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的起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划经济的起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划经济的起源

计划经济的起源范文1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文化企业;创意经济;文化品牌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意是企业生存的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企业作为一种经济实体,主要经营和生产文化产品,是现代企业存在的一种重要形态和方式。文化企业不仅消费投资品,而且也向其他企业提供投资产品,利用科学技术文化资源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在未来5年内,中国传媒业总消费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9.5%。世界娱乐与媒体业将以2.7%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从2008年的1.4万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1.6万亿美元。而我国在未来的5年内,互联网接入、互联网广告、电视节目订购,和收看许可费、唱片、电影娱乐、视频游戏等类别都将有大幅度的增长。[1]

(二)我国文化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发展阶段

“文化企业”是指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国家统计局将以下8类列为“文化产业”的范围: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服务等。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给文化企业带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国际文化产业相比,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阶段。其中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长期以来中国文化业都是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产业,囿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自我满足和自我封闭状态,致使其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较低,而且现有的资金调配能力和外部的市场空间不匹配等。

二、地方文化资源为文化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契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地方文化尤其是民间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中国也不例外。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文化合作交流越来越密切,传统文化精髓与民间工艺文化以特色赢得市场,在竞争中备受关注。广西作为东南亚进入中国的第一门户,成为中国与东南亚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同时广西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这都给广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山清水秀、四季如春、物产富饶,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和仡佬等12个民族,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广西地域独特,12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风情万种,自成格局。从历史悠久的“刘三姐歌墟”到现代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品牌众多,中外闻名。少数民族悠久独特戏剧和地方剧种,如壮剧、桂剧、彩调剧、邕剧、苗剧、毛难剧等成就斐然。因此重视广西少数民族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随着东盟贸易合作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问题显得更为迫切与严峻!文化企业应该抓住和利用这一发展契机,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创新地方经济发展。

三、地方文化资源与文化企业的创意经济

创意经济也称创意产业、创造性产业、创新经济等,是指依靠个人的创造力、经验和技能获取发展,以及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就业机会和潜在财富。例如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等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意经济的内涵外延越来越宽泛,成为公共文化组织与机构品牌服务的重要内容。[4]

(一)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区域旅游经济

旅游文化品牌是旅游地无形的资本,是影响旅游者行为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2]如果能推出具有本地区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构筑完善的旅游品牌体系,它就能在国内外的旅游市场上获得较强的旅游竞争力。[6]广西三大知名文化品牌的成功推出已经充分证明这点。

1.民歌文化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山歌好比春江水。广西不但地域独特,而且地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极其丰厚。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项目优势再演绎成为产权优势,以智慧铸造顶级精品,用精品拼搏天下,《印象・刘三姐》产业化带来的巨大经济贡献,远远出乎人们的意料。至今,演出总场次已超过1000场,观众超过160多万,直接票房收入超过了2亿元。演出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带动了当地公交、宾馆、饮食、娱乐、商品零售业的增长,带动了其他项目的升值,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项目辐射全国中心城市,版权输出了国外,继续产生着巨大的经济效益。[7]

1993年广西国际民歌节创办,1999年正式改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它由国家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和南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是一个融文化、旅游、经贸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节庆活动。该艺术节一年举办一次,举办地点定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省会南宁市。首届民歌节筹办当年,只找到160万元赞助费。如今仅是南宁大地飞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为民歌节筹资了上亿元人民币。首届民歌节时,南宁市的对外经贸洽谈签约额为70亿元左右,到了今年,签约额已超过800亿元!

南宁国际民歌节为广西带来了“旅游冲击波、投资冲击波”。民歌文化不仅是民众抒感的表达方式,还把广西的文化艺术推向了世界,也为广西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市场拓开了通道。

2.少数民族工艺文化

民族传统工艺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广西民族传统工艺正走出广西,直向国际化市场,百色市靖西县旧州村被文化部命名为“绣球之乡”,全村家家户户从事绣球生产。广西绣球不但被人们当作馈赠亲友之礼品,家庭中的装饰品,企事业单位的对外宣传、开展公关活动之赠品(可按客户意愿绣制特定文字:诸如单位名称、品牌、祝词等)。还正成为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正成为“让世界了解靖西,让靖西走向世界”的文化载体。农民用全新的创意,在小小绣球上表现了中华大地的风土人情、民间故事。

广西最大规模的芒编出口生产基地博白县,农民设计生产出品种丰富、造型生动、经济实用的芒编产品打入欧美市场,每年芒编产品出口额达10多亿元。广西的壮锦、绣球、铜鼓等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已经走出广西,为广西旅游经济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3.红水河文化

红水河――七百弄风景名胜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境内。1996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确定为自治区区级风景名胜区。1998年1月国家建设部专家考察组实地考察后,认为七百弄风景名胜区是国内外罕见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名胜区。据光明网广西频道报道,2010年5月16日,广西红水河文化艺术促进会成立大会暨广西潘氏文化研究会2010年年会在南宁召开。促进会的成立,有利于团结广西和海内外文化艺术家共同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研究和开发,通过兴建旅游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文化长廊;筹办红水河文化艺术促进会会刊,从而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

(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英国安东尼・帕伦斯爵士曾指出:“如果你十分熟悉别国的语言、文学,如果你了解和喜爱其国家、城市、艺术、人民,在其他因素相同或接近相同的情况下,你会本能地买她生产的产品,而不是买你不了解和喜欢的国家的产品。”目前各地最流行的做法就是举办“文化节”、“文化年”、“旅游节”等活动,利用这些活动,建立交流平台,使各地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走出去。我们应更多地采用对外文化贸易的方式,在赢得掌声与喝彩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3]

地方文化企业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在配合国家整体文化外交的同时展示地方文化特色,提高地方文化参与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贡献率,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国家的建设。

(三)打造地方文化创意品牌――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民歌文化、少数民族工艺文化、红水河文化都是地方文化创意品牌,把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作为突破口,广西民族文化中具有文化品牌潜力的还很多,比如龙母文化、山歌文化等。《印象・刘三姐》在获得商业成功的同时,还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还带动了南宁的招商引资、房地产、城市建设乃至整个第三产业。地方文化创意品牌是在现代化新时代地方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的另一种形式。[5]

四、参与多元力量建立区域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建设要求建立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区域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企业可以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当中,充分挖掘地方科技文化资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该以政府主导、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发挥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三种力量,在保证公共部门承担主要职能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上,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和企业的作用,形成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

地方文化资源是创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企业参与多元力量建立区域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创意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地方文化资源信息为文化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文化企业应该抓住和利用这一发展契机,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促进地方创意经济发展,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区域旅游经济,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对外文化贸易交流,打造地方文化创意品牌,保护与传承地方文化,在政府和文化企业等各种社会组织的多元力量下建立区域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roomx[EB/OL].(2009-6-21)[2011-3-15]..

