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发展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技术学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技术学发展现状

教育技术学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 艺术教育 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自从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对艺术教育日益重视,2002年国家教育部还专门颁行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 2010年)》。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于提升全民族的文化水平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毋庸讳言的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学校艺术教育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为此,我们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并采取一些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引导新的发展潮流和方向。

1 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学校艺术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艺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至2012年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艺术课程开课率基本达到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要求,学生按规定应修满艺术课程的学分;所有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了艺术类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各级各类学校普遍成立了各种艺术活动小组和社团,定期举办综合性的艺术节或校园文化节。有条件的学校还积极开展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并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器材和设施基本上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要求。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学校艺术教育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应试教育影响着艺术实践的开展,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校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经费与师资。

在基础教育方面,由于艺术教育所涉及科目和课程并不属于绝大多数学生升学考试的范围,因此,艺术教育科目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较低,只有为那些报考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辅导课还受重视一些。在许多中小学校,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安排,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应试科目展开。老师和学生们大多也认为艺术教育是次于语数外、数理化等主课的副课,投入的时间与精力较少。此外,要开展好艺术教育,必须依靠充足的经费投入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但目前大多数学校普遍缺乏必要的经费与师资。同时,艺术教师与主课教师相比,待遇明显偏低,也很难获得各种评优、评奖或被选送去进修、深造的机会。这些不公正待遇不仅挫伤了艺术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学校艺术教育的质量,而且也对后续的师资供给产生消极影响,愿意从事学校艺术教育的优秀人才必将大大减少。

其次,在实施艺术教育过程中,学校往往混淆艺术教育与德育,追求技艺传授而忽略艺术的审美作用。目前,在各级各类艺术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德育都是重要部分。这就造成了在实际教学中,艺术教师为了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德育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反而忽视了引导学生欣赏和领会作品的艺术价值。许多家长和学生也认为艺术教育就是德育。由于人们对学校艺术教育的性质、任务、内容、形式及规律等还缺少应有的认识,往往采用专业教育的要求来看待学校艺术教育,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培养少数艺术尖子学生,忽视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参加各种艺术比赛以及成绩,忽视活动本身的育人目标;重视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毫无疑问,这些都违背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宗旨,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三,学校艺术教育与家庭、社会脱节,没有形成合力。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应该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这样才能形成合力。但实际上目前的状况往往是相互脱节。家长送学生去参加业余艺术培训的目的多是将其作为孩子参加中、高考加分的手段,从而反映出家庭艺术教育的功利性。而目前的社会艺术教育也成为以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主导的教育,缺乏一个用高雅艺术熏陶孩子们的大环境,使得学生的审美水平停留在较低层次。

2 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校艺术教育的兴衰与国家社会发展的程度紧密相连,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随着社会各界对学校艺术教育的日益重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会出现新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首先,学校艺术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将继续得到提升。在普通高等学校和中小学艺术教育中,艺术教育将摆脱其他科目或专业附庸的地位,获得学科教育的独立性和主体性。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活动形式单一、教师短缺、资源匮乏等情况将得到改观。一方面,学校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创作,使他们乐于参加校内外的各种艺术活动,并展示学习成果和艺术才能;另一方面,家庭和社会也将趋于把艺术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艺术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采用学生探究、交互式学习和多种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其次,艺术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决定艺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与其他学科相比,艺术教育更要依赖于优秀的教师充当美的启迪者和传播者。各级各类学校中的艺术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一专多能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因此,今后各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培养优秀的学校艺术教师。同时,艺术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将得到所在地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学校领导的重视,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优化艺术教师师资力量,从而不断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

第三,随着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日益多样化。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弥补传统学校艺术教育资源严重短缺、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缺点。教师们将会更广泛地在艺术教育中采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条件和手段,向学生提供与自己生活紧密相连,受他们喜爱的包括音乐、美术、舞蹈、音乐剧和音视频作品等在内的多种形式和内容,并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探索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技术在艺术教育实践中的新途径。学生的发展将受益于大量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而言之,学校艺术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各界对学校艺术教育功能和作用认识的深化,相信我国的学校艺术教育将会迎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郭声健著.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杨力,宋尽贤.学校艺术教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3] 陈大磊.河南省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现状及改革[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教育技术学发展现状范文2

