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联网工程未来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联网工程未来趋势范文1
关键词:物联网;两化融合;推动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物联网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最耀眼的明星,我国的物联网行业也将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度融和,这也是物联网发展的理念和基础,因此,推动物联网的建设就是推动我国的两化融合。
一、物联网简介
(一)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是指将无所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通过各种传输网络实现彼此之间互联互通,应用集成和运营模式,采用适当的安全保卫机制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一体化。
(二)物联网的特征。1.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能力。主要通过传感器、RFID技术等技术来获取信息。2.物联网数据传输的实施可靠。通过各种网络之间的相互融合,将信息实施准确的传输到数据接收端。3.物联网实现了数据的职能处理。物联网通过提高自身设备的信息处理能力、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高速分析,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控制。
二、两化融合简介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和。两化融合是将电子信息产品和技术,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以促进工业企业的信息化,随着我国近年来的实践发现,信息化和工业化并不是简单的推动和促进关系,它们在管理、产品、技术等各个层面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并由此衍生出了工业软件、工业电子和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有两化融合的发展需要,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两化融合主要指工业化和信息化中的产品、技术、业务、产业是个层面的相互融合。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产品在工业产品中的渗透和应用,在普通的机床中加入数控系统就成了数控机床;技术融合是指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之间的融和而产生的新技术,比如由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工业相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业务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不断融和到工业的业务当中去;产业融和衍生是指通过两个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和而衍生出来的新产业,工业软件、电子商务以及工业信息服务业等。
三、物联网在两化融合方面的推动作用
两化融合在企业中的主要目标包括实现企业生产的智能化,业务的协同化,企业服务的网络化,生产管理的安全化等几个方面(一)提高企业生产业务的协同化。利用物联网技术,例如RFID技术等将企业内部的生产业务和企业物流管理将企业内部的生产业务和物流管理的高度协同化,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实施实时监控,时刻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状态、材料使用状况和成品质量进行监督,通过对其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监督、控制、优化。从而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三)普及企业产品服务的网络化。在产品和设备中加入RFID或传感技术,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对各种设备的远程监测,不仅能够使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还可以令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全程化服务,有效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使企业由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四)促进企业生产管理安全化。由于在各种设备之中嵌入了各种电子标签,可以实现对存在危险的生产现场的远程监控感知,在危险发生前发出安全警报,提高企业生产安全水平。
四、大力发挥物联网在推动两化融合方面的作用
由于利用物联网技术的物品大都是工业或工程开发产品,而承载物联网的又是通信网、计算机网、电视网等传统的信息网络。因此,物联网的未来的广阔发展趋势与两化融合的目的相同,物联网是信息化的深化应用,是工业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力地带动了工业的发展转型,促进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由于工业化和信息化之间存在着以上的特殊关系,因此,应通过不断加大对物联网的建设来促进两化融合,其具体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实施国家的物联网发展规划。尽管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了到2015年之前的我国物联网发展观念,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没有得到深入推进。比如,很多企业忙着推出各种各样的所谓的物联网产品,却对ip地址申请等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忽视。(二)加强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这一条也是在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条,因为物联网存在的基础是互联网,只有整个通信网络畅通之后,物联网才能发挥自身作用。这些网络主要包括三网融合、无线传感网络等。(三)要不断丰富物联网服务内容,并重点推出一些应用,增加工业企业对物联网在工业中应用兴趣。重点领域培育出一些可推广师范的工业应用,积累推广经验和方法,为物联网应用到全社会做好基础工作。推进信息技术和工业研发、生产、控制等相互融和,进而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是工业产品的研发、生产、管理、销售呈现出更多的电子信息产品的特征。(四)加大对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企业的物联网应用水平,降低企业使用物联网的成本,有效推动物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目前,我国的华为公司的云计算服务就属于一种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结语:
