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向范文1

当前社会生产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这对应用性本科院校如何更好地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尽快解决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规划、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力量充实、实验环境优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主要就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探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新路径。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这对应用性本科院校如何更好地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尽快解决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规划、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力量充实、实验环境优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水平,为社会生产输出更多优秀专业人才,是广大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课题之一。

二、科学确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

随着外部发展环境和用人企业现实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该不断调整自身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让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加体现出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不断适应社会生产的需求,使毕业生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首先,在专业打造方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要紧扣国家对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和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前沿科技,主要以电子信息理论、计算机科学等作为学科基础,以电子信息工程应用技术为重点和突破口,面向全社会培养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打造上要突出实用性、应用性和科研性的诸多特点。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面向全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高端人才,在人才培养上,要加强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仅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社会交际能力,不仅仅要满足于学生们实现顺利就业,更要面向实现顺利就业和个人实现良好发展两个方面,不断增加人才长远发展的后劲和内涵。

三、科学确定专业课程体系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上,必须要抓住理论与实践并重这一关键环节,既要重视理论课程的教学,更要突出实践课程的应用性,二者不能有所偏废。理论的主要课程要紧紧专业建设需要,以高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技术、程序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等相关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而在实验教学方面,则要更多地体现应用型特点,主要实验课程可以计算机概论实验、程序设计语言实验、可编程逻辑器件与EDA技术实验等实验为主。并且在教学考核方面,注重加强毕业实习、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设计等方面的考核。而且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据学科建设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心理需求等,随时进行课程调整、完善,并且可以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学生专业领域的扩展,促进课程建设质量的总体提高。第一,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构建和提升,当前,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并逐步加以解决。一要尽快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从大多数应用性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队伍来看,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均衡,无法满足日常教学和学科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在这方面必须要加强专业能力建设,不断增加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数量。二是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选拔力度。一个专业的建设不仅仅需要教师的整体努力,更需要一大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道德修养好的优秀人才来带领,通过对优秀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不断增强各个专业的自我建设能力,提升专业的科研水平。三要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的专业,很多在职教师虽然理论水平高,但是实践教学的能力并不突出,在这方面,就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可以通过面向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聘请兼职的优秀教师,利用他们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特长,丰富学科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力量。第二,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要牢牢抓住两个环节。一要加强校内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提升自主科研水平。在这方面,学校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及时更新学科的实验设备,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建设标准,要立足专业发展前景,努力把专业实验室建成既能满足日常实践教学的需要,又能独立完成专业的科研任务,并逐步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专业实验室,不仅满足校内教学和科研的需求,也可以面向社会提供科研服务。二要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借助外部力量加强实践教学水平。需要看到的是,随着企业用人标准的提高和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单靠学校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满足教学和科研的现实需要的。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可以通过与优秀的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培养等方式,输送大批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借助企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优势,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学校也可以通过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断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不断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发展和专业前沿技术不断进行完善和调整,需要抓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课程构建、师资力量培养等各个环节进行努力,需要不断抓住实践教学这个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地突出专业应用型特点,不断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整体水平,实现专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仁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6(18).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向范文2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途径

电子信息通讯是我国现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部分,许多工作都需要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使用中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科技的主要发展力量,同时其在发展中与各项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并不断推动各项产业的发展。根据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使用现状来看,带动了一些产业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但是总体的覆盖程度依旧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如何使其有效、快速、全面的发展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部分。

1.电子信息工程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使电子信息工程在各个领域的作用开始逐渐突显出来,在我国相关政策及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及发展都非常迅速,但是在科技水平及经济的限制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的遇到了阻碍,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赘龇矫行讨论。

1.1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起步晚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开始与世界接轨,而电子信息工程也是在此之后才开始发展起来,起步落后加上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使电子信息工程在初步发展时就没有健全规范的产业结构对其进行引导,虽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前期的发展形势较好,但是在之后的发展中其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而目前我国在发展中对电子信息工程的需要愈加紧迫,因此,电子信息发展落后成为现今亟需解决的问题。

