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公司年度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咨询公司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咨询公司年度工作计划范文1

今年,开始正式接手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加上薪酬管理、办公室杂务,共同构成日常工作的三大块内容。

一、企业文化

这是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可能是因为和新闻传播专业好歹有点关系,也可能是因为带有研究性质,需要研读大量书籍。

半年工作总结

1、上半年,企业文化工作真正启动是从4月份开始的,当月主要撰写本年度工作计划。

2、5月,举办企业文化内训师培训班,邀请咨询公司老师,主要从培训技巧层面提高内训师的能力。

3、5月,在企业内部进行服务品牌logo征集及评选活动,目前已经联系了专业设计机构,在这方面,大家都没有明确的想法,希望能够通过专业设计机构的大量作品刺激大家,形成比较清晰的思路。

4、5月,撰写加快服务品牌建设的分析报告。

5、6月,举办企业文化小型研讨会,探讨不同文化的对接工作。

工作思路总结:

上半年工作不多,但是已经可以看出其中的工作思路——以服务品牌为主要抓手,辅以内训师素质提升。

个人总结:

工作方法:写计划,全年工作计划、每周工作计划,尽量每天有工作回顾。

在这些工作中,作为组织者,沟通协调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在如何寻找中间人搭线、如何与对方沟通、怎样在价格上讨价还价、如何招待对方等方面,找到了一些方法。作为参与者,培训技巧、培训风格较上一次培训有质的飞跃,写作文风、写作思路慢慢将自己所长和企业所需结合起来。

下半年工作计划:

1、企业文化内训师比赛或者巡讲活动;

2、规范行业视觉识别系统的使用;

3、服务品牌体系建设及评估、注册工作;

4、企业文化对接论坛;

5、企业文化案例集定稿;

6、企业楷模报告会;

7、企业文化颁奖典礼;

咨询公司年度工作计划范文2

[摘要]预算编制是保证发挥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确保预算目标能够实现的前提条件。本文针对项目型企业的特点和难点。对项目型企业预算编制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预算管理;项目型企业;预算编制

一、引言

关于预算的编制,现有的各种预算研究文献中,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但是,在这些论述中,普遍存在比较明显的工业企业假设,即预算的编制是以工业企业为假设,以产品销售、产品生产、材料采购、人员招聘、设备投资等为主线,讨论预算的编制过程。但是,在企业预算管理实践中,必须注意到一个事实: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工业企业在整个经济中的重要性在逐渐降低。

部分提供劳务服务的企业,其所提供的劳务服务,具有明显的项目特点。企业业务的承接、管理、核算等都是以项目为单位。企业的业务,由很多个项目组成,项目管理是企业业务管理的核心。在本文的研究中,称这类企业为项目型企业。如房地产开发公司、施工企业、系统集成企业、设计院、研究院、监理公司、定制型软件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等。本文将以项目型企业为例,研究预算编制。

二、项目型企业预算编制的特点和难点

(一)管理者与业务层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项目的管理重心在项目组或基层业务单位,容易造成企业的管理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对企业的业务不了解,处于信息劣势,在预算编制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信息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容量的信息不对称;二是项目成本率的信息不对称:三是项目进度的信息不对称;四是项目现金流的信息不对称。

(二)客户的不稳定性导致预测的困难

项目型企业的客户所对应的项目采购,对于客户来说,往往具有一次性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企业的客户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这种客户的不稳定性导致了预测的困难。有的企业甚至在年初编制预算时,还没有特定的客户基础。更谈不上项目,导致预算的编制比较困难。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历史数据难以作为预算编制的依据和参考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项目型企业要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八。但是,在这类企业的操作实际中,一方面是受原有的行业会计制度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的限制。真正能够按照准则要求进行核算的企业很少,大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很不规范。既不能满足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企业预算管理的需要。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本没有按照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归集。缺乏同类项目的历史成本数据;二是收入的确认没有坚持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跨期严重,预算的编制基础不规范;三是收入和成本不配比,难以进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三、项目型企业预算编制的程序

针对上述内容,项目型企业的预算编制,要以项目为基础,按照市场销售预算、项目预算、人工成本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费用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的流程。编制企业的年度预算。

