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解

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解范文1

网络空间战场已经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对国家、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认真应对,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黑客门”事件所折射出的网络空间在各个领域的无限潜力和巨大风险。

事件:美俄“黑客门”拉响网络空间安全警报

最近美国频频指责俄罗斯黑客操纵美国大选,奥巴马政府认为,在总统大选期间,俄罗斯黑客入侵了人士的邮箱,并在俄情报部门、俄最高层官员的授意下在网络上泄露了不利于希拉里竞选的信息,为希拉里竞选挖坑设坎,导致出人意料的结果。为此,奥巴马宣布对俄进行制裁,下令从华盛顿和旧金山驱逐35名俄罗斯外交官。

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了一份报告,就“俄罗斯民间及军方情报服务机构破坏和利用与美国大选有关的互联网端点的工具和基础设施”提供了相关技术细节。美国政府跟踪到了发出恶意软件指令的键盘,该键盘上的语言属于斯拉夫语系,这台设备留下了“数字指纹”,而且,从最近的入侵事件来看,这些指纹指向俄罗斯政府。

2016年12月30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和FBI公布俄利用黑客介入美国选举的报告,这是美国首次在官方报告中点名某国主使恶意黑客攻击。报告揭示了俄罗斯利用网络手段介入美国选举的具体细节。目前,美国和俄罗斯对于该事件均言辞激烈,交手频繁,网络空间安全的警报频频拉响。

警惕:或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中的局内人

网络空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新领域、大国博弈的新战场、技术创新的新前沿。人类以什么方式生产,就会以什么方式作战。新一轮的国防和军队改革要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毫无疑问,在未来世界的大国博弈中,网络空间的较量将走向前台,扮演越来越核心的角色,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作战方式和新式作战力量,不仅贯穿战争的全程,也影响较量的进程和结局,必将是交战双方全力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谁拥有网络空间优势,谁就能在新一轮的对抗中占据主动。近年来,西亚、北非政权被颠覆的新战争方式,以及香港“占中”事件的深刻教训,此次我们作为第三方的眼睛看这场自诩世界超级大国的重要事件,下一场我们很可能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中的局内人。“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美国掌握着80%的主导权,利用互联网针对中国搞“”,是美国的优势,也是美国的国家战略。因此,分析和判断美俄的“黑客门”事件,深刻认清我国在网络空g的安全威胁,对于应对未来在网络空间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策略:建“千里眼”“顺风耳”“神经网”体系

美俄“黑客门”事件也为各“网络后起国”带来信心,网络攻击能力被称作穷人的“原子弹”,能够以非对称手段迅速填平实体空间的武器代差,改变竞争格局,是美国“抵消战略”较难企及的新领域。而通过该事件更加印证了这一点,我们应当坚定信心和决心,发挥后发优势,迎头赶上;在网络空间不仅要有攻击能力,还要有足够的防御能力、预警能力和追溯能力,要能够有技术手段和力量来监测和寻证网络攻击,要建起网络空间的“千里眼”“顺风耳”“神经网”体系。

一、加速构建国家网络空间联合指挥体系。

我国网络空间建设在机构设置上,要坚持顶层设计与部门定位相结合,既要“九龙治网”,更要“强龙治网”,“强龙”的定位一定要高于“九龙”,担负起顶层设计职责。

1. 建立国家顶层网络空间联合指挥机构。建议加快组建横跨军、政、民各领域,贯通上、中、下各层级的国家网络空间联合指挥机构,适当组(扩)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网络空间顶层体系设计和论证、统筹指导、指挥协同和建设管理,统筹国家通信与网络安全力量,突出网络空间作战在联合作战指挥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

2. 构建机构与职能适度分离的运行模式。在网络空间指挥运行上,亟需在顶层论证设计上,按“老部门、新职能”的思路,保持现有机构不变,赋予原机构网络空间统筹、指挥、建设、协调职能,遂行网络空间新职能任务,实现由“机构主导”向“职能主导”的转变。

3. 建设高效运行的常态化协调机制。推进协调机制高效运行,应在国家层面建立高层协调机制,在军队层面建立多元力量统一行动机制,在情报方面建立国家情报数据共享机制,在人才方面建立军地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在训练方面建立境内外联演联训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合力。