1.2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自主研发能力低

目前我国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领域中多数采用的还是国外的先进技术及科研成果,并且受发展时间及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国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上的创新能力较低,在自主研发上有所欠缺,因此自助产权的实际拥有数量仍然较少,同样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人才的需要非常迫切。

1.3我国电子信息市场不健全

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健全的市场作为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其良好的运行环境,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及经济都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再加上相关法律政策并不完善使电子信息市场较为混乱,质量参差不齐的电子信息产品充斥着市场,使电子信息行业的整体形象下降,制约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市场中的正常发展。虽然我国肯定了电子信息工程在经济中的作用,但是在市场中却没有相关的政策对电子信息工程产业进行扶持,无法为其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完善策略

2.1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信息化建设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保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的必备基础,首先,国家需要根据电子信息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来加大资金的投入量;其次,扩大资金引进渠道,通过吸收社会资金及融资来充足发展所需资金;最后,可以通过建立专项基金来保证电子信息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资金可以得到良好的管理及使用。同时也要鼓励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创新,通过加强自主研发来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使其覆盖面积可以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例如软件的开发、通讯的应用、互联网服务等。

2.2优化发展环境,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创新及发展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才来进行,充足的人才储备可以使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发展更加快速,因此需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并创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人才可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要注意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领域最缺的就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本身就是一种高集成、高精密的科学技术,其一切的发展都是建立于创新之上的,因此想要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进行全面的发展及拓展必须要形成良好的行业大环境,形成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风气。

2.3不断扩大网络交流平台

信息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人们在互联网中可以对信息进行快速的交流、获取及使用,这为人们的工作、学习、交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且现今人们的生活与信息网络的联系愈发密切,我国网络覆盖面积越来越大,只有不断扩大网络平台及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才能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使其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更加全面。

2.4促进产品服务创新,培育电子信息经济增长点

目前市场经济的竞争形势使电子信息企业不只需要面对国内的竞争压力,还需要面对国外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结构重组的时期下,电子信息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稳定的发展就需要进行产品的服务创新。首先电子信息产业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及联系,通过提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水平及制造能力来强化产品服务创新水平,使电子信息产业可以有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电子信息产品的良好发展。

2.5着力培育自我维护能力

网络安全是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一项重要问题,由于互联网属于一个高度开放的网络空间,因此,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并且全面覆盖电子信息网络就需要考虑如何提高网络的安全系数。因此可以通过网络安全的宣传及培育来帮助人们怎样在使用网络时进行安全防护,例如密码的设置、防火墙的应用等。

2.6政府部门加大关注力度,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由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有一定的风险,这部分风险因素在市场经济中可能会影响其创新及发展,因此需要由政府颁布相应的支持政策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尽量避免电子信息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政府部门可以专门设立培养新兴产业的项目支持机构,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的支持,对发展前景比较长远的项目进行资金支持,在贷款和投资方面适当的放宽政策,提升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财富。

2.7推动企业技术改进,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

不断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更新与改进,是与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企业,在电子信息技术中脱颖而出的保障,在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竞争激烈的时代,企业应大力将资金向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的核心技术倾斜,确立准确的发展方向,并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上,要紧跟国际潮流与水平,借鉴国际电子信息发展方向并适当应用于自身企业当中,调整产业结构、对自身企业的电子信息技术及时更新,这对企业的电子信息技术服务与水平提高有很大帮助,不仅可以拓宽企业的市场,还可增强企业在“电子信息大战”中的竞争力,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向范文3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工业领域;设计与应用;射频识别技术

0 引言

电子信息工程是指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电子信息进行处理与控制的一门学科,随着技术的革新,电子信息工程涉及到通讯、电子及信息技术,和工业领域等产业的关系日益紧密,例如,射频识别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在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方面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譬如,电子信息水平不高、自主创新不足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本研究正是基于此,探讨加快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应用的现代化,为促进工业领域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1 电子信息工程内涵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电子信息工程的内涵