(一)市场销售预算

一般来说,销售预算包括销售量预算、销售价格预算和销售费用预算三个方面,其中销售量预算和销售价格预算是企业销售行为为企业带来资源的预算,而销售费用预算是企业销售行为耗费资源的预算。对于一般工业企业来说,销售量预算和销售价格预算一般是根据产品、目标市场、客户等因素编制的,而销售费用则是按照不同的费用项目编制的。但是,对于以项目为单位的企业来说,销售预算的编制方法和内容有较大的不同。项目型企业的销售量预算和销售价格预算,合并为企业的项目合同额预算。

项目型企业编制销售预算,一般应该经过如下步骤:首先,要对目标市场进行预测,这种预测主要包括项目的多少、项目的总体金额等;其次,要设定企业的投标成功概率或市场占有率;最后,要根据前两个步骤对市场和企业内部资源的预测和设定,编制企业的年度销售费用预算。

(二)项目预算

项目预算是以责任中心为对象,以项且为基本单位,编制的项目收入、成本、现金流预算,项目预算是项目型企业预算的基础。

编制项目预算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把项目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上一年度已经开始但没有完工的项目。这类项目的合同金额、预计成本总额、已经完工百分比等参数是已知的,编制收入、成本预算时,只需要确定在预算年度,项目的累计完工进度,并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用预计完工进度所对应的应确认收入减去已经确认的收入,就是预算年度的收入预算;用预计完工进度所对应的预计成本,减去已经发生的成本,就是预算年度的成本预算。关于项目现金流入预算,应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相关的合同条款和项目的预计进度等因素,逐笔预计能够收回的现金流。关于项目的现金支出预算,则要根据项目成本预算和综合付现率等因素来编制。

2编制预算时,已经中标、签订合同,或在预算年度肯定能够取得的项目。这类项目预算编制的重点是确定项目的预计总成本、预计总收入和预算年度预计完工百分比。在确定这些预算参数的基础上,根据预计总收入和预计完工进度,计算确定收入预算;根据预计总成本和预计完工进度,计算确定成本预算。

3在编制预算时,还不能具体到项目,但根据企业的年度预算目标值、市场情况和企业内部资源情况,企业应该取得和能够取得的项目。对于这类项目,应该在测算的基础上,核定项目的利润率并根据企业的预算目标值等因素编制预算。

(三)人工成本预算

在项目型企业中,人工成本预算是成本预算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工成本应该分为基本人工成本预算和挂钩人工成本预算两部分。其中基本人工成本预算是指和责任中心的预算业绩表现没有关系的人工成本预算,按照责任中心的人数、基本工资等因素核定;挂钩人工成本是按照公式核定的Y/∑Y1×B0部分的人工成本,其大小是责任中心预算指标表现的函数。

(四)资本性支出预算

资本性支出预算是指企业在计划年度内长期资产的购置及处置预算。在编制项目预算时,会有相应的资源需求预算。一般来说。资源需求包括人力资源、设备和软件资源、现金流资源三个方面。其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通过人工成本预算满足;现金流资源的需求,通过项目现金流预算和财务预算满足;而设备和软件资源的需求,则需要通过资本支出预算加以满足。

(五)管理费用预算

管理费用预算是对企业管理部门耗用管理资源的预算。一般来说,在编制管理费用预算时,可以将管理费用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折旧及摊销费用

编制预算时,考虑现有资产、资产增减、折旧政策等因素,重点需要考虑的是预算年度新增资产、减少资产和可能的折旧政策的变化。在费用定义上,折旧和摊销费用一般应该作为非责任费用。在有的企业,如果产生折旧和摊销的资产(如办公室等)是约束性预算资源,在各责任中心之间的分配存在冲突,那么,把折旧和摊销费用作为责任费用进行考核,能够有效缓解资源紧张的问题。

2工资及工资性费用

编制预算时,应该根据部门人员基本情况、工资水平、各种附加费的计提比例和基数等因素考虑编制预算。值得指出的是,职能部门的预算考核,一般不应该和工资直接挂钩。所以,管理费用中人工成本预算的编制就相对简单,人工成本预算属于非责任费用。来源于/

3房租、物业等合同费用

编制预算时,应该根据已经签订的合同、已经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或房屋面积等驱动因素确定。关于费用的定义,应该坚持和折旧、摊销费用相同的处理原则。

