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思维的构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思维的构成范文1
读者观点:如果真的凭着一种本质上属于网络促销手段的理念,就能够带着自己的小公司大杀四方,这有违商业逻辑。
这段时间,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受到了互联网思维的强烈刺激。因为在网上,谈这个“玄学”的人太多太多,大有“无互联网思维不欢”的架势。而在很多人的盲信盲谈中,我又确实看不清楚马佳佳和黄太吉的商业前景。如果真的凭着一种本质上属于网络促销手段的理念,就能够带着自己的小公司大杀四方,这有违商业逻辑。
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互联网技术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在商业层面的逻辑。工业社会的构成单元是有形的原子,而构成互联网世界的基本介质则是无形的比特。这意味着,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学是一种稀缺经济学,而互联网时代则是丰饶经济学。根据摩尔定律等理论,互联网的三大基础要件――带宽、存储、服务器都将无限指向免费。在互联网经济中,垄断生产、销售以及传播将不再可能。因此,无论是黄太吉、马佳佳、雕爷牛腩,还是Roseonly,或“西少爷”肉夹馍店,以及未来还可能出现的,由“互联网思维”包装出来的生意,都不可能霸气永续。
这样一想,摆在黄太吉面前的一些问题就很明显了。第一个,煎饼果子是一种北方的普通食品,其地位远远比不上包子、馒头和油条,并非多数中国人喜欢的口中之物,如果如黄太吉所言要做到100亿的流水,光靠卖煎饼果子、无矾手工油条、豆腐脑和豆浆是绝对做不到的。接下来,黄太吉就面临着品类扩张的一步,这一步其实很凶险,一步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凡客即在这上头吃足了苦头,因此,是扩张,还是维持现状,这也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100亿销售流水需要黄太吉在中国大面积地铺设连锁门店。但是,它毕竟是食品不是小米手机,很难用“无线下销售门店”这种模式来解决。一旦涉及到线下门店铺设,人员管理、地段选店、质量保证,等等等等,都是绕不过去的问题。如果要搞电子商务,则又会碰到类似生鲜物流的问题: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热气腾腾的食品送到顾客手中。
所以,不能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互联网思维的神话就总有被戳穿的一天。而在我看来,这一天并不远了。
互联网思维的构成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 互联网思维 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时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互联网思维”已经渗透和影响着中国产业经济的方方面面,深度影响和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与创新。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我们通常说的“互联网思维”,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
一是“用户思维”,在整体价值琏的每个环节运营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就是目标消费群体体系的构建、培育、维护、拓展、提升。二是“简约思维”,把复杂的问题做简单,集中力量,聚焦专业。三是“极致思维”,把产品、服务、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四是“迭代思维”,以人为核心,循序渐进的开发方式,不断完善产品,立足“细微”,追求卓越。五是“流量思维”,流量意味着市场的体量、分量、存量。六是“社会化思维”,现代化商业的重心转移至网络,公司面对的客户是以网络形式而存在,改变企业生产、营销、服务等整体商业生态,是大势所趋。七是“大数据思维”,这是对企业资产、生产要素等各类信息资源的分析、整合与优化,企业必须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八是“平台思维”,这是互联网开放、共享、共赢的新思维,其精髓在于打造多主体、共赢互利的市场生态圈。九是“跨界思维”,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融合与发展的边界不再局限企业和行业本身,可以携“用户”以令诸侯,掌握用户数据资源,敢于跨界创新。
“互联网思维”,无疑是一种现代科技思维,正是这种极度开放的现代科技思维,透视出大思维、大产业、大市场、大战略、大境界,不仅对传统产业理论具有颠覆性的突破,而且,对产业思维、产业形态、产业战略、产业转型等领域,具有导向性的“新常态”思维。进入“互联网+”时代,就进入一种新的经济格局;既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与集成作用,把互联网的创新模式与创新速度融合于各个产业领域,提升企业的创新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跨界融合,互联互通,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从而促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时代的深度融合,跨界对接、创新发展,促进产业经济均衡、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型思维的导向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推动下,“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思维,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思维,具有产业发展战略导向特征。因为,在传统产业向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的条件下,产业转型思维势在必行,势在必转,转则活,转则新,转则兴。
