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药发展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药发展研究

中医药发展研究范文1

关键词:中医药;国际化;对策建议一、我国中医药国际化的现状

1、针灸疗法被广泛接受

由于中药和医药的治疗机理有着很大的区别,西方国家对中药的认识还不是很全面,因此,西方社会对中医药不是特别重视。但是这种状况在上世纪70年生了改变,在20世纪70年代针刺麻醉原理研究的突破震惊了世界,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医药的作用。西方社会对中医药也越来越重视。通过我国中医人才的不懈努力,针灸学受到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亚太地区的认可和推广。目前,由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在中国专家和世界针灸爱好者的共同推动下,已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为中医药在国际上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现代中药产业初步形成

目前,我国中药种植业发展非常快,中药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也断提升。大量的中药以及保健产品企业不断建立,中医药专业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包括中药加工、中药贸易、中药种植的现代化中药产业初步形成。中医药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不断改良制药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医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中医药国际化面临的问题

1、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中医理论经过几千年医疗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由于中医是中国独有的,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西方世界的现代医学理论体系知识和思想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西方国家还不是完全接受中医。另一方面,世界现在的主流医学与中医的诊断与技术标准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医生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因此在稳定性和准确性方面还存在缺陷。中医水平主要依靠医生的从医经验的积累,这种诊断体系对中医的国际化传播有很大的阻碍。

2、中药基础研究滞后,缺乏现代质量标准和规范

在我国的中医界,中药还缺乏科学的临床药理根据,并且对中药药效基础物质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对中药里面特别是复方中药里面其主要作用的成分确立,以及该成分的治疗机理等问题,还不能作出科学有效的回答。中药临床医疗的认定与现代科学认定方法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传统的中成药临床医疗绝大多数还停滞在医学经验基础上,当今仍然缺少依照循证医学原则、采纳“随机分组,多点观察,双盲对照”等现代临床科学实验得到的数据,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医学界和卫生部门很难认可中医药的科学实验数据,这点是中医药国际化道路上遇到的最大障碍。另一方面,中医药尚未建立一套全面的质量标准体系也是一大阻碍。

3、中药创新不够,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

在中医药的长期发展中,我们虽然继承了祖先的中医药事业,但是缺乏创新思维,没有把中医药发扬光大,目前所有的成就主要还停留在对古代药房的运用上,而对古代的医药书籍中的古方挖掘发扬力度严重不足。古人给我们流传下了六万多个古方,还有一些民间偏方,现在我国大约有十多万种古方。现在在市面上使用的一万多种中成药,雷同现象比较严重,虽然名字不同,方子也有所不同,但是它的功能却大同小异。这种现象造成了资源浪费,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自古以来,社会各界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而我国的中医药企业也不例外,它们缺乏专利保护意识。历史上,很多老中医在长期行医中总结出了很多临川经验,但是取法专利保护机制,他们对自己的秘方保护的特别严,不会轻易传授给他人,导致很多珍贵的治疗方法及技术得不到传承,甚至有些会失传。而西方国家的专利保护机制比较完善,他们不断的获取各种核心技术,立即申请为自己的专利技术,在其他国家建立起该技术的垄断地位,这成为了我国中医走向全球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中医药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1、用现代和通俗的语言解释中医药

我国的中医随着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体系,几乎上可以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但是中医药要想能够成功地全球普及,首先是实现现代化。主要包括中医药名称的语言现代化,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的“疏肝理脾”、“滋阴壮阳”等专业术语,西方人对这些很难理解。所以不但要不断探究和整合传统的中医药古籍,而且更应该用现代语言来阐述这些医药知识。

2、加强中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我国对中医药的基础性工作研究严重不足,应加大力度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中药药理基础。目前,我国在中药化学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要想全面的参透中药的作用机理,首先得弄明白中药的药效基础。所以,研究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作用。中药的研究方法与医药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差别,如果我们研究出了中药的作用机理,那么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将会获得质的突破,这将使其他国家能够进一步认可中药。

3、建立中药的质量标准和规范

我国应该建立统一的中药标准,这样才能快速地进入到国际市场,但是我国的中药标准要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借鉴西医的一些标准,建立一套完整的中药质量标准,以便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

4、加强对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中医药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包括对专利和植物品种的保护,中药配方是中医核心部分,因此要加强对配方的专利保护。国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并且不断完善中药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晓彤,浅谈翻译工作与中医药国际化进程[J].经济观察,2007,1

中医药发展研究范文2

当前,中医药“以人为本”的健康观及其在防治人类现代疾患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正逐步为更多的国家及国际组织所认识和接受。由于现代医药在面对一些疑难病症方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于是许多国家把希望寄托于中医药,纷纷开展中医药的对比研究,进一步验证中医药的疗效,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中医药学术研究热潮。笔者现对国外中医药科研机构的发展及科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1 国外中医药科研机构

