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电子信息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电子信息工程范文1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综合改革;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所普遍设置的一个专业,以培养具备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测控仪器以及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以从事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检测、维护及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由于专业综合交叉性强、行业应用广,社会需求量很大,因此培养需要一大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若人才显得非常必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团队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主要内容,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综合改革试点,在教学科研以及学生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专业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
2014年,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被立项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围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专业定位,提炼专业特色,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自主设计专业综合改革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此提出人才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以电子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为工具,培养以实现硬件电路软件化为目标的高技能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掌握足够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知识,具有立足电子信息产品行业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专业综合改革的基础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自2005年开办以来已有10多年的历史,现在校生200余人。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对电子信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该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了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08年“电工电子实验实训中心”获批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2009年获批省级“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2年“微电子与软件创新中心”获批为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2014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获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目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有专任教师12人,教授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5人,具有硕士学位10人,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科学合理,而且中青年教师居多,在传帮带机制下,他们成长迅速,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以教授、副教授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具有工程实践和教学科研双重经验的师资队伍。
三、专业综合改革的措施
(一)教学团队建设
根据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采用培养、引进和聘用相结合方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结构合理,改革意识强、教学质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建立了师资队伍统筹协调发展的机制,营造教学名师和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教学研讨、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经验交流;(2)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着力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所有青年教师利用假期或脱产前往合作企业参加项目培训和工程开发。同时组建一支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一线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实和完善专业教学团队。(3)组织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培训,建立新入职的教师培训制度,组织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指导,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结合。(4)支持鼓励申报和参与教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工作,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改革会议,组织教师参加知名企业举办的师资培训或教育部门的举办的专业培训。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把电子信息技术在区域产业中的应用贯穿到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形成“知识点案例教学(实验、理论课程)———课程综合应用(课程设计)———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环环相扣逐步加强的应用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以教研室为单位,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课程审核制度,促使教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定期梳理和调整课程学习目标、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教学档案,充实和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同时加强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丰富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
(三)教学模式改革
通过举办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研讨会、毕业生回访、实习学生座谈、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等方式,调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规格和内在素质的要求,确定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知识点、技能点,总结归纳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型[2]。主要措施有:1.全面修订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完善组织结构和制度执行流程,形成专业教育的持续改善机制。2.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等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3.多媒体教学、网络数字化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引入信息化云班课,促进教学从展示到启发的转变。4.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课堂表现、作业、实验实训、课程设计、顶岗实习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考核,并以量化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四)创新实践教学
为创新实践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架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四层次(基础层、工程认识层、综合层、创新层)、六模块(基础实验、工程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技创新、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2.开放实验室,建立科技创新学习小组,高年级学生指导和管理低年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生梯队。3.与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内企业研发测试中心,作为学生校内实训基地,完善实训管理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形成满足学生技能实训、教师科研开发、企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行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4.加强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格局,实现课程与岗位能力需求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活动融合、实践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融合、人才规格与就业市场要求融合、考核标准与行业企业规程融合,实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和就业四位一体。5.与江苏新通达、飞科电器、德仓电子、华宇彩晶、埃泰克汽车电子等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五)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完善的创新教学体系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3]。1.提高和完善“工学融合、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技术、管理、服务三类平面型个性化教学,完善管理型和服务型人才校内培养机制,争创特色鲜明的专业。2.以省级实践教育基地“微电子与软件创新中心”为平台,以专业技能竞赛为载体,以教师科研助手为手段,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风建设,实现对人才的个性化培养。3.建立学生创新实验室,组建科技项目小组,以技能竞赛平台,进行技术创新,每个学习小组都有项目导师参与管理和指导,充分实现内容开放、时间开放、空间开放和管理开放。
(六)评价体系构建
专业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主体应具有多元化和开放性。多元开放的评价主体使对高职教育的评价不再局限于学校的自评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官方评价。应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为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采取的措施有:1.成立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定期进行专业建设情况审查,对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提出改进方案;2.健全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三个层次相互衔接、权责分明的质量管理制度,完善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管理;3.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在学生评教、同行评议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由教育主管部门、企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家长、一线教师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4.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政治思想表现、日常行为规范、社会实践活动、职业素养等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四、专业综合改革的成效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经过近三年综合改革,在教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成功申报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2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项,出版教材3部,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汽车竞赛、单片机应用技能竞赛等赛事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11项,2015届、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8%、100%(含专升本学生),截止2017年6月2017届毕业生目前已达94%。承办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嵌入式产品开发”“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和“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三个项目、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安徽省赛(软件类和电子类)、安徽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主办的安徽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
五、结束语
通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以服务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强化教学团队建设,创新实践教学,优化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全面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各项工作。通过专业改革使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水平得到了提升,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落地人才,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国云,李宏民,李武,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38(2):33-35.