一是“互联网+”环境下,将传统产业推向一个十字路口,只有那些具有突破传统经济理论思维,具有和谐经济、生态经济、互联网经济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才能敏锐找到产业发展的“方向感”,才能归位到新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二是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时代深度融合、跨界发展,具有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传统产业以互联网为平台,将会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创新产品,从而带来独特的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市场。
三是“互联网+”时代,产业可以更大程度地开放、整合、优化、跨界配置生产要素,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水准、产品质量及产业形象,从而聚合更多更好的优质产业资源,大幅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互联网+传统产业”,形成新经济、新常态产业格局,产业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愿景。因为,互联网市场把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强力推销到国内国际市场前沿,产品可以寻找国内和国外两大市场和消费群体;市场无边界,可纵深发展。这种互联网市场冲击波和拓展力,是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
“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思维导向探寻
对传统产业理论的颠覆与构建。传统产业理论,往往注重单个企业或产业的生产要素的配置,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不注重企业与产业之间关联度,以及资源共享共赢的关联度和融合度;缺乏用户思维、简约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意识。“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理论的形成与构建,是个很大的突破;产业“转型”思维理论,对传统产业“转型”战略和发展的实践,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可以说,产业“转型”思维,是“互联网+”时代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石和核心价值观。
对GDP质量的产业导向思维。从中国传统产业格局中不难看出,在追求GDP数量的投资拉动效应情况下,往往不注重GDP的质量。年度的GDP数据主要依靠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建设拉动,或者是依赖房地产业的支撑与拉动,而国民消费等第三产业形成“洼地”。2014年,发达国家的GDP数据中,消费占整个GDP的70%以上,而中国的国民消费占整个GDP的51%左右。这就说明,中国的产业经济发展不均衡,尤其是支柱型制造产业、消费服务型产业,整体趋于弱势,从而导致扩大内需动力不足,活力不够。
“互联网+”时代,中国GDP质量会有很大的改观。这是因为,“互联网思维”将会强力拉动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制造业、信息服务业及文化产业,并以“转型”思维、创新思维、用户思维,品牌思维、消费思维等,来推动和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尤其是互联网的强大促销与导购功能,大大激活了国内外两大消费市场,将使消费成为GDP数据中的权重支柱产业。
对制造产业的导向思维。“互联网+”时代,中国制造业逐步迈入互联网产业平台,数以万计的产品制造商开始将产品“嫁接”互联网,或者与天猫、淘宝、京东等互联网电商巨头深度合作,或者自营网络销售平台等等,不一而足,五花八门,使适销对路的产品直接由工厂价“搬”到了互联网“国际大卖场”,从而实现了产业、品牌、消费、增值服务等领域的跨界营销,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传统产业从“互联网+”时代的超级电商平台中体会到:“互联网+”时代,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无疑是倒逼企业融合“互联网思维”,必须拥有产业“转型”思维和创新思维,必须拥有产业核心竞争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业有相当部分的企业是“代加工”,制造的产品是产业链条中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其他多项生产环节、诸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价格)等,话语权都掌握在别人手里。以玩具“芭比娃娃”产品制造为例:中国制造一个“芭比娃娃”产品,只能赚1美元的加工费,而“芭比娃娃”在美国沃尔玛超市要卖10美元,美国赚9美元,这就印证了经济学家总结的非常“6+1”的产业经济理论。
由此可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整体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竞争。事实上,由于产业类型的差异,制造业的整体产业链的构成与延伸,远远不止于上述的“6+1”产业链;不同品类的制造企业应该拥有不同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而产业链的交织、整合、延伸,将会产生不同的价值链,不仅仅限于生产环节中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产品进入互联网营销平台流通后,又会产生新的消费服务产业链和价值链。在“互联网+”的引领下,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在于整体产业链的掌控与延伸。这种掌控和话语权,充溢着“互联网思维”各种资源和要素。因此,中国制造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掌控整体产业链的构建与操控,产业话语权、市场话语权即在这里。
