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范文1
摘 要:作为对外汉教个体而言,想要达到教学目的并进一步构建成熟的教育体系,需将透彻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研究,与实际教学相融合。本文通过对教学法、教学内容等理论知识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教学手段、教师用语、文化传播方式等实践的阐述,尝试对汉语国际教育中“知行合一”理念进行相关探索。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手段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类别,需将教学法中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转化为可控操作,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使学生掌握,“知”与“行”相辅相成,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教学活动中的“知行合一”,实现优良的教学质量。
一、关于知
从字面上理解,“知”就是科学文化知识,教学的内容就是典型的“知”。教学法、教学过程等理论知识亦属于此范畴。
教学流程
对外汉语教学自身存在一些特点,优势如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动力和自制力强大,分析吸收能力强等,劣势如如易偏误,易化石化等。由此在实际教学中,常使用五步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单独设课、成年学生目标明确的对外汉语教师而言,面面俱到的教学流程即没有太多必要,难度也过高,重点更在于教学流程的实用性。
五段教学法分为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这五个阶段。个人愿将此法细分为:
1、复习。即复习旧知识特别是与当日教学内容相关的旧知识,为的是使学生尽快进入汉语的学习氛围。很多人认为这一步并无必要甚至有反面效果,但个人以为教学并非单独一天或一周的活动,需用连贯性的眼光看待,经甄选复习内容后,此步骤可承上启下;
2、引入。即使用多重教学手段,小故事、提问等都可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3、预习。即通读课文,让学生大致了解本堂课的内容并迅速定向学习重点;
4、提示。即讲解新课程,从语音到词汇到语法进行讲解,以达到能读、能懂、能使用的目的;
5、联系比较。即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建立联系或分辨差别。此步骤能将知识立体化、预防或解决偏误的发生,因此在选择对象和分析比较方法时,需要教师明确精准的指导;
6、应用。即在教师讲解完成后,引导学生对新词汇新语法的运用;
7、答疑。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单个及时纠正,普遍性的问题则分析说明以解决;
8、总结。即帮助学生进行概括,巩固新知识点。
以上共八点,其中提示、联系比较、应用、答疑四点权重较高,需投入的教学时间、精力也就更多。
教学内容
与传统的制度化教育相比较,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更加灵活,国别化教学在近些年得到提倡,同时也就意味着要选择相应的合适的教材,根据学生的国籍、年龄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个人认为这方面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的年龄相似,国籍相同,选择教学内容就能标准化。另一种情况是学生的年纪相差较大、国籍不同、生活背景例如工作有差异,需要衡量后选择平均水平的教学内容,尽量避免有分歧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刘乐宁教授认为,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以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如三年级开设商务汉语,侧重于在“用”中“学”,而四年级开设了法律汉语,则以案例教学为主,每班配一名中国律师以辅助教学。这种根据不同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需求和学习目的进行区分性选择后的教学内容,方能实现、推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教学。 [1]
二、关于行
“行”,众所周知,就是行动、行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结合的活动,既是活动,则必然属于“行”的范畴。
教学手段
随着多媒体教学深入运用开来,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是不争的事实。但对外汉语教师需要考虑,多媒体未必能广泛运用于任何教学环境下。因此,有效利用例如生字卡、板书、情景模拟等传统教学手段,能给学生留下立体的印象,方便记录,调动课堂气氛,将学生和教师融合进课堂教学。
根据自有教学经验,简单说说对这些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1、生字/词卡,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更有价值。生字/词卡直接展示
了汉字的书写方式,书写和语音之间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集中关注,加快掌握。生字/词卡的使用,一般是在预习和提示阶段出现,可挨个展现让学生认读理解,再随机抽取让其练习,以加强印象。
2、板书,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了初学阶段和中高级阶段。
它是教师引导的重要教学手段,规整的板书一旦形成规律,能让学生快速找到重点,避免注意力短暂不集中带来的坏处,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个人在教学活动中倾向于将板书按照新知识点(需了解)、课堂讲解点(需理解)、重要知识点(需完全掌握)等几个部分进行分区书写,讲解点可在讲解完成后逐步擦拭,但其余两项可以留下,当一节课快结束时,本堂课的新、重、难点一目了然,剩余时间长则带领学生进行复习,时间短则要求学生在脑中通读进行复习。板书同样可以配以各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抽取学生默写,逐步擦拭以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等。
3、情景模拟,是模拟教学内容发生的场景,比如学习买卖物品、餐
馆点餐等实用性较高的课文时。一般可由老师引导、抽取学生回答,或者学生分组模拟等多种方法,并可多种方法组合使用。情景模拟的好处显而易见,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加牢印象。但此手段的运用需要严格控制尺度,气氛可活跃但不松散,时间不易过长,对初学、年龄较小的学生更为有效。
教师用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包括了讲解、提问、解释、评价、组织教学等活动所使用的语言。
最初阶段,由于学生汉语水平较低,可根据实际情况穿插肢体语言或外语。在这个阶段,教师用语要求清晰简洁,伴以动作,必要时进行一定的重复。比如说“看X页”,最开始可以边说边做打开书本的动作,并板书页码X。经过每天的重复,可逐步减去动作及板书。
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循序渐进的将已学过的词汇或语法带进教师用语中,逐步提升汉语的比例以达到以汉语教汉语的水平。面对中高级的学生时,充分发挥教师用语在课堂上的作用,传播更多的语言信息,以对话代练习,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此阶段可适当重复,如将机械的重复更改为同义重复,比如“愉快就是快乐、适宜的心情,愉悦的心情就是快乐、适宜”。
由此可见,对外汉语教师的指令是应该不断变化以适应具体教学的。在备课时,就应该注意此点,尤其是新教师最好采用备详案的方法,确定落实每一段教学活动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保证教师用语精确、清晰、简洁。
文化传播
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向学生传播着中华传统文化。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分门别类的进行教学。以词汇的附属意义进行分类教学为例说明,如解释成语、熟语、社会习惯语的评价义时,直接明确的说明褒贬中性等感彩,避免实用中出现错误。又如通过增大阅读量、反复练习来强调兼类词的搭配义,某些词汇可为动词可为形容词,但在一定的语法组合里产生了新意义,如“我在热饭”中的“热”做动词时,含有使动的意味。 [2]再如词汇中的文化义,一些成语如“刻舟求剑”,一些常用语如“推敲”等均有据可考,教师简单的介绍故事,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
另外,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如辅助图片、联系对比、情景模拟等方法来介绍。以“龙”为例,龙在西方文化中仅是一种凶猛的动物,但在中华文化中则是高贵、吉祥的象征,中国古代帝王称为“真龙天子”,故宫里布满龙纹等皆是实例。结合实例进行对比,可以说明其文化差异。
文化的传播是润雨细无声的,在日常教学里穿插文化教学,才是对外汉语教师应有的态度。
三、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提出知行合一的哲学家王守仁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3]。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以教学内容、理论为知,以教学手段、语言等教学行为为行,知中有行,行中现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教学态度对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目的的实现有决定性意义,又完全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学态度更是知行合一密不可分的重要体现。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教学态度必不可少。除此之外还应抱有一种欣赏赞扬的教学态度。这是由于学生多数为成年人,自尊心更强的特点所决定的。不同于义务化教育,对外汉教不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育高尚的理想,却更要引导学生评估学习价值,启发学习兴趣。
教学态度,体现在“知”里,既是教师需要了解以上所述,了解教学态度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选择教学理论、内容时认真负责,适度调整。比如说设计完整的教学流程,先学生之所想,用全局性的眼光看待长时间的教学任务,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而在“行”方面,最简单的体现,就是课堂上良好及时的反馈意识,规范的奖励制度等。