[2]乔爱民,罗少轩,王艳春.基于工程项目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J].高教学刊,2017(5):28-30.
[3]曲强,杨永辉,迟涛.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137-138.
[4]曾水玲,刘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新开课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J].高教学刊,2016(05):83-84.
[5]宋金沙.浅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J].高教学刊,2016(24):150-151.
[6]马艳娥,张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改革[J].高教学刊,2017(07):148-149.
简述电子信息工程范文2
(一)电子信息工程的定义
电子信息工程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的信息方面的一系列的工程,其中涵盖了信息采集及其处理工作,相关设备的架设和维护工作,还包括整体系统的建设等。电子信息工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十分普遍的,而且对我们的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之中,其发展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二)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特征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集群,涵盖了信息的收集、分析等系统化的操作。电子信息工程将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等融为一体。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也具有了以上技术的部分特点,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三点:一、覆盖面较广。二、信息传递迅速。三、电子信息工程由于广泛的借助了电子计算机和其相关技术,所以其工程本身也具有了计算机技术发展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基本以3或5年为一个大周期进行升级。例如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在推出TDS-CDMA3G网络标准之后不到5年就推出了TD-LTE4G网络标准。这也证明了电子信息工程发展之迅速。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特点以及与电子信息工程的关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结合的新型技术,其技术特点是可以实现计算机的无限互联,达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信息传输设备的架设和作为终端的计算机的普及可以实现全球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还有信息传输的实时性特点,因为其传输载体无论是光束还是电磁波其传输速度都达到了3*108m/s。可以瞬间到达地球任意角落从而实现信息传输的实时性。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2点:首先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电子信息工程其涵盖范围就是信息传输及其相关方面,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则是信息传输的起点与终端。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其基础,其次两者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任意的发展都会带动另一方的发展。使其共同进步,比如随着云计算和云储存的提出与应用,对传输的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了光纤传输的普及和4G网络的发展。这就很好的说明了二者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一)设备开发
在电子信息工程的研发中已经大量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由于企业的全球化进展,很多企业在研发中其研发人员与相关设备分布在世界各地。而这之中的交流与信息传递就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而且在研发中诸多数据的查阅也要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另外在研发过程中单个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是远远不足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企业采用了云计算技术,这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种。
(二)信息维护
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对于信息的维护工作是十分繁琐的,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则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其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建立一个维护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进行信息的整合、修改、删除等维护工作,这是电子信息工程本身不具备的能力。
(三)信息传递目前电子信息工程在通讯领域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电子信息工程在其领域起到通过技术手段将相关的信息进行数字转换,并运输到接受端。而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首先通过其技术可以搭建多个中转站。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信号的损耗,而且可以对信息进行修补工作。其次在信号转换上,同样要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其技术对于信息的加密来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总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说目前的电子信息工程就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之上的。所以想要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势必要加速二者的融合。并且也要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这样才能使电子信息工程具有更好的发展环境,从而为我们的生产及生活提供更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子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实践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3):185.
[2]邹文武,戴宁宁,方伟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传播,2016,8(02):155+194.
[3]程妮娜.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6):123-124.