4审计、咨询、律师、宣传等劳务费用

对于这类费用,在编制预算时,应该严格贯彻如下原则:①已经有合同的,按照合同编制预算,但对于费用的较大变化,应该说明原因;②没有合同的,预算的编制应该严格坚持业务导向和成本驱动的原则,即先确定工作计划,后编制费用预算。在费用的定义中,这类费用不能作为简单的责任费用进行考核,而应该和费用支出所取得的效果进行统一评价与考核。特别是对于成本支出金额较大的,要做成本支出结果的效益评价。

5业务招待、会议、差旅、电话、办公、水电、车辆等费用

此类费用是管理费用中控制弹性最大的费用。在编制预算时,应该坚持先确定费用总额,再明确费用分配原则,最后确定部门费用预算的原则。需要指出的是,管理费用预算应该按照费用项目和费用所属部门编制。在一般的预算管理理论中,常常强调费用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和控制费用预算的重要性。但是,根据笔者长期从事预算管理咨询所作的统计显示,在中国企业的管理费用中,真正的部门可控费用介于10%~20%之间,80%以上的管理费用,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预算的编制。只需要根据有关的成本动因和计算参数,计算确定费用预算即可。

(六)财务预算

咨询公司年度工作计划范文3

主要工作回顾

一、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措施

年初,召开街道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和剖解存在不足,及时部署新年度安全工作。街道主要领导分别与分管领导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各条线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街道办事处与各条块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22份、消防安全责任书22份、食品和药品安全责任书22份,街道办事处马雪峰主任与5位分管副主任分别签订了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各条块与监管对象签订安全生产告知承诺书583份、消防安全告知责任方(出租人)296份、承租经营方750份、食品药品安全告知承诺书420份,发放区安全生产告知书297份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安委会成员单位及各监管对象的安全职责,进一步深化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街道党工委对安全生产工作相当重视,上半年先后3次在班子会议上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明确部署,有效确保了各条线、部门“一岗双责”责任的落实。同时,我们还着重抓好新改扩建项目的安全预审和告知工作,督促指导新进企业落实好各项前置工作,第一时间确保其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职责、措施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街道共组织召开各类安全工作会议17次,其中安委会成员单位专题会议2次,安全工作例会4次,“厂中厂”等集中出租区域专项整治工作会议2次。九个方面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工作、基层队伍建设、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工作等会议5次,食品、特种设备安全、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落实国务院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的相关精神等各类专题会议4次,其中街道主要领导亲自参加5次,分管领导全部参加。及时印发各类文件和工作材料19种750余份,确保各项阶段性工作措施及时得到落实。

二、加强监管检查,确保节日和重要时段安全形势稳定

(一)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督促企业开展隐患排查和网上填报工作。累计督促企业完成网上注册315家,隐患填报1025家次,发现隐患971条、完成整改969条,累计投入整改经费51万余元。

(二)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安监办共检查、复查企业单位54家78次,开具现场检查记录54份,发现一般隐患123条、整改隐患123条,责令立即改正47条,开具限期整改指令书22份、开具复查意见书22份,相关隐患全部整改到位。

(三)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工作。①开展“厂中厂”等集中出租区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为深刻吸取“2.16”开关厂火灾事故教训,街道安委会召集14个集中出租区域负责人、属地社区主任、安全员以及消防大队、两个派出所、城管、安监等部门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下发整治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牵头责任单位。5月11日,街道组织召开专项整治推进会,各相关企业、责任部门负责人,以及社区主任参加会议。会议听取并讲评了各区域推进落实情况,观看了安全生产警示录像,丁主任及各责任部门对整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针对文博公司龙山路出租区重大消防隐患问题,安委办专门协调公安、消防等部门召开了现场协调会,推进整治落实,目前,该区域住户已基本清理完毕,室内外违章格档及房屋门窗正在拆除中,预计本月底可全部完成人员清理和房间拆除工作;其他各区域整改推进情况良好,预计6月份可完成验收结案工作。②开展烟花爆竹安全专项整治。安监办先后组织专项检查40多次,检查有证烟花爆竹经营单位15家,查处超量存放、异地经营等违规经营行为17次,查处无证烟花爆竹经销点5个,3月初,对全街道11个临时销售网点进行了全面检查,回收了销售许可证件,对4家长期经销户逐一进行了上门告知,进一步规范其储存和销售行为。③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安全风险作业普查及专项整治工作。召开安全例会部署,印发工作方案、普查表格和专项整治考核细则,目前,企业排查摸底工作已基本完成,涉及企业有5家。④开展汽车4S店、汽车修理企业职业危害专项整治,完成10家单位基本情况统计上报工作。⑤开展全国“两会”期间燃气安全专项督查。重点检查燃气供应点和使用燃气的餐饮行业,安监办对10个民用燃气供应点进行了普查,对使用燃气的餐饮行业由社区负责,结合商贸企业底数调查,下发“燃气使用安全告知书”300份,收回回执288份。⑥开展电梯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街道印发专项整治方案,召集各商、住区域物业管理单位和电梯维保单位负责人、各社区安全员召开专项整治会议,市、区质监部门电梯安全负责人到会并作重要讲话。6月将完成全街道所有商、住及生产企业电梯基础数据统计和上报工作。⑦开展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重点督促涉及危害的企业开展网上申报,今年已完成新增申报备案企业13家、累计41家。⑧开展打非治违工作。查处非法“三合一”场所3处,违规使用过期液化气钢瓶1起。完成新峰史巷无证卤菜作坊取缔。