达到知行合一,从来就不是什么易事。甚至也很难从一桩行为中严格界定什么是“知”,什么是“行”。然而正是这样,才使人懂得先知后行,先行后知的不可操作,才诠释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从知开始行,从行中体会知,以知指挥行,以行促进知,始终保持这种状态,才能不断优化教学态度,改良教学行为,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目的。(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 《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趋势》郑通涛、方环海、张涵《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一期
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应用型;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229-02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制定并颁布的《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10)
基于官方文件中给出的定义与描述,我们不难可以总结出专业硕士的一些特点,例如: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
提起专业硕士,很多人经常与学术型硕士混淆,在此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认识专业硕士,我们有必要对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加以区分,其实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1.学制长短不同,学术型硕士三年,专业硕士多为两年;
2.培养目标不同,专业硕士重视实践,是以培养符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为导向,制定其教学大纲的。但学术型硕士以培养日后致力于本学科研究的偏理论性人才为导向。
二、应用型为导向的民办高校现存问题
现下我国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民办高校趋势有所攀升,民办高校与公立型大学相比而言,若想要有所创新,突破,从而异军突起,吸引学生报考的确面对很多问题,以国内排名前十位的几所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高校为例,它们的学科负责人曾多次表示,民办高校在生源方面很是担忧,一方面,专业若想办下去,招生是民办高校要考虑的头等大事,另外一方面,若对生源严格把关,那么也许会面临生源减少,某高校的负责人甚至说,报考其学校的学生都是调剂的,学生们往往把民办高校作为退而求其次的保险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民办高校略显尴尬。
基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现实,以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日益火爆的局面,我们开始思考如何结合民办高校的特点,突出民办高校优势,使考生们对民办高校有所青睐,从根本上改变现存的尴尬局面。
三、应用型为导向的民办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几点建议
1.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很多人误认为专业型硕士就应该以实践为主,少讲理论,甚至摒弃理论课,因此很多民办高校为了突出实践性,应用型,不断缩减与汉语本体相关的课程,笔者统计分析了目前国内排名前十位的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高校的课程表,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课程中几乎不见汉语知识研究,汉语本体理论研究等课程,大多是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跨文化交际等偏实践类课程。
这里我们并不是认为开设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类课程不好,毕竟我们培养的是面向国际市场的汉语教师,当今的教师不仅应该知道教什么,也应该懂得怎样教,更应该明白站在学生的角度,怎样学,甚至如何学,可以学得更好。但是不能为了实践而实践,为了突出实践性,应用型,完全抛弃了理论知识,这是不正确的,也是极端的。我们需要的从来不是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目标。换言之,如果汉语教师连最基本的汉语本体知识都不懂,那么他们绝不可能胜任教师一职。
李泉曾经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有过深刻的阐述,他提出不以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是没有灵魂的,李泉(2010)。笔者十分认同他的观点,结合近几年的生源情况,我们也不难看出,加强汉语本体知识的学习是刻不容缓的。举例来说,笔者调查了三所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源本科专业,令人遗憾的是,其中高达60%的学生,其本科专业并非汉语国际教育,简单来说,学生们都是跨专业考到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他们的理论基础是十分薄弱的,几个月的突击复习是无法代替四年的系统学习的。
2.多提供见习与实习的机会。民办高校若想异军突起,就要在实习环节进行创新与突破。换言之,如果民办高校可以与国外一些高校或国外初高中进行合作,保证每年可以全数派出其硕士生出国任教,那么将会大大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与认可度。毕竟现今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公立高校有上百所,他们的知名度与吸引力大多高过民办高校。民办高校唯有靠“后天努力”来弥补一些“先天不足”。所谓努力就是创造多一些实习的机会,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就读期间,有学校公派出国的实习机会。其实除了国家汉办外派志愿者外,很多国外高校十分愿意与国内高校合作,现下也有很多人质疑国家汉办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外派汉语教师这条路,这是非常不健康的,呼吁外派教师权利应该不断下放,让国内外各高校可以自由结合,促进汉语教师外派市场不断发展。
3.导师指导,生生互助。很多公立学校的导师,对学生完全不进行指导,很多学生指出,一年都见不到一次自己的导师。似乎导师制只是形同虚设,在读期间,没有被教师指导过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民办高校若可以将导师制贯彻到底,使学生们真正意义上被指导,被带领,将导师制落实到实处,则会对自己学校专业的口碑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学生之间的讨论,互助,交流也十分重要。很多西方国家的著名高校特别强调学生们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就是说,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甚至在一些方面,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更重要,更高效。
4.重视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英语能力,第二类为小语种能力。我们建议国际汉语教师至少具备掌握一门外语的能力。民办高校应在教学过程中开设英语课程与小语种课程,供学生选择。特别是外语类课程应该与本科时期的课程有所区别,举例来说,本科时期的英语类课程大多与英语四、六级相关,仍然离不开应试二字,进入硕士阶段,我们认为,外语类课程应该与中文教学相结合,使学生们多接触教师语言,特别是本专业相关的英文表达,如何用外语授课,如何用外语开家长会,如何用外语回答专业问题,如何运用外语撰写邮件,与学生或家长,同事沟通等。
5.为学生建立学生一套档案袋评价机制。档案袋评价机制源于美国,最被大家熟悉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学生档案袋评价机制,简单来说,就是从学生入学起,到该生毕业。学校为其量身制作成长评价档案。档案中详细记录学生的表现,包括其课业表现,每一次与导师交流提出的问题,自我反思,学生实习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平时作业与重要考试的试卷等。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价机制有以下几大优势:(1)对学生而言,这样的记录无疑是自己在读硕士期间最好的证明,对于自己每一次犯下的错误,自我反思,教师的指导,包括每次作业与考试的表现,相信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翻阅,从错误中总结自己,不断进步。(2)对学校而言,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成长轨迹,从而不断调整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方案等,力求将本校的硕士专业办得更好。
四、结语
通过对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特点的分析与总结,笔者提出了以上几点建议,以求使民办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可以异军突起,脱颖而出,吸引广大考生报考。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垄断,极端,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兼容并包的,各取所长的。民办高校虽然在一些方面的确不如公立高校更有吸引力,更具优势,但是这并不等于民办高校永远在公立高校的“阴影下”发展,相反民办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比如办学的自由度,灵活度,多参考国外高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国内高校的办学经验,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们了解到,读书并不只是求得一纸文凭,而是真正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多样的实习见习机会,为社会服务,体会到读书的价值,与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委员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三种)[S].北京: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2010.2:5-6.