两化融合是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战略,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是有效提升我国工业水平的必由之路。当前各国都对物联网的发展充满了信心,纷纷制定了自己的战略发展规划,如美国IBM公司的“智慧地球”,日本的“U-Japan”以及我国的感知中国。互联网已融入人们的生活的各个部分,并逐步演化为物联网,物联网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在推动两化融合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亟需大力推进物联网建设及时推动国家的两化融合建设。
参考文献:
[1]陈俊玲.物联网的发展趋势[J].大众科技,2011,04
[2]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0,11
[3]舒隽,物联网的安全危机及对策探讨[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0,04
[4]于溥春.浅谈物联网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发展[J].硅谷,2010,13
物联网工程未来趋势范文2
本文阐述了物联网与产品设计的相关概念,从物联网的发展与产品设计的基本特点出发,找出物联网发展与产品设计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结合时代特征,梳理出物联网时代下产品设计多元化、智能化、数据化和情感化的发展趋势。对物联网时代下的产品设计发展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物联网;产品设计;发展趋势
一、物联网概念
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感应器,运用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组成一个具有智能化识别,并且能进行管理的网络系统就称谓物联网[1]。物联网概念在199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KevinAsh-ton最早提出,物联网的概念虽历经发展才逐渐深入人心,但近几年在政策的春风下,物联网的发展如日中天,基于物联网概念发展的各种产品逐渐走入人们的家庭生活,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与扩展;物联网将网络终端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使之能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我们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世界里,物联网的存在让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物品相连成为可能[2],从而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新网络。
二、产品设计与物联网的联系
(一)传统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历史悠久,比物联网发展更具有历史性。自工业产品开始批量生产开始,产品设计开始萌芽,经过长期发展,产品设计已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整套的设计体系与流程。传统产品设计流程基本可以分为四个步骤[3]:调研分析、方案构想、设计论证、定稿出图,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方案构想与设计论证。所谓方案构想,就是在前期调研的数据结果上,结合产品设计的目的与实际功能,构思一个符合目标的方案,这其中既要对产品功能、客户接受度等进行考量,同时也需要结合当下的市场繁荣情况、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科技水平。一个没有综合考量的设计方案注定会在接下来的设计流程中遇到新的问题。其次是设计论证方面,产品设计也将面临考验,只有在经过多方论证以后,才能发现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部分不切实际的主观决断,以弥补设计中的缺陷,保证产品的设计品质。
(二)产品设计与物联网结合的驱动力
1、外部推动
科技的发展使得物联网的强大功能逐步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成功运用物联网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有基于物联网环境下铁路运输产品的相关研究,有针对家电设计的相关产品,同时也有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特别设计的物联网产品,这些探索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着足以说明物联网的发展是符合大众需求与预期的,否则不可能在多个领域都得到认可。这些产品的出现在很大一方面源于物联网的强大功能,同时也展现了物联网对消费者的巨大影响。在这种环境的推动下,产品设计与物联网的结合,是历史必然,这种趋势不以人的意志所改变,违背规律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时代所淘汰。
2、内在需求
在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对产品的需求逐步减弱,比如说每个家庭都有的电视机,传统意义上电视机的功能主要是能够观看电视节目,播放CD、VCD等,在能够满足收视、美观、和节约空间的情况下,一个家庭换购电视的内在动力非常微弱,长此以往,电视生产厂商必然面临销售量降低、利润减小,企业甚至可能倒闭。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同时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厂商会不遗余力的优化产品性能,这种源自产品设计生产单位内部的迫切需求促使产品设计要与当下最前沿的科技、理论等结合,而物联网这一概念的出现,使得产品与物联网的结合成为增加产品附加值的不二选择。我们可以想象,当电视能够作为家庭物联网网络的一种终端时,家庭对电视的需求必将增加。
三、产品设计在物联网时代下的发展趋势
正如上文所述,产品设计与物联网的结合已经不是未来,而是当下,是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成功实例和经验的学科,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技术水平,产品设计与物联网的结合都能在当下获得最好的土壤,随后的发展也将会呈现:产品多元化、设计智能化、操作数据化、服务情感化。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产品多元化
