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国际汉语教师 发展之路 实践创新

中美两国在教育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笔者通过比较两国在知识观、教育理念、课堂形式的不同,总结国际汉语教师的发展之道。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的兴趣能够得到足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效率往往会得到很大的上升,其效果也是可想而知。因此,兴趣对于激发本国学生或是美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尤为重要。

以兴趣为基础的课堂成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热情的有效途径,而且兴趣课堂的形式可以多样。“聊课”就是一种以聊天授课的课堂形式,教师在轻松的环境中循循善诱,在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中,巩固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并思考问题。“聊课”的教学方式在中国古代就已出现,《论语》记载了儒家学者孔子与其弟子在平时聊天中所探讨出的言语,如“问仁”“问义”“问理”等,通过问答启发弟子的思维,增加弟子的学识。“聊课中的聊与日常生活中的聊天不同,它需要教师明确授课目标,精心设计课程。”i汉语国际教师要真正地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标,“聊课”方式不失为一种尝试。不管是初学者还是中高级,汉语国际教师都应该尽量用汉语教汉语:对于初学者,教师可以串联几个主要的语言点,设置一个情景,通过肢体语言或图片展示的方法,采用反复问答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在必要的时候才使用学生母语解释;对于中高级的学生,“教师把相关生词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在一起,跟学生展开一个相对完整的会话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巩固对这些词语的印象。”当然,在“聊课”过程中教师要时时把握主线,避免学生思绪过散或钻牛角尖。陈寅恪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题写:“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话鞭策着不少学子要自主思考。而“聊课”“实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步,真正实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学习、动态化学习。”

关于知识观方面,中美存在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知识来源,传统方法是课堂上教师讲授及书本,学生通过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记忆背诵,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点,较为单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知识观点已经不适用于这个快速发展、与时俱进的中国了。学生可以在接收知识的同时,对那些旧时观点抱着怀疑态度已经是不可置否的了,让学生在怀疑的前提下加以考察验证,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自己的知识,还可以养成对新鲜事物求真探知的习惯。而且汉语国际教师还可以扩充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使知识来源多样化。一方面,笔者建议汉语国际教师在课堂可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淡化学生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尝试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课堂上可以尝试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或者进行讨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增强了自学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渐渐地将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化为学生。另一方面,汉语国际教师不仅可以依靠书本传授知识,还可以通过游学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授教,游学的地点自然是其他设置有中文课程的学校,小至学校周边地区,大至全国范围甚至中国,以此来达到寓教于乐。如今大多青年人处于好动、思维活跃的年龄阶段,游学的形式较好地迎合了他们的特性。在美国,这种由专业老师负责主持组织的游学课程较受欢迎,除了接受专业知识,还可以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对当地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名胜等方式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游学作为一种人生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长学生的阅历和学识,更有利于汉语国际教师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当今社会,就算是对那些业务知识和教学经验都比较丰富的教师来说,也存在知识更新的问题,所以未来国际汉语教师自身能够有意识地去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运用知识,有效传播教授汉语的能力尤为重要,这么做还可以在学与教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对于教育理念方面,中国古代道家学派著作《老子》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中蕴含的道理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同理,想要学生永久有知识,那就要让学生学会获得知识方法。简单说来就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汉语国际教师可以争取在教学中一边传授学生以知识,一边帮助学生了解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或者在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寓教于乐,避免照本宣科地讲授知识和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既切合了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方式,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理念。“美国在培养教师时,比较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教育应变能力,能够应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避免死板的教学模式,所教导出来的学生也是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创新是教育理念生命力的源泉,所以笔者认为,国际汉语教师首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从而完善教育理念。当然,创新是在继承中国优良传统,通过比较中美差异,借鉴美国优秀成果,创造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经验和新做法,使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不断发展。其次,创新载体传播的教育方式,信息传播需要依靠一定的载体,不单单靠嘴巴,靠本子,在教育过程中使用多种多样的载体如网络,电视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等,传播中华文化。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新技术产品被运用到教学中来,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将讲台与电脑合为一体的多媒体讲台,教师的授课方式从单调的板书到如今可放映幻灯片以及播放音频、视频,这种集多功能于一体的讲台在我国已开始渐渐普及到小学范围,课堂气氛也随之逐渐活跃起来。当然,创新教育理念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创新心理咨询的教育方式。“心理咨询作为指导学生健康成长,排除成长道路上的障碍,减少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的事业。”iii学生如果在学业上出现挫折,难以接受现实容易心灰意冷,这时候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倾向,国际汉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

