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视觉传达设计劣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视觉传达设计劣势范文1
首先,电视纪录片具有很高的人文属性。与其他形式的专题片相比较,电视纪录片中更加关注人,专题片大都重视如何说明问题,并阐释某一项政策观念等,而在电视纪录片中,往往会选择看似平常的素材,表现出更加个人化的生活内容,主要是以人为核心,注重表现作品人的思想,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好文化品质。其次,电视纪录片大都具有很强的时间性。纪录片的拍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时间是构成纪录片的第一要素,在电视纪录片中,对生命的关注是以一定的时间为保证的,因为,只有在一定的时间阶段中,才可以给观众展示出一个鲜活真实的历史,才可以展现出丰富的人文背景。譬如,在《我们的留学生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中,拍摄者为了使整个纪录片显得更加具有生命力,拍摄时间长达三年,而且在故事中人物发生重大变动时,都得到了及时的纪录,整个影片细节性很强,更容易喜迎观众。再次,电视纪录片大都有独特的结构性。与其他形式的专题片相比较,纪录片对结构和个性化的要求更高,制作者必须充分关注影片创作的开始、发展、、结局等,把握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技巧,以独特的内容和叙述方式,吸引受众眼球。
电视纪录片情境设计的注意点分析
(1)电视纪录片中的细节设计。对于电视纪录片中的情境设计,通常情况下,要求拍摄者还原历史原貌,也就是说要实现“情景再现”。但是要实现过往的历史再现,必须注意情境设计,为此,拍摄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注意用尽量真实的情境设计补充纪录片中的细节真实。电视纪录片中情景的再现是对过往事情的回忆;而要实现过往的叙事,就必须处理好细节,影像作为最直观的一种叙事形式,可以通过细节的影像张力,吸引受众的眼球。然而,在实际的电视纪录片播放过程中,其中某些情境设计的细节,往往又是最容易受到观众质疑的地方。比如,在95年上映的《南京的血证》中,诸如日本军用车的型号、服饰等与历史不相符合等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因为犯了历史性错误,而受到了各界的批评。对于人们对纪录片中细节的追究,很多人认为大可不必,但是,纪录片作为一种历史的再现,本就应该注重情境的设计,真实才是电视纪录片赢得较好口碑的最根本保障。所以,在电视纪录片的情境设计中,如果出现的情境设计的失误,不但会误导一部分观众,而且可能会颠覆历史纪录片的观赏价值。历史的细节作为现代人的我们都不曾亲身经历,为此,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情境设计来弥补情景再现在细节上的不足。实际上,用情境氛围取代影像细节的方法,只是情景再现弥补自身在细节表现力上不足的缺憾的一种方法。大部分的情景再现都不会有太多的细节,因此其在叙事表达上就处于劣势。但是情境真实的方法则将这种劣势转换为优势,让情景再现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影像表述的魅力———以一种文字无法表达的意境方式阐释了历史,另一方面又不会陷入缺乏细节的叙事尴尬中。这是属于情景再现独到的叙事方式,也使得情景再现有别于真实记录的叙事模式。
(2)用情境设计弥补信息不足。即使是最为精心细致的情景设计也不可能改变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劣势。因为对于过去的历史,我们真正了解的内容并不细致,而且可以使用影像表达的信息就更少。为此,情景设计需要在影像传达的优势上下功夫。电视纪录片中往往含有大量的信息,人们观看的最主要目的也是获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因此,电视纪录片的制作不应该只关注形式,而忽视内容。信息内容是纪录片成功的基础。记录历史的纪录片通过影像的细节和位置的结果来吸引观众,在这个过程中,情景设计必须弥补自身在信息传达上的不足,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视觉冲击力。与现实题材的真实性和现场感不同,情景设计的镜头需要更加精确的艺术表现,电视纪录片的情景设计需要设计出一种影像的意境美。在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拍摄者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影像技术,实现历史场景再现,在很多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中也存在很多通过数码特技创造出的符合历史的“影像奇观”。这些利用高科技建立在审美情趣上塑造出来的情境,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今观众的视觉感受,从而弥补了情景设计中所固有的信息缺失的缺陷。所以,在电视纪录片中的情景设计,是一种可以被感知、被体验的历史再现,而不是枯燥无味的史实堆积。
(3)正确处理情境设计中的视觉元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得电视纪录片中的视觉元素不断增加,诸如动画、数码特技、字幕、电影化的演员扮演等都出现在电视纪录片中。然而,这种视觉元素的多元化,并不代表着电视纪录片的影像传达效果更好,很多创作者只是单纯追求视觉上的冲击,而忽视了影像拍摄的整体效果。导致很多电视纪录片拍摄完成之后,画面意境宏大,但是却信息内容不足。在中国,很多电视纪录片的制作中依然存在过度追求情境再现中简单的铺张,以刺激受众视觉的现象为此,为了创造出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者还必须要重视影像语言符号,将情境设计与影像化语镜相结合,不能为了追求单纯的视觉效果而放弃了影像传播。
(4)注重情境设计中的叙事结构。虽然今天的电视纪录片在情境设计方面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大都还只是停留在对具体细节的设计,而这种设计类似于我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段落练习,属于学习的初级阶段,为此,我们需要将情景设计中对某一个具体的情境规划结构上升为一种叙事结构。现阶段人们还没有将情景设计的手法作为完善电视纪录片结构样式的方法。在进行情景设计的过程中,光影、意境、演员动作的设计等等是拍摄者的思考重点,但是对于如何进一步情景设计与叙事结构相联没有更深入的思考。但是,电视纪录片的受众是各个层次的人,他们中既有对历史毫不知情的人,也有对这一方面历史深有研究的学者,在这样的复杂多样的受众面前,电视纪录片不仅要通过情境设计给受众以视觉上享受,而且还要给人们展现整体的历史结构,但是,如果仅仅简单的运用文字的叙事结构,并不足以体现出情境设计在表达影像语境中的作用。因此,未来如何进一步的丰富影像叙事结构,还需要电视纪录片拍摄者的探索,只要能够不断发挥影像手法的表现力,减少拍摄中的失误,就必然会促进电视纪录片的发展。
