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

对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文学课 审美鉴赏教学

近年来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课的这一尴尬现状,不少学者提出了诸多教学改革建议。笔者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课的教学要坚持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目标,注重审美鉴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传授基本审美鉴赏方法,使之在将来的汉语教学当中能够学以致用,成为跨国际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的优秀传播者。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课加强审美鉴赏教学的必然性

1.专业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途径

作为中学语文课与高校中文专业文学课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审美鉴赏教学同样适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文学课。从教学目的而言,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文学课的学习来提高人文素养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其他文科专业的区别决定该专业文学课开展审美鉴赏教学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课的开设,除了人文精神、文学素养的培养,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文学学习文化、了解文化,进而完成文化传播与文化国际交流的目的。而汉语国际教育文学课中开展审美鉴赏教学,不仅是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更是要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学生只有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了,才能读懂文学作品,领略文学作品的美,进而理解文学背后的文化内涵。近些年来不少高校开设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文学课不仅被压缩,教学方法上也存在偏差。如课堂上教师讲解古文作品时,注重字词句的分析,注重文字和内容分的理解,却往往忽略了对文学作品的美的分析。诚然,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基础文字、内容的讲解上,这可能跟学生的语文底子差有关,但如果把文学课上成古代汉语课或现代汉语课,当学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候不震动于诗歌奇诡壮丽的想象之美,当读到巴金的《家》中“鸣凤之死”时,感受不到动人心魄的悲剧之美,这就违背了开设文学课的初衷。尤其与其他文科专业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相比,他们可以有更多课程、更多方式加强对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因专业课程的限制,有限的文学课学习,不仅是对文学知识的掌握,更是培养、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文学课开展审美鉴赏教学是一种必然。

2.汉语国际教育文学课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

审美鉴赏教学不仅能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更可以学以致用,在成为汉语教师后,把这一教学手段,即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鉴赏的方法运用到将来的汉语教学当中。汉字教学仅仅是低级汉语教学,有学者认为,当前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汉语学习者已经不再把汉语当作一种全球交际语来学习,而是希望能更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1]。因此,文学课进入汉语国际教育是学习了汉字之后的必然。文学承载了一个民族成长的历史,以独有的方式纪录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情感以及心里缩影,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展现出一个民族的某些文化特性。同时,文学作品以其丰富的语言表达,书写方式、修辞技巧,使学生在学习文学的过程中,能更进一步学习文字与文化。

文学课既然会在中高级汉语教学中出现,那么如何教好文学课,让汉语学习者们能真正把握文学作品,不仅要读懂,了解文学作品体现的文化特征,更能从中领略文学作品的美,提高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力,是文学课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学课教学,审美鉴赏教学同样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课审美鉴赏教学策略

1.强化审美思维训练

在文学课上老师常常会听到学生面对文学作品时“读不懂”的抱怨。其实很多时候,读不懂文学作品的原因不是文字看不懂,句子不明白,而是审美鉴赏能力的不足。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审美鉴赏力可以理解为运用审美思维鉴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学生“读不懂”文学作品很大原因就是不能用审美思维来理解作品。审美思维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从感性体验开始,以理性认知为审美活动的结束。审美思维活动让人们辨别或者认识什么是美,并且人们可以通过长期的学习和训练来强化这一思维活动。“通过审美活动,人逐步在头脑中储存了审美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即理性认识,这些信息形成某种审美习惯和思维定势”[2],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文学课上,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开展审美思维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审美直觉,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这是审美鉴赏教学的核心思路。

文学课上文学作品的讲析可以与训练学生的审美思维相结合。例如分析诗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审美想象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联想与想象,通过激发想象力,充分调动个人的感觉器官,并结合个人生活体验,用心体会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形象、内容、情感。如分析戴望舒《雨巷》,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作品想象“丁香姑娘”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可以想象诗中“雨巷”的画面(或场景),并用语言描绘出来。审美思维训练也包括对文学作品情感体验的激发。“必须培养学生具有真、善、美统一的审美观念,使所从事的艺术创作与鉴赏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符合客观发展规律,达到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3]文学是人学,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记载了作家的人生体验,表达了作家对人生的思考。文学课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感受作品表达的真善美,在情感力量的感染中培养自己的健全人格和审美情操。

2.以作品为“体”,以方法为“用”的教学方式

“体用”作为中国哲学的一对概念,在此“体”指的是文学课教学的根本,即作品的分析解读。但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学课毕竟不是单纯的作品欣赏课,也不能上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史课,教师应在分析作品的基础上,有意识的介绍分析作品的方式和方法,即是“用”――用什么方法对文学作品展开审美鉴赏。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文学课上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情怀与同时学习审美鉴赏方法两者并不矛盾冲突。

