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城市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城市规划

低碳城市规划范文1

关键词: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 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伴随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碳排放加大等问题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基于低碳经济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应运而生,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必不可少的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就是要建设低碳城市,从而坚持十报告提出的“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指示,全面提升城市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水平,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低碳永续发展。

一、低碳城市规划建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低碳城市规划

顾朝林认为城市规划是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并提出了降低碳排放的四大城市规划技术方法:首先是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进行功能分区,扩大城市碳汇系统;其次是对旧城的生态改造,整合为一个系统工程;然后是低碳理念指导低碳建筑;最后是低碳交通,节能减排。李靖、戴慎志根据低碳技术与城市规划关联侧重点的不同,将低碳技术分为 3 类:可持续的能源资源、技术改进以及其它低碳或零碳技术。并且提出了减少城市碳源消耗的 3 大城市规划技术方法:控制建设用地指标和加大城市绿地比例;控制能源类型和需求量;应用低碳技术和能源。

2、低碳城市政策

今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以下简称《战略》)。这是我国首次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它填补了我国适应方面的战略空白,对未来低碳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著名学者顾朝林等人基于低碳的理念提出了城市规划的政策制度框架,从而加强对低碳城市的建设,主要包括:以碳生产率(carbon productivity)代替 G D P 作为规划目标;加强城市气候变化的技术标准;规范并强化碳交易研究;制定低碳城市行动纲领降低碳排放;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金融开展。

3低碳城市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走的发展路径应该是:一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制度。继续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二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四是狠抓环境治理;五是扎实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

二、低碳城市发展结构中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低碳城市的产业链结构

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看到工业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巨大,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不断推进节能减排、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依然日益突出,特别是今年以来以可吸入颗粒、细颗粒物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已经受到了广大关注。为此,郑琦认为应该从低碳旅游的市场拓展模式、产业开发模式、业态创新模式、技术推广模式等方面探索低碳城市转型的路径。周国梅等著名学者也提出了资源型工业城市向低碳产业转型的策略:加快传统产业改组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伸支柱产业链条;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等为主的后续产业,注重人力资本的投入,及时培育出新的支柱产业;关注市场需求的改变或者开辟新的市场需求,并将它转化为一系列的产业需求,进而拉动与传统高污染高能耗重工业相关的环保产业的发展。

2、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模式

低碳城市的发展需要建设相应的治理模式和配套制度,首先提出了基于城市历史传承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政府、市场、公民三方协作互动模型。对国际低碳城市发展实践和国内城市的相关探索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出现有低碳城市实践所遵循的四种发展模式,包括综合型“低碳社会”目标模式和低碳产业拉动、“低碳支撑产业”、示范型“以点带面”三种过渡模式。刘中文等从低碳城市的内涵入手,分别从政府、企业、市场和公众的角度对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模式进行了研究,指出政府要制定城市规划、加强监管,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生产低碳产品,形成统一的碳金融和碳交易市场体系,公众要养成低碳消费习惯。

3、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催生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模型的构建。有的学者认为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要从生产力、能源消费、再生资源和激励政策四个层面进行。周冯琦认为从四个维度对低碳城市进行评价,碳足迹维度、城市发展模式维度、经济发展维度、社会发展维度,这四个维度构成立体的低碳城市发展指数,形成系统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而由气候组织编写的《中国低碳领导力:城市》认为至少从经济发展、能源结构、消费方式和碳强度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社科院公布的《吉林市低碳发展计划》研究报告,是国内第一次公布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被认为是迄今首个最为完善的标准。该标准具体分为低碳生产力、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等四大类共 12 个相对指标。如果一个城市的低碳生产力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 20% ,即可被认定为“低碳”。

三、城市建筑的绿色生态建设

绿色建筑设计要求以最低的能耗,从环保和生态的角度,利用全局的观点去解决问题。进行建筑室内设计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室内环境要不受到周围噪声、光辐射以及热干扰等,同时,还要有着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合适的温湿度等。要多关注环境,再利用资源的同时要尽可能地保护环境,还要保护使用者使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受到伤害,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1设计师丰富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师不断的更新设计观念,要能够引导建设者的不良思想,引导全社会接受绿色设计风格。设计师还应当提倡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各种设计方式,从施工方式、选材、风格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建筑设计者要尽可能的节省资源,对于自然能要充分进行利用,比如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等资源,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需要配合考虑各种能源的使用。在设备的确定和选择时,应当考虑其适用性和实用性以及设备的性能。

2构件设计的节能化

工业化的生产或者标准化的生产,能够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要尽可能的选用定型产品应用于建筑设计,再设计的时候对于室内设计要有一种系统化的思想,尽量使用统一的施工方式、造型手法和设计风格来完成;建筑材料在选取的时候要考虑再生性,绿色建材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可以再生与回收,使用过程中没有污染,为了更好地维护地球资源应当选用可再生材料,树立再生材料的观念。材料选择要考虑其实用性,不能过于追求材料的形式。

结语

因此,在借鉴国外低碳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之城,就必须要全面推进低碳政策,不断优化低碳能源;努力培植低碳产业,积极推广低碳技术;逐步完善低碳市政工程,加快实施低碳交通;大力发展低碳旅游,多角度改造低碳生态园林区。

参考文献

[1]. 尹艳伟;王超;张江;张伟.低碳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问题与相关措施初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S1)