[2]丘磐.论创意经济的政府公共政策导向[J].商业时代,2007,(24).

[3]李伟,聂鸣,李顺才.组织文化、外部知识管理能力与网络嵌入性收益[J].管理科学,2010,(3).

[4]张雷.地方文化资源与创意经济的融合机理分析[J].理论学刊,2009,(7).

[5]张志元.创意产业发展误区[J].企业管理,2007,(2).

[6]陈宝丽,倪海燕.整合地方文化资源信息,服务区域旅游业[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4).

计划经济的起源范文2

关键词:多元化;业绩;问题

A Study of Diversification’s Impact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Based on Agent Problem

Zhang Gen-ming1, li Yang-yang2

(1.Business schoo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2.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 Dalian 116028)

Abstuct: This paper uses Chinese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data from 2003 to 2009 as the samples. Firstly, it makes analysis of whether diversification has an impact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Secondly, the paper investigates whether different kinds of agent costs in companies influence the corporate performanc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by comparing diversified enterprises with professional ones, the study analyses the diversified enterprises’ special nature of agency proble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versification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e finding supports the "diversification discount" phenomenon, and agency problem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iscount phenomenon; Then, agency costs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management, and agency costs among managers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But agency problems between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minority shareholders do not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Diversification results into more agency costs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reduces agency costs between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small shareholders. But the agency problems among managers are not affect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diversificati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agency problem

一、引 言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战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面临是否进行多元化的抉择。相关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比例已经持续超过70% (张纯和高吟,2010)。与西方发达国家从多元化到归核化的发展趋势相反,多元化经营战略普遍存在于中国上市公司。但是,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一直没有定论,多元化折价、多元化溢价和多元化中性论是学术界争论的主要观点。

Jensen和Mecking在1976年提出的理论,引发了学者们使用该理论研究企业问题的热潮。企业存在的问题会影响其经营业绩,这已经成为学者们一致认可的结论。但是,少有学者从实证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企业各种问题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对于企业具有重要影响,那么其是否会影响企业问题,进而引发多元化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本文试图回答以上问题,以期弥补现有相关研究的不足。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经营多元化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业绩具有何种影响,学术界现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四种:企业经营多元化与企业业绩具有正相关关系(Miller,2006),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认为经营多元化降低了企业业绩(Singh et al. 2007),少数学者认为两者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关系(Palepu, 1985),还有部分学者认为经营多元化与企业业绩之间更多的是非线性关系(Palich et al, 2000)。在西方成熟市场,多元化折价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1974年Rumelt开创性地发现多元化企业的经营绩效反而较差,此后还有学者针对不同的国家数据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如Amihud和Lev(1981),Lang和Stulz(1994),Comment和Jarrel(1995)、Manohar et al(2007)等。

针对中国市场,学者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洪道麟和熊德华(2006)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多元化经营会损害企业的绩效。韩忠雪和锋(2007)研究认为,中国企业多元化折价现象的原因在于控股股东的利益攫取行为。林晓辉和吴世农(2008)通过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多元化损害公司绩效的原因是由于问题。张纯和高吟(2010)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发现问题是中国企业多元化折价现象的主要原因,此外通过民营企业、地方国企和中央国企的对比,发现多元化经营对地方国企业绩的负面影响最大,对民营企业业绩的负面影响最小。也有学者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多元化经营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苏冬蔚(2005)通过对1999年底前上市的1026家企业进行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多元化溢价现象。也有学者认为多元化与其企业价值并不存在显著的关系,如金晓斌等(2002)。

对于“多元化折价”现象的原因分析,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有学者认为多元化所带来的内部资本市场的低效,是导致其降低企业价值的主要原因。也有学者认为问题是多元化企业价值反而降低的主要原因(张纯和高吟,2010)。总的来说,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股东与管理者的问题、大小股东之间的问题以及经理层之间的问题。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公司治理水平不高,企业内部问题比较严重,多元化企业问题更为严重,进而影响企业的业绩。基于此,提出本文第一个假设:

假设1:多元化对企业业绩具有负向影响。

(二)企业内部不同类型问题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现有研究更多的是多元化企业由于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绩效,但是很少学者系统研究企业内部不同种类问题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企业内部的问题主要包括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问题、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问题以及管理层之间的问题。

现代企业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导致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利益的不一致性。股东作为出资人,期望得到更多的资本增值和资本收益最大化。而经理人在追求货币收益的同时,也追求豪华的办公条件等非货币收益。两者的利益冲突必然导致了企业成本的增加,采用合适的激励手段刺激经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而工作,是避免冲突的主要方法。

管理层往往出于私利,可以通过多元化来降低风险和保持自身职位的稳定性,有时候甚至会实施不符合股东利益的经营战略和决策。经营多元化有利于提升经理人的报酬和声誉,从而为其带来更多的私利(Rose and Shepad,1997; Aggarwal and Andrew,2003)。多元化企业股东与管理层的问题更为复杂,其成本也可能更高。因而,提出本文的第二个假设:

假设2a:企业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成本会负向影响企业的业绩。

假设2b:多元化经营企业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成本往往更高。

20世纪70年代以后,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呈现出集中的趋势,目前,除美国和英国等少数国家以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企业股权是相对集中的。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有利于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但是却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问题(Shleifer and Vishny,1997)。