简述电子信息工程范文3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措施
在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的推动下,电子信息已经成为决定行业发展的最活跃因素,人们对于电子信息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增加。电子信息的应用为各个行业都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大大的提升了社会生产力。电子信息工程作为信息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是电子信息产业打破原有的技术和模式屏障,寻求技术新突破、新发展的产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查阅相关的资料,对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电子信息工程简述
1.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能够进行信息化控制和处理的,以现代化的技术为基础的学科,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电子信息设备及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等。此外,很多新产品的开发以及投入使用都离不开电子信息工程这个平台。可以说,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促进了整个电子产业的发展,使不同行业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2.电子信息工程的特点
第一,电子信息工程的涵盖面广。由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特点,它需要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分析工作,并且要运用、开发和设计相关的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因此,信息技术已经不可避免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涵盖的范围非常广阔。第二,电子信息工程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与绝大部分的现代化技术都会发生联系,例如电子信息工程与现代技术的结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如此的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新产品的开发。第三,电子信息工程的促进了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比如以经营电子以及信息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就目前看来,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新型经济发展源头,从很多方面都为国内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加快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发展的措施
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下面提出几点有利于电子信息现代化技术发展的措施以供参考。
1.加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培育企业新增长点
在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势下,企业要想生存必须做到抛陈纳新。尤其是对于对创新要求高的电子信息业来说,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必须做到加强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创新,培育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种形势下,电子信息企业要与设备制造企业寻求合作,同时要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技术创新,以增强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核心技术的制造和研发能力,以保证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顺利实施,保证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竞争力。在创新产品的同时,要完善相应的产业体系,促进产品的优化升级,使电子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变。
2.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
电子信息工程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而且,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的进步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国家需要对电子信息工程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首先,国家要从资金上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提供保障,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创造稳固的经济条件。其次,还需要政府部门扩宽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和融资渠道,不断吸收新资金的投入。此外,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颁布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来扶持其发展;在保障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同时,应该对其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行引导,以促进技术创新的全面开展。
3.优化企业环境,培育创新人才
要想实现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的良好发展,人才的作用不能忽视,尤其是创新型的人才。因此要想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发展,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与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只有创造了良好的培养环境,才能使人才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首先,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将人才作为企业进步的关键因素,从思想上重视人才。其次,企业需要从政策上为人才的发展创造优越的环境。比如人才奖惩制度的引入,可以激励人才的创新的积极性,使其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再次,企业应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意识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才能有目标的进行技术领域的研发。而且通过多方的合作还能学到新的技术和方法,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研发,以促进国内技术的发展。同时,可以通过提供优惠的条件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发展,吸收具有丰富经验的海外人才加入到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之中,能够起到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的效果。
三、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电子信息产业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来说,其发展的重点在于要向现代化技术的方向不断努力,其实现的措施主要集中于文中提到的三个方面,即:自我创新、政府扶持和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孙迎春;徐建东;蒋野.计算机辅助软件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2]杜晋军,李霖.基于可靠性工程的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研究[J].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11(03)
简述电子信息工程范文4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导论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中学毕业考入大学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许多方面将发生质变。学生在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学校生活的安排、学习方法的改变,具体课程的学习,对专业的了解、大学生涯的规划等诸多方面需要有效的指导,以便顺利有效地进行大学阶段的学习。在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自2010级开始已经将专业导论列入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导论课程是针对入校新生开展专业认知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使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学科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主要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主要研究方向和就业领域,以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各类课程和对后续的专业学习有初步的全面认识,为新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提供认知和心理上的准备,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引领学生步入该专业的大学学习阶段。