产品设计与物联网的发展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在很多行业都出现了产品与物联网成功结合的实例,而这种趋势会随着物联网的概念以及科技的进步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未来的设计不仅要服务大众需求,个性化产品也将会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化设计对具有物联网技术的产品有着自身的优势,因为它可以更加全面的把握整个复杂的系统,探求位置产品的可能性,这种优势将进一步扩展物联网背景下产品的多元化。
(二)设计智能化
在物联网环境下,产品的发展表现出智能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会随着科技的进步愈发明显。与传统的产品概念相区别,智能产品能够具有环境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对信息自动接收、识别以及判断,并作出相应动作,这种信息处理能力能将人从简单的“智力”劳动中解放,去完成更高级别的脑力劳动,推动社会的进步。物联网时代下的只能产品将具有以下几点特征:敏锐的感知能力,智能的处理能力,自然的交互方式[4]。例如MYO腕带设计,当用户在运动时,胳膊上肌肉产生的生物电变化能够被产品检测到,从而识别用户的手势,这种产品与人的交互不需要刻意的操作就能自然的进行有效的互动,这种自然的交互方式能够使智能产品更易操作,更易推广。
(三)操作数据化
现代的社会,更多的信息逐步被数据所取代,身份证号码、学号、毕业证书号等都是信息被数据化的表现,近期甚至有人提出建立数字货币系统,这足以说明数据化的趋势不可阻挡。虽然数据化的表现方式是一种机械的冷漠,容易使人产生抛弃感,但物联网与产品设计的结合也是在数据化的大背景中进行的,未来的产品设计必将走向数据化。数据化的产品设计能够通过数据库更好的服务生活,而操作也能通过数据的方式下达到产品。这里的操作数据化不意味着人们通过精确的数据完成对产品的操控,而是在操控过程中,更多的过程是通过数据与数据的相互作用实现的,既可能上一个操作步骤与下一个步骤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是这类产品与另一类产品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物联网背景下进行产品设计,需要考虑到这种数据化的操作方式,以便产品能够与其他物联网产品相互连通,实现物物相连。
(四)服务情感化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要想生存,人只能依附于社会。社会中就会夹杂着众多的情感,情感又是通过各种仪式与动作表达的。司机让行人优先通过,行人对司机报以微笑,这种微小的动作正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方式。物联网时代下的产品设计必然会在其中增加与人的情感交流,避免生冷的服务模式,让大众更能接收。
四、结论
物联网时代下,无论是外部环境的推波助澜还是产品设计的内在需求,产品设计的发展必然会与物联网相结合。其发展趋势也将呈现出多元化、自然性、数据化以及情感化。只有看清楚物联网与产品设计的紧密联系,按照物联网背景下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产品设计,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作者:于丹 董婉婷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世国.物联网时代的智慧型物品叹息[J].包装工程,2010,31(4):50-53.
[2]孙其博等.物联网:概念,构架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2.
物联网工程未来趋势范文3
河南服装行业正在集体向互联网+思维做深度探索。5月28日,“2015河南服装大会暨互联网+服装智造论坛”在河南省西平县举行,现场座无虚席,共有河南省内外服装企业家千余人与会。
这次大会的主题,一是总结2014河南服装行业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展望2015;二是如何在新形势下运用互联网+做好服装行业的下一个市场突破口。其中,尤其以互联网为契机,千人大会探讨河南服装行业的发展前景。
可以看到,河南服装协会主办的这次会议一个明显的差别,就是“服装智造”,字面上的变化,表明了河南服装行业互联网转型的决心。
服装行业里的互联网+
提起河南服装行业,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河南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通过李刚多年在河南服装协会的运作,河南服装行业正在走进引注目新的发展阶段。其中,尤其是“巧媳妇工程”、“安家工程”、“品质提升工程”、“信用合作融资工程”、“新兴市场拓展工程”等五大系统工程的开展,为行业环境的打造奠定了深厚的互联网基础,并产生深远影响。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河南服装保持25.49%的高速增长,全省服装产量13.83亿件,第一次实现了为全国人均做一件衣服的历史跨越。今年持续保持良好态势,1―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服装企业产量2.64亿件,同比增长38.76%。
作为此次服装大会的举办地――西平县,因其具备悠久的嫘祖服饰文化和服装产业等优势,驻马店市政府也准备将其发展成为以服装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大会期间,众多与会人士表示,互联网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培养有一定的商业环境基础,互联网也不是孤立的,需要智能化的产业技术与人才引进。未来企业要想真正在互联网上淘金,则需要更深的眼光和勇气。
事实上,最初与互联网正面接触的行业当数服装业。在淘宝天猫等平台,有数以万计的网店被拉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道,使得很多网上生意人赚得盆满钵满。
但现在,随着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加上服装品牌的贴牌化、无序市场竞争,山寨经济的挤压,这个行当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业绩已经面临重创。无论是以淘宝为主的第三方平台,还是企业自建电商网上销售终端。
李刚在他所做的2015河南服装大会工作报告中说,在做大总量为目标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所谓解放思想,首先要认清形势,把握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前瞻性研究互联网可能引起的行业业态变化和产业颠覆,进而调整心态,转变思路,坚定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
对此,河南服装设计协会相关人士说,未来服装行业的发展,将是一个产城融合的智能化过程。为什么是智能化?这里面不仅仅是互联网营销平台的加入,更多的是运用对各种资源整合的实现步骤。
他把未来服装产业的发展比作一台飞机机翼。这台机翼涵盖有九大服装制造运营体系:其中包括物联网体系、智能工厂、大师工艺系统、供应链插座系统、特色引领和多元跟进系统、大众创业园区、研发事业中心、金融互联互通计划、互联网贸易。这九大系统互为条件,构成一件衣服从产出到销售的市场新模式。