(四)组织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工作。上报区级挂牌督办企业1家(兴源钢结构1台行车),街道发文确定本级挂牌督办企业5家(特种设备单位3个、较大火灾隐患场所1个、“三合一”场所1个),目前,已有4家单位完成整改,预计6月份可全部完成摘牌销号。

(五)全面推进“企业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明确上报2013年拟达标企业30家,组织企业自评员参加市级培训,印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告知书”和“2013年创建工作意见”100份,完成走访规模企业30家,逐一和企业老板进行了告知和相关政策宣传。重点督促已启动的20家企业,制定创建实施方案,落实人员和经费,配合咨询公司快速推进创建工作。与未启动的8家企业负责人进一步沟通,基本确定启动时间。对2家自行组织创建的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华意德恒温和华盛印刷),先行开展软件建设。

(六)强化基层基础工作。①全面开展监管对象普查工作。由各社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开展工贸企业、商旅服务业及个体工商户底数调查。截止3月25日,共完成统计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576家,其中个体工商户832个,相关核对和录入工作于4月中旬完成,为更新监管数据库,摸清培训底数打好基础。②开展社区安全工作座谈。由街道分管领导牵头,根据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次序,逐一对社区主任、分管负责人、安全员进行座谈,研究解决各社区在工作中重难点问题,着力提高基层安全监管工作能力。③组织4个社区(桃源、梁溪、荣巷、新峰)和1家安全文化示范企业(恒源模塑)分管负责人、安全员参加区安全示范创建工作会议。④街道召开安全示范社区创建专题会议,印发安全社区创建标准,部署9个社区创建工作,重点指导今年上报区级示范的2个社区(荣巷、新峰)开展创建工作。⑤现场指导恒源模塑开展安全文化示范创建。⑥按照4月份街道安委会成员会议部署,督促各成员单位完成年度工作计划和季度履职报告的上报工作。⑦组织全体安监办人员及相关社区安全员参加市安监局组织的业务培训。

(七)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区消防大队给街道配备专职消防协管员1名。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收集整理辖区内宾馆、饭店、医院、学校及重点企业单位信息;完善区域内二级重点单位基本信息(包含单位基本信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单位简介及照片);设置区域内二级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职责”的类别,并制定具体内容;录入维护区域内二级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包含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单位专职(志愿)消防队、单位专职(志愿)消防队装备配备情况、重点岗位人员及其他人员),并报消防机构备案;录入区域内二级重点单位建筑基本情况、建筑入驻情况、单位毗邻情况、消防设施、图纸信息、单位危险品等建档工作;开展区域内二级重点单位安全报告备案(包括人员备案、维保合同、消防设施维保备案、火灾隐患整改记录、消防安全管理人履职情况等)。

三、加强宣教培训,提高主体责任单位安全监管水平

(一)结合检查进行宣教。始终把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和职工教育培训等活动内容作为检查台帐资料的主要课目,不失时机地在受检企业中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相关法律责任、政策法规及安全常识为主要内容的宣讲活动,着实提高企业负责人安全责任意识。

(二)结合会议进行宣教。结合社区召开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分别在青龙山、勤新等工业集中区组织安全生产专题宣讲4次,234家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共450多人次参加了学习。荣巷社区组织企业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社区50多位居民代表和辖区内工、商企业法人代表约40余人参加学习。