一、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

我国目前信息技术教材比较多,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出现了“一纲多本”的局面。1997年后,各地陆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改革试点研究。2000年后,部分省市的城市中学逐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60余种不同版本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内容基本上包括信息技术概述、操作系统、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数据库初步、程序设计方法、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等,主要有如下特点:

1.部分教材以应用软件(主要是MSOffice)的教学为中心,以学习操作使用软件的方法顺序为主线安排教材体系,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实用技术。这类教材的发展趋势是编排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彩色印刷、操作细分、循序渐进,有利于初学者对照操练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师的教学方法以讲授和示范演示为主,学生跟着反复操练,然后完成课后作业,以掌握软件实用技术为主要教学目的和评价标准。

2.部分教材以信息技术知识,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原理,软件操作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材体系,辅以“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学习信息与计算机知识和软件使用技术。这类教材的主线索是计算机应用软件(MSOffice系列软件)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以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软件的教学,把学生机械地模仿软件操作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灵活地学习。这种教材安排体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软件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少部分教材的表达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按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等教学原则来安排教学内容。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方针,不仅适合教师的教,也适合学生的上机实习和自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4.少部分教材根据科学性、先进性与可操作性原则,采用模块组合、弹性结构。教师在保证完成必学部分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根据学校教学条件选择选学内容。如教学设备状况改善了,就可以马上调整教学内容和要求。这为学校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可发展的教学空间。

5.大部分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即信息技术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及综合素质。教材既注重以操作功能带动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注意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原理性知识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6.部分教材在版面设计上图文并茂,在知识结构与技能培养上层次分明、重点难点突出,较好地体现了“模块化”的要求,不少教材还体现了“任务驱动教学”的思想。

二、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的主要局限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处于百家争鸣阶段,出现了一些好的信息技术教材,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存在许多不当之处:

1.首先是教材编写的出发点的问题。目前有一些教材基本上属于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教材的翻版,不能体现信息技术课与计算机课的区别,一翻开书就是计算机知识与操作界面,让不少教师产生了“信息技术课=计算机课”的印象。教材体系基本上还是没用传统的计算机课程的思路,没有真正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没有将任务与学生学习的实际生活区联系起来。大多数教材实际上只是对某个软件知识点的罗列,信息技术课基本上是对某个软件的功能介绍,只是对软件功能的讲解。这样的教材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更不用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不在于这些教材的编写没有一个明确的理念指导,没有找到教材开发的适宜切入点。 2.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陈旧,很难适应时展的需要。我们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不能拿过时的、淘汰的知识去教学生。选入教材的内容应用适应发展潮流,具有先进性。但这一点我们很明显做得还不够,比如,校外Windows2000系统已风靡多时,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仍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Windows98版。这固然与我们各校的硬件设备有关,但教材内容陈旧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信息技术教材体现人文方面的内容太少。我们知道,信息技术在体现技术性、科学性的同时,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而大部分信息技术教材只是知识的讲解,没有体现技术所蕴含的艺术、文化与道德责任。

4.系统研究中小学教材,就会发现小学、初中、高中教学内容的合理衔接有问题。例如有些内容小学讲过了,到了初中还讲,甚至到了高中还要再讲,重复交叉很严重。

5.大部分信息技术教材只采用书本教材,对于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就显得过于单一。采用书本教材与光盘教材配套的形式,有利于弥补单纯书本教材的不足,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

6.进入21世纪,步入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重要,终身学习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因此,在信息技术教材中应当体现研究性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我们现在的教材在这方面是很欠缺的。