[2]. 崔博;李金卫.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实践——以厦门市为例[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1(02)

低碳城市规划范文2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特征;比较;中外

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气候条件,世界多个城市进行了低碳建设规划与实践。低碳城市能够减少城市化石能源用量,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并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社会秩序安定。低碳城市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说,低碳城市也就是低碳社会和低碳经济的综合体。为此,联合国主导国际气候的谈判,《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议》、坎昆会议中都提出了低碳城市的规划。世界各国也在规划和实践符合自己的低碳城市。

1.国外低碳城市的规划和实践

低碳城市规划需要先进的科技和较高的经济水平。因此国际大都市率先进行低碳城市规划。早在20世纪70年代,丹麦就已经开始推广低耗能的社会经济。20世纪90年代,哥本哈根减少了1/5的碳排放量,城市区域供热和废弃物回收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哥本哈根有一半以上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民众低碳意识较强。这也表明,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民众有着普较强的低碳意识,低碳城市规划较为容易实施。

德国的弗莱堡重在交通运行和能源上的减排,实施城市太阳能发电,在交通运行上开设自行车专用道和城市有轨电车。加拿大的多伦多采取深层湖水来取代空调制冷,以LED照明灯替代霓虹灯和传统灯泡,发展垃圾填埋沼气发电。这些国际大城市根据城市具体情况进行低碳规划,并彼此联合抵制气候变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2.中国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实践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是受到国际低碳理念的影响。2007年,我国城科会和美国的能源基金会共同研究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理念。2008年,WWF选择中国的保定和上海,作为低碳城市试点,以此积累经验。保定市构建新能源制造区和太阳能示范基地,并创造再生能源的交流网络,支持清洁能源产品的出口;上海市减少城市建筑的能耗量,并调查和审计大型公建的能耗情况。提高交通运行节能率。随后,杭州市推行“六位一体”理念,即建筑、交通、低碳经济、环境、社会和生活。厦门市低碳城市规划重视空间布局,推行交通和建筑节能降碳,并发展交通、建筑低碳模式。我国多个城市制定了清洁能源、节能、建筑、循环经济与交通的专项性规划。低碳城市建设多在城市新区试点,探索产业的转型。许多都是宏观框架内,没有可行性的行动计划。

3.中外低碳城市规划特征的比较

3.1规划目标

世界发达国家低碳城市规划重在减少碳排放量。而我国的低碳城市规划是下降碳排放量的比例。倘若某城市经济增长较快,下降碳排放量速度缓慢,那么该城市依旧有很高的碳排放量。固然规划目标不同,但也是由于经济体发展阶段不同。发达国家早已经历了高能耗和高排放阶段,将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之后,城市的碳排放只在交通、建筑和日用方面。而我国依旧存在高速度和大规模的发展阶段,有着旺盛的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我国出口产品生产每年都要消耗1/5的能源。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低碳经济目标是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耗的比重,使得碳排放量达到稳定,逐步下降碳排放量。

英国伦敦市是工业革命发展的老城市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由于工业发展排放大量的污染性气体,伦敦市空气质量一直很差,被称为“雾都”。2007年,伦敦市长倡导民众改变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量。伦敦政府制定了《交通战略草案》等,向行驶市中心的机动车征收额外费用,用小型绿色能源装置部分替代电网供电,改善建筑能源效益。而我国政府绩效考核和英国不同,低碳城市规划采取的措施不会违背政府的要求。因此,低碳发展和政府的低碳目标很接近。伦敦城市规划按照发展愿景和城市情况,它们的低碳城市规划目标比较高。而我国低碳城市规划更符合国家要求。

3.2规划内容

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的内容较多,以能耗部门进行划分,有建筑、工业、农林、能源和交通部门。一些城市规划还加入了废弃物管理。国外低碳城市规划不存在产业部门,主要是交通和建筑领域。加拿大的多伦多用垃圾填埋沼气发电。中外低碳城市规划内容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这是由于碳排放来源和政府职能不同所导致的。我国城市是由地理单元城市和城市附近的村镇构成,城市政府职能全面,特别强调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而西方国家城市职能简单,主要是建筑和交通。例如美国“纽约规划2030”规定,政府对社会工商业、电器用品、家庭、政府、新建建筑五大领域采取节能政策,以增长清洁能源供应。严格限制建筑耗能量,并设定BRT,对交通高峰期行驶进曼哈顿区的车辆额外收费。

3.3规划动机

97年的《京都议定书》签订之后,发达国家有着降低碳排放量的责任。城市消耗能源量是巨大的,约占3/4的全球能源消耗量,碳排放量达到了4/5。一些学者认识到人类受到的气候变化威胁将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能源基础的革命。主动转变和被动承担两种作用下,西方国家开始了低碳城市的规划。欧洲国家的低碳城市方案更侧重于低碳经济未来发展的机遇,也有一部分规划动机是为了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人群,有着较高的环境质量要求。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保护方面,这些人群有着很大的感召力。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动机是经济发展的途径和质量,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减少碳排放量。在发展经济时,必然需要大量的能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约束。低碳发展也可以实现经济的增长,在发觉全球有更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时,可推广太阳能和风能的设备制造,并推广海外。我国低碳城市规划动机还包括政府官员政治晋升,通过低碳城市的名目能够获得优惠项目和政策。综合比较而言,西方国家规划动机较为明确,有主动性。而我国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存在一点的被动因素。