随着中美文化交流的深化,对汉语教学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国内外的教师需求量急剧上升。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很多大学设立了对外汉语教育专业以及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不少教育机构也推出了汉语教师培训课程。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也从世纪年代的凤毛麟角,成长为如今的百花争艳,将来做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巳经成为很多学子的职业梦想。无论是在本土教学,还是在海外教学的教师,都面临一个基本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既合格又负责人的的汉语教师。这是海外教学的教师们一直都在担心的问题。

在不少国家,个人的“继续培训”巳成为了一种权利,只有通过“继续培训”,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纠正和更新。我们知道,汉语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其年龄层次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学习汉语的动机、需求和目标也不尽相同。教学对象越是表现出多样性,教学方法和手段越应该多元化,课堂控制和管理也充满着多变性和偶然性。没有始终如一的教育情境,教育情境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所处的教育情境有一个适应性,而这种适应性往往是从教师的学业背景中无法直接获得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通过“继续培训”的过程不断完善。“继续培训”的施行以及完善必定会是我国的汉语教育之路越走越远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实践,因此,笔者建议在实践课堂上,教师只需要扮演引导的角色,在一旁鼓励和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进行,适当地设置(实践)实操性、自主性强的课堂,比如“说课”,它是实习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口头阐释课堂设计与安排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的人要讲清楚“为什么”,对具体的教学方案只需要作提纲挈领式的说明,重点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告诉同行。此外,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备课,掌握上课技巧和经验,也能在备课的同时增长自身的知识,进行这样的业务培训可以使未来的国际汉语教师尽快熟悉本专业所需的知识,高效地构建知识体系并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更进一步地了解“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避免纸上谈兵,高分低能的现象。

不仅如此,重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就业门槛也尤为重要。除了资格证书这项硬性要求,还要在实践的基础上重视教师的内在涵养,包括知识、创新等综合能力。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就业门槛,再由高素质、高水平的国际汉语教师对外实施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并且能够为今后培养出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经济发展;新常态;教育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3.02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092-03

经济学领域的的专有名词“新常态”于2014年5月提出,这个名词刚被提出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发关注与深度认知。这个词概括了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高度并加以判断,还对我国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方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小语种专业中,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韩国语,韩国语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使我国民族团结以及和中韩进行更友好的贸易往来,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现状以及有关问题

自中韩建交二十多年以来,对于韩国语的教育,我国已经取得了较为全面且深度的发展。从目前来看,在东北地区设立这种专业的大学一共有二十几所,学校里学生有三千多名。在华北的一些区域,对于韩国语教育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一个过程中。这些年,西南、华南以及中西部等一些地区,这种教育也正迅速地发展。在地图上来看,韩国语教育展现出来的是由上海三角区、江浙、山东半岛向东北以及东南沿海区域并向全国发展的形态。当前在这类教学上我国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如下几点:第一,对于课程设置结构相对单一,在学校课程的设置上大多类似。从中国学校的这个专业上来看,它们设置的结构几乎相同,其传授的主要课程也是根据韩国语语言学、文化、文学等领域与方向进行研究,缺乏地域之分,其培养的主要能力也是关于译、说、听、写、读这几个方面,不能够使教学重点突出。其次,缺乏专业的师资团队,对于本T博的培养,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就中国当前而言,对于韩国语博士点的高校所开设的数量过少,并且每年招生数量也是相对有限制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目前高校教师的能力提升和师资团队的扩展。第三,固定的模式培养,对于人才需求出现了脱节。当今我国韩国语教育的就业情况比较差,原因在于许多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找到与此专业相关的工作,这就导致就业难的情况,另外,有许多的企业对于这类人才的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社会中对于人才需求标准不一样,从而造成这两者产生矛盾。

二、韩国语教材及资料

由符号、信息、媒介这三个要素组成的教材,其目的是给学生传授思想、技能和知识的材料。我过多所院校已经开设本院校独特的韩国语教学课程,所以在教学时所用到的教材也不经相同,其中最为普遍使用的教材是选择使用国内某些高校所编写的。对于国内编制的韩国语教材而言,其较为注重的是关于韩语语法、词汇等一些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类教材对学生学习韩国语的基本功有着相对比较大的一些帮助,国内所编制韩国语教材,对于中国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思维方式等是比较合适的。所以说,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中,我们应该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提高方面,对学生实行科学技术以及历史文化等各项领域的技能教育,并按照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一套教育教学体系。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新要求