随着中医药在各国的传播以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各国日益重视中医药科学研究,有些国家成立了中医科研基金会,有些国家还拨出大笔科研经费进行中医药研究。这些国家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或成立专门的中医药研究机构,积极开展基础及临床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1 成立独立或专门从事中医药的科研机构

1992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成立了替代医学办公室,1998年更名为全美补充替代医学中心(NCCAM),其宗旨是用严格的科学方法验证补充替代医学(包括中医药)的疗效,阐明其作用机理,并向广大民众准确的信息[1]。在美国除NCCAM外,还有加利福尼亚针灸委员会、美国中医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从事针灸、中医药的研究。另外,德国有中医传统医学研究院和汉堡赤心-杜中医研究所,英国有皇家植物园中草药鉴定中心,韩国有韩医学研究院,泰国有东南亚泰中医药研究院等。

1.2 在西医药研究机构中设立中医药科研机构或实验室

在日本,有10多个西医药研究机构建立了传统汉方医药研究机构,如北里研究所、富山医科药科大学等设立和汉医药学研究所。在英国,伦敦国王大学药物研究组、剑桥大学药理系血管生成与中医药实验室,以中草药为基础,开展抗感染和抗肿瘤研究。在意大利,国家高等卫生院是意大利最大的对中医药开展研究的政府研究机构。在巴西,亚马逊国家研究所、里约热内卢植物研究所等一些研究机构开展中医药研究。在俄罗斯,莫斯科针灸疗法生理研究所开展针灸临床和科学研究工作。

1.3 教育机构是从事中医药研究的主要力量

在综合性大学中设立中医药的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在美国,一些著名大学设立了中医药研究部门,如斯坦福大学的美国中药科学研究中心和东西方保健艺术研究院气功研究所。另外,为了促进补充与替代医学的发展,美国还在一些大学内成立了补充与替代医学研究中心,包括哈佛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大学、弗吉尼亚大学、新泽西医学院等。在日本,20余所国立大学、44所公立及私立药科或医科大学设有汉方医学研究部门,很多药学部都建立了专门的生药研究部门。在韩国,韩医科大学附属韩医研究室、庆熙大学等也从事韩医药的研究。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悉尼理工大学等积极开展中医药科研方法之研究、中医临床研究、疾病的中医疗法研究、中西医比较研究、中药药理及毒理研究等。在加拿大,公立卡尔加里大学、麦柯文学院、多伦多大学、阿尔伯塔大学是从事中医药及针灸研究的主要机构。在意大利,开展中医药研究的机构有罗马大学和米兰大学药学院。在芬兰,开展对中医药研究的机构是库奥皮奥大学。在法国,有政府研究机构和个别大学医学院从事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的研究,如巴黎第十三综合大学波比尼医学院开展西医与中医治疗糖尿病之疗效比较研究。在新加坡,有国立大学从事中医药的研究。在巴西,公立大学圣保罗大学成为中医和针灸的主要研究单位。

1.4 医院开展中医药的研究

目前,全美有26个医疗中心从事针灸研究,有关针灸研究项目达200多项,如针灸治疗冠心病、糖尿病、关节炎、过敏性疾病等,以及针刺镇痛机理研究。2003年,安德逊癌症中心与我国上海复旦大学合作开展中医药癌症辅助和替代疗法的研究,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提供了26.3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在意大利,罗马大学圣安德烈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中西医的治疗效果比较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在法国,欧洲第一医院,以针灸、按摩、中药、气功为主要内容进行治疗与研究。在新加坡,中华医院成立中华医学研究院,中华针灸研究院等开展中药研究、针灸临床应用与疗效机理研究;同济医院医药研究院开展包括针灸、痹证、高血压的研究。

1.5 国际著名企业参与中医药的研发

在日本,许多汉方药企业建立的汉方研究机构从事汉方药物研究,如日本津村公司在我国西部地区建立了药材生产基地。在韩国,一些韩药制药公司下设研究所,从事韩医药的研发。在英国,Phynova公司以中草药为基础,开展抗感染和抗肿瘤研究。在意大利,西格马-陶集团公司、美纳里尼集团开展中医药治疗肿瘤、糖尿病的研究。在法国,有近百家中药或植物药厂,10余个中药研究机构对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质量检测、体内代谢和制剂特性的研究很有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在国际上约有170多家大型国际制药公司在从事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药物的研究开发工作。