二、重塑我国网络空间“军队主导进攻,国家统筹防御”的攻防兼备力量体系。

“网络安全保障、态势感知、网络防御、网络威慑”四大能力,是全面推进网络空间能力体系建设的重要遵循,这些国家层面的体系能力建设,需要我们坚持六个结合,即“网络与信息安全相结合,境内与境外战场相结合,进攻与防御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法律与技术保障相结合,顶层设计与部门定位相结合”。

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解范文2

APP开发

最好的方式是众创

现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鼓励APP的开发就是最好的众创方式, 而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科技人才优势。

国内APP现阶段还处于没有开发没有用户的恶性循环中。我们要把大众发动起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能在短时内为做足够好的更多的国产化APP做出更多的贡献。有APP才会有用户,也才会激励更多的开发者做APP产品,使国产操作系统发展更好,如此整个产业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中。

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能不断地发掘人才,培养人才。

提高国产化才能实现

APP发展的自主可控

如今大家对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因为泄密的问题,还有被攻击等,所以APP也面临着安全威胁,使大家提高了安全意识,在选择一款APP产品时也有了更多的考虑。

首先是网络空间安全。网络空间是一个物理的或者非物理的领域,这些要素包括计算机系统、网络及其计算机数据、数据和用户等要素。网络空间是很大的范围,大家看法不一,事实上也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信息安全、IT安全、设计安全、运作安全、物联网安全等都被包含在内,甚至还牵扯到网络、安全、治理等问题,所以它的划分方式有很多种。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应该如何保障网络的安全呢?首先在采购的时候,不论是采购产品服务或者采购软件、硬件都要有标准。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是个标准,要实现这个标准就要深刻理解其含义:第一,自主可控是安全可靠的前提,只有实现了自主可控才有可能安全可靠,如果自主可控达不到,安全可靠就没有根据。第二,自主可控不等于安全可靠,但是至少是个基本条件,而且是个先决条件。

安全可靠相对于自主可控要求更高一点。另外,安全可靠并不是凭主观判断的,而是要跟应用场景紧密相关的。因此,最重要还是要通过实践证明。

自主可控则可以采取评估的方式。我们把自主可控作为一个属性,并制定标准,邀请专家在查阅相关资料做实验之后根据每个场景对产品进行打分,全方位的保障产品的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第一步,产品的属性与知识产权的属性,开发某个APP可能是自有知识产权,也可能是买断的,现在我们完全有手段评估。

第二,能力。如果所支持开发团队没有能力,就不能自主可控,甚至可能还要依赖别人的设计。这意味着,如果有很强的能力,甚至可以产业化,构造成产业链,更重要的是可以营造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这都取决于能力的高低,没有能力的团队是难以取得长远发展的。

第三,强调发展。国内APP的发展最大的短板是需要全部需要依赖于苹果、安卓系统的支持,而APP产业要获得更长远的可控发展,主动权应该控制在自己手里,目前安卓系统的开放源越来越差,这也不利于中国APP产业的发展,如果APP真正可以实现产品的本国制造开发或者只是提高混合所有制的比重,这样即便在同等条件下,APP产品在本国的附加值也能够实现更高增值。

而实现安全可靠则比较困难,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我觉得可以考虑将等级保护作为重要的依据。等级保护在广义上有不同的理解,总而言之,譬如我们从工作来讲,包含的几个阶段,如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和信息安全检查这些工作,等级越高说明系统越安全。这些工作和安全可靠评估非常接近,可以作为重要的依据。

总而言之,以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方式开发APP,是发挥中国优势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网络;安全;方案

【中图分类号】G412.65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1-0091-02

一、前言

近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危害网络安全的事情时常发生。例如,越权访问、病毒泛滥、网上随意信息,甚至发表不良言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规划并建设一个方便、高效、安全、可控的信息系统成为当前系统建设的重要工作。

信息系统安全建设项目,应该严格按照网络和信息安全工程学的理论来实施;严格按照信息安全工程的规律办事,做到“安全规划前瞻、行业需求明确、技术手段先进、工程实施规范、管理措施得力、系统效率明显”,因此,将按照信息安全工程学的理论指导实施用户信息网络系统安全项目的建设,从政策法规、组织体系、技术标准、体系架构、管理流程等方面入手,按照科学规律与方法论,从理论到实践、从文档到工程实施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开发与实施。