3.4实践途径

国外低碳城市实践多在消费性部门,而我国低碳城市实践躲在生产性部门。实施过程中,国外侧重于城市建筑、企业、基础设施、家庭、城市交通方面的减碳,而我国侧重于研究节能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能源结构。国外是低碳经济生活,而我国是产业升级减排。国外民众低碳意识性强,采取财税激励和自愿性政策。而我国多是强制性政策,且政策工具很单一。这也是因为我国是强政府、弱市场,而国外是小政府、大市场。

结束语:

中国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源基础方面,都将低碳城市规划当做重要战略举措。但是,中外低碳城市规划有着许多的不同。这些差别表现在低碳规划的目标、内容、动机和实践途径方面。西方规划多以市场政策为工具,而我国低碳城市规划却依靠政府的行政措施。我国在城市试点规划时要吸取中外的经验教训,采取市场手段和激励措施来完善实施途径,提高实施规划效率,并降低经济成本。

参考文献:

[1]朱婧,刘学敏,姚娜.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J].经济研究参考,2013, (14).

[2]李超,马振邦,郑憩,邵天然,曾辉.中外低碳城市建设案例比较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

低碳城市规划范文3

关键词 低碳;城市规划;变革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7-0020-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7.00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地域空间角度来看,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关于低碳经济和城市的相关研究近年来也逐渐成为热点。有关学者就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的实质和发展途径等作了大量富有建设性的研究。关于低碳经济和城市规划等问题也略有涉及。但综合来看,其实际上要么只是从低碳和城市角度进行综合论述,要么局限于低碳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等,对于低碳背景下城市规划本身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图从规划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详细探讨城市规划在思想、体系、编制、内容、实施管理等方面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之处,并提出建议,以期能够对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发展有所帮助。

1 低碳经济、城市规划和工业化

低碳经济的最早明确提出是在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其兴起源自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严重后果。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1990年发表的全球气候评估报告中阐述了全球气温升高的危险,之后进一步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直接推动了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通过,使得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更是反映了随着全球气温不断上升趋势的无法逆转,温室气体减排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于生存权和发展权斗争的重要内容,正逐步演化成一个政治问题。

现代城市规划则缘于城镇化进程。自18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农民离开农村积聚到城市成为产业工人,城市数量和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流动的加剧、新兴工业门类的兴起,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建立于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传统商贸型城市向基于工业文明的现代工业型城市转变。这一转变在创造前所未有财富的同时也给城乡发展带来了种种矛盾,对城乡设施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对现代城乡规划理论的建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等开始,城市规划学者对城镇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许多相应的措施和理论,为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和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严格来说,低碳经济和现代城市规划都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在短短二三百年的时间内产生了比之前数千年农业文明更多的温室气体,成为全球气候变暖最主要的诱因之一。根据有关资料,从1850―2005年,全球共排放二氧化碳11222亿t,其中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共排放8065亿t,占全球总量的72%。从人均累计排放看,欧盟542t,德国958t,英国1125t。而正在进行工业化进程的中国仅71t。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无论是在碳排放总量还是人均累积排放量方面都远远超过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人类碳排放增加有着不可割裂的因果联系。

从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也可以看出其与工业化的内在联系。工业化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发生,现代城市规划体系也随之而建立。同时,城市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空间地域单元,碳排放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城市产生的。联合国的2008年《世界城市化展望》指出,到2008年底全球将有超过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70%。高密度环境和高频率活动使得城市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远大于乡村,产生碳排放的领域和总量也远大于乡村。同时,城市社会经济的高度集聚使得对其进行低碳控制更为有效和便捷。因此,对城市发展进行总体性安排和空间秩序控制的城市规划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有着相当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低碳经济和城市规划就好像是工业化所导致的一对孪生子。两者之间的同根同源关系决定了其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相生相伴。低碳经济离不开城市规划,需要城市规划的助力和促进;城市规划在低碳经济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重要作用。

2 我国低碳经济和城市的实质

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以大规模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快速城市化、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化的过程。由于我国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十分巨大,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都处于全球前列。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我国在2007年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在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下,原材料消耗和居民需求增量巨大必然会对节能减排带来很大的压力。《京都议定书》虽然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但我国的低碳减排任务依然艰巨。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世界各国经济关联度较强,发达国家低碳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发达国家高能耗企业的外移,基础设施等投入的“锁定效应”(Locked-in effect)TM等,有可能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履行减排义务、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必然不能和发达国家走同样的道路。由于发达国家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大都放在建筑、居民生活和交通减排等社会生活方面。如英国低碳城市的重点领域是建筑和交通。英国能源与环境变化部与2009年6月26日发表的《通向哥本哈根之路》报告称建筑节能是执行低碳经济发展最简单和直接的方法。此外,还有美国对于节能汽车的鼓励、德国政府对太阳能供暖产业的减税激励等。我国在部分发达城市也进行了相关尝试――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试点城市之一上海

的着重点就是发展节能建筑,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但就我国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阶段来看,绝大多数地区和城市依然处于工业化进程当中,首要的任务依然是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必须在确保发展的基础上兼顾节能减排,通过节能减排促进新能源、新技术和新经济形式的应用和发展。在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应立足于工业化过程中的低碳发展,重点应放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高能源效率与新型能源产业发展相结合之上,并通过多种手段科学利用土地资源以增加碳汇。WWF在我国的另一个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城市保定积极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将发展新型能源产业与新能源利用相结合,实行低碳产业的发展、产业的低碳发展、低碳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低碳化同步转变,应该说是促进发展与低碳互动的有益尝试。