新常态的特征有三个,其一,高速增长逐渐向中高速增长转化;其二,不断地把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使第三产业消费需求转化为主体,逐渐缩小城乡区域的差距;其三,是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逐渐转化为创新驱动。要更好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相结合,此项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给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选择合适的时间合理的调整人才培养方式与方法,从而能够更好的为全国以及地方建设服务。对韩国语教育改革,经济新常态提出下面几个要求:其一,经济中高速的增长,对于韩国语的教育就要求其向内涵式进行发展。目前中高速增长的这种形势就要求当前人才需求和就业形势一致。当今,我国有着相对较大的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发生许多岗位缺乏相应人才的现象。归根结底这是由于经济社会的转型造成人才需求的状态产生了严重的变化。就韩国语高等教育而言,目前我国对于韩国语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就是怎样培养出与时展相符合并与社会需要相一致的人才。只有将内涵式进行更好的发展才是唯一出路。其二,升级优化经济结构,这就给韩国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其对重点方向要重点进行扶持与培育。用重点经济发展来引导学生今后的就业导向,这样不但能够使此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有效降低的同时还可以对促进社会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整理好对于此类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人才需求间的供求关系。其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对韩国语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教学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要让此专业学生同时具备有创新兴趣、创新心理、创新勇气以及创新决心,把所掌握的信息、知识、方法以及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同时进行创新、创造与改革,从而促进此专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在语言类专业中此专业的作用以及地位。想要让学生获取相关创业能力,要求学生探索发现就业创新的方式与方法,并协助学生,使其更快地创造出一定的物质财富,能够更好地人生价值与精神追求实现。

四、对韩国语教育发展的构想

(一)对于韩国语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对比国外,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投资而言,政府给予支持的力度非常大,教师有着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去向国外借鉴优秀的教育投资,从而使我国在韩国语教学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加强,不但要把我国较为优秀的韩国语教师送往韩国进行进一步的深造,并且还要在此基础上,积极的引进一些优秀的韩国人才来中国任教。另外,政府要适当地开放绿色通道,倡导韩国高校和国内高校之间强有力的交流合作与沟通,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与教师可以充分体验“韩国式教育”的各项学习模式与教学方式,学习国外教学的优点来使本国的教学水平得到良好提升,从而补充我国教师资源严重不足的缺点。

(二)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在韩国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向学生传递本国的传统文化,着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观念。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韩国语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韩国传统文化,也要向学生传递这样的教育思想,从而更深地培养我国学生为了中华民族而奋斗的思想观念。另外,在课程的具体安排上,重点应该要放在如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进行提高这个方面上,并给予学生进行科学技术以及历史文化等不同领域以及方向的技能知识教育,从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一套教育教学体系,这样学生就能够获得均衡并且全方位的发展,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

五、要求的韩国语教育改革思路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些要求,就必须深化改革韩国语高等教育。将新常态的特征作为起点,对于韩国语教育改革,应该采取重点培养方向人才、内涵式的模式教育以及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方法。

(一)打造内涵式教育模式

韩国语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点是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深化改革。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将设置单一的课程进行改革,并改掉培养模式类似的状况。对于不同位置区域的高校建立起富有地方特色文化的专业方向进行研究,此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尽可能地可以使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其二,可以对一些具有科研条件的大学进行系统培养与培训师资,这就给韩国语教学带来了相对较为充足的师资力量。其三,把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扩大。这就要求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增加,另外还要适当的增加中外学生交换学习的机会,使中国学生走向韩国,韩国学生走进中国,这样能够更好的增加文化交流与语言学习的机会。

(二)重点方向人才的培养

对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采取能够更好地促进韩国语R涤兄氐恪⒍嗖愦畏⒄沟囊幌钫铰浴J嵌灾氐惴较蛉瞬排嘌的一个关键方向。对于当今我国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这样一个情况,对于这种教育应该从过去的科研教学类型逐渐转变成为教学型,同时与教学科研型兼顾,对于大部分高校的教学重点,主要是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样做不但与语言类学科使用性与实用性的特点相符合,同时也与此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规律相适应。所以说,关于我国韩国语教育,其重点发展方向主要是在旅游韩国语、日常韩国语、商务韩国语以及韩国语笔译几个层面上,对于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有航空航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海洋技术等一些新兴产业,和以涉外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等等。