也就是说,对于服装行业的互联网+。不仅仅是在销售端,它既包括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生产阶段的智能工厂,也包括在设计研发阶段的大师工艺云服务系统,还包括市场、金融互联的智能服务,而销售终端只是作为“服装智造”产业的一部分。
该种观点也得到了与会服装界精英与驻马店市领导的认同和赞可,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斌当即就表示,如果西平的服装产业规划按照上述样本做,我一定把厂子从郑州迁过来。事实上,陈勇斌和他创办的梦舒雅女裤品牌,目前已经是河南女裤第一品牌。
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思维
实体店面遭受猛烈冲击,特别是以百货、商场为代表的商业业态遭到互联网千穿百孔的重创之后,传统的服装产业面临历史上最为严峻的考验;电商平台砸钱不见水花,不断要耗光多少服装制造企业的微薄利润,但互联网模式的集体爆发已经势如破竹;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河南服装产业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在瞬息万变的行业形势下,是否企业都应该向互联网+买单?很多已经在互联网终端尝到甜头的企业可能会簇拥而上,但很多深耕服装行业几十年的企业家还是给出了理性的思考。
在互联网+服装智造论坛上,中国服装行业协会蒋衡杰提及服装企业在竞争中立足的四大要素:一是要有优秀的品质;二是有独立的设计品牌;三是有成本优势;四是要物联高效。其中,他把与互联网结合的要素放在了最后阐述,显而易见,企业植入互联网因子并不是让企业持续发展的全部。
“互联网是一种趋势,是未来各种行业发展都要触及的东西,但是,它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它只是一个工具,企业家只需要掌握这种技能就好”。 中国裤业企业家协会理事会副会长、郑州云顶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涛如是表示。而就在去年双十一期间,云顶服饰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突破了5000万元,成为该企业业绩增长的一个突破点。
刘涛说,现在服装企业遇到的一个瓶颈是,如何让互联网思维更多地去引入实体店,而不是放弃实体,另开张去做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思维,企业的销售应该回归到产品本身,现在不是互联网太厉害,而是实体店太落后”。
事实上,电商的竞争比实体更激烈。据刘涛在业内的经验,满腔豪情试水电商的很多,但能够盈利的企业少之又少。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与其把钱投入电商,还不如多做几个批发档。
香港锦艺集团副总裁陈锦庆也表示出同样的看法。锦艺集团是做纺织起家的集团性公司,其在郑州所做的锦艺轻纺城项目现已成为中部地区承接服装产业转移的重要商品集散地。“企业无论是利用互联网,还是其他平台,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快速的产品供应链反应系统,通过更多的产品反应机制赢得市场先机”。陈锦庆说。
物联网工程未来趋势范文4
信息产业持续十年的高速发展,手机、互联网已和大多数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就在人们不断质疑信息产业的成长性时,以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蓬勃发展,推动着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来临。物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国掀起了快速发展的物联网热潮。许多高校开设了物联网技术专业,主要是面向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培养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科技开发及研究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具体的课程内容涵盖了电子技术、现代传感器和无线网络技术、物联网相关高频和微波技术、有线和无线网络通信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与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业核心的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所开设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内容涵盖了物联网、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主要包括了物联网概述、物联网体系结构及其信息技术、RFID技术、RFID的频率标准与技术规范、RFID电子标签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云计算、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的应用等内容。课程内容相对于计算机专业和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讲,学生都可以学懂该课程的内容,但是,相当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若按照该内容开设该门课程,学生学起来就困难重重。
2《.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作为公共课程开设的思路
该门课程作为计算机公共课程开设,能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听懂和学到物联网的基本知识,了解物联网基本应用,就必须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时,做较深入的探讨,抛开物联网技术开发或标准制定等内容,通过应用案例的研究展示,告诉学生该如何理解和应用物联网技术,是“为应用而应用”。该门课程核心观点认同物联网存在的必要性,认为其发展大有前途。从物联网应用案例的各个角度展开,形成一些明确的、共识性的观点:①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或称为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②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整合,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现全球“智慧”状态;③物联网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可利用物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改变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④作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物联网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信息的共享、反馈;⑤物联网将是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是具有万亿元级规模的产业;⑥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障碍集中于安全、成本、效率、标准化、整体规划等方面。