2 国外中医药科研机构研究领域及研发思路分析

目前,各国在对于中医药、针灸的研究中,没有我国那样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深厚的临床基础,但凭借其先进的仪器设备、活跃的科研思路,在中医理论、中药、针灸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做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成绩。

2.1 中医理论研究

走在世界“中医热”前列的日本,近年来在普及应用的基础上非常重视理论研究,政府每年拨出1.72亿万日元的研究费用,并集中全国优势力量,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中医基础理论,尤其是对“证”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可能在中西医结合点上有所突破;同时还运用生化、药理、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对中药及其复方的药理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批令人瞻目的成果。在英国,对丹参、人参等中药的药理研究及阴阳五行中医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一些进展。

2.2 针灸研究

近年来,美国在使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俄罗斯在针灸疗法研究方面很有特点,全国设有127个反射疗法(苏联称针灸疗法为反射疗法)研究所,形成了全国性的针灸医疗、科研网络,尤其是将针灸作为宇航员的特殊保健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法国的医学家们对于经络原理的研究很重视,法国奈克医院核医学部用闪烁摄像机连接电子计算机的方法,把放射性元素锝注射到针灸穴位及其对照穴,摄影显示得出的该元素行走路线与针灸文献记载的经络行走路线极为相似,而与血管、神经的循行毫无关系。德国在针灸麻醉研究方面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新加坡在针灸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此外,如加拿大、阿根廷、古巴、奥地利、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对针灸感兴趣,并开展了一定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

2.3 中药研究

近年来,西方国家一些医药学术机构已开始重视中药的研究,以植物药为例,西方有40家植物药研究机构,500多个研究项目。美国NIH和艾滋病防治中心分别对300余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和有效成分研究,从植物药中寻找抗癌活性成分,取得了较多成果。俄罗斯在中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如对人参、刺五加、甘草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已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对中医药特别是中药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临床科研工作。国际上申请中药与其他植物药的专利数量亦在迅速上升。

目前,中药研究最为集中的是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日本是除我国以外研究应用中药历史最久、范围最广、水平较高、从业人数最多的国家[2]。其研究特点有:①中西医结合,注重中药的基础性研究。从偏重西医西药转到也重视中药,研究思路多采用现代医学方法。②注重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和肿瘤。研究的单味中药包括柴胡、葛根、大黄、甘草和芍药等,中药复方包括小柴胡汤、黄连解毒汤、柴胡桂枝汤、当归芍药散等名方,对其组方配伍、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化学成分、药物代谢、方证模型等做了详尽研究。③重视方法学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等现代先进方法和技术已广泛引入中药化学研究中;药理研究方法学中,除利用整体实验外,有关中药对膜电位、细胞因子、离子通道、基因表达、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影响的研究亦已开始;在复方研究方面,提出了方剂的临床适应证解析、方剂结构的计算机处理、方剂复合作用增强比计算,以及近来血清药理学方法的应用。④在中药动物模型研究方面,除采用我国各种药物和物理方法建立的脾虚证、血瘀证等方证模型外,一些基因工程技术已陆续引入,已培育出在遗传性上对药物有高应答的动物,目前比较成功的方证模型有八味地黄丸小白鼠模型、黄连解毒汤证、对灵芝成分敏感性小白鼠模型等。⑤重视药物资源的引种,已贮存了约1 500种植物种子。⑥注重汉方药材提取及浓缩干燥的GMP工艺研究。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是有目共睹的,其汉方药年生产总值已超过1 000亿日元。

韩国的中药基础研究也十分活跃,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对80多个中药古方、验方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方剂的传统功效、揭示药效的作用机制、研究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其着眼点是通过中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提高所研制中药的现代化水平,以获取经济利润。韩国的企业集团对中药的基础性研究资助起了很大的作用。

3 国外中医药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中医药的研究思路方法尚未脱离化学合成药物及植物药的框架。如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或在传统中药中分析、提取出单体物质,再走化学合成的道路等。②对中医药的基础性研究大都属民间机构活动,自然难以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③中医药研究的资源及人才缺乏。④由于临床实践环节的薄弱,临床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⑤循证医学、还原论的研究思路仍处于主流[3]。⑥传统研究方法得不到认可。⑦国外针灸研究基本停留在临床疗效客观性,机理研究不够[4]。

4 启示

目前,中医药在国外的市场需求已经形成,但对中医药的医疗、教育等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特别是在科研方面体现中医药特点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外的中医药研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加强对外宣传与科技合作,在标准上下功夫;同时,也要吸收和借鉴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果,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傅俊英.美国补充替代医学的科研现状及其与中国中医药研究的比较[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6):551-554.

[2] 范为宇.中医药学在国外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2,9(1):73-75.