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 韩剧 韩国语教学设计 方案设计
一、引言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的教育特点,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但随着本科院校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面临生源质量不断下滑的困难与危机,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状,无法保质保量地实现培养目标。
二、为什么要以韩剧为中心
首先,根据对本院2013级和2012级新生入学时的问卷调查,在回答“您为什么选择应用韩国语专业”时,65%和67%的学生选择了“喜欢看韩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韩剧是学生学习韩语的重要原因,也是学生学习韩语的主要动力。
其次,韩剧与其他教科书相比,在短时间内给学习者营造仿真的现实生活环境,收获比图片和文字更多的信息,通过对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效果事半功倍。还可以通过电视剧中仿真的文化体验,了解韩国文化,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很大帮助。另外,韩剧的语言大部分是生活用语,简短易学,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再次,高职的学习对象大部分基础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方法薄弱,没什么创新精神,但是他们比较擅长形象思维、行动学习和互动学习。与教科书相比,韩剧更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以韩剧为中心进行教学,不仅是看韩剧,更是通过台词、出场人物的表情或者手势,或其他肢体语言,以理解对话的内容或者剧情,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所以在选择韩剧时,应当选择无方言、语速较平稳的生活剧,尽量避开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剧和古语使用较多的历史剧。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种设计方案。
1.配音
在配音练习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跟读练习,有效地练习和纠正发音。此外,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到某句话应该在什么场合下使用,以及在适当的文化氛围中进行恰如其分的意思沟通和交际。
设计方案:教师先将选好的视频播放一遍,边看边让学生观察出场人物的表情、语音语调、待人接物的行动等。播放第二遍时,一句一句断开,让学生跟读,跟不上的部分将台词展示给学生看。结束后将台词文本发放给学生,边看边讲解。讲完后给些练习的时间,然后播放视频分组进行配音,配音时要求声情并茂、流畅。
2.分角色表演剧情
将电视剧中出现的台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作为演员直接参与表演。通过角色的成功扮演,学生可以获得对话的自信心,增强交流与沟通能力。
设计方案:首先将学生每两人分一组,分别发给台词,观看一遍要表演的部分。讲解一下生词和句型,之后再观看两三遍,稍给一点练习的时间,然后进行表演,表演后进行发音纠正和评价。
3.描述电视剧场景
在观看一段视频后暂停一下,让学生描述当时的场景,如出场人物的面部表情、服装、周边环境、与其他出场人物的比较、围绕的中心事件等。
设计方案:课前教师需选定几个特定画面,这样的画面要内容丰富、有趣一些,一边播放,一边描述。同时,由这项设计方案可以延伸出贴近生活的一些活动,如让学生准备一张照片,对当时的相关情形进行描述,这些活动都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填空
让学生边视听边对台词空缺部分进行填空的训练方法,可以同时提高听力和书写能力。
设计方案:首先视听一遍教学内容,将印有台词的文件分发给学生,边看边写。填空部分可以反复播放两三次,确认正确答案后,针对生词和新语法进行讲解,讲完后再视听一次以便巩固与加强。
5.视听后回答问题
不看视频只听声音,听完回答问题。听之前,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收听教学内容。这项训练活动既可提高听力能力,又可提高会话能力。
设计方案:只给学生播放声音一两次,听后对内容进行提问。观看视频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之后展示视频台词,讲解新单词和语法,再观看一遍。
6.陈述文化比较
韩剧作为展示韩国文化的载体,可以让我们无需走出国门便可体验。通过视听,可以让学生比较两国的文化差异是什么,如何不同,减少或者避免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偏见和学习语言的障碍,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对韩国文化的理解与欣赏,实现中韩两种文化的对接。
设计方案:教师将准备好的文化特色比较明显的韩国电视剧播放给学生看,讲解完台词中出现的生词和语法后再试听一遍,看完让学生查找两国文化差异并口头陈述,对于难以理解的部分韩国文化想象给予指导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韩国文化。
除此之外,设计方案还有很多种,如只听声音推测内容、挑选带疑问的台词进行问答练习、推测以前或后续内容、视听后台词改错、单词竞猜等设计都可以运用于电视剧视听授课当中。
四、结语
高职学生对于单词的死记硬背是弱项,而且他们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通过以上设计方案,比起单纯地讲授单词和语法要生动有趣得多,除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外,还可以增强他们“动口”的能力。基于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当下各学校展开的教学改革,能力的训练是主流,也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因此,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设计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 韩国中央大学硕士论文, 2013.
[2]. . 硕士论文, 2010.