文学作品审美鉴赏方法在运用上有共性,例如文学作品审美思维有其一致性,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离不开想象和联想,阅读文学作品的必须融入读者的情感体验与共鸣等等。但具体到不同的文学类型,审美鉴赏方法是不同的,例如对诗与小说的鉴赏方法的不同:诗歌作品更强调从意象的运用、语言的优美、修辞的运用、意境的表达等来鉴赏,小说体裁则注重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设置、叙事技巧等。因此要结合文学作品的体裁类型,抓住特点分析鉴赏。同时,文学课的审美鉴赏教学方式是灵活多样的,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其他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围绕审美鉴赏教学目的,通过精心设计,运用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文学课堂上。有效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更好的帮助学生领略文学作品的美,例如讲解郭沫若的《凤凰涅》,考虑诗歌的特性,结合学生对那个时代的历史隔阂,可以安排听一听朗诵音频,身临其境的感受诗的音韵之美,在民族觉醒的激情宣言中体会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另外,突出对文学作品语言美的鉴赏,把文学和语言的学习融合起来。文学是的语言艺术,教师要注重对文学作品语言文字美的分析,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语言的内涵与形式,分析语言的凝炼、音韵的优美,感受特定语境下的语言表达之美,这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注重语言学习的要求。

3.注重中外文学的审美比较

文学课应注意比较方法的引入,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有意识的拿别国的文学与中国文学进行比较学习,培养跨文化比较意识。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东盟方向的汉语教师,因此在讲解《三国演义》的时候,可以提到《三国演义》对泰国文学的影响,如泰国文学史上的新散文体――“三国体”,更可以把《三国演义》与由《三国演义》衍生开来的各种泰国文学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两国文学作品的差异性,并通过文学了解不同民族的审美特性。

两国文学的比较可以是多方面的,从审美鉴赏教学的角度说,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中外文学的审美比较。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学在审美思维方式、审美价值、美学追求等方面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比较,看到相同与差异,透视共性与个性。张爱玲可以与艾米丽・勃朗特比较两者间的审美特性;分析沈从文《边城》的审美理想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阅读川端康成作品《雪国》,比较两者审美理想的学习任务;学习古诗文,必然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求善”的审美价值观及重道德教化的审美功能,但不妨也谈谈西方文学“求真”的特点及重审美愉悦的功能。这种学习方式也可以看作比较文学的介入,乐黛云曾把比较文学定位为“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认为比较文学“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对话,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文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文化沟通”[4]。总而言之,教师应引导学生用一种宽容的、开放的意识看待中外文学的审美差异。文学审美差异的本质其实是文化的差异通过中外文学的审美比较,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联系起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别国文化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对异文化理解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加印.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文学课程[J].社会科学战线,2010(7).

[2]凌继尧.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钮燕枫.审美思维的培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1).

对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词汇教学; 实践性;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1-0105-02

多数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将人才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既体现了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特色,又适应了当前的人才需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区别于传统的汉语语言文学专业,不少高校对语言类课程进行了不同方面的改革,但不是很完善。本文主要围绕国际汉语词汇教学,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词汇学课程的实践模式进行探讨。

一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词汇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类核心课程之一,是专门为将要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实用性课程。该门课程针对第二语言教学,重视对词汇词义的描写和解释,目的是使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师可以进一步熟悉国际汉语教学的词汇体系,把握国际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国际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国际汉语词汇教学。

国际汉语词汇教学不同于本体的汉语词汇,其特殊性首先在于它面对的对象是外国人,外国人一般都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其次在于国际汉语词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帮助外国学生掌握词汇词义,更重要的是会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词汇。因此,国际汉语词汇教学非常注重实用价值,注重对实际语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外国学生解决语言交际困难。所以,在这个专业词汇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学生通过有效的练习明白这一点,要求学生去思考如何将所学的词汇知识转化为能力,能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形象简明地进行词汇教学。

二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词汇学的内容

在国际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语言要素教学的核心,它不同于本体的汉语词汇教学,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词汇学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我们从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两个方面说明。

1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词汇学内容的选择

国际汉语词汇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它不同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以后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应重点学习与国际汉语词汇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国际汉语词汇教学概说、汉语词汇构成、汉语词汇单位(离合词)、词汇的构造、熟语、文化词语、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特殊词语的教学,此外还有汉语词语偏误。特殊词语的教学主要包括虚词、外来词、 用法特殊的词语和容易混淆的词语。文化词语的教学主要包括数词、颜色词、象征词和人名、地名等。汉语词语偏误主要指词语语法偏误、语义偏误、词形偏误。