对消费产业的导向思维。“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消费产业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各类产品进入互联网平台流通,不仅大幅推进和拉动了内需消费,进一步激活了国内外两大消费市场,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甚至改变了现代生活方式。“互联网+消费”,深度激活了电商的市场爆发力和冲击力,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甚至对商业地产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以“天猫(淘宝)”为代表的中国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电商帝国”,仅在2014年11月11日一天,销售额高达571亿元。在此之前的2013年“双11”销售350亿,曾引发地产大咖的“狂踩”,有大咖就直言不讳地说:“300亿也就是几块地钱。”马云的本意并不在意“天猫”市场销售数字的多少,而是在意“试将房产价格压下去”,虽然看起来是个“一厢情愿”的事,但对商业地产也确实有一定震撼和影响。地产大咖得意的是,房地产业是大宗商品,价值高,可暴利;而日用消费品与房地产产品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是,地产大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全民消费的潮流和“众筹”消费的巨大能量。
众多电商所激发出来的大众消费热情,确是有目共睹的。同时电商也很大程度刺激了中国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拉长的整体产业链和价值链、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怎能是一种房地产业可以比拟的?房地产作为传统产业,在“互联网+”时代,仍然需要产业“转型”思维。传统消费观念认为:房地产是当下支柱型产业,商品房乃“刚需”,所以多年来城市房价居高不下,即便是步入市场低谷,仍在指望“市长救市”,而忽视“市场救市”。“刚需”归“刚需”,一二线城市房价奇高攀升,真正“刚需”的普通百姓买不起,投资“炒房”者因当下多种原因不敢冒险“炒房”;三四线城市房源产能过剩,空置率居高不下,房地产消费开始回归理性,拿热钱“炒房”者越来越谨慎了。
其实,马云的“商业帝国”最大的价值,不仅是提醒人们房产消费时要认清房地产“泡沫”,改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强化房地产业开发与消费的“转型”思维,而且是与时俱进地找准了用户的“刚需”和产业的“刚需”,围绕消费市场构建和延伸服务产业链和价值链;不仅激活了城市消费市场,而且也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甚至拓展了国外电商消费市场。如此,电商的消费火种彻底点燃了民众的消费激情,且呈星火燎原之势;这种互联网主导下的商业模式,不仅促使产品流通由传统的“渠道为王”转变为“平台为王”,从而带动金融、包装、物流、运输、快递、通讯、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一个庞大的现代消费支柱产业体系;有效调整了中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强力拉动生态经济平衡发展。
对资本经济的导向思维。站在“互联网+”时代的高度看产业“转型”,将“亚投行”、“一带一路”战略与最近国家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举措联系起来,无论是看“顶层设计”,还是看民间资本驱动,不难看出,中国产业经济正在由市场经济向资本经济“转型”。传统产业的“转型”,更需要依托资本运作与技术升级两轮驱动。
一是由“印钞票”转型为“印股票”模式。这种“股票”不是股民在四级市场流通购买的股票,而是产业“转型” 后的股权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转型”产业,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新的资本动力与活动。
二是由“债权经济”向“股权经济”转型。“债权”主导时,资本移动的功能,主要是“借”钱给企业,多是“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进入“股权”主导时,资金移动的功能,主要是把钱“投”给企业,占企业股份,拥有一定的“股权”,资本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既能“锦上添花”,又能“雪中送炭”,给企业带来后劲,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由此,股权资本的“人格化”,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无论是产业链的系统整合,还是产业模式的构建、市场营销与拓展,“股权”主导型产业将是传统产业“转型”的健康走向和标志。
总之,“互联网+”时代,还会产生更新、更多的股权企业模式。各种新的股权产业模式的涌现,表明了传统产业“转型”的发展趋势。
对文化产业的导向思维。“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导向思维、更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大国,文化资源博大精深。现代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互联网+”时代,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势在必行。文化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高融合性、高成长性、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符合中国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特别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对于提升相关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塑造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等等,都具有重要的“软实力”发挥助推作用。
