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动化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动化教学

自动化教学范文1

经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针对虚拟现实技术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自动化专业的应用与研究未见报道。而针对CDIO工程教育理念及虚拟现实技术单独应用于教学方面的研究也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如: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电路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CEPE,2010),虚拟现实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长春大学学报,2010)等。经过深入研究,发现CDIO工程教育理念及虚拟现实技术单独应用于教学方面的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

1)针对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开展的研究仅是对实验条件、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缺乏工程项目教育理念指导及实现体系,未能彻底改变当前大多数高校存在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产学研相脱节的弊端;不能满足自动化专业“宽口径、跨领域、重实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的需求。同时,它仅是针对具体专业(或课程)开展研究,对学科群建设及相近专业覆盖面不大,对不同地区高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辐射面不大。所以,虚拟现实技术单独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未发挥其巨大潜力。

2)针对CDIO工程项目教育理念开展的研究仅用在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上改变而已,缺少CDIO工程项目教育理念的实践平台,在当前多数普通高校与企业缺少密切联系的状况下,特别对于实验条件差及周边地区工业不发达的工科院校来讲开展这项研究非常困难,不能完全实现其巨大作用,因此推广也很困难。同时,它也只是针对具体专业(或课程)开展研究,对学科群建设及相近专业覆盖面不大。对不同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高校工科专业教学改革的辐射面不大,未实现其真实意义。

针对以上情况,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CDIO工程项目教育理念提供实践平台,CDIO工程项目教育理念可以为虚拟现实技术提供工程理念指导,促进虚拟现实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因此提出虚拟现实技术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即以CDIO工程项目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虚拟现实(简称VR)技术为工程项目实践平台,通过工程技术及经典工程项目案例教学,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进一步加强相关(相近)专业联系,提升学科群建设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的工程实践、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高校和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进而缩短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再培养周期,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给同类高校,特别是给工业欠发达的地方普通高校的教学提供借鉴经验。

2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具体改革方案

2.1调整课程教学体系,提升学科群建设在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突显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为实现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这一目标,对自动化专业课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紧扣CDIO工程教育理念,按照构思(功能分析)、(总体框架)设计、实现、运行步骤,把课程教学体系分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工程项目实践教学三部分,工程实践环节分为:加强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等实践环节能力的有序衔接。其中综合设计主要是体现在自动化、电子、通信、机械一体化、机械电子和计算机等专业组成的学科群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上,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工程项目开发过程及开发经验掌握,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CDIO大纲的组织结构(见图1),以项目设计为主体,课堂讲解以项目设计过程衔接各理论基础知识,结合各知识点精彩案例,充分利用实验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并加入工程项目设计环节,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让学生在工程项目中提高动手能力,在工作中建立团队意识,在实践中参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环节。有效的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及相关经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

2.2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实现手段,构建虚拟现实实验平台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虚拟现实实验室,以CDIO工程项目案例库作为该实验室的实验项目。为了达到CDIO能力大纲的要求,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工程素质为目标,把实验项目按规模和范围分为三级:一级项目包含自动化专业主要核心知识和培养目标要求的创新型工程案例实验项目;二级项目包含一组自动化专业相关课程核心知识、技能要求的综合实验项目;三级项目加强单门课程能力与理论知识理解而设置的基础实验项目。以一级创新型工程案例实验项目为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主线,二级综合实验项目为一级项目的支撑,三级基础实验项目主要是巩固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将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各种能力的培养分解到课程设计的每个环节中。通过工程项目实践教学体系的纵向和横向相互渗透和有机地结合,使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有计划、有层次、分阶段的培养和提高。为了保证工程项目实践全过程的教学效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导师团队”指导方式,指导学生的全过程工程项目设计。通过“导师团队”的指导,工程项目实施以实践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系统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教学。并根据自动化专业的学科特点,提出以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综合工程实践项目设计为主体,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主动式自我学习和团队式群体学习圈。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及相关经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增强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解决自动化专业实验设备不足、落后、难以及时更新的困难;节省实验成本,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学生可以在寝室、家里等实验室以外的任何场所开展实验研究,彻底打破传统实验的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

2.3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强化工程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