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全球公民教育;学习目标;公民教育
背景
自从2012年联合国“全球教育第一倡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推动全球公民教育作为三个首要目标之一。而2015年出版的《全球公民教育:话题与学习目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全球公民教育的第一本教学指南,也是全世界各地的专家的研究与合作成果。这本教学手册,是在《全球公民教育: 助学习者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一书及联合国的三次相关重要会议的成果基础上修订而成。定稿之前,教育者们还在全球各区挑选了一些国家用这本手册进行实践尝试,以探讨在不同的地理和社会文化背景下如何适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Qian Tang这样描述有关全球公民教育的第一本教学指南的意义,“当下国际社会面对和平、繁荣、可持续和健康等问题的挑战下,该指南能帮助成员国确保不同年龄层和背景的学习者发展成为有信息获取能力、批判认知能力、能深入社会、具有伦理意识和懂得参与的全球公民。”[1]
全球公民教育的定义
全球公民教育这一个概念来源于西方传统的公民教育。而公民教育始于古希腊时期的雅典,以苏格拉底和第欧根尼(苏格拉底的学生)为代表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提出城邦下的公民的概念,并且致力于培养具有批判和独立思维能力,能主动参与民主和社会活动,具有责任和权利意识的城邦公民。
而之后,西方的思想家们都不断的在丰富公民乃至世界公民的内涵。康德对公民进行了三重地位的划分,即私人、国家公民和“世界公民”,与这三重地位划分相对应的是三种公共权利,即国家权利、国际权利与“世界公民权利”。康德主张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兼容,认为通过教育实现对世界和国家的责任的统一,从而建立和谐社会秩序并实现世界和平。哈贝马斯,作为新流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世界公民社会”的概念。[1]他将民族国家之后的政治体制成为“后民族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关键在于培养一种能够包容所有“世界公民”的全球政治公共领域,即“世界公民社会”。
联合国所提出的全球公民教育思想不仅沿袭了西方的公民思想传统,同时也参考了当代知名的一些进步思想家。玛莎・纳斯鲍姆作为一名西方女权主义者和教育哲学家,在对如何基于西方通识教育的传统培养具有人文思想和全球意识的学习者有深入的研究。她在谈及全球公民意识培养时,主要聚焦了四方面的内容:1)质询思辨的能力、2)尊重和理解不同文明和传统、3)反思自己所处文化、4)基于自身文化的全球公民意识。思辨能力、跨文化的理解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全球意识是纳斯鲍姆有关全球公民教育的核心培养能力。思辨、理解和反思是西方通识教育一直传承的核心素养。[9]这里对跨文化的强调和全球视野意识的形成是在传统人文教育思想上,对全球化下挑战的一种的反应,成为全球公民教育的必要部分。
联合国的全球公民教育的大纲中,对全球公民教育的目的定义为,“培养学习者具备基于尊重人权、尊重社会正义、尊重多元文化、尊重性别平等和尊重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最终让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全球公民。”其中,对尊重和责任的重视与纳斯鲍姆等西方教育哲学家的思想一脉相承。并且,对当下重点人类发展问题的关注也反映了全球化下的时代特征。
大纲中还明确给出了全球公民教育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鼓励学习者对当下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寻求创造性和革新性的解决方法。
2.支持学习者重新审视主流话语中的观点,认识和关系,思考那些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的现状。
3.聚焦参与性的个体和集体行动,从而带来变革。
4.将多重利益攸关方纳入参与行动,社会和本地社区的组织等相关方,共同行动通过。
基于这些教学目标,联合国的大纲中给出了全球公民教育的核心原则[2]:
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公民教育在联合国看来是一个要求个体独立思维并参与行动,结合多方力量共同协作,基于民主开放的学习交流方式,立体和全方位的开展的一种旨在推进全球家园和人类共同体价值形成的教育倡议。全球公民教育的基础是个体,是独立思维、敢于挑战、敢于创新并且有行动能力的个体。在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差异和公开平等的平台框架下,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个体通过彼此的学习和交流,对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寻求解决方法。最终是希望实现一个在本地或者本国文化归属基础上的共同价值和共识。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必然少不了具备这些能力和素养的一代人的培养。
全球公民教育的教学法内涵
联合国《全球公民教育》一文中也明确提出了教学方法的指南。这些内容参照布鲁纳(Bruner)等认知教学理论的思想,将教学法的进行分为三个方面:认知能力、社会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3]也就是说对于全球公民教育的教学开展,需要从知识理解到情感体悟,最终达到实践和行动。因此,需要明确的是全球公民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课堂的授课和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价值和情感的共鸣,以及最终形成一种世界公民的参与意识,实现对个体意识和行为的转变。
从认知层面来看,全球公民教育的教学不只是对国际性问题的了解学习,而是一种将地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相关联的认知。在当下全球化的时代,很多地方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全球性影响,同时也会引起全球性的关注。比如,叙利亚战争导致的本地文化古迹的危机和大量难民涌入欧洲。而难民涌入欧洲又引发了欧盟内部就危机解决的责任和义务问题的讨论,从而引发有关国家利益和人道主义精神矛盾的反思。而在我们国家,由于中国的巨大国际影响力,地方性的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政策都会对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气候变化的讨论以及经济发展的走向产生影响。因此,地方性的问题也需要有全球性的视角来看待;而当我们用全球性的视角来审视地方性问题的时候,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似乎得以提升,我的行为不仅关于地方,也关乎全球发展。
从情感方面来看,重点是在形成价值共识,或者说是一种共同体的情感共识形成。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或者社群定位。从种族、性别、阶层、宗教和性取向等不同区分方法,我们都会属于各自不同的多个社会群体。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和自己有共同属性的伙伴待在一起。全球公民教育提出的情感能力是基于移情和感同身受,跳出自己的社群限制,去感受不同群体人们的文化,从中去寻找差异,并最终构建差异尊重和价值共识。
从行为能力方面来看,全球公民教育并非仅是停留在课堂,而是一种需要诉诸行动的教育。这也符合杜威等提出的“学习即生活”的参与性和实用性的教育理念。认知和情感是为学习者形成动机和意愿,并为行动打下基础。如果没有行动,全球公民教育对全球共同未来的责任承担就无从谈起。参与和行动是21世纪每一个地球人对自己所处家园的一种责任。而这种责任的承担可以从地方的行动开始,从简单的身边开始。少开车,减少垃圾,组织本社区的公益活动等都是一种全球公民参与的行为,不仅具有改变当地生活环境的意义,也具有应对全球性共同挑战的价值。当不同地方的行为都联系起来,互相讨论和学习,探索共同发展和尊重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地方行为的意义得以放大。
该图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公民教育:话题与学习目标》中教学法内容的总览
全球公民教育实施特点