笔者认为,无论是传统文化产业还是创新、创意型文化产业,其发展思路均应具备“互联网+”时代的平台意识;文化产业的模式创新、品牌创新、市场创新等环节,与互联网平台紧密结合,在产品质量、品牌内涵、营销方式、传播速度、受众效果、品牌影响力、市场渗透力等方面,均需依托“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卖场平台”,重新构建和整合相关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时,还要考虑互联网环境下,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创新思路。
对国际贸易的导向思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领域正在发生结构性的战略调整与变革,网络贸易(Trade on the Internet)大行其道,形成国际网络贸易市场形态。国际贸易融合互联网平台,转变和简化传统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拓展贸易市场,缩短贸易距离和时间,促使国际贸易市场智能化、简捷化、人性化,有效减少市场交易成本,更好地优化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
“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模式也同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厂家对产品的营销、订货、支付、运输、服务等环节,都可以在线网络的贸易形态完成。由此看来,中国传统产业无论是外向型或者内向型,在打通国际市场、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的过程中,厂商要考虑产业模式、产品品质、市场营销、贸易服务等国际化企业发展战略,更要考虑以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整体产业链的构成与掌控。这才是“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的国际化产业运营思路。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推动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经济进入巅峰时代,同时也昭示着:中国产业经济、特别是传统产业经济,已经全面进入“拐点”时期,即产业“转型”的导向时期;包括“大众创业、全民创新”、“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在内,以及产业理论的突破、产业结构的调整、内需消费的扩大、资本经济的谋划、文化产业的促进、国际贸易的“转型”等等,都将在“互联网+产业”平台的引领之下,做出客观、全面、适应性的产业转型思维,这无疑是中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互联网思维的构成范文3
这恐怕是最近马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如果大胆揣摩背后的潜台词,或许可以翻译成—“借助互联网的经营思维做传统行业,会让你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和以生产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共同构成了中国当前经济的市场主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虚拟经济近几年以几何级的增长趋势迅猛发展,仅阿里巴巴一家企业便坐拥万亿销售额。没有人再去质疑互联网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商业行为,人们只会思考如何驾驭这个快速生长的“怪物”。
有分析人士称,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一旦与实体经济发展脱轨便会引起“断层效应”。这个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拉古拉迈·拉詹在其财经学著作《断层线》引入的地质学术语,恰恰概括了中国急速发展的虚拟经济与传统滞后的实体产业之间的矛盾。
或许,是对“断层”有所预见,又或许,是迫于“不变则亡”的压力,传统行业不甘成为“恐龙”,在这个互联网主导的风云时代,它们终于伴随着这股“思维”方式,开始了与互联网“携手”的征程。
雷军说,小米的成功重在四点—“专注”、“极致”、“口碑”和“快”,而这何尝不是传统行业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必经之路?对于这种跨界的新型商业模式,又或称其为商业思维,CFO们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联想集团全球会计及财务首席会计师卢奕煌认为,互联网思维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要求快速思考,二是遵循客户的需求和对产品的使用习惯。“举个例子,客户对产品的使用要求是操作简单、轻松上手。我们就以此为出发点设计产品,这不仅能够优化自身产品,也能最大限度地赢得更加广泛的客户群体。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带来的好处。传统企业突破传统模式可以利用互联网思维的特点,与互联网模式结合。”他称。
沃尔沃汽车中国区财务副总裁林子健表示,互联网已经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传统企业一定要变革,这样才能与互联网同步发展。林子健举例说:“就销售而言,大部分的客户会在网上得到产品信息,然后才到营业网点或实体店看实物。那么传统企业一定要把重要的产品信息利用互联网传递,确保互联网上的信息是正确的,也是企业必须关注的。”
伊顿公司液压业务亚太区财务总监金岩则认为,传统模式与互联网模式相结合,能够更加方便的服务客户,增加客户服务体验,拓展企业服务客户的渠道,能够更快的反映客户的需求。
互联网思维的构成范文4
河南服装行业正在集体向互联网+思维做深度探索。5月28日,“2015河南服装大会暨互联网+服装智造论坛”在河南省西平县举行,现场座无虚席,共有河南省内外服装企业家千余人与会。
这次大会的主题,一是总结2014河南服装行业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展望2015;二是如何在新形势下运用互联网+做好服装行业的下一个市场突破口。其中,尤其以互联网为契机,千人大会探讨河南服装行业的发展前景。
可以看到,河南服装协会主办的这次会议一个明显的差别,就是“服装智造”,字面上的变化,表明了河南服装行业互联网转型的决心。
服装行业里的互联网+