1 教学内容的选取
作为“导论”,它的任务不是具体地为学生讲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某些概念和知识,而是要高瞻远瞩地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它的基本知识结构是什么?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与其他相关科学技术的关系是什么?信息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什么作用?它的未来发展前景是什么?怎样才能学好信息科学技术?这些正是信息类专业大学新生首先面临的问题,也是他们离开中学进入大学之后最为关切的问题。
由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知识体系是一个较为庞大的体系,各院校常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我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主要介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各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电子信息技术各领域的应用和辉煌成就,让新生了解该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主要研究方向和就业领域,为新生的专业发展提供认知和心理上的准备。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主要考虑:注意介绍应用;着重介绍基本概念、技术发展历程、当前的技术状况和今后的发展走向,通俗易懂;注意介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的重大发明、发明的背景和发明者的相关资料。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课程概述(介绍课程的基本情况、学习要求、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学好本门课程)、消息数字化及应用(了解文字、语音和图像的数字化技术,知道这些技术在通信、计算机、家用电子设备和电视系统中的应用)、电磁波及应用(了解电磁波的概念和应用领域,以及与相关大学课程和电子设备系统的联系)、信息与通信工程(了解通信技术与通信网,建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提高后续课程学习的针对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计算机系统有一个整体的初步了解,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奠定基础)、互联网与物联网(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物联网的概念和基本构成)、自动化与控制科学(了解自动控制的应用领域,学习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自动控制发展过程和自动控制系统分类)、光电信息技术(了解光电信息技术中的激光技术、光纤通信、自由空间光通信、激光雷达和光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专业培养计划介绍及讨论(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在了解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之间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订专业学习规划等)。
2 教学方法及教学实践
2010、2011、2012年作者分别为10级、11级、12级三个年级8个班讲授了专业导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感到专业导论是一门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许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之甚少,入学后很是迷茫。如何讲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这门课,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是逐渐摸索和体会的。在授课中采用教师讲授、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分组学习之后在全班做PPT报告、教师课堂讲评补充、课堂讨论、播放视频短片等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各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内涵和外延,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通过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学生也了解了本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专业主干课程等内容,有利于学生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做好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情况的记录,期末考核采取撰写学习报告的形式,教师给出学习报告的基本要求:简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学科领域;简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同产业及社会的联系;简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简述本课程中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提出一个本课程中你目前还不懂但想弄懂的问题;谈谈学习本课程的收获和体会;简单规划4年的专业学习计划。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2000字;提前准备,最后一次课上手写提交。
这样,初步让学生感受到大学的多种教学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从近三年的期末学习报告来看,有不少题目拟得非常好。
3 教学建议
作者根据近三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的教学实践,感到无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考核要求等诸多方面还是有许多有待完善、改进和提高的。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应采用最新版本的相关教材,并及时补充最新的科技成果、更新最新的数据,如给学生介绍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每年讲授时这项科技成果都有新的进展,都发射了新的卫星;同时可以给学生多介绍推荐一些参考书,甚至一些好的网站、文章、视频,也动员学生搜集共享;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加强教学互动,可以带一些电子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集成电路等实物到课堂上,并适当带领学生到相关实验室参观,认识示波器、电源、万用表、频谱分析仪等常用电子仪器,以提高学生的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在考核上,应加强平时对学生的要求,可以让学生预习下一章内容,写出主要内容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完成情况课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期末考查也可以结合学习报告让学生分组做PPT来介绍一些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指导学生。
4 结论
专业导论课程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且内容宽泛,要求教师具有本学科专业扎实的基础、广博的知识、开阔的眼界,具有把握学科专业的核心、跟踪学科专业的发展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具有较好的教学科研基础,才有可能讲授好本课程,虽然课时不多,但容量大,教师每年都要花大量时间备课。此外,讲好本门课,需要本课程的教学积累,通过上一届的教学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在专业方面的需求、学生在哪些章节的学习上感到困难、学生的主要兴趣点在哪里、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本专业的学习等等,为提高下一届的教学效果提供必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载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钟义信.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
[3] 李哲英.电子信息工程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 杨杰,张中洲.电子信息工程概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5] 史东承,梁超.信息与通信技术学科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6] 张文生,唐庆菊.浅谈机械专业导论课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坛,2012(33).
[7] 谢文,滕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大家,2012(14).