笔者认为,低碳城市主要指在保持经济发展前提下,以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为核心目的和手段,以低碳生产和生活理念为主要内容,并促进新经济形态产生和发展的城市模式。其与生态城市和绿色城市有一定相近性,但也存在不同。生态城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0s提出,根据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的观点,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强调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系统,从系统和循环角度考察城市各要素的运行和相互协调。根据许多学者的意见,绿色城市与生态城市大体一致,笔者基本赞同这样的观点,但认为生态城市更偏重于系统层次,而绿色城市则更偏重于环境方面。这两者与低碳城市的相同之处在于三种理念都反映了在环境变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城市问题的反省和对未来的认识,最终都是以改善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为目的,而寻求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不同在于,低碳城市直接以降低碳排放为目标,侧重于低能耗和新能源利用;而生态城市和绿色城市则从城市宏观环境人手,侧重于整体环境的营造。

3 城市规划视野中的低碳城市特征

本质上说,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空间秩序而作的关于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低碳的城市规划应该能够在对城市发展思路、总体布局和内部秩序等方面综合考虑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空间安排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就规划角度来看,低碳的城市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低碳城市应具有合适的规模。Glaeser and Kahn研究了城市规模和城市碳排放量的关系,得出城市的规模与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指出大量新增人口将导致更高的碳排放水平。这说明,只有将城市规模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才有可能减缓城市碳排放的增加。

(2)低碳城市应具有紧凑的形态。吕斌认为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再生,在城市形态上要形成具有复合土地利用的紧凑城市。在美国芝加哥大都市发展规划中曾经也论证过城市密度、交通等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并作为规划的重要依据。紧凑城市土地的复合利用,多功能紧密结合,有利于减少居民日常通勤的距离和时间成本,对于提高城市密度和城市交通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这些无疑将有力的促进城市碳排放的减少。

(3)低碳城市应发展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交通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尾气排放的增加,不断蔓延的城市道路,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阻力。以公共交通优先、科学合理组织的高效综合交通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阻力,降低城市交通中的碳排放增长速率。

(4)低碳城市应能促进低碳技术和政策的实施。从规划之初,就应该综合考虑低碳发展需求,给低碳技术应用和政策实施留有充足的空间。在规划决策阶段,综合考虑了低碳发展的可能性,采取适宜的决策流程,制定出长短期结合的政策,在规划实施和管理等方面作出合理安排,促进低碳理念在全社会的普及和低碳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4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现行城市规划体系

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在一定时期内对城市的发展和管理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但其在编制理念和方法、标准、内容和实施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与低碳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总体看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规划指导思想和编制方法偏重于城市外延式发展而轻内涵式发展,不利于资源节约

我国城市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城市盲目外延扩张,导致了城市用地效率极其低下,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专题研究报告有关成果,从城市用地人口容纳能力、建筑容纳能力和产出水平来看,我国的城市用地都存在较大的潜力可供挖掘。但我们在相关规划编制的时候,立足点往往放在城市用地扩张方面,对于城市建成区内部关注相对较少;重点依然放在新增建设用地布局安排上,而对建设用地规模和效益研究相对较少;城市已有用地布局的调整优化力度不够,对于城市用地潜力挖掘不足。这显然不利于土地和附着其上的各种资源的节约。同时,城市盲目的外延发展,也不利于城市的紧凑发展,导致城市交通量、市政管网等的不断增加,影响了城市及周边地区的自然固碳功能,对低碳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4.2规划科学性和管理力度不足,导致城市规模过大,增大了城市的碳排放

在城市总体规划等编制过程中,对于城市用地和人口规模等的确定事实上缺乏严格的科学依据。科学性的缺失一方面导致了在编制过程中,规划从业者面对来自地方行政力量干扰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而不能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另一方面也导致在规划管理过程中,面对调整规划的要求时不具备过硬的技术底气,缺乏坚持原有规划数据的理由――城市规模等通常在规划调整的过程中一再变大。在规划层次的控制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城市大规模扩张的问题。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8》的有关数据,1981―2008年,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从6720km2增加到39140.5km2,增加了近6倍。仅2005―2008年的短短三年间就增加了近1万km2。事实上,这仅仅只是城市范围,还不包括正在大量扩建的小城镇等。如果加上后者的数据,将更令人触目惊心。

城市这种快速扩张加快了城市对周边农田、森林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侵蚀;城市人口和生产集聚导致资源消耗增多,产生的污染物也不断向周边地区转移。城市周边自然生态用地在急剧减少的同时,其系统环境净化能力和承载能力也被大幅削弱――整个城乡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4.3相关标准体系已不适应现状和低碳发展的需求,指导性不足

目前实行的指标体系大多为多年前制定,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当今现实。以现行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为例,标准的覆盖范围局限于城市用地,具体指标上下浮动范围过大,如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分为60.1―75m2、75.1―90m2、90.1―105m2、105.1―

120m2四级进行上下浮动,但在实际规划操作过程中往往固化为人均100m2,忽略了各地各级城市之间的具体差异,导致城市用地效益不高。此外,我国相关指标的制定大都以现状统计资料为基础,指标取值也与现状统计数据基本相当。从节约利用和控制角度来看,效果不甚明显。