基于工程项目学习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项目实施及评审方面分为三组,即专家评审组、导师指导组、项目实施组。一个导师指导组负责三个项目实施组的指导工作,一个专家评审组负责六个项目实施组的评审工作,导师指导组教师不能参与专家评审组的评审工作。专家组的专家必须是教授(也可以退休教授担任)或博士老师,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必须严格审核。导师指导组的组长必须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且精通相关专业的博士副教授老师担任。每个项目实施组都必须邀请电子、通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项目可以由学生、导师单独提出,或学生和导师共同协商提出。考核根据学生对项目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包括项目报告、设计评估、专家评审等。通过报告、自评、项目实施组互相评审、专家评审等多种形式,根据学生在项目中的作用、应用知识的能力、在项目实施中的作用等情况合理科学地制定评价方式。以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信号灯为例(二级工程项目),在最后的成绩中,学生平时表现占15%,包括项目的合作、沟通、创新和知识应用的能力等;项目评审验收报告占70%,包括项目的创新点、完成的质量、学生的具体分工、能否实现预定功能等,在该项目中创新点主要是指该系统能否实时检查各方向的车子流量,并及时调整红绿灯的控制时间,以方便交通运行;期末考试占15%,考试内容也是紧紧围绕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应用,出灵活的、综合性的题目,理论紧密联系工程实际问题,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项目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单片机课程考试中,引脚在工程应用中为什么要接上电阻等问题。在考核上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工程项目实践一体化评价、校企共同评价、专家项目验收等多种模式。关注评价的多元性,过程化考核+终结性评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综合评价。

3结束语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可以解决目前自动化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满足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将只有将CDIO模式与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才可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近几年来,宜春学院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下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工程项目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并发现该模式具有如下优点:

1)解决自动化专业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问题,缩小高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同时缩短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再培养周期;

2)解决高等院校自动化专业实验设备不足、落后、难以及时更新的困难;节省实验成本,提高实验的安全性;打破传统实验的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增强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

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减少应届毕业生的自杀率;

自动化教学范文2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 系统和理念 核心能力培养 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一、自动化专业学生核心能力概述

自动化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应是核心知识和能力的综合。那么,试问什么才是自动化专业学生所应该掌握的核心知识与能力呢?自动化的核心是“控制与系统”,这已经是自动化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共识。因此,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知识应由紧密围绕“控制与系统”的课程内容所组成,而其能力则包含工程实践能力与自我创新能力。

面对当今世界知识的爆炸式增长、自动化控制手段不断更新、自动化对象不断扩大、自动化控制理论不断发展的今天,掌握该核心能力的学生不但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新知识、新手段、新理论,而且更可以自如地应用这些新知识、新手段和新理论。这样,自动化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将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他们已初步具备了核心竞争能力。

二、创建自动化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体系

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知识,我觉得可以按照“控制与系统”这条主线来合理安排课程体系。对于涉及到“控制与系统”这一核心内容的课程,在教学时应给予充分的保证。一般来说,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分为基础知识层、控制理论知识层和系统知识层这三个层次,应贯穿于大学四年,甚至毕业工作以后。

“基础层”的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普通物理、计算机等,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虽然这一层次的课程跟“控制与系统”关系不紧密,但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增进对“控制与系统”的了解。按照常规,学生在这一层次往往是孤立地学习各门基础课程,许多学生不了解这些课程与专业之间的联系,不了解这些课程跟“控制与系统”的关系。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实际的“控制与系统”,为学生创造了解“控制与系统”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核心知识,在制订基础知识层阶段的培养计划时,我们应尽可能增加学生接触真实的控制系统的机会,另外通过开展数学建模竞赛等环节,让学生对系统有初步了解。

“控制理论层”阶段,课程涉及到控制与智能、执行与驱动、建模与仿真、计算与处理、计算机网络,以及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众多知识领域。这些课程本身就紧紧围绕自动控制系统展开,可以用自动控制基本传闭环控制原理框图来表示(如图1)。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各门课程在整个控制系统中的作用,让学生把所学的课程融会贯通到整个控制系统中,使学生加深对“控制与系统”的理解。

“系统层”阶段,课程设置的本身就是给学生讲授控制系统(像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等等)。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实验、短期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等环节,学生经过强化学习后,控制与系统的理念将在学生心目中根深蒂固。

