得私人企业无法实行收费从而无法产生经济效益。

(三)不科学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由于地形、地势、人口分布等因素,西南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成本过高。当地政府作为供给主体,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情况。同时,特殊的地理环境也提高了公共服务的人均消耗成本,这样一来,容易出现服务质量不好,效率低下的现象。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涉及各部门的相互协作,容易出现部门协调问题。整体的协调不顺畅会影响到政府供给行为的效率。

三、产业融合趋势下解决西南地区民族旅游村寨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对策

(一)通过国家政策投入来拓展“多元化”供给主体

对于缺乏集体资金的民族村寨,应该充分发挥国家政策支持的作用,给予具有吸引力的鼓励措施来驱使除政府之外的主体参与到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中来。在社区、企业和其他部门能够各取所需的前提下,拓宽供给渠道。

(二)通过发展民族旅游村寨经济来增强自我供给能力

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展特色产业的号召下,朝阳行业中的旅游业、大健康产业、农村电商业等正轰轰烈烈地兴起。把握产业融合的历史机遇,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加各级政府财源,又能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来吸引外界投资者,形成良性循环。

(三)通过基层财政改革来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供给长效机制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财政资源的低效配置和浪费,因此要建立分类管理的机制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分类管理体现在合理分配各项财政支出,比如农业支出、农村发展支出、农民民生保障支出等等。针对农民最需要的基本公共产品,应像城市居民的基本标准看齐,逐步提供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谢治菊.论风险社会下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创新[J].前沿,2010(21)

[2]张平军.推进政府财政制度改革,实现西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长效机制[J].未来与发展,2012(06)

[3]杜永奎.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创新机制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

[4]谢治菊.贵州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对策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3)

[5]黄婷,陈露.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模式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4)

[6]廖小东,左光宇,丰凤.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

旅游业新趋势范文4

关键词:乡村旅游 模式依靠 发展现状 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089-01

旅游如今已经成为国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所提供的大量旅游资源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了旅游业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乡村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地理优势,大力开发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的主要收入。但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当注意环境的反馈和行业状态的健康。

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我国的乡村旅游业开发较为落后

我国的乡村旅游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政府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进行支持和保护,乡村旅游还是农民自发开发的阶段,资金投入不足,旅游模式和产业规模没有形成,管理滞后。

(二)我国乡村旅游中的设备设施还不完善

很多地方还没有完整的旅游系统作支撑,没有统筹全局的管理方案和设备设施建设。设备落后导致游客旅游体验差,收入减少,设备更加落后。这样的循环怪圈一直都困扰着我国的乡村旅游业。同时设备不完善还导致在兴建设备设施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目标,重复建设严重。其中最能体现的便是乡村交通问题,还有道路泥泞、垃圾处理不科学不合理、住宿条件差、公共设施破旧等。

(三)我国乡村旅游中的管理和规划不统一

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只看到当前的利益,没有看到长远的发展,政府等相关部门支持力度不够,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乡村旅游进行规范和制约。各种旅游乱象层出不穷,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消费模式落后且高昂,造成在乡村中的竞争偏向,旅游业取得的利益一年不如一年。

(四)乡村旅游在利益的驱使下忽视了环境,过度开发

很多乡村旅游业为了得到巨额的利益或是响亮的名气,无度地向大自然索取,毫无节制地开发。没有规划,没有顾虑,造成环境恶化,生态资源快速枯竭,水源污染严重,垃圾处理不得当,大量树木遭到砍伐。这种盲目的做法是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的国家政策背道而驰的,长久下来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就是断绝后路。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未来趋势

针对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大概可以从以下三个模式来发展乡村旅游,当然在整个过程中也离不开健康的管理方式和辩证的、发展的统筹规划。

(一)依托在其他旅游方式上的发展

一些紧挨着旅游区的乡村,可以以该旅游区为指引,开发自己乡村特色的旅游项目。利用临近旅游区的吸引力,逐渐壮大自身,从而取得良好的发展。

(二)城市孕育乡村的模式

很多乡村旅游区应该建立在城市和农村中间的城乡结合部,利用城市的各方面的发展来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距离够近,不需要在途中花费太多的时间,周末就可以前往,随到随走。二是这样的乡村可以依据城市的特点发展自身的旅游特色,依靠特色来吸引大量的人员。