1983年,Fama和Jensen提出了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下收益 的概念,即持有大宗股权的大股东往往会得到与他所持有股份比例不相称的、比一般股东多的额外收益。中小股东获利的方式是股利和股票升值,而控股股东则更多地获得控制权私下收益。2000年,JLLS提出的“利益输送”假说,该假说更加形象地阐明了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犯。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大股东通过自我交易将企业的资产进行转移,如采取针对控股股东有利的形式转移定价和对公司投资机会的侵占;第二种方式是控股股东通过增加自身企业的份额来进行利益转移,如通过股票发行稀释中小股东的权益等。控股股东与中小企业股东之间问题的存在,偏离了企业所有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严重影响中小投资者的积极性,从而最终影响企业的业绩。

中国是一个大陆法系国家,证券市场发展尚不成熟,投资者保护体系还不健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问题较严重。而多元化经营企业往往资产较大,具有更多的大股东,股东之间的制衡能减缓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减缓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问题。基于此,提出本文的第三个假设:

假设3a:企业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问题对企业业绩具有负向影响。

假设3b:多元化经营企业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成本相对较低。

企业经理人存在两种类型,型经理人和管家型经理人,对企业决策的制定具有不同的影响。型经理人会更加受私利驱动制定企业决策,而管家型经理人则更加注重自我实现(Chrisman et al, 2007)。经理人由于自身利益的驱使,经常会选择做出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决策,因此很可能侵犯其他经理人的利益,不恰当的经理人激励制度甚至会加剧这一现象的发生。

而内部经理人之间对资源的争夺,无疑会影响企业的业绩。多元化经营企业经理人之间的问题更是不容小觑。企业多元化经营往往会形成内部资本市场,这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协同效应和资源优化。但是,由于内部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企业资源很可能不是按照资金投入产出比例来进行分配,甚至出现了“社会平均化现象”,即一个部门的投资决策并不完全依赖于本部门的现金流大小,而是取决于整个公司内部其他各个部门的现金流大小。这样各部门经理人为了争夺资源,会出现寻租行为。各部门经理人之间问题的存在,加剧了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无效性,从而影响企业的绩效。基于此,提出本文的第四个假设:

假设4a:经理人之间的问题对企业的业绩具有负向影响。

假设4b:多元化经营企业经理人之间的问题更为严重。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

2001年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并首次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公布有关分行业经营的数据。尽管证监会有所规定,但是很多公司并没有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信息公布。本文选取2001年之前上市的公司,同时剔除:(1)同时发行B股和H股的公司;(2)样本期间存在数据违规的公司;(3) ST、*ST、S*ST、SST及退市公司;(4)数据不全的公司;(5)证券代码被多次使用的样本,共得到样本企业407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选取2003年至2009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多元化的度量方法主要有:经营项目计数法、多元化哑变量方法、郝芬达指数和熵指数方法。本文参照上述《指引》,涉及的行业代码精确到2位SIC代码,采用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利润10%以上的业务经营活动所涉及的行业的数目作为企业经营多元化的经营项目个数,采用经营项目计数法作为多元化的度量方法。

本文使用的相关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东方财富网(省略)以及巨潮咨询网(省略)。运用的处理软件为SPSS 16.0。

(二)变量设置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分析企业问题如何影响其业绩,同时探讨多元化企业中问题对企业的影响,本文选取以下变量:

因变量:对于企业业绩的度量方式主要有四类:会计绩效指标、现金流指标、市场绩效指标和经济增加值。考虑到会计绩效指标能综合度量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文选取会计绩效指标中最常用的资产收益率ROA作为企业业绩的指标。

自变量:采用多元化经营项目个数的自然对数作为多元化程度的指标。针对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问题,参考姜国华和岳衡(2005)采用资金占用率作为变量,应收账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股东对利益的侵占,股东的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经理人的利益,从而影响两者之间的成本,故采用该指标进行度量;针对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问题,参考陈文斌和陈小悦(2005)等使用流通股比例、股权集中度作为其指标;管理层之间的成本采用经理人成本作为其指标,由于高管人员在职消费一般计入管理费用,因而本文参考Ang et al. (2000),选择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来计量经理层之间的成本。

控制变量:参考现有研究,主要选取以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主要有资本结构、公司规模、公司盈利能力、公司成长性。变量设置如表1。

根据表2:企业业绩最小值为-0.440,最大值为0.440,其均值为0.009,说明企业业绩均值不大,但是不同企业间的业绩存在较大的差别;多元化程度最大值为1.61,最小值为0,其均值为0.319,说明制造业企业总体多元化程度不高;代表股东与管理层之间问题的资金占用指标均值为0.114,说明企业资金占用的情况较为普遍;企业流通股比例均值为0.533,说明企业流通股比例已经超过0.5,但是相对于全流通,该比例仍较低,流通股比例并不高;股权集中度最小值为0.161,最大值为0.961,其均值为0.569,说明中国制造业企业股权集中度较高;股权制衡的程度为0.473,说明大股东之间的制衡程度较高;经理层之间的成本均值为0.084,说明在制造业企业中,经理人之间的成本并不高;财务杠杆比例的均值为0.510,说明在企业资产中,负债占到了一半的比例;企业的规模相差不大;企业盈利能力的差别较大,其均值为0.286,说明中国上市公司总体盈利能力较强;代表企业成长机会的托宾Q值均值为1.470,企业成长能力较强。

四、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一)多元化对企业业绩影响的实证检验。

为了验证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业绩产生的影响,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检验,模型如下:

(1)

其中,βj(j=1, 2, … , 5)为回归系数。

多元化回归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对模型拟合结果具有重大的影响。为了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对所选取变量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采用SPSS16.0数据处理软件,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从模型结果看出,F值为153.060,对应的p值为0.000,说明模型通过F检验,模型具有有效性。此外,通过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得出,变量的容忍度和方差膨胀因子均位于1附近,说明模型所选择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模型的变量选择具有有效性。

从模型拟合结果看出,多元化程度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02,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的业绩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多元化程度越大,企业的业绩就越小。假设1成立。同时,财务杠杆对企业业绩具有负向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财务杠杆比例较高,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其负债,会加大企业的财务和经营风险,从而造成企业业绩的下降。企业规模、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成长能力均与企业业绩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成长性越好,那么企业的业绩就越高。