(三)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

除此之外,关于韩国语教育的改革,其重点还是在对于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情况下,高校要着重对学生资源获取能力以及识别市场机会能力进行培养。就我国现状而言,有许多能够进行创业的条件以及领域,比如在社会服务的环境中,把眼光放在韩国语短期培训、幼儿韩国语、等相关领域,在经济领域把眼光放在涉外旅游、韩国导购等相关环境。另外,高校要在对学生进行创业的培训过程当中,培养其风险管理能力和管理新企业能力等等。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用复合式培育的形式,采用多渠道,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协作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范文3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一个应汉语国际推广的新需要而设立的新专业,其人才培养的模式还不完善,有待于我们进行不断地探索。文章立足于汉语国际教育的新形势,探索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一个核心,两个辅助”的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层级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希望能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培养目标;“一个核心,两个辅助”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高,目前在全球兴起了汉语热。在汉语热的新形势下,国家汉办提出了实施对外汉语教学的六大转变:(引自“新华网”2008年12月25日的相关报道)目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已从“对外汉语”进入“汉语国际教育”时代,专业内涵丰富,专业概念的外延不断拓展,汉语实现了从“教学”到“教育”,由“国内”转到“国际”的转变。为了适应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新发展,新形势,2012年国家教育部将“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学”三个专业进行了整合,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与过去的对外汉语专业相比,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发生了五个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1.教学对象构成的多元化。过去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教授的对象为没有汉语背景和非汉语区的非华裔以及华裔。而现在汉语教学对象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教学对象的构成更加丰富和多样,除了过去的没有汉语背景和非汉语区的非华裔以及华裔之外,现在又增加了很多汉语区接受过很少汉语的非华裔、非汉语区接受过很少汉语的华裔等。2.教学对象学习目的多元化。他们的学习目的都由以前的三大类:完成外语要求、寻根或对汉学感兴趣,发展到现在的多种类别,包括商务谈判、法律研究、新闻、艺术、科学、工程、政府及公共事务等等。3.教学层次多元化。目前我们的教学机构已经由单纯的大学本科教育逐渐转向多层次教育。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机构种类逐渐增多,包括中文学校、小学、中学、大学、孔子学院、私有教育企业等等。4.教学模式和方法多元化。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由以前的单一课堂讲授向多样化、媒体化教学发展,如海外学习与在华学习相结合、本校学习与跨校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工作实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远程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新的科技手段相结合等等。5.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目前的汉语教学内容除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之外,专门用途的汉语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如商务汉语、法律汉语、医用汉语、旅游汉语等。(引自吕蕴鸽,2010,“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呈现的特点及本科教学的定位”)面对国家发展的新形势,新的学科、专业的调整,高校必须改革过去对外汉语本科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根据汉语推广的新形式,新要求,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新的思考和定位。因此,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教育理念的研究和实践势在必行。

一、目前各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情况

为了了解各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情况,我们抽样选取了一些学校,以下是几所高校所设定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1.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学制四年,着力培养系统掌握汉语言与中国文学、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国际汉语教学及应用的基本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胜任国际汉语教育以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等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引自/n675582c1268.aspx)2.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法语基础,具备较好的语言应用能力,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能在国内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以及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涉外企业、事业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引自/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03)3.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英语言基础,具备较强的汉语言文字表达运用能力和较流利的英语交际能力,能够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语言、中国文化及跨文化交际等相关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引自/shownews.asp?id=1613&foid=448)4.本专业培养具备汉语及语言学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能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相关部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语言应用方面的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引自李思源,2014,“黑辽两省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5.本专业主要研究针对母语非汉语者的语言教学与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具有对外汉语教学及涉外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引自李思源,2014,“黑辽两省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纵观以上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1.各高校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没有能很好地突出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性,还没有将传统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清楚地区分开来。2.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地区优势和学科优势还不突出,存在趋同性。

二、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教育理念的探索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确立,过去的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的发展,因此,立足汉语国际推广,准确专业地定位汉语国际教育,创新教育理念是本专业的当务之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在教育部公布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当前的国际汉语教学市场的需求,结合各学校的地区优势、学科及专业优势,同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使培养目标更具专业性、系统性、丰富性和实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层级性的,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核心,两个辅助”。

(一)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培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国际汉语教师

结合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应以培养国际汉语教师为主要培养目标。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应突出应用性、复合性和国际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培养应充分考虑地区优势和学校的学科及专业资源优势,制定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教学环境、文化习俗、学生等都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各高校应结合自己的地区优势和专业特色,实施定向培养,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强胜任力的国际汉语教师。

(二)人才培养的辅助目标之一——培养能胜任国际汉语教学管理、涉外事务、对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的人才

目前随着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逐步深入,除了需要大量的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之外,与之相关的各种人才的需要也随之增加。如: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策划和执行人员、涉外事务工作人员。面对这些新的人才需求,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的内容需要不断丰富和充实,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制定相关的培养方案。

(三)人才培养的辅助目标之二——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和对外汉语专业学术型硕士输送合格的生源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中,学校应设立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块,在本科阶段要夯实专业基础,突出研究型学习的特点,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学术研究生的报考和攻读打好基础。结语随着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的发展,过去的对外汉语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因此,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地域针对性、专业实用性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多样性,实现国家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崔永华.关于汉语言(对外)专业的培养目标[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4).

[2]金伟,傅赢.试析本科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J].辽宁师专学报,2012,(4).