(三)以科技为重要中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科技是@个时代不变的主题,把现今的科技植入到乡村旅游中来,让游客在体验原生态的乡村旅游时能够感受到时刻离不开的科技的作用,无疑会给游客带来良好的旅行体验,也能够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现代化气质。

在依托了三个重要的发展点之后,乡村旅游的发展前进必将一片广阔,在未来的乡村旅游中可能会开发出多种旅游模式和特色,主要还是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规范化的,统筹全局的管理,乡村旅游未来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定需要健康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而不是放任自流,管理过程中要考虑人文、环境、科学等重要因素,综合发展;二是在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中,科技和自然必然是主要体现的两个方面,科技带动社会的发展。同时在乡村旅游业中科技元素的注入也是必然的趋势,自然则是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原生态旅游体验必不可少的元素,自然也是乡村旅游对人们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的源头,应该长久地保持下去,保持最纯净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三、结语

乡村旅游业近年来悄然崛起,不断发展,给农村带来了大量的收入,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却也是不可忽视的。运用多种经营模式来解决或是缓解这些问题,在发展中看到机遇,沿着时展的大趋势,客观看待乡村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才是目前正确的观念。

参考文献:

旅游业新趋势范文5

和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一样,智慧旅游也不是一个新概念。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和业态的发展,智慧旅游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如果说智慧旅游的前世基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科技),那么它的今生则主要基于“DT”(Data Technology数据科技),可以说“互联网+”赋予智慧旅游这个老词以新生机、新意义和新活力。研究“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旅游,我们则必须首先把它放在“互联网+旅游”、线上旅游、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等元素所构成的大框架中去探讨。

“智慧旅游”的概念界定

2014年,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了《中国智慧旅游城市(镇)建设指标体系》,对智慧旅游的概念进行了如下界定:“智慧旅游是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面向旅游业的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丰富旅游者体验,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智慧旅游的本质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是以提升旅游服务、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资源利用为目标,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工程。”

智慧旅游概念中的关键词除了“技术”,还有“体验”、“管理”和“服务”,这反映出智慧旅游不仅要有技术上的智慧,还要有管理和服务上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能让游客体验到这种智慧,而不是旅游服务提供者自以为“很智慧”。旅游业本身是一种体验经济,可以说为游客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是发展智慧旅游的基石。

“智慧旅游”与“互联网+旅游”

当下“智慧旅游”与“互联网+旅游”都是旅游行业的高频词汇,至于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本报告认为相比“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是个更大的概念,也是旅游业发展的终极目的。“互联网+”是当前实现“智慧”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发展“互联网+旅游”与发展“智慧旅游”并不矛盾,可以说“互联网+旅游”赋予了“智慧旅游”更丰富的内涵、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目前国家层面高度重视通过“互联网+”来推动智慧旅游发展。2015年9月,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指出“到2018年,我国旅游业各个领域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成为我国旅游产品创新和业态创新的重要动力,成为我国旅游公共服务和行业监管的重要平台;在线旅游投资占全国旅游直接投资的10%,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国民旅游消费支出的15%。到2020年,旅游业各领域与互联网达到全面融合,互联网成为我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的国家智慧旅游公平服务平台基本形成;在线旅游投资占全国旅游直接投资的15%,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国民旅游消费支出的20%。”

智慧旅游与线上旅游

由于当前线上旅游的概念比较热,而且线上旅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众的生活中,所以很容易把“线上旅游”等同于“智慧旅游”。本报告认为线上旅游只是智慧旅游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智慧旅游不仅包括线上的智慧,也包括线下的智慧。线上旅游的概念是“依托互联网,以满足旅游消费者信息查询、产品预定及服务评价为核心目的,包括航空公司、酒店、景区、租车公司、海内外旅游局等旅游服务供应商及搜索引擎、OTA (Online Travel Agent)、电信运营商、旅游资讯及社区网站等”。由此可见,线上旅游关注的主要还是互联网,而提升旅游体验只做好互联网是不够的,还有景区生态保护、基础设置建设等很多方面。举个具体例子,当下我国各大旅游区的“厕所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一大批设施先进、卫生舒适的旅游厕所正在建设或改造的过程中。厕所显然不属于我们通常理解的线上旅游的范畴,然而厕所革命则是发展智慧旅游的重要方面。