结语
视觉传达设计劣势范文2
平面广告的视觉吸引力
广告设计的终极目标就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传达商品信息,其中“吸引注意”是广告传达的关键步骤。根据受众的需要可以将公众的注意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识注意的,一种是无意识注意的。有意识注意的是公众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被吸引,而无意识的注意决定于被观看的事物对受众的刺激程度,如果广告能强烈地刺激受众眼球那就是无意识的注意。通常来说,无意识的注意要多于有意识的注意,所以平面广告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设计技巧增强对眼球的刺激效果,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
平面广告总是采用整张图片加上文字配合,而且平面广告的尺寸受地方的限制通常不大,空间确实很小。如何在这个小地方加进你想要的东西?比如想设计某个城市的平面宣传广告,在实际设计中,我们不可能把整个城市都拍摄进去,在有限的空间里,什么都表现不出来。所以当我们面对这些狭小的广告版面时,我们能做的不是将整张图片简单缩小,那样看起来会有拥挤感,而且当下一些报纸、杂志、网页总是充斥着很多混乱的信息,将图片只是简单地缩小,那些细微的东西完全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处理时要把握:简单、醒目及简短。就如上例中所说的一个城市的宣传广告并不需要使用整张城市的照片才能代表这个城市,我们应该运用这个城市的一些象征符号来传达这种信息,比如美国用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等。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寻找一张具有象征意味的照片,且构图要简单,颜色要醒目,角度要明显,对比要强烈。当然,如果所有这些因素都能够综合在一起,那么视觉的冲击力会非常强烈。
另外,通过对图片进行恰当的剪切,可以控制图片所传达出不同的效果。剪切过程虽然简单,但在剪切时却需要很多技巧。例如:玉兰油的平面广告,把漂亮女模特的原始图片,通过剪切只保留左边脸的一半,使得整张图片变得更加有冲击力,同时还留出了空间给文字。但是文字与图片必须谨慎配合,避免让人产生两者分离的感觉。事实上,文字与图片必须形成同一种信息。字体也是一种图形,所以你可以充分利用字体的样式、形状、粗细及颜色来补充和加强图片的力量。如在设计黄山的平面广告时,有的设计者采用了黄山的全景图,然后下面配上了一个白色区域,里面又加上了文字说明。显然这个作品是失败的,采用的白色文字区域的说明与作为焦点的黄山主体没有很好地融合。成功的设计者往往通过剪切来作进一步的处理,比如有的人在处理时只取了整个全景中的一个角,一棵松树配上烟雾缭绕的高山,下面的文字去掉白色区域,与图片重叠,尽管图片没有太大的改变,但这种处理方式却使整个设计显得更加宁静,使人们有了一种向往感。
平面广告的视觉说服力
广告的存在,并不只是为了吸引注意,它注重的是宣传的实效性,即说服力。通过平面广告的视觉说服,达到受众购买的目的。
视觉说服就是为了使传播效果最大化,而对传播中运用的各种视觉成分进行巧妙选择与配置的技巧和方法。进行视觉说服的目的,是为了使广告传播的信息为受众关注并取得理解,从而引起消费者的态度和情感发生预期的改变,成为诉求商品的消费者,获得价值上的认同以及心理满足。在广告创意和表现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力图精心选择并巧妙配置各种视觉成分,增强广告的表现力和说服力。视觉说服在平面广告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告多通过人们的愿望或其他情感来产生与产品之间的联系,而图像凭借其模拟物质世界外观的能力,可成为这种愿望和情感的替代物。通过摄影形成的图像利用观众认定图像与现实之间存在着直接和自然而然的联系,可为广告所宣称的内容提供证据,所以视觉说服在说服力上具有先天的优势。比如:在汽车广告中总是离不开林荫大道和美女。设计者有意识地把汽车与美女联系在一起,并引导受众凭直觉去感受二者之间的关系。
平面广告和动态广告相比在信息量的传播上处于劣势,它不能像动态广告那样不停地变化来达到信息大量的传播。它的画面是静止的,所以在拍摄时一定要抓住其最精彩、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面才更具说服力。但是平面广告也有动态广告不能比拟的优点,平面广告的静止形象是永恒的,相比复杂的动态广告它更容易被记住。它只记录特定画面,所以一张特定的画面凝聚了无数的精心设计、筛选,它不但能传达商品的信息,而且非常具有说服力、煽动性。
比如,通常的化妆品广告都是采用美女攻略,这样的广告对受众来说和竞争对手的广告区别通常不大,没有新奇感。妮维雅的一款防晒霜的平面广告中,就采用了与众不同的设计。广告脱离了美女方式,来了个大变身。画面中只有空无一人的火车站,表达的含义就是用上妮维雅的这款太阳系列防晒产品,你不再需要躲着太阳了。一个简单的画面,表达了产品的含义,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参考文献:
1.保罗・梅萨里[美]著,王波译:《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视觉传达设计劣势范文3
平面广告是一种传统的广告媒体形式,是现代广告传播的重要手段。平面广告设计对于平面广告传播及其效果具有重要影响。ACSE模式是针对平面广告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以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该模式主张围绕视觉形式动力对图形、文字、色彩、空间等视觉元素及其组合进行设计,强调吸引受众注意(Attention),并引向广告内容(Content),集中表现广告主题(Subject),充分发挥元素效益(Efficiency)。它的突出特点在于围绕视觉形式动力进行设计,遵循受众接受心理规律及视觉原理,强调平面广告设计吸引受众注意,充分传达广告信息,实现广告效果最大化。
一、平面广告设计ACSE模式的提出