2 增加汉语词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汉语词汇学课程改革要分配好讲授理论知识的课时和教学实践训练的课时。国际汉语词汇学理论知识要转化为教学能力,归根结底要借助实践环节的训练。首先,我们制作课程教学大纲时,就要安排好实践学时,可实践的具体词汇项目内容如:离合词教学、熟语教学、文化词教学、虚词教学等。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交叉进行效果更好。如教师讲完“离合词”内容后,安排一次模拟实践教学,让学生模拟留学生课堂讲解离合词的用法,同时老师可给出一些留学生常错的句子,让同学们分析其偏误。

三 国际汉语词汇教学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径

1 基于HSK语料的偏误分析训练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留学生汉语语料,比如我们讲到离合词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进行偏误分析。如学生作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这个周末我要见面好朋友”。这句话的错误也很明显,同学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即这个错误属于离合词的语法偏误,而且能说明理由,掌握离合词的用法。通过这样的偏误练习,学生们可以逐一地掌握重要的词汇项目。

2 教学案例赏析法

一些地方高校,留学生数量有限,加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对外汉语课堂的机会不多。学生常常不熟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不了解留学生学汉语的特点。所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课堂的教学视频和学习教学案例的机会,让学生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更直观的体验。教学视频资料可以选北京语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汉语课堂教学示范》,这是很好的课堂案例。教学案例可选朱勇老师编写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一书,这本书不仅可以让人对教学案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以借鉴专家对案例的分析。另外,观看教学视频或学习教学案例之后,应该引导学生按《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要求,对案例进行点评,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经过思考和比较,学生的体会更深刻。

3 模拟对外汉语课堂演练

模拟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形成国际汉语词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给出的内容可以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中生词和课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也可以是模块训练,重点练习特殊词语的教学,如离合词、趋向动词、时间名词、方位词、非谓形容词等。老师可先布置作业,如:北语教材第三十五课《我来中国两个多月了》二(下),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离合词,并进行教学设计,写出正规的教案,制作PPT课件,可以一人完成,也可小组完成。下次上课时候学生上台讲课,其他学生和教师点评,最后教师总结。全班同学轮流进行课堂实战演练,保证每位同学得到真正锻炼。

4 教案撰写

教学技巧的形成要靠不断探索、长期积累和充分准备。充分准备要从备课开始。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据此,指导学生撰写教案就成为课堂实践活动的首要环节。撰写词汇教学教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词语讲解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一般情况下,虚词和特殊动词和形容词详讲,其它词语略讲。第二,讲解词语要准确,从课文出发讲解词语,用法不要拓展过多。第三,重视语用教学,多使用情境教学法,词汇例子要生活化。尤其在讲解一些抽象的词语时,我们要精心设计一些情景,使学生能理解所讲词汇的意思并能具体地运用。

5 课件制作

国际汉语词汇教学中应当特别注重利用生动直观的手段,如实物、图片、动作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来设计相关语境、创造情景、提供例句等,以利于W习者对词汇规则的直观感知和深刻理解。课件制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表示事物的名词可以用图片说明(如果能准备实物更好)。第二,结合板书使用多媒体,不可忽略汉字书写。第三,词语释义文字不可太多,意思简单的词语可以不释义,通过图片说明,给出用法例句。此外,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为了及时掌握学生制作课件的实际能力,可以将多媒体课件制作纳入考试的内容。经过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可以较好地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学生在课堂演练中都熟练自如地运用课件辅助教学。

6 课外实践

通过课外实践可以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与校内外的外国留学生互学,对其进行课外辅导,为其就业积累经验,并为日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只具备词汇的教学能力也不能完成汉语教学工作,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想胜任这个工作,就一定要具备词汇教学的能力。为此,我们还可以搞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教学设计比赛,对外汉语教学问题辩论会,举办本科生和留学生的联谊活动,网络实践,论文研讨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网络实践”即面向国内外汉语学习者,参考已有的成果,建设我们自己的汉语学习免费网站,通过网上沟通、BBS、网络课程辅导等形式,为汉语教师和学习者提供网络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