如果本报告着太多笔墨来梳理“智慧旅游”与“线上旅游”的区别和联系,那就显得太过书生气,而且也没多大意义。在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很多新兴事物的内涵和概念随着实践的发展也是在不断变化,没必要在理论层面探讨太多细枝末节的东西。如果要给游客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线上与线下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零和关系,而是要相辅相成、互补发展、良性互动,让线下用户能够享受得到线上渠道的快捷与便利,让线上用户感受线下服务的安全保障与贴心舒适。无论线上旅游怎么发展,游客最终的旅游活动主要还是在线下完成的(网络虚拟旅游除外)。所以说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近来在线旅游服务商纷纷加强对线下旅游资源的整合,而一些线下的传统旅游社也在发力线上渠道,比如中青旅的遨游网、众信旅游的悠哉、港中旅的芒果网等。

线上旅游发展现状与特点

线上旅游虽然不是智慧旅游的全部,但它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智慧旅游发展的重要领域。那么我国在线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如何?呈现哪些特点?

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根据艾瑞咨询的《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度假行业研究报告》,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3077.9亿元,比去年增长38.9%,占旅游业总收入的比重为9.2%,比去年提升1.7个百分点。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度假占整体休闲游市场的比重为10%,未来几年会持续上升,预计2017年将达到15.6%。

周边游呈上升趋势。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度假用户度假类型仍以国内游为主,但比例同比有所下降,周边游和出境游用户比例均上升,尤其是周边游增幅显著。

价格并不是游客选择在线旅游最重要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网购”和“廉价”这个词很密切地关联在一起,其实消费者在网上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原因并不只是图便宜。艾瑞咨询对在线旅游度假用户的调研就反映了这一点。调研结果显示,相比传统渠道,“品类丰富、选择多”是用户选择通过网络购买度假产品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在线支付便利”、“提供目的地游记/攻略”和“提品点评以供参考”,“更低的价格”位列最后。

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移动端下单购买旅游产品。根据艾瑞咨询对在线旅游度假用户的调查,比较2013年和2014年这两年在线旅游度假用户的下单方式,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越来越多的用户不再通过PC端登录相关旅游网站下单,而是热衷于通过智能手机客户端下单,这与整个互联网行业移动化的发展趋势相契合。这启示在“互联网+”时代,旅游行业面向消费者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把移动端的产品和平台做好。

购物和旅行社团费是最主要的消费类别。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在线旅游度假用户出游时最主要的消费类别是购物、旅行社团费和交通,这三项的比例远远高于住宿、娱乐和餐饮。“吃、住、行、娱、购”是旅游行业的五大主要因素,而在线旅游度假用户在“购”上的花费最多,这显示出进一步规范指引旅游购物市场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旅游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影响到多个行业的发展。旅游的具体种类包括乡村旅游、农牧旅游、商务旅游、研学旅游、养老旅游、健康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每种旅游类型都和一个行业紧密相关。比如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朝阳产业。而养老旅游就是养老产业的一个重要领域。此外,旅游业包含因素众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体、疗、学、悟等。旅游业涉及因素众多,包含很多子行业,需要各子行业进行协调配合,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类企业之间存在复杂的、交易与合作关系。

一个国家旅游业的发达程度本身就是其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和地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程度越高,居民旅游的行为也就越普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的时代。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增加1元收入,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旅游业每增加1名从业者,可增加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旅游业影响、带动和促进的相关行业多达110个。根据世界旅游与旅行理事会(WTTC)的报告,全球2014年旅游和旅行对GDP直接贡献2.3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3.1%。2014年旅游和旅行对GDP的综合贡献达7.58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9.8%。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5中国“旅游+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未来5年,我国“旅游+互联网”将在软硬件设施建设、在线旅游交易以及所催生的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有望创造“3个1万亿红利”,成为新常态下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我国旅游人群的特征分析

当前在线旅游移动化和出境游快速发展,成为我国旅游业当下发展的两大趋势。那么我国在线旅游移动端的游客和出境游的游客有什么特征?