4.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协调不足。浪费较多且效率不高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分属多部门投资和管理,在其实际建设时往往出于部门利益和管理方便的考虑。同时由于城市规划在整体协调方面的指导性和话语权不足,导致城市基础设施设置不够合理、相互冲突和浪费现象较为突出。以铁路为例,某些城市铁路路桥在规划建设时只考虑单线的现实,忽略了日后升级为复线的需求,结果往往需要在同一地点建两座桥来满足复线的要求,在土地和建设成本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这些浪费和不高的效率显然与节能减排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需要加以重视。

5 城市规划观念和方法的转变

5.1转变相关理念,建立低碳的城市规划体系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规划可以转变相关理念,对现有目标进行调整,探寻我国高速城镇化和低碳经济发展的结合之道,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城市规划体系。

城市规划应该遵循系统的原则。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碳排放的增加也是多重因素叠加的效果,单一的概念和方法已经不能简单覆盖城市和低碳发展的各个方面。城市发展和低碳目标的结合必然要反映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诸多方面。因此,为了更好发挥规划在调控方面的作用,有必要遵循系统原则。同时,城市规划应注重对消费的研究。以往的城市规划关注更多的是最终消费,并将其作为城市空间布局的一个重要依据。实际上,碳排放产生于消费的各个环节,低碳时代的城市规划应该关注包括产品生产在内的消费全过程。此外,尽管我国传统的规划建设理念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但其所蕴含的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样有助于今天的低碳发展,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这里的思路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加强低碳、生态等理念和方法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二是规划要适应城市发展和自然的变化,在原理和方法上及时作出应对。Peter Hall把城市规划理论归纳为三个时期,并认为第三个时期时应关注气候变化、全球增温对全人类的影响,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

5.2探寻城市低碳发展模式,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和内容

低碳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两个途径。城市规划可以与其结合,通过对碳源、固碳地的研究,探寻城市低碳发展的具体模式,并对现行编制方法进行变革。减少碳排放,可以通过科学确定城市规模、促进紧凑发展和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等实现;增加碳汇,可以通过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限制城市无序扩张和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来实现。在此基础上的编制方法变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整规划思路,改变以人口决定用地的做法,改为由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决定城市发展空间和规模。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能更直观的反映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对应与耦合,能带来城市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方法的变化――即由以往的“需要多少”转变为“只能多少”为主,变加法规划为减法规划,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其更符合种低冲击开发模式(LID)的特点显然更有利于城市的低碳发展。同时,与传统的人口预测方法相比,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相对严谨,能够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在规划成果确定和实施管理等方面也具有更大的优势。

(2)考察城市发展模式,从消费和需求角度研究城市紧凑之道。紧凑城市对于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笔者认为要想达到城市形态的紧凑,就要实现功能尤其是服务功能的紧凑,并通过其带动其他设施布局的紧凑。在编制城市规划时,需要深入研究消费和需求,以紧凑为目的,从消费全过程和供需关系角度研究服务及其设施布局,并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设置。

(3)推行TOD模式,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紧密结合。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城市以公共交通为主要轴线合理发展,呈现出从中心轴线到边缘密度逐渐衰减的空间形态,形成分散型紧凑的大都市结构,避免城市以较高的密度“摊大饼”式发展,有利于自然生态用地契人城市内部,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固碳能力。

低碳城市规划范文4

【关键词】低碳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引导;转向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气候变化涉及的科学问题已越来越关注人类活动的影响, 碳排放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增温的主要因素, 国内外研究发现, 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交织, 低碳城市遂成为遏制全球增温的重要选择。城市规划是一种土地和空间资源的配置机制, 是城市政府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制手段。目前中国城市规划体系, 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下构建起来的。尽管近年来, 城市规划逐渐强调民生、环保等目标, 但城市规划理论和指标体系中, 没有将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等作为限制性要素。中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 低碳城市规划则是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1.低碳城市的概念

低碳概念最初产生于经济发展领域。英国政府在2003 年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日本于2007 年开始致力于“低碳社会”的建设。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聚居地,也是能源消耗和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和集中地。因此,城市应该成为低碳发展的空间载体,成为人类验证“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理论,实现低碳发展的首要区域。国际社会于2007 年开始关注“低碳城市”(Low Carbon City)的概念。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融合,既强调低碳生产又强调低碳消费;既是符合低碳理念的经济发展,也是符合低碳理念的社会发展。因此,低碳城市可定义为:城市经济以低碳经济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城市规划以低碳理念为指导的城市。

2、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

当前,低碳城市规划相关理论研究主要是对于新能源利用以及节能减排等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较多。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城市是否低碳还与城市形态、空间布局、土地使用方式、城市发展模式等直接相关,因此需要加强碳排放与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模式、城市建筑等多方面的相关性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基础,并进行实证分析,为选择最适宜的未来城市发展道路提供思路,塑造一种理想的、可持续的低碳城市模式。

3、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

为有效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完善相关的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低碳经济、低碳城市是理念,只有将其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才能体现低碳城市规划的作用,也是低碳城市历年进程中第一环节。低碳理念融入现有的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在城市各项规划内容中设置低碳目标、实现低碳目标,落实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其相关工程规划建设中。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理念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是现有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不断完善的体现,也是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所应具备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4、现代城市规划在低碳城市理念引导下的“低碳”转向