[3]吕蕴鸽.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呈现的特点及本科教学的定位[J].学术交流,2010,(6).

[4]马庆林.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若干建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3,(3).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践课程

“汉语国际教育”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res”,简称MTCSOL。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治影响的日益扩大与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急剧增加,对汉语教师的需求也持续上升。为了适应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解决对外汉语教学教师严重匮乏的问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4月3日发出通知,决定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作为一门强调实践和应用的专业,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在探索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为推进汉语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汉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专业素质,必须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践课程建设概况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特点

(1)高度综合的前沿学科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是一门高度交叉、高度综合的新兴前沿学科,具有汉语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重学科的综合属性,而且要求有实践环节的训练。另外,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复合人才,不仅要能够承担汉语教学的任务,还要具有较强的汉语国际推广以及文化推广和交流的能力。

(2)复合应用型的人才培养

与对外汉语专业不同的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这些都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促进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全面推广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除了要对汉语及汉语教学进行研究之外,更多地承担着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国际推广,推动汉语教育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教学转变。

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分析

根据《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规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根据《方案》规定,设置了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5大类),教学实习。其中,5门必修课程基本上能够保证培养对象对汉语和文化的教学内容、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和基本教学能力的养成;而语言、教学、文化、教育和方法等五大类23门选修课以及在外语和实习方面的具体要求,则不仅细化和深化了必修课程的内容,也延伸和丰富了教学内容。

在这里,笔者想强调一个问题,就是实习和实践课程之间的区别。实习是研究生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进行教学实习,更多的像是一种社会实践,而非本文要强调的实践课程。

3、实践课程建设概况

目前中国的高校中,有多所高校都建立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关于实践课程的建设,这些高校都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作为国内首批建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校,该校在实践课程的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学校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能力体系(而不是单纯以知识体系)确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以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围绕着汉语教学能力、中华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力争全面实现教学内容从语言、文化本体到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根本转变。在教学模式上,推广案例教学,在国家汉办的大力支持下全力建设全球范围的国际汉语教育案例库,并进一步探索探究式、思辨型、充分互动和研讨的案例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努力构建并形成了从听课、评课、说课、试讲到顶岗实习的一整套实践实习体系。

虽然各高校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建设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由于《方案》缺乏对实践课程的规定,各高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普遍在实践课程的建设方面有所欠缺。除此之外,由于各高校都根据自身的条件及需要探索和建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实践课程,在整体上缺乏统一性,没有形成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践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问题:缺乏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应用性认识

虽然在我国,专业硕士的产生和发展已经有较长时间的积累,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尤其是文科性质专业,仍然是沿袭了学术型专业建设的模式,缺乏专业硕士应有的实践能力培养。很多报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学生可能大多数也只是对中国语言与文化有兴趣,作为学习者,其自身也忽视了其作为重实践应用的专业对学习者实践能力的要求。

2、体制问题:缺乏系统的实践体系建设

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原有的教育体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革。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学而空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对实践教学能力重视度明显不够,没有真正的实践基地,更不要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整个实践体系的建设。

3、课程安排问题:缺乏对实践课程的安排和保证

从对课程设置的分析中可明确看出,在《方案》的规定下和实际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都没有对实践课程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使得实践课程缺乏制度上的保证。其次,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本身的丰富,加之该专业生源的多样性,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因此在理论课的安排上,为了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课程占到了很多且集中的课时。这样一来,老师和学生都会将很多的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上,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压缩了实践课程。

4、经费问题:投入不足,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师资保障

目前,很多高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术型硕士的培养上,给予了很多的课题经费,希望通过课题的建设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的名誉和竞争力,这样一来专业硕士在实践课程建设过程中经费投入就必然会不足。另一方面,开设汉语国际教育课程的高校大多还未形成一个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的师资力量,很多课程由汉语专业老师、语言学专业老师等教授。这既反应出高校师资的不足,也反应出各高校对于专业硕士建设不够重视。

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践课程建设策略

1、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建立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正确认识

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当然也包括其他所有的专业硕士,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除重视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外,要注重对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积极参于各种实践课程和项目。对于教师和学校来讲,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制定一套单独的培养计划,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中,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

2、各高校要转变教学管理模式,建立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

学校要对整个教学管理的模式进行改革,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乃至所有专业硕士的实践课程进行系统的完善。在实践课程的建立上,可以采取合作教学的模式,建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与在校留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实践。在这样合作教学的环境中,学生不仅锻炼和提高了汉语教学的能力,更能逐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此同时在校留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汉语水平,可谓一举两得。各高校可以通过这种教学管理上的转变,逐步将这种教学模式固定下来,建立实践基地,完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实践课程体系。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范文5