在线旅游移动端人群特征:根据艾瑞咨询的《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移动端行业研究报告》,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移动端用户从性别来看,男性占66.4%,女性占33.6%;从年龄状况来看,以25-35岁青年人群为主。其中25-30岁区间人群占比最高,达整体比例的31.8%,其次是31-35岁年龄段,占比28.9%;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本科学历用户占比最高,达65.5%。其次是大学专科学历,占比19.2%;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已育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0.5%,其次是未婚人群,占比27.4%;从职业状况来看,主要集中在企业中级管理人员(27.8%)与普通公司职员(25.8%);在收入状况上,月收入主要分布在3000元以上,其中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用户占比最高,为28.2%。

出境游人群的特征:2015年9月7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中国公民出境(城市)旅游消费市场调查报告(2014-2015)》。报告显示,中国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和最大的消费国。2014年,中国出境游客人数达到1.09亿人次,同比增长11%,在国际游客中的比重达到9.58%。中国出境旅游消费总额达到1650亿美元,同比增长28%,出境旅游消费在国际旅游收入中的比重达到11%。从性别上看,中国女性出境游客占58.5%,比男性的41.5%高出17个百分点。按年龄划分,中国出境游客中,占比最大的是80后,比例高达44.89%;70后位居其次,占25.72%。90后的出境游客比例为11.39%,超过了60后的9.97%、50后的8.04%。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国内旅游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趋势、新特点,主要体现在大众化、产业化、散客化、个性化,以及分享经济方兴未艾。

大众化、产业化: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大众化与产业化是相伴相生的。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2015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市场。2005年至2014年,我国国内接待游客人次持续增长,国内接待游客人次由12.12亿人次增长到36.11亿人次,近10年年均增长率高达12.9%;国内旅游总收入由5286亿元增长到30312亿元,近10年年均增长率高达21.4%。我国入境旅游收入跃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西班牙。

旅游业新趋势范文6

关键词:旅游;酒店管理;管理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的变化。旅游作为一项放松身心的休闲文化活动,得到了时下人们的普遍喜爱和青睐。在旅游业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人们对旅游链条上的重要一环——酒店也给予了更多的期待和厚望。这对于酒店业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一个更高的挑战。基于此,酒店就要在经营管理模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与时俱进,使之更契合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充分认识到创新管理对于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实现持续发展,酒店就要认识到在旅游新趋势下进行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实行科学的策略促进酒店管理工作改革,以此来提升酒店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推动酒店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酒店管理在旅游新形势下的创新思路

(一)酒店服务管理的创新

酒店是游客休息和餐饮的驿站,酒店服务的目标就是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因为游客分为不同的类别,因而需求也会不同,比如,婴幼儿会更需要安静、充满童话色彩的服务内容,老人会更需要行动方便、细心周到的服务内容,所以,酒店服务要从人文角度出发,配备相应的服务和设施来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给游客留下温馨的人文关怀和宾至如归的感觉。此外,酒店还要将优秀的管理和人性化的设施,借助各种营销手段进行宣传推广,并把酒店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酒店服务的细节中体现出来,给客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这也是酒店塑造自己的品牌,吸引游客二次消费,提升酒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经途径。

(二)酒店文化管理的创新

文化体现了酒店的特色和发展理念,这也是能否给游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影响游客选择是否入住的关键。因此,酒店必须注重酒店文化管理的创新。在酒店的装修装饰中,酒店要体现出本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特色,将地方的风情和民族文化的特点融汇到酒店的装修设计细节中,以提升酒店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游客入住后,能够从酒店内外领略到本地的文化风情,感受到酒店的人文关照。文化是酒店的灵魂,创新酒店文化管理,才能打动游客的心灵,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

(三)与旅游文化融合的创新

当下酒店的迅猛发展主要依赖于旅游业的发展,因此,酒店在管理融合创新时有必要与当下的旅游文化相融合。除了将酒店环境、服务与旅游文化相融合外,营造酒店入住文化氛围,提供旅游服务,融合旅游经营项目也是与旅游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方式。将酒店管理与旅游文化相融合能够满足人们的出行心理和旅游需求,符合当下酒店业的发展规律。