三、当代信息技术教材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已经成为共识,教材的编写应贯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渗透人文精神,突出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教材的编写要于信息技术之中始终体现人文精神的蕴含,用信息技术中表达的艺术、文化和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信息时代的信息伦理与道德、虚拟世界的法制观念,将是学生未来生活的基本信条。教材要重点加强对这方面意识的培养,引用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对错误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相关责任人受到的惩罚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并遵守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2.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是以计算机知识为依托,以学科活动为线索,并以提高学科知识与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因此,教材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信息技术知识,其次是信息素养知识,最后是学科活动。其中信息素养知识是信息技术知识还是学科活动中,都要有所体现,它的内容同其他两项是相融合的。所以,基于整合思想的信息技术教材应包括两个吩,一是计算机知识,二是学科活动,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教材目标同学科目标相联系,教材内容同学科内容相联系,学科教师可以选取其中有用的部分开展教学;(2)教材内容立足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的阶段性特点;(3)教材内容单元章节具有独立性和连贯性:把信息基础知识分成若干单元,明确每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以及完成后应达到的目标,使每一部分知识自成体系,又具有一定的整体性;(4)每一部分有明确的知识、情感和技能三个方面的目标;(5)教材具有开放性,学校或地方的各学校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共同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3.立体化出版。教材应包括书本教材、光盘资料以及支持网站三部分。计算机是处理信息最便捷的工具。为了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自身的优势进行辅助教学,笔者认为在书本教材发行时,配套的光盘教材也应随之发行。增加视觉、听觉信息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载有操作示范、过程讲解、模拟练习以及技能测验等内容的光盘教材,图文声像动画并茂,能有效补充书本教材的不足。支持网站是学科教师获取更多资料的途径,是交流和表达教学问题的空间,也是通过反馈修订教材的通道。

4.体现信息技术的技能评估思想。传统的评价基本停留在问卷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寄托在常规应试教育上既不现实,也不正确。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不是学习系统的计算机理论,而是以应用性学习为主,因此应主要考核学生利用软件完成任务的水平。如果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考试,只会产生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将这门新兴学科引入死胡同,成为应试教育的又一牺牲品。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台湾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方法:完全抛开传统的笔头测验,代之以口头回答,以操作性评量和实际活动报告等为主,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充分开展创造条件。另外,同学科结合的活动则应以学科目标的有效达到为主。

5.引导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多而杂,要求用较少的课时学习较多的知识点,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在教材的编写方面应体现创新教学方法的引导,比如(1)创设问题情境,(2)引导知识迁移,(3)提倡探索性学习,(4)重视知识的交叉应用,(5)引导学生开展创作活动。

6.强调知识迁移。信息技术课不是计算机课的别名,而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某些软件的熟练工,让他们到社会上去谋生,而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其中,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现在驾驭和认识各种不同信息环境和软件的共性上,体现在对未知环境特征、未知功能的探索能力上。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具体软件的各种功能都一一介绍和列举,而应该以具体软件为媒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软件的特点。具有与未知环境打交道的能力才是培养信息素养的真正目的。虽然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各种软件环境有许多共同的因素和特征,许多应用软件之间有不少概念和操作是相似的。虽然软件版本升级很快,但是新旧版本所涉及的许多基本概念是一致的,有的新版本只是对旧概念进行拓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处理技术将永远不停地发展,但信息技术的内涵却是永恒不变的。信息技术课涉及的具体软件实际上是教学所依托的一种“媒介”。无论是进行语言编辑教学还是进行应用软件教学,无论是Windows98还是Windows2000,无论是Word2000还是老WPS,无论是比较落后的环境还是最现代的环境,只要通过它们的教学能够实现上述目的,对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是正确的。要做好从计算机软件使用手册向信息技术教材的转变。