美国著名广告作家阿尔贝特・拉斯克尔曾说过:“广告是印在纸上的推销员。”当然,随着媒介的发展,广告已经远远不只是“印在纸上”了,但它是“推销员”的角色依然没有变。欧洲著名推销专家海因兹・姆・戈德曼(Heinz M Goldmann)于1958年在其著作《推销技巧――怎样赢得顾客》一书中概括了“爱达(AIDA)模式”,即引起消费者注意(Attention)、诱发他们的兴趣(Interest)、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Desire)以及最终达成交易行为(Action)。广告学权威威廉・阿伦斯(Wiliam F・Arens)在其所著的《当代广告学》提出“创意金字塔”,即“注意兴趣信服欲望行动”,这与AIDA模式区别不大。这两种广告推销模式都有内在的逻辑,与受众的心理接受规律相一致,并被广告界广泛认可。本文力图针对平面广告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基于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将这种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广告推销模式进一步细化为视觉化的设计模式,即设计ACSE模式,使之对于平面广告设计更具有可操作性。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适用于一切造型艺术,他对该理论在绘画、建筑和雕塑中的应用做了比较详尽的探讨。实际上,视觉形式动力理论也可以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中,本文就是对这种应用做一下尝试。①
二、平面广告设计ACSE模式
首先,平面广告信息的传达主要依靠报纸、杂志、海报、车身、户外广告牌等媒体,它们的载体是二维空间,因此信息表现、传播手段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相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平面广告具有很强的主动性,不具有强制性,受众可以很容易选择观看或者不看;再次,平面广告的画面空间很有限,传达的信息量也很有限。基于平面广告媒体信息传达的这些特点,以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为基础,可以构建起一种具有一定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平面广告设计模式,即设计ACSE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吸引受众注意(ATTENTION)
任何广告的目的之一是要引起受众的注意,有人说广告引起受众注意就使广告成功了一半,这话并不夸张。尽管引起受众的注意并不是广告的最终目的,但它却是广告首先要实现的目标。但从引起注意这个角度来说,平面广告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平面广告所含的媒体类别主要有报纸、杂志、招贴、车身、户外广告牌等,它们的信息传播手段总体来说就是文字与图像,而广播广告有语言、音响和音乐,电视有文字、声音和三维运动图像,网络广告可以是声、形等各种表现手段的综合运用,它们都很接近人际传播,较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另外,广播、电视、网络广告都具有强制性,也就是说,受众在视听或浏览网页时不得不暴露在媒体载具之下。而平面广告不具有强制性,受众可以轻松略去不看。而且尽管它们不像电波媒体那样属于瞬间媒体,但人们暴露在平面广告下常常是无意识的行为,而且时间一般也都比较短暂,有时干扰还比较强。要让受众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到平面广告的内容,首先设计要引起受众的注意。
广告引起受众注意其实是广告接触关注度的问题,指的是受众接触媒体时的质量。平面广告设计引起受众注意的方法概括地说有两种。一种是二维空间的大小,比如对于报纸媒体来讲,跨版或整版广告要比单通栏、报花广告的关注度高许多,当然刊载广告的费用也高许多。这种吸引受众注意的设计方法不是本课题着重探讨的问题。第二种方法是指在二维空间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有效组织视觉元素进行设计,使广告关注度更高。在各种广告狂轰滥炸的今天,想让平面广告作品引人注意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平面广告设计创造出动态形象(确切说是视知觉形式动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动的东西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不争的事实。当然,对于平面广告设计来讲,动态形象不会像电视、网络等媒体中真正能动的对象,它是通过对文字元素、色彩元素以及图形、图像元素独具匠心的设计使人对其产生动的感觉,即“不动之动”。这种动态形式,实际上是一种“力的式样”,是视知觉形式动力。阿恩海姆在“The Power of The Center:A Study of Composition in the Vision Arts(The New Version)”一书中,集中阐释了一系列能够呈现出视知觉形式动力的构图原则。这些原则对平面广告设计在吸引受众注意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引向广告内容(CONTENT)
吸引受众的目光是平面广告设计首先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在一些设计师也设计出新、奇、怪的形象以引起受众的注意,但仅引起受众注意并没有完全实现广告目标,它还需要通过视觉形式对受众进行诉求,进一步将受众的目光引向广告内容。广告内容是广告宣传的基本信息,也是广告主花费资金购买媒体时间、空间的目的所在。因此,广告信息是广告设计的主角,但在实际设计中往往被图案喧宾夺主,淹没在视觉元素中。比如,我们常见一些“俊男美女”为主打的平面广告,这些“俊男美女”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但问题是,他们是否能引起受众对广告内容的注意?在平面广告作品中,设计师惯用的技法之一就是使这些“俊男美女”的眼神像达・芬奇《蒙娜丽莎》画中的人物眼神一样――无论人们从哪个角度看广告,他们的眼神都会和你对视。这种设计确实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甚至使受众产生兴趣,但是跑题了――将受众的目光引向了“俊男美女”本身,而不是广告内容!平面广告毕竟不同于绘画艺术。我们说达・芬奇画中的人物眼神和人们对视,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作品本身,作品的意蕴在这种交互凝视中得以产生。但是将这种表现方法直接嫁接于平面广告设计,无疑抹杀了平面广告的功利性,即忽略了所表现的广告内容。笔者曾在公交车站台看过一则表现某著名品牌运动鞋的平面广告,画面中某著名篮球运动员蹲下系鞋带,头高高昂起。他的目光把受众的目光引向了天空,或许设计师想表现企业的某种精神或形象,确实也可能在受众的心中唤起一种蓬勃向上的情感,但坐在公交车中的乘客(广告的研究者、爱好者除外)可能还来不及看到底是在给什么做广告,车就开走了;或者乘客根本没有兴趣去探究到底是在给什么商品做广告,乘客所感兴趣的更多的则是球星本人。