从教学实施的方法来看,全球公民教育结合了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并融合强调参与性的教学方法。美国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家罗杰斯(Rogers)在90年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能够愉快并创造性的学习。巴西的弗莱雷(Freire)为代表的批判教学法则引领了从成人到学龄儿童,以自我意识觉醒,参与社会进步和变革的教育教学革命。[4]全球公民教育的一些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意见反映了这些重要的教学理念,试图从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入手,来推动变革。
总的来看,全球公民教育的教学实施有四个方面的特点:终身性、全方位性、多元教学法、广泛适应性。[2]
终身性是指教学覆盖的人群广泛,并且是个体从儿童到成年延续的过程。作为一名地球公民,我们的存在会对所处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多种多样的影响。因此,全球公民教育意识的形成对个体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有意义,而相关的行动则是孩童到成人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去进行。地球家园,人人有责。我们选择何种方式的存在是一个贯穿人的一生的重要决定。
全方位性是指教学实施的空间和时间可以超越课堂,多种方式的存在n外活动或者生活中。我们谈及教育,往往注重课堂和学校。而学校的课程已经被赋予太多的内容和任务。全球公民教育作为一种最终投射到行动上的教育思想,通过做去学,通过经历去学,结合非正规和非正式的学习去开展,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全方位的理念也为全球公民教育开展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想象空间。
多元教学法是指对现有一些流行教学方法的使用。在联合国的教学指南中提及了“对话式(dialogic)”、“质询式(enquiry- based)”、“合作式(cooperative)”和“参与式(engaged)”教学法。这些教学法都是希望对学生的思维观念进行启蒙,让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和互相的协作,共同去对某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尝试去行动,为问题解决进行努力。因此,这里的认知是结合情感培养的,绝非相关知识的机械学习。只有感同身受才能去尊重,才能去实现跨文化交流。只有有体会和情感,才有去行动的动机。
最后,广泛的适应性也是为全球公民教育提供了广阔的适用空间。联合国的指南中提出全球公民教育的开展可以是独立的课程,也可以是融入先有的课程教育中。比如,社会研究课,地理,文化和环保等课程可以作为平台去引入全球公民教育的思想,让学生对社会、国界、文明和环境的思考拥有一个更加广泛的维度,并试图将本地或本国的情况和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结合,反思区域问题的全球性,全球性问题的区域性。
结论
2012年,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通识课,桑德尔教授的《公正-该如何做才好》放到了互联网上。桑德尔教授带学生讨论电动汽车推广难题、买卖器官、堕胎、同性婚姻合法化等备受争议的话题,拿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来启发辩论,引导学生理解边沁与功利主义、康德与自由、罗尔斯的正义观念等文献经典,揭示公民的责任和公共讨论的重要性。桑德尔教授在TED演讲《辩论-一项失落的民主艺术》中提到他的愿景:有机会让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公民坐下来讨论同一个问题。看看同样的道德问题在不同的文化、社区中会得出一致还是不同的判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很多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环境问题既有其地域文明特点,也有一定的全球影响力。桑德尔教授正是通过互联网作为载体,应用对话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行反思,然后试图进行跨文化的对比和讨论。一定程度上,这是全球公民教育和伦理哲学课堂的结合,同时让民主参与和批判思维的习惯得以形成。全球公民教育虽然在当下国家利益至上的世界格局中仍然面临实施的诸多挑战,但我们作为人类社会21世纪的构建者,应该有全人类和全球性的思维框架。诸多现实危机和挑战的解决都需要从这种人类命运共同的畅想开始。畅想的实现需要依赖教育,数十年的教育的实施。当下可能就是这一转折的开始,未来的人类社会和地球家园是何种模样,这将取决于我们如何去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国家公民和地球公民。
参考文献:
[1]UNESCO: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Topic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 2015.
[2]UNESCO.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Preparing Learners for the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Paris, 2014.
[3]布鲁纳. 布鲁纳教育文化观[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4]弗莱雷. 被压迫者教育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5]万明钢.多元文化背景中的全球教育与世界公民培养[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99-100.
[6]陈以藏.全球公民教育思潮的兴起与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10,(03):65-69.
[7]汤一介.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6):7-15.
[8][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 知情交易概率;股价信息含量;公司特质信息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2)02-0043-05
一、引 言
信息是影响股价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投资者会对信息进行收集与加总。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获取的信息不一样,即使他们获得相同的信息,由于投资者本身的差异,对信息的理解与反应也就不尽相同。
与公司价值相关的信息,包含公开信息与私有信息。公开信息主要是指公众信息的,如市场存贷利率、公司的年报。而私有信息是指某些投资者所拥有的信息,其可以分为市场范围内的私有信息与公司特定的私有信息。市场范围内的私有信息是指可影响多个证券的私有信息,其尚未被市场反应;而公司特定的私有信息只影响该公司股票交易,不对其他公司股票交易造成影响。
根据交易主体拥有信息的差异,可以将投资者区分为知情交易者与不知情交易者。知情交易者主要包括了内部人、机构投资者与证券分析师,他们一般拥有更多的信息来源以及专业的分析能力。知情交易者充当了信息媒介的作用,使信息可以反应到股票的价格中,从而股票价格更能反应其真实价值,提高市场定价的效率。但是对于知情交易者进行交易时,究竟是有利于市场范围内的私有信息还是公司特有的私有信息反映到股价中,对此进行探讨的并不多见。Piotroski和Roulstone[1]研究了三种知情交易者的交易行为,发现证券分析师与R2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证券分析师有利于行业信息进入股价;而内部人与R2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内部人可以增加股价中公司层面的信息;机构投资者与R2的关系不确定。Chan和Hameed[2]认为在新兴资本市场中,证券分析师较多的股票,R2比较高,故证券分析师主要收集的是市场层面的信息,而非公司层面的信息。
我国的资本市场中,知情交易者获得的私有信息究竟是以公司还是市场层面的信息为主是值得研究的。本文把知情交易者看成一个总体,考察他们获得的信息是以公司层面的信息为主,还是市场层面的信息为主。如果知情交易者主要有利于公司特质信息进入股票价格,则知情交易概率越高,股价信息含量较高。如果知情交易者主要有助于市场层面的信息进入股票价格,则知情交易概率越高,股价信息含量较低。本文的研究发现,随着知情交易概率的增加,R2变小,公司层面的私有信息更多被股价所反应,知情交易者获得的更多是公司特质信息。
二、文献回顾