提起河南服装行业,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河南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通过李刚多年在河南服装协会的运作,河南服装行业正在走进引注目新的发展阶段。其中,尤其是“巧媳妇工程”、“安家工程”、“品质提升工程”、“信用合作融资工程”、“新兴市场拓展工程”等五大系统工程的开展,为行业环境的打造奠定了深厚的互联网基础,并产生深远影响。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河南服装保持25.49%的高速增长,全省服装产量13.83亿件,第一次实现了为全国人均做一件衣服的历史跨越。今年持续保持良好态势,1―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服装企业产量2.64亿件,同比增长38.76%。
作为此次服装大会的举办地――西平县,因其具备悠久的嫘祖服饰文化和服装产业等优势,驻马店市政府也准备将其发展成为以服装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大会期间,众多与会人士表示,互联网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培养有一定的商业环境基础,互联网也不是孤立的,需要智能化的产业技术与人才引进。未来企业要想真正在互联网上淘金,则需要更深的眼光和勇气。
事实上,最初与互联网正面接触的行业当数服装业。在淘宝天猫等平台,有数以万计的网店被拉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道,使得很多网上生意人赚得盆满钵满。
但现在,随着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加上服装品牌的贴牌化、无序市场竞争,山寨经济的挤压,这个行当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业绩已经面临重创。无论是以淘宝为主的第三方平台,还是企业自建电商网上销售终端。
李刚在他所做的2015河南服装大会工作报告中说,在做大总量为目标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所谓解放思想,首先要认清形势,把握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前瞻性研究互联网可能引起的行业业态变化和产业颠覆,进而调整心态,转变思路,坚定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
对此,河南服装设计协会相关人士说,未来服装行业的发展,将是一个产城融合的智能化过程。为什么是智能化?这里面不仅仅是互联网营销平台的加入,更多的是运用对各种资源整合的实现步骤。
他把未来服装产业的发展比作一台飞机机翼。这台机翼涵盖有九大服装制造运营体系:其中包括物联网体系、智能工厂、大师工艺系统、供应链插座系统、特色引领和多元跟进系统、大众创业园区、研发事业中心、金融互联互通计划、互联网贸易。这九大系统互为条件,构成一件衣服从产出到销售的市场新模式。
也就是说,对于服装行业的互联网+。不仅仅是在销售端,它既包括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生产阶段的智能工厂,也包括在设计研发阶段的大师工艺云服务系统,还包括市场、金融互联的智能服务,而销售终端只是作为“服装智造”产业的一部分。
该种观点也得到了与会服装界精英与驻马店市领导的认同和赞可,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斌当即就表示,如果西平的服装产业规划按照上述样本做,我一定把厂子从郑州迁过来。事实上,陈勇斌和他创办的梦舒雅女裤品牌,目前已经是河南女裤第一品牌。
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思维
实体店面遭受猛烈冲击,特别是以百货、商场为代表的商业业态遭到互联网千穿百孔的重创之后,传统的服装产业面临历史上最为严峻的考验;电商平台砸钱不见水花,不断要耗光多少服装制造企业的微薄利润,但互联网模式的集体爆发已经势如破竹;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河南服装产业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在瞬息万变的行业形势下,是否企业都应该向互联网+买单?很多已经在互联网终端尝到甜头的企业可能会簇拥而上,但很多深耕服装行业几十年的企业家还是给出了理性的思考。
在互联网+服装智造论坛上,中国服装行业协会蒋衡杰提及服装企业在竞争中立足的四大要素:一是要有优秀的品质;二是有独立的设计品牌;三是有成本优势;四是要物联高效。其中,他把与互联网结合的要素放在了最后阐述,显而易见,企业植入互联网因子并不是让企业持续发展的全部。
“互联网是一种趋势,是未来各种行业发展都要触及的东西,但是,它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它只是一个工具,企业家只需要掌握这种技能就好”。 中国裤业企业家协会理事会副会长、郑州云顶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涛如是表示。而就在去年双十一期间,云顶服饰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突破了5000万元,成为该企业业绩增长的一个突破点。
刘涛说,现在服装企业遇到的一个瓶颈是,如何让互联网思维更多地去引入实体店,而不是放弃实体,另开张去做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思维,企业的销售应该回归到产品本身,现在不是互联网太厉害,而是实体店太落后”。
事实上,电商的竞争比实体更激烈。据刘涛在业内的经验,满腔豪情试水电商的很多,但能够盈利的企业少之又少。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与其把钱投入电商,还不如多做几个批发档。
香港锦艺集团副总裁陈锦庆也表示出同样的看法。锦艺集团是做纺织起家的集团性公司,其在郑州所做的锦艺轻纺城项目现已成为中部地区承接服装产业转移的重要商品集散地。“企业无论是利用互联网,还是其他平台,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快速的产品供应链反应系统,通过更多的产品反应机制赢得市场先机”。陈锦庆说。
互联网思维的构成范文5
近日,一家互联网电视领域的企业优朋普乐获得5.28亿元融资,成为互联网电视领域的大新闻。或许按照优朋普乐董事长邵以丁的说法,互联网电视已经不能涵盖优朋普乐的业务范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名词“互动电视”。那么在资本寒冬来临的今天,低调的优朋普乐如何赢得了5.28亿的融资,又如何撬动20亿资金合围互动电视呢?此外,与其他互联网企业相比,优朋普乐到底有哪些不一样呢?