[关键词]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就业前景

自1985年,国家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原对外汉语专业)以来,截止2016年,全国共有近300所高校获批开设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特别是近些年来,汉办不断开设境外孔子学院,外派大批汉语志愿者,不难看到国家对于该专业的重视,人们对此专业的热捧。如果上网搜索对外汉语,首先映入眼帘的大多为,缺少师资,急需专业人才,学科发展迅速,蓬勃发展的态势等积极意义的形容词。

笔者认为,网络的热议,国家的宣传只是侧面反映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的现状,若要更全面了解该专业的发展,特别是专业的就业前景,则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更为真实,客观的调查。因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对国内某民办高校在校三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展开了调查,旨在了解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未来的就业规划,并力求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发展提出些许建议。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卷调查内容

问卷共三道问题,分别为:

(1)是否选择考研?

(2)是否选择从事与对外汉语专业相关工作?

(3)是否选择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如果是,你会选择哪种工作,并试给出原因。

本问卷通过问卷网形式进行发放与回收,共计收回有效问卷270份。

(二)调查结果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其对本专业的考研热情随之减少,对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追求也不断降低。

在校大二学生考研热情最高,两个班级考研人数分别为48%,58%,几乎超过班级总人数的一半。

在校大一,大二学生考研热情,与日后希望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热情基本持平。

在校大三学生考研人数与从事对外汉语先关工作人数比例相距悬殊。

在校大三学生选择日后从事对外汉语相关工作人数偏低,两个班级分别为8%,9%。

(三)学生访谈结果

笔者随机选择三届在校学生,每届共10人,共计30人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对专业的理解以及个人就业规划等问题。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个人就业前景的认识与选择有着强烈的共性。例如,10位大一学生对个人就业前景抱着非常乐观的态度。几位学生纷纷表示,报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是因为近年来网络,电视的积极宣传,更笃定地认为,如果实在没有出路,就加入汉硕考研大军。10位在校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表示,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还是比较喜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因此大多选择考研,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10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则对专业的热情不高,这也反映在了他们的问卷调查数据中,笔者遗憾地发现,大三的学生选择考研与从事对外汉语相关工作的人数极少,所占比例不足本班人数的10%。在访谈中,学生们都提到了,其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并不像外人认为的那样美好,网络的宣传与炒作更是不可信的。学生们从已经毕业的大四学生处了解到,找工作的时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非常尴尬,很难找到与专业符合对口的工作,考研成功率其实也不高,尤其是民办高校,没有保研的资格,知名度也不及公立院校高,即使过了初试,复试时大多是毫无优势的。

二、现状分析

(一)学生人云亦云,就业规划扎堆现象严重

笔者调查的270位学生中,出现了严重的个人就业前景规划扎堆现象。这在上表中有所体现,例如大一学生考研率极高,大二学生无论是选择考取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还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专业工作的人数均较多,大三学生考研率偏低,选择从事对外汉语相关专业就业的人数也极少。造成这样较为一致的职业规划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比如学生们缺乏自身个性化职业规划的能力,从众心理较强。

(二)学生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定位并不了解

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专职人才,或将来从事新闻出版,文化交流工作,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换言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定位从来不是培养仅可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的人才。而正是由于大部分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将学科定位为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性人才,忽略了另外几个方向的均衡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该专业开设的本意,也误导了大部分学生。由于学生对本专业的学科定位不了解,所以在就业前景的规划上,感到自己未来可以做的工作除了汉办志愿者,考取本专业研究生,各大汉语教学机构的教师,高校汉语教师等,再无他路。

(三)选择考研学生,目标不明确,对个人能力评估不准确

笔者统计了准备考研学生的目标院校与专业,但是惊讶地发现,有超过30%的学生在目标院校一栏中写着不确定,近30%的学生把目标定成了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这样的调查结果,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与担心。1.虽然学生们选择了考研,看似已经对未来做出了一定的规划,但是实则不然,连要考哪里,考什么专业,怎样准备,都一概不知。这其中也不乏学生指出,既然不一定本科毕业就可以找到与本专业相符的工作,那么就考研,这样的决定未免太过草率。2.近30%的学生把个人目标定的过高,当看到学生们选择名校作为考研目标时,笔者是非常欣慰的,毕竟有志向的学生值得鼓励。但是当问及其平时成绩时,大多数学生表示,平时专业课成绩不稳定,更有学生指出,选择考名校,不是因为能力强,而是因为,既然考研了,就选一个自己都觉得难考的学校,锻炼自己。笔者认为,如若不能根据个人能力,正确评估自己,选择合适的院校,专业,有充分的准备,翔实的计划,那么别说考研的成功率,就连是否具备考研的资格,都应另当别论了。