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是一项需要进行长期投入、综合研究、从整体上进行运筹的工程。该工程学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来构造系统安全:

1、对整个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与评估,充分了解安全现状;

2、根据评估分析报告,结合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安全需求分析;

3、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统一的安全系统建设策略及解决方案;

4、根据解决方案选择相应的产品、技术及服务商,实施安全建设工程;

5、在安全建设工程实施后期,还要进行严格的稽核与检查。

二、安全系统设计要点

有些用户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网络运行正常,业务可以正常使用,就认为网络是安全的,是可以一直使用的;网络安全几乎全部依赖于所安装的防火墙系统和防病毒软件,认为只要安装了这些设备,网络就安全了;他们没有认识到网络安全是动态的、变化的,不可能仅靠单一安全产品就能实现。所以,我们必须从网络安全可能存在的危机入手,分析并提出整体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建设目标。

通过辽宁地区网络及应用安全项目的建设目标来看,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的网络及应用安全防护体系,充分保障业务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势在必行。

2、设计思想。

一个专业的网络及应用安全解决方案必须有包含对网络及应用安全的整体理解。它包括理论模型和众多项目案例实施的验证。该方案模型应是参照国际、国内标准,集多年的研发成果及无数项目实施经验提炼出来的,同时方案需要根据这个理论模型及众多的专业经验帮助客户完善对其业务系统安全的认识,最终部署安全产品和实施安全服务以保证客户系统的安全。

为什么要实施安全体系?

内因,也就是根本原因,是因为其信息有价值,网络健康高效的运行需求迫切。客户的信息资产值越来越大,信息越来越电子化、网络化,越来越容易泄漏、篡改和丢失,为了保护信息资产不减值,网络行为正常、稳定,必须要适当的保护,因此要有安全投入。

其次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外因,如遭受攻击。当前在网络信息领域中,入侵的门槛已经越来越低(攻击条件:简单化;攻击方式:工具化;攻击形式:多样化;攻击后果:严重化;攻击范围:内部化;攻击动机:目的化;攻击人群:低龄化和低层次化),因此当入侵者采用技术方式攻击,客户必须采用安全技术防范。随着我国安全技术的逐步深入研究,已经把各种抽象的安全技术通过具体的安全产品和安全服务体现了出来。

时间和空间是事物的两个根本特性,即一经一纬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整体概念,安全系统的设计也可以这么理解。

从时间角度部署安全系统,如图一,基于时间的防御模型。

该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从时间方面考虑,以入侵者成功入侵一个系统的完整步骤为主线,安全方案的设计处处与入侵者争夺时间,赶在入侵者前面对所保护的系统进行安全处理。在入侵前,对入侵的每一个时间阶段,即下一个入侵环节进行预防处理。也就是说,与入侵者赛跑,始终领先一步。

从空间角度部署安全系统,如图二,基于空间的防御模型。

一个具体的网络系统可以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信息资产值的大小)及防护范围,把整个保护对象从网络空间角度划分成若干层次,不同层次采用具有不同特点的安全技术,其突出的特点是对保护对象“层层设防、重点保护”。

一个基本的网络系统按防护范围可以分为边界防护、区域防护、节点防护、核心防护四个层次。

边界防护是指在一个系统的边界设立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具体到系统中边界一般是两个不同逻辑或物理的网络之间,常见的边界防护产品有防火墙等。

区域防护相较于边界是一个更小的范围,指在一个重要区域设立的安全防护措施,常见的区域防护产品有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等。

节点防护范围更小,一般具体到一台服务器或主机的防护措施,它主要是保护系统的健壮性,消除系统的漏洞,常见的节点防护产品主机监控与审计系统。

核心防护的作用范围最小但最重要,它架构在其它网络安全体系之上,能够保障最核心的信息系统安全,常见的核心防护产品有身份认证系统、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系统等。

3、设计原则。

1) 实用性。

以实际业务系统需求为基础,充分考虑未来几年的发展需要来确定系统规模。以平台化、系统化来构造安全防护体系,各安全功能模块以组件方式扩展。

2) 标准化。

安全体系设计、部署符合国家 相关标准,各安全产品之间实现无缝连接,确实不能实现的必需采用其他技术手段予以解决,并与内部的网络平台兼容,使安全体系的设备能够方便的接入到现有网络系统中。