本文使用知情信息交易概率来衡量知情交易者强度,使用R2来衡量股价信息含量,即公司特质信息融入股价的程度,故文献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与知情交易概率相关的文献。对知情交易进行度量是市场微观结构的难点之一。早期的研究采用市场交易中的一些间接指标来度量知情交易,例如买卖价差、成交量,但是这些指标无法对知情交易作出准确地度量。Easley、Kiefer、O’Hara、Paperman[3](简称EKOP)基于序贯交易模型提出了用知情交易概率PIN(Probability of Informed Trading)对信息交易进行直接度量。PIN的值越大,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低,知情交易的人越多,信息融入股价的速度越快。学者们针对EKOP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Easley、Kiefer、O’Hara运用EKOP模型中的PIN来代表信息不对称风险,发现信息风险对资产定价具有影响 [4]。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对知情交易概率进行研究。林忠国采用PIN对私有信息进行了度量[5];刘莎莎等研究了PIN是否可以作为定价因子[6]。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2年第2期2012年第2期(总第176期)彭 益,刘自城: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知情交易与股价信息含量研究
另一方面,是与R2相关的文献。R2衡量了公司回报率能被市场回报率所能解释的程度。R2的统计含义是对一个回归方程拟合程度的进行度量的指标,R2越大,意味着回归模型对实际的拟合程度较高,模型的解释能力越强。最先用R2对股价信息含量进行度量的是Roll[7]。Roll发现不同的股票R2存在着差异且R2的值较小,不能解释股价的波动,认为股票价格中还包含了私有信息,且R2越小,股价中私有信息就越多。此后,大量的学者对R2的经济含义进行了研究。Durnev、Mrick、Yeung、Zarowin发现低的R2与现在的回报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有紧密的联系,表明R2越小,代表着越多的公司层面信息进入了股票价格,股票信息含量越高[8]。Jin、Myers研究了公司透明度对R2的影响,认为公司透明度越低,外部持有的公司特质信息越少,R2越高[9]。国内很多学者支持R2代表公司特质信息。侯宇等学者直接用R2来衡量股价中公司特质信息[10]。另一些学者就R2对股价中公司特质信息进行衡量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袁知柱等认为R2越低,股票价格更能反映未来会计盈余信息,故R2能有效地测度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价信息含量[11]。冯用富等采用逻辑演绎的方法推导出R2可作为私有信息套利的度量指标[12]。许多学者认可了R2,故在本文中用R2来度量股价中公司特质信息的含量,R2越大,股价信息含量越低。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的选择以及数据的来源
本文选取上证180指数的样本股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的期间为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其中采用的日内分笔高频交易数据来自于CCER色诺芬分笔高频数据库,而日频率数据以及财务指标则来源于国泰安公司的CSMAR数据库。
对样本做出以下调整:(1)为了排除股票进入与退出对结果的影响,剔除2009年与2010年间调进与调出上证180指数的股票,进而构成平衡面板数据;(2)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因为该行业的资产特征与其它行业有较大的区别;(3)剔除在两年中某个季度未满三十个交易日的股票;(4)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股票,共计得到公司样本观测值为110个。为了与上市公司季报的时间相匹配,获得相应的财务数据,我们选取季度作为时间单位。
(二)知情信息交易概率的度量
EKOP模型将交易者分为知情交易者和不知情交易者,不知情交易者是出于流动性需求进行交易的,而知情交易者知道信息事件是否发生与股票的真实价值。在一个交易日里,知情交易者提交的买(卖)单均服从参数为μ的泊松分布,不知情交易者到达市场的概率服从参数为ε的泊松分布。
模型假设在每一个交易日开始之前,由“自然”决定与股票价值相关的信息事件是否发生,信息事件之间相互独立,其发生的概率为α。这意味着信息事件每天最多发生一次。如果信息事件不发生,则知情交易者不进行交易,不知情交易者的买单到达率与卖单到达率均为(1-α)ε。如果信息事件发生,是坏消息的概率为δ,则好消息的概率为1-δ。故在发生好消息时,知情交易者的买单到达率为α(1-δ)μ,不知情交易者的买单到达率与卖单到达率均为α(1-δ)ε。发生坏消息时,知情交易者的卖单到达率为αδμ,不知情交易者的买单到达率与卖单到达率均为αδε。故知情交易者的委托单到达率为α(1-δ)μ+αδμ=αμ,不知情交易者的委托单到达率为2(1-α)ε+2α(1-δ)ε+2αδε=2ε,而总的委托单到达率为2ε+αμ。
知情信息交易概率即所有成交的委托单中拥有私人信息的知情交易者的委托单的概率。在这些参数的设定下,则可以得到知情交易概率为:
PIN=αμ2ε+αμ(1)
可以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未知参数α、δ、ε、μ进行估计,从而计算PIN。Aktas、李朋采取了委托不平衡指标对该方法进行了简化,本文采用简化后的方法进行计算[13,14]。在给定某天发生了B次买方发起的交易和S次卖方发起的交易的基础上,有:
Ε(Β+S)=α(1-δ)(ε+μ+ε)+
αδ(μ+ε+ε)+(1-α)(ε+ε)2ε+αμ(2)
Ε(Β-S)=α(1-δ)(ε+μ-ε)+
αδ[ε-(ε+μ)]+(1-α)(ε-ε)
=αμ(1-2δ)(3)
根据前面的假设,在某一天里面,如果没有信息事件发生,则α=0;如果有好消息发生,则δ=0;如果是坏消息发生,则δ=1。可以得到:
Ε(|Β-S|)=αμ(4)
则PIN可以表示为下式:
PIN=αμ2ε+αμ=Ε(|Β-S|)Ε(Β+S)(5)
其中S-B是每日委托单买卖量差额,S+B是每日委托单买卖量总额。但是买卖次数并不能反映股票交易量,交易量大的买单与交易量小的买单在PIN的计算中是等价的,故我们引入交易量。用Βv表示Β次买单的总交易量,Sv表示S次卖单的总交易量,故得到:
PIN*=Ε(|Βv-Sv|)Ε(Βv+Sv)(6)
虽然知情交易概率最初是建立在报价驱动机制基础上,但是EKOP模型中是通过买卖定单的不平衡来对信息交易的概率进行测度的,同时提供限价指令的交易者可以看成是隐形的做市商,故中国股票市场的信息交易概率可以用PIN*进行度量。某股票时间段内PIN*的平均值可以反映该股票信息交易概率的状况。
(三)股价信息含量的度量
我们以日交易数据为基础,根据Roll [7]、袁知柱[11]的方法,通过计算下面的回归模型的拟合系数来对股价信息含量进行衡量:
ri,t=αi+β1rm,t+β2rm,t-1+β3rm,t-2+εi,t(7)
其中ri,t表示公司i第t天的收益率,rm,t表示第t天的市场收益率,εi,t为随机扰动项,表示市场信息无法解释的部分。滞后期rm,t-1,rm,t-2的加入是因为知情交易者会影响价格对信息反应的及时性。该方法本质上是将公司i的收益率对市场收益率及其一阶滞后项、二阶滞后项进行回归,得到的拟合系数来衡量股价信息含量。R2的经济含义是指个股价格的变动可以被股票市场波动所能解释的部分。R2越大,股价信息含量越低。
这样进行计算得到的R2取值是在0与1之间,不符合最小二乘法的回归要求。为了使其符合计量经济学的要求,采用MYY、Durnev的方法,对R2进行对数转换,并将其定义为R2*。
R2*=Log(R21-R2)
经过这样的对数变换以后,R2*的分布更加接近于正态分布。R2*越大,说明该公司股票的回报率越接近市场回报率,意味着股价反映了较少的公司特质信息,股价信息含量越低。
(四)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设计
由于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我国知情交易者是有利于市场层面还是公司层面的信息进入股价,为了控制公司本身特征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我们还定义了其它的控制变量。
首先,定义了股票流动性指标。流动性会影响价格调整的速度,从而影响股价信息含量。采用Amihud(2002)的流动性比率指标来对股票的流动性测度进行度量。Amihud的流动性指标为:
ILLIQit=1Dayit∑ritdVolitd(8)
其中ILLIQit表示股票i在t季度的日均流动性,而ritd与Volitd分别表示股票i在t季度的t日收益率的绝对值与成交金额(以亿元为单位),Dayit则表示股票i在第t季度的交易天数。该指标越大,表示该股票的流动性越差。
其次,定义了其它可能影响股价信息含量的财务指标。规模(SIZE)为季末流通市值的自然对数。一般认为,公司规模越大,受到的关注越多,相关的信息也会越多。账面市值比(BM)为季末总资产与市场价值的比重,该比重可对公司的成长性进行衡量,账面市值比越大,成长性越低。资产负债率(LEV)为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重。固定资产比率(PP)是固定资产净额占总资产的比例。
为了分析股价信息含量与知情交易概率的关系,建立如下面板变截距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R2*=β0+v+β1PIN*+β2ILLIQit+
β3SIZE+β4BM+β5LEV+β6PP+ε (9)