(四)学生就业选择较为集中,就业渠道颇窄

在调查的270位学生中,学生们选择的职业较为一致。这其中包括最多的几类:汉办志愿者、中小学教师、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机构或培训机构教师。除去公务员与企事业单位人员外,学生们选择的职业,都仍然围绕汉语教师这一职业,这里并不是说从事汉语教师一职不好,试想若全国近300所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高校的毕业生都选择上述几类工作,学生们面对的将是无比残酷的竞争。虽然本文调查的仅是这300所之一的学校,但是笔者相信,调查结果至少可以代表一部分在读学生的想法。

三、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前景的思考与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得到的数据与结果,笔者认为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崔希亮早在2005年就曾表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与该专业提供的职位并不成正比,李晓琪也曾撰文指出,虽然我们需要的是大批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先行者,但是似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并没有感到就读该专业的优势。陆检明(2014)也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专业成长过快,大批毕业生没有合适的出路,而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推V的一线教师,又大多不是该专业出身,这样的尴尬情景似乎愈演愈烈,让人担忧。这次笔者对某著名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在校三届本科生的调查,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三位学者的担忧与焦虑。因此针对调查的结果,笔者对调查学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一)细化学科定位

前文提到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指出,该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育的专业人才,或日后从事文字、新闻出版等工作,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的专业人员。也就是说,学生们不要陷入学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日后一定要考取汉语估计教育硕士,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才是该专业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学校应该认真解读教育部的指示,细化学科定位。

(二)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做到针对性强,个性化强的职业规划服务,让学生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明确个人能力,清楚认识到大学四年结束后,个人的定位与职业的选择,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海外学习汉语的热情愈发高涨。根据2014年汉语考试海外考点工作会议数据,截至2014年2月,全球汉语学习者已超过1亿人。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年2020年)指出,到2015年,全球孔子学院达到500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达到1000个,学员达到150万人,其中孔子学院(课堂)面授学员100万人,网络孔子学院注册学员50万人。截至2014年,全球共有汉语水平考试海外考点530个,国内考点330个。汉语国际推广发展如此迅速,势必需要足够的师资作支撑。目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师资力量很难达到海外所需汉语教师的要求。因此,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

归纳起来,汉语国际推广的师资力量主要包括国内相关专业高校教师及中小学教师、对外汉语及汉语国际教育相关专业的本硕博学生和海外本土汉语教师。根据笔者在美国从事汉语教学的经历及研究资料显示,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大体由两部分组成

移民当地的华人华侨和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外国人。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经国内选拔派出的对外汉语教师、学生和到中国学习汉语及相关专业课程的留学生。

一、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现状

教师数量方面,根据教育部2010年数据,对外汉语教师缺口已达500万,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教师素质方面,由于国内对外汉语专业教师和学生数量有限,在招生和选拔时对专业的限制不大,因此学生来源较广,一些非汉语专业的学生汉语基础知识和中国文化理论水平相对薄弱,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现学现卖”的情况发生。国内派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大多缺乏对赴任国当地语言文化的了解,且教学经验不足,派出的汉语教师中很多是第一次迈出国门,在海外教学期间要经历文化休克、赴任国语言水平的考验、教学方式适应赴任国当地的过程,这些都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从培养结果来看,培养对外汉语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最终目的是让他们承接传授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使命。然而,经过几年的学习,有些学生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没有机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有些学生因为赴任国条件有限、就业面较窄等原因放弃对外汉语教学,转而在国内从事教学、管理、文秘等相关工作。即便在上学期间或毕业后从事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很多学生,最终也因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没有长期保障等原因纷纷转行。

海外本土教师方面,由于很大一部分海外本土教师是华人华侨,他们在汉语教学方面具有掌握当地语言文化的优势,但他们的劣势也非常明显,他们中绝大多数并非汉语专业出身,有些学历层次不高,很难达到汉语专业教师的水准。另外,他们有的来自港澳台,使用繁体字,口音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大陆方面也有出入。即使是来自内地,由于非专业的缘故,在汉语教学方面也存在很多偏差。在汉语专业学习的留学生中,由于学习时间不长,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回国后缺乏继续学习汉语的途径,有些也选择了转行。