将受众的注意引向广告内容实际上是运用视知觉形式动力构造受众视觉运动路线,引领受众去观看广告内容。比如上例中,可以设计平面广告中球星的头部向下倾斜,眼睛看着手在系鞋带,这样的构图就会产生一种动力,力的运动方向是从球星的头部出发随其目光一直运动到鞋,因此也就将受众的目光引向了广告的真正内容――某品牌运动鞋。总之,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好的广告设计不会让人一瞥即止,它应该像一位热情而耐心的导游,在它特有的运动形式的示意下,给观众的视觉流程安排好阅读的先后顺序。”②
(三)集中表现广告主题(SUBJECT)
广告主题是广告的中心思想,是统帅广告作品的灵魂和生命。它和广告内容不太一样,如果说广告内容是“说什么”的问题,广告主题则是“怎么说”的问题,比如伯恩巴克为大众金龟汽车所做的“想想小的好处”的广告文案中,广告内容是“大众金龟汽车”,而广告主题是“小”,即围绕金龟汽车的“小的好处”做文章。再比如“农夫山泉有点甜”,广告内容是“农夫山泉”,而广告主题则是“有点甜”。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一般认为通过文案来阐释广告内容和主题,尤其认为只是文案对广告主题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但实际上应该是色彩、图案以及版面构成等与文字相互阐释,一起来表现广告主题。因此对于平面广告设计来说,除了文字表述外,更重要的还需其他视觉元素“开口说话”,即通过视觉元素表现广告主题。这就涉及了平面广告设计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主题表现问题。
在阿恩海姆看来,视知觉形式动力是艺术的内在表现,具有最自然、最深刻的象征意义,因此这些动力能够与人的亲切、欲望、端庄、羞怯等体验关联起来。艺术家就是通过视知觉形式动力的生成从而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要理解艺术,也要凭借这种动力的引导。由此可见,视知觉形式动力是通向探询艺术表现之门径。前面说过,阿恩海姆在其著作“The Power of The Center:A Study of Composition in the Vision Arts(The New Version)”详细论述了“呈现视知觉形式动力的构图原则”,这些原则不仅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而且还能充分表现广告主题。
(四)充分发挥元素效益(EFFICIENCY)
效益,一般是指投入和产出的一种关系。实际上,平面广告设计元素与广告效果也存在这种效益关系,即使用较少元素却可以表现丰富的广告内涵。充分发挥设计元素效益对于表现空间很有限的平面广告设计尤为重要。
在生活中或在平面广告作品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个物体把它后面的物体遮挡住一部分而使人看不到后面物体的某些部分,因此看不见后面物体的全部,但是视觉却常常能够把后面的物体补充完整。知觉中的组织活动并不局限于直接呈现于眼前的材料,而是把看不到的那一部分也列入到所见物体的真正组成部分。这被阿恩海姆称为视知觉的“补足”能力。另外,视知觉本身能够对形状、颜色等物理属性进行重新组织,使之符合一定的秩序或结构。这被阿恩海姆称为视知觉的“重构”能力。视知觉这种“补足”或“重构”的意象抽象组织是视知觉形式动力的创造活动。在一幅平面广告作品中,如果将文字、图形、色块等元素不加取舍、随意堆积在画面上,会造成各种形式动力相互冲突,造成空间混乱,无法突出广告主题。因此要充分利用视知觉的“补足”和“重构”功能,对设计元素进行凝练,使诸元素形成一种合力,突出表现广告主题,这样才能使平面广告内容清晰,诉求有力。
三、结语
现在的平面广告设计主要是借鉴具有普适性的广告推销或创意理论直接用于指导平面广告设计,如前述“爱达(AIDA)模式”和“创意金字塔”等。或者阐释一些比较详细的设计方法,从视觉形态的基本单位点、线、面、色彩等元素开始,进而探讨平面广告的版面构成方法:如大小对比法、粗细对比法、曲直对比法、明暗对比法等。③当然,这些探讨对于指导或进行平面广告设计都很有意义。可是,将具有普适性的广告推销或创意理论直接用于指导平面广告设计无疑难以吻合,使设计人员感觉如隔靴搔痒;较详细的设计方法又会使设计人员无法在宏观上进行设计把握。平面广告设计ACSE模式克服了二者的缺陷,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该设计模式中的“注意”(Attention)、“内容”(Content)、“主题”(Subject)以及“元素效益”(Efficiency)这四个方面不是平行的,更不是互相抵触的,而是逻辑地统一于平面广告设计过程中。(此文为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平面广告设计视觉传达动力理论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注 释:
①关于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更多介绍可以参见拙著《阿恩海姆的视觉动力学述评》,发表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3期。
②③朱建强、罗萍:《平面广告设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0页、第322~344页。
视觉传达设计劣势范文4
一、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1.1 提高产品声誉和口碑,注意改善企业形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只有具备良好声誉和口碑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而企业的良好形象能够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让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能够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迅速想到这个产品,因为消费者一般更倾向于口碑较好、自己信任的产品,并最终购买这个产品。因此,企业要积极提高产品声誉和口碑,注意改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整体地位,促进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
1.2 建立稳定的良好客户关系