3《.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融合学科开设探索
针对当前物联网大多数都是针对技术的开发,主要是计算机专业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等专业的学生学习,而对于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不需要深入了解传感器、网络构架等专业内容,只需要知道物联网在本专业中怎么样使用和能做什么用,所以,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希望可以深入浅出地解答物联网中很多尚未清理的疑问,比如,物联网是什么?物联网能做什么?物联网、云计算、传感网等热门词汇是什么关系?物联网有哪些关键技术、辅助技术?物联网的产业链怎么构成?物联网在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物联网的产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如何?能在物联网产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物联网产业发展对未来职业有何影响?等等。通过深入分析《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技术内容和广泛的应用范围,结合不同学科的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特点,理清了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何调整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为48学时,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物联网为主线,描述物联网的认知、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特征结构及应用领域[2]、物联网产业链;第二部分,详细介绍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应用[3]、物联网在物流管理中应用[4]、物联网在农产品产业链中应用、物联网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第三部分,主要介绍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以及新时期对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从争夺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的角度探讨了物联网标准体系及建设重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物联网产业发展及对未来职业的影响。具体课程内容见表1。本课程作为新技术的介绍课程,注重的是物联网的含义、架构和运营过程的理解,并了解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是拓宽知识视野,提高信息素养的素质教育课,无须太多技术背景。在第二部分的应用篇,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老师可以选择性地有详有略地讲解。该门课程可以在工科类和经管类专业中先行开设,例如:物流专业、营销专业、自动化专业等专业课程拓展,从而为未来物联网的普遍实施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4.结语
物联网工程未来趋势范文5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化设计;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87-01
一、物联网技术概念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其核心在于物与物之间广泛而普遍的互联。但“物”的概念并非仅限于物理界的实体,同时还包含数字界的虚体。因此,这个“物”也就无所不包、无所不含了。
(一)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原则,物联网可以分成四层:感知识别、网络构建、管理服务和综合应用。感知识别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联系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纽带。感知识别既包括非接触射频识别(RFID)、各种类型的无线传感器等信息自动生成设备,也包括各种智能电子产品(智能手机、PDA、MP4、上网本等)用来人工生成信息。
1、RFID
作为条形码的完美替代品,非接触射频识别(RFID)有许多独特的优势:防水、防磁、穿透性强、读取速度快、识别距离远、存储数据能量大、数据可进行加密、可读写等。由于RFID芯片的小型化和实用性,射频识别标签可应用的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可以置人衣服布料,还可以帮助不同领域的管理者追踪置人芯片的物体的位置和搬运情况,实时报告物体的温度和压力。
2、传感器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微型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使得传感器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合理分布能实现空间和时间上的细粒度感知,也就是跟踪到单个物体的使用情况:还可以实现多功能的感知,即感知到物体多个方面的信息,从而推测用户的行为以实现智能:还能完成传感器的互联互通。通过传感器网络获得大量连续的数据有助于分析得出更多有用的信息。
(二)物联网的智能化
智能化的概念是基于计算机环境提出来的,让计算机的行为更像人类是智能化的终极目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小到手表、钥匙,大到汽车、楼房,只要嵌入一个微型感应芯片,把它变得智能化,这个物体就可以“自动开口说话”。再借助无线网络技术,人们就可以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也能“交流”,这就是物联网。“如果物联网再搭上互联网这个桥梁,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可以即时获取万事万物的信息。可以这么说,物联网加上互联网等于智慧地球。”
二、产品设计的智能化特征
(一)智能性
所谓智能性,指产品自己会“思考” 会做出正确判断并执行任务。比如智能冰箱能根据商品的条形码来识别食品,提醒你每天所需饮用的食品,甚至提示你的营养搭配是否合适,商品是否快过保质期,如果缺少了一些物品,它会自动上超市自动订购商品等。
(二)网络性