7.转变传统的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内容取舍的问题,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编写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法。传统计算机教材中,无论是软件功能还是应用方法,仍然以传授、记录、介绍的方式为主。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做等问题都采取直接叙述的方式,而且假定读者是离开机器读书的,因此不得不详细叙述过程,并大量堆积界面图形。这与我们在教学中所提倡的建构主义思想是不协调的。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应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1)改变教材编写的立足点,放弃“读懂书,再上机”的传统方法,充分考虑软件环境的可探索性、可实验性和自述性,立足于“学生是在机器面前学习”的情况考虑教材的编写方法。精简叙述和过多的界面堆积,减少传授式叙述,改用序列性问题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任务序列,增加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相关知识、技能。(2)放弃那种片面追求严谨、系统和面面俱到的思想,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把任务设计视为教材的重要内容。用层次丰富的任务来驱动新知识的引入,用任务来激励学习和训练,用嵌套性任务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认真设计训练任务,注意拉开差距,从而激励各种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训练任务要充分体现探索性问题的设计,应该设计一些便于学生发现新规律、新技巧的问题和任务,以弥补教材正文中难以面面俱到的不足,从而使上机过程成为继续学习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简单的熟练性练习和知识的验证。

8.重视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对学生高级智慧活动能力的培养。为了克服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低认知水平、重操作的倾向”,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编排需要加强对教学内容中研究性问题的设计,重视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对不生高级智慧活动的训练。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研究型问题需要考虑以下基本条件:(1)与学生学习生活区的相关性,即选择那些学生能够理解的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2)研究问题的开放性,即所选择的问题是可以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发挥的,而不是简单问题的操练,或只是让学生去重复别人已有的结论,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3)信息技术的技能训练与问题解决的关联性,即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资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学生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作为研究问题、完成任务和做出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

教育技术学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 会展专业 英语教学现状 改革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人民对提高生活质量和文化素养的渴望,基层单位、生产第一线、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迫切要求,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必将不断增设高新技术岗位。尤其是近几年,我国会展产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截止到2007年,展会数量超过4000个;主营展览公司3800家左右,从业人员近百万人,展览会的直接产值超过140亿元人民币。各大城市纷纷将会展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重要产业,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

会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而会展经济又是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程度密切相连的。如天津滨海新区,一个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迅猛前进的经济新区,是东北亚地区通往欧亚大陆桥距离最近的起点,是从太平洋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陆路通道的节点,也是华北、西北以至于中亚地区最重要、最便捷的海上通道的节点。无疑,天津滨海新区具有启东开西、承外接内,辐射华北、西北、东北亚、中亚的强大战略功能。此外,天津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一直把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作为增强城市载体功能的重要措施,在全市大力推进会展经济发展。近年来天津成功地举办了天交会、中国天津啤酒节、PECC博览会、全国建材会、房地产交易会、天津汽车展、北方自行车展、环渤海区域中日韩经济合作发展论坛暨国际零部件配套经贸洽谈会等84项国际性、全国性和全市性的大型会展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对内对外开放和经贸合作,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这些展会适应市场需要,为买卖双方及时搭建了交易平台,显示了极好的发展前景。

在行业高速发展与专业人才奇缺的背景下,我院于2007年开设了会展专业,大力培养会展专业人才。为了适应时代的迅速发展,我院还为会展专业专门开设了会展英语课程,以将学生打造成为一名综合素质的高级会展人才。

一、我院会展专业英语教学现状概述

以2007级为例,我院共招收会展专业学生人数93人,开设英语课程共4门,其中包括:实用英语、英语听说、商务英语、会展英语。

1.会展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

会展专业的学生为秋季招生,学生多为高中毕业,因此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由于生源地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仍然停留在高中阶段的“哑巴英语”的状态,不敢说,说不出。然而,作为一名具备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会展人才,英语的听、说、译在日常的商务交际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针对这一现象,学校经研究特开设了实用英语、英语听说、商务英语、会展英语等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2.会展专业英语教学所用教材

其中《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系列教材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点和教学改革的成果编写而成,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的培养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全球化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本书每册共8个单元,每个单元均包括听说、读写和实用技能训练三大板块的内容。听说部分围绕每单元的主题,并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生活和毕业后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听力与口语方面的专门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等进行日常教学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知识的吸收率,由原来的“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通过大一一学年的深入学习,学生能掌握1000个左右的词汇,能够进行日常交流,如打电话、问候、看病、旅游、购物等。

对于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我院专门开设了英语听说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此课程应用《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上海外国语出版社出版。本书每册内有十六个单元,每单元由四部分组成。