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解范文4

互联网地下产业链之所以被业内人士称为黑色经济,是因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充斥了大量的网络犯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3年的《2012年中国互联网违法犯罪问题报告》显示,中国有超过2.57亿人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2012年全国公安机关累计破获网络犯罪11.8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6万余人。

近些年来,公安和司法部门不断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普通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也在提高,但互联网地下产业链仍然保持着规模化的运转,甚至形成网络黑市,网络犯罪令人担忧。

不同时代的网络犯罪特征

“在数量呈爆炸式增长的网络犯罪面前,传统的刑事立法日显迟钝,传统刑事司法则更显举止失措,在纷繁复杂的犯罪态势面前无所适从,症结在于没有认清网络犯罪的代际演变规律,进而没有找准刑事司法应对策略的突破口。”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研究中心主任于志刚教授如是评价当前的网络犯罪立法与司法实际。

在法律界,网络犯罪本身的定义有所争议。狭义上仅指危害电子信息网络中信息系统及信息内容安全的犯罪,如黑客非法控制他人电脑;广义上则还包括了利用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实施的各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如开设网络赌场、网络诈骗等等。我国目前刑法中的罪名主要是针对狭义上的网络犯罪,但这显然无法应对频繁出现的新兴网络犯罪。

在于志刚看来,过去十余年间,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空间发生两次大的转变,所以网络犯罪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第一次是网络的代际转型,即从“互联网 1.0”向“互联网2.0”过渡。在1.0时代,网络的主导力量是商业机构和门户网站,网络利益集中于或大或小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以这一时期的网络犯罪行为基本上是个人对于大型机构所属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攻击,也就是黑客为主。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最初是“犯罪对象”,而法律的反应和对策就是新增罪名 ,严厉制裁攻击系统,目前刑法中的几个罪名都是这一阶段的产物。

但在2.0时代,普通网民成为网络的主要参与者,网络犯罪也迅速改变了攻击方向,开始以攻击普通公众为主要选择。“这一阶段网络犯罪中的‘网络’开始变得仅具有工具属性 ,极少再作为犯罪对象出现。传统的法律规范基本上可以继续适用,通过一定的扩张解释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网络犯罪问题。”

第二次是网络结构的自我深化,以互联网2.0为背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和三网融合。此时,“犯罪分子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随时实施网络犯罪行为,而且,受害人也可能是处于移动中的人,因此,网络犯罪在发案规律、犯罪人和被害人之间的关系上越来越趋同于传统空间中的犯罪,网络犯罪将逐步发展为‘传统犯罪的网络化’。”

在传统犯罪网络化的过程中,网络在网络犯罪中的地位也从“犯罪对象”、“犯罪工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网络空间成为一个全新的犯罪域场。这或许也是网络黑市的由来。

传统犯罪的网络化

同样观察到“传统犯罪网络化”这个新趋势的还有广东省深圳市检察院检察官张孟东:“传统犯罪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犯罪形式呈现网络化、复杂化的总体趋势。”

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传统犯罪由‘现实空间’一个发生平台增加为‘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两个平台,一个犯罪行为既可以是全部犯罪过程都发生于网络空间,也可以同时跨越两个平台存在。”于志刚解释传统犯罪网络对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影响。

北京市师范大学教授张远煌则认为:“网络犯罪可以包含有许多传统的犯罪类型,这决定了立足于物理环境下确立的传统法律体系应对网络犯罪具有不对称性,必然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这种困难和挑战,首先来源于网络犯罪的低发现率。

低发现率和侦破率

“2013年12月份,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共受理网民举报有效线索3915条,依法关闭网站14家、整顿网站3家、整顿栏目1个、删除违法信息12条、立案侦查6起、移交相关部门6件、移交相关警种202件、与网民协商解决114起。”这是《方圆》记者在公安部官方的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信息公告栏看到的例行通报。

依据该网站统计,2013年该网站平均每个月收到的有效举报线索都在3000条到5000条之间,但能真正被立案侦查的平均只有二三十起。

网络犯罪的低发现率和侦破率,是学界和司法界对打击网络犯罪的一大忧患。

江苏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的汤锦淮和陈勇将这种立案现状归纳为三种:一是侦查难度大,导致不破不立,鲜有作为;二是法律程序严,导致立而不破,消极应对;三是执法成本高导致不立不破,合理拒绝。