4.1 低碳能源与产业

能源低碳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节约能源和开发利用新能源,实现该目标,能源技术的大力发展是重要支撑。SatoshiIshii认为大部分的能源技术拥有可持续的特点,它们具有保护资源、提供能源安全、供应多种能源和服务、无环境影响等优点,所以从长远来看使用可更新能源应该是未来能源政策的基本。英国走在了国际低碳能源规划的前列,通过把广大城乡区域进行划分,提出了能源的分区对待和热电联产的使用。但是能源总是跟城市的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产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能源消费强度。工业的能源消费强度大,而服务业和农业的能源消费强度相对较低。从工业结构来说,重化工业的能源消费强度大,而轻工业的能源消费强度相对较低。产业低碳化就要求城市规划中注重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控制传统耗能工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建设低碳产业集聚区。

4.2 低碳生活与文化

Glaeser and Kahn通过对美国66 个大都市区研究发现,美国的城市发展与居民碳排放之间存在相应的规律,即: 同样收入水平的家庭,居住在城市郊区会比居住在城市中心产生更多的碳排放,这是因为郊区的住房密度低且面积大,同时郊区的居民更容易选择私家车的出行方式,且和就业地的距离也比较长。Susie Moloney认为专业的城市规划设计要使得家庭活动和行为发生改变以达到低碳的生活方式,并且关注塑造人类行为和影响家庭成员能源消耗的因素。城市规划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居民的低碳消费,包括设计生态节能建筑和城市专用自行车道、步行道,鼓励居民公交出行; 建立低碳教育基地、低碳文化宣传机制和奖惩机制,提升低碳社区品质; 建设低碳能源供应系统、垃圾回收系统和碳排放监督系统,保障低碳城市功能。

4.3 碳汇吸收与利用

碳汇主要是指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从碳汇的概念可以看出,加大碳汇建设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当然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植物对城市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控制城市的无序发展,如大伦敦规划中的“绿环”,而且还可以净化城市气候美化城市环境。碳汇建设在区域尺度上可采用“绿楔间隔的公共交通走廊”模式,而在城市内部,绿色廊道可以是道路和铁轨的沿线或水畔,也可以是一系列连接开敞空间的绿链,或者是步行者和骑自行车人的景观线路等组成的“城市生态绿网”。此外,控制的排放,除了从城市空间上加强碳汇建设外,还应注重生物能源的使用和生物多样性的培育。

4.4 低碳政策与法规

从总体来看,低碳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 “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国际、国家以及区域层面涉及到资源协调、合作共建、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低碳发展战略,宜由规划师编制后,通过政府进行区域性和行政性的实施。而基于城市层面的发展战略,更应注重公众的参与。Ebi 和Semenza认为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社区尺度的碳减排项目,组织个人加入邻近的社区小组,使不同的小组联合起来,再与政府职能部门对接。通过鼓励集体参与的方式来加强社区尺度的“社会资本”,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此外,低碳政策的实施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否则会影响低碳城市的建设。日本学者青木昌彦认为低碳城市的制度设计和建设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制度、经济、文化、历史以及价值现状。张泉则建议首先应将低碳理念融入现有法定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即低碳城市规划的法律化,在这之后才能更有效地考虑具体低碳制度包括碳税、碳交易机制、节能建筑规范、碳排放监督机制、可再生能源规范等的建立。

5、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对策

5.1 城市公共空间的在建成区范围内尽可能均匀布局,并且尽可能布局在交通线旁边,这样可以减少出行次数,并且也减少了出行距离。

5.2 鼓励用地的有效混合,避免巨型或单一化的功能分区,提高短距离出行的比例。

5.3 提倡绿色交通,鼓励人们采用步行、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

5.4 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依据应当从中心地理论转向多极网络嵌套的理论模式,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要与公共交通枢纽相结合,空间耦合一致度可以用来度量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与公共交通枢纽的协调。

参考文献

低碳城市规划范文5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碳汇;紧凑型城市;低碳经济示范区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低碳城市是指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普遍存在过度开发、摊大饼、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增加了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低碳城市规划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自身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社会建设,保持能源的低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低排放;另一方面是通过大力推进以新能源设备制造为主导的“降碳产业”的发展,为全球二氧化碳的减排做出贡献。郑州市是我国中部地区较具代表性的城市,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临着资源能源短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突出问题,如何建立合理的低碳城市发展框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郑州市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剖析,探讨低碳城市规划的思路,以供城市规划及管理部门参考。

1郑州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1郑州市建成区过度蔓延,城市规划不合理

郑州市城市发展飞速发展,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环境影响与评价报告[3]显示:郑州市公布的暂定中长期规划中,2020年建成区面积定为450平方公里。但这一数据有所变动,新近修改的总体规划表明,到2020年,郑州市建成区面积将达542平方公里,约是2006年282平方公里的1.9倍。在城市扩展的过程中,城市内部部分用地如商业批发区,都市村庄改造、组团结构等存在在不合理的地方。

1.2产业结构不合理,碳排放强度较高

郑州市高耗能产业如煤炭工业、炼铝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等行业的能耗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郑州市的碳排放压力。同时,郑州市以纺织业、汽车行业、服装业等轻工业为主。,总体而言,产业层次低、链条短,工业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因此,需要在城市规划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以适应低碳城市发展的要求