随着现代信息的不断发展,企业只有和消费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及时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实际看法和对产品的新需求。目前,企业消费者可以利用微博、微信、企业网站、企业论坛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样,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消费者的最新需求,制造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消费者也可以随时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和最新产品介绍,并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传递给企业。现在很多企业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平台,建立了稳定的良好客户关系,同时吸引着很多新客户不断加入,使自己的消费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销售额,促进了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二、品牌包装策略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品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人们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产品在质量、技术上的差距越来越小,只有对产品进行独特的包装,才能有效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购买欲望。
2.1 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考察
不同的品牌具有不同的消费群体,因此,企业要明确自己品牌所要面对的消费群体,熟悉这个消费群体对产品的具体需求,以及最看重产品的哪一部分或哪一方面功能,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满足这类消费群体的产品,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而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但要对消费群体的具体需求比较熟悉,还要对竞争对手的情况比较熟悉,要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并积极地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科学分析,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市场竞争策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2.2 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
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有利于加深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认识,让消费者在购买这种类型的产品时,第一时间想到这个品牌。这就需要企业充分了解自己品牌的特征,概括出独特的品牌个性,这种个性可以在第一时间传达给消费者。如香奈儿在第一时间传达给消费者的就是一种高贵、性感的气质;星巴克在第一时间传达给消费者的就是一种温暖、愉悦的舒适感觉。可以说,鲜明的品牌特征可以让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这个产品,并认可和接受这个产品。
2.3 制定包装设计原则,明确包装目标
要想取得良好的品牌包装效果,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视觉形象相统一的原则。规范的、明确的品牌视觉体系,是一个成功品牌包装设计所必须具备的。这样,企业的品牌形象才能得到不断强化,实现更快、更有效的品牌形象传播,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二是设计风格一致性原则。一个品牌明显区别于另一个品牌的最根本标志就是具有一致性的独特风格设计,而且风格一致的品牌包装设计,可以让消费者对企业品牌有一个统一的、系统的、完整的认知,能够在众多不同风格设计的同类产品中一眼辨别出这个品牌,有利于品牌形象的传播。
三是强化个性形象的原则。不同的品牌具有不同的包装设计,而个性化包装设计最能体现品牌的个性,也是企业进行营销的主要出发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产品的包装设计不再只是简单的文字、图片或二者结合的表达,而是融合了众多的艺术元素,是一种综合性的独特艺术设计,只有在设计中体现出自己品牌个性形象,才能在众多的商品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视觉传达设计劣势范文5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及中国教育技术的转变,投影仪及多媒体的使用逐渐发挥其视听俱佳的教学功能,试图通过阐释图影技术在教学中对于师生双方的优劣势分析,呈现视觉传达在广告学专业中的“观看之道”。
关键词 图影展示;广告学;视觉
在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应用的今天,数字教育也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应用在教学环节中,将生动的案例以图像、文字、影像的方式结合理论,讲解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的立体感以及感性思维上升理性思维的过程,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与收获。
对于广告学专业而言,广告本身丰富的视觉效果,在授课的过程中,仅依靠老师的口头讲述,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广告的神奇效果,于是配合理论结合广告的色彩,图形,影像等表达元素传达一些抽象的概念,诸如企业目标、品牌形象产品特性以及产品附加的心理价值等。因此,图影展示在广告学专业教学中有着必要而充分的作用。
1图影展示在广告学专业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1.1对于学生而言,图影展示的优势
对于广告学专业的课程而言,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从而借助理论及技术操作能力帮助学生能够胜任日后从事广告行业的相关实际业务。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借助一些符合理论的典型性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论知识。而由于广告本身就是视觉系的作品,仅仅凭借老师的口头阐述很难还原广告的视觉效果及其传递的消费诉求、情感表达。