事实上,即便是在号称“网络王国”的美国,根据美国学者统计,其网络犯罪的发现仅为1%。而在发现的网络犯罪案件中,破案率不到10%,定罪率还不到3%。

广东深圳是互联网产业发达地区之一,一项数据统计显示早在2009年其产业规模就占全国的13.4%。但深圳市检察院检察官张孟东统计了2011年至2013年10月深圳地区的网络犯罪案件,发现三年案件总数为18件33人。“犯罪数量不高,但这不足以说明这类犯罪行为不多。”张孟东说,“一是网络犯罪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易被发现;二是对于司法人员来说,对于网络犯罪的侦破和办案能力不强。”

而在张远煌看来:“实践层面的这种‘低风险高回报’特征,也构成了网络犯罪为何会愈演愈烈的重要解释根据。”

网络犯罪该归谁管

正如互联网地下产业链一样,打击网络犯罪通常也遵循着一个固定的程序:公安侦查——检察院——法院审判。这个过程中,管辖和电子证据,决定了一个行为能否被立案,以及被法院认定构成犯罪。

“有人来报案,不知道该不该归我们管,怎么办?”这是“2013互联网刑事司法法制高峰论坛”上一位参会的网络警察用纸条提给专家的问题。其实,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实践中,由于案件管辖不明,不断发生互相推诿或抢管辖权的现象。一些案件因立案不及时错过了破案时机,严重影响了打击效率。”张远煌指出管辖权争议所引发问题。

通常情况下,我国刑法以犯罪行为所在地为确立管辖权的标准,但在实践中,网络犯罪涉及很多个连接点,例如网络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接入地、网站建立者、管理者所在地以及被害人所在地等等。再加上网络犯罪普遍具有跨区域性甚至跨国性的特点,判断管辖权就不像盗窃、杀人案件一样简单。

以网络诈骗为例,“案件被害人分处各地,诈骗行为分处各地,单看一个被害人可能行为人不构成犯罪,但多个被害数额的累计叠加就构成了。但被害人分处多地,联系不便,主行为地或者主结果地均难以判定。”张孟东举例为何管辖权确定难。

在网络犯罪代际化演变至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问题无疑将更加凸显。

电子证据:有规定,缺实践

由于网络犯罪发生在以网络硬件和软件为基础的虚拟空间,在证明犯罪发生方面,认定网络犯罪的主要证据就是电子证据。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将电子证据明确为证据种类,就是回应了实务界的呼吁。

然而,司法人员如何将纸面上的法律规定转化为合法证据,仍然值得担忧。张孟东就承认:“电子证据毕竟是一种新的证据种类,如何理解、调取及运用,司法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对司法人员的限制还来源于电子取证过程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计算机取证必须忠于法律、技术和程序,涉及法学、计算机科学、刑事侦查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涉及对电子证据的保存、识别、提取、归档和解释,以作为证据或者作为动机分析的依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保卫学员徐云峰博士阐述了电子取证的复杂性,他对“计算机取证计算模型”的研究令很多司法实践人员大呼“根本听不懂”。

“电子证据不仅容易被损毁、修改和灭失,而且电子证据的提取需要较高的信息网络和技术支持,在侦查取证环节是否严格遵循了收集电子数据的法律程序、方式以及有关技术规范,是否需要将原始存储介质一并随案移送等,实践中都容易引发争议 。”张远煌指出。例如“电子证据的收集必须由侦查人员二人以上进行”这样细节,尤其需要司法人员的谨慎。

以网络赌博案件为例,犯罪嫌疑人常常利用境外服务器作为开设网络赌场的数据存储空间,不仅存在远程取证的困难,而且电子证据要形成证据链的过程比传统证据更为复杂。侦查人员登录网站并且截图显然是不够的,基于“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还需要一系列能展示赌博过程的证据予以佐证,有时还要对这些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专门鉴定才能加以确定和采信。

难以核实的定罪数额

电子证据取证难带来的另一个弊端,是违法所得数额或者造成经济损失数额的计算困难,

刑法中的很多罪名都依靠数额来定罪量刑。例如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办理网络赌博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就专门界定了网上开设赌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所以,能否通过电子取证来确定数额显得至关重要。