四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词汇学课程的考核方式

除了传统的词汇理论部分考核外,为更好地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词汇教学能力,课程考核时可以把能力培养目标细化,分项制定词汇教学课程的实践考核指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词的展示。用什么样的方法将要学的生词展示,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生词的语音、语义有一个初步印象,这是词汇教学的第一步。方法如词语联想导入、歌曲导入等。 二是解释词义和用法。要根据具体词语采用恰当的方法解释词义,可以利用字形、语素释义、对比等方法。除了词义,还必须讲解词的用法,即词的语法功能,也就是词与词的搭配问题,有时也涉及组词成句的问题。三是词语练习:练习题目的设计,练习过程的操控等。词语练习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针对词语的语法功能、组合特点、使用对象、句中位置等方面设计练习;练习形式要多样;练习量要充足。

五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词汇学课程的实践意义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词汇学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汉语词汇语言规律,从而面向外国人进行词汇教学。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索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切实锻炼和提高学生教授汉语词汇的能力。另外,要想教好词汇,教师不仅需要我们本文谈到的具备扎实的汉语词汇学知识和丰富的词汇教学实践,还要掌握基本的语言学理论,要对汉语语音、词汇、汉字、语法和文化教学有整体把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好词汇,建立起词汇敏感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方法,深入浅出。

参考文献

对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范文3

CDIO教育模式有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现实践性语言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从大部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来看,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专业的核心能力。对外汉语专业虽非师范专业,毕业后却要走向教育岗位,因而教学实践能力是衡量其专业技能的标准之一。CDIO教育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调学生在“做”和“用”的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符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突出教学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实践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之一,但从调查的情况及海外实习基地反馈的信息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和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还不是很强,如教学设计不合理,不能根据留学生的特点进行多样化的活动设计,通常还是采用教中国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导致课堂组织不力,留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能力较差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和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学生思考力、创造力和自我意识需加强培养。因而重视实践教学,夯实基础,加强改革是提高实践能力刻不容缓的举措。实践证明,教师就像医生和飞行员一样,其教学技能是可以经过科学的、严格的专门训练得以提高的。CDIO教学模式强调在用中学,在真实的情境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的理念,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通过设计、训练和实施,提高其教学实践能力。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CDIO分析

在CDIO教育模式的指导下,要提高汉语国际教育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实现做中学,用中学,需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建立完整的体系。构思(Conceive)和设计(Design)环节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根据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相关需求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建立教学类的核心课程群,帮助学生明晰所学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找到完善自身知识框架的方向和途径。在教学方式上,转变教学观念,提倡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验课环节主要体现“实现(Implement)”环节的验证。汉语国际教育系的大部分实验内容是并入在相关课程内的,任课教师同时也是该课实验课教师,能针对课程要求和学生缺少实际动手能力的现状,安排丰富的实验内容,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和全身心投入进来;运作(Operate)环节主要体现在微格训练上,模拟的课堂环境让教学设计得以实现,通过重放录像和教师的评价学生能得到相应的反馈,对授课效果的分析最有助于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真正地体现了在实践中学真知。而实验过程中,小组的活动和讨论使学生体验团队协作和互信互助的意义。建立并完善多元且连续的实践体系,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学设计、撰写教案,教学实施并进行教学反思,体现CDIO教学模式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完整的程序,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校园、校外实习基地、社会等多层次实践系统的建立,突出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持续性和多元化。

3CDIO教育模式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结合其特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尝试着用CDIO的理念指导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课程设置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提出相应的培养途径。

3.1围绕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集成化课程设置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集成化的课程设置。CDIO的理念强调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培养目标的确定应与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逐项挂钩,为了突出教学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在掌握基本汉语语言和文学知识的基础上,按照学期先后开设相应的教育教学类课程,教育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法研究、微格教学等课程连成一个系统,按照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的来组织教、学、做,突出课程之间关联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在每门课程上突出重点的实践训练内容。如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突出训练学生教学设计的能力,教法研究侧重语言要素教学和言语技能训练技巧,微格教学重在提高基本教学技能,目标一致却又有所侧重。其他的课程如英语交际口语、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等课程也需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尝试进行课堂实践,着重突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2视频案例教学与微格教学相结合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视频案例教学与微格教学相结合,融理论学习、教学观摩、设计、实践于一体,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现了CDIO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视频案例教学是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依附在教学类课程当中实践教学。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摄制、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为案例教学提供多元化环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真正进入留学生课堂的观摩和实践相对较少。而视频案例教学是真正的课堂,也能从总体上展示教学技能并包含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视频案例教学,边播放边分析边评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格教学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行为细分并逐项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受训者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并通过从记录中观察教学技能的应用、教学内容的表达以及交流方法的优劣,获得自己教学行为的直接反馈,加强了他们对教材、课堂教学的处理能力。微格训练中要严格按照正常的课堂程序,备课、教案、课件、板书等缺一不可,在完成教学环节后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微格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上的应用能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的能力。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做到了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理论,也弥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时间和实践机会较少的缺点,提高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3.3完善教学实践体系,提倡与留学生“结对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实践体系,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课堂实践环节系统主要是教学实践课的安排,包括以上提到的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视频案例教学和微格教学,也包括一些专业实践课和技能实践课,这些环节使学生获得比较扎实的职业基本技能。其次,充分利用本校的留学生和外教,深入留学生课堂,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与留学生或外教结成“一对一”的对子,保证至少一个学期的一对一教学和辅导工作,并安排一定数量的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实习环节,让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除了校园这个实践环境外,有条件的高校可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拓展海外实习基地,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利用“交换生”和选派实习生、志愿者的方式,选送一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出国为海外学员教授汉语,提高教学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进入中小学、双语学校或者幼儿园进行教学实习,也是锻炼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听课为主的教育见习活动,能进一步熟悉教育环境,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而走上讲台上课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训练目的语的口语表达,更重要的是能真正实践所学的理论和教学技能,为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形成教学风格做好了积极的准备。