(三)组织开展专题培训。①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员培训1次,参训企业215家,另有60家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了市组织的消防安全培训;②组织开展行车操作工培训1次,参训人员71人;③组织危化品从业单位负责人、采购员及保管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2期,共计51人参加了培训。④组织企业安全员任职资格复(新)训班一期,参训单位107家。⑤组织消防安全补学补训22家,今年共完成组训339家,重点防火单位参训率100%。

(四)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演练。街道、社区组织指导17家消防重点企业和场所开展了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五)组织开展其他宣传活动。①各社区结合安全生产月和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分别组织居民小区开展以消防及食品安全为重点的宣传教育11场次,受教育人数380多人;②召开安全工作例会,部署安全生产月各项工作。根据区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和补充通知要求,街道拟发了2013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明确了各社区及相关条线部门工作任务。③组织开展标准化咨询公司送安全文化活动。3家咨询公司共完成征订各类宣传挂图145份、1160幅,目前正在各标准化创建企业中张贴和悬挂。④制作各类安全宣传展板20余块,供各社区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展示。

四、加强专项整治,消除和解决各类事故隐患

(一)全面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工作。街道安委办印发《2013年区生产(仓储)租赁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关于集中开展违章搭建彩钢板临时建筑及人员密集场所门窗设置影响逃生灭火障碍物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工作的通知》,各类专项整治及排查治理汇总表及相关材料54份,检查监管单位367家(处),较好地摸清了各条线监管对象底数,及时消除和解决了各类事故隐患。

(二)全面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工作。从2月初开始,街道先后2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在全街道部署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工作,对新年度首批确定的6家重大隐患单位进行挂牌督办。目前,相关隐患除2家仍在整改之中外,其他单位已全部整改到位,街道安监办已着手办理相关单位审核验收和结案工作。

(三)全面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对辖区12家常压热水锅炉(茶炉)使用单位专项检查和整治工作。全面落实质监局关于简易升降机自查自纠活动。组织各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进行自查自纠,确保发现隐患能够立即排除。

(四)全面开展打非治违工作。上半年,共处理和解决燃气供应、消防、食品安全等相关、举报案件5个,查处商业“三合一”场所3家。违规使用过期液化气钢瓶1起。完成新峰史巷无证卤菜作坊取缔。

安全情势分析和存在问题

6月份以后将进入高温多雨季节,高温中暑、台风、雷击、淹亡、触电、燃气泄漏、群体性食物中毒等季节性伤害事故发生机率增大,企业忙于生产、疏于安全防范,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会有所增加,给安全生产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

纵观上半年安全情势,表面上看来基本稳定,但安全工作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一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厂中厂”等“边缘地带”安全事故隐患和非法违法生产经营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从业人员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差,违章作业、冒险作业、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规范等现象比较普遍。二是高层建筑和商业用房的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管理水平低下,相关职能部门和产权单位的管理和治理力度不足。三是建筑、拆迁任务还很重,安全监管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四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数据库有待进一步完善,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不高。五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面广量大、无证作坊此消彼长,监管查处难度明显增大。六是监管队伍力量配备、工作素质和工作机制建设仍需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下半年重点工作计划和措施

一、继续抓好隐患排查和执法检查。继续开展九个方面的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夏百安活动”和国庆节日等重要活动期间、上级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之机,切实指导和督促企业搞好自查自改工作,促使主体单位正确履行安全主责、切实落实防范措施、增强企业本质安全。街道、社区两级要加大监督检查频次,重点抽查安全生产重点企业、场所和零隐患单位,确保重点监控全覆盖。继续重点实施好“厂中厂”等七个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确保整治工作如期达效。狠抓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单位隐患的督促整改,结合安全生产“打非治违行动”,做好排查和整改阶段的各项工作,突出重点,对2个已列入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单位实施整改和整治,确保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

二、继续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利用“11.9消防日”等大型宣传活动各召开工作例会之机,督促各社区、工业园区完成不少于2次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并督促20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和居民高层住宅小区完成相关应急救援演练。安监办计划下基层举办4期安全义务宣讲会,确实增强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自觉性和从业人员安全防范的有效性。