例如,2007年熊猫烧香病毒案发生后,曾有一度有媒体报道其制造者李俊获利千万以上,但最后被法院认定的仅20余万。无独有偶,2013年浮云木马网银盗窃案中,最初警方认定的涉案数额也高达千万,但由于近百位受害人无从查证,法院认定的数额仅为27万余元。

难以核实违法的数额给检察机关确定罪名也带来了困扰。

张孟东举了米游网络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一案进行了说明。犯罪嫌疑人在米游后台的功能设定中,将免费游戏设为收费游戏,却不设置收费提示,骗取该软件手机用金额上千万。但因为该公司财务未将这笔业务收入单独计算,所以无法确定非法所得,也就无法以诈骗罪公诉。最后,检察机关只能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进行,但侦查机关调取的装有米游平台的手机数量,不能证明被装了软件的用户军备屏蔽、扣费的事实,即不能认定被非法控制手机数量。这期间的罪名、数量都会影响到最后度犯罪嫌疑人的量刑问题。

新问题与新出路

如果说上述管辖权、电子证据等问题是属于司法实践面对网络犯罪时始终存在的问题,同时,越来越多的个案在处理时都面临着代际演变所带来的新问题。

发生在常州的手机病毒恶意扣费案,就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新困扰。司法机关围绕智能手机系统是否属于计算机信息系统产生了较大的争议。

而于志刚认为,未来对于三网融合以后的一般家用智能电器能否扩张解释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也将成为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必须面对的问题。

对于网络犯罪所引发的新问题,一直存在两派观点,一种认为应该增设专门的法律来规制和打击网络犯罪,另一种则是套用传统的刑法罪名。

司法实践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主要是套用传统的罪名体系。例如深圳市南山区检察院公诉的腾讯员工盗窃QQ靓号案中,收购被盗取QQ靓号的犯罪嫌疑人最后被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定罪量刑;各类网络赌博案件中,司法机关也通常以开设赌场罪对主要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

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解范文5

关键字:网络技术安全技术实际应用

NetworkInformationSecurityTechnologyAndItsApplications

Abstract:Atpresent,China''''sinformationtechnology,networktechnologyhasenteredastageofrapiddevelopment,networkandinformationsecuritytechnologyinallsectorsbecome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intheshow,informationsecurityindustryhasbecomenationalsecurity,politicalstability,economicdevelopment,suchassurvivalandsecurityThekeyroleofsupportingindustries.Informationonnetworksecurityhasbeenalargenumberofbookspublishedathomeandabroad,buttheyaremostlylocatedintheproficiencytestorthelevelofshort-termtraining,andfornon-computerscienceundergraduatesininstitutionsofhigherlearning,teachingcollegestudentsisalsolessprepared.Therapiddevelopmentininformationtechnologytoday,andonlyknowstheinformationtechnologyandnetworkinformationsecuritytechnologytounderstandthestudents,willitbepossibletousenetworktechnologyinvariousareasofsecurityandcomprehensiveexplorationandexchange,willitbepossibletoworkinthefutureintheexpansionofitsown,acceptabletotheemployingunits.Thisbookispreciselyinresponsetothisdemand,basedonnetworkinformationsecuritytechnologyandthepracticalapplicationofthebasicprinciples,supplementedbyawealthofoperatingpractice,andstrivetoimprovetheirunderstanding,practicalabilityandinterestinactivelearningandprepared.

Keyword:Networkingtechnologysecuritytechnologypracticalapplication

1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众多企业、单位都利用互联网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以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链接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联性等特征,致使网络易受黑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攻击。随着电力行业系统内部信息网络的逐步成型,如何保护电力数据网络的安全,是我们在享受信息产业发展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信息安全己经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许多企业、单位花了大量的金钱购买了信息安全设备,但是技术保障不成体系,达不到预想的目标:二是应急反应体系没有经常化、制度化:三是企业、单位信息安全的标准、制度建设滞后。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在7072家被调查单位中,有4057家单位发生过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占被调查总数的58%。其中,发生过1次的占总数的22%,2次的占13%,3次以上的占23%,此外,有7%的调查对象不清楚是否发生过网络安全事件。从发生安全事件的类型分析,遭受计算机病毒、蠕虫和木马程序破坏的情况最为突出,占安全事件总数的79%,其次是垃圾邮件,占36%,拒绝服务、端口扫描和篡改网页等网络攻击情况也比较突出,共占到总数的43%.调查结果表明,造成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和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登录密码过于简单或未修改密码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19%.对于网络安全管理情况的调查:调查表明,近年来,使用单位对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80%的被调查单位有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12%的单位建立了安全组织,有2%的单位请信息安全服务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安全服务。调查表明,认为单位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较高”和“一般”的比较多,分别占44%。但是,被调查单位也普遍反映用户安全观念薄弱、安全管理员缺乏培训、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和安全产品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也说明目前安全管理水平和社会化服务的程度还比较低。