(二)成本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实证检验。

为了研究企业内部不同的问题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本文将多元化指标替换为各问题指标进行了相关的实证分析,模型如下:

(2)

其中, (i=1,2,… …8)为回归系数。

模型拟合度较前一个模型稍有提升,同时F检验值为142.701,对应的p值为0.000,模型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具有有效性。同时,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较为理想,进一步说明变量选取的合理性。笔者同时将多元化程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同样的实证分析,结果影响不大,此时,多元化程度对企业业绩并不具有影响,相应的p值为0.101,模型总体拟合度为0.288,与前者变化不大。从实证结果看出,财务杠杆对企业业绩具有负向影响,企业规模、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均对企业业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见多元化程度变量与问题变量对模型结果具有相似的影响。

以资金占用率作为指标的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成本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假设2a成立。企业资金占用率越高,说明股东通过企业占用的资源就越多,而这是与管理者的利益直接冲突的。从而加剧了两者的问题,引发了成本的上升,从而导致企业业绩的下降。代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问题的指标中,流通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呈显著负相关,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问题并不会负向影响企业业绩,反而会促进业绩的提高,假设3a不成立。通常来说,流通股股东的股权较为分散,对企业的监督作用有限,一定程度的股权集中有利于股东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抑制他们做出不利于企业业绩增加的决策。同时,随着股改效果的日益凸显,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趋同,因而两者的问题减缓,成本下降。控股股东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给企业带来业绩的增加效果较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问题引发的业绩下降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其可能与企业业绩正相关。代表经理层之间问题的经理人成本指标与企业业绩负相关,假设4a成立,经理层之间的成本越大,那么企业的绩效越低。从各指标的系数看出,问题会对企业业绩具有负向的影响。

(三)多元化对成本的影响的实证检验。

从上述实证看出,多元化经营会对企业业绩造成负向影响,那么企业由于多元化经营会对问题造成何种影响。为此,本文对多元化企业和专业化经营企业各指标进行了两独立样本T检验。在这里采用虚拟变量,将前述多元化程度为0的定义为0,否则为1。这样得到的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看出,两者资金占用率方差的F值检验中,p值为0.000,方差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其均值检验中T值为-2.654,对应的p值为0.008,均值也具有显著的差异。说明多元化经营企业与专业化经营企业两者资金占用率有显著的差异,多元化经营企业的资金占用率显著大于专业化企业资金占用率,假设2b成立。两者流通股比例方差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均值具有差异(p值为0.067),可以认为多元化经营企业的流通股比例显著大于专业化经营企业。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方差检验对应的p值为0.000,说明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两者均值也存在显著差异(p值为0.000),说明专业化企业的股权集中度较多元化经营企业要大。多元化企业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成本更小,假设3b成立。经理层之间的成本两者方差具有显著的差别,但是均值差别不大,T检验对应的p值为0.147,说明多元化经营企业与专业化经营企业经理人之间的成本没有显著差异,假设4b不成立。多元化经营主要影响企业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成本,以及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成本,但是对经理层之间的成本影响不大。

五、总 结

本文以中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3年-2009年数据的分析,分析了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业绩、各类问题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并通过对比,说明了多元化经营战略给企业问题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企业经营多元化对企业业绩具有负向的影响。研究结果支持“多元化折价”理论,认为多元化程度越高,企业的业绩越可能下降。多元化经营的最大优势是能通过多样化的现金流建立一个高效的内部资本市场,但事实上,很多多元化公司价值的受损表明内部资本市场建立的收益可能并没有大于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相反可能引发了更为严重的问题。

(2)企业内部的问题会对企业业绩造成影响。总体来说,企业内部问题对其业绩具有负向的影响。其中,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成本、经理层之间成本均与企业的业绩负相关,成本越高,企业的业绩就越低;但是,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成本不会负向影响企业的业绩,股权集中度产生的有利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由此所带来的问题造成的企业业绩的下降。

(3)问题是多元化经营影响企业业绩的主要原因。在多元化企业中,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成本以及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成本与专业化经营企业具有显著的区别,经理人之间的成本并没有显著地区别。多元化企业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问题更严重,但是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问题不及后者严重。企业经营多元化能更有效的制衡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实现其利益趋同,但是多元化经营企业应当更加注重构建有效的管理人员激励机制,以减少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成本。

本文对多元化经营企业问题的管理具有启示意义:首先,企业要重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以及经理层之间的问题的解决,由它们导致的成本的增加会显著的降低企业的业绩;其次,企业应保持大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强化由于适度的股权集中所带来的对企业业绩的正向影响;最后,多元化经营企业尤其应注意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问题的控制,其所导致的成本显著大于非多元化经营企业,这加剧了企业由此所导致的业绩下降。

参考文献:

[1] 张纯,高吟.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经营业绩—基于问题的分析.会计研究[J], 2010, (9): 73-77

[2] Miller D.J.. Technological diversity,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27(7): 601-619

[3] Singh M., Nejadmalayeri A., Mathur I.. Performance impact of business group affili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diversification-performance link in a developing economy[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7, 60(4): 339-347

[4] Palepu K..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profit performance and the entropy measur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5, 6(3): 239-255

[5] Palich L., Cardinal L., Miller C.. Curvilinearity in the diversification-performance linkage: an examination of over three decades of research[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21(2): 155-174

[6] Rumelt R.. Strategy, str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M], Boston, MA ,1974

[7] Amihud Y., Lev B.. Risk reduction as a Managerial Motive for Conglomerate Mergers[J].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1, 12(2): 605-617

[8] Lang L., Stulz R.. Tobin’s Q,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4, 102(6): 1248-1280

[9] Comment R.,Jarrell G.A.. Corporate focus and stock return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5, 37(1): 67-87

[10] Manohar S., Ali N.. and Ike N.. Performance impact of business group affiliction: An analysisi of the diversification-performance link in a developing economy[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7, 60(4): 339-347

[11] 洪道麟,熊德华. 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分析-基于内生性的考察[J]. 金融研究,2006, (11): 33-43