中医药发展研究范文3

P键词:中医药;健康旅游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他们试图从旅游中能够解放自我、释放压力,并且希望能够在旅游过程中得到健康服务,中医药健康旅游则完全符合游客的要求。中医药强调的是整体观念,从整体中把握健康状况,突出治未病。它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突出,治疗方式灵活的特点,是具有我国国家特色的养生资源。而中医药服务中最具有特色的一个板块就是中医药健康旅游,它主要是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等为游客服务,同时尽可能的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并与中药材种植、养老服务和中医医疗服务进行融合。

一、中医药健康旅游现有模式概况

1.健康管理模式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并通过提供咨询和指导对疾病进行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它的目标是实现健康风险控制、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将健康管理模式旨在与中医旅游相结合,在旅游目的地帮助旅客解决健康问题,并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给旅客带来健康的服务。

健康管理模式可在大多数的中医健康旅游目的地开展,也可与一些旅行社、医疗机构等合作开展。如北京的上和元中医研究院有着独特的健康管理理念,内容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健康档案建立、健康状况监测、健康问题评价、健康方案制定、健康调理改善、健康指导顾问的服务和产品,这一健康管理理念可以促进我国中医健康旅游的发展。

2.医疗旅游模式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医疗旅游是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修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它以治疗为目的,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或专业人士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旅游目的地,在旅游的同时得到身体上的康复。分为“治”模式和“疗”模式,“治”“疗”相辅相成。

虽然我国有着丰富的中医资源,但是在医疗旅游的发展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和其他医疗旅游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国内较为出名的医疗旅游是三亚的“中医疗养游”,三亚不仅拥有中医医疗保健技术还有独特的热带海滨气候,发展至今已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推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医疗技术增强的背景下,我国的医疗旅游必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3.养生保健俱乐部模式

养生保健俱乐部主要是把中医保健活动与旅游相结合,在旅游的过程中,运用中医保健理论向旅客传授中医保健意识以及中医保健活动。比较常见的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可以相聚在一起探讨、活动,这种模式相对简单方便,基本在每个旅游目的地都可以开展,多与其它模式一起开展。

4.养生休闲模式

发展养生休闲模式的旅游地一般依靠其独特的自然养生资源,如海滨、温泉、森林等。

四川北川的药王谷旅游度假区,是我国第一个以中医药养生为主题的山地旅游景区。它以独有的国医健康调理和中医药森林为发展基点,弘扬中医“治未病”和“蜀川药福”的文化理念,从望闻问切基础体检入手,结合食疗、浴疗、动疗、诊疗、枕疗、气疗、心疗等调理体系,让游客从内到外的感受到一花一草一木的气息,身心得到放松,体验不一样的中医药旅游。

二、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国家的解决对策

1.中医药健康旅游缺少统一标准,各类项目鱼龙混杂

由于中医药旅游缺少统一的衡量标准,各地充斥着打着中医药健康旅游招牌非正规旅游产品,旅游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的配合度也不是很高。

国家为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的规范化,2015年11月1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两个国家机关将建立相关合作协调机制,统一健康旅游的标准,制定中医药养生旅游行业标准、从业人员的从业标准、旅游产品标准等,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的规范化发展。

2.中医药健康旅游缺乏科学规划,各项资源未能有机整合

中医药健康旅游企业目前面临着中医药服务内容相对雷同、单一,项目特色不够鲜明,未将中医药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和未形成一个系统的产业链的问题。而旅游项目和中医药管理部门的配合度也相对缺乏。

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旅游局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合作协议》,两部门首次正式建立合作机制,以推动各级中医药和旅游管理部门、企业、协会等的全面合作。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

3.中医药健康旅游处于新兴旅游产业,缺乏社会认知度

中医药健康旅游是随着人们绿色消费观、健康旅游和生态意识的形成而产生的新型旅游模式,它满足了人们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符合市场规律但却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且各企业缺乏自己的特色品牌,这也是缺乏社会认知度的另一个潜在因素。

2015年5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加强中医药旅游示范区建设。规划的实施促使以示范区带动中医药健康旅游消费并提高社会认知度。

4.中医药健康旅游信息化不够完善,人才需求缺乏

中医药健康旅游并未建立一个完善的标准信息化机制,各类消息乱象繁多,而且由于没有一个健全的网络监督体系,网络宣传消息真假难辨,且我国并未进行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匮乏。

《意见》中对于中医药健康旅游信息化发展提出来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将推动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内容包括档案信息、预约管理等功能、多语种咨询解答、医疗保险、旅游保险等服务,把所有资源单位、旅行社纳入统一管理,通过对游客的跟踪和服务加强信息化。同时大力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这对于建设绿色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体系有重大意义。

三、中医药健康旅游展望

近年来,国家对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越来越重视,自2013年以来,国家先后在6部政策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并逐渐明确了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任务。其中不乏有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专门政策,包括《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工作》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日前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获悉,2016年8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印发《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旨在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更好地为建设健康中国服务。《规划》还提出大力发展中医医疗服务、加快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拓展中医药服务新业态等重点任务。

此前,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计划未来3年在全国建成10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00个示范基地、1000个示范项目。

四、结语

中医药健康旅游在我国刚刚起步不久且备受政府重视,它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健康服务需求,还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朝阳产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在发展中出现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政府应积极应对,制定统一的标准,整合各项资源,培养专业人才,健全旅游信息,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13.