不一样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企业融资不是稀罕事,在90后纷纷加入创业潮的今天,似乎随便做个APP,炒作一番,就可以融资了。但邵以丁拒绝认同这种互联网思维。他表示:“我们绝不认同‘互联网思维’等于忽悠、等于烧钱、等于损人不利己的所谓商业模型,优朋普乐的‘互联网思维’所代表的是精准的洞察、不断的创新和高效的执行。”
优朋普乐“不一样”的互联网思维,赢得了资方的认可。估值超过20亿,融资5.28亿,资方最认可的首先是优朋普乐“不一样”的公司定位和全能业务能力。邵以丁表示,中国电视行业目前能实现交互功能的形态包括:IPTV、数字电视双向高清,以及互联网电视。目前,中国有4000多万的IPTV用户、全国有线电视双向网络覆盖1.19亿户,实现有线双向高清互动电视入户2300万户。这个规模量不可小觑,IPTV、DVB双向、互联网电视都在向互动电视的方向发展,殊途同归,只是占领用户的电视机屏用了不同方式而已。这三种形态未来到底哪种形态会赢,还不能轻易下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会有一家独大的赢家。
所以优朋普乐从很早就开始在这三个轨道同步布局,目前优朋普乐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互动电视(IPTV、数字电视、互联网电视)内容平台运营服务商。优朋普乐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基于IPTV专网的内容平台运营服务;为广电运营商提供基于数字电视双向高清专网的内容平台运营服务;此外,优朋普乐通过与互联网电视牌照方深度合作,为电信运营商、行业大客户、硬件终端厂商等提供基于公网的专属定制化互联网电视服务;同时也提供基于公网的通用版互联网电视服务。
实干的精神铸了优朋不一样的互联网思维,同时铸就了互动电视领域的全能王,而这些都是纯互联网企业很难做到的。
不一样的实力认同
继手机和PC端之后,电视屏幕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互联网企业、广电企业、家电厂商等资本纷纷涌入这一领域,争夺着新兴市场。然而互联网电视行业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易。
首先是获得牌照或者牌照授权已经非常不易。早在2011年10月28日,广电总局就下发了《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文件规定,“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平台只能接入到总局批准设立的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上”,且“互联网电视集成机构所选择合作的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只能唯一连接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终端产品不得有其他访问互联网的通道,不得与网络运营企业的相关管理系统、数据库进行连接。”截至目前,广电总局只签发了7张互联网电视牌照,如果不能获得牌照授权,就只能在互联网电视领域朝不保夕地“裸泳“。而优朋普乐以其强大的运营能力,获得了不一样的信任:连续赢得了南方新媒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两张互联网电视牌照的授权,这在业内还是首家。
在互联网电视政策不断收紧的今天,优朋普乐何以能够独得牌照方青睐?原因是优朋普乐一直将自己定位于“服务者”,而非干脆绕开牌照问题的策略。作为中国最大的互动电视(IPTV、数字电视、互联网电视)内容平台运营服务提供商,优朋普乐在内容、运营、技术以及售后服务等整个阶段都有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优朋普乐通过与互联网电视牌照方深度合作,可以为电信运营商、行业大客户、硬件终端厂商等提供基于公网的专属定制化互联网电视服务,同时也可以提供基于公网的通用版互联网电视服务。这是纯互联网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优朋普乐更能赢得牌照方的青睐。
不掺水的用户数据
与火热的互联网品牌相比,虽然优朋普乐一贯低调,但却是这个领域的“隐形冠军”,除了全能的业务提供能力,还拥有着庞大的用户群。截止到8月底,汇总优朋普乐互动电视内容平台运营服务的总体数据统计:使用优朋普乐服务(含PV、轮播、点播、应用服务等)月度总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1620万户。其中,使用播放服务的月度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820万户,到年底,这一数据将达到千万级别。而且这个数据含金量非常之高。“如同5.28亿融资一样,这个数据不含任何水分。”邵以丁如是说。
“宁可成为60分的实干者,也绝不成为100分的故事大王,战袍褴褛不以为羞涩,但视‘绣花枕头’在资本市场上的击鼓传花而为耻。宁可看起来不时髦,也不盲目跟随着各个所谓市场热点而随波逐流。”邵以丁一口气说出来三个“宁可”,也正是优朋普乐这种不虚华、不浮躁的实干精神与坚持,铸就了“隐形冠军”的实力,同时也赢得了用户。
“电视是给用户看的,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用户有这么样的特征?用户有什么样的需求?然后才能搞清楚用户需要什么。”邵以丁强调。为此,优朋普乐和尼尔森共同研究推出了《中国互联网电视发展白皮书》,相比传统电视的大众群体,互联网电视的受众群体更加体现出高知、高职的精英化特征。互联网电视的优众群体中,18―34岁年轻人比例高达53.8%。个人月收入是传统电视大众个人月收入的1.8倍,家庭月收入是大众群体的1.5倍。
这样的人群对于影视内容的需求是新颖的高层次的,屏幕内容将决定是否能将用户留在客厅,优朋普乐为此不惜余力。从早期打击盗版,到后来成立4K研究院,“直通好莱坞”,与搜狐展开内容合作,优朋普乐拥有着国内最广泛的正版影视剧内容。刚在一个月之前,优朋普乐与华闻传媒共同出资2亿元成立新公司,专门从事影视剧内容版权的采购与销售,未来,华闻传媒还将对新公司进行8亿人民币业务发展金支持。
在邵以丁看来,在5.28亿融资,以及华闻传媒10亿的资金储备落定,优朋普乐的三步布局已经完成了两步。他说,“优朋普乐三大主体,年底形成20亿资本的合围。优朋普乐积累的资本动作最终的一个完整,长期奠定未来业务发展资本上的一个推动和积累。”
互联网思维的构成范文6
我想讲的是,互联网只是人类历史上这200多年间所出现的新技术中的一项。工业革命以来新技术层出不穷,一开始是蒸汽机,蒸汽机造就了工业革命,把人类经济带入了现代,带入了现代的工业经济和工商金融经济,彻底摆脱了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可以主动开发资源。蒸汽机的产生对于人类经济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今天的互联网,但是我没有听说过蒸汽机思维。在蒸汽机之后伟大的技术创新是电力,我们也没有听说过电力思维。在电力之后又有内燃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创新,但也没有听说过内燃机思维。最具有思维能力的是电脑,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电脑思维,今天怎么就出现了互联网思维?我不知道。国外没有这样的说法,你想一下英文对“互联网思维”怎么翻译?