二、促进酒店管理创新的具体策略

(一)强化酒店服务意识

对于酒店来说,接待的入住游客,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来到本地并入住酒店的,所以,酒店在服务上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品牌魅力和服务的独特之处,给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享受,给游客留下难忘的印象,进而通过游客实现口碑宣传,进一步提升酒店的入住率。作为服务行业,酒店的服务质量是酒店发展的关键因素,酒店必须在服务上进行创新,强化员工的主动服务意识,根据游客心理和实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以此来提升酒店的服务质量和服务价值。国外很多知名酒店都拥有自己的酒店文化,这也是吸引更多客户入住的重要因素,酒店也因此不断提升市场占有份额和经营效益。加速酒店管理与文化的融合,建立独具特色的酒店文化,感染入住客户以及酒店员工,抓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提升酒店入住率和行业声誉,打造行业品牌。

(二)注重酒店文化建设

酒店文化建设是酒店发展的基础,代表了酒店的形象,也是客户对酒店评价的重要元素之一。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也日益提高。游客对酒店功能的要求,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只要能满足住宿和餐饮就可以,现在,游客更注重酒店的品味和文化氛围。一般来说,游客更愿意入住文化底蕴比较浓厚的酒店,因为这样的酒店在服务上更加文明、周到、温馨、舒适,而且也能彰显一定的身份。酒店加强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企业内部文化建设,以此来塑造员工形象,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酒店服务。其次,要营造具有文化气息的酒店环境,使游客能从酒店的每一个细节上,感受到酒店独特的文化意蕴。

(三)进行联合服务创新

联合服务是酒店发展的主流趋势。现在,人们更希望酒店提供综合性的服务,而不只是单一的住宿和餐饮功能服务。酒店通过联合其他各服务机构或组织,能给入住游客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可靠的服务,提升酒店的服务价值。比如,酒店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与餐饮单位、旅行社、汽车租赁公司、快递公司等合作,为游客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才能更有效地实现联合服务价值。

(四)拓展服务项目

全方位的服务也是人们选择入住酒店的重要参考条件,只能为客户提供住宿服务的酒店很难在行业中立足。拓展酒店服务项目主要是根据酒店住户的群体性质决定的。例如,建设在旅游城市的酒店接待的基本是旅游者,酒店可开拓与旅游需求相关的连锁服务,为住户提供旅游指南、票务及美食指南等服务,而处在商业区的酒店接待的一般都是出差或者有商业需求的客户,酒店可为其提供票务、会议项目等服务。

(五)实行全方位酒店管理

全方位的酒店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以酒店管理制度建设为基础,根据客户的满意度来提升酒店管理和服务质量。为此,酒店就要在管理方面多借鉴一些国、内外先进的酒店管理经验,按照现代酒店管理模式,从全方位对酒店管理进行创新改革,从而提高酒店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为酒店的经营发展提供立体保障。

(六)提高酒店员工素质

酒店的员工不仅代表了酒店的形象,也体现着酒店的品位和文化。因此,酒店进行管理工作创新,就必须要提高酒店员工的素质。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员工管理制度,明确部门分工和协作关系,实现权责清晰,责任到人,使酒店员工管理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服务的热情。再次,要建立完善的绩效激励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合理的激励,比如奖励、晋升等,以此来调动酒店员工在服务工作上的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后,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是酒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财富,酒店管理者只有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才能使员工在职业素质和素质修养上得到提升。要定期举办酒店服务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定期组织员工到先进的酒店参观学习,激发员工在服务工作上的创新意识;定期举办酒店员工服务知识和服务能力比赛,促进员工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和发展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酒店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在酒店管理工作上不断进行创新,以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更加人性、更加优质的服务。要实现酒店管理工作的创新,就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酒店服务水平,加强酒店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以此来塑造酒店品牌,推动酒店健康、良性、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永佳.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J].中国商贸,2013,11:78-79.

[2]易畅.旅游趋势革新下的酒店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3,3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