[2]孟卓.医疗旅游:医院新金矿[J].当代医学,2004,10(11):27.

[3]曹诗图,孙天胜,蒋剑岚.神农架中医药健康旅游开发探讨[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6(2):60-64.

[4]赵维婷.《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医药管理杂志,015.23:(24).

[5]牧亮.中医药健康旅游环境政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6(2):102-103.

中医药发展研究范文4

关键词:艺术管理;艺术发展;重要性

1 艺术

1.1 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浓缩化或者夸张化的生活。通过创造出新的东西,艺术便可以宣泄人们内心的情绪或者欲望,从而满足人们的主观情感需求。实际上,生活中一切能够表达美的事物和行为都可以称之为艺术,像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电影和戏剧等等。

1.2 艺术的价值

艺术普遍存在,其内容丰富而复杂,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并在社会产品中逐渐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艺术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价值,通过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最终达到调节、改善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的欣赏过程,可以促使人们能够体验到不同人的生活,从而能够达到换位思考,从而促使人们能够互相理解。这就是艺术的价值体现所在。

1.3 艺术的分类

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首先,根据艺术不同的存在方式,可以分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和时空艺术;其次,根据艺术各自的审美方式,则可以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视听艺术;再次,根据艺术存在的物化形式,可以分为静态艺术和动态艺术;最后,根据艺术的美学原则,则可以分为表演艺术、语言艺术、造型艺术、实用艺术和综合艺术。依据不同的标准而形成的不同分类之间有相互的重合性,像美学,它是一种空间艺术,又是一种视觉艺术,还是一种静态艺术,最后,它还是一种造型艺术。

2 艺术管理

艺术管理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而实施的一种有计划的管理活动,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文化艺术的有效性传播。一般情况下,艺术的管理者一般有政府、企事业机构和行业机构,他们一般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对艺术家群体、艺术商品、艺术金融、艺术机构和相关的艺术信息等进行管理。艺术管理的重点是要能够适度掌握作品、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协调关系。艺术管理对于管理者有很高的要求,除了要懂得什么是艺术,知道如何去欣赏艺术,如果判断艺术的价值,此外还要懂得什么是管理,能够把握艺术管理的重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艺术价值的判断,这样的能力是MBA这一类的教育也无法培养出来的。

3 艺术管理对艺术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艺术对于人们如此之重要,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的趋势,文化产品逐步脱离边缘产业而进入主导产业,成为未来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撑点,保障艺术的高效快速健康发展,是我们的必修课题。要发展艺术,就必须要做好艺术管理,只有有了良好的艺术管理,艺术产业才会规范运行,才能有效发展,那么,艺术管理者要如何能够让艺术管理促进艺术的发展呢?艺术管理对于艺术发展的重要性又要如何体现呢?接下来,我们将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艺术管理促使艺术综合人才的发展

首先,可以促使艺术管理者的发展。如前面所说,艺术管理对于艺术管理者提出很高的要求。在我国,现有的艺术管理者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对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但是不会管理;另外一类就刚好相反,知道什么是管理,但是却不懂什么是艺术。这两种艺术管理者都有缺陷,无法对艺术进行有效的艺术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两者之间很好的结合点。所以,要能够促使艺术有效的发展,艺术管理者首先就必须要自我提升,不管是对艺术的领悟还是对于管理技能的提升,都必须要掌握,这样才能促使自己全面综合发展。其次,艺术管理有利于艺术行业其他专业人才的发展。艺术发展需要艺术创作、制作、包装、宣传和推广以及后续服务等等不同环节的人才。艺术管理者如果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将艺术发展的各个岗位设置完备,同时安排相应的素质人员对应相应的工作岗位,人尽其用,设定相应的工作职责,让大家各司其职并相互监督相互学习,最终能够促使让特定的专业人才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进一步自我学习自我完善。