从以上三个知识层次中可以看出,“控制与系统”贯穿了整个所设课程的全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要取得切实可行的效果,为学生营造一个“在本系统中学习本系统”的氛围十分重要。所谓“在本系统中学习本系统”就是在学生整个培养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接触实际控制系统的机会,就是向学生不断灌输“系统理念”,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控制与系统”时不断线、不脱节。我认为,对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讲,具备系统理念很重要。所谓系统理念,就是强调从本系统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和实现各种目标,具备了系统理念,学生学习“控制与系统”时就掌握了主动权。

图1 自动化专业控制理论层对应的知识领域模型传递框图

三、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密切围绕学生的“系统和理念”来培养

1.培养学生的“系统和理念”应从新生入学时抓起

为了更好的使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一开始就对自动控制系统产生感性的认识,从而为建立“系统和理念”打下扎实基础。在新生报到时,可以向他们发放《自动化专业介绍》小册子,册子中汇集自动化学科的发展,包括在自动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重要事件和自动控制系统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内容通俗易懂,便于学生阅读。入学教育时,可以安排他们到相应的控制实验室看真实的控制系统,利用实验室具有模拟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优势,让新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生产过程控制系统。通过此举,使学生对控制系统有一个初步了解。

2.让学生“在本系统中学习本系统”

对于学生来讲,系统理念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条件,充分利用学生有限的实习机会,为学生创造亲手接触控制系统的机会。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多带学生去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参观自动控制系统,体验“控制与系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多进实验室,多动手操作。宁波大学针对这一情况,现已设立“开放性实验室”等。

3.设立与生产实际紧密相结合的过程控制实验室

4.加强工程实训中心建设

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为自动化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为学生“在本系统中学习本系统”提供硬件保障。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接触工控MCGS组态软件等,了解其主要功能和组态方法,为他们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创新能力培养

开设创新实验室,建立创新基地,鼓励学生自选题目到该实验室开展研究,鼓励专业教师吸收学生参加一些科研工作,让一部分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基地的建设,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全国各大电子竞赛、学生科研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动手能力显著提高。

2.实践能力培养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内容,改进有效的实验方法,尤其要抓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这些环节,工科学生除要掌握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过去一向是学生培养中的薄弱环节,有的学校往往还会忽视这一点,重理论轻实践是过去学生培养中的弊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改革实践性环节入手,形成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实行校际合作,固定时间送学生去企业锻炼。

学校教研组要积极努力构建基于三个层次的新实验教学和毕业设计管理体系。第一层次为基础理论与操作技能;第二层次为系统设计和综合应用;第三层次为科学技术与创新实践。

宁波大学自动化系在单片机实验中,开发了多个结合工程实际雏形的单片机控制题目,编写了设计指导书,并且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单片机实验室全面开放。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的软、硬件综合设计能力、程序调试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十分明显的提高。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中,由课堂教学、实验和仿真三部分组成,对学生进行了系统能力训练。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课题尽量结合工程实际,课题的选择达到让学生得到综合训练的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把好毕业设计答辩关,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不予通过。

四、结束语

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控制与系统”,创造“在本系统中学习本系统”的氛围,培养学生树立系统理念,掌握自动化专业核心知识。同时,通过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培养,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改革课堂教学与实验课教学的方案,相信高校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现代自动控制理论与技术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兆安.关于我国电气工程高等教育改革之管见[Z].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02

自动化教学范文3

中图分类号:C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00-01

摘 要 办公自动化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当前,中职办公自动化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不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应从实训大纲和教材着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够用、适用。通过项目式教学来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相匹配,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以提高办公自动化实践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办公自动化》的教学现状,倡导教育观念改革,提出适应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以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办公自动化;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办公自动化课程是目前职业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办公自动化技能。因为,当今社会是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而在信息的采集、查询、统计和传递等各个环节,办公自动化技术必不可少。办公自动化技术,能使企业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了传统的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能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实践性是办公自动化与生俱在的特征。

1 当前职业院校办公自动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教材问题: 当前,市面上办公自动化的教材很多,但层次参差不齐,多数属于理论性能教材,或是培训性教材,不能符合职业教学要求。理论性能的教材,重理论讲解,轻实训练习,完全不符合高职实践教学要求,可选性低;培训性的教材,多数是侧重某一类专业的,或是纯案例式的演练综合题集,虽然有实践的要求,但不符合职业公共基础课要求,要不专业性能太强,要不综合性太强,不利于教师依据专业需要,层层递进分解讲授的要求。