简述电子信息工程范文5
关键词:三学期 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
一、引言
北京、上海、重庆等众多的本科院校率先实行了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三学期制,使得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得到了整体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在各校区间更均衡地配置,推动了开放性办学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于是,各高职院校也积极地探索并试行三学期制。因其具有弹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校企科研共同发展,使得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完美实现。
二、三学期制
所谓的“三学期制”,是指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即春季、夏季、秋季三个学期。各个院校根据季节、校情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划分。通常,秋季(9月中旬―1月中旬)、春季(2月中旬―5月中旬)和夏季学期(6月中旬―8月中旬)。三学期制是国际通行学制,是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成熟模式。三学期制通过缩短教学周期,增加学期数量,来减轻由于学期过长带来的疲劳,同时便于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保持思维活跃度和敏感度而提高学习效率,方便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勤工俭学。也有利于教师利用假期开展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三学期制下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时间分配
我院将在多个专业中开展三学期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实践,时间安排没有固定模式,根据校企合作的需要和专业特点制定安排方案,原则上每年执行三个学期,其中两个学期在校学习,一个学期在企业实习或工作,全届共9个学期,培养全程有6个学期在校学习,三个学期在企业实习或工作,执行中根据企业忙闲情况可能还有微调。表1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基于三学期制思想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时间分配表。
四、三学期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学期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不能脱离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2)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考虑校情;
(3)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考虑企业忙闲;
(4)专业课程体系必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
五、结束语
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相比,以企业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的基于三学期制思想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大的复杂性。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学校、企业共同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基于三学期制思想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万兵 科学咨询 2014.6
[2]高职院校实施一年三学期的必要性探析 杨代强 东方教育 2014.10
[3]关于独立院校实行三学期制的思考 周楠 科技致富向导 2011(24)
[4]高职院校多学期制改革探索 黄东 广西教育 2012.2
简述电子信息工程范文6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应用 实践
在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将其用于电子信息工程,可以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的快速发展。因此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并将研究成果在电子信息工程中进行实践,将会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机会。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介绍
所谓的计算机网络,是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结合起来,在网络协议许可情况下,将各自独立并分散的计算机联合起来,这样就能够实现信息传递和共享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介质来达到连接网络目的,这种介质包括电缆线、光纤和双绞线等。在资源共享可以实现的情况下,数据的集中处理和整合就能通过网络技术得以实现[1]。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支撑,那么电子信息工程中文件传递就更为安全和准确,电子信息工程的安全,为用户图片、视频和文字的高效安全传播提供了可能,同时传输还具有准确、快速性。
二、电子信息工程介绍
从当前发展来看,电子信息工程包括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电子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而且有着越来越广的应用范围,和越来越重要的应用意义,所以电子信息工程使人们的生活更为快捷方便,生活质量也更高。电子信息工程包含信息、网络和通信等技术,具有内容庞大、功能复杂的特点[2]。电子信息工程包括的内容非常广,但是信息处理是它的首要任务,对于信息处理的工作人员来说,整合、处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要做好做到位,将现代电子技术加以全面利用,并充分的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糅合在一起,对于发展电子信息工程至关重要。另外,保存现有产品优点,同时进行新产品开发,朝着更合适的路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使人们生活质量得以进一步提高。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第一种应用便是信息传递。实现轻松快速的信息传递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设计目标之一,而这恰恰是电子信息工程所最需要进行的工作。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信息传递,相比于其它的传递信息的手段,具有非常显著的优点:操作简单、速度快、信息安全有保障。
第二种是应用计算机保障电子信息工程的安全。近些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伴随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是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可能会受到恶意攻击[3]。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具有的防火墙功能就能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安全保驾护航,保护电子信息工程的信息安全、功能正常和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能够监控电子信息工程的电子信息和设备,这样不仅能够实现问题的尽早发现,还能够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
第三种应用是与电子信息工程相结合,为设备开发提供便利。一般的设备开发对信息的需求比较少,因此在没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也能实现。然而,现在的新设备由于其复杂和精密性要求比较高,就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撑,这时就需要网络信息工程能够提供大量的数据,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如果能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提供一个海量的数据库帮助设计人员进行新设备开发,这样就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4]。因此,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与电子信息工程,提供数据信息用于设备开发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第四种应用是帮助电子信息工程实现资源共享。电子信息工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践帮助下,相关人员借助有效的网络协议,实现网络连接,能够更好的进行资源共享,同时,借助通畅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能实现电子信息在不同设备间顺利传输。当前发展阶段,电子信息工程在计算机网络云技术的发展推动下,也得到了空前的迅猛发展。在云技术的发展推动下,虚拟空间有大量数据存储,为合法登陆的用户提供了高效提取数据、传递数据和共享数据的功能。
第五种是计算机广域网数据应用。这是一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它能够提供的服务范围很广,可以包括不同的城市,地域,是借助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由目前的发展状况看,广域网用户持续增多,这就要求带宽技术更为先进。光纤带宽是否能得到保证,对于抵抗干扰能力的提升,传输质量的提高和噪声的减少,以及远距离传输是否能实现都至关重要,所以为了保证带宽满足要求,广域网都是用光缆作为关键线路。
结语: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与实践前景,它的应用与实践能够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安全和创新能力。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还并不完善,,因此,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也将迎来更为快速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徐慧敏.关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5) :51~52
[2] 赵可佳.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实践[J].电脑与电信.2015,14(07):57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