3.4成立对外汉语教学兴趣小组,以点带面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课外活动中,组织成立对外汉语教学兴趣小组。选派专业教师或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进行专业指导,通过开展教学技能比赛,板书比赛,说课比赛、沙龙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兴趣小组平时可与校内的留学生进行文化联谊活动,对留学生进行文化讲座,既锻炼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又提高了团结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提高整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结语

对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范文4

一、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存在的问题

迄今为止,学院已成功培养2400多名留学生,教学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品牌特色课程的缺乏、优秀留学生的流失、师生比例的不协调、过程教学监控的不完备等方面。

(一)品牌特色课程的缺乏义乌工商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所招收的留学生与北京、上海、广州等高校情况不同。来义乌学习的留学生多以语言学习为目的,他们对汉语学习的速成性、实用性、有效性有较高需求。现今学院的课程设置体系虽然相对完善,但却无法满足留学生对语言学习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求。学院的留学生对商务汉语的兴趣较高,先前开设的商务汉语主要针对零起点水平的留学生,将商务汉语融入口语课,由于零起点水平的留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与语法结构无法满足他们日常商务表达的需求,因此教学效果欠佳。

(二)优秀留学生的流失优秀学生是高等院校的无形财富,优秀的留学生是学院教学素质和教学环境的直接见证者,也是地方高校的一张张“活名片”。作为义乌唯一一所高等院校,义乌工商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虽以语言生为主,但也有一些优秀的学历生,除了少数留在学院继续学习专业外,还有一些优秀的留学生分别到了广州大学、暨南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学习专业,这些学生在选择深造学校时最先考虑的是义乌工商学院,而由于学院为高职院校,无权授予本科文凭,故他们只得选择其他高校就读。学院对优秀毕业留学生的管理缺乏有效地追踪研究机制。除选择其他高校深造的留学生外,学院的语言生毕业之后多从事商贸业。留学生离校后,学院未能充分利用这些“活名片”,进一步了解留学生毕业后在商贸活动中所必须的语言及贸易知识,未对学院的教学成果开展追踪反馈,并借机进行宣传。

(三)师生比例的不协调义乌工商学院的留学生招生规模日益壮大,但存在师生比例不协调,班级人数基数大的问题。以2013年秋季为例,学院共计招收360多名留学生,分为12个班级,每个班平均30人次,班级人数多,不利于课堂教学及管理,教学难度尤其体现在入门阶段的留学生上。语言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需要高频率的操练,而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兼顾每个学生,造成部分学生入门阶段的发音得不到及时纠正。另外,语言生入学时间不一致,学生目的和学习能力不同造成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院目前的教师配备尚无法满足当前的学生要求,班级人数基数庞大势必造成同一个班级的留学生学习进程不一致,降低了教学效率。目前,学院对外汉语一线教学教师仅31人,且由于教师除承担汉语国际教育外,还需承担不同分院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专任教师平均授课14节。教师疲于完成授课计划,跨多个班级上课缺乏对学生所掌握语言知识的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监控的不完备教学过程监控是提升汉语国际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现今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体系尚需完善,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除了10名教师具有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背景外,其余教师由文秘专业和外语专业教师组成,虽经过相关培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外语专业教师行课时习惯用英语进行教学,对汉语的语法缺乏系统性了解,入门阶段对汉字不够重视等;文秘专业的个别教师跨文化交际意识相对薄弱;具有专业背景的教师由于年轻,缺乏教学与管理经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大致分为零起点水平、初级水平、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四个阶段,由于留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大,在学习目的、学习能力、学习要求方面体现出不同的需求。语言生重视口头语言的学习,学历生重视书面语及文化的学习,这给课堂教学及管理带来一定难度。此外,教学过程监控的不完备还体现在学院缺乏对教师教学技能的监督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目前学院除了对教师日常的教学材料如教学计划、教案、授课日志、期末考试等有严格规定外,缺乏对教师日常上课能力的考察。学生从零起点上升到初级水平,没有强制要求针对性地分班测试,缺乏对学生学习的约束力。