[12] 韩忠雪,锋. 控股股东的利益攫取与公司多元化折价[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 (7): 1053-1057

[13] 林晓辉,吴世农. 股权结构,多元化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J]. 证券市场导报, 2008, (1): 56-63

[14] 苏冬蔚.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价值: 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溢价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5, (S1): 135-158

[15] 金晓斌,陈代云,路颖,联盟珂. 公司特质.市场激励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J].经济研究,2002, (9): 67-73

[16] Rose N.L., Shepad A.. Firm diversification and CEO compensation: managerial ability or executive entrenchment[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7, 28(3): 489-514

[17] Aggarwal R. K., Andrew A. S.. Why do managers diversify their firms?[J]. Journal fo Finance,2003,58(1): 71-118

[18] Shleifer A., Vishny R.W..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 Journal of Finance,1997, 52(2): 737-783

[19] Fama E., Jensen M..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83, 26(2): 301-325

[20] Johnson S., Laportar, Lopez-de-silanesf, Shleifer A.. Tunneling[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 90(2): 22-27

[21] Chrisman J., Chua J., Kellermanns F., Chang E.. Are family managers agents or stewards? An exploratory study in privately held family firm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7, 60(10): 1030-1038

[22] 姜国华,岳衡.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J].管理世界, 2005,(9): 119-126

计划经济的起源范文3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应对对策

新的经济形势催生着企业不断加快变革,企业经营模式也在随之改变,新经济形势为当前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在新经济形势下持续健康发展,分析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新经济发展形势

科技快速发展,新型信息化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等一大批技术性改革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新技术带动新经济,打造不同以往的新业态化经济环境。受到国际环境下需求不断降低、生产要素的成本不断攀升种种原因的影响,中西部的经济持续增长,这加快了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支撑新经济不断推进发展。但是由于新经济属于当前经济环境下催生出的新兴产物,目前还处在初步发展时期,并没有形成相对稳固的一种经济体系,这样就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摸索前进,制订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新经济形势下生产需要的成本不断增加,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减少生产运作的成本,就需要企业不断和外部进行合作,加快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新兴及经济发展的相互融合,不断催生新的活力,提高企业和产业到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发展成为新的经济产业化结构形式。

二、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探究

在现在的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经济形势正在不断改变,新兴的经济形势对当前企业生存、企业融资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不断增大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想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保证企业快速健康、稳定的进步前进,就要求企业尽快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发展新方向,形成企业融资和当前经济形式的彼此均衡。目前企业融资形式还是面临诸多问题。

(一)企业融资渠道较少当前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等渠道,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少,不够多元化。针对当前大部分的企业来看,融资渠道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要方式。伴随当前国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针对金融业的工作流程与治理要求逐渐严格,企业进行金融机构的融资规程也越来越多。而且针对于银行,很多情况下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等多重因素,金融机构并不愿意将贷款发放给他们。

(二)企业融资难度较大一是针对目前日益兴起的高科技信息技术,新兴了一大批科技类企业,但是这类企业缺少抵押物,办理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都需要一定的抵押物,然而固定资产的缺乏让一部分企业融资之路寸步难行。二是由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并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而且财务等信息的透明度低,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承担由于企业信用等问题带来的高风险,所以在选择放款对象时更多的会倾向于大型企业,在我国占有绝大多数席位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获得的银行贷款机会不多,贷款额度有限。种种条件都在无形之中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融资压力不断加大。

(三)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国家对金融机构管理要求逐渐严格,从而金融机构对于贷款上的政策也趋于逐步紧缩的状态,金融机构逐步提高信贷利率,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攀升,融资受阻,贷款利率提高在30%-70%。过高的企业融资成本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障碍。

(四)企业融资耗费周期较长一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审批流程繁琐,审批要求严格,对企业的信用评定严格。不仅存在材料多次补充的情况,审批几次较多也导致审批时间较长,导致放款耗费周期长,贷款时间大多数要在半年之上。融资时间长,放款时间慢,为企业申请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阻碍。二是针对上市企业,虽然可以采用股票发行的方式筹集资金,但是发行股票的方式在资本市场运作中耗时长,审批同样复杂,层层审批,1至2年时间可能都没有办法筹得资金。

三、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策略

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资金周转,资金需求问题是很多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由于目前企业融资渠道面临的诸多问题,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迫在眉睫。

(一)完善当前企业信用评估机制,改革当前繁琐的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评估方式可以通过企业融资平台的搭建,不断建设并完善企业的信用管理体制。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让一部分具备贷款条件的企业减低贷款成本,减小贷款难度,缩短贷款时间。有效解决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建立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能够大大减少企业和银行间信息不对等的情况,让银行更快捷更准确的了解企业信用情况,方便银行进行企业信用调查,降低银行放贷资金风险。建立企业信用的黑名单方式,方便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征信情况进行了解,并就其还款能力进行综合的评价。

(二)革新抵押形式,完善融资担保内容1、通过采用相关政策的制定完善融资担保的内容。不断探索形成政府带头,企业及金融机构跟随的企业信贷基金,建立新形势下的新兴的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三方合作的形式,探究形成和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相契合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形式。2、研究创建新型质押方式,例如采用知识产权抵押或信用抵押担保的方式。由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环境下,信息技术发展势头正猛,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新技术,但是对于新兴技术企业大力发展高科技,并没有很多的固定资产可供抵押贷款,这样就导致相关企业很难进行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形势受限,制约企业长足发展。

(三)发展私募股权融资形式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就发生了整个国家的储蓄以及贷款业的全面崩塌。在当时的环境下,开始诞生了房地产行业的私募股权基金,这种形式的投资方式即为基金单位向企业开展投资,同时发行相应的收益凭据。换句话说,就是企业需要用一部分的增值收益来换取融资人的投资。起初运作方式是经过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经过基金公司把这部分资金交由专业的基金管理部门运作,然后机构把资金分投给融资机构。私募股权融资的资金投资时间相对比较久,资金的来源也较广,能够满足不同企业长久的资金需求。为了让私募股权融资更规范发展,增加企业融资渠道,我们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合伙企业法》,有针对性的列出几种方式,而且清晰的强调全部合伙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职责。由于中小企业不容易筹得银行贷款,并且银行贷款的形式需要一定的抵押物进行担保,还会收取不低的贷款利息,列出很多限制性的条件,并且贷款时间一般有限,短时间的资金困难很容易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形成财务危机。但是与贷款形式不一样的是,私募股权融资能够加大企业的所偶者权益,并不会造成企业负债的加大。而且不要求企业偿还利息,只需要进行企业分红即可。这样就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达到筹资的低成本,高回报。