有一个很简单的评判方法,国内流行一些新的说法,如果国外没有对应的英文词,你一定要对它发生怀疑。还有一个非常滑稽的是前一段时间很热的词,叫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怎么翻译?这全都是中国人在这里自己造出来的词,有一些学者本身没有什么学问,他便造一些别人不懂的词,来衬托自己的高深。或者说造一些貌似新颖的词,来求得同行和市场中的宣传效果。在这些说法面前,我们只可听听而已,你要认真你就过于天真了。
互联网我认为是帮助我们传统企业转型的利器,而不是神器。现在我们不少地方把互联网神化了,以为我只要一碰上这个东西,我企业就能顺风顺水再干十年。没有这么简单。对于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很多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我一项一项去对证了一下,我想找到互联网思维当中到底有些什么新东西,但是很失望,我发现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几乎没有什么新东西。而且互联网思维当中,一些提法和观点甚至是错误的。
“单品海量”与“做到极致”
对互联网思维,我们一项一项来分析,大家要思考。我在中欧的教学中,始终强调独立思维,你自己要思考问题,这是最重要的。互联网思维有一个提法,你一定要做到单品海量,这个说法本身不错,但是它太片面了。互联网为什么要做到单品海量,因为互联网有非常强的规模经济效应。什么叫规模经济效应?我们课堂上讲过,单品海量实际上就是规模经济效应,没有什么新东西。我们早就知道了,而且学校里面也都讲了。规模经济效应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成本结构决定的,什么样的成本结构规模经济效益高,固定成本占的比重越大,规模经济效应越高,实际上是由成本结构决定的。互联网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是因为我一个网站一旦建成了,维护成本极低,在这个平台上新加一个客户的边际成本几乎等于零,所以它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在这个强规模经济效应下,你确实是需要做海量,但是这不是唯一的商业模式。
如果你认为除了单品海量以外就不能做了,那你就大错特错,因为还有另外一种商业模式叫多品微量。举一个例子,我穿的衣服里面的圆领衫,这个是要做单品海量,只有大中小三个号,每一个号上放大规模,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所以里面这一件黄色衣服这是单品海量。品种规格越少越好,品种越少批量越大,批量越大成本越低。我外面这件衣服叫做多品微量,为什么?我外面这一件衣服是裁缝店做的,裁缝店没有做到单品海量,它就应该关门吗?这么多裁缝店都活得很好,为什么呢?因为需求的多样化。你把规模放大之后,你必须牺牲需求的多样化,你要在批量和需求的多样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不是量越大就越好,而是你要在批量和需求的多样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为什么要到裁缝店做这个衣服,因为我的体形很奇怪,外面标准的西服没有办法穿,穿起来感觉很滑稽,要么是下摆大,要么是袖子很长,穿起来很难受,我必须去定做,定做的话一件就是一个品种,一个品种只有一件,照样赚钱。谁说只有单品海量才是成功的商业模式,我们发明机器大批量生产之后,人类面临一个选择,就是规模经济在成本和多样化之间要做出一个权衡。
还有一个说法产品要做到极致,这句话是错误的,产品如果做到极致的话,这属于自杀行为。产品品质做到什么程度为止?要做到成本和效应的平衡点上,因为什么?你品质提高越往后越困难,你以后做到99%了还剩下1%,1%的成本比你99%的成本还高。大家在商学院学习,应该知道成本曲线是什么样?边际成本曲线是什么样?你要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边际成本曲线越到后面上升越快,是指数上升,为什么?越到后面越困难,你提高最后的1%,最后的0.01%比前面所有的成本还要高。你做到100%这是自杀行为,成本会失控的,怎么可能做到极致,我只能够做到成本效率平衡,甚至我都不愿意跟客户讲我做到了极致,因为做到极致成本也是做到了极致,这个根本无法承担。所以这样的提法我们如果有一点分析能力就可以看到其局限性在什么地方,适应性在什么地方。这个品质还有一个衡量,你做品质做到哪一点为止?做到比你所有的竞争对手好一点点就可以了。好一点点就可以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而不至于增加成本太高,因为成本最终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转嫁到你用户的身上。