1.2 学生对课程的认识问题: 办公自动化作为一门技能实训课,职业院校一般在第三、四个学期间开设,即在学生学习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并参加省计算机一级考试后开设。而从课程的内容上看,《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文化基础》两课程中有部分内容是相同的,即office软件相关知识。所以,当学生一看到教材内容后,经常会提出一个疑问:这些内容很多我们已经学过了,为什么还要重复开课呢?事实上,两课程是有本质区别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两者侧重点是不同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为了解决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认识问题,而《办公自动化》是为了解决学生计算机的基本处理技能问题。因此,如果教师在开课之初没有向学生解释清楚开课目的,在开课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设计实践环节,学生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1.3 师资队伍问题: 当前,职业院校办公自动化的师资主要来源于是计算机专业教师,且年青教师居多。计算机类专业教师虽然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强,但往往在教学中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容易造成实践教学不能很好的贴近专业展开;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社会经历,因而不能很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因此,综合以上多方问题,要想提高办公自动化教学质量,必须改革和加强办公自动化实践教学力度。

2 办公自动化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

2.1 进一步修改实训大纲,寻找适合职业教学的教材: 大纲是教师教学的指导依据,大纲的完善程度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笔者所在院校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将办公自动化实训大纲打破了原有传统的章节式的编写方式,改之为项目式的编写方式,为授课教师指明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强调够用、适用: 办公自动化虽为实践课,但其中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理论知识的辅垫,就无法进行实践操作。但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都要讲求知识够用、适用为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并非科研人才。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上,不要面面俱到,要勇敢地抛弃一些陈旧的、不必要的、繁琐的知识。比如在对excel的讲解时,其中宏的应用,在日常办公中用的并不多,而且了解这个还需要一定的计算机语言基础,所以就没必要选用了。再如excel里函数的应用,只需要学生会用简单的常用函数就可以了。如今,一般各行各业务都有其相应的专门统计应用软件,所以没有必要把内容复杂化。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应需取舍内容,坚决舍弃用不到的内容。

2.3 项目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文化基础》内容上有部分相同之处,再加上学生是在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该课程的,假如你还是用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肯定会失去学习该课程的兴趣。经过笔者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发现学生对项目教学较感兴趣。所以,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会先给出一个实训项目,再对上课内容进行层层解剖,分解知识点,以讲授处理方法为主进行演示,且每讲解完毕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训练习。当所有知识点讲解完成后,再让学生依据当天所学的知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先前布置的综合项目实训题。这种边讲边练,以项目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4 调整教师角色,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职业教育要体现实践的重要性,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项目式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对于一些知识点,教师可以点到为止,留更大的空间给学生,让其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摸索、总结技巧。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学生起辅导和答疑的作用。这种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

2.5 改变教学理念,创造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办公自动化》课程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功能最完善的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和其他一些在办公领域中最常用的应用软件。掌握利用计算机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原理及方法。因此,教师应更多地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大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且各种方法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此确保教学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讲解文档处理软件的使用,采用“同步”教学法进行教学难点内容的讲解。“同步”教学法是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操作同时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看教师演示,然后自己操作,达到讲练同步的效果。在讲解操作难点的过程中选用“同步”教学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运用“虚拟情景”教学法进行硬件部分教学,采用“虚拟情景”教学法让理论知识融入情景,让实际问题嵌入情景,使学生从直观的情景中学习;可以运用“引导式”教学法,进行邮件收发软件的应用教学。在讲解这部分的过程中,教师就不能单纯地讲解某个邮件收发软件的具体应用,而是要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在课堂上有计划地引导,让学生自我完成所喜欢的相关软件的应用学习。

2.6 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教学目标与岗位要求相匹配: 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目标。我们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我们的教学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是看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不能被市场所接受,能不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避免过陈过旧过时的案例,追求新颖、生动的,与专业挂钩的,有代表性的案例,以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专业仿真的情境中获得知识。