2网络信息技术的漏洞扫描述

漏洞的存在是个客观事实,每个系统都有漏洞,不论你在系统安全性上投入多少财力,攻击者仍然可以发现一些可利用的特征和配置缺陷。发现一个已知的漏洞,远比发现一个未知漏洞要容易的多,这就意味着:多数攻击者所利用的都是常见的漏洞。这样的话,采用适当的工具,就能在黑客利用这些常见漏洞之前,查出网络的薄弱之处但漏洞只能以一定的方式被利用,每个漏洞都要求攻击处于网络空间一个特定的位置,因此按攻击的位置划分,可能的攻击方式分为以下四类:物理接触、主机模式、客户机模式、中间人方式。漏洞扫描技术。对计算机系统或者其他网络设备进行安全相关的检测,以找出安全隐患和可被黑客利用的漏洞属于风险管理的一部分(风险管理一般包括漏洞扫描、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文档的自动生成等)。漏洞扫描的结果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性能的一个评估,它指出了哪些攻击是可能的。漏洞扫描是保证系统和网络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

3数据加密与身份认证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的基础。一般有以下方式:对称密码(共享密码):加密和解密密钥相同。非对称密码(公开密码):加密和解密用一对密钥,即公钥和私钥。公用钥匙是大家被告知的,而私人钥匙则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这种方法密钥管理简单,但运算速度慢,适用于关键数据的加密。数字签名:即发信者用自己的私人钥匙将信息加密,这就相当于在这条消息上署上了名。身份验证机构的数字签名可以确保证书信息的真实性。用户可以用数字证书进行加密、签名,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PKI(公开密钥基础设施)体系,它通过自动管理密钥和证书,可以为用户建立起一个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使用户可以在多种应用环境下方便地使用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从而保证网上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以及有效的身份认证。

4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

防火墙与安全隔离技术。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联环境之中,尤其以接入Internet网络为甚。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能根据企业的安全政策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入侵检测技术,IETF将一个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四个组件:事件产生器(EventGenerators);事件分析器(EventAnalyzers);响应单元(ResponseUnits)和事件数据库(EventDataBases)。事件产生器的目的是从整个计算环境中获得事件,并向系统的其他部分提供此事件。事件分析器分析得到的数据,并产生分析结果。响应单元则是对分析结果做出反应的功能单元,它可以做出切断连接、改变文件属性等强烈反应,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报警。事件数据库是存放各种中间和最终数据的地方的统称,它可以是复杂的数据库,也可以是简单的文本文件。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是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我们熟悉的如防火墙、入侵检测、VPN、安全网关、安全目录等,与身份认证系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我们从这些安全产品实现的功能来分析就明白了:防火墙保证了未经授权的用户无法访问相应的端口或使用相应的协议;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发现未经授权用户攻击系统的企图;VPN在公共网络上建立一个经过加密的虚拟的专用通道供经过授权的用户使用;安全网关保证了用户无法进入未经授权的网段,安全目录保证了授权用户能够对存储在系统中的资源迅速定位和访问。这些安全产品实际上都是针对用户数字身份的权限管理,他们解决了哪个数字身份对应能干什么的问题。而身份认证解决了用户的物理身份和数字身份相对应的问题,给他们提供了权限管理的依据。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将日益成为企业的重要信息交换手段。因此,认清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采取必要的安全策略,对于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将十分重要。任何一个产品不可能解决全部层面的问题,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应该是一个由具有分布性的多种安全技术或产品构成的复杂系统,既有技术的因素,也包含人的因素。网络安全不仅仅是防火墙,也不是防病毒、入侵监测、防火墙、身份认证、加密等产品的简单堆砌,而是包括从系统到应用。同时,信息系统技术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新技术层出不穷,其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漏洞,因此,进行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要不断追踪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及时升级、完善自身的防御措施。、从设备到服务的比较完整的、体系性的安全系列产品的有机结合,特别是要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管理队伍的同时,对电力调度数据网实施全网监管,并不断健全运行安全联防制度,将网络及系统安全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

参考文献

[1]贾晶,陈元,王丽娜编著,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第1版)[M].清华大学出社,1999(1).