咨询公司年度工作计划范文4

(一)出口信用保险由国有化、政策性向私有化、商业性转变

按传统的概念,出口信用保险是一种“由国家财政支持的保险机构对本国出口商和银行在出口收汇、出口信贷等业务中所面临的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提供的政策性保险”。之所以有这样的定义,是因为早期的出口信用保险皆为政策性保险,并大多由政府直接承办。比如世界上第一家出口信用保险机构——1919年在英国成立的出口信用担保局(export credit insurance guarantee department,ecgd),以及后来成立的加拿大出口发展公司(export development canada,edc)、挪威出口信用担保局(the norwegian guarantee institute for export credits,giek)等都是典型的国有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

早期各国都把出口信用保险界定为政策性业务的两个理论依据是:其一,出口信用风险大,不可预见的因素多,私营保险人的风险分散能力有限①,因而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质,需要政府直接经营或特许经营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frisch,1999);其二,出口信用保险具有鼓励厂家出口、推动本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正的外部性,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利润率低,因此在其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政策推动。

近百年的实践证明,出口信用保险消除了企业在出口货物、技术、服务以及海外投资等活动中被海上保险列为除外责任的信用风险,从而使出口商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国际贸易中因客户失信或倒闭而无法安全收汇的处境,推动了出口贸易额大幅增长,各国从出口贸易中获得了更多的经济福利。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经验的积累、承保范围的扩大和出口信用保险市场的逐渐成熟,发达国家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私有化及商业化进程加快,商业性信用保险逐步成为整个出口信用保险体系中的主体,政策性保险则主要承担商业性保险不愿或无力承担的政策性风险或中长期项目。英国2005年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出口额为商业性保险的1/3,法国接近1/5,而德国商业性保险共支持了26.3%以上的出口额(不包括外国保险公司在德国承保部分),而政策性保险仅支持了4.7%的出口额(见表1)。

1994年,法国的coface进行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私有化改革,由政府控股转型为民营上市公司。2001年4月,50年来一直由日本通产省贸易管理局进出口保险课经营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被转移给了独立于政府的nexi公司(nippon export and investment insurance),一次性地完成了转型过程。这是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出口信用保险由国有化、政策性向私有化、商业性转变的案例。而其它国家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即使仍归国有,短期险的商业化倾向也非常明显,比如,在1991年,在英国政府对ecgd的亏损进行了弥补之后,ecgd几乎将其全部的短期险业务出售给了荷兰出口信用保险局(credit insurance ltd,ncm),把业务战线逐渐收缩到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投资保险上。而捷克的egap则以分立账户的形式把短期险分离出来进行商业化经营。在再保险层面,1980年coface和ncm的短险业务约有80%以上分保给政府(michael,2000),到了2003年,该比例则仅为19%和17%。

(二)出口信用保险的国际化扩张

与出口信用保险的商业化经营相伴的是出口信用保险的国际化扩张。其根本原因在于商业化经营的出口信用保险能够给保险人带来利润,而国际化扩张因为扩大了保险人风险分散的范围,这反过来又可以增加保险人的利润。20世纪80年代以后,法国的coface除了在国内代表国家承办政策性保险业务并承办商业性的短期保险业务外,还把商业性保险业务拓展到oecd的其它国家,而到了90年代,coface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就已经扩大到了整个欧洲,并逐步扩展到了全世界。比如分别从1992年和1995年开始,coface在全球建立了包括37个国家在内的信用联盟和包括69个国家在内的信息联盟,coface凭此可以获得充足的信息和业务联系,并在事故发生后,采取及时有效的保全和追索措施。coface目前在为76个国家的6.9万个客户提供服务(van′t veer,2002)。

与单个保险人国际化步伐相对应的是国际出口信用保险人的联合。国际信用与投资保险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edit and investment insurer,berne union,伯尔尼协会)1934年成立时仅有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四个创始成员,而现在已经扩展到43个国家的52个成员。会员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息共享、业务互助的联盟机制,承保与理赔效率因此而大大提高。

(三)出口信用保险的产品与机制创新

保险创新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石,而出口信用保险的创新,尤其是产品和经营机制的创新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比如,法国的coface的业务当中有为帮助本国中小企业到国外开展商务的“商业开拓保险”,其中的博览会险、简化商业开拓险灵活方便,颇受中小企业欢迎。