3.2 艺术管理有利于艺术市场的开拓

有市场才会有发展,只有市场开拓了,以市场才能带动艺术的长期发展。但是,艺术行业在我国起步晚,发展缓慢,市场主要集中于高层人物,而这一部分消费者主要集中于艺术品的收藏,作为一种权利和富有的自我展现,而对艺术行业的其他存在形式尚没有很好的理解。而艺术管理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促使艺术市场的广泛开拓。那么,艺术管理对于艺术市场的开拓的促进作用又是如何体现的呢?艺术管理作为促进艺术发展的一种手段,涉及到艺术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于艺术市场的开拓,就必须要能够充分分析了解艺术市场。首先是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分析,了解自己的产品特性,有什么独特性,有哪些表现形式,什么样的形式比较容易被接受,让人刻骨铭心。其次,要分析行业特性,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自己竞争对手的境况,从而能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自己的劣势,发展自己的特有艺术。最后,要分析自己的消费者情况,确定不同阶段的消费者适合什么样的艺术,随后,通过结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某种艺术产品记性完备规范性的生产和包装,让艺术产品变成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文化,并通过相关的宣传管理手段,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将这种文化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大家能够理解并接受这样的文化。通过这样的管理,最终才能够掌握到艺术家、艺术作品和消费者之间的协调基础,最终促使三者的协调发展,逐步开拓艺术市场。

3.3 艺术管理帮助优化艺术行业的结构调整

艺术管理有政治、经济和法律三大手段,通过这三大手段,可以对艺术行业的企业进行优胜劣汰,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有效的结构调整。

通过政治手段,可以给予艺术发展相关的政治引导,将艺术的概念合理区分,让大家能够把艺术作为一个行业去发展;同时,也可以辅助相关艺术管理专业学校的发展或者是在一些学校设立相关的课程,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给予艺术行业整体一个发展机会。与此同时,可以打开国际市场,促使国内艺术行业参与国际竞争,提升自己,淘汰那些不规范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经济手段,可以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对于部分艺术品,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让这种文化可以让大家都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也可以对于部分艺术家给予相关的经济补助,让其能够更好地去发展艺术去创造艺术。这样可以给予大家发展的资金优惠,防止垄断的出现。

通过法律手段,可以制止艺术市场的不合理竞争,将那些采用非法手段进行竞争的给予严惩,以保证艺术市场的公平合理。

3.4 艺术管理保证艺术行业的规范运行

保证艺术行业的规范运行,主要是通过法律手段,辅之以经济和政治手段。对于艺术行业的整体规范,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定,规定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进入这个行业,为艺术行业制定标准的入行准则。同时,入行后必须要遵循一些什么样的规定,比如说,艺术产品生产的标准和品质保证,市场价格的合理化,以及销售过程中竞争的公平性等等。艺术管理通过相应的手段进行调节进行完善,才能够让艺术行业的运行逐步规范化。

4 总结

艺术管理对于艺术发展至关重要,不管是艺术发展的人才要求,又或者是艺术行业市场拓展是结构调整,还是未来艺术发展的规范化运行,艺术管理都可以起来相应的作用。所以,做好艺术管理,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中医药发展研究范文5

【关键词】 中医药;消化性溃疡;复发;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将其归纳为局限性组织缺损,能累及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的疾病。而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主要是由于七情刺激、饮食不节、劳倦内伤以及外感六,导致脾胃虚弱,肝胃不和,从而升降失常、损伤肠胃,久而成病。该病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复发率,因此降低复发率已经成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又一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近几年中医药在抗消化性溃疡复发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解决消化性溃疡高复发率这一难题提供理论依据。

1 中医疗法

1.1 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作用 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PU和防止复发的机制之一。傅绍桂用愈疡汤(柴胡、白芍、黄连、蒲公英、地锦草等)治疗HP阳性者,HP根除率为90%,1年后溃疡复发率为14.8%,明显低于雷尼替丁[1]。宋希仁用精制大治疗HP阳性患者,HP阴转明显高于对照组[2]。郑日男等发现,复方儿茶胶囊(儿茶、核黄素、烟酸等)对PU的近期疗效及HP根除率均高于西米替丁、丽珠得乐[3]。刘子生发现清开灵能促进HP相关性胃溃疡愈合,减少复发,根除HP[4]。

1.2 对胃酸、胃蛋白酶和胃泌素(GAS)的抑制作用 凌树森、杨香媛等[5,6]研究表明,青黛散和胃苏饮能抑制胃蛋白酶,降低胃液酸度。余文新等对速效胃宁片进行了大鼠、小鼠3种溃疡模型(幽门结扎型、慢性乙酸型、利血平型)的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药能明显降低大鼠胃液分泌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7],降低溃疡复发率。