谈到广告,绝大部分是靠视觉的传播进行的,例如报纸杂志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等,不同媒介的图像说服方式不尽相同。视觉效果在广告的说服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
在教学中,广告学专业也需要依靠广告的视觉效果来向学生阐述广告学的相关理论。
例如:在广告学课程中,讲述经典广告创意法时,列举了几位广告行业的大师们的一些经典的广告案例,进而阐述这些大师们关于广告创意方法,如李奥﹒贝纳的固有刺激法;罗瑟﹒瑞夫斯的独特销售建议法;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论等。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大师们的创意方法,会使用图影展示的教学环节,向学生们呈现大师们创作的经典案例,作为辅助工具来理解这些创意方法。
总之,在广告学专业的教学中,运用广告作品的展示较传统的黑板教学更能形成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专业能力。
在传统的广告学专业教学中,教学主要围绕老师的口头讲授而展开,教学的过程以教师和教材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而在当今的多媒体教学中,图影展示逐渐打破了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教师再结合教材的同时,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接受,并且学生喜欢的学习工具辅助于教学中。转换了原来的被动学习的形式,逐渐形成了当今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互动式教学。教师以图影案例作为引导,让学生阐述对于案例的看法,从而形成学生主动思考,建立自己的专业性思维的过程。
在今天的视觉信息传达过程中,图影的功能被逐渐的放大,从微博用一幅图就能传递信息,140个字符内就能表达清楚你的想法,就可以看出,我们正是处于一个被称为“读图时代”。对于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们而言,这种简洁明了的信息传递方式更是深受他们的喜爱。因此,对于他们从小接受信息的“去繁就简”的心理接受中,能够吸引他们的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更多的教学设计。
针对学生这些特点,在今天广告学专业教学中,图影的展示更能激发起学生的课堂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自主思考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专业视角,而老师在教学环节中,也应注意引导式教学的方法,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
尤其对于广告学专业,属于交叉性学科,应用性较强,要求在教学中浏览大量的广告案例,经典的以及较新的优秀的广告案例,而其广告媒介的分类也比较丰富,如平面广告、影视广告、广播广告等,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领会广告创作过程中实际考量的因素及实际操作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实践训练,完成学生在广告专业学习中的任务。
1.2对于教师而言,图影展示的优势
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随后,各国纷纷加入了这场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的活动。于是,这两年,慕课微课网络公开课成为各所学校,老师们纷纷讨论的话题,“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流行语,其来势之猛,大有颠覆传统课堂、迎来课堂教学革命之势。[2]
随着新的教育方式的出现,对于教师而言,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在教学经验与教学方式中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教育技术的发展,配合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对于知识的绝对掌控地位,教师单方面的进行传授,内容限于课本以及相关的书籍,学生仅仅依靠教材进行学习,课堂效果略显呆板,且不生动。对于教师而言,其自身的教学方式受一定的教学资源的限制,有时很难调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也很难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教学优势。
而在图影展示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与时俱进的科技方式,增加了课堂授课的容量及趣味性,调高了教学的效果,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不仅对于自身理论方面的提升有所帮助,同时能够提高自己对于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有熟能生巧之功效。
因此,在图影展示的教学中,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也是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教师随时关注行业内的动态及业内的发展趋势,也需要教师不断调高自己对于教学技术方法的学习。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与此同时,对于一直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言,尤其是广告学这种应用型学科的教师而言,图影展示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于教材上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的晦涩的口语化的传授能力,而且要求教师不断地与行业内的发展紧密的结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行业内的业务能力,才能够帮助学生如何去判断和解决实际的专业性的问题。
另外,图影展示的教学方法也有利于解决特别复杂的问题。在传统教学中,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抽象性的概念,很难通过口语化的传授方法讲述,而图影展示的多媒体教学本身的优势就是具有内容直观、感知材料丰富的特点,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彻底的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抽象信息在大脑中转为形象信息的转换过程,充分传达教师的教学意图,使得教学过程中难点和重点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3]