所谓网络性,指产品可以随时和人通过网络保持联系。这种联系超越了空间的限制,人可以随时随地控制产品,产品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海尔公司已经研制成的能与因特网连接的家用电器,如冰箱、电炉、洗碗机、洗衣机以及洁具。这种冰箱可以通过网上超市自动订购商品,电炉可以从网上获取菜谱,帮助准备菜肴。一旦出现故障,它还能自动呼叫维修服务;洗碗机可以根据清洗的数量,让厂家提供最佳的清洗程序。
(三)沟通性
所谓沟通性,指产品和人的主动的交流,形成互动。这种互动是积极的,一方面产品 接受人的指令,并做出判断的参考意见;另一方面产品可以觉察人的情绪的变化,主动和人沟通。宠物也会觉察主人的情绪,根据判断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取悦主人。
三、未来的产品智能化设计
物联网对人类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未来会有更加广阔和深入的应用,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中的每个环节。在物联网时代的未来产品将显示出更多的数字特征,产品的智能化、智慧化的程度会更高,会根据情景判断做出不同的选择。产品网络化扩展的趋势越来越快,由单体变为系统,由线状变为网状,由封闭变为开放。总之,科技会变的更加人性化,产品会更加有生命力和亲和力,将变成我们生活中富有情感和生命力的伴侣,更加自然的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物联网工程未来趋势范文6
12月5日,以“新常态经济与产业增长新动力”为主题的“2014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召开。国内IT界产、学、研、用领域的精英汇聚本届年会,共同探讨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应该如何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应用的新商机,加快产业转型,驱动实体经济再创辉煌。
经济新常态下的机遇与挑战
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主办,中国计算机报社、中国电子报社、通信产业报社、赛迪顾问、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社、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产业战略研究分会等单位承办的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创始于2001年,今年已是第14届。
在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指出,在全球产能已经相对过剩的状态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很快,我们不仅要看到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智慧城市这样一系列的新概念和新技术,更要看到信息技术正在形成一个新的体系。这个体系将能够与已经发生的和将要产生的工业技术体系结合在一起,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杨学山希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能够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新需求,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继续沿着快速增长的道路和竞争力持续提升的道路快步前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我国新常态经济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自身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CPS与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为整个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多种路径选择。但产业增长新动力源自哪里,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话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安筱鹏分享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对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考。同时,结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安筱鹏提出了四点建议: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引导和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开展兼并重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实现产业全面创新;培育行业骨干企业,提升企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在演讲中指出,当前的挑战来自于传统的生产方式、传统的管理理念、传统的商业模式、传统的商业组织等,在这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做出对应的改变以适应发展的需求。我们要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经济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经济新常态下的思考
在经济新常态下,恐怕每个企业都要思考如何应对,如何转型,如何发展。在年会上,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分享了东软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洞察和思考,以及东软在新常态下的创新实践和展望:“在这样一个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增长方式、发展方式、人员结构、产品设计等方面都要发生变化。我们将面对一个机会更加平等、更加透明的市场。”
卢朝霞表示,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需要新的动力,大数据、可穿戴终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变革,恰恰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企业转型,使很多传统企业的业务和流程重构,同时催生了新的市场机会。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袁谊生表示,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交互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让浪潮积累了很多的管理数据,浪潮把这些数据分成交互数据、感知数据和交易数据三个部分,最终归成两类:组织数据和互联网数据。