电子信息工程主要是研究信息获取与处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及集成应用的一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现代社会工业领域中很多环节都离不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借助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提高研发新产品,进而加速经济发展进程。近年来,电子信息工程早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它拓展了产业链,打破了行业之间的界限,我国政府所制定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2 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1 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起步于上世纪20年代,到了21世纪,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所创造的产值逐年增加,电子信息产品也朝着高附件值方向发展,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矛盾日益凸显,譬如,信息服务业与软件比重不平衡、数据库产业规模小及集成电路产业在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方面要远远低于国外企业。

1.2.2 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由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起步晚,很多技术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得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加上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市场中一些劣质或者盗版的电子信息产品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这种恶性的竞争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明显后劲不足。

1.2.3 自主创新不足,技术人才匮乏。我国长期以来,一些关键性的电子元件主要依靠进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严重影响了电子信息工程品牌的创建及创新能力的发挥,很多企业缺乏专利意识,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被动地位。此外,电子信息工程产业是一个资金与人才密集型的产业,由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起步晚,加上长期以来缺乏培养这方面人才的体制机制,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这种瓶颈性的矛盾日益凸显。

2 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中的具体设计应用

2.1 射频识别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射频识别技术以其特有的快捷性与高准确率,在工业领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射频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中的汽车生产、邮政业务及航空包裹识别,例如,在汽车生产中应用射频识别技术来跟踪零部件,识别汽车标识、管理企业内部资源、轮胎压力检测及信道控制等。可以说,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自动识别技术,它的读取速度快及可携带信息多的优点,在工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2 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中造价管理应用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普遍采用套价软件编制工程预决算,利用数据库信息技术来构建指标收集与分析系统,采用软件来计算工程量与钢筋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已经使造价管理中的制定定额、编制标底及控制投标报价等方面摆脱了手工劳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造价管理的准确性与工作效率。

2.3 电子信息工程在机械领域中的应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子信息工程在机械领域中的应用在当今信息社会显得尤为明显,很多机械装置已经开始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及现代化控制技术方向发展,例如大型复杂的机械安装标准的点知控制单元。再比如,自动分类垃圾桶及自动升降电梯。这种原本通过机械原理实现控制的机械,通过安装电子信息装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提高了机械本身的性能,促进了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4 电子信息工程在公路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公路工程中不仅要处理海量的数据库,同时还需要更新、描述工程的进度、费用及质量,而电子信息工程正是基于此,在公路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极大地节省了因为人工查询、整理及分析数据的人力与物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正逐步采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工程管理来实现公路工程中文件管理、质量管理及通讯网络管理。

3 加快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现代化进程的对策

3.1 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优化电子信息资源环境

电子信息工程产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远的发展,国家的政策支持尤为必要,国家不仅要加大对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资金投入,更要在政策上向电子信息工程建设项目倾斜,例如,国家相关部门构建电子信息工程建设基金会,借助各种手段拓展电子信息工程融资渠道等。此外,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发展也需要营造良好的资源环境,来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及软件产业的发展,例如,由国务院提倡的推进“三网融合”对规范市场秩序,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比如射频技术,GSM/GPRS手机主要在900MHz和1800MHz频段上运行,测试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收发信机测试、发射机测试、接收机测试,每个部分,一般都是分900MHz和1800MHz分

频段测试,在每个频段,分别测试不同的信道,每个信道,又需要测试GSM模式及GPRS模式。依据的标准,主要是国际组织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的相关标准,这一标准的编号为TS 51.010以及国内的相关行业标准YD/T 1215-2006。其中,这些标准的内容都极为丰富,涵盖了GSM/GPRS手机测试的主要全部内容,例如TS 51.010共五千多页、八十多个章节的内容。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针对收发信机、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射频测试。

3.2 重视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创新型人才

人才是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根本,要想培养及留住人才,对企业来说,不仅要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公平、公正及公开的环境,同时更要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人才激励与评价机制,鼓励人才技术创新。此外,要鼓励企业内与企业外人才加强交流与合作。对政府来说,要制定鼓励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培养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的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及管理人才。