尤其是对于广告学专业,涉及比较多的交叉学科,例如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等,对于不同学科的晦涩难懂的理论,更需要图影展示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理解广告与不同学科之间的微妙的联系和差别,体验广告学专业的神秘性,为教师对于知识点的传授提供了便利性。
图影展示的教学方法在今天的广告学专业的课程讲授中,已经是箭在弦上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技术方式了,但是一种新的事物的出现必然存在着两面性,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图影展示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规避。
2图影展示在广告学专业教学中的弊端
2.1对于学生而言,图影展示的劣势
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使用图影展示的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的课件教学,会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忽略了动手记笔记,抓住课堂重点的重要性,而是一味地喜欢趣味性较强的图影环节,忽略了自己动脑以及动手的意义。
其次,对于图影展示的这种教学方法而言,学生在课堂上越来越喜欢这种相对来说轻松的环节,对于一些必须掌握的逻辑性较强的理论部分,就略显没有耐心,不愿意主动接收信息,长期以往,对于图影展示的教学方法产生一定的依赖感,放任自己的不动脑筋,不假思索。
因此,再借助图影展示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图影是作为引导学生的工具,而不能成为学生逃避理论知识的工具,同时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看待图影展示带给他们趣味学习的观念,避免学习上的惰性增长。
2.2对于教师而言,图影展示的劣势
对于教师而言,图影展示的教学方法虽能够让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但是教师长期依赖图影展示的教学方法,也使得教师失去了一些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时间,过多的依赖于图影的功能和讲述。虽然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能够让课堂变得生动,但是同时也容易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本末倒置。
同时,对于教师而言,条理清晰的教学思路以及言简意赅的板书,在图影展示中也是必要的。一味的依赖于图影展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渐渐失去了对于课堂的主导性地位,反而容易受制于图影展示的教学方法。
对于辅助教学的新的教学手段,今天图影展示的方法,甚至投影仪的教学环节,成为教师越来越依赖的工具,甚至有些教师在电子设备出现问题,无法使用的时候,课堂的教学工作无法继续,这都成为今天教师在教学中的漏洞,因此正确看待图影展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新旧教学方法的使用,是教师长期的实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来激励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职业操守。
3结语
在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未来需要长期不断探讨的一个问题。图影展示的多媒体教学发展在未来也一定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的依赖于科技带给我们的便捷性,也需要注重教育流传下来的不可缺失的教学精神及治学理念。
在广告学专业教学中的应当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在教学中,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时候,需要借助于板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系统性的梳理理论知识;而在一些较灵活的案例讲解时,例如广告创意学这门学科,就需要借助于图影展示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等多维度的分析理解案例,充分掌握创意在广告学中的产生及策划的奥秘。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注意内容和案例的选择,内容要言简意赅,避免面面俱到,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把握学习要点。
(2)处理好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标,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计划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达到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防止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当导致的教学失误。
(3)处理好教学方法和课堂气氛的关系。
在教学方法选择的时候,我们要注重引导性的教学,课堂的活跃性以及学生的反应,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能一味的迁就学生的理解和听课习惯,而是要让内容成为主导性因素,方法成为手段,学生获益才是目的。
就目前存在于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来看,仍应是技术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理念,发挥不同的教学方法的长处,弥补之间的短处,实现教学中的传与授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慧.浅谈广告图像与视觉说服[OL].百度文库.
[2]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OL].枫叶教育网fyeedu.net/info/196839-1.htm.