(四)革新债券融资方式推进发展同样属于直接融资方式的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方式的优点在于,和股票融资方式相比较,债券的融资金额会更多,并且面临的风险也会比较单一,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打包以及财务两种风险方式。还有就是债券融资的成本会比较少,给企业运行节省不必要到的开支。

计划经济的起源范文4

关键词:清末;北京话;特殊;所;索;来源

作者简介:魏兆惠,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083)

在清代,尤其是清末官话作品中常常出现的一个特殊的“所”,如“所傻了”“所不学了”。这与汉语史上常见的动词之前助词“所”全无联系和相似。关于这种“所”辞书也有一些解释,但对其用法和历史来源鲜有人挖掘。事实证明,与“所”同音的“索”在汉语史上也有在动词前做状语,表“尽、全”之义的语气副词用法,且在清代文献中,出现了“所”“索”可互换的例子。我们认为清末北京话中的“所”应该是“索”的同音假借,只是在现代汉语和北京话中,这个意义的“所”“索”基本消失了。

一、清代北京话特殊的“所”的出现环境

1. “所”的语料来源

清末北京话特殊的“所”主要见于北京籍小说家作品、清末日本官话教科书中,其他官话作品中也偶尔出现。京籍小说家如蔡友梅(损公)、徐剑胆(剑胆)、丁竹园(国珍)、冷佛、市隐等,官话教材有《语言自迩集》、《(北京官话)士商丛谈便览》、《急就篇》等,官话小说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其中蔡友梅《小额》出现9例,日本官话教材《伊苏普喻言》4例,《谈论新篇》1例,《官话指南》9例,《生财大道》10例(据张美兰2007年统计①)。

2. “所”的句法环境

(1)从“所”的位置看,它一般位于主语(可省略)和谓语之间,而不能位于主语之前。其后的谓语成分极少是光杆动词,一般是动词短语。如:

1)我现在所找不着合式的房子。(官话教材《士商丛谈便览》)

2)您睡吧,们明天再谈,我所扎挣不住了。(官话教材《急就篇》)

3)起打一入学堂,他所学坏了。(蔡友梅《非慈论》)

4)您是有两下子,人家所信服上啦。(蔡友梅《忠孝全》)

以上谓语“找不着”“扎挣不住”“学坏”“信服上”均是动补结构的动词短语。

5)刚够自己的嚼过儿就得了,所也就没人肯攒钱了。(官话教材《生财大道》)

6)那亚美利驾的荒地,虽然不值钱,可也不是因为像阿拉伯地方的地,所连一颗一粒的粮食都不长的缘故……(官话教材《生财大道》)

7)现在庄稼所都长起来了罢?(官话教材《官话指南》)

以上“所”后紧接着的“也就没人肯攒钱”“连一颗一粒的粮食都不长”“都长起来”均为状中结构的动词短语。

有时谓语也可以是形容词,并且可以是光杆形容词,如下文的“傻”和“憨愚”。

8)大拴子说完了,额大奶奶所傻啦。(蔡友梅《小额》)

9)一次外家找到门前大骂,福八聊直会不敢出去,其中勾七套八好些个猫儿溺的事情,后来骂的所憨蠢啦,岳魁听不过去啦……(蔡友梅《忠孝全》)

(2)从“所”所处句子的语气来看,可以是肯定句,也可以是否定句。

10)也就是那时候,钥匙如今,走在街上,巡警所得干涉。(蔡友梅《小额》)

11)这们一来,把二秃子所给纵起来啦。(蔡友梅《铁王三》)

12)范三哈哈一笑,说:“三哥你愿意是你的造化,过门所得给你养个大小子。”(蔡友梅《铁王三》)

以上句子都是肯定句。

13)倒是善金大爷,后起来的,皆因是心里有事,前午夜所没睡。(蔡友梅《小额》)

14)我这一向所没见他了。(官话教材《急就篇》)

15)额大奶奶一看小额的病加紧,所不得主意。(蔡友梅《小额》)

16)我是着急银子所不来。(官话教材《士商丛谈便览》)

17)就起到了苏州之后事情就所不顺了。(官话教材《官话指南》)

18)赶开了印之后,就该忙了罢?可不是么,赶开了印之后,就所没甚么闲工夫了。(官话教材《官话指南》)

以上句子都是否定句,否定词“不”“没”一般都位于“所”之后。

综上可见:

第一,“所”和动词短语或形容词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紧密,中间可以插入动词或形容词的其他修饰性成分,也就是说,“所”并不是依附于动词或形容词的,如例(5)、(6)。

第二,去掉“所”句子仍然完整,也几乎不影响句子的表达,也就是说,“所”在句子中应该仅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二、学界对“所”性质的认定

学界对于这种特殊的“所”的解释并不多见,基本有两种:

1. 认为是副词,表示“全”“完全”之义

(1)《语言自迩集――19世纪的北京话》:“这人我所不记得:这个人是这么一个人,是我不记得的一个人;加‘所so’有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张美兰按:“所,副词,全也。‘所’的这个用法在清末民初的域外汉语教材、小说中多见……这是一个比较陈旧的词,现在少用。”②

计划经济的起源范文5

关键词: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管理;现状;优化途径

绩效管理是一种采用科学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评定和测量员工履行职责程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并将评定结果作为奖优惩劣,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单位工作业绩的过程。目前,随着高校的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对绩效管理也日趋重视,经过长期的努力与实践,高校对教师队伍的绩效管理日益完善,但是与此相对应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仍是个薄弱环节。因此,能否根据高校的特点借鉴行政机关重视互评和企事业单位重视竞争的管理经验,有针对性的深化高校行政机关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对于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效率以及学校行政管理水平将起到重要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管理的意义