3.3 促进产品服务创新,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创新永远是企业的生命,要想电子信息工程取得长足的发展,就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品服务创新。例如,电子信息工程企业和制造设备企业合作,构建技术创新体系,优化产品与服务,使电子信息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增强以电子信息工程为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此外,由于我国很多电子信息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意识不足,导致很多专利技术被侵权,影响了电子信息产业本身的良性发展,因此,国家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同时,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电子信息企业良好的竞争环境。

4 结束语

总之,电子信息工程是指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电子信息进行处理与控制的一门学科,随着技术的革新,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例如,在汽车生产中应用射频识别技术来跟踪零部件,识别汽车标识、管理企业内部资源、轮胎压力检测及信道控制等。此外,电子信息工程在工程造价管理与机械装置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很好地实现了智能化与数字化,节省了人力物力。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与体制机制问题,国家需要极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资源环境,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推动服务与产品创新,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张霄,关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的探讨[J].信息技术应用研究,2011(23).

[2]李国林,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J].技术应用,2010.

[3]杨光,关于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的研究[J].信息技术,2011.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向范文4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 现代化技术 探究

电子信息工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效果正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也因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存在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为我国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信息化的良好发展就为我们带来了信息工程这个产物,其完美的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但是,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也客观上要求电子信息工程实现现代化。

1 电子信息工程简论

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媒介,基于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和应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远远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要积极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实现现代化。

电子信息工程是“通过使用网络等现代的信息技术达到对电子信息的控制及处理的一种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这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信息的获得与处理,以及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线管设计、开发与应用、集成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范围正在不断扩展,并在实际应用中与其他科学技术出现了交叉与融合,推动了新的应用技术发展。这种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不但对我国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政治、法律等工作开展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尽早实现现代化,是我国整体发展的一种客观要求,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2 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研究的意义

之所以要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是因为其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型产业链的形成等的作用尤为明显。但是,我国所掌握的核心技术非常少,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核心技术体系。因此,进行电子工程现代技术研究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虽然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很多应用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国内技术力量还是相对比较薄弱的,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失去自自我技术核心的发展是无法稳固立足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中电子商务的实现完全依靠于电子信息工程相关技术,并在发展中对其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电子商务对企业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的重要意义,都在积极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这就导致了电子商务的实现能力和先进能力成为了企业的竞争方式之一,这样就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在我国很多传统企业的发展一度遇到瓶颈,与现代企业相比其竞争力严重不足,但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就缓解了传统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窘境,逐渐实现了信息的公开化发展,并根据企业发展实际状况建立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平台”。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加深,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对电子信息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这种要求,我国也出现了电子信息产业,该产业正在实现工业发展与电子信息的完美结合,大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从中我们看到,电子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提升产业升级”、“产业战略性发展”。

3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发展措施研究

电子信息工工程对社会和经济的作用我们也有所了解,因此,我们要寻找有效措施来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具体的发展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环境。

人才是强国之本也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更好的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发展,就要从人才培养开始着手。而人才的养成与培养环境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所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创造更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作为支柱,因此,企业要想发展就需要完善技术团队,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也就是说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企业人才竞争机制,并在人才评价中逐渐根据企业的能力建立和完善人才奖惩机制,这样就能够提高人才创新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内部人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相关企业的发展那做出贡献。同时,企业技术团队在自我创新和发展的同时,也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并总结成具有自我特色的工作经验,在实际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过程中要把这些先进的经验应用到研究工作中,以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对于留学归来的高能力技术人员,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也应该积极引进,优化企业自身的人才结构。这样企业就能够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一个平等竞争、充分发展的环境。

(2)增强政府对电子信息工程的扶持。

政府对电子信息工程的扶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要加大对电子工程研究项目的资金投入,给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为电子信息工程的融资提供便利条件,建立专项的发展基本,这样就能够保证电子信息工程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第二,从政策上进行扶持。政府要用政策积极引导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和发展,比如“引导移动通信产业跨越式发展、数字电视、电影推广、互联网的应用及软件信息服务等工程的开发。”这样就可以推动该产业的自主创新和持续发展。