其中v代表个体效应,还需要根据数据本身的特征决定方程最后的形式。如果检验显示应采用混合OLS回归,则v为0,否则v为个体的固定效应或者个体的随机效应。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研究变量的计算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处理高频数据的时候,剔除集合竞价阶段和收盘后的观测值,即去掉每天9∶30以前,3∶00以后的交易数据;剔除数据接收记录错误的日期,但是在其它期间内按正常计算。在计算知情交易概率时,采用Lee and Ready(1991)的标记检验方法来判断每笔交易是由买方发起还是卖方发起。采用先日内再季度平均的计算方法获得季度PIN*值。
而在计算R2时,股票市场的收益率采用上证综合指数的收益率来表示。冯用富等[12]发现行业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很强,在计算R2时,如果加入行业收益率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故本文没有考虑行业收益率。
110只样本股的R2、R2*、知情交易概率、流动性指标、规模、账面市值比、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比率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到, R2均值为0.4973,说明在我国股票市场上,同涨共跌的现象比较普遍,股价信息含量偏低。而知情交易概率(PIN*)均值仅为0.0904,说明知情交易委托单交易量占到总委托单交易量的比重较低,仅为9.04%。
(二)知情交易与股价信息含量
以R2*作为因变量,用110只股票的样本数据对方程(1)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先进行了F检验来判断固定效应模型与混合OLS模型的优劣。F检验的原假设H0为样本个体间的差异不显著。再进行LM检验来判断随机效应模型与混合OLS模型的优劣。最后用Hausman检验来确定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的优劣。如表2所示,模型1中的自变量仅包含了知情交易概率,F检验值为4.73,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固定效应模型优于混合OLS模型。LM检验值为296.26,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随机效应模型也优于混合OLS模型。最后运用Hausman检验,Hausman检验值为4.77,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最终采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最小二乘法模型来进行估计。模型1的固定效应模型中,知情交易概率的回归系数为-1.6341,t统计量为-2.44,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根据模型1的结果,股票的知情交易概率越高,R2越低,股票的信息含量越高,说明知情交易者有利于公司层面的信息进入股票价格。知情交易委托单交易量占所有委托单交易量的比例较低时,公司层面信息融入价格的速度比较慢,股价中包含的公司层面的信息量比较低,从而股价的信息含量较高。
模型2中的控制变量仅考虑了股票的非流动性,可以看到PIN的系数依然显著为负数,PIN与R2呈负相关关系。而非流动性的回归系数为7.7538,t统计量为5.48,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ILLIQit代表的是股票的非流动性,ILLIQit越小,股票的流动性越高,表明股票在市场上受到的关注也越多,不断增加的信息流入该股票的价格中,信息不对称程度低,股价更多地反映公司层面的信息,股价信息含量变高。
模型3中的控制变量考虑了股票的流动性、公司规模、账面市值比、资产负债率和固定资产比率。PIN和流动性指标的符号没有改变,并且具有统计显著性。公司规模与R2正相关。规模越大的公司,受到宏观因素与市场的影响越大,其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的相关程度越大,同时大公司在影响市场回报率中亦占有一定的比重,故R2越大。账面市值比较低的公司,成长性越高,R2越低。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投资这些公司风险比较大,公司未来的不确定性较大,但是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投资者会积极地收集与运用该公司的信息,以期获得超额回报,故其R2较低。而固定资产比率不显著。
(三)稳健性测试
本文进行了以下的稳健性测试:(1)去掉具有最高1%和最低1%的知情交易概率、R2的样本,发现面板模型回归结果在符号和显著性方面不发生变化。(2)先对每季度的截面计算相关系数,然后再将季度的相关系数取均值,发现R2与知情交易概率呈负相关关系,结果与之前一致。(3)对每季度的样本进行了横截面回归,将知情交易概率的回归系数取均值,该回归系数也是负值,结果与之前一致。
五、结 论
以2009~2010年上证180指数的样本股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知情交易者主要基于何种信息进行交易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知情交易概率大的股票,其股价信息含量越高,这表明知情交易者更有利于公司层面的信息进入股票价格。知情交易者利用拥有的信息优势进行交易,使得他们交易股票的股价中包含了更多公司层面的信息,提高了市场定价的效率。
参考文献:
[1]Piotroski J., Roulstone D. The influence of analysts,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insiders on the incorporation of market, industry, and firm-specific information into stock prices [J]. Accounting Review,2004, 79: 1119-1151.
[2]Chan K., Hameed A. Stock price synchronicity and analyst coverage in emerging market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6,80:115-147.
[3]Easley D., Kiefer N., O'Hara M., Papermam. Liquidity iinformation and less frequently traded stocks[J]. Journal of Finance, 1996, 51:1405-1436.
[4]Easley D., Hvidkjaer S., O'Hara M. Is information risk a determinant of asset returns? [J]. Journal of Finance, 2002, 10(5): 2185-2221.
[5]林忠国, 韩立岩. 机构交易的正面效应:波动率和市场效率的角度[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4):606-616.
[6]刘莎莎, 孔东民, 邢精平. 私有信息风险被市场定价了吗――来自中国股市的证据[J]. 2011,(1):61-74.
[7]Roll R. R2[J]. Journal of Finance, 1988, 43(3):541-566.
[8]Durnev A., Randall Morck, Bernard Yeung, Paul Zarowin. Does greater firm-specific return variation mean more or less informed stock pric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3, 41:797-836.
[9]Jin L, Myers S. C. R2 around the world:new theory and new test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6, 79(2): 257-292.
[10]侯宇, 叶冬艳. 机构投资者、知情人交易和市场效率――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J]. 金融研究, 2008,(4):131-145.
[11]袁知柱, 鞠晓峰.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股价波动同步性方法测度股价信息含量的有效性检验[J].中国软科学,2009,(3):174-185.
[12]冯用富, 董艳, 袁泽波, 杨仁眉. 基于R2的中国股市私有信息套利分析[J]. 经济研究,2009,(8):50-59.
[13]Aktas N., Bodt E., Declerk F., Van Oppens. Probability of informed trading? some evidence around corporate events[J]. EFMA Conference, 2004.
[14]李朋, 刘善存. 信息易概率分解与买卖价差研究[J]. 南方经济, 2006,(2):13-22.