[2]张小磊,计算机病毒诊断与防治[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3]东软集团有限公司,NetEye防火墙使用指南3.0.

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解范文6

自动辅助驾驶技术

有多少新手司机为无法顺利地停车入库而头痛不已?现在,的确有许多新车推出了自动泊车功能,但这并不够,在未来,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将更完善。特斯拉公司在互联网大会上公布了他们的创新成果――新增强型自动辅助驾驶技术。据称,该技术能促进实现人、车、路和谐互联的未来交通。这套最新的2.0硬件系统包括8个摄像头,能覆盖360°可视范围,对周围环境最远监控距离可达250米。

IBM Watson 2016

计算机领域一直是互联网发展的前端,此次推出的IBM Watson 2016是一款类脑计算机,计算能力相当于40亿个神经突出,但耗能只有2.5瓦。如此强大的功能被运用到任何一个领域都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医疗健康领域,东京大学的医生就利用IBM Watson 2016在10分钟内阅读了累计4000多米高的医学文献,之后救治了一名被认为“不可治愈”的白血病患者。

飞天技术平台

每年的“双十一”狂欢节引人注目,去年一天1270亿的交易额更让世人惊叹。这一成果也得益于以飞天技术平台为基础的整个技术架构的支撑。该平台支持海量用户对网站和手机App的同时访问,可实现每秒17.5万笔的交易订单和12万笔支付。这一技术为如今的网上购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HoloLens全息眼镜

VR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大众都在期待这一技术的普及应用。由微软带来的HoloLens全息眼镜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全息计算机,搭载Windows10操作系统,完全独立运营。HoloLens全息眼镜的传感器可实时扫描,进行三维建模,还自带高清相机。

卡巴斯基工控安全平台

工业作为第二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各国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各国对工业企业的保护也被提上了日程。卡巴斯基工控安全平台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实时报告可疑命令,还可以减少工业企业受到意外攻击的数量。

量子通信技术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安全也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由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的量子通信技术利用单光子的不可分割性,确保单光子不被窃取。同时通过从网络上选取另一条安全的线路生成密码,实现安全的量子密钥分发。这一技术可被应用到银行等金融行业,保护重要数据。

鳍式晶体管

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研发的“鳍式晶体管”是让二维的半导体长在垂直的鳍式晶体管的结构上,这样二维半导体就可以用来“盖大楼”了。如果二维半导体长在大面积的晶圆上,被它覆盖垂直薄膜的晶体管就可以同时在一片芯片上做两层、三层甚至更多层的电路。

“寒武纪1A”深度神经元网络处理器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寒武纪1A”深度神经元网络处理器是将计算机里虚拟的神经元和突触联结在一起,构成多层次的人工神经元网络。目前,“寒武纪1A”每秒可处理160亿个神经元和超过2万亿个突触,能有效支撑语音识别、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理解、图像搜索、广告推荐等关键智能应用,使手机、摄像头等嵌入式终端也能获得强大的本地智能。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以“运算1分钟相当于72亿人计算32年”闻名于世。作为世界首台性能超过10亿亿次的新型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采用全国产综合处理器,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中国最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高通5GNR(新空口)原型系统和试验平台

现在4G网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很快5G网络将带领大家进入新的速度时代。5GNR是基于OFDM(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全新空口设计的全球性5G标准,也是下一代非常重要的蜂窝移动技术基础。美国高通公司新推出的6GHz以下5GNR原型系统和试验平台是推动5G迈向商用重要的一步。

太阳能瓦片

太阳能瓦片是一个把太阳能板和屋顶瓦片整合在一起的设备,而瓦片表面上覆盖了一层有色透光膜(_保屋顶美观),然后盖上高强度的钢化玻璃,以提供保护。

延伸阅读:

世界互联网大会及其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