(一)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高校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开展和逐步深入,打破了原有的高校人员之间的身份管理束缚,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形成了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而行政人员作为高校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对高校发展来说至关重要[1]因此,对行政人员实施绩效管理,是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

(二)良好的高校行政管理有利于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良好的行政管理体系是高校实现教学、科研两大社会功能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发展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新问题,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及科学管理方法的不断渗透,对我国高等院校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同时也提出了挑战[2]高校在国内外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和竞争。高校如何保证教学和科研这两大社会功能的有效组织和开展,这就需要行政管理发挥其作用,并协调好不同部门以及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集中力量,形成合力,使各项工作得以有计划、有序高效能地进行。

(三)对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高校树立“经营”理念的客观要求 高校与其他的社会组织一样,都需要“经营”。随着国外先进教学和办学经验的引进,“经营”学校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高校管理层的重视[3]当前,高校对各级行政人员的管理主要实行的是目标管理衡量行政人员工作的好坏,主要以是否履行岗位职责,是否及时完成工作计划任务为标准。这样的衡量标准并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成本,容易造成经费和资金的浪费,增加高校行政开支,缺乏“经营”的意识。其后果,一是部门为完成工作任务,提高经费预算,要求学校追加预算,增加学校办学成本;二是学校制定经费预算时,不得不加大机动经费预算,在学校经费预算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势必降低学校投入到教学、科研中经费的比例,影响高校办学的质量和目标的实现。对行政人员实施绩效管理,在绩效考核中引进财务指标后,行政人员工作中除了要考虑工作任务的完成,还要考虑工作任务完成所付出的成本,这不仅是高校“节流”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学校树立“经营”理念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4]

二、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绩效目标导致行政人员绩效评估带有个人主观色彩

一方面,高校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首要目标,所以高校高层管理层把主要精力用于对教师教学的考核上,很少考虑到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也少有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奖励制度;另一方面,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往往把自己作为“管理者”,认为学校制定的制度是用于管理教师和学生的,行政管理人员是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制定包括绩效管理在内的有关制度时往往对自己放宽要求。正是由于高校领导忽视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及约束机制,没有针对行政管理人员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目标[5]所以在缺乏明确的绩效考评目标前提下,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估就难以做到客观、公正,自然就导致管理上较强的主观性。

(二)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导致行政人员绩效评估结果的随意性

绩效考核缺乏科学的标准和具体的评价指标,只能以“德、能、勤、绩、廉”五个笼统的评价标准作为评价行政人员的标准。这种用“一把尺”来衡量所有行政人员的考评方法,使行政人员绩效考评难以消除诸多主观因素的消极影响,造成考评可信度低,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滋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环一个样”的现象,不但不能激发全体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甚至会消除部分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激励形式单一

当前,高校对行政人员的激励主要是行政职务晋升,工资津贴随行政职务而异。而行政职务晋升由于受职位数量和标准的限制,激励的效果不明显甚至产生不公平、不平等现象的产生。这种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激励效果不明显且与绩效不太相关的激励措施,很难调动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激励效果不够明显

现在国内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激励和淘汰机制。职务晋升对于行政人员而言,既是工作努力的方向,也是工作水平和业绩的肯定。况且在现行人事分配制度下,行政人员的津贴主要因职务而异[6]但职位毕竟有限,职务晋升本就困难,再加上在职务晋升中,个人的工作绩效有时并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职称、学历、年龄、性别等因素往往更重要),导致绩效管理的激励效果并不明显:干多的和干一般的获得均等的报酬,干少的也能得到不少的回报;优秀者得不到鼓励,不合格者也很难予以淘汰。

三、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

长期以来,高校对各级行政人员的管理主要实行的是目标管理,即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年度考核时,对被大家公认的工作完成情况比较突出的行政人员给予表彰奖励。这种管理方法对行政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和做好本职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满足了高校管理者对行政人员的基本要求,但也造成了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可有可无”的认识。这种在思想上对行政人员绩效管理的不重视,是当前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

(二)重绩效结果考核,轻绩效过程管理,认为绩效考核可以替代绩效管理

现实中,我们容易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对绩效结果的考评上,总是想方设法地设计出公正、合理的评估方法,并认为搞好绩效考评就算是成功完成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然而,将绩效管理的重点放在绩效考评上,忽视绩效管理中的其他工作,会导致产生诸如被考评者产生抵触情绪、工作积极性差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将绩效管理看做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评、绩效反馈、绩效改进和绩效激励等环节。要充分认识到绩效考评仅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克服重绩效结果考评轻绩效过程管理的现象,切不可将绩效考评等同绩效管理。

四、优化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统一思想认识,完善行政人员绩效管理制度

1.要使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合理的绩效管理对学校、部门以及个人发展的意义,尤其是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2.认真分析学校现有的绩效管理制度,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3.认真梳理学校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消除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各项制度形成一个体系,产生合力。

(二)贯穿“以人为本”思想,充分发挥行政人员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绩效管理之所以优于其他的管理方法,就在于它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于具体的操作中。以人为本是其思想精髓,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始终。因此,在对行政人员进行绩效管理,从绩效计划的制订,到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评、绩效反馈、绩效改进和绩效激励等的时候都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保证绩效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才最终实现绩效管理工作的真正目的。

(三)明确岗位职责,确定绩效目标

绩效管理本身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单位和组织之所以要抓绩效管理,其目的是通过对各岗位设定工作目标,并制定相应考评标准,以此来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而达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效果。因此,绩效管理要按需设岗,按岗定责、权责分明。

1高校应该行政部门的设定要根据高校各项工作正常有效运转而定,高校规模有大有小,规模大的综合性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要求专业性强、细分化;规模小的则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简化合并少设些。

2.部门设置确定后还要根据部门的主要职责设定具体岗位,岗位的设置要依据工作量来定。

3.岗位确定后就要对行政管理人员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的细分、界定。绩效目标的确定要把握好四方面关系:一是服从性,即个人绩效目标要服从部门绩效目标,部门绩效目标要服从全校绩效目标.二是协调性,即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目标必须协调,也就是说各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目标既不能重复以减少行政资源浪费;也不能交叉,以避免发生扯皮降低行政效率;还必须互补,以确保学校各项行政管理到位;三是客观性,即目标的难度要适当,既要有挑战性也要符合实际情况,四是可行性,即目标确定后,必须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包括完成目标的措施和进度安排等