视觉传达设计劣势范文6
关键词:UI设计;色彩;视觉思维
从设计的角度来说,每一种颜色都是一种主观事物,[1]不同的颜色可以唤起人们不一样的情绪反应,这种反应与人们的成长经历、文化教育背景等有一定的关联。对色彩的色相、明度或饱和度进行调整,都会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1 UI设计的概念
UI(User Interface)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为用户研究、界面设计与交互设计三种,这三种内容既有分割又有密切的联系。在UI设计中,主要包括UI设计风格与构图、UI设计色彩因素、UI设计图形语言、UI交互动画设计以及UI设计的视觉层级关系五个方面的内容。在UI设计的内容中,色彩因素十分重要,它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系统的使用及应用价值,使媒体程序更加多元化。
2 色彩的感知及影响因素
对色彩的感知是人们进行视觉思维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们通过眼睛与大脑对生活中感知到的物体所产生对光的视觉效应。在进行设计时,所针对的对象就是用户,应该从用户角度出发去考虑设计因素,产品的整体设计要达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只有理解了客户的视觉思维、视觉行为习惯等,才能进行基础的用户交互式体验设计。只有了解了用户的普遍可能性,才能设计出用户需要的产品。可以看出,视觉思维在进行交互式体验设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进行人机交互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在进行现代交互设计时,设计师对色彩进行合理的搭配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用户快速对按钮、图片等内容进行查找。而且对色彩的合理使用还可以更加有效地对信息进行组织处理,将较为庞大的屏幕信息进行适当的归纳。色彩感知作为人们视觉思维的一部分,主要依赖于用户的自身感知,会根据用户自身的兴趣爱好、文化、地域等因素发生一定的变化。在进行UI设计时,也应该对这一部分因素进行考虑。也就是说,主要对色彩感知产生影响的包括用户自身对色彩的本能感知与用户对色彩产生视觉习惯的思维型感知两大类。
2.1 用户自身对色彩的本能感知
用户自身的本能感知属于先天性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有很大的优势。对周围环境及事物进行观察是人的一种本能体现。在进行UI设计时,避免用户对色彩感知的劣势是主要考虑的因素。用户对色彩进行感知一般取决于物体与光波间的交互,如大部分的光都可以透过透明物体一样。现在我们常用的屏幕以LED屏为主,这些屏幕的材质主要以半透明体为主,只能透过少部分的光,如果光波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就会进行反射。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物体色彩主要与反射波的频率有关。在UI设计中,物体以及电子屏幕的色彩都与光远以及反射光的性质有关。不同环境下,对电子荧屏的感知色彩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用户都对色彩有共同的一个感知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人们会对色彩有共同的认识,但是色盲除外。因此在进行UI设计时,要对这类人群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考虑。
2.2 用户对色彩视觉习惯的思维感知
用户对色彩视觉的客观习惯也是在进行UI设计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如用户的性别、年龄、教育文化背景、情感因素、眼睛疲劳程度等。不同年龄层次的用户对色彩的喜好有着较大的差异,如年轻人喜好亮丽的色彩,老年人偏爱稳重的色彩等。[2]用户眼睛的疲劳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色彩也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在进行视觉UI设计时要注意UI的个性化设计。
3 UI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3.1 色彩在视觉UI设计中的作用
在进行UI设计时,对色彩进行适当的运用可以使用户更加顺利地找到需要的信息,因此在UI设计中选择合适的色彩十分重要。可以在交互设计中根据分类区别于联系、理解与回忆、搜索等三方面来对色彩进行使用,提升目标任务。
满足分类区别于联系,可以增加自定义结构及子系统、色彩编码的维度,使用色彩创建更加完整的结构以及子结构系统,使用户在色彩的帮助下更加有效地对事物进行分组,同时还不会对其内在的关联造成影响。对逻辑性较强的信息进行整合时,色彩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将简单易懂的色彩编码进行使用,可以帮助用户对较为复杂的事物进行联系,达到快速了解并使用的目的。
适当色彩的使用可以减少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对操作不理解的情况,还可以有效地将人们的视觉以及感知系统进行结合,更有效地传达信息,尽可能地减少用户在理解上的误差。[3]色彩也可以帮助人们产生与色彩相关的联想,因为许多事物都在一定程度与某种颜色存在关联,用户可以通过这一内在的关联对系统中的信息进行识别。
对色彩的明度、饱和度、对比度等进行适当的调试,可以使UI中的目标展示出不同的效果。例如,在进行UI设计时,可以将有关联的内容使用相似或相近的颜色进行表示,方便客户筛选使用。
3.2 色彩在UI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可以使人们从视觉上产生一定的情感,也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担当着不同的使命以及象征。我们一般将颜色分为暖色与冷色。暖色包括红、橙、黄这三种颜色以及这三种颜色结合而成的颜色。研究发现,暖色系的颜色象征着激情、活力、积极,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在进行UI设计时,一般使用红、橙、黄这三种颜色来表达激情、快乐的基调。而且对暖色系的使用可以加强人们的食欲,很多餐饮品牌都使用了这些颜色。暖色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暖色的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人们的心跳,长时间将视线停留在暖色调上会引起人们焦躁的情绪,因此在医院的色彩装饰中不会出现暖色基调,特别是对红色的运用。冷色调包括蓝、绿、紫。与暖色调对比来说,冷色调的视觉强度相对较弱,会给人放松、舒适的心理感受。蓝色属于三原色的一种,可以给人严谨、专业的感受,因此高科技型的企业一般都会选择使用蓝色作为标准色彩。绿色则给人一种自然、清新的心理感受。红色较艳丽,能准确抓住大众的眼球。在UI设计中,红色被设计师运用得非常普遍。
4 结束语
色彩影响人类的视觉思维,在UI的设计中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用户的视觉感观。用户的交互体验是由UI设计师对色彩应用所表现而出的。现今,有许多UI色彩交互设计师可灵活搭配色彩。在手机或电脑上运用交互搭配可使用户顺利找到按钮、图标等,让用户拥有全新的感受。此外,合理运用色彩可有效地整理、组织信息,有利于用户归纳屏幕上的信息。不同的对比度、色彩饱和度以及色彩明度,可以通过调试手机或电脑等电子产品屏幕中的各种目标,以不同的效果展现出来,从而表达出所要传达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张美珍.浅析色彩在UI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2014,8(7):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