1.3 对提高溃疡愈合质量(QUH)的作用 PU的QUH直接关系到PU的复发率,已被国内学者所公认。目前认为较完整评价QUH的3个方面[8]:内镜下再生黏膜成熟度评价(Takemato对溃疡进行新的内镜分期)、再生黏膜组织成熟度评价、再生黏膜功能成熟度评价。虽然中医药能促进PU愈合,并能降低其复发率,但能明确采用QUH概念和评价方法的还较少。梅武轩等[9]以再生黏膜厚度、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和黏液指数分别代表再生黏膜结构和功能成熟度指标,评价柴胡桂枝汤对QUH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QUH是柴胡桂枝汤临床抗PU复发的可能机制之一。鄢顺琴等采用慢性溃疡模型,发现胃痛灵不仅能促进溃疡愈合,而且能提高QUH,有助于防止胃溃疡的复发与癌变[10]。

1.4 促进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恢复作用 熊国良等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角度,对胃溃疡愈合后的复发机制进行了探讨。用Okabe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采用TUNEL法观察胃黏膜上皮细胞原位凋亡。结果表明,健胃愈疡颗粒修复胃溃疡及抗复发作用机制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恢复正常有关[11]。

1.5 对粘液分泌的促进作用 中药对粘液分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其防止溃疡复发的机制之一。周训文[12]的研究发现,陈香露白露片能明显增加消炎痛性胃溃疡以及结扎幽门性胃溃疡大鼠的胃黏膜分泌。王国中等发现丹参水溶液对大鼠乙酸慢性胃溃疡急性期有明显的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对溃疡的再复发有防止作用。此作用与溃疡部位细胞再生,DNA合成增加及黏膜上皮细胞内粘液含量增多有关[13]。

1.6 改善黏膜血流量的作用 王汝俊等证实,补中益气汤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这是该方对实验性胃溃疡有良好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周平等发现丹参提取物能促进大鼠乙酸消炎痛胃溃疡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胃黏膜微循环、加速黏膜细胞的再生、促进粘液分泌有关。

2 抗PU复发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中医在临床治疗PU复发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姚昌礼[14]用加味归脾汤(党参、桂圆肉、黄芪、乌贼骨、茯神等)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60例,总有效率82.1%,1年内溃疡复发率为2.5%。李恩复等[15]用摩罗疡平冲剂(蒲公英、仙鹤草、三七粉、青皮等)治疗122例PU患者,与对照组(甲氰咪呱和果胶铋)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随访结果显示6个月和18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虽然中医在治疗PU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有关中医药抗PU复发的机制研究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比如从生长因子、应激蛋白及免疫调节多个角度、分子及基因表达的水平上,以研究和评价中药复方抗PU复发作用的报道尚未发现。笔者认为中医药抗PU复发的前景十分广阔,其进程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临床研究为中心,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以辨证论治为基本方法,重点调整相关脏腑功能,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踏实而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相信将会取得确切的成果。

参 考 文 献

[1] 傅绍桂,李政梅.愈疡汤治疗幽门弯曲菌阳性消化性溃疡80例.湖南中医杂志,1992,(3):5-6.

[2] 宋希仁.大黄治疗幽门弯曲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1,(5):25-26.

[3] 郑日男,朴惠顺,守成岩.复方儿茶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1):25-26.

[4] 刘子生.清开灵治疗幽门螺旋菌相关性胃溃疡34例.中医药研究,1996,(1):27.

[5] 凌树森,孙维林,董健.胃苏饮防治胃溃疡的药效学研究.中成药研究,1991,13(9):25-27.

[6] 杨香媛,徐永忠,黄振伟.青黛散对实验动物的抗胃溃疡作用.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1):37-39.

[7] 余文新,邹丽霞,刘冼.速效胃宁片的抗胃溃疡作用.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6,17(4):495-497.

[8] Takemoto T,Sasaki N,Tade M,et al.J Clin Gastroen-terol,1991,13(Suppll): 125.

[9] 梅武轩,邓兰琼,崔世高.柴胡桂枝汤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5):278-280.

[10] 鄢顺琴,凤良元,苏英豪.胃痛灵保护胃黏膜作用及对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0):612-614.

[11] 熊国良,李家帮.健胃愈疡颗粒对胃溃疡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原位凋亡的影响.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4):23-24.

[12] 周训文.陈香露白露片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中成药研究,1987,8:24.

[13] 王国中,李和泉,刘守兰.丹参对大鼠乙酸慢性胃溃疡急性期及复发期的影响.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4,23(4):311-314.

[14] 姚昌礼.加味归脾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60例.浙江中医杂志,1991,(2):64.

[15] 李恩复,冯玉彦.摩罗疡平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64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4):286-287.

[16] 万清信.愈疡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2):78-80.

中医药发展研究范文6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well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stitution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After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institutions had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of the reform,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urgent problems. This article will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the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innovative proposals.