二、学院推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对策

通过分析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可从国际化交流和师资培养的加强、品牌课程和国际化氛围的设计、教学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的建构等方面加以改进,立足于义乌和学院实情,推动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的高水平、高层次发展,提高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

(一)加强国际化交流和师资的培养自学院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以来,学院十分重视汉语国际教育,不断加大投入,大大改善了留学生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学院仍需注重对师资的培养,鼓励教师“走出去”,开阔对外汉语教师视野,并引进先进的教学法,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科学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加强国际化交流,大力开展国际交换生和交流项目,吸引越来越多国外高校的大学生来校就读,提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的办学层次。2013年暑假,学院派遣了包括4名对外汉语教师在内的考察团前往香港城市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系统学习香港高等教育体系及其教育理念,同时实地考察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等几所高校,全面了解了香港高校的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学院要将汉语国际教育做大做强,必须将语言培训上升为专业层面,不能单纯将教育目光停留在完成语言培训的任务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学习最新的教学法,并重视科研的国内和国际对话。目前,学院已有三名对外汉语教师以孔子学院公派教师的身份到美国、约旦等地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多名教师有海外学习的经历。学院仍应继续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增加兄弟院校一线教师的交流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国际汉语教学的研讨会,参与专业知识的培训,避免知识老化和知识结构的僵化,博采众长,最终形成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和优势互补。目前,学院拥有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背景的教师达到10人,初成规模但缺乏专业的学术带头人。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加速高水平的团队建设,实现教师之间以老带新,教学方面以新替旧,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打造一支教学技能过硬,教学水平够高,科研能力够强,管理与创新能力突出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团队。迄今为止,已有韩国、波兰的高校与学院建立交流项目,将优秀的人才输送到学院学习汉语,选修双语课程巩固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并走入社会进行专业实践。学院应走出国门,宣传自身特色,挖掘潜在的交流项目,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校就读,丰富学院留学生的文化结构。

(二)品牌课程和国际化氛围的设计英国牛津大学副校长柯林•卢卡斯曾说:“我们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因此而强大!”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与周边省市的名牌大学相比,存在品牌效应、特色不明显的问题。如北京华文学院利用地理优势,专门开设了短期文化体验班,通过游教与文化课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层面的中国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既陶冶了情操,又开阔了眼界。学院在留学生教育中要始终坚持面向市场,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争取办出特色。可借鉴北京语言大学针对HSK五级水平留学生开设的商务汉语课程,在提高学生汉语技能的同时,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向学生介绍当代中国经济、商务、贸易等方面的知识及现状,为其今后学习或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义乌工商学院应结合义乌市场,针对HSK三级水平的留学生开设适合在义经商就业的留学生的商务汉语课程,提高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并打造具有义乌商贸特色的“商务汉语”品牌课程。2012年出版的《走遍义乌汉语300句》即是立足于本土的教材创新尝试,该书使学院的留学生及在义生活的外籍人士能更快地学好汉语,融入义乌,加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领悟和对义乌地方特色文化的理解。学院应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义乌这座典型的商贸城市特点,打造“商务汉语”品牌课程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课程设置与时俱进,强调与国际社会及市场接轨。在国际化氛围的设计方面,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不应满足于当前的课程体系,应加大对留学生的文化引导,开设丰富多样的文化课程,如中华武术、剪纸、书画赏析等,开展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如参观义乌古迹,走进义乌展会,体验义乌农家生活等,加强中外学生交流,开展联谊晚会,创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对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汉语拼音教学;教学方法