保险人开展出口信用保险的一个最重要依据是对买方客户信用状况的了解,针对这种需要,coface于2000年3月推出了网上信用评级业务“@rating”,coface可以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库对包括中国8000多家企业在内的全世界152个国家的4000万家企业进行网上自动评级,同时开展委托评级业务,产品的创新为coface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coface的债务追偿机制也非常有效。coface和世界上257个追债公司和法律咨询公司达成协议,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的追债关系网,通过因特网了解债务企业的财务信息并进行快速的格式化处理,使追债成功率提高到60%以上。

在管理机制的创新上,比较成功的是法国和德国的部际协调委员会。目前,法国和德国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除有专门的经营机构外,还建立了由主管外贸的经济部牵头,财政部、国防部、外交部和中央银行参与的出口信用保险部际协调委员会。该委员会是具有一定决策权的职能机构,职责是制定国别限额等保险政策、审核重大项目以及提出年度工作计划。部际协调委员会制度不但确保了出口信用保险的公正、科学和透明,还大大提高了出口信用保险的效率,加强了对本国重点出口行业的扶持力度。

二、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出口信用保险是wto规则允许成员国政府使用的为数不多的鼓励出口的工具之一,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逐渐全面开放的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出口退税、政府贴息、出口信贷和出口融资担保等工具相比,出口信用保险有着独特的优势。

迄今为止,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已经经历了17年的发展历程。1989年,中央政府责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负责办理以短期业务为主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1992年,人保公司(picc)为支持大型成套机电设备、船舶、飞机和汽车等资本性货物的出口而开办了中长期业务。1994年,政策性的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并开始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并和picc进行了简单的分工:picc主要经营短期出口险,中国进出口银行主要经营机电产品和大型成套设备中长期出口的信用险。1998年,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出口额为24亿美元,信用保险的承保额占年出口总额的1%左右(杨学进,2004)。

2001年12月18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正式揭牌运营,成为我国唯一的专业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几年来,中国信保发展迅速,组织框架和经营模式已经初步形成,成为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至2005年末,累计实现承保金额429.8亿美元,已决赔款3.8亿美元,保费6.2亿美元,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达到2500多家,为国家外交、外贸、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的实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2004年6月,经财政部、保监会批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将天津、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州、宁波、厦门、广东、深圳、云南营业管理部分别调整为12个分公司,将总公司营业部、合肥、南昌、郑州、长沙、成都、重庆、西安业务处调整为总公司直属的8个营业管理部,标志着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从组建布局阶段转向全面发展阶段。2005年,中国信保实现承保金额212.1亿美元,同比增长59.5%,承保金额占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额的比重达到6.7%,保险费2.8亿美元,同比增长44.5%。

然而,毋庸讳言,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仍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1.规模偏小,承保能力仍偏低。

中国信保的注册资本金仅40亿元人民币。2005年,中国信保承保的保险金额为当年出口总额的6.7%,该比例为13%的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与oecd国家平均20%以上的承保水平相差悬殊。

2.缺乏法律保障。

政策性保险因其“政策性”而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开办政策性保险(比如农业保险、早期的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存款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基本上都是按照先立法,后建机构,再办业务的顺序来进行的。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还没有专门的出口信用保险方面的法律规范,《保险法》中根本没有关于出口信用保险的任何条款,其它法律法规对此也不明确。

3.地区发展不平衡。

从中国信保20家分公司和营业管理部的布局来看,中国信保的重点是东部发达地区,这实际是中国信保在现有资本金和承保额度下的权宜之计和无奈之举。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尽管是信保资源有限和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大背景下的产物,但这种局面对推动中、西部对外贸易的发展显然是相当不利的。

4.盈利水平低,费率偏高。尽管从2004年6月开始,中国信保将保险费率下调了10%,但平均

0.7%~0.9%的费率仍然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按保险的逆选择理论,偏高的费率将引致高风险的投保人参加保险,低风险的投保人不参加或退出保险,为保持收支平衡,保险人只能向剩下的投保人收取更高的费率,这将进一步导致其中风险相对偏低的投保人退出保险,如此恶性循环将最终导致保险制度的崩溃。实际上,费率高已经影响了中国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积极性,风险单位的不足自然而然地导致了中国信保当前较低的盈利水平。