(3)创新电子信息工程产品的服务。

创新不但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其也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对于电子信息产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实现稳定发展,就要不断创新产品服务,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推陈出新一直都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电子信息企业要寻找合作伙伴,并建立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研究体系,以市场需求为中心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积极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实现。由于现代化发展对电子计算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电子信息产业可以积极与计算机产业合作,从而实现两种产业的优化升级。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向范文5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监控反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6-0071-03

Abstract It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the course system of talents-cultivating plan is set up by the requirement and flexibility, through monitoring feed-

back mechanism,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s optimized by in and outside school.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alents-cultivating plan; monitoring feedback mechanism

1 引言

电子信息产业位列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国家未来战略发展的重点方向。从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和独立性看,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电子信息产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极大。从近年来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来看,一方面是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是大量的毕业生又不能较好满足企业对能力素质的要求。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必须树立起市场竞争的意识和优胜劣汰的危机感。工科教育不能脱离产业需求,必须要和工程相结舍,工程专业教育认证不仅是工科教学建设的需要,而且是工程教育的国际惯例和未来教学评估的趋势[1]。

2011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重庆理工大学确定为首批拟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在近几年的工程教育探索过程中,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一是打造适应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2];

二是满足个性化的人才成长需求,在保证本专业必要的基础知识前提下,为不同兴趣爱好和能力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即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的柔性化;

三是推动建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提高专业和区域内产业的吻合度,主动加强和企业的联系,持续反馈和提高专业办学水平,最终实现校内外联动的质量保障体系。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状

人才培养方案趋同化 全国有500多所高校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其中绝大多数为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区分度不大,主要通过学习国内“985”“211”重点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和课程来确立自己的专业和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相差无几,专业特色不明显。

课程体系未能紧贴电子信息技术发展 当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兴技术也不断涌现,而人才培养方案在制订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也缺乏企业界的人员参加,无法做到与市场需求对接。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充分满足需求主体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变化。

专业评价缺乏反馈 在专业建设方向,通常比较重视师资结构、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条件和实践环境等相关方面,教师层面较少关注教学效果和能力知识达标度,大多数教师只关注自己教了什么,对本课程的贡献度和毕业生能力实现缺乏深刻认识。

3 明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进行科学调整研究

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体现:1)培养目标必须符合学校定位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2)培养目标需要反映毕业生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所取得成就;3)需定期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估和修订,评估和修订过程须有行业或企业家参与[3-4]。

以学校201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启动为契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来实施。为此,专业系与区域内电子信息企业共同组建电子信息教学委员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改工作,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座谈会”。校企双方将毕业要求分为5个方面:1)具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2)具有从事电子与信息工程工作所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3)具有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4)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基础,具备利用基本理论知识去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技能;5)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同时加强到相关企业的走访调研,达成以下共识:

1)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毕业能力要求,建立培养目标及毕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2)把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环节中,并落实上述能力形成矩阵的实现途径。

构建需求牵引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因此紧密跟踪、研究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动向,也注重与企业沟通,反馈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按照“需求牵引”打造专业课程,将专业课程分为“3+X”。其中,“3”是本专业已确定的核心课程群,“X”强调专业的应用和针对性,突出需求牵引,即主动适应社会和企业界的需求。

课程群是多门有较强联系课程的集合,核心课程主要休现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在学校教务处的资助下,专业系打造专业特色鲜明的3个核心课程群。

1)建立信号处理课程群,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DSP技术等课程,主要侧重于研究信号的分析、变换、处理和实现等环节。

2)建立嵌入式应用课程群,包括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ARM技术与实践和SOPC技术等课程,主要侧重于微处理器的结构、原理和工程实践,着力打造学生的硬件设计能力。