一、研究背景

在汉语国际教育相关领域,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已经颇为成熟,不仅有国内众多教育、师范研究院所的专业性理论支持,更有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以及各驻外使领馆教育处所主持领导的海外汉语教学实践的丰富拓展。多年来,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卓越成长、硕果显著,不仅在世界教育领域获得好评和人气积累,更为提升中国形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积累了非常多成功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案例和教学方法,这其中,关于文字、语言、文化等方面教学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已有很多著述,颇具规模,而在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的研究上,笔者认为仍有很大空间。汉语拼音,作为汉语言文化的一项重要的支撑性内容,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是一项主要内容,因此,对于国际汉语教学中拼音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具有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奔赴世界各地的汉语课堂,这些年轻人所亲身经历的异国教学日常和教学经验积累正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因此,基于这样的探索和初步研究态度,笔者决定及时记录自己在汉语国际教育普通岗位上,对于一些教学方法的思考和探索。

二、教学实际及方法探索

国际汉语教学在国外课堂的特殊性和挑战性在于,面对的是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学习者,他们是在自己本土接受汉语知识,这一点与在中国留学的汉语学习者不同,在自己本国本土的学习者需要更多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感受和认知汉语这种新的语言文字的规律。以笔者所在的白俄罗斯中学为例,该中学本学期共有汉语学习班级五个,每个班级平均每星期有两节汉语课。时间是有限的,而且跨度很大,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较长的周期内保持汉语学习兴趣,并掌握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学者具有相应的教学策略创新与实验思维,勇于探索最适合本土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汉语知识,感受汉语文化。作为教学主体一方的学生,要理解汉语拼音———这种形似、但意义不同于西方拉丁字母的语言符号,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人都是以母语为第一语言和思维习惯寄托的,对于非母语的第二语言,具有先天的距离感,以白俄罗斯所使用的斯拉夫语言为例,其语言与汉语在诸多方面的差异性更大,如何能够在一开始就拉近这种差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学习兴趣,这需要教师在一开始就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引入汉语拼音概念。作为教学主体另一方的教师,在非中国本土的异国课堂上,如何有效、正确地传递汉语的拼音识读方法和拼写规律,也是具有挑战性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首先,作为跨文化语言传播者,对于所在国文化,特别是所在国语言知识的掌握起到很大作用。以在白俄罗斯为例,在这样一个以斯拉夫语言———俄语言体系为主的文化背景里,如果能够有效结合俄语的发音技巧和语言规律,将其应用到汉语教学实践中,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起到指导和辅助作用的。在发音方面,汉语的发音位置和发声习惯显然与俄语不同,但如果能找到俄语发言和汉语发音之间的一个平衡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避免弯路,开始走上正确的汉语发声之路,并且能够因此而减少学生因为发生问题而产生厌倦或畏难情绪的情况。比如,汉语拼音字母的c、e、j的发音对于白俄中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难度,笔者发现他们更习惯于在单词或背字母顺序时发音,而在单独的字母发音时具有难度,于是笔者决定,结合俄语字母的ц、э、з进行引导性的模仿练习,然后在教授实际应用意义的汉语词汇“蔬菜”、“白俄”、“姐姐”的“菜”、“俄”、“姐”时,引入字母c、e、j的单独发音,并在此时着重练习,引导学生应用联想的方法巧记发音,相比于枯燥的单独记忆字母发音或许更加便于学习。同理,在使用俄语时也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比如“идти”这个俄语单词里有汉语拼音字母j的发音,引入本土语言类似发声,应用联系和关联的方法,帮助学习者进行识读学习。相较于汉语文字象形性学习的趣味性,学习拼音的过程对于外国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枯燥的,首先因其与拉丁文字形似音异、易于混淆的属性,其次是由于拼音与汉语文字的一一对应学习过程是相对困难的,不易于记忆。因此,学生常常喜欢直接用本国语言标注文字发音,直接越过学习拼音标注这一过程,这在笔者所在的白俄中学汉语学习课堂初期非常普遍,虽然这样“外国腔”的文字发声可以勉强实现,但是这是不利于日后的学习的,因为汉语所讲究的“字正腔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拼音的拼读规律所贡献的,如果初始学习阶段就这样跨过拼音标注,对于日后重要的拼音学习是不利的,显然是不提倡的。在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上,拼音教学是主要目标,但并不是唯一内容,可以加入其他语言或非语言手段的,以此减轻汉语学习者启蒙阶段的困难。在课堂设计上,可以结合声调以及手势、拼读趣味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拼音的多变性和规律性,提升学习信心。比如,分发写有声母和韵母的字母卡片,多多鼓励学生进行拼读尝试,并告知其所拼读出的发音对应的汉语文字意思,学生会很有成就感,并且依据其发声的不同音调,代表不同意义,给学生树立声调的概念。