二、关于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养问题的思考

(一)教学质量与教学针对性相结合

1.加强人才培养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培养,对外汉语硕士的培养已从学术型向教学型转变,仅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高校,全国就从2007年第一批的24所发展到2010年的82所。如此大规模地扩大招生院校范围和招生人数,培养院校师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招生扩大的步伐,出现的结果是有些院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一个导师带多个学生,并且,这些导师多是从事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英语等其它领域研究的,因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不足,他们就被“借调”过来,从事也许自己都不太熟悉的领域的工作。加之汉硕培养时间是2-3年,除去海外实习及之前选拔和培训占用的时间,真正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很少,许多汉硕的学生又是“半路出家”,从其它本科专业进入汉硕专业学习,底子较薄。基于这种情况,加强培养院校专业师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近年,很多高校在招聘中明确指出需要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许多相关专业的在校教师也积极参加各种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培训班进行进修,一些高校教师亲赴海外进行汉语教学,积极交流经验体会,这些对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不无裨益。

2.增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汉语国际教育与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能等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则是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应当更具针对性,比如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中加入教育学、心理学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知识,便于他们今后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其次,应当加强赴任国语言文化的学习,比如所在高校派出的汉语教师及志愿者多是去泰国,那么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增加泰语的教学和泰国文化及教学方式的传授。另外,国内有些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留学生汉语教学机构设置在不同院系,要想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的对外汉语教师,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单位与留学生汉语教学单位的合作不失为好的方式,可以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加入留学生汉语课堂,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甚至可以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优秀学生走上讲台,为留学生讲汉语课,并请专业教师点评,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加大岗前培训力度。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挂牌成立了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承担了部分海内外汉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根据笔者做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经历,在汉语教师及志愿者选拔过后,国家组织了为期两个月的岗前培训,对相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在派出对外汉语教师前,可以适当延长此类岗前培训的时间,通过若干个月的学习,在了解赴任国语言文化、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和掌握中华才艺方面都会有较大的进步。

(二)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1.加强培养高校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一项对近百所高校的调研结果显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基本流向主要有五个方面,其中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仅占10%左右,另外40%的学生选择继续攻读与专业相关的硕士博士学位,40%的学生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从事对外交流工作,或在企业、银行等从事翻译、文秘等工作,还有10%的毕业生则选择出国。要留住潜在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源,最有效的方式是为他们搭建良好的实习就业平台,可采取与当地或外地教育培训机构合作的方式,培养院校为教育培训机构输送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缓解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压力,以此达到互利双赢。

2.采取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目前对外汉语教师派出途径比较单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派出前相对缺乏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有过出国经历的更少,这些是新手适应国外生活和教学节奏的不利因素。从学生角色转换为教师,还要努力适应赴任国的语言、生活和教学习惯,这对一个刚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构建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当地语言、提前适应海外生活和当地教学方式都有极大的帮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国外高校可为学生提供在当地实习的机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开拓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方式。据笔者了解,一些人不愿意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原因是认为这是“青春饭”,没有“长期饭票”。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中,有海外实习机会的很多是在完成海外教学任务后回国转行做公务员、教师、文秘、翻译等,没有海外实习机会的在上学期间就找到了其它工作。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对外汉语教师输出渠道是留住大量对外汉语教师的当务之急,也是扩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招生规模的有效途径。国家汉办在2012年推出了专职教师项目,旨在培养对外汉语专职教师队伍,今年,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全国首家国际汉语教师学院,为孔子学院培训和输送对外汉语教师。以此为借鉴,可开发更多类似专职教师的项目,推广国际汉语教师学院做法,作为输送人才的良好渠道,并形成长效机制,吸引更多愿意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投入汉语国际推广的行列。

(三)网络教育与实体教育相结合

1.打造适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外国留学生的实体培养模式。在2014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们从不回避,始终在学习、实践用外国人的思维和话语方式,讲清楚中国的事情。”这从另一方面揭示了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具有的先天优势。根据李春玲2015年对2007-2010年审批的具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的82所高校的调查,3只有36所学校有外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简章,而这36所高校中对学生入学的汉语水平要求差距较大,只有少数几所高校有对留学生明确的汉语水平要求。由此可以推测,进入绝大多数高校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留学生汉语水平有差异。据此,各高校可以针对留学生汉语水平的不同,采取分班授课的形式;采用“一帮一”模式,鼓励不同班级之间的沟通交流。另外,同样可采取国内外联合培养的模式,在海外学习理论知识,在国内进行教学实践。

2.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对外汉语网上教学。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学习汉语途径有限,可以考虑利用网络进行汉语教学。目前,国家汉办主办的门户网站网络孔子学院,为全球的汉语学习者和孔子学院的师生服务。另外,国家开放大学在2006年时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合作成立了全球唯一一所基于互联网开展远程汉语教学的孔子学院,研发了实用的网络汉语学习资源。可以考虑以国家开放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为依据,推广至其它省市开放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建立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与海外汉语学习者的联系。此外,MOOC开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可建立对外汉语MOOC团队,创建对外汉语MOOC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