“羊毛出在猪身上”与“平台战略”
互联网思维还有一条叫羊毛出在猪身上。这种商业模式我们早就看到过了,我认为这是有效的商业模式,但是你不要把它神化,不要认为只有互联网出现之后才有这样的现象和商业模式。羊毛出在猪身上,零售业的沃尔玛就已经这样做了,沃尔玛卖商品的时候,对外宣称商品价格是最低的,如果同类商品你们在外面随便什么地方找到一个比我这里更便宜的,我马上把价格降下来。它用这样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这样的一种销售策略受益的是消费者,沃尔玛在什么地方赚钱呢?羊毛出在谁身上?供应商身上,它用这样的方法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因此它的采购订单是世界上最大的,所有的供应商对沃尔玛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订单量,没有任何一个销售商能够下这么大的订单量,恨的是什么?恨的是沃尔玛霸道,一口价,给我最低价格,如果不接受最低价格就免谈。所以它赚的是供应商的钱,羊毛出在猪身上,这个案例我们教学的案例中都有的,没有必要神化,没有必要非跟互联网捆绑在一起。
再有一个非常热门的平台战略,也是所谓互联网思维。你搞平台,为什么呢?平台轻资产,没有资产,资产是商家提供的,O2O、P2P不用你投资的,也不用操心,你上平台就交一点平台费就得了。平台战略是互联网一大优势,但不是互联网所特有的,传统的行业也做平台。比如我们知道的宝洁、雀巢,日用品公司、食品公司做的都是平台,只管品牌建设,只管品质的管控,自己实际上并不生产这些产品,到它的平台上盖章背书一下,这是宝洁产品,但不是宝洁出品。你现在搞了两天网站你就出思维了,这个有一点太取巧了。所以这些东西我们自己要有独立思维习惯,要独立思考进行分析。
“互联网+”与“+互联网”
真正的课题是什么?不是跟风,不是追随这些看上去非常吸引人的口号。真正的课题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发新的产品,如何利用互联网提高自己企业的效率。现在还有一个口号是非常热的,政府也在鼓动这样的热潮,这个热潮就是“互联网+”。我想提出另外一个商业模式,不是“互联网+”,而是反过来“+互联网”。互联网这样的新技术,我们不能忽视它。但是如何去利用这样的新技术,是让互联网公司从线上到线下来,还是传统行业从线下走到线上去,前一种模式互联网公司从线上到线下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从线下走到线上叫“+互联网”。到底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没有一定之规,到底怎么去做,取决于哪一种方式效率更高。
互联网公司可以落地,京东你去做电商你可以落地没有问题,这个我并不反对,京东也做得很成功,并不是因为强东是咱们的校友。同样你可以像沃尔玛那样做+互联网,由传统零售业上到线上做电商,两条路都可以走通,并不一定是亚马逊打败沃尔玛,亚马逊作为电商公司虽然是来势凶猛,但是它最近的趋势你注意到了吗?亚马逊最近是离开电商,它去干云计算去干平台了。我猜测亚马逊发现它在传统零售业可能长期来看干不过沃尔玛,没有办法取代沃尔玛,反过来沃尔玛干了十几年电商,去年终于取得了突破,去年沃尔玛网上销售额第一次超过了亚马逊,现在给我的感觉是沃尔玛电商开始发力了,这是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来提高自身的效率,是“+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互联网+”的亚马逊反而是离开了主业,离开了电商主业,现在收入构成中有20%来自非主营业务,来自云计算和交易平台。并且目前加大了平台对云计算的投资,很明显云计算和平台利润率,它的资本收益率都比传统的电商那一部分高很多。亚马逊充分发挥它网上的优势,回避网上的劣势。如果发现不能取代沃尔玛,不能打败沃尔玛,能干什么?就干自己擅长的事情。
同样沃尔玛看到互联网给它带来的销售渠道的简化,给它带来信息传播的迅速,它看到了一直在加大投资,就投资电商。利用它遍布各地的线下实体店,可以很方便地提货送货,这个优势是可以体验的。这个优势是亚马逊没有办法跟它竞争的。什么样的商品适合线上销售?简单的商品,标准的商品,不大需要客户体验的商品,这些东西适合线上销售。比较复杂的商品,品质难以判断的商品,需要客户体验的商品,没有办法上线。所以听到人家说将来亚马逊吃掉沃尔玛,我觉得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