Research on Probability of Informed Trading and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tock Price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Model
PENG Yi,LIU Zi-cheng
(College of Finance and Statistics of 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79,China)
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范文6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刮起了一阵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改革风潮。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的快速兴起与发展,但相对于翻转课堂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研究,将之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
针对该问题,本文从翻转课堂与微课的概念和特点出发,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在分析现有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提出翻转课堂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适用性并论证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该研究对于国内外汉语国际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二、汉语国际教育现状
汉语国际教育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对外汉语教学,包括来华留学生以及全球孔子学院的学生等。目前,国内汉语国际教育基础阶段多采取听、说、读、写配套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以语法为主(每周8节),听、说、读为辅(每周各4节);在课堂教学上,采用生词讲解、语法解析、课文精讲、练习巩固等四大步骤。由此可知教师仍然是课堂上的主角,尤其是语法等核心课程更加突出教师的主体身份;其他辅助课程由于课型特征较易做到形式上的“以学生为主”,比如口语课的当堂对话操练等。然而由于这些练习形式都偏向于跟随教材设定机械执行,只是从形式上淡化了教师的讲解部分,未能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兴趣的下降也导致了留学生旷课、迟到、课堂走神等现象的频频发生。
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可以从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两方面着手:教师应精讲精练,合理布局;学生应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而本文提出的翻转课堂模式将有利于促进基础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这一变革。
三、翻转课堂与微课
(一)翻转课堂概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春,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为帮助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无法按时上课的学生,开始使用软件录制Powerpoint的操作过程和教师解说的声音,并将之上传到网络以供学生课前学习,后逐步将课前观看视频与课上作业探讨结合的模式推广到全班学生。
因此,所谓翻转课堂指的就是“翻转”传统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环节。知识传授通过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课堂时间则由教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内化,由此带来师生角色、教学形式等的改变。
(二)微课概念
由翻转课堂概念可知,教学视频在整个教学模式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又由于该教学视频起到的知识传授功能与课堂上的知识内化阶段紧密关联,它不同于以往人们熟知的公开课视频,它更强调一个知识点简明而准确的阐释。
翻转课堂中承担特殊作用的教学视频与近年来兴起的新型课程形态“微课(Micro-lecture)”具有共同特征。因此,本文探讨的正是基于该微课理念的翻转课堂模式。
所谓微课就是教师用3到10分钟时间将一个知识点借由视频形式向学习者进行简洁而准确传达的现代教学手段,这一教学形式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有利于学习者随时随地随手可得地观看学习。
四、翻转课堂应用于基础汉语国际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翻转课堂是否适用于基础汉语国际教育
1.翻转课堂的学科适用性
针对如何运用好翻转课堂,翟雪松根据国内外实证研究结果,指出物理学导论、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在翻转课堂中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因为此类课程主要涉及专业基础性内容,入门相对简单,在学习方法上重理解和记忆,学习者完全可以通过前期微课视频等的自主学习掌握基本框架;同时这类课程具备的延展性特点又要求协作共同完成。而协作学习是翻转课堂的关键环节之一。由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创办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收视强、效果佳的教学视频基本上集中在数学、化学、语言等基础课程,由此可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应用优势。
2.基础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特点
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356.499名来华留学生;截至2014年12月,中国已在1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75所孔子学院、851个孔子课堂,累计注册学员345万人。其中大部分学生的汉语水平处于基础阶段。
各个类型的学生学习方向、重点各有差异,但语言培训是第一堂必修课程,尤其是商务汉语来华本科生,语言基础决定了其后期商务知识提升的有效度;对于长短期汉语言来华进修生而言,基础阶段汉语的习得效率也影响到他们是否将汉语纳入终身学习计划,并影响其是否在中国研读学历课程。因此,汉语国际教育基础阶段教学有效度的提升对于我国孔子学院和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意义深远。
目前国内汉语国际教育多与高校合作,而孔子学院的办学也建立在中外高校合作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让人误将其视作高等教育。实则汉语国际教育有别于高等教育其他学科,更偏向于中小学教育,准确地说是中小学语言教育。之所以多见于高校,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孔子学院学员和来华留学生的年龄均在18周岁以上。
而基础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重点是课堂上汉语语言点的精讲解析和操练运用,语言点分条目式可拆分性的教学特殊性与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极具契合度。将微课形式运用到汉语国际教育中,用微课将汉语语言点进行分割式教学,不仅有利于汉语语言点脉络的清晰梳理和呈现,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微课“碎片化”、“短时性”等固有特征。
因此,基础汉语国际教育的上述特点不仅有利于微课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也与翻转课堂适用于基础学科的特征不谋而合。
(二)小班教学特点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各个类型的课程基本上都采用小班教学形式,每班学生人数控制在20人以下,该特点是翻转课堂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实施的最有利条件之一。小班教学有利于以最合理的小组数目和组员人数为基础的分组合作学习的充分实施,由此全方面开展翻转课堂课前、课中、课后的协作学习活动。
五、翻转课堂应用于基础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是认知学习理论的分支,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让·皮亚杰(Jean Piaget)。
该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意义的建构必须通过学习者自身主动完成,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搜集并分析资料、探索并发现问题、提出并验证假设、思考并研究联系。
该理论在主张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亦强调教师的引导者身份和学习伙伴的协作力量。翻转课堂安排学生课前自学微课内容,同时要求其完成相应测试题并针对学习内容进行提问等环节正是基于该理论的意义建构主张;翻转课堂中的课前小组学习和课上分组讨论环节体现了该理论的协作学习原则;而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始终起到合理布局、适时指导等帮助作用,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与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进步。
(二)认知负荷理论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最早由澳大利亚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John Sweller)于1988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人的工作容量是有限的,一次性信息存储量为5到9条,一次性信息处理量为2到3条。基础汉语国际教育的语言点教学具备可拆分的特征,有利于教师依照认知负荷理论,在设计微课视频时开展最合理的信息量布局,并控制视频时长。同时该理论指出在学习者意义建构过程中,存在信息呈现方式等外部认知负荷的干扰,因此教学设计者应直接准确地展现知识点,减少形式对于内容的干扰,提高微课的有效性。
六、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建构主义学习、认知负荷等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在明确翻转课堂与微课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析基础汉语国际教育“高校环境中基础教育”的特殊性,指出了翻转课堂在该领域的极强实用性,由此为未来翻转课堂在基础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大规模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基金:2013年度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立项项目(校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微课在国际汉语教育中的作用机制及其量化评估体系”[项目编号:2013-k4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翟雪松,林莉兰.翻转课堂的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04-109.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3-9.
[3]司国东,赵玉,宋鸿陟.认知负荷视角下的移动阅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6):51-55.
[4]白迪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3):95-96.
[5]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6]张桂芬.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12):107-108.
[7]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9-22.
[8]余亮,黄荣怀,杨俊锋.开放课程发展路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6):28-35.
[9]嵇康.翻转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呈现方式[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