5.供给创新不足,需求意识淡薄。

中国信保成立以来非常重视保险创新,比如在产品创新方面,公司推出了短期出口信用统保保险、短期出口信用证保险、特定合同保险、买方违约保险等多项短险新产品和海外投资保险及来华投资保险系列产品(熊小奇,2002);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设置的贸易壁垒,还推出了专门针对农产品出口的信用保险。在机制创新方面,2002年适时推出了“优先支持重点和优质客户”战略;将接受企业应收账款拖欠可能损失报告的时间从四个月缩减到应收账款一过期就接受可损报告;降低中小企业投保“门槛”、《国家风险报告》等等。然而与国际上大型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相比,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产品仍然十分有限,和实际需要仍然存在相当大的距离;与出口和海外投资相关的国家部委间的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出口信用保险的外部监督与协作机制仍严重缺失;与国际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和团体的关系还远没有理顺,仍然处于边缘化的阶段;出口信用保险的电子商务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同时,在需求层面,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理解比较肤浅,保险意识淡薄。

综上可见,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尚需发挥后发优势,以取得跨越性发展。

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对策

根据出口信用保险的国际发展趋势,针对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具体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战略至少应涵盖以下内容:

1.立法与宣传。

借鉴国外相关的立法经验,尽快制定出规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法律法规,以正其名、立其事。笔者认为,所谓希望中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发展若干年之后,发现问题再去立法的思路不足取,因为,那样成本既高,也不利于发挥国际竞争中的后发优势,非明智之举。德国安联的裕利安宜等信用保险公司对中国商业性的出口信用保险市场早已虎视眈眈,不会坐等中国的信用保险公司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逐渐成熟,国际竞争已经迫在眉睫。同时,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宣传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而立法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顺应国际潮流,开展国际合作。

国际经验证明,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国际合作对单个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信保的联络和推动下,国际信用和投资保险人协会2002年年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国际化的一个良好开端。中国信保和渣打银行签署的“全面业务合作协议”、“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贸易融资合作协议”则是中国信保拓展国际业务的成功一步。

当然,顺应国际潮流还意味着产品与机制的进一步创新,意味着在适当的时机,推行短期险业务的商业化经营。比如目前可以考虑允许普通的商业保险公司开办短期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以便迅速扩大全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额,然后通过再保险的形式把风险分散开来。初步设想的经营结构如图1所示。

3.建立部际协调委员会制度。

尝试引入部际协调委员会制度,由财政部、保监会、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外交部、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等部委组成出口信用保险部际协调委员会,制定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决定重大保险项目以及规划发展方向,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协作机制。

4.增加资本,提高效率,进一步降低费率。

笔者建议,应尽快优化中国保险业的资源配置,通过保险公司上市、分拆、股权转债权、与外资和民营资本置换股权等等方式,撤出一部分当前配置在商业保险领域的国有资本,注入政策性的中国信保,增加其资本金数量,改变信保规模偏小、承保能力偏低的局面,以支持中国特别是中西部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可以考虑在适当时机建立昆明、兰州、乌鲁木齐和呼和浩特分公司或营业部。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吸引优秀人才,建立健全国别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同时,依托中国信保和商业银行建立全国性的企业信用评级网络,拓宽业务渠道和盈利渠道。在出口信用保险的业务管理上,则应将放松限额管理与加强审计同时进行。进一步降低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险费率,使降低费率、提高企业投保积极性和增加赢利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5.探索商业化改革。

尽管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大规模商业化改革的时机远未成熟,但作为一种适应国际潮流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探索却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可以借鉴捷克egap的做法,以分立账户的形式把短期险分离出来进行商业化经营,待时机成熟之后,再将这些适合商业化运营的业务拆分出来,成立由中国信保控股的股份公司,然后在中国大陆或香港、甚至在美国上市,通过资本运作整合国内国际资源以谋求更大的发展。

6.产品与服务创新。

产品与服务创新是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一个主要推动力。中国信保可以有选择地借鉴coface的携助中小企业到国外开展商务的“商业开拓保险”的业务经验,设计并推出博览会险、技术投资险等新产品。

此外,债务追偿、企业信用评级和国家风险分析和评级业务也是可以带来利润的一块业务,而且对企业和其他国家各种信息的收集过程也有助于出口信用保险本身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中国企业进行网上自动评级,同时开展委托评级业务,应是中国信保大力拓展的业务之一。

参考文献:

熊小奇. 2002. 当代海外投资制度及其借鉴[j]. 国际贸易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