3)建立传感器网络课程群,包括通信原理、RFID技术和传感器网络等课程,主要侧重于信号感知、采集、传输和组网。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非常迅猛,就要求本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及时跟进调整,那就需要不断优化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不断增设新课程。当前可以开发的新课程有许多,如新型显示器、移动互联网、RFID技术等课程,新课程的开设主要把握两点:

一是要面向产业发展需要和岗位的要求,要注重与现有课系的衔接和呼应;

二是在要注意整合和完善专业的已有课程体系,如将可编程逻辑器件技术和数字电路课程进行整合,适当压缩数字电路课程中的某些知识点,如卡诺图化简和分立器件的讲解,而注重强调数字电路与系统的实现。

柔性化设置课程体系 专业方向的柔性化设置能更好地适应毕业生自身发展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但需要处理好专业面的广度和深度之间的平衡,使专业教育与时代同步。课程设置的主要思路如下。

1)课程体系设计柔化,解决传统课程体系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如在本专业开设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三个方向,主要涉及软、硬件两大模块。为提升学生对专业方向的认知度和避免盲目选择专业方向,在一年级开设专业导论课,由专业系的博士、教授和企业导师分别介绍专业方向和市场需求;大三的时候,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专业方向,并且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实践;在大四进行企业顶岗实习。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鼓励各专业根据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实施差别化、层次化培养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如与区域内企业建立紧密联系,积极探索“嵌入式”“校地合作式”“分段式”等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开发教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条件。

4 健全监控反馈机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开放体系,处于多种环境之中,受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与作用,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系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坚持以产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充分听取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专业系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动态调整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5-6],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监控反馈机制如图1所示。

5 结论

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指导,贯彻“需求牵引,工程应用,成果导向,创新实践”的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突出工程应用教育,完善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校企结合,以社会发展、技术进步、需求牵引和市场反馈,坚持系统优化、稳中求新的原则,形成持续改进的电子信息工程工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杨振宏,杨书宏,宋守信,等.国外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分析与借鉴[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2):61-66.

[2]梁潘.基于市场需求的专科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版,2014,28(3):113-116.

[3]马增强,李韶华,司春棣.构建适应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8-51.

[4]郑秀英,王海滨,姜广峰.以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 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51-53,77.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向范文6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 课程建设; 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133-00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逐步由无线电专业发展起来的,该专业具有知识更新快、应用范围广的特点,新技术层出不穷,并与其它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该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电路类课程、信号处理类课程以及计算机类课程。长期以来,该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能够在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领域从事设计、研发、制造和应用等相关工作的高级人才。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育工作面临着挑战。近年来,就如何做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工作,许多同仁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也在不断的思索如何能使自己培养的学生较快地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工作。以下是我的一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总体来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有两方面问题要注意的,一方面是要加强专业基础,重视能力培养;另一方面,作为工科专业,必须紧跟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新技术、新内容在教学中得到体现。

一、加强基础培养、突出专业特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需要在本科阶段培养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因此一定要加强本专业基础课程的培养。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课程除了所有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应具有的数学物理基础课程外,还应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

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能更快的适应社会,应该在本专业开设发展方向课程,比如可以分成电子设计方向、信息通信方向以及计算机应用方向。每个方向都有一系列该方向的相关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

二、强化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

在学生的培养模式上注重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缩减学时数,减轻学生负担,留给学生较多的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逐渐将学生引导到图书馆、实验室、各实习基地等第二课堂,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增加创新学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精心挑选愿意承担为国家培育人才的责任,研发技术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建立专业培育基地,通过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打造企业与用人单位均广泛认可的高层次、复合型与应用型于一体的技术人才,形成人才培养输出的品牌效应。

三、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动手能力

搭建优秀的教学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可以引进NI公司的虚拟仪器教学实验平台ELVIS,将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生动地展现给学生。

鼓励高校教师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自主选择实验,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实践环节的基础。

提倡以项目驱动实验的方式,将教师自己科研项目分解成相关教学课程的实验环节,带动学生参加项目实践,把电子信息领域新技术,新内容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刘伍丰.高校工科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