2.7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更新与完善教学内容: 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因为教学内容会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比如几年前还流行使用office2003,而如今已不适用,这就必然要求教师不断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紧跟时代脚步。此外,教师在提升计算机文化水平的同时,也要注意联系当前市场实际情况,选取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案例,不断充实和更新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讲课才能生动活泼。总之,信息时代对学生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办公自动化》课程是为顺应这种时代要求而开设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教学目标与岗位要求相匹配”。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办公自动化》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已经不断地进行了创新设计与实施,但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教师长期的实践和摸索,进一步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

自动化教学范文4

【关键词】双体系教学模式;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

1双体系教学模式的内涵

“双体系教学模式”是现代学徒制的一种具体教学模式的实现形式,是在工学结合人才模式下,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标准为参照基准,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利用课程教学和项目教学两种不同的学习形式,共同实现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双体系教学模式由课程体系和项目体系构成,课程体系是基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素质教育构建的,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学习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项目体系由真实生产过程为载体进行构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涵养。每部分体系内容都是连续和递进关系,课程体系和项目体系相辅相成,相互融通。

2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双体系”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构建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过程中,专业教师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由能工巧匠指导,对生产过程自动化学科领域进行课程内容合理设计,并辅以所在学校专业特色,科学完成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使课程体系与项目体系有效结合,让学生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供动手技能,使其能够顺利胜任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并根据目标岗位群设立课程学习和项目学习领域内容。

2.1课程学习领域

本专业领域面向生产过程自动化,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并具有自动化行业领域实践技能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参考行业企业标准,重新对原有课程系统划分成4个层次:在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主要设置军训、思政、心理健康,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优良的品德;在专业课学习领域,以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实际生产为载体,主要设置电学科、化工过程控制学科和计算机学科课程。在这个学习领域中,主要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和生产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拓展学习领域,主要学习本领域内前沿专业知识和科技,用于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思路和创业创新能力;在实习实训领域,开设单片机实训、电气控制与PLC实训、化工过程控制实训等环节,同时配合企业顶岗实习和企业就业实习,培养学生胜任企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等。通过上面4个领域的学习,学生已经完全满足企业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需求。

2.2项目学习领域

在这个领域内,设置在企业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工作情景和任务为内容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团队合作、领导决策等能力。根据学生在不同学期,分别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场景,同时,在大一、大二下学期,分别举办针对工作场景的技能大赛,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专业技能大赛的形式,实现“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目标。“项目学习领域”设置电子技术识图与CAD、电子设备装配、单片机和PLC实训、集散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毕业设计等五个环节。

3教学效果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实施“双体系”教学模式以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老师设计好相关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降低专业门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荆宇,宋连喜.农业高职教育“双体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5):12~14.

自动化教学范文5

关键词: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思维能力;培养;教学

机械设计能力和生产制造水平体现着国家现代化的强弱状况,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一台机器的制造过程中,零件是它的组成部分,其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才能使整台机器发挥出功能和作用。《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作为一门实践能力极强的基础学科是工程院校中的重要课程,学好这门课程才能掌握基本的机械理论知识,懂得常用机械设备的结构、使用方法,懂得零件的设计原理,开展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通用零件设计知识,还需要在实践环节中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积累一定的理论知识,培养出正确的思维,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课程、产品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

1优化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采取“满堂灌”的形式,不考虑学生的感受,课堂效率低下。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学习兴趣,能够大大改变这一局面。教师通过选取生动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开展多方向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去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实践,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教师通过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存疑、求异”的问题思维,引发他们的求知兴趣,进而产生创新、求索的欲望。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结合机械工程科目的特点改变教育模式,开启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讲解章节知识中有意地进行归纳、比较,将知识点链接成一个整体,便于学生掌握。同时立足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关注行业的焦点、热点,进行补充和充实,让学生产生出对新观念、新事物的探究兴趣,开发出他们的机械创新思路。

2课程改进设计,滋养学生思维能力

改进教学模式就必须寻找便捷、准确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中有大量复杂的机械结构动态、静态模拟,以及专业机械运动知识,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和工程实践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可以很好地化解这些问题,通过画面的播放可以给学生展示出机器零件的制作过程,齿轮的咬合过程,甚至带传动过程中的应力分布等,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僵化凝固状况,让学生看到真实、形象、生动的场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感,让学生的认知、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学生的知识容量进一步扩大,教学的感染力得到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显著增长。设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造成问题悬念,促进学生对事物现象的观察、分析,进而寻找方法进行探究。机械设计课程需要让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理对通用设备、通用零部件进行分析,熟悉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培养出机械设计的能力。教师通过设问方式让学生开动脑筋:这些机构是如何运转的?如何确定机构的运动模式是唯一的?现代机器人是如何设计的?这些问题的提出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刺激,让他们在思考中加入讨论,积极主动学习,不仅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深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开发实验教学,创新学生思维能力