袁谊生说,在大数据时代,浪潮不仅看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还把交互的过程、感知的过程、交易的过程也记录下来再进行一个全面的感知和了解,这为信息化建设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神州数码首席科学家、工程院院长谢耘认为,大家都在谈论的“云物移大智”仅仅是信息社会透出的头几道曙光,远远不是信息社会的全部。信息社会给人类带来的变化和冲击要远远比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更广泛、更深刻。信息技术将颠覆很多产业,很多产业的生产模式甚至会消失。
谢耘认为,信息管理在未来要围绕不同的主体来进行,围绕个人、企业、城市等各个主体。这种管理其实本质上是在虚拟空间里建立了一个主体的虚拟映像。
新形势下的创新之道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淮松分享了太极通过融合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心得体会。
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已经从单一的业务和产品形态发展为产业链整体竞合业态,硬件、软件、数据和服务在加速垂直整合,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只有软件、硬件、数据、服务等方面做好垂直整合,信息产业的协同优势才能建立起来。
当前,跨界融合和业务模式的创新趋势明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无疑在延展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空间,它们必须和产业行业做深度融合。不同领域间、不同行业间相互渗透、跨界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推陈出新。
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信息产业自主可控。今后,发展自主可控信息产业将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以信息化应用带动我国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整体性突破,是信息产业界,也是IT企业的重要使命。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於亮认为,IT企业要把握新机遇,依靠自主创新,为促进国计民生发展做出新贡献,也促进自身更快发展。
航天信息依托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组织大型工程的丰富经验,以信息安全为主业,承担了“金税工程”、“金盾工程”、“金卡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是国家大型信息化工程和电子政务项目的主要参与者,深刻见证并参与推动了我国信息产业在各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进程。航天信息明确了长远的总体发展目标:创建国际一流的IT企业集团,成为国家信息技术产业的生力军。
中国惠普云计算集团云战略实施副总裁李志霄表示,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性、安全性已经成了每家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这就是惠普所说的“IT新型态”。
为此,企业必须加速创新,将重点从IT的建设转向服务的消费,而面向服务的消费一定要具有灵活性。惠普云计算集团云战略实施副总裁李志霄表示,为了帮助用户应对“IT新型态”带来的新挑战,惠普可提供端到端的、面向企业的、以服务为导向的解决方案。
卫士通公司副总经理魏洪宽认为,信息安全的形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愈发严峻。在信息网络空间,我国仍不具备控制权。信息很容易被监听、窃取;工业控制领域中大量核心系统如SCADA等基本采用国外产品;关键软硬件产品依赖国外进口,无法构建自主可控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卫士通认为,应对策略是构建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制高点,构建自主可控网络,把控信息控制权、域名管理、根服务器、基础软硬件系统,确保供应链安全和持续供应能力,兼具信息系统攻防能力,输出信息安全能力,扩展信息网络边界和疆域。
2013年7月份到2014年7月份的13个月里,紫光集团连续发起两起并购案:展讯和锐迪科。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伟国表示,紫光集团算是中国领先的高科技集团,要想成为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只有通过并购的方式。
除此以外,紫光集团将对移动领域的上下游进行连续的投资,形成一个广泛的产业生态链。紫光集团还会强化专利和知识产权,完善国际竞争下的自我保护。另外,紫光集团希望对技术进行垂直整合,最终在自主可控等方面符合国家安全的要求。
工业领域的深度变革
SAP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网络和快速增长战略市场总裁柯曼(Clas Neumann)表示,工业4.0是行业大趋势,可能也是工业发展的唯一选择。在柯曼看来,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工厂。
柯曼指出,工业4.0要获得成功,需要满足以下7个因素: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制定相关安全政策;在数据传输等方面制定国际统一标准;要为社交所带来的影响做好准备,并积累相关技能和人才;解决好复杂性带来的挑战;完善工业领域带宽基础架构;法律框架与监管体制调整;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信息交流和互动。同时,柯曼强调,统一标准对于工业4.0的成功非常关键。
威图电子机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周炯认为,中国乃至全球正面临着一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变革。在此背景下,企业也面临着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挑战。工业4.0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引领人们走向智能化时代。
通过为客户提供从工程设计到系统集成,再到自动化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威图电子正沿着工业4.0的思路向纵深发展。在工业4.0时代,威图电子提出了“Next Level for Industry”的口号,希望通过提供从工程设计到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完整服务供应链,帮助企业用户提高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