会展英语是专门为会展专业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所用教材为我院教师主编的“English for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讲义。“English for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分为“读”和“说”两部分。本讲义的编写宗旨是在学生掌握英语基本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使用英语进行会展管理与服务的交际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会展业各部门、各环节以及整个流程中的策划、管理、营销、接待等实施人员应具备的英语沟通能力;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综合文化知识和国际会展业的背景知识;介绍欧美有关会展业的先进理念。针对实际工作需求,按照国家会展流程,通过大量练习,帮助会展专业学生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更好地开展国际会展业务。

“English for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内容涉及会展业和世博会概况、会展策划、会展融资、营销、谈判、公关服务、展台设计、搭建、物流、安保、财务、会展信息管理、会展文案及会展后期评估等领域,同时为读者提供了相关知识。

3.会展专业的英语教学目的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找到自己合适的社会定位,英语对于一名专业会展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在大学三年的时间内,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使得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能够独立进行日常生活对话,处理商务交际、谈判、合作等专业领域的英语交流。会展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专业术语的广泛理解和掌握也是进行流利英语交际的基础,因此,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专业知识也是会展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

二、会展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

1.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会展英语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也有很高的要求。任课教师不仅需要有良好坚实的英语基础,更要有一定的会展专业知识,才能将英语与会展相结合,把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然而,很多学校教授会展英语的教师是英语专业的教师,没有任何会展方面的知识,甚至以往没有与展会有过任何接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也仅限于“教授”知识,而不是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因此,学校应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使其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型教师。

2.教育理念需要整改

很多教师认为所谓教学,就是把知识教给学生的过程。这种教育理念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该摒弃。教学,是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并且如何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的过程。教师应该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和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会展专业的英语教学应该侧重于实际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大量的模拟场景练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技术学发展现状范文4

近年来,我国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国务院提出“互联网

>> “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互联网+教育”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LBS服务的发展现状与策略初探 “互联网+”峰会 深入推进“互联网+”发展 美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与展望报告 能源互联网现状与发展 “互联网+”与教育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生活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探究 浅谈苏州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研究 互联网电视时代 “创业”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政治时代 互联网金融现状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化 掘金互联网教育 浅析“互联网+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5-13.

百度百科.APP Store[DB/OL]. ,2016-05-10.

郑世钰,刘三女牙.智能手机的微型移动学习创新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30-131.

黄荣怀,陈庚,张进宝,陈鹏,李松.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J].开放教育研究,2010(1):11-19.

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4-21.

王吉伟.“互联网+”时代 职业教育怎么发展?[EB/OL]. http:///start/2015/0513/405713.shtml,2016-5-17.

顾小清,查冲平,李舒愫,顾凤佳.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分类研究:终身学习的实用角度[J].中国电化教育,2009(7):41-46.

教育技术学发展现状范文5

>>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问题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与研究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基于TPACK框架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 信息化背景下基于VR技术的教师远程培训应用研究 基于信息化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的培养 基于成人学习理论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原则和模式研究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的绩效分析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体化改革策略探讨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核心能力的高校信息化流程构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1-12-29.

② 丁卫泽,吴延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9):64-69.

③ 左明慧.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23-24.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2] 丁卫泽,吴延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9):64-69.

[3] 左明慧.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23-24.

教育技术学发展现状范文6

摘 要:遵义市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等方面与中东部发达地区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通过对遵义市基础教育

>> 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失衡问题的思考 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西南地区农村金融现状及发展研究 西南地区城市创意经济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 西南地区大学网球运动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初探我国西南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 国家审计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横山水库水利信息化系统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浅析辽阳市农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浅析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 原州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藏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综述 西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域性特征及整体性保护策略研究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 山西省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 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建立教育信息化“三大机制”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新疆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5-09.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 http:///link?url=RMw-E_dleBc-01CzwGQ78nSlNUnTOTMFQlFB3-knutF2Umr LizRMdadPw4kAG_RINrjv6fhE6AD6ORfA3Pp-GQq,2010-07-29.

[3]汪丞.论我国教育信息化深度推进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

[4]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DB/OL].2016-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