(四)合理应用绩效考核结果,建立绩效激励体系

1.绩效考评的结果不应是简单的优劣评判,应该是行政人员工作的分析报告,为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提供依据

2.绩效考评的结果不仅可以作为行政人员评选先进、职务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调整的依据,更是行政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进行岗位调整和开发其潜能的重要根据。通过建立绩效激励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激励的功能,充分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完善考核体系,强化日常监督

首先要完善绩效考评体系。要合理制定绩效考评指标,考评指标包括“硬指标”和“软指标”。行政人员的出勤率、完成业务数量,等可以量化的指标统称为“硬指标”;而行政人员提供服务是否及时准确有效等,主要依领导和师生的满意度为标准,难以量化的统称为“软指标”;其次,在确定考评指标之后,要建立多维开放的考评方法。只有建立起内部考评与外部考评,领导考评与群众考评相结合的多维开放的考评方法,才能激发行政人员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最后还要强化日常监督。它是确保绩效目标按时保质完成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绩效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各部门完成绩效目标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检查中发现未能按时完成或完成有难度的,要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并提出相关整改办法。

小结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能否成功的运用于高校工作中,关键在于能否适应高校特殊的文化氛围。对于高校而言,绩效管理还处在起步阶段,决不能盲目照搬西方高校的模式,也不能简单复制企业与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否则就会失去绩效管理的激励效果。对高校行政工作进行绩效管理时,必须考虑到高等院校的特殊文化环境,不能破坏学术、科研的自由性和探索性,给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科研人员同样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绩效管理体系必须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逐步形成适合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管理氛围,提高自我管理意识,保证人与人之间的有效合作,增进沟通与交流的流畅性。在学校文化的确立和深化过程中,保证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终成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朱敏.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之我见[J].闽江学院学报.2008(2)

[2]杨军.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12)

[3]陈红梅.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4]覃东兰.对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计划经济的起源范文6

根据制作材料、表现内容不同可以将盆景分为树木盆景和山石盆景两大类别。树木盆景的形成与我国的观赏植物风习和花木园艺关系密切,山石盆景与我国的爱石风习,即奇石欣赏习惯关系密切。但二者都是表现林木与山水景观的艺术品,只不过表现以林木景观为主的作品为树木盆景,表现以山水景观为主的作品为山石盆景。后来的唐代盆景则是以林木与山石景观相结合的形式,即以附石式或者水旱式的形式出现的。

1.树木(植物)盆景形成初期的发展概况根据考古学资料,在河北望都东汉墓道壁画中,绘有一陶质卷沿圆盆,盆内栽有六枝红花,置于方形几座之上(图1),已有植物、盆器、几架三位一体的盆栽形象。特别是几架的使用,已出现了我国盆景艺术的雏形。这可能是有关我国植物盆景起源的最早绘画资料。有的研究者认为,它是插花的绘画作品而不是盆栽的绘画作品,争议的焦点在于该六枝花枝是否具有根。该问题有待进一步考证。

有关记载盆栽的最早文字资料见于《佛图澄别传》:“澄以钵盛水,烧香咒之,须臾,钵中生青莲花。”文中的“澄”为晋代之僧佛图澄的简称。这不仅说明在晋代时已经出现了盆栽荷花,而且也说明了盆栽荷花与佛教有着紧密的关系。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鸣沙山之麓的莫高窟,以其壁画、雕塑与所藏经书著名于世。1995年7月笔者到莫高窟学习考察时,发现在第257号窟上顶部的壁画中,有九幅植物盆栽、盆景形象。该窟壁画作成于北魏年间(386―534),所描绘的是佛教最初由印度传人我国的情况。此壁画中的盆栽、盆景形象,不仅是我国盆景发展早期的珍贵资料,同时,还说明了盆栽、盆景与佛教有着密切关系,并开始用于佛教摆设。

据考证,上文提及的晋代之僧佛图澄为古之天竺国人,天竺国即今之印度,加之上述描绘佛教最初由印度传入我国情况之壁画中所见到的盆栽、盆景形象,由此可以推想,盆栽、盆景在起源的当时,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该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山石盆景形成初期的发展概况河北省安平东汉墓中,有一幅描绘墓主人的壁画,在墓主人的身后,有一侍者手端一点三足圆盆的盆山。这是有关山石盆景最早的绘画资料(图2)。据《后汉书》记载可知:东汉时安平属冀州,并在明帝时(58―75年在位)封给皇帝的子孙为国,公元122年改为“安平国”。这证明在东汉时代的122―220年间,我国的山水盆景已经出现。

关于山水盆景的文献资料最早见于《南齐书》:“会稽剡县刻石山,相传为名。”文中的“会稽”为秦时设置的郡名,位于现在江苏的东部和浙江省的西部;“刻石山”指刻石为山状之意。上文可以证明在南齐时已经用人工手法把石头雕刻成山形进行欣赏。同时该书还载有:“永明六年(488),赤城山云开雾朗,见石桥瀑布,从来所罕睹也。山道士朱僧标以闻,上谴主书董仲民案视,以为神瑞。太乐令郑义泰案孙兴公赋造天台山伎,作莓苔石桥、道士扪翠屏之状。”文中之“神瑞”指由神所降之祥瑞、灵瑞;“伎”同“技”,“扪”为抚、持、握之意。本文说明了当时已经模仿山林景色制作盆景,同时在山石盆景中还摆设了附生青苔的石桥和手抚绿色屏风之道士等配件。这种作品正是汉代流行的“缩地术”的具体体现。

1966年在山西大同石家寨发掘了北魏司马金龙墓。墓主司马金龙世代为北魏显宦,卒于太和八年(484)。该墓出土了五块屏风漆画,另有残块若干。在其中的《列女古贤图》中的两人物之间,有一圆盆盆山(图3)。说明此时盆山已被用于官宦的室内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