1.3郑州市的绿地系统的碳汇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郑州市老城区绿化面积不足,不能满足居民对绿地景观的要求;没有充分利用郑州市北部临黄河区;对郑州市内河流、湖泊没有做好保护和绿化措施;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绿化不足;郑州市农业、园林业面积逐年减少及没有建立足够的碳汇基地等。

2 郑州市低碳城市规划的思路和对策

本文结合郑州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低碳发展的理念,从低碳型产业体系规划、低碳型道路系统规划、低碳型市政设施规划、低碳型绿地景观规划、低碳型用地布局规划及紧凑型城市等几个方面构建了郑州市低碳城市规划的方案。

2.1低碳型产业规划的思路

郑州市产业规划应以高技术经济为主要内容,以循环经济为理念,采取清洁、无污染、碳排放量低的新型能源。采用和开封组团式发展模式,打造郑汴低碳经济示范区。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及上街产业集聚区为依托,构筑企业、园区、城镇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体系。企业层面,选择龙头企业,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进行试点,推广清洁生产,逐步实现“资源加工废料原料”多次利用的良性循环。园区层面,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农业、工业示范园区,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群。城镇层面,加强废旧物质的回收、加工、利用,特别要加快污水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提高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水平。

2.2低碳型道路系统规划思路

为了降低城市碳排放量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郑州市交通体系,从而建成快速、通畅、碳排放量低、污染小的郑州市交通系统,在完善城市路网交通的同时,实现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目标。

(1)在客流量大的路段建立公交快速通道;(2)严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占用彼此车道或其暂停在非机动车道,造成相互干扰。根据情况,适当扩宽非机动车道;(3)对于繁忙道路,合理分配车流量,以分担其车流量压力。建立快速、通畅的交通。加快修建地铁等运量大、速度快、碳排放量低、污染小的郑州市高速交通,缓解郑州市商业中心、服务中心、市级功能中心及客运中心的客运压力;(4)建立专用步行道。在城市中车速快、交通量大的快速路和主干道上,行人过街严重影响机动车流,且易发生交通事故,应建立人行天桥或地道。

2.3 低碳型绿地景观规划思路

城市绿地为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区、山林绿地及滨河绿化等等。城市绿地面积大幅提高,形成了以道路绿化为骨架,公园、广场、游园均匀分布,滨河公园贯穿市区,点线面结合,市区园林与城郊绿化结合,大树大绿、三季繁花、四季常绿、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1)重点是郑州市老城区绿地景观规划,确定该规划的布点工作以现有绿地和规划绿地服务半径500米覆盖范围之外的居住地段为重点,充分挖掘附属绿地的使用潜力,着力解决游憩绿地奇缺地区的问题。(2)积极推进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按照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开展屋顶绿化、墙体及其他建筑物的垂直绿化工作;(3)保护西北、西南、南部、东南、东北等核心森林组团,规划北部黄河生态文化农业旅游和生产基地。形成防护林,建成郑州生态城;(4)尽量维持郑州市湿地公园现有面积,将水源地保护与湿地系统相结合。保护郑州市原有林业,扩大郑州市林业面积。由于城市化,建城区的面积逐年增长,占用耕地和林业,应尽量避开林业区级发展防护林。在原是纺织、金属、机械、煤等厂区的老工业地,将拆迁地部分规划为公园绿地,满足居民的需要同时成为碳汇地。在全国的号召下,建设郑东新区为低碳经济示范园区,成为重要的碳汇基地。

2.4 低碳型用地布局规划思路

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管制,使其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有序利用;大力开展土地整理,确保规划确定的耕地平衡指标;加强建设用地挖潜,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在商业中心,开发地下空间;按规划保护基本农田和永久性绿地,保证农副产品的有效供应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总之,郑州市布局强调土地混合使用,争取以达到就业与居住平衡,以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和时间,降低城市碳排放量,并且能够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活动需求。交通出行的方式和目的地的选择与城市的空间结构或土地使用布局有关。特别是在2km的的范围内的土地使用对人们的日常活动有很重要的影响。

2.5 紧凑型城市设计理念

建设郑州市紧凑型城市应在城市空间紧凑化按照城市结构尺度及规模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层面上,分别为都市区域层面、城市空间层面、社区空间层面及组团空间层面等四个维度。对于郑州市都市区域空间层面,通过对城中村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组织及基础设施的合理安排,引导郑州市各类要素向城镇空间集聚,形成区域性空间等级与层次的空间格局,形成不同等级城市间横向联系的网状格局。对于郑州市空间层面,积极引导城市各项功能的合理分区,完善基础设施布局,避免城市规模过度扩张和功能的单一化。对于郑州市社区空间层面,强调混合使用和适度高密度社区开发的策略,打破传统方式上的功能分区,不同的社区组团作为城市最小功能体,依靠公共交通联系,减少私家车使用,发挥城市区域的地缘优势。