三、综述

对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范文6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920年,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和商学院开始实行并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随后几十年里,包括法学、商学和医学在内的专业教育领域都纷纷借鉴案例教学法。关于什么是案例教学法,学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专业领域的不同学者都从各自的角度定义案例教学法。例如:在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是一种以上诉法院判决为学习材料,用苏格拉底法的问答方式进行讨论或边界,学习者自己归纳观点的教学方法。(Langdell,1986)案例教学(casemethodteaching,又称案例法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大量使用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来提升学生的实际管理水平和能力,它是不同于传统管理教育的新型管理教学方式。在师资教育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真实教学情境的事件为教学材料,鼓励学习者表达意见并听取不同观点,对案件交织的问题和困境进行分析,最终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案(S.Wright,1996);是一种以教育事务工作情境为素材,分析或探究变通方案的教学方法(汪履维,1995;陈丽华,1997)。是藉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学习方法(张民杰,2006)。等等。尽管在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领域内案例教学法的定义不一,但总体上都表现出一些共同点:

1.1以真实案例作为学习材料。

案例教学法所用的材料一般都是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由专门的案例编写人员进行加工、整合,以求尽可能地还原真实情境。

1.2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师生间的互动。

与传统课堂讲授不同,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倡师生间的平等关系。目标是让学习者独立思考,共同探讨最佳解决方案。

1.3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不提供标准答案(有些提供最佳解决方案),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多角度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案例教学法的这三个特点和我们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国际汉语师资力量的目标是十分吻合的。由于工作环境特殊,教学对象多元,学习者需求不一等复杂因素,国际汉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汉语教学能力、教学监控能力,还要有对异国文化风俗、的包容力以及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又加之国际汉语教学中存在诸多没有明确解决途径,可多视角看待的问题,更要求国际汉语教师灵活变通,在教学困境中迅速作出反应。而这些都是传统讲授型课堂难以做到的。很多教学原则在具体的实践中都有不同的对应模式,需要多操作、多反省,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真正理解。这也是为什么对于青年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资深教师常常能引刃而解。目前,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是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中坚力量,志愿者们在国外的教学时间往往一年不到。若志愿者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还要花大量的时间熟悉教学环境、摸清教学思路,教学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在国内,这些职前教师就能通过案例教学法获得间接性经验,能够了解对于某个具体的知识点,应该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了解面对某一个具体的情境,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或者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恰当的,那么他们走出国门后的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我们并不否认理论的作用,但传授的知识和实际的教学工作之间存在差距是不容置疑的。师资教育的关键除了学习理论,还在于感性知识,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就职前的教师创造机会探索、发展和完善他们的感性知识(Kessels&Korthagen,1996)。案例教学法能弥补学生在掌握惰性知识时被遏制的创造力和行动力,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案例作为现实的再现,比课本更为生动,更能激起学生较大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案例库现状

在案例库的建设上,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学科起步较早,如教育部“九五”规划重大科研项目: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组建工程,其成果包括《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等丛书;建立了相关的教学案例库、研究案例库、纯素材库并建立了案例网络查询系统,目前我国三大管理教育案例库分别为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在法学专业领域,走在前头的有北大法宝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库以及中国法院网的中国审判案例库。这些案例库尽管还有许多不足,但已经可以作为其他专业领域案例库建设的榜样。然而在师资教育领域,几乎没有完整收录、开发案例的案例库实体网站。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工作更是刚刚起步。2007年,国务院学位办交指委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对案例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案例教学法逐渐受到重视。以国际汉语教师5P培训为例,其采用的培训材料就是与教学主题配合的案例,分为内容点拨(preview)、教师精讲(presentation)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模拟练习(practice)和成果展示(performance)五个环节。5P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自主决策。除此之外,各高校也经常采取现场研究、现场训练来组织教学,或者举办讲座、座谈,邀请海内外专家介绍海外教学经验。学生论文也多有典型案例分析以及教学实验报告和教学设计的内容。很可惜的是,由于缺乏一个内容完备、更新及时的高质量案例库以及专业的案例库建设团队,无论是高校老师,还是培训机构,都只能各自为营,在教学时自行搜集、撰写案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案例教学法本就要求老师花大量的精力备课,案例的准备和问题的设置,以及课堂的控制都对老师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还要自己搜集或撰写案例,必然增加老师的教学压力,可能导致老师教学热情的降低,甚至选择放弃案例教学法。即使有些老师恪守职责撰写案例,或者经验丰富的老师已积攒大把案例,也没办法保证案例的及时更新。而且可以料想,案例的质量也一定是良莠不齐。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能集合各方力量,在政府的支持下,由几所高校牵头,一起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案例库,给案例教学法提供一个坚实的支持系统,我们的国际汉语师资培养必然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