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让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中有许多验证性的实验,不利于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更无法滋生出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开拓多重类型的实验,如基本型、综合设计型、创新型。针对普通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开启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将实验教学形成开放的、多层次的教学阵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实验操作中可以体验到技术创新的乐趣和科学发现的方法,产生出积极探究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动手实践,使用各类机电一体化的电器元件根据学到的知识,结合机械结构设计方法,创造性地设计实验目标,进行有创意的发明和改造,试制出有新意的机电小产品、小型电机结构,增强他们求知、探究的信心。实验室里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研究实验对象,做出评价和分析,通过建模和设计进行仿造和再现,是学生进行认知实践的最佳环境。建立开发的机械设计创新实验基地,将实验和模型进行主题分区、系统化、合理化,有助于学生主动设计各类创意实验,熟悉实验室环境,动手制作各种创新实验模型。

4结语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是重要的技术型学科,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不断探索和改进,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的主动性,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他们在今后的机械设计工作中打下扎实的基础,不断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机械设计能力。

作者:舒诗椿 单位:江西赣州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自动化教学范文6

【关键词】 改革;方法;实践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及其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的加大,同时对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社会的需求,除了加强学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此,电气自动化专业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措施等方面加以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素质教育为主线,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案

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服从于教学内容,要着眼于人才培养。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应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的课程在教室上课比较适宜。而对于一些应用性、综合性的课程,精讲多练、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受到普遍推崇。在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我合理地调动多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不同功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但教学环境的改善并不等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过分依赖于电子教案,教师的讲课方法单调,反而失去了原有的讲课风采,效果不佳。所以,对每一种教学手段都要扬长避短。不要简单地否定一种教学手段,即使是黑板加粉笔,也有它适用的场合。合理地搭配不同教学手段,可以各取所长,相得益彰。我大胆尝试如下:

1、在教学观念上,由“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以渔”。即以知识传递、灌输为主转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加强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2、课堂中,“教法”与“学法”相结合。由“重教轻学”转换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间接传授与直接面授相结合。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由班级教学转向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与班级教学相结合,由直接面授转向远距离的间接传授与直接面授相结合。

4、向自主性、合作性及研究性、创新性发展。现代高职教学方法改革是在逐步向以高层次教学方法为主、几个层次的教学方法有机组合的方向发展。

5、重视教学方法整体改革。研究证明,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可能是促使学生投身学习的有效方法。显然,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目标,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改革中的做法

1、研究教学对象,因材施教。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科学文化水平及素养方面参差不齐,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在高职教学的需要。部分的工科学生对理论性的知识比较厌学,而对实践环节比较感兴趣,所以我针对这样的特点对教学大纲进行重新整合,使我的教学既迎合了学生的口味,也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2、明确目的,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学习之初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消除厌学畏难的心理。理论联系实际,在讲到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时候,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工地的升降机,生活中的电梯,企业生产流水线的控制电路等。让学生明白学之有用的道理,而不是单纯的讲抽象的原理。这样学生就会自发的学习,上课也能增强注意力,最终达到教与学的总体效果的共同提高。

3、注重演示教学,培养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注重演示教学手段,既有利于将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现象,深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电路基础》叠加定理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利用演示实验教学,让学生从实验数据中得出结论,再和理论推导相比较,增强教学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比较牢固,应用也较灵活。

4、总结归纳,列表比较分析,深入浅出,加强记忆。教学过程中,碰到难点重点,如何让学生学得透记得牢?教师应该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循环渐进的教学手段,来避免学生因难以理解而不能很好掌握一些重点知识。在每一章的结束时,将重要知识点以列表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学生会把整章的知识联系起来,既印象深刻又不会混淆,对重点难点也容易掌握。

5、学习教学艺术,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充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将重难点突出,还要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以达到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我参加“行动导向教学法”送教上门培训时,再经过自己的探讨,将引导文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