以多样化的土地集约化使用为根本特点,强调空间使用上的集约化、空间功能的整合、现有空间的转型。但现在的问题是大城市核心区的地面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已经严重超标,除了一部分地区可以经过老城改造获得功能上的整合和空间转型外,大部分城市功能的实现要通过开发地下空间来完成。由于地下空间的开发,不仅可以节约地面上的土地使用,而且可以扩大绿化面积和城市广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最终实现自然、历史、人文和现代的和谐共存和共同发展。针对郑州市周围城镇建设,应采用城镇密集区空间布局结构,建立“一核三组团”、“三带一组”的空间布局结构,一核即中心城区,三组团即西部上街—荥阳组团、东部郑汴—中牟组团、南部航空港组团,三带指中部城镇发展带、北部黄河生态农业旅游带、南部生态防护带,一轴指沿主要交通通道的南北发展轴。切实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集约化利用土地,成为河南省主要经济区、绿色区。

低碳城市规划范文6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低碳环保

中国的绿色发展战略落实到城市建设中,对于可城市的未来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目前中国走城镇化道路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面对城市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就需要在城市規划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到低碳环保问题,这也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关键。将低碳环保理念注入到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建设更为科学,城市发展的各项元素都被有效利用起来,促使城市系统更为协调,这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1、城市规划设计的现状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仅社会经济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城市的发展进程也不断加快,主要体现为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大量的农村居民涌入到城市中,导致城市污染严重。为了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城市规划中注入低碳环保理念,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低碳城市的发展很难做到全面推进

中国的战略发展中,绿色发展成为了发展主题,城市规划设计中就要将绿色元素注入到城市规划设计中,并以此作为指导思想推进城市绿色化方向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城市在绿色化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就是低碳环保,而低碳城市的发展很难做到全面推进,主要是由于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更多地关注大城市以及开发城市新区方面,而忽视了城市老区的低碳建设。即便是对城市进行低碳环保城市规划,也往往由于没有对区域发展实际充分了解,没有考虑到当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就会导致城市规划设计方案难以有效落实,不利于城市更好地发展。

1.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不足

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设计中,绿地系统规划是重要的内容。一些城市在绿地规划中更多地局限于园林规划,没有做到城市绿地的全覆盖,特别是规划设计中没有以园林知识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就必然会出现绿化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现象,导致大量的绿化自己浪费,且没有获得预期的绿化效果。利用绿地进行城市景观塑造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打造宜居环境,而且还发挥着低碳环保的作用。但是,由于城市绿地系统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甚至使得原有的绿地资源遭到破坏,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被打破,使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符合城市发展要求。

1.3城市规划设计中没有建立生态保障体系

城市规划设计按照低碳环保的指导思想展开,更为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但是没有将低碳环保落实到城市居民,没有认识到城市居民持有低碳环保理念的重要性。另外,城市低碳环保需要采用新技术和新能源,并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保障体系是不可或缺的。正是由于城市规划设计中没有对生态保障体系予以高度重视,城市的低碳环保难以落实。城市规划中,旧城区的规划是其中的一部分,不仅要增添新的规划内容,而且还要对原有的资源合理规划利用,而往往城市规划设计中没有对于此建立有效的生态保障体系,使得旧城区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就必然会影响城市规划设计的效果。

2、城市规划设计达到低碳环保效果的有效策略

2.1从城市居民的角度出发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于设计目标明确,并对指导思想准确定位,这就需要规划设计人员要对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有所了解,从城市居民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划设计,使得规划设计方案符合城市建设要求,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2.2对于城市大气排放合理规划

近年来,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已经开始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但是,城市空气环境依然呈每况愈下趋势,给城市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为了净化城市空气环境,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各种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其一,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城市居民已经普遍拥有私家车,给自己的出行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随着私家车的数量增多,城市大气污染也越来月严重。对大型货车、中型货车、小汽车数量予以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尾气排放量,使得大气污染有所缓解。另外,还需要从技术的角度改进汽车发动燃烧设计,以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量。

其二,重视城市绿化,将绿化带的范围扩大,不仅可以起到净化城市空气的作用,而且还对城市环境起到了美化效果。绿色植物可以对空气中的各种有害物质予以吸收,除了灰尘之外,包括SO2、CO2都可以被有效吸收。

其三,对城市中的工业企业合理布局,将工业区设置在城市的边缘,而且不可以建立过于集中的工业区,同时对于工业生产中的排放物要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排放物经过技术处理后满足规定的指标,还要鼓励工业企业对于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可以降低资源成本了,还降低城市污染绿。

2.3对城市的空间要合理布局

城市的空间有限,因此要布局合理,让城市居民的生活更为便利,而且还可以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城市规划要凸显城市的文化特点,这是城市规划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需要通过城市空间布局呈现出来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就要通过对城市的空间要合理布局得意实现。

2.4对于城市的污水以及垃圾要有效处理

造成城市污染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城市污水以及垃圾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使得城市环境质量受到影响,严重妨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将对污水的排放量,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将污水再利用系统制定出来,使得污水排放之后,就可以通过污水再利用系统进行处理,达到规定的指标之后就可以循环再利用。城市垃圾采用技术处理措施,使得垃圾被利用后继续发挥其应用价值。对于容易降解的垃圾,可以采用降解处理措施以再利用。对于不容易降解的垃圾,可以采用掩埋的方法取缔焚烧的方法,可以避免大量的废弃物排放。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低碳化发展,就要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对环境保护予以高度重视。目前城市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了,要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目前城市环境逐渐恶化的不良现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将低碳环保理念注入其中,而且还要严格遵循低碳环保的原则,以使得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为打造绿色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继蓉.面向低碳的城市规划及设计概述[J].科技与企业,2016(05):11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