关键词:事业单位;发展改革;招投标中心

Key words: institutions;development and reform;bidding centers

中图分类号:N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92-02

0 引言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促进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促使我国政府由“全能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发展成为重点。

1 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

事业单位是国家是为了公众利益,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科教、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是我国的一个巨大的社会部门,它们与核心政府部门并行,但独立于诸如国有企业、国家主办的社会团体等国家所有或主办的组织。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事业单位不断增多,我国现有的事业单位达到130 多万家,其中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约95.2 万家,纳入政府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近3000 万人。在这些人员中有超过50%的人受过良好的教育,约占所有公共部门从业人员的30%[1]。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日益富足,人们对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不完善,事业单位预算提供的相关服务与公众的需求存在差距,引起公众的不满。由于基层财政压力增大,加快事业单位的改革成为必然趋势。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既是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事业单位改革,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对于实现城乡和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 事业单位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开始,关于事业单位的改革从未间断,事业单位的发展越来越系统化,然而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2.1 政企事务分工不明 事业单位是介于政府组织和营利性组织之间的一种社会公共服务组织。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增多,加之相应的管理不到位,对事业单位服务职责不确明,导致事业单位政事与企事不分。加之事业单位分别附属于不同的政府机构,由于管理问题,使得很多地方存在重复设置组织,这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行政垄断,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由于职责不明,服务范围不清,使事业单位组织在遇到问题时,相互推脱,反而不能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2.2 运行经费财政化 我国事业单位的费用是由国家统一拨款,国家为事业单位提供了所有的经费,而且还制定了统一的财务制度。由于国家的规定使得各级政府承受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在分税制改革后,由于经费不足,许多公共事业单位不能更好地履行职能。由于基层政府对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这些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这些公共部门无法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由于事业单位的转变,对于公众来说,他们需要付出更高的服务费,加剧了他们的负担。

余姚市招标投标中心是余姚市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单位正式在编人员共有15人,编外人员有4人。在行政上受市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与市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统由一个会计进行财务管理,所有经费使用独立。由于经费都是由财政全额拨款,对工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有一些负面作用。因为没有一定的经济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作人员的消极,减少他们进取与创新的热情。另一方面由于是政府全额拨款,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3 事业单位的发展建议

事业单位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共服务性组织,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着公众对政府管理的满意度,更关系着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针对事业单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事业单位应该转变观念,创新管理,完善机制,提高组织的影响力。

3.1 政事分开,明确职能 为了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的作用,需要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明确政府和事业单位各自的职责,将各自的管辖范围划分清楚。首先政府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公共事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事业单位改革并不是意味着政府不需要承担这方面的责任,政府转移给事业单位的只是具体的事务承办权和部分管理权。其次,政府要明确划分事业单位的职能,事业单位的本质是公共性的,社会共同需要是界定事业单位的基本标准[2]。所以,只要不具有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事务,就不属于国家事业职能的范围。只有明确各自的职责,政事分开,才能更好地使各组织高效运转。

3.2 创新公共服务的费用管理 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在县乡级的地区运作,其中很多事业单位都会提供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由于事业单位是由政府财政拨款,当政府对这些公共事业单位提供更多的资金,他们则能更好的履行公共职能,可以避免他们把付费责任通过市场化和民营化的方式更多地转移给消费者。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也要求政府向事业单位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然而对于,许多具有垄断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言,本文建议政府应当引入诸如招标之类的竞争机制来降低公共服务成本,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非营利性组织的运作模式,我国也应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事业单位投入机制。明确不同级别政府对事业单位的投入责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捐助事业单位,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的优惠。

余姚市招标投标中心管理各类招投标业务,作为公共事业单位,在未来的发展中,也要不断进行费用的创新,积极地探索以政府、企业与单位三位一体的互动发展模式,促进余姚市招标投标中心的健康发展。

3.3 完善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 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增多,事业单位的分类也日益增多,要提高对不同的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就需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相对落后,因此完善制度成为紧要任务。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及成本核算制度,为事业单位独立发展创造条件。长期来看,要完善相应的政策,提高事业单位市场运作的能力,使事业单位在市场中自力更生。当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监督管理事业单位的投资取向,可以通过定期的核查资产来对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3]。其次,要在事业单位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建立更科学的财务责任制度,使事业单位能更好地控制资产的使用,节约成本。事业单位还要积极探索事业单位的特有的法人治理结构,来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财务、运营等各方面的监督与决策。只有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近20多年来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事业单位的发展也越来越好,然而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引人深思。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希望事业单位政事分开,明确职能;创新公共服务的费用管理,不断促进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转,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波.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方向与路径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